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并发感染
- 格式:docx
- 大小:15.43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一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第五节 癣
脚癣继发感染
曾某某,女,34岁,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6年8月13日。
主诉:左脚肿痛不能行走已半月。
现病史:患脚气已多年,平时双脚发痒起水疱,糜烂,流水。
两周前,因搔破左脚,脚缝脱皮,次日左脚背前面即起红肿疼痛,不能履地,并沿小腿有红线一条上引,左大腿根部淋巴结肿大触痛,全身发烧,经地区医院治疗,注射青霉素一周才退烧,但左脚红肿痛,经两周仍不减轻,转来我院治疗。
检查:左足背红肿,按之有凹窝,脚缝糜烂,流水,结痂,有脓性分泌物,左腹股沟肿块仍有压痛。
西医诊断:脚癣感染。
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化火化毒。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药用:赤苓9克 黄芩9克 泽泻9克 丹皮9克 蚤休9克 公英15克 连翘9克 木通6克车前子(包)9克六一散9克(包)三剂 水煎服。
外用:生地榆60克 黄柏60克
上药嘱分成三份,每日用一份,煎水约300毫升,待凉用干净小毛巾沾水略拧,半干半湿,湿敷患处,每次半小时,每日三四次。
二诊(8月16日):三天后左足背红肿渐消,糜烂渗水已轻,已不见脓性分泌物,疼痛亦轻,能扶杖行走,腿根肿核已消。
继服前方加二妙丸9克(包)三剂。
湿敷同前。
三诊(8月19日)足背红肿全消,并有蜕皮,脚缝已干涸,略痒,嘱用六一散9克,枯矾3克混合撒脚缝内。
五天后,接续用醋泡方(168),每晚泡脚半小时,以资防治。
(北京中医医院.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生活忙上加忙脚气防不胜防近来,气温逐步升高,空气中的湿度也在不断加大,又到了脚气患者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
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
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传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春夏季温暖潮湿,是真菌疾病的高发期,春夏些季节至少比冬季多40%~50%,由于真菌病具有传染性,因此如果家人患有真菌病,须注意卫生防护,以免在家庭中播散。
预防是防止脚气传播和复发的关键。
夏天要想有效地预防脚气复发,日常生活要“四忌”:一、忌脚潮。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脚气发生的前提。
脚气患者夏天应穿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要穿胶鞋、运动鞋,更不能光脚穿不透气的鞋子;洗完澡,擦干身子时,一定不要忽视脚部;不要光脚走在地毯、浴室地板上;脚汗多的人,可外扑痱子粉;鞋袜要经常暴晒,保持干燥。
二、忌碱性。
洗脚时要忌用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
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卫生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保持清洁。
三、忌辛辣。
要忌食辣椒、生葱、生蒜等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最好不要饮酒,要多吃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
四、忌共用洗涮用品。
在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场所忌用公共毛巾、拖鞋等,游泳后应淋浴冲净,并用干净毛巾擦干,不与他人混穿鞋袜,以免再感染。
脚气易反复发作,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真菌很难被杀灭,在零下6℃左右的环境里能长期存活;在120℃的高温中,10分钟内不会死亡;在脱离活体的毛发、指(趾)甲、皮屑等上面,毒性还可以保持1年以上。
一些患者在治愈后,由于不注意,与其他脚气患者共用拖鞋、盆、毛巾等物品,或是在游泳池等特定场合又接触了真菌,就可能又得脚气,这叫做“再感染”。
足癣并感染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者:农桂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268-02足癣是十分常见的皮肤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脱屑、水疱等。
