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简介用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西游记》简介-生活类关键信息:1、作品名称:《西游记》2、作者:吴承恩3、文学体裁:长篇神魔小说4、主要角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5、故事主线:取经之路11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111 这部作品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112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12 作者吴承恩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
121 这个世界中,有各种神通广大的神仙、妖魔鬼怪,以及奇幻的法术和法宝。
122 吴承恩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和运用,展现了他对人性、社会和宗教的思考。
21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211 他由仙石孕育而生,自号“齐天大圣”,拥有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神通。
212 孙悟空勇敢、机智、叛逆,敢于挑战权威,是反抗精神的象征。
22 唐僧则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
221 他慈悲为怀、信念坚定,立志前往西天取经以普度众生。
222 然而,他有时过于善良和迂腐,容易被妖怪所迷惑。
23 猪八戒性格憨厚、贪吃好色,但也有可爱和忠诚的一面。
231 沙僧朴实忠诚、任劳任怨,默默承担着行李的搬运工作。
31 《西游记》的故事主线是取经之路。
311 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挑战。
312 这些磨难既有来自自然界的险阻,如高山大河、荒漠沼泽;也有来自妖魔鬼怪的威胁,它们企图阻止取经团队取得真经。
32 每一次的磨难都是对师徒四人意志和信念的考验。
321 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展现出了团结和友爱的精神。
322 同时,也通过这些经历不断成长和领悟,最终实现了取经的目标。
41 《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精彩的神话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
西游记简要内容概括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它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等思想,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神魔世界。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闹天宫、收服妖怪等。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是整个故事的主线。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的阻挠和诱惑,但凭借着师徒四人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克服了一切困难,圆满完成了取经之旅。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一个著名故事情节。
白骨精借助妖术变成美貌女子,企图迷惑唐僧师徒,孙悟空三番五次斩妖除魔,最终将白骨精铲除,保护了师徒四人的安全。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的又一个经典情节。
因为天庭不公,孙悟空不满而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后来,唐僧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如来佛祖赦免了孙悟空,让他跟随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回到东土大唐。
收服妖怪则是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在取经路上,唐僧师徒四人遇到了各种妖怪,如黄风怪、红孩儿、铁扇公主等,孙悟空等人都用智慧和力量将这些妖怪收服,最终让他们皈依佛门,成为善良的伙伴。
总的来说,西游记通过师徒取经的故事,展现了佛教的教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游记名著介绍西游记名著介绍《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西游记名著介绍,希望你喜欢。
西游记基本简介《西游记》讲述盘古开天辟地,一颗仙石迸生出的美猴王拜倒菩提门下,取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大闹天宫闯下大祸,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唐三藏到西方取经收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作其徒弟。
四人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唐玄奘经菩萨指点奉唐朝天子之命前往西天取经。
途中路经五行山收得齐天大圣为徒取名孙悟空,继而在高老庄又遇到了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的猪八戒。
师徒三人来到流沙河,收服水妖取法名悟净,至此唐僧带着三个徒弟历经千难万险,八十一难,最终来到灵山,玄奘在凌云渡放下了肉身,终于取回了真经,回到大唐长安,把大乘佛法广宣流布。
而一路勇敢无畏的孙悟空也成为斗战胜佛,八戒、沙僧、白龙马分别成为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马,功德圆满。
西游记创作背景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
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
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西游记故事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小说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等思想,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故事开始,天庭的玉帝派遣观音菩萨去找取经人,唐僧师徒四人应征而来。
