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3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例研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例研究一、研究背景新课改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以后的另一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自主探索、自主设计、自主动手操作,制取出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某些性质,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丰富学习情景。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内容是让学生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并在制取过程中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这一节课主要采用诱导、组织讨论、分组实验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的设计思想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分析,我主要把机械、沉闷、程式化的课堂教学变得富有生气与乐趣,多方面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目的能得到有效实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对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1、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的了解。
2、通过与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及收集方法,从而了解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一般思路。
3、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等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思路。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细致观察、认真辨别、耐心操作的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形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课题3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明确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
3、能说出实验装置中实验仪器的名称及气密性检查、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等实验操作要点。
4、初步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检验等。
5、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养成合作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的探究。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
[课前延伸]1、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2、回忆所学过的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3、复习气密性检验、药品的取用等实验操作。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研究:(1)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制取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实验步骤。
(4)验证和验满:(5)问题和建议。
[课内探究][问题情境]打开汽水瓶的封口,会发现溢出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的气泡?怎样验证呢?[自主学习]在课前复习和预习的基础上,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修正错误;熟悉实验用到的仪器及实验操作;同小组交流讨论。
[合作探究]探究活动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先将半药匙碳酸钠粉末、两至三粒石灰石分别放入试管中,然后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倒入1/5试管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三个反应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填写实验报告。
思考: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反应物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精讲点拨]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考虑制得气体纯度、反应条件是否容易满足、反应速率的快慢等。
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⑵能用化学议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的仪器名称及操作要点⑶探究实验室抽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初步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获得二氧化碳气体途径的讨论与分析,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树立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⑵通过学生设计、组装实验、体验反思和完善设计,掌握基本实验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⑵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地学习化学的兴趣。
【复习】1、碳的化学性质①常温下,稳定性②高温和点燃:可燃性、还原性2、默写反应方程式:①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②碳不充足燃烧③氧化铜与碳反应④氧化铁与碳反应【过渡】碳的化学性质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们怎么样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一、药品的选择在我们以前我们也学习了一些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我们现在来回忆一下1、C+O2点燃CO2用碳来制取不好的方面:不便收集同时氧气不足会生成一氧化碳2、蜡烛点燃(同上)3、Na2CO3+2HCl=2NaCl+CO2↑+H2O(实验: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不利用收集)4、2CuO+C △+CO2↑(高温,在大量的能源)从以上的方法来看,制取二氧化碳都不方便,我们一般用大理石和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现象生成气泡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分析:反应速率合理,不用加热而且,CaCO3大理石来源简单(石灰石、蛋壳、水垢、壳都的主要成分都是CaCO3)二、原理:CaCO3+2HCl=CaCl2+H2CO3CO2↑+H2O【为什么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实验反应生硫酸钙是微溶于水,将大理石包住,阻止反应进行】总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过渡】我们现在要选择实验仪器制取和收集,我们以前学习了氧气的抽取,我们一些回忆一下:三、装置:反应原理:2H2O22HO+O2↑ 2KClO32KCl+3O2↑22KMnO4K2MnO4+MnO2+O2↑反应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不用加热固体+液体不用加热液体+液体不用加热固体+加热【小结】选择发生装置时,我们可以通过反应物的状态和是否要加热进行选择因此我们选择发生装置选择:收集装置: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不与水反应【小结】①当气体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相近时,要用排水法例如:CO NO②当气体有毒气体时,要用排水法但不能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③如果我们不知道气体的密度时:我们可以用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判断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密度大于空气,如果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则密度小于空气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用排水法,我们应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四、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五、检验收集满:用点燃的小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六、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加入药品3、制取并收集气体【课后小结】。
第二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生装置,紧闭导气管出口,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下降,则表明漏气;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注意事项见第二单元。
二、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CaCO3CaO+CO2↑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右图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据此装置回答。
(1)图中仪器的名称:①,②,③④。
(2)仪器中的反应物是:和(填名称)。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②的下端没有插到液面以下造成的后果是是:;导管伸进酸液中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的另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初三化学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习题含解析)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3)口(4)熄灭(5)反应物的状态(6)反应条件(7)密度(8)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要紧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CO3碳酸钙氯化钙碳酸碳酸不稳固,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总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释疑点实验室制取CO2时不用稀硫酸、浓盐酸的缘故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石灰石与硫酸接触,使反应中断。
②不用浓盐酸。
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二氧化碳不纯。
