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导师名单
- 格式:xls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3
⼭东⼗⼤名⽼中医名单1⼭东中医药⼤学张志刚1965年毕业于⼭东中医学院。
先后任⾻伤科主治医师、教授、硕⼠研究⽣导师。
被卫⽣厅确定为⼭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师。
擅长:强直性脊柱炎、股⾻头缺学性坏死、颈椎病、腰腿痛、⾻折、脱位等学术优势:从医近四⼗年来,结合临床,主要对⾻伤科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及其疗效进⾏研究探讨,尤其对强直性脊柱炎、股⾻头缺⾎性坏死和颈椎病等病。
2⼭东中医药⼤学附属医院曹晓岚脑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研究⽣导师,第五批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作指导⽼师,⼭东省名⽼中医。
对中风病、郁证、头痛、眩晕、失眠、呆证等神经内科杂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东中医药⼤学附属医院包培荣⼭东中医药⼤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导师。
全国⾸届名⽼中医吕同杰教授学术思想继承⼈,全国⾸届优秀中医临床⼈才,⼭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省知名医学专家等。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冠⼼病、PCI后再狭窄、⾼脂⾎症、⾼⾎压、⼼肌炎、⼼律失常。
4⼭东中医药⼤学第⼆附属医院董建⽂外科系主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研究⽣导师。
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作指导⽼师、⾸届全国百名“郭春园式的好医⽣”、⼭东省⾸届名中医药专家、⼭东省⾸届齐鲁名医、⼭东省⾸界杰出医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折脱位、脊髓损伤、外伤性⾻髓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年增⽣性关节炎、股⾻头⽆菌性坏死、四肢畸形矫正、⼈⼯关节置换、⼿法整复治疗四肢⾻折脱位和中药内服外洗相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等。
5⼭东⼤学齐鲁医院张继东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师,⼭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全国第三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师。
主要从事中医内科,擅长治疗冠⼼病、⾼脂⾎症、⾼⾎压病、⼼律失常、脑梗死、颈椎病、糖尿病及并发症、慢性胃炎、结肠炎、肝胆疾病、肿瘤、⽀⽓管炎、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病、神经衰弱、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及妇科⽉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2023年12月第42卷第12期山东中医杂志失眠,中医学称为“不寐”,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半夜易惊醒、多梦,醒后不解乏,白天刘持年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经验尚春光,张艳,刘西建指导:刘持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250355)[摘要]以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为研究基础,从理论渊源、机制研究等角度,分析刘持年教授论治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经验。
刘教授认为心肾不交型失眠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身体功能退化、脾胃衰弱、操劳过度或者外感寒邪伤及阳气等原因导致。
从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心肾两不交三个角度完善了心肾不交导致失眠的理论。
针对三种证型,刘教授临证常以六味地黄丸、苓桂术甘汤及乌梅丸为底方加减化裁,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失眠;心肾相交;心肾不交;心不交肾;肾不交心;心肾两不交[中图分类号]R24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 (2023)12-1328-05DOI :10.16295/ki.0257-358x.2023.12.015Experience by LIU Chinian in Treating Insomnia of Non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Kidney TypeSHANG Chunguang ,ZHANG Yan ,LIU XijianMentor :LIU Chinian(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heart -kidney interaction ,experience by Professor LIU Chinianin treating insomnia of non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 typ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ory origin and mechanism research were analyzed.Insomnia is mainly caused by old age and physical weakness ,deterioration of physical function ,deficient spleen and stomach ,overwork ,or external contraction of cold with damage of yang qi.In addition ,the theory of insomnia caused by non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 has been improv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heart failing to connect kidney ,kidney failing to connect heart ,and mutual non -conne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Professor LIU often uses Liuwei Dihuang Pill (六味地黄丸),Linggui Zhugan Decoction (苓桂术甘汤)and Wumei Pill (乌梅丸)as the primary formulas withmodification to treat insomnia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ofnon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 type.Keywordsinsomnia ;heart -kidney interaction ;non -intera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 ;heart failing to connect kidney ;kidney failing to connect heart ;mutual non -connec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收稿日期]2022-11-23[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批文号:中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编号:SDYKC19142,SDYKC20051)[作者简介]尚春光(1996—),男,山东烟台人,2019年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方剂效用机制及针药结合研究。
于洪波 曲夷 吴琰 司国民★主审:曲夷★编辑:寇本沧【简介】 姜建国,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国家级姜建国名医工作室负责人,齐鲁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
姜建国教授师从著名伤寒学家徐国仟、李克绍教授,进行《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思维”的研究30余年,先后提出20余项新观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6部,其中学术专著5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伤寒思辨》、《伤寒析疑》、《伤寒论释难》、《伤寒论品读》、《李克绍伤寒解惑论四讲》、《伤寒一得》等学术专著。
因观点新颖,立论独特,在伤寒学术界颇具影响。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原文338条,主治蛔厥,“又主久利”。
清代医家柯韵伯提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治厥阴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本证,非只为蛔厥之剂矣” ;柯氏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厥阴方总论中进一步指出:“太阴以理中丸为主,厥阴以乌梅丸为主。
”“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证之法,叔和编于吐蛔之下,令人不知有厥阴之主方,观其用药,与诸症符合,岂只吐蛔一症耶?”。
从临床应用来看:郑元良将本方去黄连、附子,用以治疗妇女胎前、脏毒肠风;郑寿全用乌梅丸加减化裁治疗巅顶疼痛,并提出:“夫厥阴之脉会于巅顶,今见巅顶痛者,是厥阴之邪侵于上也。
乌梅丸专主厥阴,故治之而愈”;叶天士对乌梅丸的运用范围更加广泛,抓住其酸以柔肝敛肝之性,用治咳嗽、呕吐、胃痛、背痛、泄泻、疟疾、头晕、头痛、痈厥,温病皆用之,并不限于蛔厥一证; 吴鞠通谓此方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
”乌梅丸方,诸药合用,温清敛补,苦辛通降,寒热并投,可扶正祛邪,虚实同治,刚柔相济。
经过后世医家的不断探索,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乃至疑难杂症,真正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和异病同治的治疗特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43期 225·中医中药·0 引言《景岳全书》云:“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肾气盛衰在妇科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中起决定性作用。
导师刘金星教授悬壶数十载,善从“补肾益精”大法出发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可谓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刘金星教授学习,今举验案四则,供同道详参。
1 补肾调经种子2017-03-22初诊:患者女,38岁,结婚12年,夫妻同居,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12年。
月经依药物(黄体酮、补佳乐等)来潮,量色质可,经行无不适。
患者曾持续行卵泡监测,均未见优势卵泡。
平素烦躁易怒,伴烘热汗出,白带量可。
G0(未避孕)。
纳眠可,二便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LMP:2016-12-22(6日净)。
性激素测定:FSH:46.77mIU/mL;LH:23.28mIU/mL;PRL:237.5uIU/mL;E2:5.0pg/mL;T:0.229ng/mL。
西医诊断:1.原发性不孕(卵巢早衰)2.继发性闭经。
中医诊断:1.不孕2.闭经。
