用估算解决问题(完整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让我们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估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估算的定义和作用估算是指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近似,用简单的计算方法得到一个接近于真实结果的答案。
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估算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一个答案是否合理。
例如,当我们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根时,我们可以通过估算来判断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其次,估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点。
通过估算,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单的计算,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最后,估算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不需要精确计算每一个细节,只需要对问题进行合理的估算,就可以得到一个接近于真实结果的答案。
二、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技巧进行估算。
1. 适当取舍法:在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适当取舍一些数据。
例如,当我们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时,我们可以将这个数近似为一个整数,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2. 近似法:在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使用近似值来代替精确值。
例如,当我们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根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近似值来代替精确值,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3. 分段估算法:在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将问题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估算,然后将结果进行合理的组合。
例如,当我们计算一个复杂的算式时,我们可以将算式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估算,然后将结果进行合理的组合。
4. 类比估算法:在进行估算时,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来寻找一个已知的问题,然后将已知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新问题上。
例如,当我们计算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将这个几何图形转化为一个已知的几何图形,然后计算已知几何图形的面积,最后将结果进行合理的调整。
铺地砖问题:
铺上边长是
分析:先求出够。
参考答案: 0.5×0.5×100
=0.25×100
=25(m ²)
5.8×5.1>25(m ²)>5
>5
答:100块不够。
巩固练习:
1、武叔叔家装修房子。
客厅的长是9.6米,宽是5.6米。
用边长0.8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地,准备100块这样的地砖够不够?(不考虑耗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分析:先求( )的面积,列式是:_______________ 客厅面积列式是____________
通过草稿本计算,得知客厅面积准确值等于_____,比100块地砖面积___,所以100块地砖____(够/不够)铺。
因此用估____(大/小)的估算策略,把9.6估成____,把5.6估成____,算出客厅的面积的估算值是_______,比100块地砖面积____(大/小)。
想:把客厅面积估___(大/小)后都____(够/不够)铺,那100块地砖更加____(够/不够)铺实际上的客厅。
解答:
铺地砖,求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一间会议室长8.7m,宽7.6m。
现在要用边长0.6m的正方形地砖铺地面,200块地砖够吗?(不考虑耗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3、。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5页。
一、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用估算解决问题。
这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
本单元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方面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帮助学生获得对运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估算教学内容从计算教学中分离出来,改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体现了估算的最主要的作用,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学习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估算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是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
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的周围存在着数学问题,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估算的意识。
在具体问题中让学生多练习,逐步积累估算的经验,总结规律,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在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时,要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感受到估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教学目标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1、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要去礼堂听报告,一年级有388人,二年级有391人,一共有800个座位,能全部坐下吗?2、东凤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东凤镇三所小学各有九百多名学生。
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3、城关镇礼堂有2800个座位.东凤镇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4、我们学校学前部有312人,小学部有894人,初中部有913人。
文化中心有2000个座位,所用人同时去参加活动,能坐下吗?5、广场举办消夏音乐会,需要租1500把椅子,九百多把椅子,七百多把椅子,够了吗?6、一个电饭煲284元,一个高压锅179元,买一个电饭煲和一个高压锅,带500元够吗?7、一辆电动车1275元,一辆自行车886元,妈妈用2000元买这两种商品,够吗?8、一辆电视机4390元,一台洗衣机2850元,一台电冰箱3150元.(1)妈妈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冰箱,带5000元够吗?(2)爸爸带了5000元,想买一台电视机,中途买了一双388元的鞋,省下的钱够买电视机吗?9、有500米长的彩带,要包装3盒礼物,已经用掉了300米,还需要240米做蝴蝶结,剩下的彩带够吗?10、有400张彩纸,要做一些灯笼和彩旗,做3种形状的灯笼已经用掉了300张,还需要200张做彩旗。
剩下的彩纸够吗?11、利民超市开业庆典,需要准备2000个彩色气球。
红色气球有800多个,橙色和紫色气球各有600多个。
这些气球够吗?12、造一个彩虹桥需要1300个气球,已经用去了800多个,还剩500多个气球。
准备的气球够吗?13、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领了800棵树苗,一年级种了260棵,二年级种了240棵,剩下多少棵没种?14、实验小学有男生800人,男生比女生少200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15、扎一束鲜花需要7枝玫瑰、3枝百合,2枝郁金香,花店有22枝玫瑰,16枝百合,10枝郁金香,花店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16、小明有14个棒棒糖,平均分给他的4个好朋友,余下的留给自己,他的4个好朋友每人多少个?小明分了几个?。
用估算解决问题一、估算。
69÷7≈652÷5≈137÷7≈131÷2≈364÷6≈122÷3≈751÷5≈263÷4≈839÷8≈二、连一连。
542÷9683÷8481÷9216÷4348÷6435÷7商大于60商小于60三、解决问题(1)佳佳买了一本故事书,共285页,每天读5页,多少天能读完?如果佳佳把285估小一些,估成()来算。
多少天能读完?如果佳佳把285估大一些,估成()来算。
多少天能读完?(2)一根铁丝长242米,需要截取3米的铁丝来绑东西,这根铁丝最多可以截出多少段这样的铁丝?(3)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口算、笔算和估算,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某初中一年级一共有358人,平均分给9个班,每个班大约可以分到多少本?我用()算最合适。
2丽丽一家去看电影,买了4张票共花了120元钱,一张票多少元?我用()算最合适。
3六一儿童节到了,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们分糖果,一共有756块糖果,平均分给9个班的小朋友,每个班多少块糖果?我用()算最合适。
答案1.1013020656040150651052.542÷9683÷8481÷9216÷4348÷6435÷7商大于60商小于603.(1)285÷5=57(天)280280÷5=56(天)290290÷5=58(天)(2)242≈240240÷3=80(段)最多可以截出80段这样的铁丝。
(3)估358≈360360÷9≈40(本)口120÷4=30(元)笔756÷9=84(块)。
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1)课题解决问题(1)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估算的开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估算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本节课的开始,首先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
在学习新课时,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讨论探究,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灵活性,对估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估算,掌握乘法运算的计算方法.2。
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乘法运算。
学习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导案学案达标检测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小明的妈妈要买3本价格为48元的书.你认为她带多少钱合适?2。
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只需要估算出大概值不需要准确值。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估算.1.同桌讨论:约带多少钱合适,得出:一本书大约50元,3本书大约150元,小明的妈妈大约带150元就行。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7。
1。
读题,明确题意.(1)从题中你了解哪些信息?(2)讨论:怎么列式子?2.根据题意估算这道题的得数。
你打算怎样估算呢?思考:能把29×8转化学过的口算乘法吗?1.读题交流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29×8。
2.集体交流:用估算解决较好.方法一:因为29接近30这个整十数,所以我们把29看成30,用30×8=240,所以29×8大约等于240。
通过估算得出了29×8的结果,和250比较后发现250元钱购买门票1.找邻居.39422最接近20的数:( )最接近40的数:()最接近50的数:( )最接近60的数:( )答案:17、22 39、4152、48方法一:29×8大约等于240,“大约等于”写成数学符号就是“≈”,这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所以29×8≈30×8=240(元)方法二:29×8≈29×10=290,板书:29×8≈30×8=240(元)29×8≈29×10=2903.比较上面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算出的得数最接近准确值,解决问题最合适呢?4。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8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义务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
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二年级下册的估算教学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整百或几百几十)进行估算,体会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很少有机会去独立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就连常用到估算的购物、算账的实践机会也极其少,甚至是没有。
根据对课标和教材及学生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