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综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 新目标A版
- 格式:doc
- 大小:767.42 KB
- 文档页数:21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实验班)物理试卷(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规律的是( )2.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C.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证实了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D. 爱因斯坦发现的质能方程解释了光电效应产生的原因3.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 5 m高时仅有水平速度v=2 m/s,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3∶1。
不计质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则下列图中两块弹片飞行的轨迹可能正确的是( )A. B.C. D.4.A、B两球沿一直线发生正碰,如图所示的s-t图象记录了两球碰撞前后的运动情况,图中的a、b分别为碰撞前的位移图象.碰撞后两物体粘合在一起,c为碰撞后整体的位移图象.若A球的质量m A=2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球的质量m B=1kgB. 相碰时,B对A所施冲量大小为3N•SC. 碰撞过程损失的动能为10JD. A、B碰前总动量为-3kg•m/s5.如图所示,两相同的木块A、B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距离为L.今有一颗子弹以较大的速度依次射穿了A、B,设子弹射穿A木块的过程中所用时为t A,子弹射穿B木块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 B.A、B停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s,整个过程中A、B没有相碰.子弹与木块的作用力恒定,则( )A.s=L, t A= t B B.s>L,t A<t BC.s<L,t A>t B D.s<L,t A<t B6.关于近代物理学的结论中,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核反应中,质量守恒、电荷数守恒B. 氢原子从n=6跃迁至n=2能级时辐射出频率v1的光子,从n=5跃迁至n=2能级时辐射出频率v2的光子,频率为v1的光子的波长较大C. 已知铀238的半衰期为4.5×109年,地球的年龄约为45亿年,则现在地球上存有的铀238原子数量约为地球形成时铀238原子数量的一半D. β衰变能释放出电子说明了原子核中有电子7.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8.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则有( )A. 当用频率为2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B. 当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时,若增大,则逸出功增大C. 当用频率为2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D. 当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时,若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将消失C. 改用频率小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 改用频率更大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10.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B. 核比核更稳定C. 两个核结合成核时释放能量D. 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核中的大 11.从水平地面上方同一高度处,使a 球竖直上抛,使b 球平抛,且两球质量相等,初速度大小相同,最后落于同一水平地面上。
qmg E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2016-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15、16)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甲所示为一简谐波在t =0时刻的图象,图乙所示为x =4m 处的质点P 的振动图象,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波速是2m /sB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 正方向C .t =3.5s 时P 点的位移为0.2mD .从t =0时刻开始计时,P 点的振动方程为y =0.2sin (πt +π)m2、同一位置同向先后开出甲、乙两汽车,甲先以初速度v 、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在甲开出t 0时间后,以同样的加速度a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乙开出后,若以乙为参考系,则甲( ) A .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以速度at 0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以速度v +at 0做匀速直线运动D .停在乙车前方距离为20021at vt +的地方3、如图,小木块以某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从半球形碗口向下滑到碗底,木块下滑过程中速率不变,则木块( )A .下滑过程的加速度不变B .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不变C .对碗壁的压力大小不变D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4、如图,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4m 和m,开始AB 均静止,细绳拉直,在竖直向上拉力F=6mg 作用下,动滑轮竖直向上加速运动。
已知动滑轮质量忽略不计,动滑轮半径很小,不考虑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细绳足够长,在滑轮向上运动过程中,物块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 )A. 1,52A B a g a g == B.15A B a a g == C.0,2A B a a g== D.1,34A B a g a g ==5、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光滑椭圆大环,其长轴长BD=4L 、短轴长AC=2L 。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大环的中心0,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可视为质点的小环,小环刚好套在大环上且与大环及弹簧绝缘,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
高二理科综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给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C.属于次级消费者 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2.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C.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上双向传导D.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正确的是()4.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①转基因②核移植③体外受精④体细胞克隆⑤胚胎移植A. ①③B.①④C. ②⑤D. ③⑤5.以下关于猪的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B.用含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洗衣粉去除奶渍效果更好C.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D.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改变培养条件容易获得突变体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B.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称为有机物C.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不能相互转化D.有机物一般熔点较低,不易导热导电,受热易分解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苯酚俗名石炭酸,向苯酚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变浅红色B.可以用酸性KMnO4鉴别苯和甲苯C.强紫外线灼伤人体皮肤属于皮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D.苯的同系物中,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使得二者均易被氧化9.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B.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C.用大米酿造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10.工业上常用乙苯作原料生产苯乙烯,相关反应可表示如下:针对上述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适当催化剂,可以提高乙苯的转化率B.在保持容积的条件下,充入较多的乙苯,可以提高乙苯的转化率C.仅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苯乙烯选择恒压条件优于恒容条件D.在加入乙苯至达到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不断增大11.已知1,2一二氯乙烯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空间异构体。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8分.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A . N+He→O+HB .U→Th+HeC . H+H→He+nD .Th→Pa+e2.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A.逸出功与ν有关B.E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3.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kg,mB=2kg,vA=6m/s,vB=2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A.vA′=5 m/s,vB′=2.5 m/s B.vA′=2 m/s,vB′=4 m/sC.vA′=﹣4 m/s,vB′=7 m/s D.vA′=7 m/s,vB′=1.5 m/s4.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A .B . C .D .5.如图所示,铁块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当以速度v抽出纸带后,铁块掉在地上的P点,若以2v的速度抽出纸条,则铁块落地点为()A.仍在P点B.P点左边C.P点右边不远处 D.P点右边原水平位移两倍处6.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A.( m1+m2﹣m3)C B.( m1﹣m2﹣m3)C C.( m1+m2﹣m3)C2 D.( m1﹣m2﹣m3)C27.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氮14获得反冲核氧18,发现了中子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D.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8.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锌的逸出功是3.34ev,那么对氢原子在能量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A.用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射的光照射锌板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C.