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刑事诉讼基础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36
刑事诉讼法授课提纲(刑事诉讼法100表)绪论一、命题的重点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主要内容: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核心考点: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表-1)★★二、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表-2)★三、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职能(表-3)审判控诉(二)刑事诉讼主体(表-4)辩护第二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核心考点: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二、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刑诉法第3条第2款)(表-6)★★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刑诉法第5条)(表-7)★★四、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刑诉法第8条)(表-8)★五、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刑诉法第12条)(表-9)★★★六、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违法但不追究责任(刑诉法第15条)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主要内容: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核心考点: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一、诉讼参与人(专门机关以外的人)(表-12)(刑诉法第82条)书记员人民陪审员勘验员保证人见证人都不是诉讼参与人;第四章管辖主要内容:立案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门管辖核心考点: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范围;交叉管辖;中级法院管辖的案件范围;特殊地域管辖;军事法院的管辖范围一、立案管辖(一)各级法院管辖的案件范围(表-19)(刑诉法第19-22条)★★(一)一般地域管辖(表-21)(刑诉法第24-25条)(《高法解释》第2条)★★★(三)特殊地域管辖(表-23)(《高法解释》第7-14条)★★军事法院管辖的刑事案件(表-24)(《高法解释》第20、21 条)第五章回避主要内容:回避的适用对象和理由;回避的种类与程序核心考点: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适用对象和理由(表-25)(刑诉法第28、29、31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第1、3条)第六章辩护与代理主要内容:辩护人的诉讼地位;辩护人的范围和人数;辩护人的诉讼权利;辩护的种类;拒绝辩护;刑事诉讼代理核心考点:辩护人的诉讼地位;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指定辩护;拒绝辩护注意:辩护律师与非律师辩护人诉讼权利的区别:(1)会见权(2)阅卷权(3)无调查取证权★★★(二)辩护权与侦查阶段法律帮助权的区别(刑诉法第96条)(表-30)★★五、诉讼代理人与辩护人的区别(表-32)第七章刑事证据主要内容:证据的基本特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的法定种类;证据的理论分类;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要求;死刑案件证据和事实的认定核心考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的法定种类;证据的理论分类;证明对象;证明责任;死刑案件证据和事实的认定★★★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和阶段(表-34)(《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二)法院排除非法供述的程序(表-35)(《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三)死刑案件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表-36)(《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13第八章强制措施主要内容:拘传;传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变更和解除核心考点:取保候审;逮捕扭送:普通老百姓实施的:现行犯和在逃的人—正在实施犯罪并被发觉,通缉在案,越狱在逃的;正在被追捕的;非强制措施★一、拘传与传唤(表-43)(刑诉法第92、151条)二、★★★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一)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和保证方式(表-44)★四、强制措施的变更和解除(《高法解释》第80、81条)(表-47)第九章附带民事诉讼主要内容: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附带民事诉讼程序核心考点: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附带民事诉讼审理程序★★★一、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表-48)第十章期间、送达主要内容:期间;送达核心考点:期间的特殊计算(期间的重新计算和不计入);期间的补救第十一章立案主要内容:立案材料的来源;立案的条件;立案的程序核心考点:立案的条件;对不立案的监督★★一、立案材料的来源(注意:报案、举报和控告的区别)(表-51)(刑诉法第83、84条) 20★★★二、立案的条件(表-52)三、立案的程序(表-53)第十二章侦查主要内容: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辨认;通缉;侦查终结:侦查羁押期限核心考点: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检查;搜查;鉴定;侦查羁押期限★★★一、讯问犯罪嫌疑人与询问证人(被害人)(刑诉法第91-100条)(表-54)二、勘验、★★检查(表-55)(刑诉法第106-108条)★★★三、搜查与扣押物证、书证(表-56)(刑诉法第109-116条)见证人: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留臵送达辨认在必要时第十三章起诉主要内容:刑事起诉制度;审查起诉的方式;审查起诉的结果;检察院撤回、追加、变更起诉;不起诉;补充侦查核心考点:不起诉;补充侦查三、审查起诉的结果(表-64)(刑诉法第141-142条)★★★四、不起诉(表-65)(刑诉法第142-146条)五、检察院撤回、追加、变更起诉★★(表-66)(《高检规则》第351条)★★★六、补充侦查(表-67)(刑诉法第140条、《六机关规定》第27条、《高法解释》第157、159条、《高检规则》第348-350条)审查批捕中没有补充侦查第十四章刑事审判概述主要内容:审判原则;审级制度;审判组织核心考点:公开审判原则;审判组织★★三、审判组织(表-70)(刑诉法第147-149条、《高法解释》第111-115条)、《关于完善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1-9、14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合议庭职责的若干规定》第2、4、5-8、10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5、8、9条)第十五章第一审程序主要内容:公诉案件庭前审查;开庭审判前的准备;法庭审判;审理程序的中断;