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危害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55 MB
- 文档页数:2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谈煤矿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浅谈煤矿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新版)摘要:尘肺病是目前煤矿严重的职业病。
发病人数约占我国尘肺病人总数的40%以上。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煤矿工人在井下生产过程中吸入较多的粉尘所致。
为了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国家颁布了《职业病防治法》,煤炭行业制定了《煤炭工业尘肺病管理细则》、《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因此,提出了煤矿粉尘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关键词:煤矿职业病(尘肺病)危害与防治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矿尘(亦称粉尘),如打眼、爆破、落煤、装运、提升等。
特别是采掘工序产生的粉尘量为最多,约占全部矿尘的80%,而其中几乎有80%的矿尘进入风流中,成为浮尘。
矿尘包括煤尘和岩尘。
由于它们的存在状态不同,把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浮尘;沉落下来的粉尘叫落尘;浮尘和落尘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矿尘的危害性大小与矿尘的成分、粒度及浓度有关,直径小于5mm的矿尘为呼吸性矿尘。
这类矿尘能进入人体的肺部,导致尘肺病,危害性最大。
因此,对矿井防尘的基本原则是:降低产尘量,防止矿尘变化成有危害的悬浮物。
一、尘肺病害与综合防尘1、尘肺病危害实际结果与实际情况表明:矿尘是一种极为有害的物质,能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使呼吸道发炎并增发呼吸失调的机率,井下职工长期吸入含有矿尘的空气引起的肺部纤维增生性疾病,也就是患了尘肺病。
隐瞒职业危害信息的案例隐瞒职业危害信息是一种不负责任和不道德的行为,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人们的安全和生命。
以下是一些有关隐瞒职业危害信息的案例。
案例1:铅中毒事件某电子制造公司为了节省成本,故意隐瞒了铅中毒的风险。
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铅制品,而没有向员工提供足够的个人防护措施。
隐瞒职业病风险的结果是,许多员工患上了铅中毒。
这种疾病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脑部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可能导致残疾和死亡。
案例2:有害化学品泄漏一家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不合规使用有害化学品,并隐瞒了泄漏的信息。
当事故发生时,厂方没有及时向当地居民和有关部门报告,也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大量有害化学物质泄漏到周围环境。
这次泄漏事件给附近的社区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居民们遭受了健康问题和财产损失。
案例3:矿山事故某煤矿为了追求短期利润,不顾安全规定,违规开采。
矿工们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没有足够的安全设备和培训。
当发生矿难时,矿方试图隐瞒事故信息,以免受到处罚。
然而,许多矿工因此丧生,家庭陷入悲痛之中。
这次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严惩。
这些案例揭示了隐瞒职业危害信息的严重后果。
它不仅对工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还会影响到整个社区和环境。
那么,为什么有些企业和个人选择隐瞒职业危害信息呢?首先,一些企业可能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安全和健康问题。
他们忽视了职业危害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只关注生产效率和利润增长。
这种短视行为可能使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获得利润,但最终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其次,企业担心曝光职业危害信息会损害其声誉和形象。
隐瞒职业危害信息可以暂时掩盖问题,保护企业的利益,但却是以牺牲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
然而,一旦事故发生或信息曝光,企业将会面临更大的舆论压力和法律责任。
此外,政府监管的不力也是隐瞒职业危害信息的原因之一。
政府监管的不严格和违规执法使得企业能够瞒报事故或隐瞒危害信息而不会受到惩罚。
这种监管的缺失使得企业觉得他们可以逃避责任,从而更加放任自流。
煤矿职业危害随着煤炭作为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煤矿行业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
然而,与其蓬勃发展相伴的是煤矿工人所面临的诸多职业危害。
煤矿职业危害指的是在煤炭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因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类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事故和疾病,这些职业危害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威胁。
煤尘危害煤炭开采和加工中,常产生大量煤尘,这些煤尘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硅、二氧化氮等。
