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配置项标识编码规则设计方案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9
软件开发中的编码规范与标准编码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制定一个规范的标准,使得各种不同的程序员在编写代码时,能够遵循同一套规则,从而使得代码的可维护性、可读性、可扩展性更高,更容易维护和防止出现错误。
在软件开发中,编码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良好的编码规范可以避免因代码编写不规范而导致的各种问题,比如说代码难以阅读、调试时的错误或性能问题等等。
如果没有编码规范,每个开发者可能会采用自己的风格编程,最终的代码差异会很大,甚至相互冲突。
那么,软件开发中的编码规范和标准应该如何制定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第一,编写代码时必须将变量名、函数名、注释等命名规则规范化,必须具有描述性,并且应尽可能短小精悍。
例如,在变量名中使用下划线或驼峰命名法,这符合通用编程规则,并且易于理解和维护。
第二,确保代码排版正确。
在大部分编程语言中,换行和缩进通常用于代码排版。
使用一种固定的排版风格可以使代码更具可读性,减少出错的可能性,并增强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第三,要有注释。
注释是代码中记录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提高其他开发者的代码阅读能力,加快团队工作进程。
注释要有明确的意思,注释应该描述程序的行为,而不是重复底层操作的代码。
第四,避免编写过于复杂的代码。
过于复杂的代码容易出错并且不易维护,所以应尽量简化代码逻辑。
如果必须编写复杂的代码,应考虑注释、说明、使用设计模式等方式。
第五,定期进行代码评审和验证。
在团队中,评审代码可以促进代码品质的提高,还能够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学习到其他人的编程方式。
最后,为新加入开发团队的初学者编写代码规范指南。
为了更好的合作和提升整体开发能力,建议开发团队编写一份通用的代码规范指南,并让所有成员遵循这一标准,使得整个团队可以更高效,更容易理解并维护代码。
编码规范是软件开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编码规范可以减少代码错误,增加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让开发团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虽然这只是软件开发的一小部分,但它对于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成功与否起到重要的决定因素。
标识解析编码规则标识解析编码规则是计算机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通常被用来解析和处理数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标识解析编码规则的基本概念、主要分类以及实际运用。
一、基本概念标识解析编码规则是一组旨在帮助计算机读取和识别特定数据格式的规则。
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标识解析编码规则通常由一系列标识符、解析方法、编码方式等元素组成。
这些规则可以帮助计算机读取和处理数据,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与用户进行互动。
二、主要分类1. HTML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是最常见的一种标识解析编码规则,它通常用于创建网页。
HTML通过标签的方式来描述文档结构和样式。
比如,<p>标签用来定义段落,<img>标签用来插入图像,<a>标签用来创建链接等等。
HTML是一种面向标签的标识解析编码规则。
2. XML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是一种基于文本的标识解析编码规则,它通常用于描述数据。
XML采用标签的方式来标识数据,但与HTML不同的是,XML标签的定义是可以自行扩展的。
XML还支持对数据进行类型定义、数据验证等功能。
3. JSONJSON(JavaScript对象表示法)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语言。
JSON 采用键值对的方式来描述数据,它可以被广泛应用于Web服务和移动应用程序中。
与XML相比,JSON数据量更小、解析速度更快。
三、实际应用标识解析编码规则在现代计算机科学中被广泛使用。
比如,我们通常会在网站、数据库、Web服务、移动应用程序等中看到它们的影子。
标识解析编码规则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将非结构化数据转换成结构化数据,并支持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
四、总结标识解析编码规则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计算机读取和处理数据提供了基础框架。
本文中,我们探讨了标识解析编码规则的基本概念、主要分类和实际应用。
了解标识解析编码规则对于理解计算机科学的数据处理和交互过程非常有益。
