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水霉病怎么办
- 格式:docx
- 大小:17.81 KB
- 文档页数:1
观赏鱼水霉病治疗方法
观赏鱼是水族爱好者们最喜欢的饲养宠物,不仅因为它们的美观外观,而且它们种类繁多,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但是,观赏鱼在饲养过程中会患上一种叫做水霉病的疾病,这种病是由一种叫做乙烯菌的细菌引起的,它会在鱼体表面形成一层细腻的霉菌污垢,使鱼体变得脏腻暗淡,并有可能出现鱼的疲劳、发白、焦痕等症状。
为了治疗水霉病,最重要的是要给鱼清洁健康的水环境,将水质恢复到最佳状态。
定期更换水,能够有效地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另外,也可以添加一些除水霉病病菌的药剂,但这种情况下要求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照顾鱼类的安全,以免影响其他水族动物。
另外,也可以使用紫外线来治疗水霉病,这种方法又称为“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照射能够杀死病菌,破坏它们的DNA,但也要慎重使用,以免伤害到观赏鱼体内的其他微生物。
此外,还可以使用化学添加剂来治疗水霉病,但是也要注意不要过量使用,以免对水体造成过多的污染。
另外,在使用化学添加剂时也要注意不要把它们放入鱼缸中,以免伤害到其他水族动物。
最后,可以通过药浴的方式来治疗水霉病,但这种方法一般属于临时性的,去除水霉病的效果只能暂时,而且也容易对水体造成污染。
总结起来,治疗水霉病的最佳方法是将水质保持最佳状态,定期更换水,并配合以上几种治疗方法,把水霉病菌迅速除掉,也能有效地保护饲养的观赏鱼。
但是,要想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水霉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更好的保障观赏鱼的健康和安全。
水霉病鱼缸鱼得了水霉病的有效快速治疗办法观赏鱼水霉病的成因:温差过大,鱼体虚弱和身体外伤,水质恶化造成的细菌性感染选用药物:高锰酸钾,维生素C片,土霉素,那么,我们怎么用这三种药物来治疗观赏鱼的水霉病呢?步骤如下方法一:单独浸泡如果鱼缸中的观赏鱼不是因为温差过大和水质污染严重,没有整缸爆发水霉病。
只是由于某个鱼儿的身体虚弱而患上水霉,我们可以采用此法。
用大红色的高锰酸钾水浸泡鱼体五分钟,然后把水倒掉。
用原缸水或者经过晾晒的新水,每三百斤水加入十二片土霉素浸泡两天。
然后观察病鱼身体上白毛的情况,如果有继续生长迹象,高锰酸钾再来一遍,继续放在土霉素水中浸泡。
再两天后,换水三分之一,同时加入前次药量一半的土霉素。
基本上一周左右即可痊愈。
方法二:整缸治疗当我们发现鱼缸中的鱼儿,有三只或者更多的数量患上了水霉病。
养鱼老道建议大家,请勿怀疑,直接全缸下药,因为水霉病的传染速度是相当快的,三天之内可以让你鱼缸里的鱼儿死得干干净净。
在三十年前,水霉病被称为观赏鱼不治之症,养鱼老道也曾因为此病死过整缸的观赏鱼。
所以,一旦发现此病有传染迹象,我们一定要当机立断,坚决整缸治疗。
方法很简单,首先,我们要准备好等量的,经过晾晒的温度合适的新水,以便往鱼缸中添加备用。
然后,我们要抽取一半的原缸水直接倒掉。
顺便把鱼缸中的供氧装置关掉,注意是氧气,不是过滤器。
其次,我们把高锰酸钾倒入鱼缸中,倒入多少?以鱼缸中的水呈大红色为准。
在过滤器的作用下,很快整个鱼缸的水都会呈现大红色,我们再等上五分钟。
大家注意啊,高锰酸钾的使用时间最好就是五分钟,最多十分钟。
时间再长,不但会伤害到鱼儿的外表皮肤,还会伤害到硝化细菌。
然后我们迅速的加入维生素C片进行还原,三百斤水下十片左右。
大约也是五到十分钟之后,就会水清如初。
这个时候,我们把准备好的新水加入鱼缸。
最后,按照方法一,加入土霉素即可,其他操作步骤与方法一同步。
以上就是观赏鱼水霉病的治疗方法,绝对管用。
让知识带有温度。
鱼的水霉病用什么药整理鱼的水霉病用什么药鱼得了水霉病需要用杀菌水和亚甲蓝,另外需要加一点粗盐,3-5天后就能恢复。
平常要留意换水,保持水质的洁净卫生,状况严峻的话可以用孔雀石绿等治疗,但要留意掌握浓度,隔2-4小时后还要大量换水。
鱼的水霉病用什么药1、暂停喂食:鱼得水霉病之后,首先要做的是暂停喂食,由于此时它的食欲会受伤影响,不怎么吃东西,投喂的食物会变成残饵,从而导致水质恶化。
不用担忧鱼儿会饿死,这类动物耐饿性强,治好后再喂食也不迟。
2、定期换水:为了改善水体的状况,需要给患病的鱼儿定期换水。
换水隔一天就要进行一次,每次不要换太多,当然,假如已经用药的话,换水量还是要大一些的,同时换水后还要连续加药。
3、适当升温:水霉病多在温度较低的时候简单患上,想要治疗的话,升温也是很必要的。
