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机化学主要考点知识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2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必记知识点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在水中的溶解度: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有机物的密度: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含不饱和碳碳键的有机物、酚类(苯酚)。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酮、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属于取代反应范畴的有:卤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间脱水(如:乙醇分子间脱水)等。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有机化学知识点梳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1)气态: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② 衍生物类: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 ...2.F .2.,沸点为....-.29.8℃.....).氯乙烯(....CH ..2.==CHCl ......,沸点为....-.13.9℃.....). 甲醛(...HCHO ....,沸点为....-.21℃...). 氯乙烷(....CH ..3.CH ..2.C .l .,沸点为....12.3....℃.). 一溴甲烷(CH 3Br ,沸点为3.6℃)四氟乙烯(CF 2==CF 2,沸点为-76.3℃) 甲醚(CH 3OCH 3,沸点为-23℃)甲乙醚(CH 3OC 2H 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 ,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
有机化学的高考知识点总结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是碳和氢以及氧、氮、硫等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化合物。
根据分子中碳原子的数目和排列方式,有机化合物可分为脂肪烃、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醚、醛、酮、羧酸、酯、酰胺等不同类别。
1. 脂肪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饱和碳氢化合物。
根据碳原子数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甲烷、乙烷、丙烷等不同种类。
2. 环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碳氢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环状结构。
根据环的碳原子数目不同,可分为环丙烷、环戊烷等不同种类。
3. 芳香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碳氢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芳香环结构。
芳香烃的代表性化合物是苯。
4. 卤代烃是含有卤素的有机化合物,例如氯代烃、溴代烃等。
5. 醇是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根据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数目不同,可分为甲醇、乙醇、丙醇等不同种类。
6. 醚是含有氧原子连接两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氧原子连接位置不同,可分为对称醚和不对称醚。
7. 醛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代表性化合物是甲醛。
8. 酮是含有羰基的有机化合物,代表性化合物是丙酮。
9. 羧酸是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物,代表性化合物是乙酸。
10. 酯是含有酯基的有机化合物,根据酯基的不同,可分为脂肪族酯、芳香族酯等不同种类。
11. 酰胺是含有酰胺基的有机化合物,代表性化合物是甲酰胺。
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们面临的主要难点之一。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按照国际化学命名规则(IUPAC命名法)来进行规范命名。
根据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类别,其命名规则也会有所不同。
1. 脂肪烃的命名:按照碳原子数目和结合方式来进行命名,例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2. 环烃的命名:根据环的碳原子数目和结构方式来进行命名,例如:环丙烷、环戊烷等。
3. 芳香烃的命名:根据芳香环的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来进行命名,例如:甲苯、二甲苯等。