孙悟空因为调皮捣蛋,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后来,观音菩萨为了招揽唐僧师徒,赐给孙悟空金箍棒,并封他为“齐天大圣”。
孙悟空得到解放,答应护送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猪八戒和沙和尚也因为各自的过失被罚下凡间,成为唐僧的徒弟。
在取经路上,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的阻挠,也结识了许多善良的人和神仙。
他们先后经过了火焰山、芭蕉洞、白骨山、蜘蛛精的洞府等地,与孙悟空的老对头牛魔王、狮驼岭的老妖精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在这一路上,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也逐渐显露出来,唐僧慈悲善良,孙悟空机智勇敢,猪八戒贪吃好色,沙和尚忠厚老实。
最终,唐僧师徒四人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真经,回到了长安。
在长安城外,他们受到了玉帝的接见,三藏法师被封为“唐王”,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猪八戒被封为“天蓬元帅”,沙和尚被封为“净坛使者”。
他们在长安城内布道讲经,使长安城内外的百姓都受益匪浅。
《西游记》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严密的结构、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生动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哲理和启迪意义,对于中国文学和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也被翻译成多种外国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文学的一张名片。
总的来说,《西游记》是一部融合了神话、传说、佛教、道教、儒家等多种元素的文学巨著,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文化瑰宝。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资料简介_介绍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该书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一路降妖伏魔,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
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石猴降生·大闹天宫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生出一石猴。
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美猴王以求长生不老,四处四海谋师,在西牛贺洲获得须菩提祖师指授,闻名孙悟空,学会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取十万八千里。
启程击败混世魔王,攻占七十二洞妖王,结义六大魔王,回去龙宫筹钱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针(原著作“神珍”),化作吉祥金箍棒,可大可小,轻一万三千五百斤。
又回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
龙王、秦广王回去天庭告发,玉帝欲遣兵缉拿。
太白金星谏言,把孙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马温,在御马监管马。
猴王初时不知官职大小,后知实情,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皇大帝派遣李天王率为天兵天将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胜巨灵神、哪吒二将。
太白金星二次至花果山,恳请孙悟空上天搞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偷了蟠桃,又弄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出天宫。
玉帝再派遣李天王率为天兵缉拿,双方争持不下,观音菩萨荐举烧江口二郎真君平乱。
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
太上老君把金刚镯从南天门丢下打中悟空。
猴王被擒。
玉帝命天兵刀砍斧剁、南斗星君火烧、雷部正神雷击,不能损伤悟空毫毛。
西游记简介50字16篇西游记简介50字16篇西游记简介50字(一):《西游记》书中主要介绍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为得取真经,而途中历尽艰险、困难和各种妖魔鬼怪,行走了十万八千里,最终最终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简介50字(二):《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经: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他是一位机智勇敢、知恩图报的一个人物,他不辞辛苦,跟着唐僧,保护唐僧;二徒弟则是一位憨厚老实的猪八戒;三徒弟就沙僧了;而里面的唐僧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和尚,他不仅仅对老百姓仁慈还对自我的徒弟教导有加。
他们师徒四人最终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
西游记简介50字(三):《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最终完成任务。
西游记简介50字(四):《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出发去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千辛万苦来到西天,最终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简介50字(五):《西游记》书中孙悟空为了保护唐僧平安到西天取经,他历经了千辛万苦,在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毫不畏惧。
团结猪八戒和沙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他自我也从一只顽皮的猴子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战士。