对违反法庭秩序的处理;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简易程序;自诉案件审理程序;单位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判决、裁定和决定核心考点:公诉案件庭前审查;法庭审判;审理程序的中断;简易程序;自诉案件审理程序一、公诉案件庭前审查★★★(一)庭前审查的内容及其处理(表-71)(刑诉法第150条、《高法解释》第117、179条、《六机关规定》第37、38条)(表-74)开庭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审判席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四、审理程序的中断(延期审理能预见恢复庭审;中止审理、不能预见恢复庭审;终止审理)(表(表-76)(《高法解释》第184条)对不立案申请复议,原决定主体复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被决定回避人员不服回避决定,原决定机关;★★★六、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与简易程序(表-77)(《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八、单位犯罪案件的诉讼程序(表-79)(《高法解释》第6、207-216条)★九、判决、裁定和决定(表-80)第十六章第二审程序主要内容:上诉和抗诉;全面审查原则;上诉不加刑;二审的审理程序;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二审的审理结果;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程序;对查封、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核心考点:上诉和抗诉;上诉不加刑;二审的审理方式;二审的审理结果★★★一、上诉和抗诉(表-81)二、全面审查原则(注意三大诉讼法的区别)民诉刑诉审查请求事项;(表-82)(刑诉法第186条)★★★三、上诉不加刑原则(表-83)(刑诉法第190条、《高法解释》第257条)★★★四、二审的审理程序(表-84)★★五、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两个诉讼、全面审查;处理刑事不以民事为基础;但处理民事必须以刑(刑诉法第198条、《六机关规定》第48条、《高法解释》第288-295条)第十七章死刑复核程序★★(表-89)(注意:《高法解释》第274条、276条、277条、279条、285条废止)主要内容: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死缓案件的复核核心考点: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第十八章审判监督程序主要内容:申诉与申诉的审查处理;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及权限;再审的审理程序及审理后的处理核心考点: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一、申诉与申诉的审查处理(表-90)申请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自诉人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原被告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范围:超期羁押:都有取保候审:辩护人中的律师;应当指定辩护人:盲聋哑,限制,未满18判死刑;拘传: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传唤:当事人;取保候审:先行拘留: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权人:上诉抗诉申诉刑事拘留时间:审查批捕期限:★★★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及权限(表-91)(刑诉法第205条)市检察院县法院县检察院县法院县检察院二审抗诉书(生效裁判)(未生效裁判)基层检察院没有再审抗诉权—有二审抗诉权,只有最高院没有二审抗诉权;第十九章执行主要内容:执行机关;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财产刑的执行;其他刑罚的执行;监外执行;减刑、假释核心考点:执行机关;停止执行死刑程序;财产刑的执行;监外执行(刑诉法210-21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停止执行死刑程序有关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财产刑执行问题的若干规定》、刑法第53条、(表-99)(表-100) 40。
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讲义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1、狭义的刑事诉讼法2、广义的刑事诉讼法3、渊源(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如刑法、检察院组织法、法院组织法律师法;有关解释;有关行政法规、规定,如看守所条例;地方性立法;有关国际条约)4、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三、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二者关系:二者并重保障人权:保障社会大众的人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其他诉讼人和参与人的权利。
2、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结果公正与过程公正。
二者孰优孰劣,主要有实体优先论、并重论和程序优先论程序价值:工具价值,保障实体正确实施。
独立价值,控制权力,保障人权。
3、诉讼效率注意:公正与效率的关系三、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目的;价值;主体;结构;职能;阶段)刑事诉讼三个基本职能:审判、控诉、辩护第二章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1、公安机关: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2、检察机关:检察、批准逮捕、自侦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3、法院:审判权具有专属性,三机关分别行使;依法行使。
二、严格遵守法律程序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1、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没有权力机关)注意:法院独立;检察独立2、依法行使。
3、与党、与人大的关系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五、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1.立案监督。
(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在7天内说明理由,若理由不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要求在15天内立案。
)2.侦查监督。
(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中的监督;补充侦查)3.审判监督。
(有权提出纠正意见,事后监督,而不是庭上监督;抗诉权)4.执行监督。
六、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1、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2、公检法用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在少数民族人民聚集地,应当用当地的通用文字,诉讼和裁判文书的发布应当用当地通用的文字。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刑事诉讼是一种特定的法律程序,用于处理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
