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426.89 KB
- 文档页数:10
【 导语】期末考试是海,青涩的我们也曾惧怕它、试探它。然⽽当我们懂得⼈⽣的成长便是⼀次次从此岸到彼岸的跨越时,我们便可以接触它、拥抱它并超越它。回⾸向来萧瑟处,每⼀次⽇出、每⼀层涟漪都是美丽动⼈的;每⼀袭风浪、每⼀⽚乌云都是值得感激的。本篇⽂章是为您整理的《初⼀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供⼤家借鉴。
【篇⼀】
1、参加以“寻找⼈类⾜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什么地⽅: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店C.西安半坡D.浙江河姆渡
2、韩⾮⼦在描述远古社会⾃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民少⽽禽兽众,⼈民不胜禽兽⾍蛇。”因此,古⼈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具B.住在⼭洞⾥C.懂得⽤⽕驱赶野兽D.过群居⽣活
3、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稻的居民是⽣活在长江流域的:
A.元谋⼈B.长阳⼈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
4、你知道海外华⼈常⾃称是“炎黄⼦孙”的原因是:
A.中国⼈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式成为部落联盟⾸领的。历把这种产⽣⾸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6.我国历第⼀个国家是:
A.商朝B.秦朝C.夏朝D.西周
7.关于甲⾻⽂,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种⽐较成熟的⽂字B.甲⾻⽂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上的⽂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资料
8.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公D.秦穆公
9.春秋时期孔⼦的*司马耕,字⼦⽜;晋国⼤⼒⼠姓⽜,名⼦耕,这些现象直接反映出:
A“千耦其耘”B那时已出现⽜耕C分封制崩溃D青铜⼯具的使⽤
10.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个⼈如果想免除劳役,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B.不隐瞒犯法⾏为
C.合法经商致富D.⼤量⽣产粮⾷和布帛
1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B.外族⼊侵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12.⾃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思想被确⽴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与汉武帝推⾏的哪项措施有关:
A.推⾏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3.汉武帝时,地⽅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推⾏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4.“惜秦皇汉武,略输⽂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
C.巩固和发展⼤⼀统局⾯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
15.它是我国古代⼀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编写,史料翔实,⽂笔⽣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称其为“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B.《春秋》C.《史记》D.《道德经》
16.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骥伏枥,志在千⾥。烈⼠暮年,壮⼼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魏国
17.下列图⽰表⽰三国⿍⽴的⽰意图,其中⼤致准确的是:
18.参考右图:1987年,被列⼊“世界⽂化遗产”名录,号称“世界第⼋⼤奇迹”的是:
A.长城B.都江堰
C.秦始皇陵兵马俑D.北京⼈遗址
19.下列⼈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组是:
A.祖冲之-——《⼥史箴图》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经注》D.王羲之——-书圣
20.下列⼏位历史⼈物,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化的发展,对⼈类⽂化传播贡献的是:
A.张衡B.张骞C.蔡伦D.祖冲之
21.2000多年来,都江堰⼀直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巨⼤作⽤。主持修建这项⽔利⼯程的是:
A.⼤禹B.姜尚C.李冰⽗⼦D.诸葛亮
22.为了抢救中医药⽂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型纪录⽚。历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B.华佗C.扁鹊D.李时珍
23.关于孝⽂帝改⾰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北魏统⼀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为北魏统⼀全国打下了基础D.平息了北⽅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24.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战乱,社会安定D.南⽅的⾃然条件优越
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封建制度建⽴和初步发展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C.政权*和民族融合D.统⼀多民族国家巩固
第Ⅱ卷主观题(50分)
得分评卷⼈ 26.改⾰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个国家、⼀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据《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的乡、⾢、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成为县令,由国君任命。⽤法令的形式保护⼟地私有制,向⼟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4分)
(2)列举商鞅变法的其它措施(两个即可)。(2分)
(3)商鞅变法发⽣于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2分)
(4)商鞅变法有何重⼤意义?(2分)
27.看图说话: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①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历史事件?图②所⽰的东西⽅商路是指?