西游记简介50字(六):《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可是以这本书修改的电视机不明白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西游记简介》西游记简介(一):《西游记》简介《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猪悟能、沙僧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资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简介(二):《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中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述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仅资料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
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资料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记简介(三):《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西游记简介(四):《西游记》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
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
故事叙述唐三奘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八年级下册名著阅读《西游记》最全知识点梳理1. 《西游记》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
该书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邪恶和的教义。
作品融合神话、寓言、讽刺等多种元素,内容丰富多样。
2. 主要人物2.1 唐僧- 唐僧是取经团队的领导者,也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 他是个仁慈、聪明、勇敢的人,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圣洁的品德。
- 唐僧代表了善良、智慧和正义的一面。
2.2 孙悟空- 孙悟空是取经团队的重要成员,也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 他天生神力,擅长变化和斗法。
- 孙悟空具有顽皮、机智、勇敢的性格,但也有时顽劣和傲慢。
- 孙悟空代表了个人英雄主义和对抗邪恶势力的力量。
2.3 猪八戒- 猪八戒是取经团队的成员之一,也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 他原是天宫的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尘。
- 猪八戒贪吃、懒惰、糊涂,但又善良可爱。
- 猪八戒代表了人性的弱点和需要不断反思的一面。
2.4 沙悟净- 沙悟净是取经团队的成员之一,也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 他原是天宫的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尘。
- 沙悟净沉默寡言,忠诚、勇敢。
- 沙悟净代表了默默无闻的智慧和为人师表的品质。
3. 故事梗概《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魔取经的故事。
他们在路上遇到了各种妖魔鬼怪的困扰,但最终成功取得真经回到了中国。
4. 主要情节4.1 遇见白骨精- 唐僧师徒在路上遇见了妖怪白骨精,白骨精试图诱惑唐僧。
- 孙悟空斩了白骨精的头颅,解救了唐僧。
4.2 救助患难村民- 唐僧师徒在途中遇见了一片干旱的山区,村民们生活艰难。
- 孙悟空施展神通,降下甘露雨,拯救了村民。
4.3 与红孩儿的交流- 唐僧师徒在途中遇到了红孩儿,红孩儿把自己当作唐僧的孩子。
- 唐僧与红孩儿交流后,红孩儿放弃了与唐僧的亲情关系,离开。
4.4 与孙悟空的矛盾- 孙悟空因一时冲动,与唐僧发生矛盾。
- 唐僧经过思考后,体谅孙悟空的心情,与其和解。
西游记主要内容简述西游记主要内容简述《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主要内容简述,欢迎阅读!西游记主要内容简述:《西游记》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中的经典段落:1、众猴听得,个个欢喜。
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
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
力s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
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
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
3、一天瑞霭光摇曳,五色祥云飞不绝。
白鹤声鸣振九粒紫芝色秀分千叶。
中间现出一尊仙,相貌昂然丰采别。
神舞虹霓幌汉霄,腰悬宝呶奚灭。
名称赤脚大罗仙,特赴蟠桃添寿节。
4、一日,在本洞分付四健将安排筵宴,请六王赴饮,杀牛宰马,祭天享地,着众怪跳舞欢歌,俱吃得酩酊大醉。
送六王出去,却又赏啻笮⊥纺浚痹谔板桥边松阴之下,霎时间睡着。
四健将领众围护,不敢高声。
5、头戴乌金盔,映日光明;身挂皂罗袍,迎风飘荡。
下穿着黑铁甲,紧勒皮条。
足踏着花褶靴,雄如上将。
腰广十围,身高三丈。
手执一口刀,锋刃多明亮。
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
6、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西游记的简介及其作者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名著之⼀,是由明代⼩说家吴承恩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说。
接下来店铺⼩编为你推荐《西游记》的简介及其作者,⼀起看看吧! 《西游记》内容简介 ⽯猴出世·⼤闹天宫 东胜神洲有⼀花果⼭,⼭顶⼀⽯,受⽇精⽉华,产下⼀⽯猴。
⽯猴四海求师,在西⽜贺洲得到菩提祖师指授,得名孙悟空,学会七⼗⼆般变化, ⼀个筋⽃云可⾏⼗万⼋千⾥。
归来后⾃号“美猴王”’,去龙宫借兵器,得⼤禹定海神铁,化作如意⾦箍棒,可⼤可⼩,重⼀万三千五百⽄。
⼜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死簿上勾销。
龙王、地藏王去天庭告状,⽟帝欲遣兵捉拿。
太⽩⾦星谏⾔,把孙悟空召⼊上界,授他做弼马温,在御马监管马。
猴王初时不知官职⼤⼩,后知实情,打出天门,返回花果⼭,⾃称“齐天⼤圣”。
⽟皇⼤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吒⼆将。
太⽩⾦星⼆次到花果⼭,请孙悟空上天做齐天⼤圣,管理蟠桃园。
