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隧道试验段真空轻型井点降水设计方案(集水坑降水 深井井点降水)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13
集水坑降水及井点降水法
RSS 打印复制链接大中小发布时间:2012-10-24 16:58:03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施工时要做基坑或基槽的降水工作,为保证后续的工作正常施工采取的措施。
降水工程
1、井点排水按射流泵取定,如实际使用其他排水泵时,可以调整,附加的明排水泵,可按实计算。
2、项目中单机组抽水包括一台水泵、一个水箱及胶管等设备,双机组抽水包括两台水泵、一个水箱及胶管等设备。
3、抽水机降水系采用截、疏、抽的方法来进行排水,即在开挖基坑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并设集水井,使基坑内的水经排水沟流向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水。
轻型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案一、轻型井点降水介绍沿基坑四周每隔肯定间距布设井点管,井点管底部设置滤水管插入透水层,上部接软管与集水总管进行连接,集水总管为Φ150钢管,周身设置与井点管间距相同的Φ40吸水管口,然后通过真空吸水泵将集水管内水抽出,从而达到降低基坑四周地下水位的效果,保证了基底的干燥无水。
水井大致分为四大类,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渗透系数为0.1~50m/d的土层中。
降水深度为:单级井点3~6m,多级井点6~12m三、基坑涌水量计算计算公式:式中:Q基:基坑基本排水量K:粘土层渗透系数,K=0.10m/d。
四、井点计算式中:q——单井出水本领(m3/d)r0——过滤管半径=0.025ml——滤管进水部分长度=2m井点数及井距采纳公式:井数:n=1.1Q/q根平均井间距b=L*m/n式中:L——基坑周长n——井点根数五、井点降水工艺及技术措施降水井成孔采纳冲孔机械成孔,但由于冲击成孔效率较低,先由人工先清理块石层障碍,再布置冲击钻机进场。
1、管井成孔工艺场地平整→井位放线→人工清理块石障碍→复核桩位→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桩机就位、孔位校正→冲击造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终孔验收→下滤水井管和填充砂砾。
2、降水运行(1)可采纳分次降水,即边抽水边进行土方开挖,以使水位缓缓平稳下降,因猛烈水位下降会加添沉降量,避开导致相邻建筑物及道路损坏。
(2)严禁挖土机、吊车等设备撞击降水管、排水管线、电缆等。
(3)降水要保证昼夜连续运转,防止因停泵使水位上升,造成“涌槽”事故,现场要配备备用电源(现场配备2台300KW发电机组)。
(4)设多个闸箱,单闸单箱单机。
(5)专人巡查,发觉停泵,立刻处理。
(6)降水结束需缓慢稳定抬升水位必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建筑物基础工程必需施工完毕,二是建筑物荷载大于地下水上顶托力,充足抗浮设计要求。
3、降水动态观测(l)降水开始后即对地下水位进行全面的观测记录,以便随时获得水位降落信息。
轻型井点降水专项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轻型井点降水专项工程是为了解决城市道路积水问题而进行的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井口设置、管道布设和连接等工作。
该工程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实现城市道路积水的快速排除,确保道路安全通行。
二、施工内容1.井点设置:根据道路湿区情况和排水需求,确定井点设置的位置和数量。
井点的设置应考虑到排水的最短路径,确保排水效果。
2.井口设计:井口采用圆形或方形,直径或边长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井口应采用防滑设计,以确保行人的安全。
3.管道布设:根据井点的位置和数量,设计合理的管道布设方案。
管道的材质应选择耐腐蚀、抗压性能好的材质。
管道的埋深应满足道路建设的要求。
4.排水连接:将井点和主排水管道进行连接。
连接方式可选用橡胶密封圈连接或焊接连接。
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非常重要,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施工流程1.施工前期准备:确定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配备,编制施工计划,确定材料的验收标准。
2.井点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井点的开挖和设置。