部分患者常因搔抓、摩擦或治疗不当而导致继发细菌性感染而引起足部触热、压痛、红肿、糜烂、渗液,双侧或/和单侧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1],约有40%的足癣患者并发细菌性感染[2],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多年来,不少学者将中医药用于治疗足癣并发感染患者,效果良好,现将文献综述如下:1 足癣感染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1.1 现代医学认为[3]:足癣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足部真菌感杂,与环境潮湿、穿鞋不透气、足部多汗、气候炎热及免疫受损等因素有关。
根据皮损的形态,临床上将足癣分为三型:①水疱型:致病菌多为须癣毛癣菌。
在趾间、足底可见散在或密集针头至粟粒大深在性水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可呈蜂窝状融合,也可见大疱。
疱液自然吸收干燥后形成鳞屑。
②趾间糜烂型:致病菌常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常在第4、5 趾间出现皮肤浸渍发白、基底湿润潮红、糜烂渗液。
③鳞屑角化型:好发于足底、足侧缘、足跟,表现为皮肤增厚、脱屑、粗糙。
水疱型与趾间糜烂型易继发细菌性感染,形成溃疡、化脓、发出恶臭,瘙痒难忍,甚至引起淋巴管炎、蜂窝织炎或丹毒,足部疼痛红肿等。
1.2 祖国医学认为[4]:本病多因湿、热、毒、虫所致。
早期系脾胃气虚,水湿不化,下注浸渍,风湿毒气浸淫不解,蕴久化热,湿热浸淫糜烂,瘙痒难忍或搔抓破裂,复感邪毒,致使局部红肿、热痛、渗液,皮肤足癣继发感染。
中期感染邪毒,湿热邪毒交蒸与气血相搏,营卫不合,发热发冷,局部红肿加重,毒流经脉,红丝走窜,气滞血瘀或腘窝或于胯间鼠蹊部结核肿疼,或小腿出现硬面、红肿、发亮、紫红色斑等。
脚气也会“气”出血管炎摘要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症状是足部皮肤发痒、脱屑、裂开及湿疹形成。
然而,除了对皮肤的影响外,脚气还可能引发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血管炎。
本文将详细介绍脚气与血管炎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一并发症。
什么是脚气?脚气,医学上称为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它常见于脚部,特别是趾间区域。
该病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这些真菌存在于湿热环境中,如公共浴室、游泳池、更衣室等。
脚气的常见症状包括足部皮肤发痒、脱屑、裂开及湿疹形成。
如果不及时治疗,脚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血管炎。
脚气与血管炎的关系脚气引起的血管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虽然大多数脚气患者不会出现这种并发症,但对于一些个体来说,脚气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进而引发血管炎。
血管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它会导致血管壁的变化,包括血管损伤、狭窄、血栓形成等,从而影响血液循环和供氧。
脚气引发的血管炎会引起以下症状:1.足部或小腿的疼痛和肿胀;2.红斑或紫斑在足部或小腿皮肤上出现;3.变暖和发热的感觉;4.显著减少或完全停止汗液分泌;5.血管炎愈合后皮肤可能发生颜色变化。
如何预防脚气及其并发症?脚气及其并发症的预防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预防脚气及其并发症的方法:1.保持足部干燥:脚气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保持足部干燥是预防脚气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洗完脚后,用毛巾擦干足部,特别是脚趾之间的区域。
如果可能,尽量穿透气的鞋子。
2.避免与被感染的物品接触:避免与被感染的鞋、袜、浴巾等物品接触,以免感染或传播真菌。
使用个人物品时,要注意清洁和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脚气及其并发症的关键。
定期更换内衣、内裤、袜子等贴身物品,保持衣物的干燥和清洁。
4.不要赤脚走在公共场所: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地往往是脚气传播的场所,因此避免赤脚走在这些地方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5.及早治疗脚气:如果出现脚气的症状,及时就医并进行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香港脚危害并发三大炎症威胁生命——深圳广济医院灰指甲中心“脚气”即足癣,俗称香港脚,是一种可怕的真菌性皮肤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发一系列炎症,后果严重。