4. 卤代烃的命名:根据卤素的种类和取代基的位置来进行命名,例如:氯甲烷、溴乙烷等。
催化剂 催化剂 加热、加压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1)烷烃A) 官能团:无 ;通式:CnH2n+2;代表物:CH4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
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D)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②燃烧 ③热裂解C16H34 C8H18 + C8H16 ④烃类燃烧通式: O H 2CO O )4(H C 222y x y x t x +++−−−−→−点燃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O H 2CO O )24(O H C 222y x z y x z y x +-++−−−−→−点燃 E) 实验室制法:甲烷:3423CH COONa NaOH CH Na CO +→↑+注:1.醋酸钠:碱石灰=1: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NaOH 、不是催化剂(2)烯烃:A) 官能团: ;通式:CnH2n(n ≥2);代表物:H2C=CH2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
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与X2、H2、HX 、H2O 等)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 ③燃烧 ④氧化反应 2CH2 = CH2 + O2 2CH3CHO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CO 2 + 2H 2O 点燃 CH 4 C + 2H 2 高温 隔绝空气C=C CH 2=CH 2 + HX CH 3CH 2X催化剂 CH 2=CH 2 + 3O 22CO 2 + 2H 2O 点燃 n CH 2=CH 2 CH 2—CH 2 n 催化剂 CH 2=CH 2 + H 2O CH 3CH 2OH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H 2=CH 2 + Br 2BrCH 2CH 2Br CCl 4 原子:—X 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化学键: 、 —C ≡C — C=C 官能团 CaO △⑤烃类燃烧通式:O H 2CO O )4(H C 222y x y x y x +++−−−−→−点燃D) 实验室制法:乙烯:CH 3CH 2OH C H 2CH 22SO4+↑H 2O 注:1.V 酒精:V 浓硫酸=1:3(被脱水,混合液呈棕色)2. 排水收集(同Cl2、HCl )控温170℃(140℃:乙醚)3.碱石灰除杂SO2、CO24.碎瓷片:防止暴沸E) 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影响:CH2=CH -CH3+HBr CH 3CH 3Br(氢加在含氢较多碳原子上,符合马氏规则)CH2=CH -CH3+HBr CH3-CH2-CH2-Br (反马氏加成) F )温度不同对有机反应的影响: CH 2CHCH CH 22CH CH 2Br Br + Br 2 CH 2CH CH CH 260℃2CH CH CH 2Br Br + Br 2(3)炔烃:A) 官能团:—C≡C— ;通式:CnH2n —2(n ≥2);代表物:HC≡CHB) 结构特点:碳碳叁键与单键间的键角为180°。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点梳理高考必备高考化学中的有机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反应等内容。
下面是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梳理,供高考备考参考: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根据碳骨架:脂肪族化合物、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等。
2.根据官能团:烃类、醇类、醛、酮、羧酸、酯等。
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依据碳骨架的长度:甲、乙、丙、丁、戊等。
2.依据分子结构中的官能团:醇、醛、酮、酸等。
3.依据官能团的位置:1,2-二甲基苯、2-甲基戊烷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1.烷烃:只含有碳氢键的饱和碳氢化合物。
2.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物。
3.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多为苯环及其衍生物。
四、有机反应类型1.加成反应:烯烃与氢、卤素、水等在适当条件下加成反应。
2.脱水反应:醇失去水分生成烯烃或醚。
3.氧化反应:有机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生成醇、酮或羧酸。
4.酯化反应:醇与酸反应生成酯。
5.缩合反应:两个有机分子反应生成一个大分子。
五、重要的有机化合物1.烷烃:甲烷、乙烷、丙烷等。
2.烯烃:乙烯、丙烯等。
3.芳香族化合物:苯、甲苯、苯酚等。
4.醇:甲醇、乙醇等。
5.醛:甲醛、乙醛等。
6.酮:丙酮、甲酮等。
7.羧酸:乙酸、丙酸等。