井点开挖需要遵循安全规范,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3.井口施工:井口采用预制砼或钢筋混凝土浇筑,确保井口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同时,在井口设置防滑材料,以确保行人的安全。
4.管道布设: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道的敷设和连接。
管道的敷设需要保证其连续性和平整性,避免弯曲。
5.排水连接:将井点和主排水管道进行连接。
连接过程中需要保证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避免漏水现象。
6.系统测试和调试:完成井点降水系统的安装后,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期间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保证周围环境的无污染。
3.施工中需要保证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4.完工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整理,保证工程的美观。
五、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并记录相关施工数据。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降排水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拟建管线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兴民村境内该管线分为两段,Ⅰ段西起井泵房,沿途经过井,东至井,总长约,支线由孔拐向西北至井,长约;Ⅱ段北起井,沿途经过井拐弯,东至井,总长,支线由孔拐向东北至井,长。
其中由我施工队承建的工程范围为:西起井,东至井,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设计管顶埋深左右。
本施工段沿途场地多为沼泽地,地表有积水,土质松软,并有小型人工湖、较深洼地地表积水水域,拟建管线穿越水利渠道、行车道路等,施工现场情况较为复杂。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我方就降排水方案拟采用如下施工方法:.无明显地下水及地表水积水较少地区拟建管线采用明挖浅埋;. 穿越水渠及车行路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套管顶管施工工艺;.穿越人工湖及较深水域地区采用施工场地围堰排水;.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深或地表水积水较多的地区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及明沟排水。
二、地质情况:.地形拟建管线相对较为平坦部分地段有沙丘,施工区最高处绝对标高,最低处绝对标高,相对高差.工程地质分层Ⅰ段(孔—孔):①表土():该层在()孔、孔一带分布。
层顶标高,层底埋深(标高),层厚,平均层厚。
风成砂为主,含有植物根系。
①杂填土():该层在孔一带分布。
层顶标高,层底埋深(标高),层厚。
风成砂为主,含有灰渣、砖块及植物根系。
①素填土():该层在、孔一带分布。
层顶标高,层底埋深(标高),层厚(孔一带较厚)。
细砂为主,含有植物根系。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次,最大击,最小击,平均击,计算采用击。
②粉质粘土():分布连续。
层顶埋深(标高),层底埋深(标高),层厚,平均层厚。
灰褐、灰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切面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据室内原状土样分析,该层压缩系数,属于中压缩性土。
该层中夹有粉土及细砂透镜体。
原状土试验指标统计表②粉土():在、孔一带见到,层厚。
灰褐、灰黄色,湿,稍密,切面无光泽反应,摇震反应中等迅速,干强度及韧性低。
轻型井点降水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一)施工机具1、管:φ38~55,壁厚为3.0mm的无缝钢管或镀锌管,长2.0m 左右,一端用厚为4.0mm的钢板焊死,在此端1.4m长范围内,在管壁上钻φ15mm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部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用10号铅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连接。
2、井点管:φ38~55,壁厚为3.0mm的无缝钢管或镀锌管。
3、连接管: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8号铅丝绑扎,应扎紧以防漏气。
4、总管:φ75~102钢管,壁厚为4.0mm,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漏气、漏水。