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eVD.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9.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B.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C.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D.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10.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V0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NA=B .ρ=C.m=D.V0=11.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B.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C.布朗运动反应了花粉的分子热运动的规律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12.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垂直于ab且与水平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气体体积在()A.ab过程中不断增加 B.bc过程中保持不变C.cd过程中不断增加 D.da过程中保持不变二、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18分)13.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在边长约为40cm的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2)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1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两个直径相同的小球,入射球质量m1 靶球质量m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轨道上的,由静止释放.(2)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为O点,经多次释放入射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了两球平均落点位置为M、P、N,并测得它们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和.已知入射球的质量为m1,靶球的质量为m2,如果测得m1+m2近似等于,则认为成功验证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三.计算题(共3小题,15题10分,16题12分,17题10分,共34分,解答要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和必要的文字说明)15.如图所示,横截面积S=10cm2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导热气缸内,开始活塞与气缸底都距离H=30cm.在活塞上放一重物,待整个系统稳定后.测得活塞与气缸底部距离变为h=25cm.已知外界大气压强始终为P0=1×105Pa,不计活塞质量及其与气缸之间的摩擦,取g=10rn/s2.求:①所放重物的质量;②在此过程中被封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16.如图所示,U形管右管横截面积为左管横截面积的2倍,在左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长为26cm,温度为280K的空气柱,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36cm,外界大气压为76cmHg.若给左管的封闭气体加热,使管内气柱长度变为30cm,则此时左管内气体的温度为多少?1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mC=2kg.开始时C静止,A、B一起以v0=5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与C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碰撞.求A与C发生碰撞后瞬间A的速度大小.龙海二中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8分.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A . N+He→O+HB .U→Th+HeC . H+H→He+nD .Th→Pa+e【考点】JJ: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分析】α衰变是指原子核分裂并只放射出氦原子核的反应过程,根据这一特定即可判断.【解答】解:A 、方程N+He→O+H;是人工核反应方程,是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故A错误;B 、方程U→Th+He,是U原子核分裂并只放射出氦原子核的反应过程,属于α衰变.故B正确;C 、方程H+H→He+n,是轻核的聚变反应.故C错误;D 、方程Th→Pa+e,释放出一个电子,是β衰变的过程.故D错误.故选:B.2.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A.逸出功与ν有关B.E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考点】IE: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分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的特点:①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入射光频率无关;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③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满足光电效应方程.【解答】解:A、金属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决定的,与入射光频率无关,其大小W=hγ,故A错误.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但入射光越强,光电流越大,只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故B错误.C、要有光电子逸出,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0,即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即γ>γ0时才会有光电子逸出.故C错误.D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m=hν﹣W ,可知=h,故D正确.故选D.3.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kg,mB=2kg,vA=6m/s,vB=2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A.vA′=5 m/s,vB′=2.5 m/s B.vA′=2 m/s,vB′=4 m/sC.vA′=﹣4 m/s,vB′=7 m/s D.vA′=7 m/s,vB′=1.5 m/s【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6C: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两球碰撞过程,系统不受外力,故碰撞过程系统总动量守恒;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可能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碰撞后的系统总动能应该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的系统总动能;同时考虑实际情况,碰撞后A球速度不大于B球的速度.【解答】解:考虑实际情况,碰撞后A球速度不大于B球的速度,因而AD错误,BC满足;两球碰撞过程,系统不受外力,故碰撞过程系统总动量守恒,ABCD均满足;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碰撞后的系统总动能应该小于或等于碰撞前的系统总动能,碰撞前总动能为22J,B选项碰撞后总动能为18J,C选项碰撞后总动能为57J,故C错误,B满足;故选B.4.如图所示是某原子的能级图,a、b、c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则正确的是()A .B .C .D .【考点】J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能级间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能级差越大,光子频率越大,波长越短.【解答】解:从第3能级跃迁到第1能级,能级差最大,知c光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从第3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能级差最小,知a光的光子频率最小,波长最长,所以波长依次增大的顺序为c、b、a.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5.如图所示,铁块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当以速度v抽出纸带后,铁块掉在地上的P点,若以2v的速度抽出纸条,则铁块落地点为()A.仍在P点B.P点左边C.P点右边不远处 D.P点右边原水平位移两倍处【考点】43:平抛运动.【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铁块在纸条上的运动过程,求出铁块与纸带分离时速度的大小,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即可判断铁块的落地点.【解答】解:抽出纸带的过程中,铁块受到向前的摩擦力作用而加速运动,若纸带以2v的速度抽出,则纸带与铁块相互作用时间变短,因此铁块加速时间变短,做平抛时的初速度减小,平抛时间不变,因此铁块将落在P点的左边,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6.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A.( m1+m2﹣m3)C B.( m1﹣m2﹣m3)C C.( m1+m2﹣m3)C2 D.( m1﹣m2﹣m3)C2【考点】JI: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的质量求出质量亏损,结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求出释放的能量.【解答】解: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质量亏损△m=m1+m2﹣m3,则释放的能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氮14获得反冲核氧18,发现了中子C.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D.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考点】1U:物理学史.【分析】明确人类对于电磁波以及原子结构研究的物理学史,注意B中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明确是用α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解答】解:A、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A错误.B、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产生中子和碳12原子核,故B错误;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C正确;D、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枣榚式原子结构模型,故D错误.故选:C.8.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锌的逸出功是3.34ev,那么对氢原子在能量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A.用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射的光照射锌板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C.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eVD.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考点】J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与锌板的逸出功的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光电效应现象.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光子的能量应能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无限远处,最小频率的电磁波的光子能量应为:hγ=0﹣E1.