软件编码规范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支付系统开发中心注:变化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目录第一篇C/C++编码规范 (6)第一章代码组织 (6)第二章命名 (8)2.1文件命名 (8)2.2变量命名 (8)2.3常量与宏命名 (9)2.4类命名 (9)2.5函数命名 (9)2.6参数命名 (10)第三章注释 (11)3.1文档化注释 (11)3.2语句块注释 (16)3.3代码维护注释 (19)第四章编码风格 (21)4.1排版风格 (21)4.2头文件 (25)4.3宏定义 (26)4.4变量与常量 (29)4.5条件判断 (31)4.6空间申请与释放 (32)4.7函数编写 (32)4.8类的编写 (35)4.9异常处理 (38)4.10特殊限制 (38)第五章编译 (40)第六章ESQL/C编码 (45)第二篇JAVA编码规范 (46)第一章代码组织 (47)第二章命名 (50)2.1包命名 (50)2.2类命名 (50)2.3接口命名 (50)2.4方法命名 (50)2.5变量命名 (50)2.6类变量命名 (50)2.7常量命名 (51)2.8参数命名 (51)第三章注释 (52)3.1文档化注释 (52)3.2语句块注释 (56)3.3代码维护注释 (57)第四章编码风格 (59)4.1排版风格 (59)4.2包与类引用 (64)4.3变量与常量 (64)4.4类编写 (65)4.5方法编写 (66)4.6异常处理 (69)4.7特殊限制 (69)第五章编译 (71)第六章JSP编码 (72)6.1文件命名及存放位置 (72)6.2内容组织 (72)6.3编码风格 (73)6.4注释 (76)6.5缩进与对齐 (76)6.6表达式 (77)6.7JavaScript (77)第三篇POWERBUILDER编码规范 (78)第一章代码组织 (79)第二章命名 (80)2.1文件命名 (80)2.2对象命名 (80)2.3变量命名 (82)2.4常量命名 (83)2.5函数与事件命名 (83)2.6参数命名 (83)第三章注释 (83)3.1文档化注释 (83)3.2语句块注释 (85)3.3代码维护注释 (86)第四章编码风格 (87)4.1界面风格 (87)4.2排版风格 (90)4.3变量与常量 (93)4.4条件判断 (93)4.5空间申请与释放 (94)4.6函数编写 (94)4.7特殊限制 (94)第五章SQL编码 (95)前言程序编码是一种艺术,既灵活又严谨,充满了创造性与奇思妙想。
软件研发项目编码规范与开发标准在软件研发项目中,编码规范与开发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编码规范可以增加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提高团队合作效率,降低软件开发的错误率。
本文将探讨软件研发项目中编码规范与开发标准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编码规范和开发标准。
首先,编码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约定,用来规范开发人员编写代码的风格和格式。
良好的编码规范可以使代码更易于阅读和理解,减少代码的bug和错误。
此外,编码规范还可以统一团队成员的编码习惯,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因此,一个团队如果能够遵守一套统一的编码规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将会更加高效和顺畅。
其次,开发标准是指在软件开发项目中约定的一套规范和标准,用来指导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行为和决策。
开发标准可以包括项目的架构设计、模块划分、代码管理、测试方法等方面的规范。
遵守开发标准可以确保项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性能。
在实际的软件研发项目中,编码规范和开发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编写代码时,开发人员需要遵守统一的编码规范,确保代码的格式、命名规范、注释等方面符合规范要求。
在项目的架构设计和模块划分阶段,开发人员需要按照约定的开发标准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项目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清晰明了。
为了有效地制定和实施编码规范与开发标准,团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建立统一的编码规范和开发标准:团队需要制定一套统一的编码规范和开发标准,确保所有成员遵守相同的规范。
这些规范可以包括代码的格式、命名规范、注释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2. 培训和指导开发人员:团队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指导活动,帮助开发人员了解并遵守编码规范和开发标准。
通过培训,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规范的重要性,提高代码编写的质量和效率。
3. 使用自动化工具检查代码规范:团队可以借助一些自动化工具,如代码静态分析工具,来检查代码是否符合编码规范和开发标准。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团队及时发现和纠正代码中的问题,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编码方案指导说明书说明:以物料的编码为主线讲解编码的原则,但所讲编码原则同样适用于K3系统的客户编码、供应商编码、职员编码、部门编码、单位编码、仓库编码、各种类别编码和其他需要编码的任何项目等。
第一物料编码的意义物料编码是以简短的文字、符号或数字、号码来代表物料、品名、规格或类别及其他有关事项的一种管理工具。