提高温度可以激发鱼儿的反抗力,还能加速新陈代谢,让它将有害物质排出,对其康复很有关心。
鱼水霉菌用什么药好处方1:磺胺二甲啥吮20g用法:用于IO0kg鱼一次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一7天。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处方2:盐酸土霉素10g用法:用于100kg鱼一次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一7天。
处方3:亚甲基蓝20-30g用法:用于loom3水体一次全池泼洒。
处方4:食盐3kg用法:配成3-4%水溶液浸洗病鱼smin或0.5%一0.6%水溶液浸洗60min处方5:五倍子200-300g用法:捣碎煎汁,用于100耐水体一次全池泼洒。
水霉菌病常用药物介绍1、水杨酸。
水杨酸又名柳酸,化学名称是“邻羟基苯甲酸”,是含有石碳酸环的环型结构物。
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
在医药方面,水杨酸具有抗真菌、止痒及溶解角质作用。
在鱼体表感染真菌时,水杨酸可软化角质层,角质层脱落时,也将菌丝同时脱落,此外,水杨酸能关心其他抗真菌药物的穿透,并抑制细菌生长。
水杨酸复配产品为目前治疗水霉病的主要药物。
2、五倍子末。
黑龙江水产2017年第2期鱼类水霉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张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7jC霉病(Saprolegniasis)是由霉菌感染弓丨起的真菌性鱼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属和绵 霉属的一些种类。
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是池塘养殖业中一种严重的鱼类流行病,应引 起高度重视。
一、 水霉病的症状当鱼类最初被水霉菌侵染时,肉眼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
当肉眼可观察到病症时, 菌丝体已从病鱼伤口侵人并分别向其内外生长;向内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中,吸 取其中的营养成分,迅速生长、繁殖、蔓延;向外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故俗称“白毛病”或者“肤霉病”。
据报道,鱼类被霉菌侵染后,因受到刺激而分泌大量黏液,皮肤黏 液增多。
病鱼常表现为焦躁不安、运动失常、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因体力衰竭而死亡。
肉眼观察病鱼体表的外菌丝,并结合鱼的运动和摄食情况即可作出诊断,必要时可用显微镜 观察病鱼体表的菌丝体进行确诊。
二、 水霉病的发生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各种养殖鱼类从卵到成体均易被感染。
水霉和绵霉广泛存在于各种淡水水域且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为广泛(5 ~ 26^),其最适繁殖温度为13 ~18^。
因此水霉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尤以早春和晚冬最容易流行。
引发水霉病的原 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春季发塘时向池塘施了没有充分腐熟的动物獎便;(2 )池塘 中放养密度过大;(3)捕捞或运输过程中引起鱼类受伤;(4)鱼类体表残存寄生虫;(5) 在冬季寒冷条件下引发鱼体冻伤;(6)池塘中有死鱼,7JC霉在鱼类尸体上迅速繁殖,进而感 染其他鱼体;(7 )塘水过于清瘦,鱼类极度饥饿或营养不良。
三、 水霉病的预防水霉病对水产养殖业具有很大的危害,X彳•水霉病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和早期治疗。
水 霉菌和绵霉菌是广泛存在于淡水水域中的条件性致病菌,只有鱼体体表受损伤后,才可能被 感染D因此,预防此病最关键的是避免鱼体受伤。
鹦鹉鱼的饲养及常见病的处理办法饲养鹦鹉鱼应注意以下几点:1、温度:鹦鹉鱼对水温度的要求相对没那么高,鱼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较强。
人们往往认为鹦鹉可以耐低温,就把水温搞得较低,其实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在热带鱼中属于比较容易养的鱼,但容易养是相对的,保持健康,不死亡容易做到,但养好就有一定的难度。