孙悟空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了太上⽼君的⾦丹,逃离天宫。
⽟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双⽅争持不下,观⾳菩萨举荐灌江⼝⼆郎真君助战。
孙悟空与⼆郎神赌法⽃战,不分胜负。
太上⽼君使暗器击中悟空。
猴王被擒。
⽟帝使⼑砍斧剁、⽕烧雷击,不能损伤悟空毫⽑。
太上⽼君⼜把悟空置丹炉锻炼,七七四⼗九⽇开炉,孙悟空依然⽆伤,在天宫⼤打出⼿。
⽟帝请来佛祖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下,饥时,给他铁丸⼦吃,渴时,与他熔化的钢汁喝。
取经缘由·师徒来历 如来佛祖因南瞻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派观⾳菩萨去东上寻⼀取经⼈,去往西天取经,劝化众⽣。
菩萨在流沙河、云栈洞、五⾏⼭分别度化沙悟净、猪悟能、孙悟空三⼈,将来做东⼟取经⼈的徙弟,⼜度⽩龙给取经做脚⼒。
唐太宗开科取⼠,海州陈光蕊得中状元,被丞相之⼥殷温娇抛球打中,做了佳婿,但在去江州上任途中被贼艄刘洪、张彪谋害。
殷温娇产下⼀⼦,抛流江中,被⾦⼭寺法明和尚所救,取名江流,⼗⼋岁受戒。
名著阅读《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
全书一百回,本书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各路妖魔鬼怪,历经81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为了目标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回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主要人物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有美猴王和齐天大圣美称,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
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定海神针,原是大禹治水测量所用),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与如来佛祖斗法,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性格:根据原著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对玉皇大帝说)“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对太上老君说)“你这老官儿,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桀骜不训,有向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
在驼罗庄,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便上前唱喏道:“承照顾了!”八戒称他“听见说拿妖,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
”在乌鸡国,他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十分兴奋:“分明是照顾老孙的一场生意。
”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
锄强扶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
优点: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乐观、聪明灵活、勇敢、不畏艰难险阻,充满了斗争精神。
缺点:有时有点调皮捣蛋,性情急躁、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好听奉承话。
精彩情节有:大闹天宫(最能体现他的反抗精神)、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
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
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紧箍咒。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
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取经后被封为“旃(zhān)檀功德佛”。
性格:优点: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有理想追求、到西天取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从来没有动摇过。
缺点:是非不分,盲目慈悲,慈悲到了糊涂的境地。
又固执迂腐,显得懦弱无能。
精彩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真假唐僧、女儿国遇难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
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取经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性格:优点:不失忠勇和善良、也敢与妖魔作斗争,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憨厚老实,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是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缺点:行动莽撞、好吃懒做、好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有时爱撒个谎、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自私狭窄、贪图小利;一事当先,先顾自身。
他在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
主要情节:高老庄收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沙和尚: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
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
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
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性格:循规蹈矩、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忠诚老实、勤劳本分、明哲保身、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固执。
