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技术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11.51 MB
- 文档页数:92
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汽车车身设计及制造工艺新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汽车车身设计新技术分析1. 轻量化设计技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轻量化设计技术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
轻量化设计通过采用更轻、更坚固的材料来减轻车身重量,达到降低燃油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目的。
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和镁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成为轻量化设计的主要趋势。
这些新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的特点,能够在保证车身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减少整车重量,提高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2. 智能化设计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设计技术也逐渐在汽车行业中得到应用。
智能化设计技术通过借助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和自动化生产。
这种技术能够提高设计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还能够更精确地预测车身在碰撞、扭曲等情况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为车身设计和工艺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3. 模块化设计技术随着汽车产品线不断丰富和多样化,模块化设计技术成为一种普遍的设计趋势。
模块化设计技术能够将车身结构分割成不同的模块,并且通过标准化和通用化的设计,使得不同车型之间的共用率提高,降低制造成本。
模块化设计技术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二、汽车车身制造工艺新技术分析1. 激光焊接技术传统的汽车车身焊接工艺主要采用点焊和焊锡等方式,而激光焊接技术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精确的焊接工艺。
激光焊接技术能够快速并且精确地完成焊接工作,焊接接头的质量更加可靠,焊接变形、气泡等缺陷减少,大大提高了车身的质量和稳定性。
与传统焊接相比,激光焊接技术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工人的伤害,是一种环保型的制造工艺。
2. 涂装技术涂装工艺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汽车外观质量和耐久性的关键。
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论文范文一、内容综述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
汽车底盘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汽车底盘控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的需求,底盘电控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底盘电控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电子控制转向系统以及车辆动力学稳定系统等。
这些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电子控制悬挂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调整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驾驶模式,从而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电子控制制动系统的出现使得制动更加精准、快速,同时还可以通过能量回收等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子控制转向系统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转向感觉,提高驾驶的乐趣和安全性。
车辆动力学稳定系统可以通过电子控制技术,实时监控车辆的行驶状态,并通过调整车辆的各项参数,保证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
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对汽车底盘电控新技术的最新发展、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未来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阐述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性。
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汽车底盘系统作为车辆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连接发动机与其他主要部件的重要任务,对于车辆的行驶性能、安全性能以及燃油经济性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汽车底盘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车辆性能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
研究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性对于推动汽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汽车底盘系统中,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部件的功能性直接关乎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悬挂系统对于车身支撑和减震作用极为重要,能够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转向系统则是控制车辆行驶方向的关键,其精确性和响应速度直接影响驾驶员的操控感受;制动系统则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车辆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近年来,汽车行业不断发展,对于相关研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关注并了解前沿的研究动态、技术突破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梳理车辆工程领域的相关文献,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并提供参考资源。
一、车辆动力系统车辆动力系统是汽车的核心部分,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和差速器等。
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提高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减少排放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献中涉及的研究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燃烧过程优化、混合动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新型变速器的研发等。
二、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主要包括汽车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设计与优化、车载通信系统的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等。
这些研究在提高汽车的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提升驾驶舒适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能源汽车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文献综述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充电与储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等。
这些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车辆安全与 pass:通过减伤技术车辆安全一直是汽车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相关文献综述主要涉及车辆碰撞安全的 pass:防护设计、 pass:改善车辆结构强度、车辆安全 pass:气囊技术、主动安全系统等。
