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
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指标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指标:驱动方式驱动方 式:前置前驱(FF):所谓前置前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驱动形式。
这是1970年代后才真正兴起和在技术上得以完善的驱动形式,目前大多数中、 小型轿车都采用了这种驱动形式。
其将变速器和驱动桥做成了一体,固定在发动机旁将动力直接输送到前轮驱动车辆前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拉”着车辆前进。
前置后驱(FR):所谓前置后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驱动形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驱动形式,广州人所熟悉的广州标致轿车,就是一种典型的前置后驱轿 车。
采用这种驱动形式的轿车,其前车轮负责转向任务, 后轮承担驱动工作。
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输送到后驱动桥上,驱动后轮使汽车前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推”着车辆前进。
前置后驱的车辆转弯时易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
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指标:风阻系数风阻系数:空气阻力是汽车行驶时所遇到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外力。
空气阻力系数,又称风阻系数,是计算汽车空气阻力的一个重要系数。
它是通过风洞实验和下滑实验所确定的一个数学参数, 用它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指标:最大爬坡度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指标:主减速比主减速比:对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料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主减速比越大,加速性能和爬坡能力较强,而燃料经济性比较差。
但如果过大,则不能发挥发 动机的全部功率而达到应有的车速。
主减速比越小,最高车速较高,燃料经济性较好,但加速性和爬坡能力较差。
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指标:缸径×冲程缸径×冲程:就是单缸的排气量,再乘以汽缸数目,所得到的乘积,就是发动机的排气量。
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指标:压缩比压缩比:就是发动机混合气体被压缩的程度,用压缩前的气缸总容积与压缩后的气缸容积(即燃烧室容积)之比来表示。
汽车燃油经济性及评价指标
汽车燃油经济性是指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对燃油的消耗情况。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
1. 工信部公布的综合工况油耗:综合工况油耗是指车辆在模拟道路行驶工况下的油耗数据,是评价车辆燃油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2. 实际行驶油耗:实际行驶油耗指的是车主在实际使用中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和道路状况所测得的油耗数据。
3. 续航里程:续航里程是指在满油状态下车辆可以连续行驶的距离,续航里程长意味着燃油经济性好。
4. 百公里油耗:百公里油耗指的是车辆每行驶100公里所消耗的燃油量,通常以升/百公里为单位,数值越小表示油耗越低。
5. CO2排放量: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汽车燃烧燃油会产生CO2排放。
低排放量表示车辆燃烧燃油效率高。
以上是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一些指标和评价方法,消费者在购车时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选择燃油经济性较好的车型。
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成为衡量一款车型优劣的重要标准。
燃油经济性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水平,对于推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能源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进行详细探讨。
1. 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的背景随着全球恶化的能源危机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对于提高燃油经济性提出了迫切需求。
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的制定,旨在引导汽车制造商研发和生产更加节能环保的车型,并提供给消费者选择能源消耗更低、环保性能更好的汽车。
2. 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的重要性2.1 节约能源: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可以促使汽车制造商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注重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2.2 减少环境污染: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要求降低车辆的排放,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2.3 提升消费者体验: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提供给消费者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燃油经济性较高的车型,使消费者对汽车的使用体验更加满意。
3. 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3.1 燃油消耗量: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衡量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油量,单位为升/百公里,数值越低代表燃油经济性越好。
3.2 排放标准:评价汽车排放水平的指标,包括有害气体排放和颗粒物排放等内容,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车辆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3.3 动力输出:衡量汽车发动机动力输出水平的参数,包括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等指标,动力输出水平高对于提升燃油经济性有积极作用。
3.4 车辆质量:作为评价车辆燃油经济性的重要参考指标,车辆质量是对于轻量化设计和制造的要求,减少车辆自身重量有助于提升燃油经济性。
4. 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的应用4.1 制定政策:政府可以借助燃油经济性评价标准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和推动汽车制造商生产燃油经济性更好的车型。
2-1 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导入新课: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的必要性能源是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汽车的主要能源是石油产品中的汽油和柴油。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预计到2000年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500万辆),意味着石油消耗的增长,1996年我国汽油产量的76.7%和柴油产量的26.6%用于汽车,而我国石油产量增长较慢。
自1996年成为纯石油进口国后,1996年虽然生产1.55亿t,但仍进口2500万t,预计2000年需进口3000万t。
石油能源短缺迫使人们关注汽车燃料经济性,交通部1990年第13号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中要求对营运车辆进行燃料经济性的检测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一般是通过汽车燃油消耗量试验来确定的,它是用以评价在用汽车技术状况与维修质量的综合性参数,也是诊断和分析汽车故障的重要参考。
检测汽车燃油消耗量常通过燃油消耗检测仪测定燃油消耗量的容积或质量来表示。
在汽车检测站通过汽车道路试验,更多是在底盘测功试验台上模拟路试来检测其燃油消耗量。
一、影响燃料消耗的因素1、车辆的技术状况。
包括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和底盘的技术状况。
2、道路条件及气候。
包括路面质量,交通混合情况,平原还是坡道,海拔高度和天气等。
3、车辆载重及拖运情况。
载重量越大和拖挂重量越大,油耗越高。
4、驾驶操作。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驾驶技术水平不同,油耗可相差20%-40%。
二、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1、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是指在汽车在一定运行工况下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根据测试条件不同,百公里油耗又分为等速百公里油耗、多工况百公里油耗。
1)等速百公里油耗是指汽车在一定载荷下(我国标准规定轿车为半载,火车为额定载荷),以最高档在水平良好路面按某一车速等速行驶每100km的燃油消耗量。
在试验时,测出每隔10km/h或20km/h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再图上连成油耗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