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8
永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永州市统计局2016年3月15日2016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复杂局面,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重求进总基调,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扎实推进品质活力永州建设,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较快态势,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5.81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7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5.44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693.64亿元、增长11.9%。
第一、二、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3%、28.3%、62.4%,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75、2.26、4.99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744元,同比增长7.2%。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1.8:36.5:41.7调整为20.9:34.8:44.3,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2.6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18.58亿元、增长11.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运行良好。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2.55亿元、增长10.9%,上划中央税收37.66亿元、增长26.3%,上划省级税收9.71亿元、增长9.9%。
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60.98亿元、增长10.9%,非税收入41.57亿元、增长10.9%。
全市税收收入比重72.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市民生支出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民生支出320.27亿元、增长16.1%,占总支出的79.8%,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在民生支出中,其中交通运输支出22.02亿元、增长85.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7亿元、增长54.8%,科学技术支出2.32亿元、增长48.4%,住房保障支出26.98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15亿元,增长13.9%。
2016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期:2017-07-19 ?来源:?作者:甘肃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2017年3月22日)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发展定力,聚力深化改革,突出结构调整,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改善民生,加强风险防控,全省呈现出经济平稳发展、改革有序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152.04亿元,比上年增长7.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3.47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491.5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687.04亿元,增长8.9%。
三次产业结构为13.61∶34.84∶51.5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7458元,比上年增长7.2%。
年末常住人口260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0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166.3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4.69%,比重比上年末提高1.50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31.7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8‰,比上年下降0.1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6.1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18‰,上升0.0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0‰,下降0.21个千分点。
年末共有城乡就业人员1548.7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91.0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3.7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9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9%。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
2016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0.54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57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051.5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921.38亿元,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2∶51.5∶43.3调整为5.2∶50.5∶44.3。
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7.1%,住宿和餐饮业增长3.6%,金融业增长4.6%,房地产业增长14.5%。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现增加值403.59亿元,增长11.3%。
民营经济增加值1480.88亿元,增长10.4%。
全市人均GDP37382元,增长8.2%。
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08亿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92亿元,增长6.8%。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88.16万平方米,增长4.0%;房屋竣工面积1462.46万平方米,增长36.9%。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9.53亿元,比上年增长24.0%。
从投资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163.48亿元,增长6.1%;民间投资1333.28亿元,增长26.8%。
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10.12亿元,增长20.1%;第二产业投资849.30亿元,增长28.4%,其中工业投资847.45亿元,增长28.4%;第三产业投资720.11亿元,增长19.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46.81亿元,增长21.7%,现代服务业投资597.14亿元,增长19.0%。
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计中,国内贷款43.12亿元,增长4.0%;利用外资0.48亿元,下降14.5%;自筹资金1369.48亿元,增长17.2%,其中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1029.53亿元,增长16.2%。
芦溪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芦溪县统计局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紧扣“做大经济总量、做实社会民生、做优政治生态”战略方向,积极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低调务实,全县经济保持较好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国民经济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256319万元,不变价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168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701971万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398180万元,增长13.7%。
人均生产总值47659元,增长6.3%。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55.9:31.7,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66.4%、28.6%。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10563万元,增长10.3%,占GDP的比重为64.5%。
财政收入稳中有增。
全年财政总收入134622万元,比上年增长10.8%,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7%。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429万元,增长12.4%;税收收入114316万元,增长9.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4.9%。
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20972万元,增长12.1%。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617万元,教育支出40485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827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1890万元。
全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43154万元,占全部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64.8%。
二、农业农业生产稳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39464万元,比上年增长4.4%。
油料种植面积4433公顷,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5312公顷,增长4.4%。
