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64.91 KB
- 文档页数:12
晋公子重耳之亡文章鉴赏
《晋公子重耳之亡》是一篇讲述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经历的文章,其鉴赏如下:
首先,文章中通过重耳的流亡经历,展现了一个人在困境中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
重耳在流亡期间,历经千辛万苦,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生存和复国的渴望。
他通过与各种人物的交往,逐渐积累了政治和军事方面的经验,为日后成为晋国国君奠定了基础。
其次,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重耳的机智、勇敢和果断,子犯的忠诚、智谋和勇敢,秦穆公的权谋、奸诈和贪婪,都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跃然纸上。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此外,文章中的语言优美、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作者通过重耳的流亡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人性的复杂。
同时,也通过重耳的形象,表达了对英勇、智慧和正义的崇敬。
总之,《晋公子重耳之亡》是一篇极具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文章。
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现了人类在困境中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人类精神的发展。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①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狄人伐唐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J尊首,受而载之。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②,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日:“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
公子受飨反璧。
及宋,宋寰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今?”对曰:“子女下年,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强、右属爨缝,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外内等之。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①晋人:指晋献公的军队。
重耳为晋献公之子,因骊姬乱而被迫流亡。
②骈胁:肋骨紧密连接为一,是一种生理上的畸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B.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C.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D.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稽首,是一种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是九拜中最重的一种礼节。
晋公子重耳之亡叙事艺术引言《晋公子重耳之亡叙事艺术》是一部以晋国公子重耳的逃亡经历为主线,展现了晋国动荡时期的史诗叙事作品。
本文将从重耳的成长背景、逃亡经历、亡国之痛以及叙事艺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
一、重耳的成长背景重耳,字子骞,是晋国君主晋文公的儿子,也是晋国的公子。
晋国是春秋时期八大诸侯国之一,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一带。
重耳自幼聪明机智,善于学习,深受父亲和师长的喜爱。
然而,晋国内部权力纷争不断,重耳的成长环境并不和谐。
二、逃亡经历由于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重耳被迫逃离了自己的家国。
他踏上了漫漫逃亡之路,历经艰辛和困苦。
在他的逃亡过程中,他遭遇了许多危险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重耳通过机智才智,巧妙地躲避了敌人的追捕,同时结交了一批忠诚的朋友和助手。
他的逃亡经历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亡国之痛重耳的逃亡经历背后,是晋国的亡国之痛。
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衰落,使得晋国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重耳作为晋国的公子,亲身经历了家国的破败和灭亡,深感国家的苦难和悲剧。
他的逃亡经历不仅仅是个人的遭遇,更是晋国亡国之痛的写照。
四、叙事艺术《晋公子重耳之亡叙事艺术》以晋公子重耳的逃亡经历为主线,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现了晋国动荡时期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
作品在叙述上运用了丰富的叙事手法,如对话、描写、对比等,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重耳的逃亡经历。
同时,作品还通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展现了重耳在逃亡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使读者对他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叙事艺术在作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叙述故事的方式,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叙事的过程中,作者还融入了一些晋国的历史文化元素,如晋国的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使作品更加具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叙事艺术的运用使得《晋公子重耳之亡叙事艺术》成为一部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价值的作品。
结论《晋公子重耳之亡叙事艺术》通过对晋公子重耳的逃亡经历的叙述,展现了晋国动荡时期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出亡事件简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各据一方,逐鹿中原。
晋国是北方强国,晋献公时就极力向四周扩散自己的势力,并吞了许多小国。
当时各诸侯国内部往往存在着尖锐的政治斗争。
晋献公一家就出现了三个政治集团,即(1)骊姬、奚齐母子,(2)重耳、狐偃、赵衰和(3)夷吾、吕饴甥、卻芮,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当时的太子原为齐姜所生的申生。
后来骊姬设计害死了申生,又进一步对重耳和夷吾进行迫害。
重耳、夷吾因此被迫逃离晋国。