8.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等。
六、化学反应机理1.反应中的键断裂:醇的脱水反应、酯的水解等。
2.反应中的新键形成:烯烃的加成反应、碱金属与醇的反应等。
七、有机化学反应机构1.加成反应:亲核试剂攻击不饱和化合物的双键,形成新的单键。
2.消失反应:酸、碱等物质导致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的消失。
3.消除反应:α,β-不饱和化合物脱去两个相邻的氢原子。
有机化学知识点梳理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1)气态: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② 衍生物类: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2.F.2.,沸点为....-.29.8℃.....).氯乙烯(....CH..2.==CHCl......,沸点为....-.13.9℃.....).甲醛(...HCHO....,沸点为....-.21℃...).氯乙烷(....CH..3.CH..2.C.l.,沸点为....12.3....℃.).一溴甲烷(CH3Br,沸点为3.6℃)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
化学有机高考知识点总结一、碳的化合价和杂化1. 碳的化合价碳的化合价是4,即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结合时,通常形成4个共价键。
这就是说,碳原子常常与其他原子共用4个价电子。
2. 碳的杂化由于碳原子的化合价是4,但其外层电子壳中只有2个s电子和2个p电子,因此在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碳原子会发生杂化。
碳的sp3杂化是最常见的,即碳原子的一个2s轨道和三个2p轨道混合形成四个等价的sp3杂化轨道。
碳原子可以形成单键、双键和三键,分别对应sp3、sp2和sp杂化。
二、有机化合物的构成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和少量氧、氮、硫等元素组成。
它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醛、酮、酸、酯、醚、胺等。
1. 烷烃烷烃是碳氢化合物的一种,通式为CnH2n+2。
它由碳原子通过单键连在一起,并且碳原子上都是饱和的。
2. 烯烃烯烃是碳氢化合物的一种,通式为CnH2n。
它的分子中含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
在双键处,每个碳原子都有一个sp2杂化轨道与另一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重叠形成一个σ键,同时两个碳原子的未杂化的p轨道之间的叠加形成一个π键。
3. 炔烃炔烃是碳氢化合物的一种,通式为CnH2n-2。
它的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碳碳三键。
在三键处,每个碳原子都有一个sp杂化轨道与另一个碳原子的sp杂化轨道形成一个σ键,同时两个碳原子的未杂化的p轨道之间的叠加形成两个π键。
4. 芳香烃芳香烃是一类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
苯环是由六个碳原子构成的六元环,每个碳原子都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共享一个σ键,另外还含有3个π键,构成了芳香环结构。
5. 醇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官能团的化合物。
根据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醇和二元醇。
醇属于烷基醇、烯基醇和炔基醇等类型。
6. 醛醛是一种含有醛基(-CHO)官能团的化合物。
在醛基的两侧分别是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氢原子。
7. 酮酮是一种含有酮基(-C(=O)-)官能团的化合物。
酮基连接在两个碳原子之间。
高考化学有机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 有机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3. 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官能团和官能团转化反应
二、碳链的构建和环状化合物
1. 碳链的构建:饱和和不饱和碳链的区别和构建方法
2. 碳链上的取代反应和它们的主要特点
3. 环状化合物的构建和命名方法
4. 环状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三、烷烃和烯烃类化合物
1. 烷烃的命名和性质
2. 烯烃的构建和命名方法
3. 烯烃的立体化学和环状烯烃的特性
四、卤代烃和醇类化合物
1. 卤代烃的命名和性质
2. 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3. 醇类化合物的命名、分类和性质
4. 醇类的酸碱性和醇酸酯的制备方法
五、醛类和酮类化合物
1. 醛类和酮类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2. 醛类和酮类的氧化还原反应
3. 醛类和酮类的加成反应和缩合反应
六、羧酸和酯类化合物
1. 羧酸的命名和性质
2. 酯类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3. 羧酸的还原反应和酯的酸碱性
七、胺类化合物