5、抽水设备:根据设计配备离心泵、真空泵或射流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
6、移动机具:自制移动式井架(采用旧设备振冲机架)、牵引力为6t的绞车。
7、凿孔冲击管:φ219×8的钢管,其长度为10m。
8、水枪:φ50×5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φ16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
9、蛇形高压胶管: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
10、高压水泵:100TSW-7高压离心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
(二)材料粗砂与豆石,不得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堵塞滤管网眼。
(三)技术准备1、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凿孔设备与抽水设备检查。
(四)平整场地为了节省机械施工费用,不使用履带式吊车,采用碎石桩振冲设备自制简易井架,因此场地平整度要高一些,设备进场前进行场地平整,以便于井架在场地内移动。
二、井点安装(一)安装程序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压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二)井点管埋设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大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以便排泄多余水。
第一节深井井点降水方案深井井点降水做法是在深基坑的内部埋置深于基底的井管,使地下水通过设置在井管内的潜水电泵将地下水抽出,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
本法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15M),不受吸程限止,排水效果好;井距大,对平面布置的干扰少;可用于各种情况,不受土层限止;成孔用人工和机械均可,较易于解决;井点制作、降水设备及操作工艺、维护均较简单,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一次性投入大,成孔质量要求严格。
第一小节资源配置计划1、劳动力:机操工及普工共30名,工作内容:挖、钻、打成孔;制作、安装井壁材料并固定;填充井壁外滤水材料及还土;做井圈、洗井。
2、主要机械设备:转盘钻孔机D600一台、泥浆泵一台、小型汽车吊一台、潜水泵30台。
3、主要材料:D500无砂混凝土管。
第二小节基坑降水施工方法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
1、成孔可根据根据土质条件和孔深要求,采用冲击钻、回转钻、潜水电钻等钻孔,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孔径应较井管直径每边大150~250MM,钻孔深度当不设沉砂管时,应比抽水期内可能沉积的高度适当加深。
成孔后应立即安装井管,以防塌方。
2、井管沉放前应先清孔,一般用压缩空气洗井或用吊筒反复上下取出泥渣洗井,或用压缩空气(压力为0.8MPA,排气量为12M3/MIN)与潜水泵联合洗井。
3、本工程深井降水采用无砂混凝土管作井管,可在成孔后,逐节沉入无砂混凝土管,外壁绑长竹片导向,使接头对正。
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管顶应比自然地面高500MM左右。
井管过滤层应放置在含水层适当的范围内,井管下入后,及时在井管与土壁间用铁锹分层填充砂砾滤料。
粒径应大于滤网的孔径,一般为3~8MM细砾石。
填滤料要一次连续完成,从底填到井口1米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轻型井点降水工程前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土方开挖导致的暴雨洪水,地下建筑物失稳、地铁开挖和桥梁基础透水问题都给城市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针对这些问题,钻孔井点排水技术应运而生,将土壤中积聚的洪水通过孔隙流到地下水体中,从而保证城市地下安全。
同时,轻型井点降水技术在环保、减少人工工作量方面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轻型井点降水工程轻型井点降水工程是一种新型的防洪排水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城市各类建筑和设施,阻止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
它通过在岩体内打孔、铺设井点式滤水板等方式,达到地下水和地面积水的快速排水,防止水流过快、水压过大而引发的灾难。
由于它的独特性能和易操作性,轻型井点降水工程越来越被广泛使用。