全年生猪出栏45.42万头,下降3.1%;生猪存栏20.82万头,下降7%。
附件2芦溪县安监局2016年部门预算目录第一部分芦溪县安监局概况一、部门主要职责二、部门基本情况第二部分芦溪县安监局2016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一、2016年部门预算收支情况说明二、2016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第三部分芦溪县安监局2016年部门预算表一、2016年收支预算总表二、2016年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三、2016年“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第一部分芦溪县安监局单位概况一、部门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拟订安全生产地方性规章、制度;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框架内,拟订全县安全生产规划和煤矿、花炮等行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引导煤炭行业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花炮行业发挥传统优势,加强煤炭和花炮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安全发展;分析和预测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发布全县安全生产信息,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二)承担全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责任,依法行使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县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监督考核并通报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三)承担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按照分级、属地原则,依法监督检查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特种设备除外)、材料、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四)承担省、市驻芦企业,全县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准入管理责任,按照分级、属地原则,依法组织并指导监督实施安全生产准入制度。
负责综合工作和煤矿、非煤矿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工作。
(五)承担工矿商贸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责任,负责职业安全健康培训、职业危害申报工作,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
(六)负责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
吉林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矛盾集中显现等诸多严峻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适应新常态,克难攻坚,砥砺前行,结构调整成果显现,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经济总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①2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40.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36亿元,增长 6.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55亿元,增长8.2%。
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0.5:45.4:44.1调整为9.5:44.9:45.6,第三产业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形成“三二一”产业新格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652.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599.2美元。
图1:地区生产总值(GDP)表1:201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3%。
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9%;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0.2%。
生产资料三大构成中,采掘类价格上涨5.3%;加工类价格上涨 1.5%;原料类价格下降5.7%。
图4 :农业2016年,全市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喜获丰收,按省认定数粮食总产量为423.2万吨,比上年增长0.04%。
其中,水稻总产量达到105万吨,增长1.9%;大豆总产量7.8万吨,增长14.7%;玉米总产量306.9万吨,下降0.5%。
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6亿元,可比价增长3.5%。
其中,完成农业产值228.1亿元,增长7%;完成林业产值13.8亿元,增长14%;完成牧业产值195.5亿元,增长0.1%;完成渔业产值8.8亿元,增长0.2%。
2016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嘉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2017年3月7日)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3760.12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85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1911.57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704.70亿元,增长9.1%。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8:50.9:45.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8175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2308美元),增长6.4%。
图2 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生产总值构成第一产业3.8%第三产业50.9%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2%批发与零售业, 4.5%14.9%11.1%其他服务业,全市财政总收入673.3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7.93亿元,增长10.4%(同口径增长6.6%)。
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53.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0%。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42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2.87%。
年末全市共有职业介绍机构64家,全年举办各类劳动力招聘活动491次。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0.53万亩,比上年下降5.5%;油菜籽种植面积15.96万亩,比上年下降32.6%;蔬菜种植面积131.13万亩,与上年持平;果用瓜种植面积14.65万亩,比上年下降0.8%;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5.43万亩,比上年增长6.8%。
芦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六字”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实干定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四提一促”的良好态势。
一是稳中提速,2015年,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1%、13%、10.8%;今年一季度GDP增长9%,1-5月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5.3%、16.2%。
二是稳中提档,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值税、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工业用气量分别增长10.1%、2.1%、18.8%、45.3%、36.7%,均为全市第一;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值税分别增长11.1%、17%,1-5月工业投资、工业用电量、工业用气量分别增长15.4%、73.9%、86.2%。
三是稳中提质,2015年,全县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84.9%,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7.5%,金融存贷比139.3%,均为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四是稳中提效,获得全国电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级区等国家级荣誉10项,全省科学发展考评三类县先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旅游强县等省级荣誉100余项。
五是稳中促和,获得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发展县,全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综合考评第一名、文明城市创评第一名;安全稳定持续平稳,连续获得全省公众满意先进县、信访工作“三无”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
一、坚定不移实施转型升级战略,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力求更大作为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路子,推动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集约。
1.推动工业强筋健体。
今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
电瓷产业在强卫书记亲切关心和指导下,产生了抱团和裂变效益。