1. 胺类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2. 胺的亲核取代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
3. 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八、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 脂类的结构和功能
4.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九、化学实验中的有机化学技术
1. 有机合成实验中的常用反应和技术方法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3.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方法
本总结仅列举了高考有机化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询问。
高考有机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重要的考点之一,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高考有机化学必考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考生能够更好地备考。
一、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与氢元素以及其他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碳氢结构、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物理性质。
3.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采用一定的化学命名规则,如按照碳链数目、官能团和取代基进行命名等。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由主链、官能团和取代基决定。
2.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同分异构体有构造异构体、功能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等。
3.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等。
三、有机化合物的反应1. 有机化合物的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取代基的替换反应,常见的有卤代烃、醇等的取代反应。
2. 有机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双键断裂,与其他物质形成新的化合物。
常见的有烯烃的加成反应。
3. 有机化合物的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某些基团的脱除反应,形成双键或三键。
常见的有醇的脱水反应。
四、官能团的化学性质1. 醇的化学性质:醇具有亲水性,可以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醇可以通过脱水反应生成烯烃。
2.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醛和酮具有氧化性,可以与巯基反应生成烯烃。
醛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羧酸。
3. 酸和酯的化学性质:酸具有酸性,可以与碱生成盐。
酯可以通过加水反应生成醇和酸。
五、重要有机反应的机理和条件1. 取代反应机理:取代反应机理包括亲核取代和电子亲加取代。
亲核取代是指亲核试剂攻击反应物,电子亲加取代是指正离子试剂攻击反应物。
2. 加成反应机理:加成反应机理包括电子亲加、亲核亲加和自由基加成反应,取决于试剂的类型和反应条件。
有机化学主要考点第一部分 烃一、烷烃。
通式C n H n 2+2能发生取代反应,例如CH 4+Cl 2 光 CH 3Cl +HCl 。
(条件:C12、Br 2、光照) 二、烯烃。
通式:C n H n 2 二烯烃通式为C n H 22-n 官能团: C=C (碳碳双键)、CH 2=CH 2六个原子共面。
性质:①氧化反应:烯烃能使KM n O 4(H +)的紫红色褪去。
②加成反应:烯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红棕色褪去。
(或溴水) CH 2=CH 2+B 2r →③加聚反应:烯烃能发生加聚反应。
例如:n CH 2=CH 2催化剂[2-CH 2]n三、炔烃。
通式:C n H 22-n HC ≡CH 四个原子共直线,官能团:-C ≡C-性质:与烯烃的性质类似,比如能发生 ①氧化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加聚反应 四、芳香烃。
苯和苯的同系物的通式:C n H 62-n (n ≥6) 分子中12个原子共平面。
苯的性质:①取代反应 +B 2r (l ))(Fe 催 –B r +HB r (B 2r 的水溶液不发生此反应)+HO-NO 242SO H 浓 -NO 2+H 20 (也叫硝化反应)鉴别②加成反应: +3H 2催苯的同系物的性质,比如甲苯3CH ①氧代反应:能使KM n O 4(H +)溶液褪色②取代反应3CH +3HONO 242SO H 浓 +3H 20第二部分 烃的衍生物一、卤代烃。
(官能团-B r )性质:①取代反应(水解反应)C 2H 5-B r +H-OH NaOH C 2H 5-OH+HB r 或C 2H 5B r +N a ON C 2H 5OH +N a B r 。