【解答】解:A、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10.2eV,照射金属锌板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故A错误;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根据可知,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故B正确;C、氢原子从高能级向n=3的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最小为E大=﹣1.51+13.6=12.09eV,因锌的逸出功是3.34ev,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Km=12.09﹣3.34=8.75eV,故C正确;D、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小于12.09eV,不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要正好等于12.09eV,才能跃迁,故D错误;故选:BC.9.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B.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C.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D.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考点】8F: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明确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均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理想气体不计分子势能,故温度是理想气体内能的标志,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大;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也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只不过要引起其他方面的变化.【解答】解:A、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吸热的同时如果还对外界做功,其内能即温度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B、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故B正确;C 、根据,可知p不变V增大,则T增大,需要吸热,故C错误;D、在外界做功的情况下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D错误;故选:B10.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表示在状态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为在状态下水蒸气的密度,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V0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NA=B .ρ=C.m=D.V0=【考点】82: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密度等于摩尔质量除以摩尔体积,摩尔数等于质量与摩尔质量之比.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原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摩尔质量.而对水蒸气,由于分子间距的存在,NA△并不等于摩尔体积.【解答】解:A、ρV(表示摩尔质量)÷m(单个分子的质量)=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故A正确;B、对水蒸气,由于分子间距的存在,NA△并不等于摩尔体积,故B错误;C、单个分子的质量=摩尔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故C正确;D、对水蒸气,由于分子间距的存在,摩尔体积处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每个分子占据的空间体积,但并不等于分子体积,故D错误;故选:AC.11.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B.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C.布朗运动反应了花粉的分子热运动的规律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考点】84:布朗运动;86: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根据分子力做功判断分子势能的变化;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间接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根据分子力作用图分析分子力的变化.【解答】解:A、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但是内能不一定大,故A正确.B、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故B正确.C、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故C错误.D、由分子力随距离的变化图可知,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均减小,但是分子力不一定减小,故D错误.故选:AB.12.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bc、cd、da四个过程,其中bc的延长线通过原点,cd垂直于ab且与水平轴平行,da与bc平行,则气体体积在()A.ab过程中不断增加 B.bc过程中保持不变C.cd过程中不断增加 D.da过程中保持不变【考点】99: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析】ab过程气体发生等温过程,由玻意耳定律分析体积的变化;bc过程,根据b、c两点与绝对零度连线,分析其斜率变化,判断体积变化,斜率越大,体积越小;cd过程是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分析体积的变化.【解答】解:A、ab过程气体发生等温过程,压强减小,由玻意耳定律分析可知,气体的体积变大,故A正确.B、bc过程,b与绝对零度﹣273℃连线的斜率等于c与绝对零度﹣273℃连线的斜率,则b状态气体的体积等于c状态气体的体积,则bc过程中体积不变.故B正确.C、cd过程是等压变化,温度降低,由盖•吕萨克定律分析可知体积减小;故C 错误.D、过d点的斜率大于过a点的斜率,则d点的体积小于a点的体积,da过程体积增大.故D错误.故选:AB.二、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18分)13.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①在边长约为40cm的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④①②⑤③.(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2)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5×10﹣10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考点】O1: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分析】将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通过量筒测出1滴此溶液的体积.然后将1滴此溶液滴在有痱子粉的浅盘里的水面上,等待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描绘出油酸膜的形状,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按不足半个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统计出油酸薄膜的面积.则用1滴此溶液的体积除以1滴此溶液的面积,恰好就是油酸分子的直径.【解答】解:(1)“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步骤为:配制酒精油酸溶液(教师完成,记下配制比例)→测定一滴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v=(题中的④)→准备浅水盘(①)→形成油膜(②)→描绘油膜边缘(⑤)→测量油膜面积(③)→计算分子直径(③)(2)计算步骤:先计算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一滴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配制比例=,再计算油膜面积,最后计算分子直径为:d==5×10﹣10 m.故答案为:(1)④①②⑤③;(2)5×10﹣10.14.如图所示为实验室“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两个直径相同的小球,入射球质量m1 大于靶球质量m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安装轨道时,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轨道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2)实验中记录了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为O点,经多次释放入射球,在记录纸上找到了两球平均落点位置为M、P、N,并测得它们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和.已知入射球的质量为m1,靶球的质量为m2,如果测得m1+m2近似等于m1,则认为成功验证了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考点】ME: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分析】①明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方法,从而确定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②实验要验证两个小球系统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即要验证m1v1=m1v1′+m2v2,可以通过平抛运动将速度的测量转化为水平射程的测量;【解答】解:①为了保证入射小球不反弹,则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同时为了让小球做平抛运动,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在同一组实验的不同碰撞中,每次入射球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保证碰前的速度相同,才能有效减小实验误差;②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如果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有:m1v0=m1vA+m2vB,两边同时乘以时间t得:m1v0t=m1vAt+m2vBt则有:m1=m1+m2,故答案为:(1)大于,水平,同一高度(或同一位置);(2)m1三.计算题(共3小题,15题10分,16题12分,17题10分,共34分,解答要写出主要的运算过程和必要的文字说明)15.如图所示,横截面积S=10cm2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导热气缸内,开始活塞与气缸底都距离H=30cm.在活塞上放一重物,待整个系统稳定后.测得活塞与气缸底部距离变为h=25cm.已知外界大气压强始终为P0=1×105Pa,不计活塞质量及其与气缸之间的摩擦,取g=10rn/s2.求:①所放重物的质量;②在此过程中被封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考点】8F:热力学第一定律;99: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析】①气体等温压缩,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出初、末状态的气压,然后根据玻意耳定律列式求解;②先求解气体对外界做的功,然后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放出的热量.【解答】解:①气体初始状态时:P0=1×105Pa气体末状态时:由等温变化规律可知:P0HS=P2hS解得:m=2kg②外界对气体做功:W=(P0s+mg)(H﹣h)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U=W+Q解得:Q=﹣6J则:整个过程中封闭气体放出的热量为6.答:①活塞上的重物质量为2kg;②整个过程中被封闭气体与外界交换的热量大小为6J.16.如图所示,U形管右管横截面积为左管横截面积的2倍,在左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长为26cm,温度为280K的空气柱,左右两管水银面高度差为36cm,外界大气压为76cmHg.