兴安盟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兴安盟统计局2017年3月15日2016年,兴安盟委、行署团结带领全盟各族人民,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以“四个意识”和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以“十项工程”和“三地联动、五城同创”为总抓手,着力推动新常态下的改革创新和绿色发展,全盟经济呈现稳中向上、稳健向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矫健开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年末全盟户籍人口165.0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13万人;蒙古族人口71.7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75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54万人,出生率为9.37‰;死亡人口0.84万人,死亡率为5.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6‰(由盟公安局提供)。
据201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年末全盟常住人口160.14万人,出生率为10.16‰,死亡率为6.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5‰。
城镇化率为47.38%,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2.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5.6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07.46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89.39亿元,增长9.2%。
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4.9:39.6:35.5调整为24.0:39.7:36.3。
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4%、47.3%和40.3%。
全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648元,增长8.0%。
年末全盟从业人员88.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增长0.2%,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45万人,减少0.04万人;全部在岗职工(不含阿尔山森工集团和铁路职工)12.16万人,减少0.20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4.77万人,增加0.84万人(城镇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据由盟工商局提供)。
株洲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株洲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株洲市2016年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同志意见克难奋进逆势提前跨上历史台阶2016年新世纪株洲经济发展最的一年一年来委的下“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促民生”和“不变、速度不减、标准不降”的方针超前谋划沉着应对提前“十一五”规划的GDP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过100亿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0万的“四个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历史性的新台阶全市GDP1020亿元增长14%;财政收入100。
33亿元增长22。
21%预算收入66。
56亿元增长42。
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7。
3亿元增长46。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分别增长12。
5%、11。
8%;万元GDP能耗下降6%十大基础工程、十大产业项目和十件民生实事(一)保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平稳健康工业经济态势工业值497亿元增长17%规模工业值426。
3亿元增长19。
3%“5115”工程涌现2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4家过50亿元企业南车株机公司达130亿元株冶集团重回100亿元南车时代、株硬集团、唐人神、中铁轨道过50亿元启动“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食品、服饰等产业集群实施工业投资项目1216个425个投资过10亿元的工业项目8个过亿元的55个工业技改投资277。
9亿元增长50。
5%园区集聚功能新增入园项目79个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值107亿元增长5。
1%粮食总量183。
9万吨出栏生猪432万头农业规模经营再上新台阶水稻规模种植面积70多万亩万头规模养殖小区35个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3家农业机械化率62%农村土地流转363万亩耕地流转被誉为“株洲经验”在全省推广醴陵市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酃县(炎陵)白鹅”获批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零的支农补贴资金4。
2016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全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旧动力加速转换,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取得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01一、综合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86.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78.5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33855.7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38152亿元,增长9.2%。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95259元,比上年增长7.5%。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全年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59934元,比上年增加12620元。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5.4∶44.5∶50.1,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2%。
经济活力继续增强。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1510.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GDP比重达67.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占GDP比重为43.6%。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2%。
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222.9万户,当年新增50.1万户,注册资本98090.7亿元,比上年增长34.4%;个体户438.8万户,当年新增77.6万户。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
年末城镇化率达67.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苏中和苏北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3%,沿海地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4%。
巴林左旗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巴林左旗统计局2016年,全旗各族人民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旗人大十六届五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优先、产业增收富民、做大做强工业、繁荣文化旅游、统筹城乡发展”五项重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稳步增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旗地区生产总值130.49亿元,增长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6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4.06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43.47亿元,增长8.2%。
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7.4%,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49.7%,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2.9%。
全旗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7.6:49.1:33.3。
从拉动情况看,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中,第三产业拉动8.2个百分点,分别高于第一、二产业3.6和3.9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146元,增长5.4%。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27亿元,增长3.66%。
6月末家畜存栏198.4万头只,下降24.8%。
其中大牲畜29.2万头,下降4.3%;羊157.8万只,下降24.8%;生猪11.3万口,下降51.1%。
在大牲畜存栏中,牛存栏10.9万头,增长3.7%;驴存栏15.3万头,下降9.9%。
全年肉类总产量1.75万吨,下降21.2%。
其中猪肉产量0.62万吨,牛肉产量0.26万吨,羊肉产量0.80万吨。
禽蛋产量3098吨,牛奶产量416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2.43亿元,增长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主要产品产量:鲜、冷藏肉产量2.56万吨,下降18%。
铅金属产量6.11万吨,下降11.9%。
锌金属产量11.97万吨,下降12.9%。
水泥产量77.11万吨,增长63.8%。
供电量6.44亿千瓦时,增长4.7%。
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03亿元,增长1.2%。