②消去反应:C 2H 5 B r + N a ON 醇 C 2H 4(CH 2= CH 2)+ N a B r +H 2O或写成:C 2H 5 B r醇/NaOH CH 2=CH 2 +HB r二、醇。
官能团:-OH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 n H 22+n O 。
有机化学主要考点第一部分 烃一、烷烃。
通式C n H n 2+2能发生取代反应,例如CH 4+Cl 2 光 CH 3Cl +HCl 。
(条件:C12、Br 2、光照) 二、烯烃。
通式:C n H n 2 二烯烃通式为C n H 22-n 官能团: C=C (碳碳双键)、CH 2=CH 2六个原子共面。
性质:①氧化反应:烯烃能使KM n O 4(H +)的紫红色褪去。
②加成反应:烯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红棕色褪去。
(或溴水) CH 2=CH 2+B 2r →③加聚反应:烯烃能发生加聚反应。
例如:n CH 2=CH 2催化剂[2-CH 2]n三、炔烃。
通式:C n H 22-n HC ≡CH 四个原子共直线,官能团:-C ≡C-性质:与烯烃的性质类似,比如能发生 ①氧化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加聚反应 四、芳香烃。
苯和苯的同系物的通式:C n H 62-n (n ≥6) 分子中12个原子共平面。
苯的性质:①取代反应 +B 2r (l ))(Fe 催 –B r +HB r (B 2r 的水溶液不发生此反应)+HO-NO 242SO H 浓 -NO 2+H 20 (也叫硝化反应)②加成反应: +3H 2催鉴别苯的同系物的性质,比如甲苯3CH ①氧代反应:能使KM n O 4(H +)溶液褪色②取代反应3CH +3HONO 242SO H 浓 +3H 20第二部分 烃的衍生物一、卤代烃。
(官能团-B r )性质:①取代反应(水解反应)C 2H 5-B r +H-OH NaOH C 2H 5-OH+HB r 或C 2H 5B r +N a ON C 2H 5OH +N a B r 。
②消去反应:C 2H 5 B r + N a ON 醇 C 2H 4(CH 2= CH 2)+ N a B r +H 2O或写成:C 2H 5 B r醇/NaOH CH 2=CH 2 +HB r二、醇。
官能团:-OH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 n H 22+n O 。
饱和x 元醇的通式:C n H 22+n O x 性质:①(催化)氧化反应:2CH 3CH 2OH +O 2AgCu 或 2CH 3CHO +2H 2O (醇的特征:“-CH 2OH ”)②消去反应:C 2H 5OH C )(SO H 042170浓 CH 2= CH 2 +H 2O③酯化反应:C 2H 5OH+CH 3COOH 42SO H 浓 +H 2O C 2H 5OOCCH 3(先写水,避免漏掉) ④与N a 反应。
(略)乙醇的工业制法:CH 2=CH 2+H 2O 加压加热催化剂、 CH 3CH 2OH三、酚。
(与酸酐能发生酯化反应)官能团:-OH 通式C n H 62-n 俗名:石炭酸性质:①中和反应: -OH +NaoH —ON a +H 2O (现象:浑 清)②取代反应:OH +3B 2r (白色)+3HB r (注意:过量浓溴水) ③显色反应:OH +Fec13 紫色 ④加成反应: —OH+3H 2Ni—OH强酸制弱酸的反应: —ON a +H 2O+CO 2 —OH+N a HCO 3鉴别四、醛。
官能团:-CHO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C n H n 2O 性质:①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CH 3CHO+H 2(Ni)催化剂 CH 3CH 2OH②氧化反应: 2CH 3CHO+O 2催化剂2 CH 3COOHa 、银镜反应: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水浴加热)b 、与新制C u (OH)2反应。
CH 3CHO+2C u (OH)2 CH 3COOH+ C 2u O (红)+2H 2O 五、羧酸官能团:-COOH 通式(烃基饱和)C n H n 2O 2性质:①强酸制弱酸:CH 3COOH+N a HCO 3 CH 3COON a +H 2O+CO 2②酯化反应:CH 3COOH+HCO 2H 5 2904H 浓 CH 3COOC 2H 5+H 2O六、酯。
一般酯的通式:C n H n 2O 2性质:①水解反应。
例如:CH 3COOC 2H 5+H 2O 无机酸CH 3COOH+C 2H 5OHCH 3COOC 2H 5+N a OH CH 3COONa+C 2H 5OH第三部分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糖类 油脂 蛋白质)一、糖类葡萄糖:有—CHO 是还原糖单糖 同分异构体果 糖葡萄糖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CH 2OH(CHOH)4CHO+2Ag(NH 3)2OH CH 2OH(CHOH)4COH+2Ag ↓+4NH 3+H 2OCH 2OH(CHOH)4CHO+2Cu(OH)2 CH 2OH(CHOH)4COOH+Cu 2O+2H 2O (2)加成反应:CH2OH(CHOH)4CHO+H2 催化剂CH2OH(CHOH)4CH2OH (己六醇)(3)制取酒精的反应C6H12O6酒化酶 2C2H5OH+2CO2蔗糖二糖同分异构体麦芽糖:有—CHO 是还原糖化学性质——水解反应:C12H22O11(蔗糖)+H2O催化剂 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C12H22O11(麦芽糖)+H2O催化剂 2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淀粉(C6H10O5)n多糖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C6H10O5)n化学性质——水解反应:(C6H10O5)n (淀粉)+nH2O催化剂 nC6H12O6(葡萄糖)(C6H10O5)n (纤维素)+nH2O催化剂 nC6H12O6(葡萄糖)二、油脂油脂属于酯类,是高级脂肪酸跟甘油所生成的酯,属于小分子。