重耳出亡发生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当时重耳四十三岁。
他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经过八个国家,历尽颠沛。
重耳出亡期间,国内政治很不稳定。
晋献公死后,奚齐还没即位就被杀害,由公子悼即位为王,不久又被杀害。
后来夷吾回国接位,是晋惠公。
晋惠公死后,他的太子即位为怀公。
怀公元年,重耳六十二岁,在秦国的协助下攻回晋国,杀怀公,自立为晋文公,在位九年,七十一岁去世。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原文讲读】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2。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5。
从者狐偃、赵衰ī、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6。
狄人伐廧咎如7,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倏(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8。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9。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10,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1及于难,指晋太子申生之难。
《左传》记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听从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其馀二子重耳、夷吾也同时出奔。
2蒲城,今山西省隰xí县,重耳的据点。
当时公子重耳驻守蒲城,对晋献公形成威胁,因此献公决定对他进兵。
古诗晋公子重耳出亡翻译赏析文言文《晋公子重耳出亡》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肋,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飧,置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的女性形象《晋公子重耳之亡》女性形象《晋公子重耳之亡》-女性形象1.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的女性形象春秋时代出现了一批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贤妇。
《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的赵姬正是此类贤妇的代表。
赵姬,晋文公之女,赵衰之妻。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电视剧《晋文公传奇》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
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
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
姬日:“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
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当年赵衰随晋文公流亡于狄,与文公同时娶隗氏姐妹。
现在狄人将文公夫人送了回来,赵姬想到了叔隗,请求赵衰迎叔隗及其子赵盾,并善解人意地消除了赵衰的顾虑,不仅让赵衰接回叔隗模子,还认为赵盾有才,请立之为嫡,自己的三个儿子反居其下,并让出正妻之位,甘居叔隗之下。
在宗法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春秋时代,面对激烈的争嗣斗争,赵姬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态度。
她,本有子息可以承嗣,却不待宠专位,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仅请回赵盾,并主动让出嫡嗣之位。
这份容人之量,为须眉难及,与那些为争嫡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恶妇相比更有天壤之别。
正是她的宽容大度、唯才是举,为晋国觅得了一位难得的贤相,为晋国霸主地位的巩固做了间接的重要贡献,昭示了她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光辉形象。
2.忠心耿耿,具有理性的女性形象《晋公子重耳之亡》中,除了具有政治家素养、强烈爱国思想的女性和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女性形象,也不乏柔情似水,对丈夫忠心耿耿又能以理性看待问题的女性形象。
重耳在狄的妻子季隗和在齐国的妻子姜氏均为此类女性形象的代表。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公子娶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
晋公子重耳之亡赏析
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这个故事明白的道理:
做人一定要信守承诺,不可言而无信。
说明了无论身处怎么样绝望的境地,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重耳懂得隐忍,宽以待人,懂得抓住机会。
故事简介: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
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扩展资料:
晋文公重耳故事背景:
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
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
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
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
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
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比如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等。
干燥花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干燥花市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市场,随着人们对家居装饰和礼品的需求增加,干燥花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观和环保的家居装饰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干燥花作为一种天然、美观而且环保的装饰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干燥花的保鲜性和可替代性也使其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商品。
本报告将对干燥花市场的规模、消费趋势以及竞争对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报告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干燥花市场的概况,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并总结本报告的主要内容。