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原则和规定,这些原则和规定构成了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范畴。
本文将深入探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理论范畴,包括罪与刑的关系、法定程序原则、公正审判原则和合法证据原则。
一、罪与刑的关系在刑事诉讼中,罪与刑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罪是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而应受到刑罚的行为,刑则是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惩罚。
罪与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法律的目的和原则,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确认被告人是否犯罪,如果确实犯罪,进一步确定罪名和适用刑罚。
因此,刑事诉讼中要求明确罪名,确保刑罚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罪名的明确化有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机关的公正处置。
二、法定程序原则法定程序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刑事案件的审理必须依据确切的法律规定。
法定程序原则保障了司法公正和合法性,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定程序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法侦查和证据采集:刑事案件必须经过合法的侦查和证据采集程序。
侦查和证据采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2. 合法逮捕和羁押:对犯罪嫌疑人的逮捕和羁押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逮捕必须基于充分的证据和法定程序,羁押必须按照法定期限进行,不得滥用拘禁权力。
3. 公开审理和公正裁决:刑事案件的审理必须公开进行,以保障社会监督和公正裁决。
判决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不能凭主观臆断,确保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公正审判原则公正审判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必须保证审判的公正和公正裁决的达成。
公正审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正的法官:刑事案件的审理必须由独立、中立和公正的法官来主持。
他们必须依法行事,不受任何外在压力和干扰,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2. 公正的辩护:被告人有权获得公正的辩护。
辩护律师必须充分行使正当权益,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为被告人提供合法的辩护。
综合法律知识讲义刑事诉讼法综合法律知识讲义——刑事诉讼法第一章:引言刑事诉讼法是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为基础的法律体系。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程序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条款,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刑事诉讼法。
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刑事诉讼法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法律工具,遵循几个基本原则: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待遇。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不论是原告还是被告,无论其身份地位、社会地位或财富状况,都应受到同等对待。
2.合法性原则刑事诉讼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起诉必须基于法律依据,证据必须合法获得,并遵守法定程序的规定。
3.罪刑法定原则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任何刑事犯罪的责任和刑罚都必须依据法律明确规定。
刑事诉讼法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对犯罪行为和刑罚作出明确规定,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刑事诉讼程序刑事诉讼程序是指刑事案件经历的一系列法律程序和环节。
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如下:1.立案阶段刑事案件的立案是刑事诉讼的第一步。
检察机关根据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2.侦查阶段侦查是指警察和其他执法机关对犯罪案件进行实质性的调查。
在侦查阶段,执法机关将收集证据、询问证人和嫌疑人,并进行必要的技术鉴定。
3.起诉阶段一旦侦查结束,检察机关将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一旦起诉,法庭将组织开庭审理,并依法判断嫌疑人的罪责。
4.审判阶段审判是指法庭根据公诉机关的起诉,对被告人进行审理的阶段。
审判程序包括开庭审理、庭前准备、举证、质证和辩论等环节。
5.判决阶段在审判阶段,法庭将根据事实和法律判断被告人是否有罪,并依法做出判决。
判决可能是有罪判决或无罪判决,并确定相应的刑罚。
第四章:刑事诉讼法的保障措施刑事诉讼法为保障诉讼过程中的公正公平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1.辩护权被告人有权聘请辩护人,或者由国家指定辩护人。
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谢安平教授本讲结构:本讲主要介绍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目的、任务和历史发展。
本讲内容在以前年份司法考试中基本不涉及。
但是,随着对考生法学理论水平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司法考试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考核将会逐步增加。
【知识结构图】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一、刑事诉讼的概念我国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等其他侦查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被追诉者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刑事诉讼法单指刑事诉讼法典,广义的刑事诉讼法指一切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
三、刑事诉讼法的渊源(一)宪法(二)刑事诉讼法典即1979年7月1日通过,1996年3月17日第一次修正、2012年3月14日第二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本次修订主要集中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方面。
(三)有关的法律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中有关刑事诉讼的规定。
比较重要的有刑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律师法、监狱法、国家赔偿法等。