若给左管的封闭气体加热,使管内气柱长度变为30cm,则此时左管内气体的温度为多少?【考点】99: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分析】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然后应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求出气体的温度.【解答】解:(1)以封闭气体为研究对象,设左管横截面积为S,当左管封闭的气柱长度变为30cm时,左管水银柱下降4cm,右管水银柱上升2cm,即两端水银柱高度差为:h′=30cm由题意得:V1=L1S=26S,P1=P0﹣h1=76cmHg﹣36cmHg=40cmHg,T1=280K;p2=p0﹣h′=46cmHg V2=L2S=30S,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T2=371.5K答:左管内气体的温度为371.5K1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滑块B置于A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A=2kg、mB=1kg、mC=2kg.开始时C静止,A、。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一、单项选择题1.观察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图表示的是细胞的各化学元素的含量,则A应该为碳元素B.如果该图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则A中含有的元素为H、OC.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细胞的化合物组成情况,则A是蛋白质D.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细胞周期,则A时期发生染色体的复制2.糖类是生物体的重要构成物质和能源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ATP 、RNA、质粒和叶绿体中均含有核糖B. 葡萄糖是构成麦芽糖、纤维素、淀粉和糖原的基本单位C. 在细胞膜上糖类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D. 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3.现有一种“十二肽”,分子式为C X H Y N Z O W S(Z>12,W>13)。
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氨基酸:下列对以上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合成该多肽时,至少需36个密码子B.控制合成该多肽相应的基因至少有36个碱基C.将一个该“十二肽”分子彻底水解后有(Z-12)个赖氨酸D.该分子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且必需61种tRNA参与4.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对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实验组5分钟的现象再过5分钟滴加清水5分钟①0.3g·ml-1蔗糖溶液x 无变化质壁分离复原②0.5g·ml-1蔗糖溶液质壁分离y 无变化③ 1 mol·l-1 KNO3溶液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z④ 1 mol·l-1 醋酸溶液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渗透失水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5.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一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在如图所示的时间范围内,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2s时的位移与0.4s时的位移相同B.0.4s时的速度与0.6s时的速度相同C.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0.9s,振幅为4cmD.0.2s时的回复力与0.6s时的回复力方向相反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中悬浮的微粒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B.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C.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对外界做功,其内能一定减少3、现有两电源,其电动势分别为E1、E1(E1<E1),内阻分别为r1、r1.当这两个电源分别和一阻值为R0的电阻连接时,电源的输出功率相等。
若将这两个电源分别电阻R连接时,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I1和I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则一定有B.若,则一定有C.若,则一定有D.若,则一定有4、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前4 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C.t=4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小5、图甲所示为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间做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图乙为这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t=0.2s时,弹簧振子运动到O位置B.在t=0.1s与t=0.3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速度相同C.从t=0到t=0.2s的时间内,弹簧振子的动能持续地减小D.在t=0.2s与t=0.6s两个时刻,弹簧振子的加速度相同6、如图(甲)所示,单匝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中心轴OO′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若外接电阻的阻值R=9Ω,线圈的电阻r=1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圈转动频率为50HzB.0.01末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C.通过线圈的电流最大值为10 AD.伏特表的示数为90V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约含有1.81×1023个原子B. 标准状况下,80gSO3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C. 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4 分子数为N AD. 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与足量氧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N A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 热稳定性:HF<HCl<HBr<HIB. 微粒半径:K+>Na+>Mg2+>Al3+C. 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D. 最外层电子数:Li<Mg<Si<Ar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0.1mol·L-1NaOH溶液:K+、Ba2+、Cl-、HCO3-B. 0.1mol·L-1Na2CO3溶液:K+、NH4+、NO3-、SO42-C. 0.1mol·L-1FeCl3溶液:K+、Na+、I-、SCN-D. 0.1mol·L-1HCl的溶液:Ca2+、Na+、C1O-、NO3-12.根据图中包含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吸收248 kJ的能量B. 436 kJ·mol-1是指断开1 mol H2中的H-H键需要放出436 kJ的能量C.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 kJ的能量D. 431 kJ·mol-1是指生成2 mol HCl中的H—Cl键需要放出431 kJ的能量13.现有一块已知质量的铝镁合金,欲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几位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1:铝镁合金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实验方案2:铝镁合金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实验方案3:铝镁合金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测定得到沉淀的质量对能否测定出镁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判断正确的是实验开始时,先将干燥、纯净的CO2气流通入D中,再将铁粉加热至600—700℃,E管中铁粉开始反应。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A.质点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质点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2、某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则()A.质点的振幅为8cmB.质点的振动周期为2sC.在0~1s内,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D.在1~2s内,质点的动能逐渐增大3、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B.C.D.4、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电场都会产生磁场B.任何磁场都会产生电场C.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D.电磁波是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5、如图,一个礼花弹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炸裂成三块碎片,其中一块碎片首先沿竖直方向落至地面,另两块碎片稍后一些同时落至地面.则在礼花弹炸裂后的瞬间这三块碎片的运动方向可能是( )A.B.C.D.6、2018年3月2日上映的《厉害了我的国》的票房和评分都极高。
影片中展示了我们中国作为现代化强国的方方面面的发展与进步。
如图是影片中几个场景的截图,则下列说法正的是A.甲图中火箭点火后加速上升阶段,舱内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B.乙图中的光伏电池能把太阳光的光能转化为内能C.丙图中静止站立在电缆上的工作人员受到的合力垂直于倾斜的电线D.丁图中某根钢索对桥面的拉力和桥面对该钢索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滤、结晶、焰色反应、灼烧、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B.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可在溶液中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若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水解,反之则没有水解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的分子数为N A B.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 A C.23g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N A D.1mol甲基所含质子数为10N A9.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r(C)>r(D)>r(B)>r(A)。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D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A、C原子核电荷数之和,A与C同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D的氧化物来制备D的单质B.单质C、D着火,灭火时C不能用泡沫灭火器,但D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A、B、C组成的化合物,若溶液浓度为0.01mol/L,则常温下其PH为12D.化合物A2B2与C2B2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10.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