足癣引发的蜂窝织炎、丹毒及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绝非小病,重者可危及生命。
很多脚气的反复发作与患者没有进行科学治疗有很大关系。
这些患者往往在小诊所,或使用“秘方”一开始脚气的症状缓解了,等到脚气再次发作的时候,再用。
这种反复发作反复用药的做法使得脚气很难得到治愈。
脚气长期不治会产生哪些危害身体的疾病呢?1、丹毒丹毒是足癣引发的第一种炎症。
祖国医学称之为“流火”,并对此早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中说:“丹者,人身体忽然 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或发于手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
”足癣主要引起小腿丹毒,往往起病急骤,患者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和关节疼痛,体温可升至39℃以上,同时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升高。
较轻的患者仅在足踝部皮肤出现一过性红斑,继之脱屑,重者皮肤开始表现为红斑片伴有肿胀,发炎的部位因为水肿而略高于周围皮肤,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扩展迅速,触之有热感,压痛明显,有的患者红斑水肿显著,或有水疱形成。
少数病人可出现局部组织坏死。
年老体弱者,还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合并症。
若丹毒反复发作,可导致淋巴管阻塞,发生慢性淋巴管水肿,久之,患处纤维组织增生,皮肤增厚、粗糙、变硬,就像大象的皮,俗称“大象腿”,医学上称之为“象皮肿”。
2、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此为足癣引起的第二种炎症。
浸渍糜烂型或水疱型足癣在感染化脓时,易引起急性淋巴管炎。
开始时,在足癣病灶处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很快有一条红线自下而上,沿小腿向 窝发展,附近的淋巴结肿大、压痛,并伴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乏力等,如治疗不及时,“红线”可达腹股沟。
3、蜂窝织炎这是足癣所致的第三种炎症,一般发生在足癣的病灶处。
感染部位的软组织比较疏松,炎症易向四周扩散,有时可波及到深部组织,甚至达到肌腱和骨。
足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摘要足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需要及时的护理措施来控制感染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足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包括预防感染、抗菌药物治疗、局部伤口护理以及合理的休息与营养。
1. 引言足部感染是指足部皮肤、肌肉或骨骼组织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导致感染的一种疾病。
足部感染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脓液流出等。
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加速康复。
2. 预防感染预防是最重要的控制感染的措施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预防措施: -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洗脚并彻底擦干。
- 避免光脚在公共场所行走,如游泳池、洗浴场所等。
- 注意穿着透气性好的鞋袜,并定期更换。
- 避免足部受伤,如减少高强度运动、避免使用不合适的鞋子等。
3. 抗菌药物治疗如果足部感染已经发生,及时应用抗菌药物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口服和外用药物。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需要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进行判断。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任意停药或增加剂量。
-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肠胃不适等,及时报告医生。