长期暴露在煤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罹患职业性尘肺病,表现为咳嗽、气短、咳痰带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肺结核、肺心病等疾病。
为减少煤尘的危害,煤矿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对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建立物流输送系统,安装粉尘降尘装置等,以控制和减少煤尘的产生和扩散。
瓦斯危害瓦斯是煤炭开采中常见的一种有害气体,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易燃、易爆的气体,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瓦斯环境中,会引起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导致窒息、中毒、爆炸等事故发生。
为降低瓦斯危害,煤矿企业应编辑出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对瓦斯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规范工人的作业行为,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等。
噪音危害在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常伴随着高强度噪音,如工业设备产生的噪音和爆破振动声等,高噪音环境长期作业会引起听力下降、耳鸣、失眠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聋。
为减少噪音危害,煤矿企业应设立行业标准,加强现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如选择低噪音设备、改善工作场所环境等,有效降低噪音的危害。
放射性危害煤炭中含有较多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这些元素的放射性会引起放射性危害。
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由于一些加工工艺和设备的不合理性,就会导致煤炭放飞放射性物质,长期暴露于放射性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为了避免放射性危害,煤矿企业应加强对于辐射源的控制,建立辐射环境监测系统,对作业人员进行防护措施等。
总结煤矿职业危害是煤炭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煤矿企业应该从源头减少危害,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做到水、气、土、噪声等环境管理上的控制,积极开展职业卫生检查和职业病防护工作,培训员工职业健康知识,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领域,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问题。
煤矿工作环境恶劣、作业条件艰苦,职业危害种类繁多,工人群体健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煤矿职业危害问题,本文将探讨其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有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职业危害因素分析煤矿作为重工业生产领域,其职业危害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粉尘、有毒气体、噪声、机械震动和高温等。
1.粉尘危害:在煤矿作业中,煤炭开采、洗选、装车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煤尘不仅对作业场所的环境造成污染,更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长期暴露在煤尘环境下,容易引发职业性尘肺、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2.有毒气体危害:煤矿工作面常常存在瓦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还会引发爆炸和窒息事故。
3.噪声危害:煤矿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机械设备噪声很大,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工人听力下降、头晕耳鸣等问题。
4.机械震动危害:在挖掘、运输和装车等过程中,机械设备产生的震动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容易引发筋骨损伤、关节疼痛等疾病。
5.高温危害:部分煤矿作业场所在地下,工作环境温度高,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
二、职业危害防治对策针对煤矿职业危害问题,必须加强对危害因素的防范和控制,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防治对策的具体建议:1.粉尘控制: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使用湿式喷淋、封闭式循环等措施进行粉尘治理,减少粉尘的扩散和沉积,保护工人呼吸系统健康。
2.有毒气体防范:定期对煤矿进行通风换气,安装瓦斯检测仪、一氧化碳报警器等安全设备,增强对有毒气体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
3.噪声控制:采取降噪措施,例如对机械设备进行隔音处理、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工人在噪声环境下的暴露时间。
4.机械震动防范:对振动设备实施定期检查和维护,使用减振装置,采用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避免机械震动对工人身体造成伤害。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职业病危害不仅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伤害,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篇12003年起,云南省水富县先后有多名农民工到外地某石英干粉厂务工,返乡后陆续有12人死亡。