轻型井点降水工程的适用范围1.施工场地的情况:如建筑、水电站、铁路隧道、公路、水道、街道等;2.施工的时间限制:如果需要施工时间短且在施工需要排水的地区;3.施工现场的环境:如需要稳定的施工现场和工程.轻型井点降水工程的施工流程轻型井点降水工程的施工流程如下:1.实地勘测和测试。
根据不同的排水目标和降水量大小来确定排水孔的大小和数量,进一步确定挖孔及铺设的滤水板的深度和材料;2.钻孔。
根据实地勘测的结果,使用特殊的钻头,对岩体进行孔隙的钻孔操作;孔隙的数量和深度是应该根据施工所需的目标和具体环境来决定;3.安装滤水板。
用特殊的滤水板覆盖孔口,滤水板的作用是过滤地下水,避免孔口被堵塞,同时也是过滤泥沙和碎石的好方法;4.安装排水管道。
在滤水板的上方,安装承重管道并连接排水系统。
此过程应尽可能地保证排水系统的简便性和高效性;5.待强度固化。
关掉排水孔口,等待土体固化。
轻型井点降水工程的优势1.根据需要调整;轻型井点降水工程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而其先进技术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有效地排水;2.安装过程简便;不必使用复杂的施工设备和技术,轻型井点降水工程的安装也不受任何时间限制;3.节约成本;这种技术没有大规模的采凿成本,也不需要雇佣大量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从而有效地节约了成本;4.环保;它在施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物质和材料,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井点降水施工方案一、井点降水目的:降水目的之一:本工程建筑场地空旷,经正常的地层沉积地段验算是能够保证土坡稳定的,采取无支护的放坡开挖方式,然而为了保证开挖后的边坡稳定,因此必须对上部土层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
降水目的之二:为了保证基坑挖土顺利进行,改善挖土条件和有效地保护基底土不被破坏性挠动,预防地下水涌入基坑和较严重的流砂阻碍;同时为混凝土垫层施工、基础梁(底板)的保质保量完成创造良好条件。
工艺确定:考虑到本工程各个单体基坑均较浅,为3.9米,(集水井、电梯井等局部最大加深处达4.8米),根据地区土层分部的特性,结合本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等,决定采用工艺较为成熟、简单,效果又比较好的一级轻型井点法对本工程实施降水。
二、施工流程:测放井点轴线灰线——挖井点沟槽——设置泵位、集水总管井点管定位——冲孔沉井点管——灌填砂石滤水层——井点管与集水总管连接——泵、管连接安装——试抽观察——正常抽水——观测记录降水深度及效果——拔管、撤泵。
三、准备工作:目前施工用水电接入到现场,办公及住宿用房已解决。
我们的降水设备及人力资源已就绪,已编制了较详细的施工方案,接到通知随时即可进场施工。
四、井点管、集水总管的设置整个轻型井点系统由井点管(含滤管)、连接管、集水总管和抽水设备组成。
1、井点管(含滤管):本工程所采用的井点管为钢管,长度6米,管内直径d=42毫米。
管底部为滤管,长度l=0.8米,管壁上钻有直径12毫米的孔呈梅花形布置,为防止滤孔淤塞,管壁外包两层市购塑料密目滤网,网外围用8#铁丝螺旋型缠绕保护,管底用木塞封堵。
2、连接管、集水总管:连接管采用塑料透明管制成,直径同井点管,集水总管采用直径75毫米的硬质塑料管,每隔1.2~1.4米留设变径三通,以便与联接管连接。
为了充分利用泵的抽水能力,集水总管安装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留0.25~0.5%的上仰坡度,在确定井点管数量时,基坑四角部位适当加密。
一)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1.井点布置本工程基础持力层在三层土2m以下,原始地面往下不足1m,三层土含水率平均值为24.9。
施工中将考虑全线采用轻型井点法降水。
轻型井点系统由井点管、联接管(橡胶或钢管)、总管和抽水设备所组成。
其中实管6m,滤管1.5m。
地下水经井点管、联接管和总管由抽水设备抽走。
井点系统布置采用单排线状井点,井点管位于沟槽上口宽度以外1m。
在井点管延长线位置上挖一50×50cm断面的泄水沟,再在井点管位置上做好标志,井点管间距为1.5m;每40m为一井点组。
人防地下室周长592.3m,预计分为15组。
2.井点施工a. 本工程±0.000相当于八五高程10.09m,人防地下室大面积筏板开挖深度为-5.700m,局部地梁开挖至-6.300m,集水坑开始至-7.200m。
一级抽水设备无法一次性到位。
考虑整体开挖至-2.500m处,再插一级井点管。
b. 井点管的埋设可直接用井点管水冲下沉,也可用套筒式冲孔或钻孔后再将井点管沉入。
本工程采用套筒式冲孔法埋设井点管。
c. 套筒直径30cm,长度约10m,底部呈锯齿形。
上部有提梁,用起重机吊住并上下移动,套筒内有水枪,水枪直径75mm,喷嘴直径20mm,由多级水泵供给高压水,水压0.6~0.8MPa,冲孔深度比滤管底深0.5m左右;d. 井孔冲成后,拔出套筒并立即插入井点管,在保障居中并垂直情况下,向孔内填装滤料,直到距地面1m深的范围内,用粘土填实,以防漏气。
e. 井点管埋设后,即可接通总管和抽水系统,进行试抽,检查抽水效果。