在物料极为单纯、物料种类极少的工厂或许有没有物料编码都无关紧要,但在物料多到数百种或数千、数万种以上的工厂,物料编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此时,物料的领发、验收,请购、跟催、盘点、储存等工作极为频繁,而藉以物料编码,使各部门提高效率,各种物料资料传递迅速、意见沟通更加容易第二物料编码的原则物料编码必须合乎物料编码的原则,合理的物料编码,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原则:●简单性●分类展开性●完整性●单一性●一贯性●可伸缩性●组织性●适应电脑管理●充足性●易记性第三物料编码的方法目前工商企业所采用的物科编码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1.阿拉伯数字法2.英文字母法3.暗示法4.混合法一、阿拉伯数字法阿拉伯数字法,是以阿拉伯数字作为物料编码的工具,采用以一个或数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一项物料。
这种方法容易了解,只是需另外准备物料项目与数字的对照表,又要记忆对照项目,因此有关人员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与适应才能运用自如。
以阿拉伯数字做物料编码的,较常见的有下列几种:✓连续数字编码法✓分级式数字编码法✓区段数字编码法✓国际十进制分类法1.连续数字编码法连续数字编码法是先将所有物料依某种方式大致排列,然后自1号起依顺序编排流水号。
这种物料编码方法可做到一料一号,只是顺序编码除显示编码时间的先后,往往与所代表项目的属性并无关联。
因为新购物料无法插入原有排列顺序的料号内,例如:1078为3/8“×3/4”之六角铁制带帽螺栓,而新购的六角铁制带帽螺栓为3/8“×1”,其物料编码无法插入(因过去没有库存或采用这种物料,故无编码),故只好编以最后一个号码8974。
软件设计编码管理规范1.1.编写目的:使用统一编码约定集的主要原因,是使应用程序的结构和编码风格标准化,以便于阅读和理解这段编码。
好的编码约定可使源代码严谨、可读性强且意义清楚,与其它语言约定相一致,并且尽可能的直观。
一组通用目的的编码约定应该定义完成上述目的所必需的、能让程序员自由地创建程序逻辑和功能流程的最小的要求。
编码约定的目的是使程序易于阅读和理解,而不是用过份的约束和绝对的限制来束缚程序员本身的创造性。
1.2内容:程序设计语言的特性和风格会直接影响到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编码原则:应尽量避免在系统初始化时运行过多的代码。
(此处加入详细原则)(1)选用控制结构只准许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2)程序语句组成容易识别的块,每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3)复杂的结构应该用基本控制结构进行组合嵌套来实现。
(4)语句中没有的控制结构,可用一段等价的程序段模拟,但要求该程序段在整个系统应前后一致。
(5)严格控制GOTO语句,仅在下列情形才可使用。
◆用一个非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去实现一个结构化的构造。
◆在某种可以改善而不是损害程序可读性的情况下。
说明:如果是不需要对其编码的对象,那么对象名用默认对象名。
应该用一致的前缀来命名对象,使人们容易识别对象的类型。
下面列出了 Delphi 支持的一些推荐使用的对象约定。
(1)推荐使用的项目前缀(3)推荐使用的数据访问对象的前缀一些例子:(此处加入例子)(4)推荐使用的菜单前缀应用程序频繁使用许多菜单控件,对于这些控件具备一组唯一的命名约定很实用。
除了最前面 "mnu" 标记以外,菜单控件的前缀应该被扩展:对每一级嵌套增加一个附加前缀,将最终的菜单的标题放在名称字符串的最后。
下表列出了一些例子。
菜单标题序列菜单处理器名称(此处加入标题序列及处理器名称)当使用这种命名约定时,一个特定的菜单组的所有成员一个接一个地列在 Visual Basic 的“属性”窗口中。
变更履历目录1总则 (1)2源代码完整性保障 (1)3源代码的授权访问 (1)4代码版本管理 (2)4.1系统初验 (3)4.2试运行 (3)4.3系统终验 (4)4.4系统验收标准 (4)1总则1、为保障公司源代码和开发文档安全不至于泄露,保证源代码的完整,明确源代码控制管理流程,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涉及接触源代码的各部门各岗位。
所涉及部门都必须严格执行本管理办法。
3、源代码直接控制管理部门为技术开发部。
4、本办法管理重点在于控制管理源代码的完整性,不被非授权获取,不被非授权复制和传播。
5、本办法所指源代码不仅限于公司开发人员自行编写实现功能的程序代码,而且还包括相应的开发设计文档及用于支撑整个系统运行所必须具备的第三方软件、控件和其它支撑库等文件。
2源代码完整性保障1、所有软件的源代码文件及相应的开发设计文档均必须及时加入到指定的源代码服务器中的指定库中。
2、我们研发的产品软件运行所必须的第三方软件、控件和其它支撑库等文件也必须及时加入源代码服务器中指定的库中。
3、软件开始编写或者调整代码之前,其相应的设计文档和代码必须先从相应的SVN库进行SVNUpdate操作。
软件编码或功能调整结束测试正确无误后,相应的源代码必须进行SVNCommit操作,在最终进行SVNCommit操作之前需要再进行SVNUpdate操作,查看是否有冲突产生,如果有冲突产生需要和冲突相关人一并解决冲突。
3源代码的授权访问1、源代码服务器对于共享的SVN库的访问建立操作系统级的,基于身份和口令的访问授权。
第十条在SVN库中设置用户,并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适合工作的最小访问权限。
要求连接SVN库时必须校验SVN中用户身份及其口令。
在SVN库中要求区别对待不同用户的可访问权、可读权、可写权。
2、曾经涉及、触及源代码的计算机在转作它用,或者离开研发部门之前必须由网络管理人员全面清除计算机硬盘中存储的源代码。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规范(配置项标识和配置审计的标准)1.概述本规范用于规范和指导全公司的配置管理活动,适用公司研发项目及技术支持阶段产品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维护配置管理环境。