今年有关专家对63名村民进行职业病诊断,被诊断为尘肺的达30例。
今年初,国家安监总局对广西马山县进行调查,1985年至1991年共有1001名农民工赴外地金矿打工,在已进行尘肺病体检的600人中,确诊尘肺病患者225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近年已死亡14人。
北京木城涧煤矿的农民工邓麒祥说,“矿上曾有人得了二期尘肺病死了,医生把他的肺掏出来,用大锤都砸不烂,比石头还结实。
”煤矿职业病危害案例篇2苏有海是陕西人,今年44岁。
2008年,经同乡介绍,他到山西省柳林宏盛大东庄煤业有限公司所属煤矿当掘进工。
2011年,该公司被山西柳林宏盛聚德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德煤业”)兼并。
2011年12月,他在工地上发生了一次事故,却意外得知自己患上了矽肺病。
2011年12月2日19时许,苏有海在矿井下工作面打锚杆时,衣服不慎绞在钻杆上,锚头打了他的胸口。
苏有海说:“开始我只觉得很痛,以为没什么事,吃点药就好了。
”但过了一两天,他发现胸口越来越疼,于是就到山西大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医生确定他右侧第八肋软骨折。
其后,聚德煤业为他支付了医药费。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苏有海觉得胸部的疼痛感不减反增,甚至呼吸也出现不畅。
山西大医院的医生对其做了进一步检查,确诊其患上了矽肺病。
医生说这种病是由于苏有海长期在矿井下吸入有害气体所致,属于职业病。
带着这份诊断书,他向聚德煤业提出索赔,要求进一步治疗,聚德煤业以苏有海在公司所属矿井中工龄只有18个月,不可能患职业病为由拒绝。
一筹莫展的苏有海找到山西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闫艳军等两位律师为其提供了法律援助。
煤矿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煤矿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一、煤矿粉尘的来源(简单)1、煤矿粉尘: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各种煤、岩固体微粒。
2、影响煤矿粉尘产生量的主要因素有机械化程度、采煤方法、采掘机械的机构、地质构造、煤层本身的特点等。
二、煤矿粉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煤矿粉尘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也可以通过皮肤暴露等进入人体。
煤矿工人长期暴露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煤矿尘肺病因吸入粉尘成不同可分为三类:矽肺病、煤肺病、煤矽肺病。
尘肺病的特点:(1)尘肺病变具有不可逆性,它是不能根治的;(2)尘肺病变的进行性,脱离粉尘作业环境后,尘肺仍将继续发展。
尘肺病分为三期:第一期:重体力劳动时,呼吸困难、胸痛、轻度干咳。
第二期:中等体力劳动或正常工作时,感觉呼吸困难、胸痛、干咳或带痰咳嗽。
第三期:做一般工作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胸痛、连续带痰咳嗽,甚至咯血和行动困难。
2、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吸入煤矿粉尘不但引起尘肺病,还会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肺气肿等。
3、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皮肤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阻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
三、煤矿粉尘的主要防治措施1、粉尘危害的三级防治原则一级防治即杜绝或减少粉尘对人体危害作用的机会,这是预防的根本;二级预防即在疾病尚能治疗时早期发现病人,早发现早治疗早脱离接尘作业;三级预防是病后期的预防,例如防止疾病的复发和伤残,促进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最大限度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延长患者生命。
2、综合防降尘的“八字方针”综合防尘和降尘的措施可以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革,即生产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水,即湿式作业,可防止粉尘的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煤矿尘肺病案例篇一:每年煤矿工人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每年煤矿工人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时间:201X-05-03“全国煤矿有265万接尘人员,据测算,每年有5.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是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
”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国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经验交流会暨全国煤矿尘肺病防治现场会上获悉的。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一项调研显示,多数煤矿井下粉尘浓度严重超标,自1983年至201X年,煤尘最高浓度范围198~3420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49.5~855倍,每年有大量职工患上尘肺病。
截至201X年底,全国煤矿企业累计尘肺病患者31.2万例(不包括乡镇煤矿),尘肺病检出率高达7.2%。