【例1】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择的药品是()A.碳酸钠粉末与浓盐酸B.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C.石灰石D.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解析:A ×碳酸钠粉末与浓盐酸反应过快,且浓盐酸易挥发,碳酸钠价格贵B ×不能用稀硫酸,因为反应生成的硫酸钙会阻止反应连续进行C ×高温分解石灰石是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D √反应速率适中,易于操作和收集,是合适的药品答案:D2.制取气体的一样思路(1)制取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要紧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要紧考虑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溶解性、密度大小)。
(2)发生装置的选择装置反应类型反应条件举例固体+固体(加热)型加热KMnO4制O2固体+液体(常温)型不加热H2O2制O2,制CO2(3)收集装置的选择装置收集方法气体性质举例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O2、H2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与空气反应O2、CO2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H2点技巧判定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依旧小的方法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二氧化碳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中的化学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产业领域都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例如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
因此,研究如何高效地制取二氧化碳,提高其利用率,对于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二氧化碳制取研究现状1、传统制备方法二氧化碳的传统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矿石、蒸馏、电解等方法。
其中,矿石法制备二氧化碳属于最早的方法之一,通常使用石灰石( CaCO3)和硫酸(CaSO4)等矿石为原料,经高温煅烧后分解出二氧化碳。
这种方法的成本较高,二氧化碳纯度也不够高,可应用的领域受到了很多限制。
2、新型制备方法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制备成本,提高产量,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机构正在尝试使用新型的生物制备、化学吸收法等方法制备二氧化碳。
其中,化学吸收法利用化学反应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可以获得更高的纯度、更高的产量,但是成本较高,使用起来也比较复杂。
而生物制备法往往需要专门的环境条件和生物技术支持,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二、二氧化碳制备技术分析1、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是一种将二氧化碳从气相中吸收到液相中的方法,通常使用酸、碱溶液等物质作为吸收剂,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二氧化碳,同时容易实施。
但是它的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成本高企,不适宜大规模应用。
2、生物制备法生物制备法是通过生物细胞的代谢作用来制备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生物固定化技术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利用其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其成本较低,而且对环境污染也没有太大影响。
但是生物制备法中的微生物细胞往往对环境要求较高,它们的活性和生命力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同时,生物制备法还存在着成本控制难度大、操作较为复杂等问题。
三、二氧化碳制备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当前二氧化碳制备技术中存在的复杂性和成本问题,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新的制备方法,并且逐渐将“智能化”、“绿色化”原则融入其中。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标解读【课标解读】“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活动之一。
这一课题的落实有助于实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要求,即“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在进行本课题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反思、对比、总结,系统认识“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
在本课题前,学生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教学中应基于学生已有水平,组织有效的反思、对比及归纳整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初步形成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系统认知。
(1)反思“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全过程,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即:①需要研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药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③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应采用的实验装置④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的实验步骤。
(2)通过对比前面已学过的可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及进行对比实验(HCl+石灰石、HCl+Na2CO3、HCl+CaCO3、H2SO4+石灰石等)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同时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选择依据有一个初步认识。
即:反应速率要适中,便于气体收集;所制得的气体纯度要高,符合研究、学习的需要;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3)对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明确选择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即: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等。
(4)对比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确定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明确选择收集方法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即:被收集气体的溶解性、密度以及能否与水(或空气成分)发生反应等。
2.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会、感受知识与方法。
到本课题,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教学中如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及方法的掌握。
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可以设计三个探究活动。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学习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
2.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 H2O+CO2↑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1)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气体的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
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发生装置如下:(2)装置连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到液面以下,否则生成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口跑掉;②导气管伸入容器内无需太长,更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
若伸入到液面下,气体就无法从导管口排出。
(3)收集装置:气体的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决定。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右图所示)。
收集时要注意将导管插到瓶底。
4.验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了。
5.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要点诠释】药品选用应注意的问题:(1)不能用浓盐酸。
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二氧化碳中,导致所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
(2)不能用硫酸。
因为硫酸跟碳酸钙反应(H2SO4+CaCO3=CaSO4+H2O+CO2↑)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石灰石与硫酸进一步接触,使反应难以继续进行。
(3)不可用碳酸钠。
因为碳酸钠是固体粉末且易溶于水,它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速率太快,不便于控制,且碳酸钠比石灰石价格高,不经济。
要点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1.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有很多,例如:(1)碳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C+O2CO2(2)碳在高温下还原金属氧化物:2CuO+C2Cu+CO2↑ 2Fe2O3+3C4Fe+3CO2↑(3)石灰石高温分解: CaCO3 CaO+CO2↑(4)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CaCO3+2HCl=CaCl2+ H2O+CO2↑(5)蜡烛、木柴、酒精、汽油等含碳物质的燃烧都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最新5篇】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的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板书【1】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板书【2】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难题之一。
为了减少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们一直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本文将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的相关问题。