公司配置库权限管理配置库的备份和恢复。
公司配置管理相关规程及工具的培训。
制定和维护基线计划。
标识配置项。
变更控制和管理。
版本管理。
配置审计。
2.术语及定义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一套应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指导和监督的方法,用来识别和记录配置项和功能特征和物理特征;控制这些特征的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的处理和执行的状态;以及验证其是否符合特定的需求(IEEE-STD-610)。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配置管理中可相对独立地进行管理的单元,如文档和模块代码。
基线(Baseline):经过正式评审并且达成一致的一组工作产品,是进一步工作的稳定基础;基线化后的工作产品只能依据变更控制规程通过变更评估、审批后才能变更。
配置审计(Configuration Audit,CA):通过对配置库进行物理审计和功能审计来验证配置项信息与配置标识的一致性,确保软件资产备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配置库备份:配置库的备份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3.配置项标识编写《配置项识别表》时,配置管理工程师负责标识配置项范围,并由项目负责人确认。
项目组成员创立配置项时,根据配置项命名规则分配唯一的标识符,配置项命名根据以下原则。
文档类命名规则:公司级命名规则: [ 简称-] 文档名称 [-模块/主题简称]文档类命名原则:【局点+RM单号】-【项目名】-【文档名称】(如项目规模较大时,需分模块说明时,可增加模块简称的后缀)。
会议纪要等可增加主题简称、日期等后缀。
版本编号规则:v1.0.0.0(m.n.j.k) m 主版本号、n代表次版本号 j代表文档批准次数或者代码发布次数 k文档修改次数或者代码测试次数.配置项状态配置项状态通常有如下三种情况:草稿(draft);评审中(in review);已发布(released/passed)日常工作中经常将其剪裁为:草稿(draft);已发布(released)这两种状态,根据是否通过评审为判断节点。
软件开发中的编码规范和代码注释规范在软件开发中,编码规范和代码注释规范对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码规范是一组约定俗成的规则,旨在规范代码的书写和格式化,使代码更加清晰易读,而代码注释规范则是指在代码中添加注释的规则和标准。
本文将分别从编码规范和代码注释规范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编码规范编码规范是指编程时应遵守的一系列规则和约定。
它不仅仅包括代码的格式化和排版,还包括一些最佳实践和设计思想。
良好的编码规范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减少错误、提高维护性,并且有助于多人协作开发。
下面我们将从代码格式化、命名规范和最佳实践三个方面介绍编码规范的内容。
1.代码格式化代码的格式化是指代码的排版和结构。
良好的格式化可以使代码更加清晰易读,便于他人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代码格式化规范:-缩进:使用统一的缩进风格,比如使用4个空格或者一个制表符来进行缩进。
-行长:避免单行代码过长,建议控制在80-120个字符以内。
-空格和换行:在运算符两侧和逗号后应加空格,适当换行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2.命名规范良好的命名规范可以使代码的含义更加清晰明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命名规范约定:-变量名: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名,遵循驼峰命名法或者下划线命名法。
-函数名:使用动词或动宾结构,清晰地表达函数的作用。
-常量名:使用大写字母和下划线来表示常量。
3.最佳实践除了代码格式化和命名规范,编码规范还包括一些最佳实践和设计思想,比如:-模块化:尽量将代码分解成独立的模块,便于复用和维护。
-函数设计:函数应该短小精悍,只做一件事情,并且要有清晰的输入输出。
-错误处理:合理处理异常情况,避免出现不可预期的错误。
-注释:代码中应该包含必要的注释,便于他人理解和维护。
代码注释规范代码注释是为了在代码中解释其含义和逻辑,以便他人理解和维护代码。
良好的代码注释可以使代码更具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下面我们将从注释的内容、格式和位置三个方面介绍代码注释规范的内容。
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规范(配置项标识和配置审计的标准)1.概述本规范用于规范和指导全公司的配置管理活动,适用公司研发项目及技术支持阶段产品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维护配置管理环境。
公司配置库权限管理配置库的备份和恢复。
公司配置管理相关规程及工具的培训。
制定和维护基线计划。
标识配置项。
变更控制和管理。
版本管理。
配置审计。
2.术语及定义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一套应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指导和监督的方法,用来识别和记录配置项和功能特征和物理特征;控制这些特征的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的处理和执行的状态;以及验证其是否符合特定的需求(IEEE-STD-610)。
配置项(Configuration Item,CI):配置管理中可相对独立地进行管理的单元,如文档和模块代码。