正文部分将分析市场规模、消费趋势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为读者呈现市场的现状和特点。
结论部分将展望市场前景,探讨潜在的发展机会,并对整个报告进行总结。
通过这三个部分的分析,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干燥花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目的部分的内容编写如下:"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干燥花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了解市场规模、消费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
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潜在发展机会的分析,为相关行业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和发展建议,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拓展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
同时也为投资者和行业研究人员提供可靠的市场参考。
"1.4 总结总结:通过本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干燥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趋势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以应对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3. 市场前景依然乐观,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个性化定制、电商渠道拓展等方面有较大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干燥花市场依然具有较大的商机和发展潜力,需要企业持续关注市场动向,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以抢占市场先机,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古诗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翻译赏析“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出自文言文《晋公子重耳出亡》,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肋,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飧,置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晋公子重耳之亡得人的政治理念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探讨晋公子重耳之亡得人的政治理念。
晋公子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贵族,在争夺王位过程中经历了流亡和困境。
尽管他最终成功恢复了王位,但他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理念。
本文将从重耳的背景及其亡国经历开始,分析亡国后对思考与反思,并着重探讨亡国经验对重耳的政治理念的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简要概述文章内容和结构。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晋公子重耳的背景及其亡国经历,以便更好地理解他形成政治理念的背景。
第三部分将详细阐述政治理念一:以德服人,探讨德行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通过德行获得民众支持与建立稳定政权等方面。
第四部分将深入探讨政治理念二:寻求外援与利益协同。
第五部分将重点讨论政治理念三:建立强大而稳固的军事力量。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重耳的政治理念和亡国经历,并对现代政治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晋公子重耳的亡国经历及其形成的政治理念,揭示其对于领导者在政治斗争中的应对策略以及王权恢复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本文也试图从重耳的经验中汲取智慧,为现代政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重耳之亡得人的政治理念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领导者在危机时刻如何运用合适的策略来实现自身目标并取得成功。
2. 晋公子重耳之亡得人的政治理念2.1 重耳的背景及其亡国经历晋公子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君主鞅的儿子,也是晋国的太子。
然而,由于他的异母兄弟霸气嫉妒重耳的才干和受人爱戴,于是密谋将他流放出境。
重耳在逃亡中历经艰难险阻,在外国得到了支持并得以恢复王位。
2.2 亡国后的思考与反思在流亡过程中,重耳思考了自己为何失去王位以及如何恢复王位。
他辗转多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且有实力的人士,并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2.3 亡国经验对重耳政治理念的影响重耳从流亡中深刻认识到政治力量和外援对于保持统治地位和恢复王位至关重要。
《晋公子重耳之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背景介绍介绍晋国的历史背景和晋公子重耳的身份。
解释《晋公子重耳之亡》的故事背景和其在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1.2 故事梗概简要概述《晋公子重耳之亡》的故事情节,包括重耳的流亡经历和最终归国继位的情节。
1.3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并能够进行文学鉴赏。
第二章:故事情节分析2.1 重耳的流亡开始详细讲解重耳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晋国的情景,以及他在流亡途中的困难和挑战。
2.2 重耳的流亡经历2.3 重耳的归国继位描述重耳在流亡多年后,如何借助外部势力和支持者们的帮助,成功归国并继位成为晋国君主。
第三章:人物性格分析3.1 重耳的性格特点分析重耳的性格特点,如他的聪明才智、坚毅勇敢、仁爱宽厚等,并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出相关例证。
3.2 重耳的随从和支持者探讨重耳的随从和支持者们的性格特点,如他们的忠诚、智慧和对重耳的无私奉献。
3.3 敌对势力的性格特点分析故事中敌对势力的性格特点,如他们的贪婪、狡诈和对重耳的迫害。
第四章:道德观念探讨4.1 忠诚与背叛引导学生思考忠诚与背叛在故事中的体现,以及不同人物对于忠诚与背叛的选择和后果。
4.2 正义与邪恶分析故事中正义与邪恶的对抗,以及不同人物对于正义与邪恶的立场和行为。
4.3 仁爱与人情探讨故事中重耳的仁爱之心,以及他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视和处理。
第五章:文学鉴赏与创作5.1 故事情节的紧凑性分析《晋公子重耳之亡》故事情节的紧凑性和吸引力,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情节安排吸引读者。
