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16.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练习题 (新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5.16.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一、选择题1.随着双手和智能的不断进化发展,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的是()A.类人猿B.直立人C.能人D.智人2.在人类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是()A.体重B.身高C.运动速度D.脑的容量3.埃及古猿头骨化石之所以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原因()A.外貌有似人的特点B.牙齿有似人的特点C.牙齿有似猿的特点D.牙齿有似人、似猿的特点4.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起源于()A.黑猩猩B.现代猿C.古猿D.猕猴5.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是()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6.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的是()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7.将类人猿与其分布的主要地带连接起来。
猩猩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大猩猩非洲西部和东部赤道地区一带长臂猿南亚、东南亚地区和中国云南省黑猩猩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8.如图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从图可以看出,在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第一步最重要的变化是。
(2)为了在地上捕猎到足够的食物,古人类开始,从而大大提高了捕猎的效率。
这一点,也使得人与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类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其重要原因是工具的使用推动了。
参考答案1.D 2.D 3.D 4.C 5.A 6.C7.略8.(1)直立行走(2)制造工具(3)大脑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苏教版生物八上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题一、单选题1.原始大气的可能成分是[ ]A.水蒸气、氨气、甲烷B.甲烷、氧气、水蒸气C.水蒸气、氧气、沼气D.氧气、氨气、沼气2.地球上原始生命形成的时间大约是[ ]A.36亿年前B.46亿年前C.400多万年前D.50亿年前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地球形成初期的现象的是[ ]A.熔岩横流B.火山喷发C.风雨交加D.电闪雷鸣4.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 ]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陆地上D.大气层中5.下面的推测中缺乏证据的是[ ]A.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生命起源于外星空间C.生命是上帝创造的D.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6.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 ]A.数量越多B.种类越丰富C.越简单、越低等D.越复杂、越高等7.始祖鸟在进化上可能是处于哪两种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A.鸟类和哺乳类B.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C.鱼类和两栖类D.古代爬行类和鸟类8.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越接近生物进化树的顶端,生物越高等C.越复杂的化石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简单到复杂9.下列生物中,哪个可能最接近于原始的自养生物?[ ]A.藻类B.蕨类C.细菌D.草履虫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概括中,错误的是[ ]A.由简单到复杂B.由低等到高等C.由体小到体大D.由水生到陆生11.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A.节肢动物B.爬行类C.鱼类D.两栖类12.钾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它的半衰期为13亿年。
这意味着每13亿年,样品中的钾-40就会有一半衰变成氩-40。
如果一个样品中含有钾-40的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那么,这个样品距今的年数为[ ]A.26亿年B.39亿年C.13亿年D.52亿年13.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A.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C.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14.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 ]A.生存环境变化B.自然选择C.生物变异D.弱肉强食15.同一种蝗虫,生活在青草中的体色呈绿色,生活在枯草中的体色呈枯黄色,以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这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B.用进废退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生存竞争的结果16.下列各项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的进化方向同样是不定向的B.在自然界中,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7.在农田中试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使用年数越长,效果越差。
生物的起源和进化测试题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1 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的是():A、原始大气B、闪电紫外线等C、原始海洋D、单细胞生物2、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小分子物质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A、原始海洋和原始陆地B、原始大气和原始陆地C、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D、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3、原始大气成分是()A、水蒸气、氨、甲烷B、硫化氢、水蒸气、氧气C、氧气、氮气、水蒸气D、水蒸气、甲烷、氧气4、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产生()A.有机大分子B.原始生命C. 原始单细胞生物D.有机小分子5、下列植物中,最低等的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6、考古工作者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的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地生物的化石越多。
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方向是()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以上三者7、我国发掘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A.遗体化石B.遗物化石C.遗迹化石D.不能定论8、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以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多数是深黑色的。
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A、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9、、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之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C、生物过度地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D、自然选择就是造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0、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A、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生物为获得足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竞争C、环境变化造成生物出现定向变异D、自然选择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11、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长和前肢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它们的身体就产生发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12、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A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B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C 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D 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13、始祖鸟的身体结构特征说明鸟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A、原始爬行动物B、爬行动物C、两栖动物D、古代两栖动物14、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15、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的时间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缺乏能适应环境的可遗传变异B、缺乏产生变异的能力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D、繁殖能力太低逐渐灭绝了16、地球上出现的最早的动物是()A、变形虫B、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C 、草履虫 D 