全总劳动保护部负责人表示,煤炭行业尘肺病和职业危害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主要表现在,个别企业漠视生产安全和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一些直接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也多有发生。
特别是乡镇煤矿没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和规章制度,资金投入不足,防护设施匮乏,职业健康工作基本处于空白。
据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介绍,一些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率低,职业病诊断漏诊(来自:WwW. : 煤矿尘肺病案例 )现象突出。
调研显示,部分企业在岗职工的最低受检率只有32.2%;有64.3%的煤炭集团没按照规定对退休工人进行体检。
此外,企业职业病平均漏诊率为3.72%,漏诊率最高达20%。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监管力量薄弱,监管体系不健全,日常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违法行为处理不力等现象,也是尘肺病和职业危害未得到根本扭转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总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会议就是为了在全国煤炭企业中推广枣矿集团尘肺病防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发挥样板作用,推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煤矿开采作业的特殊性,劳动者在工作中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煤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
下面将对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详细探讨。
一、煤尘危害1. 煤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煤尘中的微小颗粒物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长期吸入会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咳嗽、痰多、气急等症状。
严重时可引发职业性尘肺、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煤尘对眼睛的危害:煤尘会使眼睛发炎、刺痛,并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职业病。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煤尘控制,提高煤粉捕集效率,建设尘毒害岗位隔离区域;员工应佩戴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体防护装备,定期体检,减少煤尘对身体的危害。
二、瓦斯危害1. 瓦斯爆炸危害:瓦斯是煤矿中最主要的危险气体,一旦积聚、泄漏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严重伤亡。
2. 瓦斯中毒危害:长期暴露在含有大量瓦斯的环境中,瓦斯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身体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时间接触瓦斯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瓦斯检测与排风系统建设,提高瓦斯监测仪器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与报警机制;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学会正确使用瓦斯检测仪器,保证瓦斯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物理因素危害1. 噪声危害:煤矿作业中,机械设备、爆破声等会产生高强度噪音,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引发噪声聋、心血管疾病等病症。
2. 振动危害:煤矿机械设备的振动会对人体的神经、血管和关节造成损伤,导致手指僵硬、手臂麻木、腰痛等职业疾病。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噪声与振动监测,采用隔离、吸音、降噪等技术手段控制噪声与振动;员工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煤矿作业存在着诸多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病伤害身分及伤害后果.防备措施煤矿临盆中产生的职业病伤害身分重要有: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与振动,以及某些深度井工煤矿的硐室温度高.湿度大等不良的气候前提.职业病伤害后果重要有:1.临盆性粉尘煤矿临盆中, 采煤.掘进.支护.晋升运输.巷道维修等临盆环节均产尘.可引起矿工尘肺病.2.有害气体因为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消失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使人中毒受伤或逝世亡.3.临盆性噪声和振动煤矿噪声重要起源于井下机械化临盆.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器械的噪声和振动特殊大.使人听力降低.甚至耳聋等.4.不良气候前提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合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如长期在潮湿情况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职业病伤害防备措施重要有:1.粉尘防护措施:1.加设喷雾洒水降尘举措措施.2.以及湿式打眼和水炮泥的运用.3.增强小我防护的器具.4.分派合理的风量.2.