这些研究在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车辆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与降低 aerodynamics:气动阻力的研究车辆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在改善车辆性能和降低 aerodynamics:气动阻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献综述的内容主要包括车辆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优化设计的方法、减少 aerodynamics:气动阻力的新技术、车辆 aerodynamics:空气动力学模拟与测试等。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一、 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技术介绍: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 ram,中文意思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也可称作ESC或VSC。
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制动过程中失控。
如图1左侧所视,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
如图1右侧所视,车辆后轮侧滑,出现车辆甩尾和过度现象。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外前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ESP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
它利用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使时的安全性。
研究估计ESP降低了30%-50%的轿车单车致命事故和50%-70%的SUV单车致命事故。
技术应用情况:2008年全球的VSC装配率达到33%当今在欧洲和美国,每两辆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就有一辆装配了ESP。
美国和欧洲的立法者最近都做出决定,要求强制装配ESP。
2011年9月起,美国所有4.5吨以下车辆都必须装配ESP。
2014年11月起,欧洲所有乘用车和轻、中、重型车辆都要求装配ESP。
在2008年,我国只有约11%的新车装配了ESP。
随着今年国内车市新车型的不断推出,目前我国20万元以上新车配备ESP的比率大幅提高,像别克新君越[综述图片论坛]、新天籁[综述图片论坛]、雅阁[综述图片论坛]八代等都装配了ESP。
相信随着我国车市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一定会如同当今的ABS一样,成为我国汽车的一个标准安全配置。
二、 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技术介绍:TCS的英文全称是 Traction Control System,中文意思是“牵引力控制系统”。
汽车新技术论文汽车技术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经历多次变革。
小编整理了汽车新技术论文,欢迎阅读!汽车新技术论文篇一电动汽车技术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已迈进汽车社会。
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导致环境严重污染、交通堵塞等严重问题,因此,为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倡导并鼓励研发、使用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
关键词电动汽车动力能源燃料电池前言在污染日益严重、能源日益缺乏的今天,电动汽车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为21世纪的交通工具、明日之星。
电动汽车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它集光、电、机、化等各学科领域中的最新技术于一体,是汽车、电力拖到、功率电子、智能控制、化学电源、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等工程技术中最新成果的集成物。
从外形上看,电动汽车于常见的汽车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来自蓄电池。
汽车行驶时,蓄电池电流通过控制器输入到电机中,电机输出扭矩,经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等驱动车轮转动。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排出任何污染物,噪声也很小,而且不仅不消耗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还可应用多种能源,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维修保养方便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
1. 电动汽车定义电动汽车是指全部或部分用电能驱动电动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
驱动电动汽车的电力常见的有各种蓄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2.电动汽车分类电动汽车的种类: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
2.1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BEV):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
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车载可充电蓄电池或其他能量储存装置。
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
2.2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指能够至少从下述两类车载储存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汽车。
既可消耗的燃料;也可再充电能/能量储存装置。
汽车环保技术综述现在的汽车环保技术层出不穷,下面是我所知的一些技术。
1、公用配油管式燃料喷射系统该技术在汽车工业中酝酿多时,终于成为一种新技术,用以改进汽车油耗,提高燃油经济性。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柴油发动机。
工作时,柴油是在恒高压下从相邻通道(公共配油管)供给的。
利用发动机计算机管理系统,喷油器对油量进行精确的电子控制。
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喷油器只在油料压力足够高时才开启;油压正时及油量均可单独调节,与各种驱动条件匹配。
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客车发动机。
2、汽油直喷发动机汽油直喷技术已从早期的赛车专用向普及化过渡。
据丰田公司称,其最新研制的D-4汽油直喷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提高了30%,堪与标准的柴油发动机媲美。
利用公司专门开发的高压涡流喷射器、螺旋进气道、电子涡流控制阀及嵌入活塞顶的唇壮燃烧室,D-4可在超稀空气-燃料比(50:1)下正常工作。
喷射器的工作压力为80~130巴,是传统喷射器的40倍。
据公司称,D-4配有智能可变阀门正时装置,在优化高速作业功率的同时使中、低转速的扭矩最大。
根据驱动条件的变化,系统可连速改变进气阀门正时。
再配以电子节流阀控制较大范围的空气燃料比,其燃油经济性可最大化。
4、催化转换技术该技术首创于70年代的英国,用以控制车辆污染,满足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法规。
现在,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客车和80%以上的新车中都配有催化转换器。
欧洲93年以后出厂的汽油车中均配有催化转换装置。
利用催化转换器除去汽车废气中残剩有毒污染是一种燃烧后的污染控制技术。
随着无铅汽油时代的到来,汽油车的催化转换技术将更加成熟。
一个性能优良的催化转换装置可把90%以上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氧化氮转化为相对无害的二氧化碳、氮和水。
6、对付冷启动的技术为解决冷启动,有些公司用加热或燃油的方法使催化剂快速达到较高的温度值。
也有的公司把催化剂放到与发动机更近的地方,减少预热时间。
绅宝公司的解决方法是把发动机启动时头几分钟的排气“困”于特殊的容器中,利用系统温度的升高对废气进行再燃烧。
汽车新技术姓名:王梦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号:20114061233汽车新技术近些年汽车的快速增长,除了与消费需求的加大有关以外,汽车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也是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创新改变生活,新技术的广泛运用让我们的汽车生活更加精彩,在全球范围内技能环保的大趋势下,内燃机节能环保技术和汽车电子技术再次得到大力发展,同时一些汽车新型材料的研发也让大家倍感新鲜。
日产MR16DDT和转矩矢量系统日产最新款JUKE四轮驱动型号16GT FOUR采用了转矩矢量系统TVS (Torque Vectoring System),可以将动力按照50/50的比例分配到前后轮以获得额外的牵引力,同时还能将后轮的转矩再次均分给两侧的车轮。
转矩矢量系统可赋予车辆更灵活更具吸引力的驾驶操纵性能,抵消JUKE车型底盘离地间隙增高而给稳定性和转向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陆集团开发ESA紧急转向辅助系统德国大陆集团开发ESA紧急转向辅助系统,该系统关联了ESC、EPS等功能,使用传感器帮助底盘监控路况,在司机来不及踩动刹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帮助转向规避机动的方式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CPT停车起步系统减排二氧化碳近一成英国CPT科技公司(Controlled Power Technologies)推出下一代12V 停车起步系统的预生产型号。
新型停车起步系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10%。