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鹦鹉鱼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甚至退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
水温维持在28度左右,可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
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鹦鹉会出现退色问题,且容易生病、死亡。
2、换水的频率:就我的经验来说,鹦鹉在刚换水的头2-3小时内,颜色会变浅,但很快就会恢复红色。
同样,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鹦鹉就会掉色。
所以,一般三天换一次水,一次换四分之一。
保持水新可以保证鹦鹉不退色。
3、饲料:A/ 此鱼绝不能喂小河鱼,也许小河鱼的颜色激发了他们返祖的基因,只要一喂小河鱼,鹦鹉颜色肯定会变浅。
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因为此鱼贪吃,不知饥饱。
小河鱼对腮也不好,鹦鹉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进病菌。
我曾经将鹦鹉和大型鱼混养,它们也挣抢小鱼吃,但每次它们吃了小鱼都会出点问题。
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会受不了的,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我做过几次实验,连狗仔那样的鱼都受不了泥鳅。
B/ 饲料要用增红饲料。
“虾红素”可促进血鹦鹉显扬体色,若能充分地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
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了虾红素和“β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让血鹦鹉的体色维持艳红。
饲料上逐渐添加颗粒(能增色的),会使血鹦鹉颜色变好。
C/ 吃惯了活饵的鱼,会不太喜欢吃颗粒的。
有的鱼友可能自从鹦鹉买来之后就喂活虫,因此改喂颗粒饲料时鹦鹉会不吃。
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
鱼水霉病怎么治疗用什么药最好
鱼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主要是由于拉网,运输中操作不慎,使鱼体鳞片脱落,皮肤损伤,随后被水霉菌侵入而引起的。
那么,鱼水霉病怎么治用疗,什么药最好呢?
一、鱼水霉病的症状表现
鱼得了水霉病后,病鱼体表有棉絮状的白毛(菌丝),肉眼可见。
水霉菌附着后,繁殖很快,使鱼体粘液分泌增多,食欲不振,游动缓慢,最后衰弱而死亡.我省一年四季都会发生此病,尤以早春和冬末水温在15-20°C时更为严重。
二、鱼得了水霉病用什么药治疗
鱼得了水霉病,可以用杀菌水配合亚甲蓝,同时还要加少量的粗盐,一般三到五天就能见效,期间每天要换一半的水,换水后还要补充药物。
如果鱼儿的病情比较重,需要投放孔雀石绿等药效更强的药物,但一定要注意用量,而且隔2-4个小时后就要大量换水,不能长时间浸泡。
三、鱼水霉病防治要点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水深3尺的,每亩用生石灰300斤,调匀后全池泼洒。
在拉网,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若鱼体受伤,可用8-4%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0.5-0.6%的食盐水进行较长时间的浸洗后放养。
也可用烟茎和叶切碎煎成浓缩液,每立方米水加入浓缩液2~4毫升,把受伤的鱼浸洗半小时后放养。
(2)发病严重时,每亩鱼池可用菖蒲6一10斤,捣烂后取浓汁,加入食盐1-2斤.人尿4-10斤,进行金池泼洒。
(3)用食盐和小苏打混合剂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各加400克;或用一万五千分之一的孔雀绿浸洗病鱼1~5分钟。
(4)用分析纯甲醛溶液(其含量为36%);每立方米池水15毫升,或工业用甲醛液,每立方米池水20-30毫升,进行全池泼洒,可消灭病原体。
简述水霉病的防治方法
1.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是预防水霉病的关键。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清洁、稳定,合适的酸碱度和硬度。