基线(Baseline):经过正式评审并且达成一致的一组工作产品,是进一步工作的稳定基础;基线化后的工作产品只能依据变更控制规程通过变更评估、审批后才能变更。
配置审计(Configuration Audit,CA):通过对配置库进行物理审计和功能审计来验证配置项信息与配置标识的一致性,确保软件资产备份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配置库备份:配置库的备份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
3.配置项标识编写《配置项识别表》时,配置管理工程师负责标识配置项范围,并由项目负责人确认。
项目组成员创立配置项时,根据配置项命名规则分配唯一的标识符,配置项命名根据以下原则。
文档类命名规则:公司级命名规则: [ 简称-] 文档名称 [-模块/主题简称]文档类命名原则:【局点+RM单号】-【项目名】-【文档名称】(如项目规模较大时,需分模块说明时,可增加模块简称的后缀)。
会议纪要等可增加主题简称、日期等后缀。
版本编号规则:v1.0.0.0(m.n.j.k) m 主版本号、n代表次版本号 j代表文档批准次数或者代码发布次数 k文档修改次数或者代码测试次数.配置项状态配置项状态通常有如下三种情况:草稿(draft);评审中(in review);已发布(released/passed)日常工作中经常将其剪裁为:草稿(draft);已发布(released)这两种状态,根据是否通过评审为判断节点。
软件设计师中的软件设计与编码规范要求软件设计师在开发软件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设计与编码规范要求,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对软件设计师中的软件设计与编码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命名规范要求在软件设计与编码过程中,合理的命名规范对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命名规范要求:1. 类名和接口名应使用大写字母开头的驼峰命名法,例如:ClassDemo。
2. 方法名、变量名和常量名应使用小写字母开头的驼峰命名法,例如:getStudentInfo。
3. 所有命名都应具有明确的含义,避免使用简写或缩写。
4. 避免使用无意义的命名,命名要尽量准确描述其用途。
二、注释规范要求良好的注释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释规范要求:1. 每个类、接口和方法前应添加必要的注释,描述其功能、参数、返回值等。
2. 注释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无意义或晦涩的词汇。
3. 注释应与代码保持同步更新,防止注释与实际代码不一致。
4. 注释应该尽量精炼,不要过多冗余。
三、代码布局规范要求良好的代码布局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代码布局规范要求:1. 使用缩进保持代码的层次结构清晰,通常使用四个空格或一个制表符进行缩进。
2. 合理使用空行,将代码按逻辑分块,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3. 在代码块之间使用空格进行分隔,避免代码拥挤在一起。
4. 采用一致的代码对齐方式,例如在赋值操作符周围留有空格。
四、错误处理规范要求良好的错误处理机制可以增强软件的健壮性和容错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处理规范要求:1. 在代码中合理使用异常处理机制,捕获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
2. 不要忽略异常,应该在适当的地方记录、报告或处理异常。
3. 避免使用过于宽泛的异常捕获方式,应该精确捕获特定类型的异常。
五、性能优化规范要求在软件设计与编码过程中,合理的性能优化能够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和性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能优化规范要求:1. 避免使用过多的循环嵌套和递归调用,这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天正软件编码规范一、命名规范1、通则1.1、在所有命名中,都应使用标准的英文单词或缩写,避免使用汉语拼音。
1.2、所有命名都应遵循达意原则,即名称应含义清晰、明确。
1.3、所有命名都不易过长,在可表达清晰的前提下越简洁越好。
1.4、所有命名都应尽量使用全称。
1.5、在类型名称特别复杂的时候,应使用typedef来定义别名。
2、标识符2.1、标识符的命名要清晰、明了,有明确含义,同时使用完整的单词或大家基本可以理解的缩写,避免使人产生误解。
(较短的单词可通过去掉“元音”形成缩写;较长的单词可取单词的头几个字母形成缩写;一些单词有大家公认的缩写)如下单词的常用缩写application app argument arg average avg block blk buffer buf command cmdcontrol ctrl database db delete del description desc dialog dlg dictionary dict dimension dim distance dist document doc entity ent escape esc flag flgincrease inc information info length len library lib manager mgr memory mem message msg object obj password pwd picture pic ployline pline pointer ptr position pos record rec reference ref resource rsc screen scr server srv source src system sys temp tmptext txt version ver window wndVC++中常用控件缩写Animate ani Check Box chk ComboBox cmb EditedtGroup Box grp ListBox lst Picture pic Progress prg Push Button btn Radio Button rad Scroll Bar sb Slider sld Static stc Tab Control tab2.2、长的标识符应使用缩写来缩短长度,而特短的标识符应该避免使用缩写。
