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计算中“三段式”微课
- 格式:ppt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1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理科化学导学案第1周编号:3 总编号:3 使用日期:主备人:周军锋审核人:班级:姓名:包组领导:3A(g)+ B(g)=== 2C(g)+ 2D(g)开始物质的量3mol 0 0转化的物质的量mol 1mol平衡时物质的量 2 mol 1mol 1 mol由D的生成量,根据方程式可计算出A、B的转化量分别为、。
所以,B的转化率为=20%。
根据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A的平衡浓度为2L=L。
探究案合作探究一在一个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里进行如下反应:反应开始时,,2min末。
(1)试用、和的浓度分别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2)并求出2min末的浓度合作探究二某温度下,在一个体积为2L的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SO2和 O2,发生2SO2+O2 2SO3反应.5分钟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测得容器中气体压强变为原来的90%.求(1)以SO3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2)该反应中SO2的平衡转化率.合作探究三27.将6 mol H2和3 molCO充入容积为0.5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H2(g)+CO(g) CH3OH(g),6秒末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倍。
试计算:(1)H2的反应速率是多少(2)CO的转化率为多少检测案1、在一定条件下,将22BA和两种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反应按22yBxA+C2进行,2秒钟后反应速率如下:)/(5.0)(2sLmolvA⋅=,)/(5.1)(2sLmolvB⋅=,)/(1)(sLmolvC⋅=,则x、y的值分别为()A.3和2 B.1和3 C.3和1 D.4和52、对于某反应X+3Y=2E+2F,在甲、乙、丙、丁四种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速率为甲:m in)/(3.0⋅=LmolvX,乙:m in)/(2.1⋅=LmolvY,丙:m in)/(8.0⋅=LmolvE,丁:m in)/(9.0⋅=LmolvF。
“三段式法”解化学平衡计算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常常要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各组分的转化浓度、转化的物质的量、平衡浓度、平衡时物质的量等。
若在反应方程式下用“三段式”列出各物质的开始、转化、平衡的量,能理顺关系,找出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对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例1]在一定条件下已测得反应2CO2====2CO+O2其平衡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在此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分解率为。
[分析]假设起始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2mol,分解率为x2 CO2 ====2 CO + O2开始物质的量2mol 0 0转化的物质的量2x 2x x平衡物质的量2—2x 2x 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气体的总质量为88g,反应后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2—2x)+2x+ =2—x由摩尔质量的定义得M=88g/(2—x)mol所以x=(88—2M)/M[例2]把3molA和2.5molB混合,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3A(g)+B(g)===xC(g)+2D(g)·L-1·s-1,则此反应中B的转化率为,C的化学计量数x为,A的平衡浓度为。
[分析]在反应方程式下用“三段式”列出各物质的开始、转化、平衡的量3A(g)+B(g)===xC(g)+2D(g)开始物质的量3mol 2.5mol 0 0转化的物质的量 1.5mol 0.5 mol 1mol反应速率·L-1·s-1平衡时物质的量 1.5mol 2 mol 1mol 1 mol由D的生成量,根据方程式可计算出A、B的转化量分别为1.5mol 、0.5mol。
所以,B的转化率为0.5/2.5=20%。
由题意,D的反应速率为1mol/(2L··L-1·s-1根据C、D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可得x=2。
2L=0.75mol/L。
[例3]在一定条件下,将N2、H2混合气体100mL通人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比反应前减小1/5,有测得此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9。
“三段式法”在高中化学平衡类型问题应用解析高中化学中关于化学平衡类题目,是近几年来高考必考内容,而且难度逐年增加。
本文就“三段式法”在高中化学平衡类型问题应用做个解析。
定性或半定量判断化学反应方向、限度时,一般用到勒夏特列原理: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总是向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解决化学平衡的定量计算时,一般立足于以下两个基本关系。
(1)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值符合化学反应方程计量比。
(2)平衡常数K。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K=。
应用:①判断反应进行的限度K值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高。
K值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低。
②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化学反应aA(g)+bB(g)cC(g)+dD(g)在任意状态时,浓度商均为Qc=。
Qc>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Qc=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c<K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③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一、典例剖析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①N2O5N2O3+O2,②N2O3N2O+O2;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8molN2O5,加热到t℃,达到平衡状态后O2为9mol,N2O3为3.4mol。
则t℃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10.7B.8.5C.9.6D.10.2答案:B。
解析:题设中有两个反应,可理解为先发生反应①,其中生成的N2O3有一部分再发生分解反应②,且在两个反应中都有O2生成,再由已知条件列方程组求解。
设反应①中生成N2O3物质的量浓度为x,反应②中生成N2O物质的量浓度为y。
则:N2O5(g)N2O3(g)+O2(g)N2O3(g)N2O(g)+O2(g)起始浓度/(mol·L-1) 4 00 x00转化浓度/(mol·L-1)x x x y y y平衡浓度/(mol·L-1) 4-x x x x-y y y依题意O2的平衡浓度为x+y=4.5mol·L-1,N2O3的平衡浓度为x-y=1.7mol·L-1。
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技巧一:计算模式(“三段式”)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起始 m n O O转化 ax bx cx dx平衡 m-ax n-bx cx dxA 的转化率:α(A)=(ax/m )×100%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100%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A 、%1005⨯+b aB 、%1005)(2⨯+b b aC 、%1005)(2⨯+b aD 、%1005)(⨯+ab a 技巧二:差量法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例2、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 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 3B 2C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 ,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 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0.05V LA 、②③B 、②④C 、①③D 、①④专练.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2B(g)+C(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A 气体,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为 。