合理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投喂,定期清理残饵和排泄物。
加强鱼体的免疫力,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饲料和适当的营养补充来增强鱼体的抵抗力。
2. 消毒处理:在引入新鱼之前,对养殖水体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处理,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3. 药物治疗:一旦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药物包括水杨酸、福尔马林等。
请根据兽医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使用适当的药物,并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方法。
4. 隔离和检疫:对于已经感染水霉病的鱼,应及时隔离,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的鱼。
同时,对新引进的鱼进行检疫,确保它们健康无病后再放入养殖水体。
5. 加强管理:定期观察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水霉病的防治方法可能因不同的鱼类品种、养殖环境和病情严重程度而有所差异。
在实施防治措施时,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并结合专业兽医或水产专家的建议进行操作。
预防是最好的防治方法,通过加强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水霉病的发生风险。
鹦鹉鱼水霉病的症状及治疗
鹦鹉鱼
鹦鹉鱼水霉病的病原体为各种水霉菌。
通过水蚤、病鱼等传播。
养过2~3年鱼的房屋到处有霉菌,新水2~3天就可污染霉菌。
在鱼没有外伤或鱼体健壮时不发病。
反之,即刻可以发病。
虽然鹦鹉水霉病有传染性,但发病率不高,死亡率也不高,但病程长(几个月),也不容易根治。
在鱼外伤外长出白长毛或白毛缠身。
鱼卵更易感染。
治疗:没有特效药,以预防为主。
保持水质的清洁,和鱼体健壮。
日常操作及捞鱼时要轻巧,不要造成鱼体外伤。
用0.5%~1%食盐可以抑制霉菌生长。
通风多晒太阳,增加紫外线照射,以及流动的水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此外,也可将患鱼捞出,把外伤处的白毛用镊子取下,在患处涂些呋喃西林干粉,有一定疗效。
水霉病的控制方法水霉病的确是鱼友们最头痛、最常见的的疾病,一旦发生病情重的话往往很难治疗。
现将我所了解的水霉病的情况重新整理,希望对鱼友们有所帮助。
一、水霉的一般特点1、种类: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其形态、习性相似。
2、水霉的生长适温:水霉生长适温在13-18度,28度以上受到抑制,故水霉病25度以下都会发生,而28度以上较少见。
个别情况下30度左右也会出现,但极少见,跟鱼体受伤严重有关,另外也可能跟水霉的种类有关。
3、水霉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进行无性繁殖.水霉的孢子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且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极强,所以,想创造一个完全没有水霉的环境是不可能的,严格的消毒和隔离得不偿失。
4、水霉是腐生性的,只会寄生于体表的伤口处(就是说有腐肉的地方),也就是说,对于体表完整的个体一律不感染,哪怕是水里充满了水霉的孢子都不会。
二、水霉病自然终止的条件1、水温持续28度以上,这一条件下孢子无法萌发,持续三天五天基本就终止了(来自食用鱼的经验).2、死鱼腐肉被消耗完后。
三、症状体表长白毛.注意,不是白膜!!!四、常用药物1、食盐+小苏打,各万分之四,缸中泼洒.2、孔雀绿,0.15—0。
2ppm泼洒,隔两天再用一次。
注意,此药物致畸致癌且对水质影响在!!3、亚甲基蓝,2—3ppm泼洒,隔天一次.此药物极安全,但疗效逊于孔雀绿.4、辅助药物:痢特灵,浸洗;土霉素或沙星类药物(饵料的0.3-0。
7%内服);链霉素注射(20mg/kg体重,用于名贵品种及病情极重的情况,死马当做活马医吧)。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防止细菌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对水霉完全无效!)五、控制方法。