- 慎用广谱抗菌药物,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4. 局部伤口护理对于足部感染的伤口,局部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常见的局部伤口护理措施: - 清洗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轻柔地清洗伤口,可去除污垢和细菌。
-消炎处理:使用适当的消炎药物,如碘伏、酒精等,可以减轻炎症反应。
- 敷料更换:根据伤口情况选择适当的敷料进行更换,保持伤口清洁和湿润。
5. 合理的休息与营养足部感染对身体的消耗较大,因此需要合理的休息和营养来促进康复。
以下是一些建议: -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
- 摄入足够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类、瘦肉、蛋类等,促进伤口愈合。
-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促进伤口愈合。
6. 结论足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控制感染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手足癣的表现
导语:手足癣其实是手癣和足癣的统称,是只发生在手足之间发生的一种皮肤性的真菌感染。
一般都是成人比较容易的的疾病,足癣得的会比较多一些,长
手足癣其实是手癣和足癣的统称,是只发生在手足之间发生的一种皮肤性的真菌感染。
一般都是成人比较容易的的疾病,足癣得的会比较多一些,长时间穿封闭的鞋子,不能够接触到空气,这样很容易导致真菌感染,从而演变成足癣,最终传染成手癣,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手足癣的表现有哪些。
1.趾间型足癣:最常见的类型。
多见于手足多汗、长期穿胶鞋的人群,夏季多发或加重。
以4~5和3~4趾间最为常见,皮损表现为趾间红斑、脱屑、皲裂和浸渍,伴瘙痒。
严重时可见糜烂和溃疡。
并发症包括合并细菌感染、癣菌疹反应、丹毒、蜂窝织炎等。
2. 水疱型足癣:在足内侧水疱和大疱,与癣菌疹反应有关。
原发损害以小水疱为主,成群或散在分布,疱壁厚内容物澄清,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
自觉瘙痒严重。
3. 角化型足癣:一侧或双侧足跖弥漫角化过度、红斑、脱屑和皲裂。
自觉症状轻微,每到冬季,易发生皲裂、出血、疼痛。
常为慢性,治疗较困难。
手癣常见于角化过度型足癣患者,多表现为非炎症性,且为单侧(两足一手综合征)。
手掌和手指有弥漫角化过度。
也可有表皮剥脱、水疱和丘疹。
在治疗的同时,注意搭配合理的饮食,帮助药物事半功倍。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忌酒、辛辣食物,一定切记的是不能吃腥物和发物。
另外,生活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换洗衣物、剪。
脚气严重时会引发哪些并发症?*导读:夏天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天气也变得闷热无比,这时候人体出汗也会比以前多了不少,足癣又进入了活跃期,通俗一……夏天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天气也变得闷热无比,这时候人体出汗也会比以前多了不少,足癣又进入了活跃期,通俗一点讲就是脚气。
大家可别小看脚气,它严重起来是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的,下面我们就同专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脚气有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吧!虽然脚气这种疾病不会影响人们正常饮食和正常生活,不过它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小儿科,脚气在夏季是最严重的,冬季症状会有所减轻,不过也有一些脚气患者终身不愈。
脚气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真菌就会感染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最终引起手癣、股癣、甲癣等其他皮肤顽症。
另外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并发细菌感染,最后诱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症状、丹毒等疾病,甚至有可能引起败血症,这都是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的,因此脚气是要及时治疗的。
脚气也可能会导致丹毒的出现,可引起小腿丹毒,一般可表现为起病急骤,患者大多会出现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以及呕吐和关节疼痛等表现。