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
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金属锂作负极B.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C.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D.总反应为:2Li+2H2O=2LiOH+H2↑注意:11—13题为选考题,请从两个备选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答。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1—13题)1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B.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C.在所有的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C2H5OH 分子中共含有8 个极性键,1 个π键12.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A.NH4Cl NH3↑+ HCl↑B.NH3+CO2+H2O=NH4HCO3C.2NaOH+Cl2=NaCl+NaClO+H2O D.2Na2O2+2CO2=2Na2CO3+O213.晶体硼的结构如右图所示。
[首发]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最新】高二(实验班)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描绘两种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波长关系的图中,符合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A.B.C.D.2.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C.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证实了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D.爱因斯坦发现的质能方程解释了光电效应产生的原因3.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5 m高时仅有水平速度 v=2 m/s,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3∶1.不计质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 2,则下列图中两块弹片飞行的轨迹可能正确的是( )A.B.C.D.4.A、B两球沿一直线发生正碰,如图所示的s-t图象记录了两球碰撞前后的运动情况,图中的a、b分别为碰撞前的位移图象.碰撞后两物体粘合在一起,c为碰撞后整体的位移图象.若A球的质量m A=2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球的质量m B=1kgB.相碰时,B对A所施冲量大小为3N•SC.碰撞过程损失的动能为10JD.A、B碰前总动量为-3kg•m/s5.如图所示,两相同的木块A、B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距离为L.今有一颗子弹以较大的速度依次射穿了A、B,设子弹射穿A木块的过程中所用时为t A,子弹射穿B木块的过程中所用时间为t B.A、B停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为s,整个过程中A、B没有相碰.子弹与木块的作用力恒定,则( )A.s=L, t A= t B B.s>L,t A<t BC.s<L,t A>t B D.s<L,t A<t B6.关于近代物理学的结论中,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核反应中,质量守恒、电荷数守恒B.氢原子从n=6跃迁至n=2能级时辐射出频率v1的光子,从n=5跃迁至n=2能级时辐射出频率v2的光子,频率为v1的光子的波长较大C.已知铀238的半衰期为4.5×109年,地球的年龄约为45亿年,则现在地球上存有的铀238原子数量约为地球形成时铀238原子数量的一半D.β衰变能释放出电子说明了原子核中有电子7.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由此可推知,氢原子( )A .从高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 .从高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 .从高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 .从n =3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二、多选题8.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0ν,则有( ) A .当用频率为02ν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B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0ν时,若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C .当用频率为02ν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h νD .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0ν时,若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9.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增大入射光强度,光电流增大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10.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A .42He 核的结合能约为14 MeVB .42He 核比63Li 核更稳定C .两个21H 核结合成42He 核时释放能量D .23592U 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36Kr 核中的大11.从水平地面上方同一高度处,使a 球竖直上抛,使b 球平抛,且两球质量相等,初速度大小相同,最后落于同一水平地面上.空气阻力不计.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球着地时的动量相同B .两球着地时的动能相同C .重力对两球的冲量相同D .重力对两球所做的功相同12.质量为M 和m 0的滑块用轻弹簧连接,以恒定的速度v 沿光滑水平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 的静止滑块发生碰撞,如图所示,碰撞时间极短,在此过程中,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 .M 、m 0、m 速度均发生变化,分别为v 1、v 2、v 3,而且满足(M +m 0)v =Mv 1+m 0v 2+mv 3B .m 0的速度不变,M 和m 的速度变为v 1和v 2,而且满足Mv =Mv 1+mv 2C .m 0的速度不变,M 和m 的速度都变为v ′,且满足Mv =(M +m )v ′D .M 、m 0、m 速度均发生变化,M 、m 0速度都变为v 1,m 的速度变为v 2,且满足(M +m )v 0=(M +m )v 1+mv 2三、实验题13.如图所示为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若入射小球质量为1m ,半径为1r ;被碰小球质量为2m ,半径为2r 则______A .1212m m r r >>,1212.B m m r r ><,C .1212m m r r >=,1212.D m m r r <=,()2为完成此实验,以下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必需的是______ .(填下列对应的字母)A .直尺.B 游标卡尺.C 天平.D 弹簧秤.E 秒表()3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1m ,被碰小球的质量为2m P ,为碰前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则关系式(用1m 、2m 及图中字母表示) ______ 成立,即表示碰撞中动量守恒. 14.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的概念,并给出了光电效应方程.但这一观点一度受到质疑,密立根通过下述实验来验证其理论的正确性,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1)为了测量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实验中双刀双掷开关应向____闭合.(填“ab”或“cd”)(2)如果实验所得U C -υ图象如图2所示,其中U 1、υ1、υ0为已知量,电子电荷量e ,那么:①只需将__________________与普朗克常量h 进比较,若在误差许可的范国内二者相等,则证明“光电效应方程”是正确的.②该实验所用光电管的K 极材料的逸出功为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题15.1926年美国波士顿的内科医生卢姆加特等首次应用放射性氡研究人体动、静脉血管床之间的循环时间,被誉为“临床核医学之父”.氡的放射性同位素有27种,其中最①求m、n的值;②一个静止的氡核(86222Rn)放出一个α粒子后变成钋核(84218Po).已知钋核的速率v=1×106m/s,求α粒子的速率.16.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的能级状态,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则:(1)氢原子可能发射几种频率的光子?(2)氢原子由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是多少电子伏?(3)用下图中的光子照射下表中几种金属,哪些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发生光电效应时,发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多少电子伏?17.一辆轿车强行超车时,与另一辆迎面驶来的轿车相撞,两车车身因相互挤压,皆缩短了0.5 m,据测算两车相撞前速度约为30 m/s,则:(1)假设两车相撞时人与车一起做匀减速运动,试求车祸中车内质量约60 kg的人受到的平均冲力是多大;(2)若此人系有安全带,安全带在车祸过程中与人体的作用时间是1 s,求这时人体受到的平均冲力为多大.18.如图所示,质量为3kg的小车A以v0=4m/s的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匀速运动,小车左端固定的支架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质量为1kg的小球B(可看作质点),小球距离车面0.8m.某一时刻,小车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1kg的物块C发生碰撞并粘连在一起(碰撞时间可忽略),此时轻绳突然断裂.此后,小球刚好落入小车右端固定的砂桶中(小桶的尺寸可忽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①绳未断前小球与砂桶的水平距离.②小车系统的最终速度大小③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参考答案1.A【解析】黑体辐射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越大,故B 、D 错误.黑体辐射的波长分布情况也随温度而变,如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在500℃以至更高的温度时,则顺次发射可见光以至紫外辐射.即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故C 错误,A 正确.故选A .点睛:要理解黑体辐射的规律: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越大,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2.C【解析】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电子,选项A 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B 错误;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证实了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选项C 正确; 爱因斯坦发现的光电效应方程解释了光电效应产生的原因,选项D 错误;故选C.3.D【详解】试题分析:炮弹到达最高点时爆炸时,爆炸的内力远大于重力(外力),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当炮弹到达最高点时爆炸为沿水平方向运动的两片,两片炸弹都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即可解题.