技巧三:守恒法1、质量守恒例3、a mol N 2与b mol H 2混合,要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生成了c mol NH 3,则NH 3在平衡体系中质量分数为( )A 、%1001722817⨯-+c b a c B 、%10022817⨯+ba c C 、%100⨯++cb ac D 、%10022834⨯+b a c 2、原子个数守恒例4、加热时,N2O 5可按下列分解:N 2O 5 N 2O 3 + O 2、N 2O 3又可按下列分解:N 2O 3 N 2O + O 2。
6.2.2 “三段式法”解答化学平衡计算题(1)步骤①写出有关化学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②确定各物质的起始、转化、平衡时的量(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③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等式关系并做解答。
(2)方法:如m A(g)+n B(g) p C(g)+q 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1、b mol·L−1,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1。
m A(g)+n B(g) p C(g)+q D(g)起始物质的量浓度(mol·L−1) a b0 0变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1) mx nx px qx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1) a−mx b−nx px qxK=()() ()()p qm npx qxa mxb nx⋅-⋅-说明:①反应物:c(平)=c(始)−c(变);生成物:c(平)=c(始)+c(变)。
②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某恒定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气体,B气体,测得其浓度为2 mol/L和1 mol/L;且发生如下反应:3A(g)+2B(g) 4C(?)+2D(?)已知“?”代表C、D状态未确定;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且反应前后压强比为5∶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4232(C)(D)(A)(B)c c c c②此时B 的转化率为35% ③增大该体系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④增加C 的量,A 、B 转化率不变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D【解析】 3A(g)+2B(g) 4C(?)+2D(?)开始(mol/L ):2 1 0 0转化(mol/L ):0.6 0.4 0.8 0.4平衡(mol/L ):1.4 0.6 0.8 0.4设平衡时气体总的物质的量浓度为x mol/L ,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得:12=p n p n 前后, 又因为123n n x =,故534x =,可得x =2.4,从而可知C 为固体或液体,D 为气体。
“三段式法”解化学平衡计算三段式法(The Three-Stage Method)是一种用于解决化学平衡计算问题的方法。
它是一种逐步逼近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求解出复杂的平衡计算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段式法的步骤和原理。
三段式法适用于已知反应物浓度以及平衡常数K,求解反应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平衡浓度。
它将问题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求解,每个阶段的详细计算在下文中介绍。
第一阶段:假设所有反应物均未发生反应,即初始浓度为初始浓度。
根据这个假设进行平衡浓度的计算。
第二阶段:反应发生并消耗部分反应物,根据会消耗的反应物数量及计算出的平衡浓度进行推算。
第三阶段:计算所有产物生成的浓度,通过已知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以及平衡常数K的值进行计算。
接下来,我们将一步一步地演示三段式法的应用。
步骤一:列出化学方程式,鉴别反应物和产物。
例如,对于方程式aA+bB⇌cC+dD,a和b是反应物的摩尔系数,c和d是产物的摩尔系数。
步骤二:计算初始浓度。
根据实验数据或给定条件计算出反应物的初始浓度。
步骤三:计算平衡常数K。
平衡常数K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或给定条件得到。
步骤四:进行第一阶段的计算。
假设所有反应物都未发生反应,计算出平衡浓度。
根据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和给定的初始浓度,可以计算出每个物质的平衡浓度。
步骤五:进行第二阶段的计算。
考虑到反应的进展,假设消耗了部分反应物。
根据消耗的反应物数量、初始浓度和已计算出的平衡浓度,可以推算出剩余的反应物浓度。
步骤六:进行第三阶段的计算。
根据已知的初始浓度、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K,可以计算出所有产物的浓度。
步骤七:检查平衡。
检查计算出的浓度是否满足平衡条件,即是否满足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使用三段式法求解化学平衡计算问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逐步逼近,并且能够确保计算的精度。
使用三段式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平衡,并解决计算复杂平衡问题。
微题型65 基于三段式法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计算 时间:30分钟1.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H=-akJ·mol -1,在5L 密闭容器投入1molNH 3和1mol 的O 2,2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mo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分钟反应放出的热量值等于0.1akJB .用氧气表示0~2min 的反应速率:v(O 2)=0.05mol·L -1·min -1C .2分钟内NH 3的转化率是40%D .2分钟末c(H 2O)=0.6mol/L2.一定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 X Y 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反应开始到10s ,用Z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79mol/L s ⋅B .反应开始到10s ,X 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g 2Y g Z g +=D .反应开始到10s 时,Y 的转化率为39.5%3.工业上以CH 4为原料制备H 2的原理为CH 4(g)+H 2O(g)⇌CO(g)+3H 2(g)。
在一定条件下a 、b 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均通入1.1 mol CH 4(g)和1.1 mol H 2O(g),测得两容器中CO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为a 和b 。
已知容器a 的体积为10 L ,温度为T 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容器a 中CH 4从反应开始到恰好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 -1·min -1B .a 、b 两容器的温度可能相同C .在达到平衡前,容器a 的压强逐渐增大D .该反应在T a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274.某1 L 恒容密闭容器中,CH 4、H 2O(g)的起始浓度分别为1.8 mol·L -1和3.6 mol·L -1,二者反应生成CO 2和H 2,该反应的部分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时间段的浓度变化未标出),其中第6 min 开始升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