方药(补肾安坤汤):酒仙茅9g 炙淫羊藿12g 制巴戟天12g 当归12g 熟地黄12g 盐知母30g 盐黄柏30g 酒女贞子15g 盐续断15g 醋香附12g 麸炒枳壳12g 加生地黄30g 五味子15g 桑叶15g 合欢皮15g 青礞石30g。
18付,水煎服,日一剂。
2017-05-02二诊:服药1月后月经来潮,2日净,量极少。
LMP:2017-4-9(2日净)。
方药:上方加醋三棱12g醋莪术12g。
21付,水煎服,日一剂。
2017-09-07三诊:服药平妥。
LMP:2017-8-3(8日净),量仍较少,伴腰酸。
2017-8-14妇科彩超:左侧卵巢:2.4×2.6cm卵泡(怀疑囊肿)。
方药:初诊方加沙参30g 瞿麦15g 石楠叶15g。
18付,水煎服,日一剂。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报录比2010年,针灸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排头兵,针灸技术正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许多国家也逐渐将针灸纳入本国的医疗保险体系。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已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服务人类健康的重要载体。
针灸推拿简、便、验、廉、适应证广,在疾病预防、养生保健、治疗疾病和病后康复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除应用于针灸科、推拿科、治未病中心、康复科、理疗科常见疾病外,在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骨伤科等多种临床常见疾病时同样疗效显著。
药王孙思邈曾于《备急千金要方》有言“知针知药,固是良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外治与内治二者缺一不可,而针灸推拿学恰好是这样一门针、灸、药、推拿并重的专业,在临床应用中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正所谓《理论骈文》有言“外治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校针灸推拿专业现已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扎实的学科基础、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良的办学条件,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专业定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中医药文化和理论为根基,以儒家文化为特色,以“理论素养、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理念,凸显“齐鲁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文化优势,依托优势学科,传齐鲁文化之风,开儒医培养之源,立足齐鲁,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品牌专业,培养具有中医思维、国际视野、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和传承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针推人才。
二、历史沿革1958年,我校创办了针灸教研室,1985年设立了针灸本科专业。
1986年和2003年分别被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流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专业;2012年获批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6年获批省级高层次应用型核心专业;2018年获批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核心专业;2019年获批山东省一级专业建设点;并于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邢向晖女教授中医儿科学小儿呼吸、泌尿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李燕宁男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医药防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潘月丽女副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疾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阎兆君男副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中医药防治小儿心脑病、小儿支气管哮喘等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高树迎男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小儿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研究临沂市中医院否张葆青女副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小儿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曹宏女副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崔文成男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儿科疑难重病的研究济南市中医医院否郭霞女副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眼底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顾真女副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鼻及鼻窦疾病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郭承伟男教授中医五官科学眼底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汪冰女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耳鼻咽喉疾病与理论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是郑新青女教授中医五官科学小儿弱视、白内障、屈光不正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王静波女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药治疗小儿弱视、青光眼、白内障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是吕璐女副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葡萄膜、视网膜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王仁忠男副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鼻病的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刘玲女副教授中医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梁俊薇女副主任医师中医五官科学中医耳鼻喉科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葛宝和男副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针灸针刺手法及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季远男副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膏摩的现代临床运用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单秋华女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高树中男教授针灸推拿学针灸治疗疑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王道全男教授针灸推拿学推拿治疗运动系病症的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侯书伟男教授针灸推拿学经络腧穴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谭奇纹女教授针灸推拿学经络腧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是李华东男副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推拿手法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于娟女副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小儿推拿的手法、穴位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刘一凡男副教授针灸推拿学针灸防治老年脑病的研究(脑老化、老年性痴呆、脑萎缩)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杨佃会男副教授针灸推拿学针灸治疗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王锐男副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针灸学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陈少宗男研究员针灸推拿学针灸效应规律的研究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否刘立安男主任医师针灸推拿学针灸与脑病临床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否乔海法男教授针灸推拿学针灸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否吴富东男教授针灸推拿学针刺治疗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是郑广娟女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是王世军男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脑及肿瘤微循环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是王树荣男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的基础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是孙兆贵男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基础科学专业肿瘤学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否聂克男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的肿瘤和脾胃病症的防治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否刘黎青女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否武继彪男研究员中西医结合基础心脑血管药理、中医病症动物模型研究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否赵启韬女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细胞分化、老化与凋亡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否张丹女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和肾的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否史周华男副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药统计方法及基应用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