其实以上提到的药物在治疗水霉病时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水霉病还是很难用药物来进行治疗的.故在处理水霉病时,应根据水霉的特点及具体发病情况来进行控制而不是依赖于药物.1、发病后可将水温升至28度以上,一般维持三到五天都会有效(有鱼友提出升温至30度,如果你的鱼能耐受得了的话应该是可行的)。
鹦鹉鱼七种常见病的症状及治疗鹦鹉鱼的体色鲜艳,特别是血鹦鹉现在被用作风水鱼的也很多,并且鹦鹉鱼的饲养难度比较低,食性杂,所以被越来越多的鱼友所接受。
但是,鹦鹉鱼也是有很多常见病的,并且这些疾病在某些特定的季节会爆发,小编就为你整理了七大鹦鹉鱼比较常见的疾病以及治疗方法,供鱼友们参考。
一、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症状和为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後白点布满全身。
可以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癒。
或者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後就能见效。
鹦鹉鱼(详情介绍)二、黑斑病鹦鹉鱼受到惊吓也会出现黑斑,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鹦鹉喜欢老水,如果刚换水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水质不适的原困。
一般水质不好才应该换水,水质不适的话应该马上把水换了,重新调节好水质,水质要与以前相似。
红鹦鹉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出黑斑,但过一段时间后会减褪。
我以前的一条也是这样,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因为鹦鹉鱼是由慈鲷科鱼杂交出来的,在小时候出现黑斑并不出奇。
)三、头洞病鹦鹉爱出头洞,表现在面部、鼻子周围有不规则的小东,一般是细菌感染造成,初期加大换水,老三样的办法。
如果不见好转,那就捞出来,吧脓挤出去在上些黄粉。
四、肠炎腹部明显变大,肛门外突红肿,有白便现象。
一般是不干净的饲料造成。
解决方法时停食、老三样,或者用诺氟沙星搬入饲料每天喂一次。
鹦鹉鱼(详情介绍)五、原生动物寄生寄生者为纤维虫中的白点虫,这类的单细胞寄生动物会在水温变化剧烈的秋冬和春夏交替时发生。
除了在体表形成相当密集的小白点之外,会并发相当多种的细菌性疾病。
可以使用老三样或者高锰酸钾(浓度尽量别超过0。
03%)浸泡进行治疗。
六、水霉病鹦鹉鱼表现前期为擦蹭缸体,后期鱼体长出白色纤毛装东西。
鹦鹉鱼常见病及应对措施1、氨中毒治疗方法:每天等温换水三分之一,连续三天,禁食温度32恒温爆氧2、白点病治疗方法:可通过等温换水1/3 温度32 爆氧加入白点净解决!3、肠炎[病因]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症状]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
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治疗方法:首先必须停食等温换水后温度提升至32度爆氧.常用药有土霉素、肠炎灵,专用药有英国大白片惠弘百必除等4、黑纱治疗方法:一般鹦鹉鱼突然出现黑纱大多是跟惊吓水质温度氧气等分不开的.可通过等温换水、升温、爆氧改善水质来解决!5、蒙眼大多是因为水质差引起的!所以最好做到定期等温换水常洗棉的好习惯才能给鱼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治疗方法:等温换水爆氧温度32来改善水质!也可以单独隔离用黄粉老三样万能鱼救鹦鹉全能治疗效果更快!6、水霉水霉病是广大鱼友以及养鱼高手最头疼的一种常见病!反反复复!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治疗方法:首先清洗鱼缸和死角!过滤30分钟后等温换水4/5!用黄粉调成正黄色!温度慢慢升至32度!爆氧!三天后等温换水一半补黄粉!过三天再等温换水1/3补药连续三次!也可使用白毛特效液。
这样连续大面积换水有可能造成硝化系统波动或崩溃!所以请提前做好准备!备用些可信赖的品牌硝化细菌(科迪)!7、头洞术前准备:大概需要两人完成~手术刀类的消毒一次性注射器消过毒的毛巾双氧水碘伏棉签黄粉或甲硝唑粉末红霉素软膏治疗缸(高出原缸水两度)需要打氧加温设备!毛巾包鱼!切开伤口用棉签挤脓!针管吸双氧水冲洗干净患处内侧并碘伏消毒!伤口内填黄粉或甲硝唑红霉素软膏封口!然后可放入治疗缸30分钟!期间为防止软膏在治疗缸脱落可每10分钟伤口内填充一次黄粉. 头洞手术一般一次即可痊愈!使用鱼卫士头洞灵加盐升温换1/3水治疗期间必须停食!每天等温换水1/3!同等剂量补药!治愈时间大概3-5天!。