软件开发中的编码规范及其实践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编码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对于项目的成功与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软件开发中,编码规范的具体实践。
一、命名规范在编码规范中,命名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命名时应该尽可能地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命名应该规范化、统一,以便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协作。
在命名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建议:1. 变量名:变量名应该能够反映出变量的含义,最好使用英文单词且全小写,多个单词以下划线分隔。
例如:count、total_count。
全局变量名需要以g_开头。
2. 常量名:常量名同样应该简单明了,多个单词也应以下划线分隔,全部大写。
例如:MAX_AGE、PI。
3. 函数名:函数名应该用动词+名词的形式,能够明确表示函数的功能。
例如:add_data、get_count。
首字母小写,多个单词以驼峰命名法分隔。
4. 文件名:文件名应该用全小写字母,多个单词以下划线分隔。
例如:utils.py、database_helper.py。
二、缩进和空格缩进和空格的使用也是编码规范中常见的问题。
在代码的缩进部分,我们应该使用四个空格来进行。
同时,在逻辑代码中应该尽量避免过度的缩进,应该采用封装等方法来降低复杂度。
在空格的使用上,我们应该:1. 在等号两边都加上一个空格。
例如:a = b。
2. 在逗号后面加上一个空格。
例如:a, b, c。
3. 在左小括号前面不加空格,在右小括号后面也不加空格。
三、注释规范注释是代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表达开发者思想和意图的一种方式。
在编码规范中,注释应该清晰明了、简单易懂。
应该采用英文来进行注释,并注意注释的格式和位置。
1. 在单行注释中,在注释符(#)和注释内容之间要有一个空格。
2. 在段落注释中,一段注释应该由完整的句子构成,句子首字母应该大写,并在句子结尾使用句号。
3. 应该避免使用多余、无意义的注释。
软件配置项标识编码规则设计方案刘宏2011-9-18Mail:1.背景1.1.服务外包中迁移在服务外包中,难度较大的阶段为——服务外包的迁移工程。
服务迁移工程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实施迁移前准备标准和迁移后的验收标准。
也就是在服务成熟到何种程度——包括管理与技术成熟度,服务才能够向外包方进行迁移,以便发包方有效控制服务外包中的风险,达到服务外包的目的。
服务外包迁移前应达到的准备标准——包括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管理标准的基础。
技术标准是在服务外包迁移中的必要条件,管理标准是服务外包迁移中的充分条件。
不同服务业务在外包迁移中,具有不同的技术标准,但是具有相同的管理标准——ISO20000规定了管理相关的内容。
因为不同的服务业务具有不同的服务技术标准要求,因此正对IT服务外包业务应根据业务的特点编制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
IT服务外包业务可以包括:●IT系统基础平台维护服务外包●IT系统支撑环境维护服务外包●应用系统的维护服务外包1.2.服务外包迁移标准内容每类服务有可以分成:运营服务(一线服务)、支持性服务(二线服务)、变更性服务(三线服务)。
在IT服务外包中风险较大的是运营服务,因为运营服务一直是直接在客户的生产环境实施,一旦发生错误,有可能给客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目前一般风险较大的运营服务,有客户自己承担,不进行外包。
支持性服务也是在客户生产环境实施,但是一般需要进行策划与实施结果测试。
由于支持服务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此这种服务外包迁移前应按照技术标准要求通过验收。
只有通过技术标准验收的服务才能够实施服务外包的迁移。
变更性服务是在其他环境中测试完成后,在反映到生产环境中。
因此变更性服务与系统建设期的系统开发存在不同的风险。
在系统建设期,可以进行充分的测试与试运行测试。
在变更性服务由于工期与成本的原因,可能不能充分进行测试与试运行。
1.3.服务外包迁移中标准需求服务外包方为了及时提供服务需要将分包方的技术成果迁移到外包方处,因此分包方向服务外包方进行服务迁移时,在服务迁移时,迁移哪些内容,迁移的内容在迁移前应到技术标准要求应进行验证与确认。
第一节物料编码的意义物料编码是以简短的文字、符号或数字、号码来代表物料、品名、规格或类别及其他有关事项的一种管理工具。
在物料极为单纯、物料种类极少的工厂或许有没有物料编码都无关紧要,但在物料多到数百种或数千、数万种以上的工厂,物料编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此时,物料的领发、验收,请购、跟催、盘点、储存等工作极为频紧,而藉着物料编码,使各部门提高效率,各种物料资料传递迅速、意见沟通更加容易。
物料编码之功能如下:Ø增强物料资料的正确性物料的领发、验收、请购、跟催、盘点、储存、记录等一切物料之活动均有物料编码可以查核,因此物料数据更加正确。