否郭平女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情志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否隋在云女副研究员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药理毒理学研究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否李震男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肾”生理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是王浩男教授中西医结合基础心脑血管病防治基础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是李伟女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系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否刘爱武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多指标评估直肠癌远端切除范围的研究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否毕宏生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白内障、视网膜、玻璃体显微术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是孙伟女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辅助生育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否段学忠男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济南军区总医院否齐元富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肿瘤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是徐瑞荣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肿瘤病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是陈泽涛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老年病(恶性肿瘤、血液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是周苏宁女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否宋鲁成男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对DNA的保护作用和免疫调节的研究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否姜汝明男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孔立男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急危重病及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张维录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刘舫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神经外科疾病及美容外科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霍青女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方鸿女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迟莉丽女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李秀荣女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及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孙建光男副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吕霞女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口腔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刘英女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余明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否葛明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否王明月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否王营男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及介入治疗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否周延峰女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血液、肿瘤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李芮女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老年病(恶性肿瘤病)临床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吴逸南男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否张世亮男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否解建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病的研究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否刘世青男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否刘德山男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否刘向群女教授中西医结合临床老年心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李长生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老年病、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是尹常健男教授中医内科学肝胆系统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是博导专业:中周翠英女教授中医内科学风湿免疫性疾病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是博导专业:中曹晓岚女教授中医内科学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是博导专业:中。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防范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陈新梅教师简介陈新梅,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博士。
现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制药系任教。
主要从事药剂学和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山东省课题项目5项。
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30余篇,参与编写多部教材,申请专利2项。
多次获得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单项奖奖励。
Email:xinmeichen@第一部分概述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开拓了传统中药剂型新的技术研发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研制成功与应用是中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国家民族工业的伟大创举,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产品。
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性疾病等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中医药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
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从葛根素注射剂到鱼腥草注射液、再到轰动一时的刺五加注射剂等不良反应事件,反映出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问题,中药注射剂曾一度深陷信任危机之中。
据报道,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占所有中药剂型不良反应的1/2以上。
因此对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并进行安全防范有重要意义[2]。
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为中药注射剂的研发、生产、贮运和临床使用等关键环节提供借鉴,以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典型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2011年,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统计,在其收到的不良反应ADR(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病例报告中,中药ADR病例报告仅占同期总体病例报告的11.68%。
但中药注射剂的ADR病例报告占了整体中药病例报告的72.64%,其中中药注射剂严重ADR报告占了中药严重ADR报告的76.57%[1]。
【张灿玾】张灿玾简介
张灿玾(国医大师)张灿玾,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张灿玾详细介绍张灿玾简介
男,汉族,山东荣成人,1928年7月出生,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
194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国医大师。
张灿玾人物小传
1928年7月,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下回头村;
1943年起,随祖父与父亲学医;
1948年,独立应诊;
1955年,创办荣成县崂山区联合诊所,并任所长;
1958年,被选送至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及卫生部委托南京中医学院开办的教学研究班学习;
1959年起,在山东中医学院工作,曾任山东中医学院院长;
2006年,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1/ 1。
作者: 王华[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页码: 2-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摘要:张树剑,医学博士,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史学科带头人,《中医典籍与文化》执行主编.曾赴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等机构作访问研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医疗社会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中国针灸》《中医杂志》《中医药文化》等学术期刊编委或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