5.2 人物形象的鲜明性探讨故事中人物形象的鲜明性,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行为表现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5.3 文学创作与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故事中的文学创作和表达技巧,如寓言、象征、对话等,并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尝试。
第六章:课堂互动与讨论6.1 故事情节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
2023高考文言文详解 | 2023高考全国乙卷【详解详释】[原文]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经过)于(从)曹,曹君袒裼(tanxi脱去上衣,露出上身。
[补充]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pianxie肋骨连成一片),欲观其(代重耳)裸(赤身露体)。
<重耳>浴,<曹共公>薄(bo迫近,接近)而观之:重耳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就想看重耳的裸体。
重耳沐浴的时候,曹共公靠近看重耳的骈胁)而观之。
釐(li)负羁与叔瞻侍于(在)<曹共公>前(面前,跟前)。
[译文]从前晋国公子重耳逃亡,从曹国经过,曹国国君(在重耳脱去上衣,)露出上身沐浴时靠近看了重耳的骈肋。
釐负羁与叔瞻在曹君跟前侍候。
[原文]叔瞻谓曹君曰:“臣观晋公子,非常(非同寻常。
【教材链接】《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人也。
君遇(对待)之无礼彼若(如果)有时(机会)反(通“返”,返回)国而(如果)起兵即(就)恐为(对)曹伤(伤害)君不如杀之。
”曹君弗(不,没有)听。
[译文]叔瞻对曹国国君说:“我看这晋公子,不是一般人。
君主对待他没有礼节,他如果有机会回国当了君主,如果起兵就怕对曹国有伤害。
君主不如杀了他。
”曹国国君不听。
[原文]釐负羁归而不乐,其妻问之曰:“公从外来而有不乐之色,何(为什么)也?”负羁曰:“吾闻之,有福不及(赶不上),祸来连(牵连)我。
今日吾君召(召见)晋公子,其遇之无礼。
我与(亲附,跟随)在前(面前),吾是以(是以,因此)不乐。
”其妻曰:“吾观晋公子,万乘(sheng指大国)之主也;其左右(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从(跟随)者(定语后置句,其从者左右),<有>万乘之相(状貌)也。
今穷(处于困境)而出亡过于曹,曹遇之无礼。
此若反(“返”)国,必诛(讨伐)无(没有)礼(名词用作动词,礼遇,礼待),则曹其首(排在第一,排在首位)也。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出亡事件简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各据一方,逐鹿中原。
晋国是北方强国,晋献公时就极力向四周扩散自己的势力,并吞了许多小国。
当时各诸侯国内部往往存在着尖锐的政治斗争。
晋献公一家就出现了三个政治集团,即(1)骊姬、奚齐母子,(2)重耳、狐偃、赵衰和(3)夷吾、吕饴甥、卻芮,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
当时的太子原为齐姜所生的申生。
后来骊姬设计害死了申生,又进一步对重耳和夷吾进行迫害。
重耳、夷吾因此被迫逃离晋国。
重耳出亡发生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当时重耳四十三岁。
他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经过八个国家,历尽颠沛。
重耳出亡期间,国内政治很不稳定。
晋献公死后,奚齐还没即位就被杀害,由公子悼即位为王,不久又被杀害。
后来夷吾回国接位,是晋惠公。
晋惠公死后,他的太子即位为怀公。
怀公元年,重耳六十二岁,在秦国的协助下攻回晋国,杀怀公,自立为晋文公,在位九年,七十一岁去世。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原文讲读】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2。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5。
从者狐偃、赵衰ī、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6。
狄人伐廧咎如7,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倏(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1及于难,指晋太子申生之难。
《左传》记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听从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其馀二子重耳、夷吾也同时出奔。
2蒲城,今山西省隰xí县,重耳的据点。
当时公子重耳驻守蒲城,对晋献公形成威胁,因此献公决定对他进兵。
3保,倚仗。
生禄,养生的禄邑,古代贵族从封地中得以养生。
4校,同较,比较、对抗。
5狄,古代中国北方的部族,散处在北方诸侯国之间。
6《史记·晋世家》:“其馀不名者数十人”,意谓随从者甚多。
独举此五人,贤而有大功也。
狐偃,重耳的舅父,字子犯。
7廧咎如,赤狄之别种,隗姓。
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8。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9。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10,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11,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12。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13。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14,欲观其裸。
浴,薄(靠近)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èr焉15。
”乃馈盘飱16,寘璧焉。
公子受飱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17,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狐偃、赵衰和贾佗)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chái,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榖”,善,美。
不谷就是不善。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则为九十里)。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mǐ、右属(佩带)櫜gāo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志向远大/心胸广阔)而俭(自8就木,进入棺材,言将死入木,不复成嫁。
9以五年奔狄,至十六年而去。
10野人,田野中的人,即农民。
块,俗凷字,盛土之器具。
11有马二十乘,四马为一乘,二十乘,八十匹马也。
12蚕妾,采桑叶养蚕的女奴隶。
姜氏,重耳妻。
姜氏恐孝公怒其去,故杀妾以灭口。
13怀与安两句:贪恋享受,安于现状,是可以摧毁人的声名的。
14骈胁piánxié,腋下肋骨连成一片。
15盍,何不。
蚤,同早。
贰,不同;自贰,自别异于曹。
16飱sūn,食物。