他也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粘合剂,又是调和剂。
是一位君子。
情节:大战流沙河经典故事一、大闹天宫在花果山带领群猴操练武艺的猴王因无称心的武器,便去东海龙宫借宝。
龙王许诺,如果猴王能拿动龙宫的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给他。
但当猴王拔走宝物之后,龙王又反悔,并去天宫告状。
玉帝采纳了太白金星的主张,诱骗猴王上天,封他为弼马温,将他软禁起来。
猴王知道受骗后,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竖起“齐天大圣”的旗帜,与天宫分庭抗礼。
玉帝发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猴王,结果被猴王打得大败而归。
玉帝又接受金星的献策,假意封猴王为“齐天大圣”,命他在天宫掌管蟠桃园。
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设蟠桃宴,请了各路神仙,唯独没有请他。
猴王火冒三丈,大闹瑶池,打得杯盘狼藉,他独自开怀痛饮,又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收罗了所有酒菜瓜果,回花果山与众猴摆开了神仙酒会。
玉帝暴怒,倾天宫之兵将,捉拿猴王。
交战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
老君将他送进炼丹炉,结果不但没有烧死,反使猴王练成火眼金睛。
于是猴王奋起反击,把天宫打得落花流水,吓得玉帝狼狈逃跑。
二、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行至宛子山。
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来诓骗唐僧,却均被悟空识破。
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
白骨精化青烟逃遁。
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怒而逐走悟空。
悟空苦求未允,无奈痛别暂归花果山,悟空走后,唐僧师徒果中奸计,被白骨精将他和沙僧掳去,猪八戒混战中逃出,急奔花果山,略施计谋,智激美猴王,悟空救师心切,不念前怨,毅然下山,变化老妖,巧入洞府,一番激战打死白骨精,师徒四人愉快上路,继续西天取经。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来到白骨洞。
白骨夫人施妖法,一变少妇,二变迷童,三变老叟,抓住唐僧。
悟空以变制变,除掉白骨精,救出师傅和同伴,继续踏上西到取经的征途。
三、车迟国斗法妖怪虎力、鹿力、羊力来到车迟国后被国王尊为国师,在全国独尊道教,把众佛教徒驱服道家做苦役。
唐僧师徒西行到达车迟国。
晚上,道徒群集三清殿做法事。
悟空夜中饥饿,于是约八戒、沙僧到三清殿偷吃贡品。
一小道报知国师,国师引众进殿,向三清拜求仙丹。
悟空偷撒尿于瓶中交国师,国师发现受骗,怒打三人,三人驾云而回。
第二天,唐僧趋朝换文西行,国师不许,要追究夜晚之事。
悟空正和国师争执间,忽众百姓来求国师祈雨,国王就命唐僧和国师赌祈雨。
在悟空的扶持下,唐僧祈雨即来,而虎力不能亦不服。
悟空又以使龙王现身使国王信服,愿送师徒西行。
羊力又从中作梗,要与唐僧赌赛隔板猜物,又被悟空暗中捉弄而失败。
国师又要和唐僧比高台坐禅。
悟空化彩云使唐僧登高台,又捉去羊力大仙暗害唐僧的臭虫,然后,化一条蜈蚣,使鹿力从高台摔下来。
虎力大仙恼羞成怒,与悟空赌利刀砍头,羊力大仙愿赌剖腹剜心,鹿力大仙赌赤身下油锅,但一一被悟空所破,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身才知是虎、鹿和羊。
国王见状,心悦诚服,换关文送唐僧师徒西行登程。
四、真假美猴王唐僧师徒到了一个山洞,唐僧让徒弟在洞外等着,过了一会悟空看师傅没出来便变成和尚进去,看见有强盗把师傅抓起来了,于是把金箍棒变大压死了强盗。
唐僧看见孙悟空又杀了人,一心向恶,无心向善,将孙悟空赶走。
孙悟空去南海普陀,求助于观音菩萨。
耳猕猴想独往西天取经,赢得名声,身成正果。
于是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
沙僧从观音处找来悟空,但六耳猕猴自恃有一身通天的本领,与孙悟空掀起了一场场恶斗,观音、玉帝、唐僧、阎王等无法分辨,真假美猴王一直厮打到灵山,要让如来佛辨个真伪,如来佛识破六耳猕猴,使他原形毕露,悟空一棍将他打死,最后师徒团聚。
五、大战红孩儿师徒四人取经过上进过一座山时,唐僧听到有小孩在喊救命。
派大徒弟孙悟空去前面看看。
悟空到哪里一看就知道小孩是妖怪变的,回来后骗师傅声音是从反方向的,不过走了一会还是碰上了,唐僧不听悟空劝收留了红孩儿。
红孩儿纵风将唐僧慑走。
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欲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
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八戒。
龙王弟兄被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反使一身烟火的悟空几乎被激死。
八戒去请观音,被那怪假扮观音,赚入洞内。
悟空变做牛魔王被红孩儿问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
六、三调芭蕉扇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风尘仆仆朝西行去。
走着走着,渐渐觉得热气袭人,难以忍受。
此进正值秋天,大家感到很奇怪。
一打听才知道前方有座火焰山,方圆八百里寸草不生。
又从卖糕少年嘴里听说,要想过山,只有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后才能通过。
孙悟空把师父安排好,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之母。
因上次红孩儿想吃唐僧肉与悟空结下了冤仇,铁扇公主哪里肯借。
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
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
悟空二次来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
公主急忙回洞,闭门不出。
悟空变作一只小虫,乘公主喝茶之际进入铁扇公主腹中。
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
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
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后急忙追赶,悟空与牛魔王大战。
八戒、沙僧上前助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
悟空用芭蕉扇扇灭山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