至于一物多名,一名多物或物名错乱之现象不致于发生。
Ø提高物料管理的工作效率物料既有系统的排列,以物料编码代替文字的记述,物料管理简便省事,效率因此提高。
Ø利于电脑的管理物料管理在物料编码推行彻底之后,方能进一步利用电脑作更有效的处理,以达到物料管理之效果。
Ø降低物料库存、降低成本物料编码利于物料库存量的控制,同时利于呆料的防止,并提高物料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可减轻资金的积压,降低成本。
Ø防止物料舞弊事件之发生物料一经编码后,物料记录正确而迅速,物料储存井然有序,可以减少舞弊事件之发生。
Ø便于物料之领用库存物料均有正确的统一的名称及规格予以编码。
对用料部门的领用以及物料仓库的发料都十分方便。
第二节物料编码的原则物料编码必须合乎物料编码的原则,合理的物料编码,必须具备下列基本原则:1、简单性2、分类展开性3、完整性4、单一性5、一贯性6、可伸缩性7、组织性8、适应电脑管理9、充足性 10、易记性一、简单性编码的目的在于将物料化繁为简,便于物料的管理,如果编码过于繁杂,则违反了编码之目的。
因切此物料编码在应用文字符号或数字上应力求简单明了,这样可节省阅读、填写、抄录的时间与手续,并可减少其中的错误机会。
物料相当单纯时,只要将物料简单分类为几项即可,物料分类项目多了,就显得很不方便。
编码设计应遵循的规则编码规则是程序编码所要遵循的规则,要注意代码的正确性、稳定性、可读性。
要避免使⽤不易理解的数字,⽤有意义的标识来替代,不要使⽤难懂的技巧性很⾼的语句。
源程序中关系较为紧密的代码应尽可能相邻。
主要从排版、注释、命名、可读性、变量、函数过程、可测性、程序效率、质量保证、代码编译、代码测试等排版1.关键词和操作符之间加适当的空格。
2.相对独⽴的程序块与块之间加空⾏3.较长的语句、表达式等要分成多⾏书写。
4.划分出的新⾏要进⾏适应的缩进,使排版整齐,语句可读。
5.长表达式要在低优先级操作符处划分新⾏,操作符放在新⾏之⾸。
6.循环、判断等语句中若有较长的表达式或语句,则要进⾏适应的划分。
7.若函数或过程中的参数较长,则要进⾏适当的划分。
8.不允许把多个短语句写在⼀⾏中,即⼀⾏只写⼀条语句。
9.函数或过程的开始、结构的定义及循环、判断等语句中的代码都要采⽤缩进风格。
10.C/C++语⾔是⽤⼤括号‘{ ’和‘ }’界定⼀段程序块的,编写程序块时‘{ ’和 ‘ }’应各独占⼀⾏并且位于同⼀列,同时与引⽤它们的语句左对齐。
在函数体的开始、类的定义、结构的定义、枚举的定义以及if、for、do、while、 switch、case语句中的程序都要采⽤如上的缩进⽅式。
注释1.注释要简单明了。
2.边写代码边注释,修改代码同时修改相应的注释,以保证注释与代码的⼀致性。
3.在必要的地⽅注释,注释量要适中。
注释的内容要清楚、明了,含义准确,防⽌注释⼆义性。
保持注释与其描述的代码相邻,即注释的就近原则。
4.对代码的注释应放在其上⽅相邻位置,不可放在下⾯。
5.对数据结构的注释应放在其上⽅相邻位置,不可放在下⾯;对结构中的每个域的注释应放在此域的右⽅;同⼀结构中不同域的注释要对齐。
6.变量、常量的注释应放在其上⽅相邻位置或右⽅。
7.全局变量要有较详细的注释,包括对其功能、取值范围、哪些函数或过程存取它以及存取时注意事项等的说明。
软件配置项标识编码规则设计方案刘宏2011-9-18Mail:lh@1.背景1.1.服务外包中迁移在服务外包中,难度较大的阶段为——服务外包的迁移工程。
服务迁移工程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实施迁移前准备标准和迁移后的验收标准。
也就是在服务成熟到何种程度——包括管理与技术成熟度,服务才能够向外包方进行迁移,以便发包方有效控制服务外包中的风险,达到服务外包的目的。
服务外包迁移前应达到的准备标准——包括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管理标准的基础。
技术标准是在服务外包迁移中的必要条件,管理标准是服务外包迁移中的充分条件。
不同服务业务在外包迁移中,具有不同的技术标准,但是具有相同的管理标准——ISO20000规定了管理相关的内容。
因为不同的服务业务具有不同的服务技术标准要求,因此正对IT服务外包业务应根据业务的特点编制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
IT服务外包业务可以包括:●IT系统基础平台维护服务外包●IT系统支撑环境维护服务外包●应用系统的维护服务外包1.2.服务外包迁移标准内容每类服务有可以分成:运营服务(一线服务)、支持性服务(二线服务)、变更性服务(三线服务)。
在IT服务外包中风险较大的是运营服务,因为运营服务一直是直接在客户的生产环境实施,一旦发生错误,有可能给客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目前一般风险较大的运营服务,有客户自己承担,不进行外包。
支持性服务也是在客户生产环境实施,但是一般需要进行策划与实施结果测试。
由于支持服务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此这种服务外包迁移前应按照技术标准要求通过验收。
只有通过技术标准验收的服务才能够实施服务外包的迁移。
变更性服务是在其他环境中测试完成后,在反映到生产环境中。
因此变更性服务与系统建设期的系统开发存在不同的风险。
在系统建设期,可以进行充分的测试与试运行测试。
在变更性服务由于工期与成本的原因,可能不能充分进行测试与试运行。
1.3.服务外包迁移中标准需求服务外包方为了及时提供服务需要将分包方的技术成果迁移到外包方处,因此分包方向服务外包方进行服务迁移时,在服务迁移时,迁移哪些内容,迁移的内容在迁移前应到技术标准要求应进行验证与确认。
若是没有达到服务外包迁移技术标准,很显然是增加服务外包迁移的风险。
在服务外包迁移实施中,需要对服务外包迁移内容结果进行验证,因此需要服务外包迁移结果验证与确认的技术标准要求。
1.4.应用软件服务迁移标准需求分析在应用软件系统维护服务外包的迁移中,技术标准主要是针对分包方迁移给外包方的所有技术成果物。
对这些成果物需要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以便在服务外包迁移过程,分包方与外包方能够有效沟通与交接,确保服务能够连续,不因为服务外包迁移发生中断或服务水平下降。