患者的体温可升至39℃以上,并且还可出现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症状,还可有白细胞升高的现象。
一般较轻的患者可表现为在足踝部的皮肤出现一过性红斑,而严重的时候可在皮肤上开始表现为红斑片伴有肿胀。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近90的脚气患者都有自卑心理,主要出现的症状有心情烦躁、容易发火、生怕别人看到自己的脚步等等。
另外有75的脚气患者都不敢去参加游泳、足浴、旅游等日常活动,因为他们自卑,怕别人说自己脚臭。
此外如果您本身就是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话,就更要注意脚气了,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是有病变存在的,足部一点小破损都是很难快速愈合的,最后变成慢性溃疡,最后甚至有可能变成坏疽这时候就需要截肢了,对患者的伤害可想而知。
脚气合并感染病例书写模板一、病史1.主诉。
应记述病损的部位、性质、自觉症状与病期。
2.现病史。
应详询以下各点:①能的病因或诱因,如饮食、接触史、药物史、感染史等。
②初发病损的类型、形态、部位。
③病损发生的次序,进展速度和演变情况。
④局部和全身的自觉症状与程度。
⑤病情与季节、气候、饮食、环境、职业、精神状态等有何关系。
⑥治疗经过与疗效,有无不良反应。
3.过去史曾患过何种皮肤病,有无药物过敏与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及传染病史。
4.个人史应注意职业、族居地,有无与类似患者接触及不洁性交史。
5.家庭或在单位中有无同类皮肤病患者。
必要时记明父母是否近亲婚配。
二、体格检查(一)全身检查。
(二)皮肤检查。
检查时应有充足的光线(以自然线为佳)及适当的室温,必要时可用放大镜协助检查,并画简图说明。
检查皮肤病损时所应注意的项目如下:1.视诊(1)类型:原发或继发,单型或多型。
(2)分布:部分局限或泛发,单侧或对称,何处病损较多,遮盖部位或暴露部位,侵及伸侧或屈侧,皮肤粘膜交界与皮肤皱褶处有无病损,是否沿神经血管或按毛囊分布。
(3)排列:成群、散在、融合、孤立、弥漫性、线条性、环形或多弧形、蛇形或地图形。
(4)数目、大小与形态。
(5)颜色及表面状态(湿润或干燥,有无鳞屑及结痂)。
(6)界限是否分明,周围皮肤色泽如何。
2.触诊。
病损硬度、肥厚及浸润程度,局部温度,有无压痛或波动,能否推动,必要时检查浅感觉有无障碍。
3.压诊。
以手指或玻片压迫局部,了解玻片下病损的色调及有无皮内出血。
了解水肿是凹陷性还是非凹陷性。
4.刮诊。
用钝器在病损上轻刮,观察有无糠粃样鳞屑。
或检视鳞屑下面病损情况,如有无点状出血现象等。
5.嗅诊。
检查病损及分泌物有无特殊臭味。
6.皮肤划痕试验。
以钝器划痕后观察局部皮肤有无条状风团形成。
高锰酸钾碘酊抗生素联合治疗脚癣合并感染36例
周协;李祥华;王绍波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06(013)003
【摘要】部队战士因长期穿胶鞋训练,局部潮湿而易发生脚癣。
脚癣合并感染者也比较多见,影响战士们的训练及生活。
我队2002年8月~2005年10月收治脚癣合并感染患者36例,采用高锰酸钾、碘酊、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方法,收到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5-35)
【作者】周协;李祥华;王绍波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武警8664部队卫生队,83580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武警8664部队卫生队,83580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武警8664部队卫生队,8358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1
【相关文献】
1.高锰酸钾和碘酊治疗乳牛化脓创 [J], 黄旭
2.利福平液(0.1%)与达克宁霜联合治疗脚癣疗效观察 [J], 聂玲;王永明
3.以碘酊为主联合治疗传染性软疣的效果分析 [J], 吴波
4.氟康唑粉与5%碘酊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J], 曲广慧;张彤;孔光
5.PEG-IFNα-2b和RBV联合治疗与常规IFNα-2b和RBV联合治疗HIV-HCV合并感染病人的比较 [J], 席瑜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脚气病会有哪些并发症?
*导读:夏季来了,出汗是难免的事情,可是要是汗味再加
上脚气,这是怎样一件难堪的事情呢?遇到脚气,不少人会显得
难为……
夏季来了,出汗是难免的事情,可是要是汗味再加上脚气,这是怎样一件难堪的事情呢?遇到脚气,不少人会显得难为情,
在生活中也是遮遮掩掩不让别人发现自己患了脚气。
专家介绍,脚气不可拖延,长久不治将会蔓延到手部引发手癣。
*脚气病会有哪些并发症?