有害物资气体防护措施有:①清除毒物.煤矿井下的有毒气体重要起源于炮烟和煤氧化.火警等. 因为许多有毒气体是易溶于水的,经由过程增强通风和喷雾洒水清除和降低有毒气体含量,净化空气,是清除毒物伤害的最基本.最有用的措施.②增强小我防护.炮后烟未散去或功课现场空气质量太差时,不要急着进入工作面,待烟散尽.现场空气质量好转时再进入工作面,还运用好防护服.防护面具.防尘口罩.自救器等.3.噪声和振动防护措施有:噪音伤害预防掌握.吸声,消音,隔音,隔振,卫生保健措施.(1)掌握噪声传播.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构造和隔声装配将噪声源关闭,防止噪声传播.(2)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运用耳塞防护.适合的耳塞隔声后果可达30—40dB(A),对高频噪声的阻隔后果较好.(3)合理安插劳动轨制.工作时光穿插歇息时光,歇息时光分开噪声情况,限制噪声工作时光,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伤害.4.高温伤害防护措施有:合理安插热源,隔热,增强通风换气,增强个别防护.(1)通风降温.加大风速清除热量.(2)喷雾洒水降温.在工作面喷雾洒水既可以降温又可以降尘.(3)保健防护.供应水,以填补人体所需水分和盐分.(4)小我防护.给工作人员供给壮实.耐热.广大.便于操纵的工作服.工作帽.防护眼镜.隔热面具.隔热靴等.。
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防范措施煤矿生产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与振动,以及某些深度井工煤矿的硐室温度高、湿度大等不良的气象条件。
职业病危害后果主要有:1、生产性粉尘煤矿生产中,采煤、掘进、支护、提升运输、巷道维修等生产环节均产尘。
可引起矿工尘肺病。
2、有害气体由于井下放炮、煤氧化、煤中放出等,存在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氮(NO2)、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氨气(NH3)等气体。
使人中毒受伤或死亡。
3、生产性噪声和振动煤矿噪声主要来源于井下机械化生产。
如风钻和局扇,这两样东西的噪声和振动特别大。
使人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等。
4、不良气候条件煤矿井下气温高、湿度大,不同地点风速大小不等和温差大等。
如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工作的人易患风湿关节炎等。
职业病危害防范措施主要有:1、粉尘防护措施:1.加设喷雾洒水降尘设施。
2.以及湿式打眼和水炮泥的使用。
3.加强个人防护的用具。
4.分配合理的风量。
2、有害物质气体防护措施有:①消除毒物。
煤矿井下的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炮烟和煤氧化、火灾等。
因为很多有毒气体是易溶于水的,通过加强通风和喷雾洒水排除和降低有毒气体含量,净化空气,是消除毒物危害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②加强个人防护。
炮后烟未散去或作业现场空气质量太差时,不要急着进入工作面,待烟散尽、现场空气质量好转时再进入工作面,还应用好防护服、防护面具、防尘口罩、自救器等。
3、噪声和振动防护措施有:噪音危害预防控制。
吸声,消音,隔音,隔振,卫生保健措施。
(1)控制噪声传播。
隔声: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和隔声装置将噪声源封闭,防止噪声传播。
(2)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
利用耳塞防护。
合适的耳塞隔声效果可达30—40dB(A),对高频噪声的阻隔效果较好。
(3)合理安排劳动制度。
工作时间穿插休息时间,休息时间离开噪声环境,限制噪声工作时间,可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及职业病告知煤矿井下作业条件恶劣,职业危害因素较多,从事人员患职业病的也较多。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噪声、震动、有害气体、生产性化学毒物、高温高湿、不良体位劳动等。
职业病主要有粉尘病、噪声聋、局部振动病、职业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以及滑束炎等。
1.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井下生产过程中凿岩、钻煤眼、放炮、割煤、装煤(矸)、转载运输等环节均能生产大量粉尘,粉尘包括岩尘和煤尘两种。
作业人员长期在岩尘超标的环境中劳动,可能引起矽肺病;作业人员长期在煤尘超标的环境中劳动,可能引起煤肺病。
2.有害气体井下空气中可能存在过量的CH4、CO、CO2、氮氧化合物、H2S 等有害气体,如果不及时加强通风,将其冲淡并带走,就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3.不良气候条件井下气候条件的基本特点是温差大、湿度大、风速大。
因此,作业人员容易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风湿性关节炎。
4.不良劳动体位在煤层薄的采煤工作面或者高度小的巷道从事作业的人员不能1/4页站立劳动,经常跪在底板上,使局部关节(入膝关节)长期受到强烈压迫及摩擦而引发滑束炎,煤矿井下从业人员滑束炎已列为国家承认的法定职业病;另外,井下从业人员长期弯腰劳动,容易引起腰椎病;井下空间较小、井下从业人员经常磕碰头部,容易引起颈椎病。
5.噪声和振动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性噪声和振动对从业人员的危害越来越大,入凿岩机、钻机、采煤机、掘进机、运输机、破碎机、压风机、水泵、局部通风机、机车、放炮等都能产生很大的噪声;有时噪声与振动同时存在危害更大、噪声可引起噪声聋,入井下工人常见的耳杂“发育”——即听力显著减强,振动科引起局部振动疾病。
6.放射性物质煤矿井下放射性物质(如氡)及其子体往往比地面高,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又一代影响。
有的单位(洗选煤厂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某些放射性物质,若管理不妥,将对人体产生很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