3.轻型井点注意事项a. 做好准备工作:做好抽水试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使井位、井深、滤管长度、标高设计合理可靠。
b. 超前降水:降水领先、开槽在后。
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干槽作业,降水速度超前于挖槽速度。
地下水位降至槽底以下0.5~0.8m之后,才能开始挖槽,并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这水位。
c. 冲点注意操作安全:查清地下障碍物、和地面供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
新建铁路XX至XX线X X至X X段XX、XX隧道试验段降水设计方案XX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1月西安目录一、工程概况···························································· - 2 -1、XX隧道 ······························································ - 2 -2、XX隧道 ······························································ - 2 -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 3 -1、工程地质 ····························································· - 3 -2、水文地质 ····························································· - 4 -三、气象条件···························································· - 4 -四、施工揭示第三系粉砂岩概况 ···································· - 5 -五、降水方案···························································· - 6 -一、工程概况1、XX隧道XX隧道进口位于XX东站东端,出口位于XX市XX县XX村。
起讫里程:DK3+430~DK6+655,全长3225m。
根据施组安排和工程需要,XX隧道共设置5座斜井,其中除0#斜井已进入正洞外,其他4座斜井均未进入正洞。
以下为辅助坑道表和斜井设置示意图:XX隧道辅助坑道表XX隧道辅助坑道平面布置示意图2、XX隧道XX隧道位于甘肃省境内XX县与XX市,进口位于XX县XX乡XX村,出口位于XX县苦河左岸,主要穿行于黄土高原的黄土梁、峁区。
起讫里程: DK68+626~DK82+237,全长13611m。
根据施组安排和工程需要,XX隧道共设置7座辅助坑道,其中除1#、2#、5#斜井已进入正洞外,其他4座辅助坑道均未进入正洞。
以下为辅助坑道表和斜井设置示意图:XX隧道辅助坑道表XX隧道辅助坑道平面布置示意图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工程地质(1)XX隧道根据调查及钻探揭露,XX隧道工程涉及的主要地层为:eol3):主要分布于山坡上部,淡黄色,厚度15~50m,土质1)砂质黄土(Q3较均,稍湿,稍密,Ⅱ级普通土。
al3):主要分布于高阶地,淡黄色,厚度10~50m,土质较2)砂质黄土(Q3均,稍湿,中密为主,Ⅱ级普通土。
eol3):主要分布于山坡上部,浅黄色,厚度15~80m,土质2)砂质黄土(Q2较均,稍湿,中密-密实,Ⅲ级硬土。
al6):分布于洞身及出口风积砂质黄土底部,厚度0.4~40m 3)粗圆砾土(Q2不等,青灰色,颗粒成分主要以砂岩、石英岩等为主,浑圆状,粒径大于60mm 约占15%,60~40mm约占30%,40~20mm约占30%,余为细圆砾及杂砂土充填,潮湿-饱和,密实,局部钙质胶结,Ⅳ级软石。
al7):分布于进口端,厚度0.5~4.5m不等,青灰色,颗粒成4)卵石土(Q2分主要以砂岩、石英岩等为主,浑圆状,粒径大于200mm约占5%,粒径200~60mm 约占55%,余为圆砾及杂砂土充填,潮湿,密实,Ⅳ级软石。
Ss):浅红色为主,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等为主,细粒砂状结5)砂岩(N2构,泥质弱胶结,成岩作用差,Ⅳ级软石。
(2)XX隧道XX隧道3#、4#斜井洞身和DK76+350~DK79+600段正洞地层以上第三系砂岩为主,夹有泥岩、砾岩薄层,成岩作用差,泥质弱胶结,岩质软。
XX隧道正洞及斜井大部分段落和XX隧道正洞部分段落(DK76+350~DK79+600)及3#、4#、8#斜井、7#竖井穿越第三系富水弱胶结粉细砂岩地层,浅红色,粉细粒结构,成岩性差,泥质弱胶结,局部形成钙质半胶结或胶结的透镜体,岩质软,无地下水时,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
当地下水发育时,此类砂岩经开挖扰动、受水长时间浸润或浸泡后,围岩软化现象明显,在地下水富集地段,掌子面还出现涌水、涌砂现象,隧道掌子面前施工扰动后基底多呈粉细砂状,基底软化,拱部及边墙变形、收敛及塌落掉块均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