(4分)
(2)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统治,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此设置了什么机构?标志着什么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4分)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请说说图②所⽰的东西⽅商路的作⽤?(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
材料⼆:“⼀夫作难,⽽七庙隳,⾝死⼈⼿,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秦王”是谁?(2分)有什么功绩?(2分)
(2)材料⼆中的“⼀夫”是指谁?(2分)“七庙隳,⾝死⼈⼿,为天下笑者,何也”这⼀问题你能回答吗?(2分)
(3)学习了秦朝的兴盛与灭亡,你有何感想?(2分)
29.我国是⼀个统⼀的多民族国家,在历有过*时期,但统⼀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是中华⼉⼥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历第⼀次⼤统⼀是哪个朝代?(2分)它的建⽴有什么重⼤意义?(2分)
(2)汉武帝时期为巩固和发展⼤⼀统局⾯,⼤⼒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和地⽅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纷呈,但这时期南⽅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学艺术流光溢彩,为国家的重新统⼀奠⽴了坚实的基础。请你列举这时期的科技和⽂学艺术成果各⼀例。(2分)
30.国家产⽣之后,⾯临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如何管理⼴⼤地区,以巩固政权,西周、秦朝、西汉的统治者各有妙招。
(1)西周初年,周天⼦“授民授疆⼟”,形成了对全国的控制,这是实⾏了什么制度?(2分)
(2)秦始皇汲取周朝因诸侯势⼒过⼤⽽亡的教训,在地⽅上建⽴了由中央管辖的什么⼆级⾏政机构?(2分)
(3)汉⾼祖刘邦汲取秦亡的教训,对地⽅的统治⼜实⾏了什么制度?(2分)汉武帝时推⾏什么削弱了诸侯王势⼒?(2分)
(4)由此⽽见,统治者为加强对地⽅的统治绞尽脑汁,采取各种制度和措施,你有什么⾼招可以向统治者推荐?(2分)
【篇⼆】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依次填在下⾯答题栏内。本⼤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2008年8⽉8⽇,北京奥运⽕炬传递最后⼀天的第⼀站设在北京市的周⼝店,原因是这⾥曾经有中国早期⼈类居住,请问已经发现的早期古⼈类中在周⼝店居住的是
A.元谋⼈B.北京⼈C.河姆渡D.半坡⼈
2.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主要⽣活在
A.淮河流域B.长江流域C.黄河流域D.珠江流域
3.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化被后⼈称为“农耕⽂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化的典型代表,你知道农耕⽂化的特点有哪些
①普遍使⽤磨制⽯器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的⽣活③饲养家畜④种植农作物⑤有成熟的⽂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
4.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每年的清明节,为了纪念⼈⽂初祖,数万华夏⼦孙汇聚在“天下第⼀陵”前,以“九⿍⼋簋”的传统礼制及浩⼤乐舞举⾏规模宏⼤的公祭典礼。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的是
A.尧B.舜C.禹D.炎帝黄帝
5.在中国古代,朝代更替是⼈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部中国古代史,就是⼀部朝代兴亡史。你知道中国历第⼀个统⼀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6.“周幽王烽⽕戏诸侯”、“孔⼦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你知道与“诸侯”、“列国”的产⽣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
7.通过⼀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中与楚庄王参与争霸史实有关的是
A.退避三舍B.问⿍中原C.朝秦暮楚D.卧薪尝胆
8.“揭竿⽽起”源于下列哪⼀历史事件
A.牧野之战B.⾚壁之战C.官渡之战D.陈胜吴⼴起义
9.⽣产⼯具是⽣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以下是出⼟于不同历史时期⽣产⼯具的图⽚,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泛应⽤于农业⽣产领域的是哪种⼯具
A.打制⽯器B.磨制⽯斧C.⾻耜D.铁犁铧
10.某校七年级学⽣在学习了“百家争鸣”⼀课后,结合课⽂内容和⽣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为进⾏分组讨论,产⽣了若⼲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定的道理,但你认为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A.儒家组:损坏公物属于道德⽅⾯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坏公物属于犯罪⾏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坏公物属于⽆意识⾏为,可以让学⽣闭门*⾃⾏解决
D.墨家组:损坏公物属于奢侈浪费⾏为,要提倡节俭
11.都江堰⽔利⼯程是离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但主体⼯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失,你知道两千年来⼀直造福⼈类的此⽔利⼯程修建于什么历史时期
A.春秋B.战国C.秦朝D.蜀汉
12.2009年7⽉5⽇,x疆乌鲁⽊齐发⽣严重打砸抢烧暴⼒事件,这是由民族*分⼦境外指控、煽动,境内具体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暴⼒犯罪。通过历史学习我们知道x疆⾃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段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