、原始的多细胞动物17、枯叶蝶似枯叶,不易被天敌发现,这种适应性的形成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长期生存斗争的结果C、其祖先努力适应的结果D、万能的上帝创造的结果18、下列不是生物进化规律的是()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从动物到植物19、通过对各种生物化石的研究可以证实()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②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是依次出现的③现在的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化而来的④生物的进化顺序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20、蚊蝇等害虫对DDT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A、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B、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C、遗传变异的结果D、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2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中不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B、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C、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D、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22、生物能发展进化,就其生物本身来看,生物进化的关键因素是A、生物能过度繁殖B、生物能进行生存斗争C、生物能产生变异D、自然环境能对生物进行选23、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的是A、智人B、能人C、南方古猿D、直立人24、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类的独有标志()A、能直立行走B、使用工具C、产生了语言D、脑量增加25、人类进化四个阶段中,最关键的阶段是()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二、非选择题(共30空,每空1分)1、如右图表示在A、B、C三个不同岩层中都发现了生物化石,请分析回答:(1)在岩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比较简单、低等。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6.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素养提升练(含解析)第5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四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人猿同祖1.(2023安徽全椒期中)首次提出人猿同祖这一有关人类起源观点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巴斯德C.林奈D.赫胥黎2.(2023北京门头沟期末)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A.黑猩猩B.长臂猿C.大猩猩D.大狗熊3.(2022河南鹿邑月考)现代类人猿与人类不相似的是()A.面部表情B.身体结构C.形态D.行走方式4.(2022甘肃金昌中考)人类和现代类人猿DNA的差别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据此推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长臂猿B.猩猩C.大猩猩D.黑猩猩知识点2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5.(2023江苏盐都期中)根据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A.南方古猿→智人→能人→直立人B.能人→南方古猿→智人→直立人C.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D.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6.(2022河南洛宁期中)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从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关键一步是()A.直立行走B.能够用火C.脑容量的增加D.产生语言和意识7.(2023河南宝丰期中)如图为灵长类动物脑容量的进化增长图,由左至右依次为()A.南方古猿、大猩猩、能人、直立人、智人B.大猩猩、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C.南方古猿、大猩猩、直立人、能人、智人D.大猩猩、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8.(2023江苏建湖期中)下列关于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使用语言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志B.人类的起源与地球环境的变化没有关系C.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特点是制造工具的能力相同D.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9.(2022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现代类人猿可以进化成人类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C.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逐渐产生了语言D.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古猿能力提升全练10.【时事热点·考古】(2022湖南长沙中考,24,★★★)北京周口店遗址是亚洲大陆远古时期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遗存。
生物初二上册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步练习:苏教版一、选择题1.现代类人猿不包括( )A.长臂猿B.金丝猴C.黑猩猩D.大猩猩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不相似的是 ( )A.面部表情B.身体结构C.社会化生活D.行走方式3.在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出现原始文化和意识的物质基础是( )A.由四肢着地改为两足直立行走B.前肢获得解放C .感官集中于头部 D.头部和脑的进化4.“人猿相揖别”的重要标志是( )A.两足直立行走B.取食方式的变化C.由树栖转向地面生活D.会使用工具5.唯一现存的人种是( )A.直立人B.南方古猿C.能人D.智人6.科学家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 )A.亚洲B.非洲C.欧洲D.澳洲7.在下列人体基本特征中,哪项不是伴随着直立行走而出现的( )A.下肢较长,下肢骨粗壮B.产生了复杂的面部表情C.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D.手能握物8.最早人类祖先的哪些行为既是求生的手段,也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A.制造工具B.使用工具C.进行劳动D.社会化生活二、简答题1.生物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将各自收集的有关原始人类生活的资料拿出来,以便大家共同交流。
丁丁展示了一幅原始人类狩猎的图片(如图21-2),立刻引起了大家的争论。
请你发表意见。
一、人类出现以前恐龙早已经绝迹,原始人不可能猎捕恐龙。
二、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大刀、长矛。
三、狗当时还没有被人驯养。
四、恐龙和大象不是同一时代的动物。
2.通过对四类古人类化石的研究发现,他们的脑容量不同:古人类脑容量南方古猿 1088mL能人与现代人相当直立人与现代类人猿相当智人 700mL(1)请将上面的原始人与对应的脑容量连线。
(2)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步练习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八年级上册生物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同步练习(人教版)苏教版初二上册生物第二章课后练习(汇总)。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测试卷(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生物化石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B.化石是生物的祖先C.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D.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2.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变化最显著之一的是( )A.尾的消失B.语言的形成C.脑容量的增加D.双手的进化3.“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
这个事例可以说明(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D.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4.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5.下列哪项不是人类开始起源的环境条件( )A.气候由温暖湿润变得干旱寒冷B.气候由干旱寒冷变得温暖湿润C.延绵不断的森林变得稀疏D.草原取代森林的面积扩大6.我国发掘的大量的恐龙蛋化石是( )A.遗体化石B.遗物化石C.遗迹化石D.不能定论7.由于受到寒潮的影响, 2016年昆明大观园公园的新春郁金香展览比去年推迟10天开展,但今年的花更加娇艳。
郁金香品种多样性的形成是( )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的结果C.郁金香适应环境能力强的结果D.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8.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
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