规定向右为正,设弹丸的质量为4m ,则甲的质量为3m ,乙的质量为m ,炮弹到达最高点时爆炸时,爆炸的内力远大于重力(外力),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则有01243mv mv mv =+,则1283v v =+,两块弹片都做平抛运动,高度一样,则运动时间相等,1t s ===,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111222x v t v x v t v ====,,则1283x x =+,结合图象可知,D 的位移满足上述表达式,故D 正确.4.C【解析】试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象可知碰撞前后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B 球的质量.由动量定理求B 对A 所施冲量大小.根据能量守恒求损失的动能.由s-t 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得,碰撞前有:A 球的速度4103/2A v m s -==-,B 球的速度为42/2B v m s ==,碰撞后有A 、B 两球的速度相等,为24/1/2A B v v v m s m s -'='===-,对A 、B 组成的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A A B B A B m v m v m m v +=+,解得43B m kg =,A 错误;对A ,由动量定理得:B 对A 所施冲量为'4A A A A I m v m v N s =-=⋅,B 错误;碰撞中,A 、B 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222111222k A A B B A B E m v m v m m v ∆=+-+,代入数据解得10J k E ∆=,C 正确;A 、B 碰前总动量为10/3A A B B P m v m v kg m s =+=-⋅,故D 错误. 5.B【解析】试题分析:子弹依次射穿了木块A 、B ,由于先经过木块A ,故经过木块A 的任意时刻的速度大于经过木块B 任意时刻的速度,即经过木块A 的平均速度大,故根据d t v =,经过木块A 的时间较短,故t A <t B ;子弹射穿木块过程,木块是匀加速运动,子弹与木块的作用力F 恒定,故根据动量定理,有:(F-f )t=mv由于经过木块A 的时间较短,故木块A 获得的初速度较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a ,故木块A 、B 的加速度相同;根据运动学公式v 2-v 02=2ax ,可得木块A 滑动的距离较小,故s >L ;故选B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6.C【解析】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选项A 错误;氢原子从n=6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的能级差大于从n=5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能级差,根据E m -E n =hγ知,频率为v 1的光子的能量大于频率为v 2的光子的能量,频率为v 1的光子的波长较小,选项B 错误;铀238的半衰期为4.5×109年,地球的年龄约为45亿年,则有铀238原子数量约为地球形成时铀238原子数量的一半.故C 正确;β衰变是中子转变成质子而放出的电子.故D 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突破口是比较出频率为v 1和频率为v 2的能量的大小,然后由公式得出频率大小;并考查β衰变的原理,注意电子跃迁的动能与电势能及能量如何变化是考点中重点,理解半衰期的含义,注意质量与质量数区别.7.AD【解析】试题分析: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为10.20eV ,大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则波长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故A 正确.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为3.40eV ,大于可见光的能量.故B 错误.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为1.51eV ,小于可见光的光子能量.故C 错误.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子能量为1.89eV ,在可见光能量范围之内.故D 正确.故选AD .考点:本题考查波尔模型、能级跃迁。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年下期高二年级实验班结业考试试卷理科综合(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二年级实验班结业考试试卷,分两卷。
其中共31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每题6分,共126分)本卷共21题,每题6分。
其中物理部分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得3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化学部分和生物部分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叠放压在一个轻弹簧上面,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t=0时刻,给A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使得物体以0.5g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A. A、B分离前系统合外力大小与时间的平方成线性关系B. 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C. 在t=时刻A、B分离D. 分离时B的速度为g2.一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固定斜面的底端向上冲,到斜面上某一点后返回底端,斜面粗糙.滑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象分别表示滑块运动过程中位移x、速度v、动能E k和重力势能E p(以斜面底端为参考平面)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正确的是A.B.C.D.3.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如图所示.则在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小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4.如图所示,一薄木板斜搁在高度一定的平台和水平地板上,其顶端与平台相平,末端置于地板的P处,并与地板平滑连接.将一可看成质点的滑块自木板顶端无初速释放,沿木板下滑,接着在地板上滑动,最终停在Q处.滑块和木板及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将木板截短一半,仍按上述方式搁在该平台和水平地板上,再次将滑块自木板顶端无初速释放,(设物体在板和地面接触处平滑过渡),则滑块最终将停在A.P处B.P、Q之间C.Q处D.Q的右侧5.在真空中A、B两点分别放有异种点电荷+Q和﹣2Q,以AB连线中点O为圆心作一圆形路径abcd,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场强大小关系有E a=E b、E c=E dB.电势高低关系有φa>φb、φc=φdC.将一负点电荷沿圆弧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D.将一正点电荷沿直线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电势能始终不变6.某同学在研究电容、电感对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的影响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L1、L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已知把开关置于3、4时,电路与交流电源接通,稳定后的两个灯泡发光亮度相同,则该同学在如下操作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当开关置于1、2时,稳定后L1、L2两个灯泡均发光且亮度相同B.当开关置于1、2时,稳定后L1、L2两个灯泡均发光且L1比L2亮C.当开关置于3、4时,稳定后若只增加交变电流的频率,则L1变暗,L2变亮D.在开关置于3、4的瞬间,L1立即发光,而L2亮度慢慢增大7.如图所示,长为a宽为b的矩形区域内(包括边界)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0点有一粒子源,某时刻粒子源向磁场所在区域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所有方向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粒子的速度大小相同,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最先从磁场上边界射出的粒子经历的时间为,最后从磁场中飞出的粒子经历的时间为,不计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A.粒子速度大小为 B.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3bC.a的长度为(+1)b D.最后从磁场中飞出的粒子一定从上边界的中点飞出8.实验室里的交流发电机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正方形线圈(电阻不计)在水平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OO′轴匀速转动.今在发电机的输出端接一个电阻R和理想电压表,并让线圈每秒转25圈,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10V.已知R=10Ω,线圈电阻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圈位于图中位置时,线圈中的瞬时电流为零B.从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线圈中电压瞬时值表达式为U=10sin50πt(V)C.流过电阻R的电流每秒方向改变50次D.电阻R上的热功率等于10W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约含有1.81×1023个原子B. 标准状况下,80gSO3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C. 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4 分子数为N AD. 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与足量氧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N A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 热稳定性:HF<HCl<HBr<HIB. 微粒半径:K+>Na+>Mg2+>Al3+C. 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D. 最外层电子数:Li<Mg<Si<Ar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0.1mol·L-1NaOH溶液:K+、Ba2+、Cl-、HCO3-B. 0.1mol·L-1Na2CO3溶液:K+、NH4+、NO3-、SO42-C. 0.1mol·L-1FeCl3溶液:K+、Na+、I-、SCN-D. 0.1mol·L-1HCl的溶液:Ca2+、Na+、C1O-、NO3-12.根据图中包含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吸收248 kJ的能量B. 436 kJ·mol-1是指断开1 mol H2中的H-H键需要放出436 kJ的能量C.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 kJ的能量D. 431 kJ·mol-1是指生成2 mol HCl中的H—Cl键需要放出431 kJ的能量13.现有一块已知质量的铝镁合金,欲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几位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1:铝镁合金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实验方案2:铝镁合金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实验方案3:铝镁合金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测定得到沉淀的质量对能否测定出镁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判断正确的是A. 都能B. 都不能C. ①不能,其它都能D. ②③不能,①能A. 5B. 7C. 10D. 1417.给兔子喂养某种食物后,在其体内检测出了来自该食物的微小RNA,这种RNA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可与兔子的M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最终引起兔子患病。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结业考试试题(实验班)17.给兔子喂养某种食物后,在其体内检测出了来自该食物的微小RNA,这种RNA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可与兔子的M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最终引起兔子患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酸B.微小RNA被吸收进入兔子体内,可能需要载体的协助C.微小RNA通过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引起兔子患病D.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结合时,不存在A与T配对18.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对患者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是:取出患者的白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转入正常ADA基因,再将这些白细胞注射入患者体内,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能正常生活。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常ADA基因替换了患者的缺陷基因B.正常ADA基因通过控制ADA的合成来影响免疫功能C.白细胞需在体外培养成细胞系后再注射入患者体内D.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9.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