17天之所启,言重耳是上天所开导,所赞助的人。
我节制/谦逊),文(谈吐文雅)而有礼。
其从者肃(庄重)而宽(待人宽厚),忠而能力(能勤奋效力)。
晋侯无亲18,外内恶之。
吾闻姬姓,唐叔(晋国始祖)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
”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19,奉匜yí(容器)沃wò盥guàn(浇水洗手),既而挥之。
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20。
他日,公享之。
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
请使衰从。
”公子赋《河水》21,公赋《六月》22。
赵衰曰:“重耳拜赐。
”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
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周天子,指周历)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23。
及河(黄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
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
”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24。
”投其璧于河。
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
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
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
辛丑,狐偃及秦、晋之大夫盟于郇Xún。
壬寅,公子入于晋师(接管了晋国军队)。
丙午,入于曲沃。
丁未,朝于武宫。
戊申,使杀怀公于高梁。
不书,亦不告也。
吕、郤(吕甥、卻芮)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
寺人披请见,公使让(责备)之,且辞焉。
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夫袪犹在,女其行乎。
”对曰:“臣谓君之入(回国)也,其知之(知晓君臣之道)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
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难道就不会发生“蒲、狄”遇难的事情)乎?齐桓公置(放下)射钩(箭射衣钩之仇)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有别于桓公),何辱命(何必劳烦大王下令驱逐)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公见之,以难告。
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
己丑晦(三月的最后一天),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
秦伯送卫于晋三千人,实纪纲之仆。
18晋侯,指晋惠公。
无亲,指惠公国内外关系都不好,不得人心。
19怀嬴,秦穆公之女,曾嫁给晋怀公(晋惠公之子)。
怀公自秦逃归后,又嫁给重耳。
20降服而囚,重耳脱去上服,自己拘囚向怀嬴谢罪。
21古代注家认为《河水》即《诗经》中的《沔水》,篇首“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暗示晋国归向秦国。
22《六月》,《诗·小雅》:“六月棲棲,戎车既饬”,借尹吉甫辅佐宣王征伐,喻秦王护送公子还晋,让他辅佐周天子。
23不书,不告入也:秦穆公送重耳回国在《春秋》中没有记载,是因为晋国没有来通告鲁国。
24有如白水,黄河的水可以作证。
初,晋侯之竖(宫中供役使的小臣)头须,守藏(管理财物)者也。
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帮助晋公子回国)。
及入,求见,公辞焉以沐(洗头)。
谓仆人曰:“沐则心覆,心覆则图反,宜吾不得见也。
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
”仆人以告,公遽见之。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
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
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馀辞。
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
”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自欺欺人)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以罪为义),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过失)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使晋文公知道你的想法)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緜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公子重耳流亡路线图】【重耳流亡过程的细节分析】地点事件评论晋、浦城•晋献公听信谗言,杀害太子申生,并举兵攻重耳所在的浦城。
•浦城人民准备迎战,重耳制止。
•重耳认为享有父亲的封赏,却对抗他,是大逆不道的事。
•重耳出逃。
公子深得民心。
饮水思源,忠于君臣父子之道。
狄•狄人献叔隗、季隗。
•公子娶季隗,赵衰娶叔隗。
•重耳即将投奔齐国,季隗承诺将等待公子。
•重耳在此待了12年才离开。
季隗忠贞不二。
卫•卫文公不礼。
•五鹿野人献土侮辱重耳。
•狐偃把“献土”诠释为“天赐”,公子于是稽首接受。
写狐偃之贤与重耳纳谏的雅量。
狐偃的智慧:机智地把负面的事情转化为正面的事情。
令狐-桑泉-臼衰-郇城-曲沃【其他相关事件的分析】【中心思想】晋公子重耳的流亡经历,实际上也勾画出了春秋列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也揭示了春秋时代诸侯国贵族家庭内部的斗争,真切地刻画了重耳由一个贵公子步向成熟的过程,并且交待了晋国在春秋列国中的地位和影响。
【思想内容】本文反映出来的历史概况:1.晋国的动荡与强盛——一个国家兴衰的规律:明君+贤臣2.诸侯对晋公子的礼遇或无礼——春秋列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本文的人事反映出来的一般道理:1.国家最高领导人若果听信谗言,迫害忠良,只会导致国家陷于动乱,最终使自己失去政权。
•晋献公,骊姬之乱。
2.重用人才、采纳谏言的领导人,既能得人,又能得策。
3.女性也可以是有智慧、有自尊、有远见的,也能为大事业献出一己的意见与力量。
4.“机遇偏爱不懈努力的人”——以坚忍态度面对磨难,并不懈努力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5.以积极正面的心态去看待负面遭遇,可以把阻力转化为助力。
•野人献土6.待人谦恭,行事合乎礼义,可赢得他人的尊重,并在有困难的时候获得帮助。
•重耳-夷吾(晋惠公)7. 小不忍则乱大谋——重耳、介之推【重耳形象分析】一、对父亲的忠孝:•虽然遭受迫害,却没有举兵与父亲对抗。
二、骄纵•野人献土:愤怒地要鞭打他三、耽于安乐•滞留齐国,不想离开。
四、敬重与体恤下人•蒲城人民愿意为他出战。
•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死心塌地地跟随他。
五、有霸主才干•重耳与成王约定,如果成功回国,他日两军相遇,晋将退避三舍;若楚军进逼,晋军必倾全力与之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