为了确保分包方与外包方能够有效进行技术沟通,首先需要明确出工程成果物的标识标准——配置项标识编码标准。
这一标准能够是双方能够正确地在配置管理库中找到所需要的配置项。
为了能够有效避免交付过程中,使用错误的成果物。
就需要双方共同承认的成果物的编码规则或标准。
由此得出结论:软件配置项标识编码规则,是IT应用系统维护服务外包的技术标准中的基础。
2.方案的目的与目标2.1.目的通过提供一般软件配置项编码规则,为企业的软件配置项的管理提供自动化处理的解决方案,以便有效实现在不同软件系统或组件之间实现复用与共享,实现提高软件企业开发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2.2.目标通过按照软件配置项编码规则对软件配置项进行编码,应达到如下目标:●能够有效实现配置项纵向跟踪。
如:应用系统分解成多少子系统,子系统分解多少功能。
●能够识别出配置项的类型。
如:根据配置项编码识别出配置项是功能配置项还是数据配置项等等。
●能够确定配置项对应的电子物理名称的编码。
如根据配置项的逻辑标识,能够确定其电子文件名称、以及其配置项父配置项的电子文件名称或其父配置项的目录名称及其与配置管理相关属性信息。
3.方案原则3.1.方法●软件配置项的配置管理编码方法,建议采用正交编码方法。
●在每个维度是全面的,及包含所有的内容分类。
●每个内容分类是唯一的,相互之间不重叠、不交叉,并且没有遗漏。
3.2.技术要求编码规范应适应环境的要求。
环境技术要求如下:●为了确保在管理工程中能有效识别与处理,在编码规范中,采用字母与数字等。
●与操作系统文件与目录名称规则兼容。
●在不同语言操作系统中兼容。
4.方案考虑的维度建议方案考虑的维度:●软件系统各个视图结构一个系统可从多个维度进行描述,因此需要多种视图。
多个视图之间是存在逻辑关系的。
一个系统是从上至下分解,因此一个大的主题可以分解子主题,分解中可以进行合并与抽象,形成性的编码规则体系。
⏹逻辑视图结构。
如:应用软件系统、子系统、功能、组件、模块、类、方法。
⏹外部视图结构。
如:画面,画面迁移图。
⏹部署视图结构。
如:网络结构图、应用软件部署结构图、软件组件部署设计书⏹动态视图结构。
如:动态结构图、动态链接图⏹数据视图结构。
如:概念数据描述(业务分析工程)、逻辑数据模型描述(需求开发工程)、物理数据模型描述(设计工程)、数据定义程序(实现工程)、数据维护(维护工程)。
◆数据关系图◆数据字典◆数据码表◆数据完整规则●软件系统元素关系⏹部署组件关系,如:支撑平台结构图、应用软件支撑环境结构图、应用软件部署结构图⏹关系视图结构。
如:外部视图与逻辑视图中组件之间关系,外部视图与数据时之间关系●软件生命周期中工程。
如:业务分析工程、需求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实现工程、测试工程、交付实施工程、维护工程、引退工程。
●软件生命周期中工作类型及其输出的工作产品。
如:评审、缺陷处理、需求管理、变更管理。
5.方案编制应考虑内容软件配置标识应考虑如下维度:●对象维度⏹逻辑对象实体——对象实体⏹对象视角实体——不同对象,可以由多个角度进行描述⏹对象描述实体——不同视角,可以形成多个描述文档实体●工程维度⏹业务分析⏹需求定义⏹设计⏹实现⏹测试⏹交付●过程类别⏹评审⏹缺陷⏹配置管理●来源维度⏹开发⏹开源⏹采购⏹开发环境提供●产品类别⏹FrameWork⏹基盘⏹软件包⏹系统⏹产品●系统环境⏹基础⏹软件应用支撑环境⏹应用软件6.编码设计方案6.1.通用件通用件无任何行业特点。
在应用软件中通用件是作为基盘方式被应用的。
基盘在企业中,可以存在多种。
如C语言基盘、JAVA语言基盘、.NET基盘等。
可能在不同的软件开发部门,各自存在基盘。
因此,需要企业以组织结构为单位定义其基盘的编码规则。
6.2.借用件复用件的编号应采用被复用件的编号。
6.3.产品图样编号产品图样编号一般采用隶属编号。
也可以采用分类编号。
参见附录A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编号应与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代码相协调7.基本原则7.1.图样和文件编号一般可采用下列字符:——0~9 阿拉伯数字;——A~Z 拉丁字母(O、I 除外);——短横线、·圆点、/ 斜线。
7.2.编号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选择事物或概念的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信息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2)系统性将选定的事物、概念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分类体系。
3)唯一性一个代码只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分类对象。
4)可延性要设置收容类目,以便保证增加新的事物和概念时,不致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同时,还应为下级信息管理系统在原有基础上的延拓、细化创造条件。
5)规范性同一层级代码的编写格式必须统一。
8.一般要求8.1.每个产品、部件、零件的图样和文件均应有独立的代号。
9.工程定义10.对象深度设计方案深度按照5级设计。
即业务分析,可以将一个系统划分成5级深度。
L0:2位数字,不足2位,前面用0补齐。
L1:2位数字,不足2位,前面用0补齐。
L2:2位数字,不足2位,前面用0补齐。
L3:2位数字,不足两位,前面用0补齐。
L4:2位数字,不足两位,前面用0补齐。
11.对象类型编码设计对象类型编码作为补充说明编码,可以省略。
对象类型编码采用英文缩写,缩写字母为2位。
12.对象语言类型编码设计外包环境中,同一种对象存在多种语言版本,因此需要语言编码。
语言编码为2位字母。
中文时,编码可省略。
常用语言缩写编码如下:语言编码如下:读书的好处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