泸溪县2016年财政收支预算调整目录第一泸溪县2016年财政预算收支调整编制说明1、财政收支预算调整因素及原则2、公共财政收支预算调整方案3、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调整方案4、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调整方案第二泸溪县2016年财政收支预算调整表1、表1泸溪县2016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调整表2、表2泸溪县2016年公共财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调整表3、表3泸溪县2016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调整表4、表4 泸溪县2016年公共财政基本支出预算调整表5、表5 泸溪县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调整表6、表6 泸溪县2016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调整表7、表7 泸溪县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调整表8、表8 泸溪县2016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调整表1第一2016年财政收支预算调整编制说明第一部分财政收支预算调整因素及原则2016年财政收支预算调整已由泸溪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批准。
一、财政预算调整因素分析(一)收入变化因素1、增值税收入未能达到预期。
由于我县工业企业因受矿产品资源供求、主导产品市场价格、电价成本等影响,大部分企业被迫减产或停产,锰锌产品企业增值税持续下滑。
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实施。
3、收入结构将发生变化。
主要是财政部门非税收入增加。
4、增加地方政府新增债券收入。
5、根据省湘财预〔2016〕48号《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调整省与市县增值税收入划分办法,具体为:中央、省、市县按50%:12.5%:37.5%的比例分享。
6、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加。
2(二)支出变化因素1、根据湘人社发〔2016〕18号《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和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的通知》的规定,需增加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支出。
2、根据湘人社发〔2016〕12号《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人民警察警衔津贴标准的通知》的规定,需增加人民警察警衔津贴支出。
摘要:本文选取湖北省长阳县磨市镇芦溪村为调查地点,以田野考察、人物走访等方式考察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现状。
以期略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芦溪村经济发展现状在当今社会大发展时期,农村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备受社会关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一.芦溪村情简介芦溪村位于磨市镇东部,陆龙公路横贯村中心地段,交通十分便利。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土地肥沃,水利、阳光充足,是镶嵌在清江流域的一颗明珠。
该村过去被成为“鱼米之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项目建设,清江流域得到开发,村级产业结构大调整,以柑桔、水产两大产业为支柱,成为全县种植特色大村。
国土面积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5亩,山林面积5530亩,柑桔面积3500亩,水域面积1350亩。
村所辖4个村民小组,678户,2768人,劳动力1615人,年人均收入已过4000大关。
村组干部5名,党员有86名,下设两个党支部,即柑桔产业党支部和水产产业党支部。
芦溪村于2006年被纳入全省“百镇千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的村之一,村两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主旋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新农村联系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有“一建三改”项目,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公里硬化项目,有线电视和宽带项目,木本油料苗圃基地建设等项目分别落户本村。
通过不断努力,该村呈现出产业发展经济,村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好转等,村容村貌大有改观,管理更加民主的局面。
该村着力在强班子、促发展、优环境、建阵地上下功夫,形成于“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项目带动,促进经济增长,对现有项目做好协调服务创优环境,大力招商引资来壮大集体经济。
目前该村经济正高速发展着。
二.以巩固壮大集体经济为载体,推动产业发展该村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精心培植支柱产业,不断巩固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
市中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市中区统计局2017年3月23 日2016年,在市中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牢固树立“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执政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实体经济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改造、城乡环境提升三大攻坚战为突破,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务实苦干,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稳步发展。
一、综合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经上级统计部门核定,全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24.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16.54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97.51亿元、增长7.5%。
实现人均生产总值44390元、可比价增长10.9%,按年均汇率折算为6682.9美元。
三次产业比例为4.6:51.9:43.5,三产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一产占比提高0.1个百分点、二产占比回落1.5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不断膨胀。
全区民营经济总户数已发展到6.64万户、增长11.2 %。
其中:民营企业13025家、增长18.5%,个体工商户达到5.34万户、增长9.5 %;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感谢你的观看23.93万人、增长14.9%;注册资金331.07亿元、增长45.3%;实缴税金15.40亿元、下降12.6%,民营经济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为53.6%。
社会用电平稳增长。
辖区内全社会用电量23.7亿千瓦时、增长6.6%,增幅比上年升高19.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17.2亿千瓦时、增长5.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37亿千万时、增长15.9%。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全区新增城镇就业879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
广泛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活动,先后举办了各类技能培训班86期,培训各类人员4391人,先后举办12期创业培训班,创业培训人员520人,全年帮助161名大学生成功创业。
物价水平保持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1.8%,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
芦溪县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芦溪县统计局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全县上下按照中央、省、市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五个芦溪”总体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奋发求为”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74亿元,不变价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5.21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6.46亿元,增长13.8%。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51.7%、43.5%。
人均生产总值52270元,增长9.3%。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3:54.2:33.5,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9.65亿元,增长10.1%,占GDP的比重64.6%。
年末常住人口266387人,比上年末增加1903人。
其中,城镇人口139068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2.21%,比上年末提高1.77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3598人,出生率13.56‰,死亡人口1655人,死亡率6.24‰,自然增长率7.32‰。
年末户籍总人口311974人,总户数95229户。
表一 2016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年财政总收入14.08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9亿元,增长0.5%;税收收入11.16亿元,下降2.4%,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9.2%。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30亿元,增长14.5%。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4亿元,教育支出4.7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1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38亿元。
用于教育、社保、医疗等民生方面的支出16.25亿元,占全部公共财政预算总支出的64.2%。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467公顷,比上年下降0.2%,其中谷物种植面积14541公顷,下降0.5%。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461公顷,增长0.3%,其中油料种植面积4459公顷,增长0.6%,蔬菜种植面积5510公顷,增长3.7%。
全年粮食总产量145722吨,比上年下降0.6%,其中谷物131181吨,下降0.7%。