【3】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它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地球气候的变暖,造成了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4】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有多种方法被开发出来。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化学吸收技术,将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吸收并固定。
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吸附剂将二氧化碳吸附并稳定下来,然后通过加热或减压等方式将其释放出来。
这样一来,二氧化碳就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或者进行地质封存,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5】另外一种常见的二氧化碳制取方法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太阳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通过加强植物光合作用,可增加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进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这项研究的关键是研究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并寻找能够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
【6】还有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正在进行中,例如利用嗜热菌等生物途径来制取二氧化碳,或者采用先进的光电化学技术。
这些新兴的研究领域是二氧化碳制取研究的前沿,虽然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有望在未来为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7】回顾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历程,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也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二氧化碳制取技术,降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8】个人观点和理解: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对于我们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人类社会,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责任,需要采取行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和实验研究报告一、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器材: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带胶皮的导秋、烧杯、矿泉水瓶。
实验药品:稀盐酸、石灰石(碳酸钙)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C a CO3+2HCl2= C a Cl2+H2o实验步骤:1、按照要求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单装置组装好;2、将导管通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在试管中用药匙装入4勺大理石,并倒入约10mL稀盐酸,体积不超过度管体积的三分之一;4、收集:塞上橡皮塞,将导管通入软塑料瓶中,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取出导管,盖好瓶盖。
5、验满:将点燃的火柴放到瓶口,若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潢。
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实验器材:烧杯实验药品:适量水、收集到的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实验步骤:将矿泉水瓶瓶口打开,迅速倒入约窖的水,然后迅速盖上瓶盖;充分振荡并观察。
实验观察:塑料瓶变扃现象分析:水中溶解二氧化碳,里面气压变小,所以塑料瓶变扃。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易深于水。
补充说明:1、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证明了它的密度比空气小。
三、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器材:酒精灯、火素材、试管两支、试管夹、试管架、试近刷等实验药品:澄清石灰水、矿泉水瓶中溶有CO2的水、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1、向长工管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通入CO2气体并观察2、取适量矿泉水瓶中溶液有CO2的水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并观察;然后用试管夹夹持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加热后,深液变紫。
实验结论:1、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O2+ C a(OH)2= C a CO3↓+H2O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面碳酸,碳酸能使紫色有蕊试液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而碳酸又会重新分解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CO2+H2O。
最新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程标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优秀5篇)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程标准篇一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最为完整的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而二氧化碳又是本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节课在本书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让学生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假设,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和方法,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能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欲。
教法分析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教师根据目标提问,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
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教学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去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间不断的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在竞赛中,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学法分析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能使用其它药品,通过研究发生装置,选择其它仪器制取二氧化碳,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
(2)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收集及检验方法;
(3)能说出本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药品,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2)学会对仪器的使用以及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实验方法的科学性,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制取二氧化碳的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
(2)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
(3)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内容和学习对象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分析、对比、实践,探究出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学生活动多,实验现象明显,容易引起学生兴趣。
但由于受多年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需老师加强指导,及时纠正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装置设计及制取方法。
2、难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2)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仪器和药品。
五、教学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取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学生对提供的仪器进行选择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再分组交流讨论,比较各自装置的优缺点,从中确定一套最佳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最后找几名学生回答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要点,并收集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尽可能设计出多套装置。
精心设计练习,对课堂上可能反馈的信息作好充分
预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控。
附: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实验室制取CO2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一、反应原理: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二、装置的设计
1、装置设计思路:
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溶解性和气体密度决定。
2、操作步骤
检查气密性→加药品→收集
三、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四、怎样检验CO2已收满?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看到木条熄灭,说明已满。
★检验CO2方法: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发生装置发应物的状态
发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