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A.丙、甲、乙B.乙、甲、丙C.甲、乙、丙D.乙、丙、甲9.下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类→乙类→A.甲类和乙类都只能生活在水中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10.依照生物“进化树”,植物的进化顺序是( )①原始多细胞藻类②原始单细胞藻类③原始蕨类植物④原始苔藓植物⑤原始种子植物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⑤②①C.⑤④③②①D.②①④③⑤11.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 )A.将果实从树上摘下来B.将前肢释放出来,使用工具C.扩大行动范围D.保护环境12.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 )A.鱼类→两栖类→B.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鸟类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D.鱼类→二、非选择题(共40分)13.(10分)米勒是研究生命起源的美国著名科学家。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6章第4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步训练1.在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显著地变化是()A.奔跑飞快B.后肢粗壮C.脑容量增加D.群居生活答案:C解析:解答: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450--530毫升之间;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60毫升,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
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
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进化的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在进化过程中人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A.后肢粗壮B.奔跑加快C.脑容量增加D.语言能力逐渐加强答案:C解析:解答: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语言的出现,促进了脑容量的增加,进而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故人的进化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
故选C分析: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人类进化发展的大致历程是()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C.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D.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答案:A解析:解答:现代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人类的进化历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人类起源于()A.类人猿B.上帝创造财富C.猴子D.森林古猿答案:D解析:解答: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其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人在进化的过程中,身体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第四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知能提升1.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相比,下列不属于智人独有特征的是()A.人工取火B.会制造工具C.脑容量已达到现代人的大小D.穿缝制的兽皮衣2.在探寻人类祖先的踪迹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①地质考察②寻找古人类化石③寻找古人类遗物④拜访考古工作者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直立行走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意义主要是()A.扩大活动范围B.便于用后肢行走C.使前肢解放,便于使用工具D.便于从高处获取食物4.(2021贵州铜仁中考)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发展的是()A.使用工具B.使用语言C.大脑发达D.两足行走5.下列各项中,不是促使古猿进化到人的行为的是()A.到陆地上生活,直立行走,手足分工B.使用并制造简单的工具C.用语言进行交流D.群体生活6.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是由现代猿逐步进化而来的B.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向着有利于直立行走的方向变异C.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大D.能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7.在下列哺乳动物中,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的可能是()A.黑猩猩B.猕猴C.眼镜猴D.狒狒8.在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A.两足直立行走B.能够使用工具C.使用语言交流D.大脑容量增大9.用下列选项填空。
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1)最早直立行走的是。
(2)直立行走的姿态与现代人相同的是(多选)。
(3)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是。
(4)最早进行人工取火的是。
(5)脑容量达到现代人大小的是。
探究创新10.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传说在我国古代,有一个叫女娲的女神,她用泥土捏了许多泥人,她向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就活了。
泥人都叫女娲“妈妈”,女娲给泥人起名叫“人”。
材料二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以及《人类和动物的表情》等著作中,比较明确地指出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进化来的,并推测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是一类古猿。
第四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均有蚓突,人和猿的胚胎在5个月以前也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B.人和猿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2.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
A.能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B.被迫下地
C.脑容量的增加D.后肢能直立行走
3.从古猿到人的过渡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到地面上生活
B.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
C.大脑逐渐发达,产生了语言
D.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
4.能够像现代人一样奔跑,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制造石器,具有语言能力的是() 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
5.下列哪项是南方古猿所具有的特征()
A.会制造工具B.会人工取火
C.能直立行走D.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6.直立人生活在距今()
A. 700万年前B. 200万年~150万年
C. 150万年~20万年D. 20万年~1万年
7.我国化石材料最丰富,研究得最全面的是()
A.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直立人B.非洲的直立人
C.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直立人D.欧洲的直立人
8.科学家普遍认为,智人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是由于什么不断进化发展的结果() A.双手和智能B.下肢C.语言D.牙齿
9. 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是生物学家()
A. 孟德尔
B. 达尔文
C. 赫胥黎
D. 林奈
10.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是()
A. 有复杂的语言
B. 使用工具
C. 直立行走
D. 大脑发达
11. 下列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 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下地生活的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逐渐进化为人类
C. 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产生语言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D. 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脆弱,适应环境能力越来越差
12.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标准是,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是。
13.有证据表明,直立人最早用 ,并开始。
14. 科学家认为,随着和的不断进化和发展,智人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
15. 分类学家林奈把人归入纲目。
16. 在人类进化发展过程中,人的变化是最显著的。
17. 古人类化石表明,人类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和四个阶段。
18. 通过对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化学结构的测定与比较,发现它们都含有104个氨基酸,序列很相似,但有所差别。
下表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别的数目,这种结构上的差异程度又恰好与它们的亲缘关系远近相对应。
请据表回答:
(1)表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最远的生物是。
(2)这一事实作为生物进化的证据,说明生物进化的方是、。
(3)表中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各种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
和或远或近的关系。
(4)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比较,是从水平揭示生物进化的现象和本质
答案
1. B
2. C
3. D
4. C
5. C
6. C
7. C
8. A
9. C 10. B 11. D 12. 能否直立行走南方古猿 13. 火狩猎 14. 双手智能 15. 哺乳灵长 16. 脑容量17. 能人直立人智人 18. (1)黑猩猩酵母菌(2)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3)祖先亲缘(4)分子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