油料产量6956吨,增长1.6%,其中油菜籽产量6105吨,增长1.4%。
蔬菜产量131350吨,增长3.3%。
全年肉类总产量47145吨,增长2.7%。
其中猪肉产量37792吨,增长1.7%;牛肉产量839吨,增长6.9%;羊肉产量374吨,增长7.2%。
禽蛋产量3035吨,增长33.2%。
表二 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年末拥有农业龙头企业8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3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36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4家。
家庭农场142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5个、有机转换食品1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个、“江西省著名商标”7个、“江西名牌(农)产品”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社会工业增加值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占生产总值比重50.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9.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99亿元,增长10.0%。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比上年增加8家。
表三 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年末,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2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14亿元,增长7.5%。
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6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29.71亿元,增长10.0%。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34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4.7%。
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家,其中一级资质2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42亿元,下降66.5%;第二产业投资131.88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投资26.90亿元,增长8.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8亿元,比上年下降42.6%。
其中,住宅投资1.56亿元,下降45.6%。
商品房销售面积10.34万平方米,增长23.3%;商品房销售额3.72亿元,增长37.9%。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全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5.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分行业看,批发业0.46亿元,增长29.1%;零售业3.21亿元,增长23.2%;住宿业0.01亿元,增长2.5%;餐饮业1.40亿元,增长20.3%。
六、对外经济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80个,其中新批外资项目7个。
完成外资出口1078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7%。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633万美元,增长15.3%。
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77.52亿元,增长12.64%,其中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63.90亿元,增长12.66%。
七、交通、旅游年末公路总里程1699.586公里。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692.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5%;国内旅游总收入51.69亿元,增长18.43%。
八、金融保险业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3.07亿元,比年初增加18.98亿元,增长29.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5.54亿元,比年初增加5.27亿元,增长13.1%。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07.21亿元,比年初增加17.13亿元,增长19.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9.16亿元,增长9.5%,中长期贷款余额66.17亿元,增长25.0%。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0.05亿元,比上年增长65.5%。
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0.03亿元,增长40.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全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373人,高中在校学生4831人,中小学在校学生38063人,幼儿园在校幼儿12258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18人。
拥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高中2所,中小学73所,幼儿园110所。
表四 2016年各类学校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单位:人年末拥有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家,省级战略联盟1家,省级平台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
全年通过省级科技主管部门鉴定的科技成果2项,新产品2项,成果2项。
全年申请专利439项,推广新技术成果35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
十、文化、卫生、体育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40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不含防保站、村卫生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所1个。
卫生技术人员1158人(不含卫生所),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38人。
医院和卫生院实有床位1213张。
全年举办综合运动会4次,举办单项比赛11次。
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5次,参加活动人数达5万人次。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3元,比上年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59元,增长9.0%。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649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835元,增长6.8%。
年末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227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686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982人。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952人,其中城镇职工19614人,城镇居民28338人;新农合参保人数251095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758人,比上年提高0.14%。
向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0.36亿元,月人均补差320元;向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0.26亿元,月人均补差191.9元。
年末共有敬老院11所,提供床位1590张,住院人数1357人。
全年优待抚恤补助对象1312人,抚恤金额0.1045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全年完成植树造林17500亩,森林覆盖率70.81%。
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1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年末各种蓄水工程2173座,蓄水总量达20200万立方米。
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的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
全年平均降水量2136毫米。
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城镇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10.48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0.799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9.2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02吨标准煤,下降4.98%。
全年共发生火灾37起,无人员伤亡;交通事故24起,死亡9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
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7.除“对外经济”外,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均含武功山管委会情况。
8.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
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部分农业数据来自县农业局;园区数据来自县工业园;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县商务局;年末公路总里程来自县交通局;旅游数据来自县旅发委;金融、保险数据来自县金融办;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技局;文化、电视广播等数据来自县文广新局;卫生、计生数据来自县卫计委;社会保障和福利数据来自县民政局、县人社局;造林、森林覆盖率、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数据来自县林业局;空气、地表水质量来自县环保局;蓄水工程、降水量数据来自县水务局;交通事故数据来自县交警大队;火灾数据来自县消防大队;其他数据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