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 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Ⅱ-1、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C. 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D. Ⅲ-3与正常男子婚配,后代不会患病20.河豚毒素是一种强力的神经毒素,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毒剂,它会和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阻止钠离子内流。
如图所示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给A处适宜的刺激,图中膜外的ab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势差)Uab随时间的曲线图正确的是A. B.C. D.21.下图表示某草原在围栏封育与自由放牧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在某一调查时刻植被的干物质量)的动态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围栏内外地上生物量在2015年差异显著B. 当年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是生物量C. 围栏封育更利于植被的生长和有机物积累D. 过度放牧会降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29.(本题满分16分)某科研小组以瓦氏马尾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物理(实验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其中1—9为单选题,10—13为多选题。
其中多选题选对但不全给2分,错选或不选给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B.分子之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且引力增大得比斥力快C.做加速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越来越大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2.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使其压强增大,则在这一过程中气体 ( ) A.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对外界做了功C.密度增大 D.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3.对于如下几种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体积减小温度不变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小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等压膨胀过程,其温度不一定增大C.扩散现象不能发生在固体与固体之间。
D.打开香水瓶后,在较远的地方也能闻到香味,这表明香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饱和气压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叶面上的露珠总是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原因C.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D.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5.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出发,经过等容过程ab到达状态b,再经过等温过程bc到达状态c,最后经等压过程ca回到初态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过程ab中气体的外界对气体做功B.在过程ab中气体对外界做功C.在过程ca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D.在过程bc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6.如图所示,绝热容器中用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可在容器中无摩擦地移动,现用力压活塞,使活塞向左运动,活塞中气体的温度变化情况是(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7.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7.0104J,气体内能减少了1.3105J,则此过程( )A.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6.0104 JB.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2.0105 JC.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2.0105JD.气体向外界放出热量6.0104 J8.如图所示,一根竖直的弹簧支持着一倒立气缸的活塞,使气缸悬空而静止。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多选题选的不全得2分。
1. 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时间呈正弦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此线圈与一个R=10 Ω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电路中的其他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交变电流的周期为0.125 sB. 交变电流的频率为8 HzC.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AD. 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4 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图象中可以求出该交流电的最大电压以及周期等物理量,然后根据最大值与有效值以及周期与频率关系求解.解:A、由图可知,交流电周期T=0.250s,故A错误;B、交流电周期T=0.250s,交变电流的频率为f==4Hz,故B错误;C、由图可知,交流电的最大电压U m=20V,所以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I m ==2A,所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I==A,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交流电最大值、有效值、周期、频率等问题,要学会正确分析图象,从图象获取有用信息求解.2. 原子核聚变可望给人类未来提供丰富的洁净能源.当氘等离子体被加热到适当高温时,氘核参与的几种聚变反应可能发生,放出热量.这几种反应的总效果可以表示为:,由平衡条件可知( )A. k=1,d=4B. k=2,d=2C. k=1,d=6D. k=2,d=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核反应的过程由质量数守恒可得…①根据核电荷数守恒可得…②联立①②两式解得 k=2,d=2.故B正确;考点:考查了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3. (多选)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原来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跃迁到n=1能级的过程中( )A. 放出三种频率不同的光子B. 放出六种频率不同的光子C. 放出的光子的最大能量为12.75 eV,最小能量是0.66 eVD. 放出的光能够使逸出功为13 eV的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任意两能级间发生跃迁,放出一种频率的光子,根据可知,从n=4能级的氢原子回到n=1放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所以A错误、B 正确;从能级4跃迁到能级1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大,从能级4跃迁到能级3时放出的光子能量最小,根据可得知,最大能量12.75eV,最小能量为0.66eV,所以C正确;根据光电效应的条件,只有放出的光子能量大于13.0eV 的光子,才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考点:氢原子能级结构、能级公式、光电效应4. 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A. 1∶3B. 1∶5C. 1∶8D. 1∶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2ah ab=v22ah ac=(3v)2,联立得:;故选D.考点:自由落体运动5. 一枚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A. t3时刻距地面最远B. t2~t3的时间内,在向下降落C. t1~t2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D. 0~t3时间内,始终处于失重状态【答案】A【解析】根据图象可知:0~t1时间段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t l~t2时间段,仍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t2~t3时间段,匀减速上升,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因为始终向上运动,所以t3时刻离地面最远.综上选项A错误,选项B、C、D错误。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实验班)时长: 90 分钟分值: 100 分第I 卷(共 64分)一、选择题(共 16 题,每题 4 分,共64 分。
第1~ 11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2~ 16题为多项选择题。
所有选对的得 4 分,部分选对的得 2 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 分。