(四)有关的法律解释主要包括:1.1998年1月1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六机关规定》);2.1998年6月29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3.1999年1月18日公布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4.1998年4月20日公布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公安部规定》)。
特别提示:《刑事诉讼法》修正后,最新的司法解释尚未出台。
(五)地方性法规。
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地方性法规中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课程考试大纲(2023年专升本)适用专业:法学一、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核目的是检查学生对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本课程考试要求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分值占70%,应用能力分值占30%,考查面覆盖考试章节的60%以上。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第一节诉讼和刑事诉讼一、诉讼与刑事诉讼二、刑事诉讼的特征三、三大诉讼的异同第二节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一、刑事诉讼的本质类型二、刑事诉讼的形式类型第三节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学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三、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任务四、刑事诉讼法的作用五、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关系六、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刑事诉讼基本范畴第一节刑事诉讼目的一、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二、惩罚犯罪的含义三、保障人权的含义四、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辩证关系第二节刑事诉讼价值一、刑事诉讼价值的概念二、刑事司法公正三、刑事诉讼效率四、刑事司法公正与刑事诉讼效率的辩证关系第三节刑事诉讼职能一、刑事诉讼职能的概念及具体职能二、主要的刑事诉讼规则第四节刑事诉讼结构一、研究刑事诉讼结构的意义二、刑事诉讼的三角结构三、刑事诉讼的线形结构四、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第三章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特征第二节外国刑事诉讼通行原则第三节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第四章刑事诉讼基本制度第一节管辖一、刑事诉讼管辖的概念、体系和意义二、立案管辖三、审判管辖第二节回避一、回避的概念、种类和意义二、回避的人员和理由三、回避的程序第三节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第四节辩护与代理一、辩护的概念、种类和意义二、辩护制度的内容三、刑事代理的概念和种类第五节附带民事诉讼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和意义二、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第六节刑事诉讼证据一、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及分类二、刑事诉讼证明:证明对象、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三、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第七节刑事诉讼的其他制度一、期间与送达二、诉讼中止与诉讼终止第五章刑事诉讼审前程序第一节立案一、立案的概念二、立案的材料来源、立案的条件与立案标准三、立案的程序第二节侦查概述[一、侦查的概念二、侦查的任务和意义三、侦查工作原则第三节强制措施一、强制措施的概念二、拘传的概念三、取保候审的概念、条件、程序、期限四、监视居住的概念、条件、程序、五、拘留的概念和特征、条件、程序、期限六、逮捕的概念、条件、程序第四节侦查行为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要求二、询问证人和被害人的要求三、鉴定的要求和程序四、通缉的程序五、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六、侦查监督的范围、途径第五节起诉一、起诉的概念、特点和意义二、提起公诉的程序要求三、提起自诉的案件范围、条件和程序第六章刑事诉讼审判程序第一节刑事审判程序概述一、刑事审判的概念和任务二、审级制度与审判组织三、刑事审判中的判决、裁定和决定第二节第一审程序一、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二、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三、简易程序第三节第二审程序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任务和意义二、上诉、抗诉的提起主体、期限、方式、途径和理由三、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审判原则四、对上诉、抗诉案件的处理五、二审法院办理上诉、抗诉案件的期限第四节死刑复核程序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三、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第五节审判监督程序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特点、任务和意义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主体、理由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的程序、期限和重新审判后的处理第七章执行程序第一节执行的概念和意义一、执行的概念二、执行的依据和机关三、执行的意义第二节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一、宣告无罪和免除刑事处罚判决的执行程序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程序三、判处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程序四、判处拘役缓刑和有期徒刑缓刑判决的执行程序五、判处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判决的执行程序六、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判决的执行程序第三节变更执行一、死刑执行的变更二、死缓执行的变更三、暂予监外执行四、减刑和假释五、对新罪和漏罪的追诉第四节人民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一、对执行死刑的临场监督二、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督三、对减刑、假释的监督四、对执行机关的监督第八章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第一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第二节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一、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概述二、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三、刑事司法协助第三节刑事赔偿程序一、刑事赔偿的概念和意义二、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二、刑事赔偿范围三、刑事赔偿程序三、考试方式1.