与现代汽车动力总成集成后,当前CPT的SpeedStart系列B-ISG 皮带驱动集成起动电机(Belt-driven Integrated Starter Generator)系统大约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满足新欧洲驾驶循环排放标准。
在现实的市区驾驶条件下,减排幅度甚至有望进一步提高。
Cyclone新款外燃发动机Cyclone公司推出新款外燃发动机,具有适应多种气液固态燃料、环保、低成本等优点,一改传统外燃机转矩性能弱、功率低等特点。
以Cyclone 330马力全燃料发动机MK VI为例,其启动转矩高达2800磅•英尺。
汽车新技术发展动态认识汽车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先进的技术是汽车性能先进性的基础。
汽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运载工具,它已经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环保、能源、安全与信息交流,已经列入现代汽车设计的要目。
今后的汽车,也将围绕这几个方面发展和延伸。
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智能化新能源安全性智能化: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
汽车智能化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汽车智能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智能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手段。
例如赛德斯-奔驰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循迹辅助系统(Spurhalte-Assistent)是利用摄像机完成工作的。
它可以在汽车无意间离开原车道时提醒驾驶员,并且把即将面临突发事故危险的汽车自动地引导回原车道,以避免严重事故发生。
而这类事故在交通死亡事故中占了三分之一;梅赛德斯-奔驰同时也进行了名为“疲劳识别”的辅助系统的研发。
该系统能及时地识别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对其继续驾驶予以警告。
这项新系统的开发始于几年前在柏林的驾驶模拟器上的系列试验,随后,在高速公路上,研发人员还进行了夜间驾驶试验。
至今,已经有超过300人参与到了这个试验之中,而试验的里程到也已经超过了500,000公里。
未来将逐步应用于汽车的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智能速度控制系统,汽车智能轮胎,智能玻璃,智能安全气囊,音控技术等等。
新能源: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这次奥运会上有通过产学研结合研发成功的50辆锂离子动力大客车进行载货运行,还有5辆燃料电池大客车进行示范运行,有20辆燃料电池轿车为奥运官员和媒体记者提供服务;同时还有三百多辆各种各样的场地车、游览车、清洁车运行,使奥运中心区实现零排放。
汽车新技术论文3000字篇一:汽车新技术论文汽车新技术,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手写10-15页纸。
摘要:报告讲述了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新技术,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讲述对这些新技术的看法和思考,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缸内直喷、FSAE比赛、差速器壳体改装、后轮转向、制动减配、新材料污染前言:自1886年“奔驰1号”诞生开始,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延续一百多年了,而他的作用也从当初的代步工具逐渐变的多元化。
依我看来现代汽车更像一件融合了高端科技的绝美艺术品。
汽车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不过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空气污染是否跟汽车尾气排放有关?想必大家对2021年1月中科院关于汽车尾气排放占有率研究的乌龙事件还记忆犹新。
汽车尾气的排放到底占大气污染源的多少我能力有限,真的无法告诉你。
不过眼下很多汽车新技术都是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和安全舒适这个两个主题诞生的。
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汽车不断向着节能化、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类的安全舒适度需求,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类的需求带来问题,人类不得不动脑子解决这些问题。
我觉的百度文库里的这句话说得很好——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下面我就正式开始向大家介绍汽车发动机、动力传动、悬架、转向、制动、设计方法、新材料等方面的一些汽车新技术。
一、汽车发动机发动机这玩意是将自然界中的某种能量直接转换成机械能并拖动某些机械来工作的机器。
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
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80·2020年第17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20)17-0080-02新能源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综述吕纯池(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在提倡环保和节能的大环境下,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迅速发展,并成为当前国际汽车行业的研究热点。
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动力、节能、环保、驾乘体验、后期保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生产工艺和效率大大高于传统燃油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汽车产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介绍了新能源电动车的三大核心技术、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混合动力;氢燃料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0.17.0321新能源电动汽车理论综述与发展现状分析1.1新能源电动汽车理论综述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他能源汽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按照使用范围可分为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增程式电动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1.2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1.2.1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优势1.2.1.1节能环保,经济性好当前新能源汽车大部分使用电力作为动力,少部分使用氢能、太阳能等。
电动汽车不产生尾气,无污染。
氢能源汽车尾气是水,对环境没有污染,具有价格低、零排放等特点。
1.2.1.2效率高,舒适度高,噪声低新能源汽车效率更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没有NVH和变速器换挡时的顿挫感,整个驾乘过程相对平顺、舒适、噪声低。
汽车工程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介绍
新工艺
1.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在汽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快速制造复杂形状的零件,并减少传统制造过程中的浪费和成本。
2.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正在成为汽车工程领域的重要趋势。
这项技术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使汽车能够自主行驶,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新技术
1. 智能互联技术:智能互联技术正在改变汽车工程的发展。
通过将汽车与互联网连接,使得车辆能够实现远程控制、数据共享以及智能导航等功能,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2. 轻量化技术:轻量化技术是为了减少汽车的自重而应用的新技术。
采用轻量化材料和设计,使汽车更加省油、环保,并提高了车辆的整体性能。
新材料
1. 碳纤维材料:碳纤维材料在汽车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它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能够有效减轻汽车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同时增加车辆的安全性。
2.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中常用的电池技术。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使得电动汽车具有更长的续航里程,并且充电时间更短。
以上是汽车工程中采用的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简要介绍。
这些创新为汽车行业带来了许多好处,包括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性能和更环保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