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算法及其实现
- 格式:ppt
- 大小:5.80 MB
- 文档页数:39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2016年福建高职招考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信息的加工1、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1.计算机基本功能:是计算。
信息加工处理本质上都是通过计算完成的。
2.计算机基本特征:a、运算速度快b、准确性高,能准确地执行指令。
c、存储容量大3.计算机能得到广泛应用的两个主要原因:1)计算机本身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执行指令。
2)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4.数据:是指计算机能够生成和处理的数字、字母和符号等。
常见的文件类型及扩展名文本文件.txt; Word文件夹.doc; Excel文件.xls; Powerpoint文件.ppt; 网页文件.htm;数据库文件.mdb; 画图brush文件.bmp; 图像文件还有.jpg\.gif; 视频文件.wav\.avi;声音文件:.mp3(压缩音乐)\.mid(电子管弦音乐)\.wav(波形音乐)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1.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它只会按照人编制的程序行事,不能脱离程序的安排去完成任何工作。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用计算机处理这三个阶段步骤。
2.图灵机是现代计算机的基础理现代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理论模型。
文字和图表处理1.文字处理软件常用的有:Microsoft Word;图表处理软件常用的有:Microsoft Excel。
2.一个Excel工作薄通常由多张独立的工作表组成,工作表由单元格组成。
单元格是Excel工作薄的最小组成单位。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3.工作表:一个独立的由行和列组成的表,称为工作表。
4.列号用字母来标识,行号用数字来标识。
5.行和列的交叉称为单元格。
6.每个单元格有唯一的单元格地址,用列号字母后跟行号数字来标识。
如A1,A是列号,1是行号。
7. EXCEL工作表的一些操作菜单:l 排序:选中整张表格(包括标题行)/菜单“数据”/“排序”l 筛选:单击表格内任一单元格/菜单“数据”/“筛选”/“自动筛选”l 插入图表:选中图表数据区域/菜单“插入”/“图表”l 单元格格式设置(如数值、对齐(合并等)、字体、边框、底纹(图案)):选中要设置的单元格/菜单“格式”/“单元格”。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及其实现》备课教案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及其实现》备课教案(精选2篇)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及其实现》备课教案篇1《算法及其实现》说课设计(第一课时)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第三章第四节内容,本节课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3.4.1算法和3.4.2算法的表示。
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说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算法及其实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第三章第四节内容,该教材是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
本节位于第三章《信息的加工》,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表格、多媒体等信息。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达到“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的课程标准要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理解算法的含义;b、了解算法的特点及表示方法;c、学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2)、过程与方法:a、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b、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b、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教学难点:用流程图描述算法二、学情分析从思维品质上来说:高一学生已有使用计算机的感性经验,已经可以超越简单的技术操作,具备了接受更高层面文化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接近成人,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已具有较强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从知识储备上来说: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使用计算机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的处理,但是学生还不了解了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解决方法,以及以何种方式来表示。
三、教法、学法分析1、学案导学,自主学习2、问题导入,激情引趣。
课例名称小游戏《达芬奇密码》的密码破译----算法及算法的表示教师姓名曾晶执教学校广东省韶关市仁化中学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中第 3.4节《算法及其实现》中的前两节内容算法及算法的表示,课时为一节课45分钟。
本章书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字处理、表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算法及其实现、智能处理。
计算机作为现代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人们可以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处理问题,如字处理、表处理,也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本小节的内容,是带领学生走入计算机程序的第一节课,它具有重要的意义,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在这部分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会流程图的绘制,能体验到如何更清晰明确地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
在这节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构筑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了解到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获取和评价信息,并且在这些知识积累的同时,逐渐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体验过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可是,通过前面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大多是停留在理解和模仿的阶段,此时已经不满足于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迫切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且利用计算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
学生在这个时期,到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热衷阶段,之前各个软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领略到了技术的魅力,因此他们更盼望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如何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可是在同一个班上,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层次差距明显,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得不好,也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和操作都有很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注意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算法(2)了解算法的表示方法(3)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二)过程与方法:在本节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体验这样一个学习经历,在游戏中面对一个问题,思考如何解决,找到最优算法,并且思考如何将算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解决问题的任务和过程。
算法及其实现教学设计(五篇范例)第一篇:算法及其实现教学设计《算法及其实现》教学设计XXXXX中学 XXX一、教材分析在前面的章节已经提到,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环节——设计算法、编制和运行程序实现算法,所以算法是学习程序设计的前提和依据。
算法是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了不让学生害怕后面程序的学习,在选择例子的时候降低了难度,都是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例子。
上好本章的第一节,对学生学习算法和编程兴趣的影响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该课程的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具有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同时逻辑思维、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新理念、新知识兴趣浓厚,但是怕吃苦,遇到难题,易退缩。
虽然通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知识,然而大多数的同学对算法还是比较陌生的。
基于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要尽量的把抽象的问题具体话,和生活中的事例紧密联系,化难为易,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同学们在快乐中学习算法及程序设计。
三、教学媒体 a)b)多媒体网络教室教材、教学幻灯片、图片。
四、教学方法主要以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为主,讲授为辅。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达到主动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算法的含义,能从生活中准确举例说明使用算法的例子;(2)了解算法的表示形式,有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3)掌握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会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明白解决任何问题有应具有清晰地思路和步骤;(2)通过对算法的设计,提高学生对算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1.如何分析问题、设计算法。
2.流程图的画法。
难点:1.如何分析问题、设计算法。
2.流程图的画法。
六、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农夫带着一条狼、一头山羊和一篮蔬菜要过河,但只有一条小船.乘船时,农夫只能带一样东西.当农夫在场的时候,这三样东西相安无事.一旦农夫不在,狼会吃羊,羊会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