考试类别:闭卷考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量:90分钟4.题目类型(1)选择题(约30分)(2)名词解释(约15分)(3)简答题(约25分)(4)案例分析题(约30分)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王新清等主编,刑事诉讼法(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参考书目:无。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章简单讲义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一、外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历史:分三个阶段:1、古代时期,从奴隶社会开始到中世纪前,代表诉讼方式有:(1)弹劾式诉讼制度即个人享有控告犯罪的绝对权利,国家审判机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主动追究犯罪,而仅以居中裁判者的身份处理刑事案件。
其优点在于原被告双方自行行使各自权利,可保障诉讼的公平性;明确区分控诉和审判职能,有效防止法官专权。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国家不主动追究犯罪,个人力量相对有限,无法有效打击犯罪。
(2)神示证据制度:指法官根据神的启示,借助神的力量来判断是非曲直,确定诉讼争议。
这是完全的唯心主义,与当时落后的生产力、世界观分不开。
2、中世纪时期:从中世纪到资本主义普遍确立。
代表诉讼方式有:(1)纠问式诉讼制定,指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行为,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控告,均依职权主动追究和审判的诉讼制定。
其优点在于国家主动追究符合诉讼制度的历史发展,缺点在于采用有罪推定的原则,刑讯逼供盛行,诉讼中往往采用书面审理,适应封建集权制度,是一种倒退。
(2)法定证据制度:法律预先规定证据形式,证明力的大小,法官只能按照事先规定好的规则来审理案件。
它相对与神示证据制度,有一定的进步,但它规定死板,严重束缚了法官的作用,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3、近现代时期:从资本主义确立到现在。
其刑事诉讼法与原先的诉讼方式相比,具有较大的先进性。
它体现在:司法独立,不受任何机关和个人的干涉;起诉和审判由不同国家机关掌握,克服起诉、审判二合一的弊端;实现无罪推定原则,被告人享有广泛的权利;采用辩论原则和辩护制定,最大限度的保护当事人权益;实行自由心证制度,使法官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较好适应各种不同情况。
主要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大主流派系。
(1)大陆法系:其诉讼模式称为“职权主义诉讼”强调侦察机关、检察机关、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作用,特别是法官在诉讼中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A:警察、检察官和其他由侦查权的官员依职权主动追究犯罪。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第一编总论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学概述第一节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一、诉讼概念诉讼的概念、特点。
狭义的诉讼和广义的诉讼。
刑事诉讼的概念、特点。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共同点:有可以引起诉讼的某种事实存在;有当事人;由国家司法机关主持进行并对案件做出处理;一般也会有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依法进行。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主要区别:要解决的实体问题和依据的实体法不同,进行诉讼所依据的程序法也不相同。
狭义的刑事诉讼与广义的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的性质。
二、刑事诉讼的历史类型刑事诉讼本质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奴隶制社会刑事诉讼法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封建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资本主义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社会主义社会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刑事诉讼形式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弹劾式诉讼的特点:不告不理;法官在诉讼中处于消极仲裁者的地位;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分开;需要依靠神明裁判时会根据所谓神示的结果做出判决;当事人双方在法庭上的地位和权利平等,可以进行对质和辩论;审判一般公开通过言词辩论的形式进行。
纠问式诉讼的特点:主动追究,不告也理;受害人和被告人实际都不具有现代法律意义上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告人是刑事诉讼客体。
司法机关拥有司法权的官吏享有各种权利;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不分,法官集审判、起诉和侦查权于一身;同刑讯紧密联系在一起;诉讼是秘密的、不通过言词辩论的方式进行。
混合式诉讼的特点:法庭审判前的侦查追诉和法庭审判两大阶段。
法庭审判阶段弹劾式诉讼特点体现较充分即不告不理,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分开,当事人双方在法庭上地位对等,被告人也是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审判采用言词辩论方式,同时一般都公开进行。
法庭审判前的侦查、起诉阶段纠问式特点有所体现,即国家追诉为主,被告人的诉讼地位、权利同审判阶段比较明显差别、侦查起诉过程一般不公开、不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
《刑事诉讼法学》学习重点、练习题及答案一、学习重点、难点如何学习刑事诉讼法?第一,掌握教材里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法条(因刑诉法2012年3月已经修订,但是教材还是以旧的刑诉法编写的基础,所以在教材更新之前同学们的学习还是以教材为主);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多余同学老师讨论案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之中;第五,与民事诉讼法的学习形成对比,可以加深记忆。