水霉病最佳消灭方法
水霉病最佳消灭方法
最佳消灭方法是高锰酸钾消毒。
鱼缸加温到35度,可杀死水霉菌,另一种方法:用高锰酸钾水浸泡2小时,浸泡的同时,打开过滤装置,然后清洗鱼缸,鱼缸洗干净后晾干,有条件的可以把鱼缸拿到阳光下暴晒,就可以彻底杀死水霉菌。
水霉最佳消灭方法
1、换水:换水的目的是降低水中真菌的含量,而且还能改善水质。
患病期间换水基本上要隔一天换一次,每次换五分之一左右。
2、升温:通过升温可以加速鱼儿的新陈代谢,从而提高抵抗力。
不过温度一升高,真菌的繁殖速度也会加快,所以需要下盐。
3、下盐:下盐可以改变水体的渗透压,这样可以减少水分渗入鱼体,减轻了鱼儿的肾脏负担,而且也能预防一些菌类的侵害。
下盐要控制好浓度,一般为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再高就不行了。
建议平时要注意消毒,控制饲养密度,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观赏鱼水霉病的治疗要点
孔雀鱼(详情介绍)
观赏鱼水霉病又叫白毛病,是观赏鱼的真菌疾病之一,由于观赏鱼水霉病的病原体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水质较清的水中生长也较好,所以治疗是有一定难度的。
小编建议,一经发现,一定要尽早治疗。
初期水霉的治疗并不推荐用抗生素或抑菌药,这样时长日久鱼会有耐药性。
如果是水霉初期建议以5:1000的盐进行药浴,期间一定要升温至30-33度,高温下霉菌会停止繁殖。
保持良好水质,持续2天霉菌基本已经脱离体表。
先别兴奋别盲目喂食,这样会给你的爱鱼造成更大的负担,即便它想吃你也要冷静。
4天后鱼基本回到正常状态,这时大病初愈,切勿让鱼暴饮暴食,应该让鱼少量的进食。
怎样防治鱼的水霉病
此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
鱼生水霉病,主要因拉网、转运、操作不慎,鱼体鳞片脱落,皮肤损伤,水霉菌侵入而引起。
鱼卵长水霉开始于未受精卵,以后是否蔓延,视孵化条件和胚胎生活力盛衰而定。
这种病的症状是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像旧的棉絮状,呈白色或灰白色,肉眼可见。
病鱼行动开始焦躁不安,运动失常,以后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
鱼卵生永霉,卵膜外亦丛生大量菌丝,呈放射状。
预防方法根据活鱼卵有抗霉素存在以及水霉菌腐生的本质,药物预防鱼卵生水霉不是十分必要的,主要是创造有利于鱼卵孵化的条件。
如粘性卵,由于孵化方法的不断改进,改善了孵化条件,就提高了孵化率,都是很好的例证。
预防鱼生水霉的有效药物有下列几种:
(1)用孔雀绿溶液(每15千克水含药1克)浸洗2~10分钟。
(2)用每10千克水含食盐4克和小苏打(碳酸氢钠)4克的混合液长期浸泡。
(3)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
(4)关于产卵亲鱼水霉病的预防,可采用孔雀绿(每100毫升水含药5克)、碘酒(每100毫升水含碘酒5毫升)和重铬酸钾(每100毫升台药5克)溶液涂抹伤口,有一定预防效果。
(5)试用水霉净,按厂家说明书使用。
治疗方法(对已发生水霉病的病鱼)
(1)用每15千克水含孔雀绿1克的溶液浸洗病鱼2,~10分钟(治疗鳗水霉病亦有效果)。
(2)用食盐和小苏打的混合液长期浸泡病鱼(同预防方法)。
(3)鳗鲫白仔在患病早期,可将水温升高到25-26℃,多数可自愈。
(4)试用水霉净,按厂家说明书使用。
鹦鹉鱼疾病的治疗方法
鹦鹉鱼常见的疾病包括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水质问题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鹦鹉鱼疾病的治疗方法:
1.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导致鹦鹉鱼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以及腹部肿胀等症状。
治疗时可以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福尔马林溶液、氨苄西林等,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药物治疗。
2. 细菌感染:鹦鹉鱼细菌感染一般会出现发黑、出血、红肿、细胞坏死等症状。