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2)水解反应:皂化反应:三、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性质:(1)盐析:可递的过程,可提纯蛋白质(2)变性(3)颜色反应:蛋白质+浓HNO3→黄色(4)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附一: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加聚反应⑤缩聚反应⑥氧化反应⑦还原反应⑧酯化反应⑨水解反应(卤代烃和酯) ⑩中和反应附二:重要的有机合成路线和“有机三角”附三:有机物引入(醇)羟基的方法①烯烃水化: CH2=CH2+H2O加压加热催化剂、CH3OH2OH②卤代烃水解: CH3CH2CL+H2O NaOH CH3CH2OH+HCL③醇钠盐水解: CH3CH2ONa+H2O CH3CH2OH+NaOH④醛加成(还原): CH3CHO+H2催化剂 CH3CH2OH⑤酯水解: CH3COOCH2CH3+H2O H CH3CH2OH+CH3COOH附四:部分知识点巧记①消去反应是否发生判断:相连相邻有无氢原子?有,可消去。
②醇的催化氧化是否发生判断:与羟基相连的碳有无氢原子?有,可氧化。
伯醇(CH3OH、-CH2OH)氧化醛仲醇(-CHOH)酮③氧化反应:加氧去氢还原反应:加氢去氧④酯化反应:酸脱羟基醇脱氢⑤同分异构体(异类异构):醇酚醚醛酮烯醇酯羧酸羟基醛附五:俗名和部分物理性质1、俗名CHCl3三氯甲烷→氯仿CCl4四氯甲烷→四氯化碳CCl2F2氟氯代烷→氟利昂三硝基甲苯→梯恩梯TNT 乙醇→酒精-OH苯酚→石炭酸HCHO甲醛→蚁醛HCOOH甲酸→蚁酸35%~40%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乙酸→醋酸纯乙酸→冰乙酸或冰醋酸丙三醇→甘油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诺贝尔研制的炸药,急救心肌梗塞硝化甘油药片)2、状态——气体CH3Cl一氯甲烷HCHO甲醛碳原子数≤4的烃(烷烃、烯烃、炔烃)3、水溶性有机物之间一般互溶p (有机物)>P(H2O):-NO2(苦杏仁味油状) -Br(无色油状) (淡黄色晶体)[水在上层]难溶C H3CH2Br等溴代烃CHCl3CCl4 -Cl(分层)p (有机物)>P(H2O):等苯的同系物己烷(C≥5的烷烃、烯烃、炔烃)[水在下层]C H3CH2Cl等氯代烃酯可溶:-OH (氧化而成粉红色,65℃与水互溶)易溶: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醛(酮)羧酸--附六:解答有机推断题的常用方法①根据官能团的特征性质进行推进判断C=C -C C- 使溴水(或溴的CCl 4溶夜)褪色、KMnO 4(H +)溶液褪色、与H 2反应、加聚反应-OH 与Na 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缩聚反应(还有羧基时可以发生反应)-OH 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FeCl 3反应显紫色、KMnO 4(H +)溶液褪色-CHO 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反应、与H 2发生还原反应、溴水和MnO 4(H +)褪色、氧化反应(与氧气氧化成羧酸)-COOH 与Na 反应、与Na 2CO 3和NaHCO 3放出CO 2、酯化反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缩聚反应(还有羟基或氨基时可以发生)-X(卤素) 水解反应、消去反应O-C-O-(酯) 水解反应②根据有机物之间的衍变关系进行推断(两个转化是 ,其它都是)③根据有机物的性质和相关数据推知官能团的个数。
R —CHO ~~~ 2Ag(NH 3)2OH ~~~ 2Ag↓ R —CHO ~~~ 2Cu(OH)2 ~~~ Cu 2O HCHO ~~~ 4Ag(NH 3)2OH ~~~ 4Ag↓ HCHO ~~~ 4Cu(OH)2 ~~~ 2Cu 2O 2R —OH ~~~ 2Na ~~~ H 2↑ 2R —COOH ~~~ 2Na ~~~ H 2↑R —COOH ~~~ ~~~ CO 2↑ 2R —COOH ~~~ ~~~ CO 2↑ HCOOH ~~~ 2Ag(NH 3)2OH ~~~ 2Ag↓HCOOH ~~~ 2Cu(OH)2(加热)~~~ Cu 2O (不加热发生中和反应)附七:有机物的分离------此部分内容主要是课本中的知识点,规律性很强,可用于做有机推断题,每年高考有15----30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说明:下面部分内容应该放在《化学推断题解题高手》光盘里,因为此部分内容光盘里很不好做,就放在这里,请同学们务必理解记住,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十、以常见离子的特性为突破口(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离子试剂或方法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H+①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②Na2CO3或