第一章绪论1.刑事诉讼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刑事诉讼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在理解与适用刑事诉讼法之前,需要明确刑事诉讼法哪些重大问题?第二章刑事诉讼基本范畴1.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有何关系?2.当我们评论公检法三机关之间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法律关系时,需要运用何种刑事诉讼范畴?第三章刑事诉讼基本原则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包含了哪些内容?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有何意义?3.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体现在哪些方面?4.我国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之间是何关系?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包含了哪些内容?6.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有哪些?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1.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包括哪些?2.人民检察院上下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3.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4.什么是其他诉讼参与人?其范围包括哪些人?5.什么是犯罪嫌疑人?什么是被告人?6.什么是辩护人?什么样人能担任辩护人?7.什么是证人?证人的条件是什么?第五章管辖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范围分别包括哪些?2.职能管辖发生交叉时应当如何处理?3.级别管辖能否变更?如何变更?4.地区管辖确定原则是什么?5.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如何确定自己的级别管辖和地区管辖?6.指定管辖包括哪几种情形?7.几类特殊案件审判管辖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第六章回避1.什么是自行回避?2.什么是指令回避?3.什么是申请回避?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为何要将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增加为有权提出申请回避的主体?4.回避的对象包括哪些?5.回避的理由有哪些?6.在侦查阶段,当事人对侦查人员提出了回避要求,正在侦查的案件如何处理?第七章辩护与刑事代理制度1.什么是辩护?辩护有哪些种类?2.什么指派辩护?指派辩护的情形有哪些?4.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什么样的诉讼地位?5.辩护人的责任是什么?6.辩护人有哪些诉讼权利?7.刑事辩护与刑事代理制度有何异同?8.刑事代理的种类有哪些?不同刑事代理人的诉讼权利有何不同?第八章刑事证据1.什么是刑事诉讼证据?2.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包括哪些?3.什么是物证?物证具有哪些特点?4.什么是书证?书证具有哪些表现形式?5.什么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其内容包括哪些?6.什么是证人证言?影响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因素有哪些?7.什么是鉴定意见?8.什么是视听资料?9.什么是电子数据?10.什么是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分类标准是什么?11.什么是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分类标准是什么?12.什么是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分类标准是什么?13.什么是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分类标准是什么?14.如何理解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15.如何理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6.如何理解我国的口供补强规则?第九章强制措施1.强制措施的特征和适用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2.拘传和传唤、留置盘查的区别是什么?3.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哪些规定?4.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和条件是什么?5.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这两种强制措施的异同点?6.拘留程序的具体内容有哪些?7.逮捕的适用条件有哪些?8.公民扭送的性质是什么?适用的情形有哪些?9.对人大代表采取拘留或逮捕强制措施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第十章期间、送达1.什么是期间?期间有哪些种类?2.什么是送达?送达的种类有哪些?第十一章附带民事诉讼1.什么是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和一般民事诉讼的区别是什么?2.附带民事诉讼中原告人的范围包括哪些?被告人的范围包括哪些?3.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具备哪些条件?4.附带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有哪些?5.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如何实施?6.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包括哪些?7.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起诉被告人李某,被害人张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其医疗。
刑事诉讼法李振华()电子邮箱(密码:)诉讼法入门第一篇刑事诉讼法导论第章刑事诉讼法概述第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略)第章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第章刑事诉讼主体与刑事诉讼职能第二篇刑事诉讼法总论第章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第章管辖(重点)第章回避第章辩护与代理(重点)第章证据(省略)第章强制措施(重点)第章附带民事诉讼第章期间、送达第三篇刑事诉讼程序论刑事审判前程序(重点)第章立案第章侦查第章起诉刑事审判程序(重点)第章第一审程序第章第二审程序第章死刑复核程序第章审判监督程序刑事审判后程序(略)第章执行特殊案件程序(略)第章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第章涉外刑事诉讼程序必备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年月日制定,年月日起实施,简称《刑诉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年月日制定,同年月日起施行,简称《高法解释》。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年月日制定,年月日修订,年月日起实施,简称《高检规则》。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年月日制定,同年月日发布实行,简称《公安部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年月日制定并实施,简称《六机关规定》。
推荐参考书.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法律出版社年版。
.程荣斌主编《刑事诉讼法练习题集》(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
.宋英辉主编《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年版。
.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法律出版社,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