治疗时可以使用抗生素,如头孢酮、环丙沙星等,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药物治疗,并注意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3. 真菌感染:鹦鹉鱼真菌感染常常表现为白色绒毛状的菌丝体,导致鱼体出现皮肤病变、腐烂等症状。
治疗时可以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金霉素、链霉素等,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药物治疗,并维持水质的清洁。
4. 水质问题:水质问题会导致鹦鹉鱼出现呼吸困难、浮头、浸浑水及眼疾等症状。
治疗时可以通过调整水质来解决问题,如增加氧气供给、加入水质调节剂、定期更换水等。
对于鹦鹉鱼的疾病治疗,建议及时就诊于兽医或专业的水族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此外,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
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水霉病这样可以快速治疗!不可错过!水霉病在前期鱼会呈现出收鳍,收尾,上鳍,下鳍,尾巴末端有白雾状的东西,并且开始溃烂。
后期鱼则全身会被棉絮一样的东西包裹,身体开始溃烂。
水霉病发病的原因有这5种情况:1、新缸!新水!水不够老,水质不好!生化系统还没建立!2、买鱼后,运输途中鱼只造成擦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伤害),水霉菌趁虚而入!3、生化系统不是很稳定的时候大量换水!4、换水的时候温度跟缸里的温度不一致(应该高于鱼缸一度),换水速度过快,过急,水直接冲到鱼身!(用细管子,一般换一桶水需要15-25分钟)造成PH值聚变,导致直接刺激鱼的身体,破坏保护黏液!5、用外寄药过量,破坏保护黏液,鱼皮肤直接接触到细菌!6、水过老,不经常换水!不推荐使用的治疗方法:换水,加盐,加温!这谁都知道!但这是在水质好,硝化细菌等有宜菌非常稳定而且鱼病不是很重的情况下使用的,反之可能会加重病情!推荐使用的治疗方法:杀菌水+亚甲蓝(或少量甲醛)+少量粗盐!一起使用,用量按照说明!可适当加量!一般3-5天见效,用药不要超过7天,每24小时衡温换水50%,换水速度超慢!换的水一定要用困过24小时的水!换水后再加药!疏忽管理,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已经无法控制的最后方法,用此方法前要有心理准备,有可能鱼会挂掉!万不得以不要用此方法!方法: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孔雀石绿用法按照说明减半溶于水中后再到入鱼缸!浴药2-4小时后大量换水!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后再到入鱼缸缸里!浓度不好描述!可以不是很清晰但是有点清晰的可以看到鱼就好!准备2-3支维生素C针剂,浓度过,鱼有不良反映时马上加进去,可以解高锰酸钾!时间30分钟--1小时!孔雀石绿和高锰酸钾都有毒,特别是孔雀石绿是剧毒!所以强烈不推荐使用,如果要用,药量非常不好控制,鱼有可能大批牺牲!慎之!慎之!水霉病不是很好治疗,所以大家每天多花点时间观察自己的鱼,早发现早治疗,不要等到病已经无法控制再想方法治疗,这样什么都晚了,就算治好了鱼的身体不会在有原来自然的花纹了!希望大家都有一缸健康的鱼!。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鹦鹉鱼水霉病怎么办
鹦鹉鱼水霉病与鹦鹉鱼白点病很相似,尤其在初期,都是以白点形式出现,不过细看的话就会发现有所不同,鹦鹉鱼水霉病的白色是丝状,且连成片的,通常在鹦鹉鱼体表中占据的面积较大,而鹦鹉鱼白点病则是点状。
鹦鹉鱼水霉病又称作肤霉病,白毛病,在其他热带观赏鱼中也较为常见,也是鹦鹉鱼常见病之一,一年四季都会出现此病症,通常在初春与晚冬最为常见。
鹦鹉鱼水霉病症状:
受霉菌感染的鹦鹉鱼,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
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鹦鹉鱼水霉病病原及感染原因:
由水霉菌引起。
一般情况下,运输、争斗、碰撞等造成体表损伤都会引起霉菌感染。
鹦鹉鱼体表上有寄生虫的部位尤其容易受到水霉的侵袭。
鹦鹉鱼水霉病治疗:
将鹦鹉鱼轻轻托在手中直接用红药水等药物抹在伤口上,然后放入一个盛有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或2ppm呋喃西林溶液的容器中浸泡,每天20分钟,坚持数天,效果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