NaHCO3溶液①变红②有气泡②CO32-+2H+=CO2↑HCO3-+H+=H2O+CO2↑K+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紫色火焰Na+焰色反应黄色火焰NH4+NaOH溶液,加热①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遇沾有浓HCl的玻璃棒有白烟①NH4++OH- NH3↑+H2O②NH3+HCl=NH4ClAg+①加Cl-,稀HNO3②加OH-①有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②生成白色或棕灰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氨水中①Ag++Cl-=AgCl↓②Ag++OH-=AgOH↓2AgOH=Ag2O+H2OAgOH+2NH3·H2O=[Ag(NH3)2] ++OH-+2H2OBa2+加SO42-,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不溶于稀HNO3Ba2++SO42-=BaSO4↓Mg2+NaOH溶液白色沉淀,NaOH溶液过量也不溶解Mg2++2OH-=Mg(OH)2↓Al3+NaOH溶液白色絮状沉淀,NaOH过量沉淀消失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Fe3+①NaOH溶液②KSCN溶液①生成红褐色沉淀②变红色①Fe3++3OH-=Fe(OH)3↓②Fe3++3SCN-=Fe(SCN)3Fe2+①NaOH溶液②KSCN溶液和氯水①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红褐色②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加氯水出现红色①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②2Fe2++Cl2=2Fe3++2Cl-Fe3++3SCN Fe(SCN)3Cu2+加OH-生成蓝色沉淀Cu2++2OH-=Cu(OH)2AlO2-①Al3+②H+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H+,沉淀消失①Al3++3AlO2-+6H2O=4Al(OH)3↓②AlO2-+H++H2O=Al(OH)3↓Al(OH)3+3H+=Al3++3H2O气体状态检验方法和发生的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容易引起的判断错误H 2无色气体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点燃2H2+O22H2O不是只有H2才产生爆鸣声O 2无色气体用带余烬的木条放入,木条复燃C+O2=CO2Cl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①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试纸变蓝②能漂白湿石蕊试纸2Kl+Cl2=2KCl+Cl2①O3、NO2和溴蒸气也能使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②SO2有同样性质HCl 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冒白烟②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③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红①NH3+HCl=NH4Cl②AgNO3+HCl=AgCl↓+HNO3遇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很多(如SO2、SO3、CO2等),判断要慎重SO2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①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变成无色②通入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复现2MnO4-+2H2O+5SO2=2Mn2+5SO42-+4H+Cl2通入品红溶液也会褪色,但加热不复现红色NH3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①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冒白烟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①NH3+HCl NH4Cl②NH3+H2O==NH4++OH-NO 无色、无味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2NO+O2=2NO2NO2红棕色气体红棕色,溶于水成硝酸,溶液显酸性3NO2+H2O=2HNO3+NOCO 无色无味气体①可燃,火焰呈蓝色,燃烧产物只有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使之变红,产生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点燃①2CO+O22CO2CO2+Ca(OH)2=CaCO3↓+H2O②CO+CuO Cu+H2O注意与其它可燃性气体的区别;H2也能还原CuOCO2无色气体①使燃着的木条熄灭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燃着的木条在N2或其他一些气体中也会熄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