*1.合并症有身体合并有身体其余部位皮肤癣菌感染。
由于
长期患足癣或者因手搔抓后的自体接种,足癣患者可合并有甲癣、手癣、体股癣等。
合并甲癣时,甲板浑浊,不透明,呈云雾状、污渍状,表面失去光泽。
*2.足癣合并细菌感染。
此时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现
淡黄色脓性分泌物。
感染部位红、肿、热、痛。
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抗炎治疗,则可能会出现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
*3.癣菌疹。
是指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在病
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过敏反应。
癣菌疹的发生与局部癣病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
局部炎症越明显,发生癣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脚气病会有哪些并发症?总之,脚气的并发症很多,患者朋
友应该及早就诊。
专家介绍,脚气虽然常见并不意味它对于身体危害不大。
很多时候大家对于脚气的认知就是瘙痒跟异味,其实它极强的传染性将造成家人以及周边朋友的困扰。
足癣的健康教育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也被称为脚癣。
它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通常表现为脚部皮肤发红、瘙痒、脱皮和水泡。
这种疾病不仅会造成不适和疼痛,还可能引发其他感染或并发症。
因此,进行足癣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关于足癣的健康教育的重点:1. 引起足癣的真菌:足癣大多由皮肤上的真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真菌包括癣菌、毛癣菌和芽生菌等。
这些真菌存在于潮湿、温暖的环境中,例如公共淋浴间或游泳池的地面。
另外,与感染者共用袜子、鞋子和其他个人用品也是传播真菌的途径。
2. 预防足癣的方法:- 保持脚部卫生:每天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双脚,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中待过后。
彻底擦干脚部,尤其是脚趾间的空隙。
- 更换袜子和鞋子:穿透气的鞋子、棉质袜子,并定期更换。
不与他人共用袜子和鞋子。
- 避免赤脚行走:在公共场所、特别是潮湿地面上避免赤脚行走,使用拖鞋或鞋子保护脚部。
- 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尽量避免与感染足癣的人共用个人用品,如毛巾、拖鞋等。
3. 发现足癣的症状及时治疗:当感到脚部瘙痒、发红、脱皮或出现水泡时,需要及早就诊。
足癣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症状可能会加重,所以及早治疗非常重要。
4. 足癣的治疗方法:- 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医生通常会纳入局部用药,如药膏、喷雾剂或液体,以帮助消灭真菌感染。
- 保持脚部干燥:保持脚部干燥是治疗足癣的重要一步。
患者可以使用抗真菌粉末,保持脚部干爽,并避免穿合成材料制成的袜子和鞋子。
5. 防止足癣复发:- 保持卫生习惯:洗脚并保持脚部干燥是防止足癣复发的关键。
患者应坚持每天洗脚,特别是在出汗或待在潮湿环境后。
- 不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用品:避免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用品,避免再次感染病菌。
- 定期更换袜子和鞋子:袜子和鞋子是真菌滋生的温床,定期更换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结起来,足癣是一种常见并且容易传播的皮肤病。
通过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了解足癣的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减少感染的风险。
正确认识足癣,积极预防和治疗,有助于提高足部健康水平,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案例背景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也被称为足癣。
它主要通过皮肤接触传播,通常发生在脚部,特别是脚趾间的皮肤。
脚气患者往往会出现瘙痒、灼热、起泡和剥落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脚气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细菌感染和足部溃疡。
下面将介绍一个关于脚气发病与治愈的具体案例。
案例过程小明是一名25岁的办公室职员,他经常穿着封闭式鞋子,并且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
最近几个月来,他开始感到双脚非常瘙痒,并出现了一些红斑和水泡。
他忽略了这些症状,并认为这只是因为劳累造成的皮肤过敏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的脚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他开始感到剧烈的灼热感和刺激性的瘙痒,同时脚趾间的皮肤开始变得干燥、脱屑和龟裂。
他的脚趾甚至开始出现明显的疼痛。
小明意识到他可能患上了一种真菌感染,并决定咨询医生。
医生仔细检查了小明的脚部,并确认他患上了脚气。
医生解释说,封闭式鞋子和长时间站立会增加脚气的风险,因为这些条件提供了湿热环境,有利于真菌滋生。
医生向小明建议立即开始治疗,并给予以下指导:1.将双脚浸泡在温水中,添加适量的盐或抗真菌药物,每天两次,每次15-20分钟。
2.每天更换干净、透气性良好的袜子,并确保双脚保持干燥。
3.避免穿封闭式鞋子,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
4.使用抗真菌药物外用剂进行局部治疗,如抗真菌霜或喷雾剂。
小明按照医生的指导开始了治疗。
他每天坚持浸泡脚部,同时每天早晚使用抗真菌霜进行局部治疗。
他还将工作鞋换成了透气性好的运动鞋,并定期更换袜子。
案例结果经过两周的治疗,小明的脚部状况明显改善。
他的脚趾间的皮肤不再出现剥落和龟裂,并且瘙痒和灼热感也减轻了很多。
小明非常满意治疗效果,并决定继续按医生的建议进行预防。
小明继续保持良好的脚部卫生习惯,每天坚持洗脚并保持干燥。
他还购买了一款抗真菌喷雾剂,用于鞋子和袜子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真菌再次感染的风险。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小明没有再次出现脚气复发的情况。
他意识到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对于避免脚气复发非常重要,并将这一点告诉了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足癣的病例报告引言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足部皮肤上,导致瘙痒、灼热感和皮肤剥落。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病例,并详细描述足癣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位男性,年龄为45岁。
他向医生寻求帮助,因为他的足部出现了瘙痒和疼痛,同时伴有红斑和皮肤脱屑。
患者观察到这些症状开始于双脚的指间和足底,并逐渐向足背扩展。
他还注意到脚趾之间的皮肤出现了裂缝和潮湿感。
患者表示他一直以来都有多汗症,长时间穿袜子和鞋子,不干爽的环境可能是感染的原因。
病因足癣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真菌是Trichophyton rubrum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es。
这些真菌通常存在于湿热的环境中,例如长时间穿着湿袜子和鞋子,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和更衣室等地方传播。
症状足癣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瘙痒和疼痛:患者常常感到足部皮肤瘙痒,并可能出现疼痛或灼热感。
2.红斑和皮肤脱屑:足癣会导致足部皮肤出现红斑、鳞状脱屑和破裂的皮肤。
3.裂缝和潮湿感:脚趾之间的皮肤可能出现裂缝,同时伴有潮湿的感觉。
4.脚臭: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破损和湿润环境,患者的足部可能会产生异味。
诊断足癣的诊断通常通过患者的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医生将检查患者足部的症状,并询问病史,特别是足部的湿润程度、穿鞋习惯和接触湿热环境的频率。
医生可能会用显微镜检查患者足部的组织样本,以确定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此外,医生还可能要求进行真菌培养,以确认感染的真菌种类。
治疗方法足癣的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真菌药膏:医生通常会开具含有抗真菌成分的药膏,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将药膏涂抹在足部感染部位。
2.干燥:保持足部干燥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该经常更换干爽的袜子和鞋子,并避免在湿热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3.脚浴: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温水浸泡足部,以减轻瘙痒和疼痛,并减少真菌感染的风险。
足癣并发感染
昨日在皮肤科随主任医师见习
病人是21岁的一位女孩,在本地打工。
自述一个多月来双足发痒,流黄水。
查体,右足足底广泛红肿,渗液,密集的0.5~1cm的水疱和脓胞,指间糜烂,指甲变厚,呈褐色,足底红肿处出现一条红色线状水肿,沿淋巴管向小腿漫延。
诊断很明确,足癣伴发丹毒,询问病史,此患者由于卫生知识的缺乏,在最初出现脚痒的症状时没有引起重视,只是自己用风油精涂抹以止痒,甚至在感染发生后继续穿不透气的鞋袜,因为她误认为这样可以防止感染的加重。
我纠正了她的错误观念,给她讲了正确的护理方法。
同时,老师的治疗方案为:局部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氟氯西林每天1.0克,分四次服,待感染控制后再行抗真菌治疗。
见习心得:真菌感染在皮肤科很常见,多表现为足癣,股癣,常由于患者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够而病情加重,甚至滥用激素而发展为难辨认癣。
有些患者由于医疗知识的缺乏而得出一些错误的,甚或可笑的了解,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决不能嘲笑患者,应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
记得有一次见习时,一个患者由于自己的错误认识而与医生发生争论,一个见习生说了一句“你还是学几年医再来吧”,引得患者大怒,事件向恶性发展,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
下面再介绍自己的一点经验(亲身试用,效果不错):当出现足痒,指间糜烂等症状地,以中药“地肤子,白鲜皮,苦参”各30克,煮水洗脚,日一次,每次半小时,泡完后直接擦干,不要再用清水洗。
同时,早晚用达克宁“涂遍全脚。
这样能有效止痒,控制真菌,平时就注意穿透气好的鞋就好了,最后一点,也很重要,症状消除后要持
续用药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