)1、一位旅客在千岛湖畔欲乘坐游船,当天风波较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船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 cm,周期为 3.0s.当船上涨到最高点时,甲板恰巧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出10 cm 时,旅客能舒畅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旅客能舒畅登船的时间是()A. 0.5 s B. 0.75 s C. 1.0 s D . 1.5 s2、以下图,一单摆悬于O点,摆长为 L,若在 O点正下方的 O′点钉一个钉子,使′=/2 ,将单摆拉至A 处开释,小球将在、、C间往返振动,若振OO L A B动中摆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小于5°,则此摆的周期是()L LA. 2πg B.2π2gC. 2πL+L D.πL+Lg2g g2g3、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流传,某时辰该列波上正好经过均衡地点的两质点相距 6 m,且这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则该简谐波可能的波长为()A. 4 m、 6 m 和 8 m B. 6 m、 8 m 和 12 mC. 4 m、 6 m 和 12 mD. 4 m、 8 m 和 12 m4、以下图,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 A 点射入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体现七色光带.若入射点由 A 向 B迟缓挪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察看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逝.在光带未完整消逝以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初消逝的光分别是 ()A.减弱,紫光B.减弱,红光C.增强,紫光D.增强,红光5、对于生活中碰到的各样波,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电磁波能够流传信息,声波不可以传达信息B.手机在通话时波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C.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流传速度相同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6、以下相关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B.光子与电子是相同的一种粒子C.光的波长越长,其颠簸性越明显;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明显D.大批光子的行为常常显示出粒子性7、以下图,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2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 的扇形,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耀到上,不透光.若OAB OA OB只考虑初次入射到圆弧AB上的光,则 A B 上有光显出部分的弧长为()1115A. 6πRB. 4πRC. 3πRD.12πR8、以下图,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浅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A.小球一定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B.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地区射出C.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频次变大D.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流传速度变大9.我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2013 年世锦赛上实现女子3000 m 接力三连冠.察看发现,“接棒”的运动员甲提早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方,而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取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在乙推甲的过程中,忽视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A.甲对乙的冲量必定等于乙对甲的冲量B.甲、乙的动量变化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甲的动能增添量必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许D.甲对乙做多少负功,乙对甲就必定做多少正功10.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v0进入太空预约地点,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m1,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m2,分别后箭体以速率v2沿火箭原方向飞翔,若忽视空气阻力及分别前后系统质量的变化,则分别后卫星的速率v1为() A.v0-v2B. v0+ v2C.m22D.m20-2) 0-0+(v m1vv m1vv11.以下图,质量为M的盒子放在圆滑的水平面上,盒子内表面不圆滑,盒内放有一块质量为m的物体,某时辰给物体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那么在物体与盒子前后壁多次来去碰撞后()A.二者的速度均为零B.二者的速度总不会相等C.盒子的最后速度为mv0M ,方向水平向右D.盒子的最后速度为mv0,方向水平向右M+ m12、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 s时的波形图,图乙为介质中均衡地点在x=1.5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 是均衡地点为x=2 m的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波速为0.5 m/sB.波的流传方向向右C. 0~ 2 s 时间内,P运动的行程为8 cmD. 0~ 2 s 时间内,P向y轴正方向运动E.当t= 7 s 时,P恰巧回到均衡地点13、以下图,两块相同的玻璃等腰三棱镜ABC置于空气中,二者的 AC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面从 P点射入,经过两棱镜后,变成从 a、b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A.红光在玻璃中流传速度比蓝光大B.从a点射出的为红光,从 b 点射出的为蓝光C.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不平行D.从a、b两点射出的单色光仍平行,且平行于BC14、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次为ν 的光照耀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逝C.改用频次小于ν 的光照耀,必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改用频次大于ν 的光照耀,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15、以下图,一细束白光由空气斜射到横截面为矩形的玻璃砖abdc 的 ab 边上(入射光的延伸线沿Od方向),则对于λ射光和折射光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不行能在ab 界面发生全反射B.可能射到bd 面,并在 bd 界面发生全反射C.必定能抵达cd 面,并可能在cd 界面发生全反射D.必定能抵达cd 面并从 cd 射出,射出的各样色光必定相互平行E.光进入玻璃砖后的速度减小16.以下图,小车在圆滑水平面上向左匀速运动,轻质弹簧左边固定在 A 点,物体用细线拉在 A 点将弹簧压缩,某时辰线断了,物体沿车滑动到 B 端粘在 B 端的油泥上,取小车、物体和弹簧为一个系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滑动中不受摩擦力,全过程机械能守恒B.若物块滑动中有摩擦力,全过程动量守恒C.无论物体滑动中有没有摩擦,小车的最后速度与断线前相同D.无论物体滑动中有没有摩擦,系统损失的机械能相同第 II卷(共36分)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高二年级期考物理(理科)物理试卷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第1-6题每小题4分,7-10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装有作为眼睛的“传感器”,犹如大脑的“控制器”,以及可以行走的“执行器”,在它碰到障碍物前会自动避让并及时转弯.下列有关该机器人“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传感器B. 光传感器C. 温度传感器D. 声音传感器【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传感器可以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则说明它采用的应是通过感光原理而确定障碍物的;故应为光传感器,故B正确,ACD错误。
2. 有关近代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镭Ra 的半衰期为,则经过2的时间,2 kg的镭Ra中有1.5 kg已经发生了衰变B. 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衰变和6次衰变C. 用14 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电离D. 铀235的裂变方程可能为【答案】D【解析】若镭Ra的半衰期为τ,则经过2τ的时间有发生衰变,因此2kg的镭Ra中有1.5kg已经发生了衰变,故A 说法正确;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质量数减少了238-206=32,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因此经过了8次α衰变;8次α衰变电荷数应该减少16,而实际电荷数只减少了92-82=10,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因此发生了6次β衰变,故B说法正确;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是-13.6ev,用14eV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电离,故C说法正确;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故D说法错误。
所以选D。
3. 某核反应方程为。
已知(1u=931Mev ),的质量为2.0136u ,的质量为3.0180u ,的质量为4.0026u,X的质量为1.0087u,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放出18.27×1016J能量B. X是中子,该反应释放能量,放出18.90Mev能量C. X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吸收18.90Mev能量D. X是中子,该反应吸收能量,吸收18.27×1016 J能量【答案】B【解析】核反应方程为满足核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X的核电荷数为:1+1-2=0,质量数为:2+3-4=1,故X 为中子,核反应释放能量且为:,故B正确,ACD错误。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广西钦州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A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υ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υ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A.辐射光子能量为hυ2﹣hυ1B.辐射光子能量为hυ1+hυ2C.吸收光子能量为hυ2﹣hυ1D.吸收光子能量为hυ1+hυ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3.如图所示,图甲、图乙分别表示两种电压的波形,其中图甲所示的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交流电,图乙表示直流电B.图甲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图乙电压的有效值小于220VC.图乙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sin100πtVD.图甲电压经过匝数比为10:1的变压器变压后,频率变为原来的0.1倍4.图(甲)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磁极N、S间的磁场可视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A为交流电流表,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水平轴OO'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示数为10AB.0.01s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C.0.02s时线框电流A→B→C→D→AD.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50πrad/s5.关于传感器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饭锅中的敏感元件是光敏电阻B.测温仪中测温元件可以是热敏电阻C.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所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D.火灾器中的光传感器在没有烟雾时呈现高电阻状态,有烟雾时呈现低电阻状态6.一绝缘光滑半圆环轨道放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在与环心等高处放有一质量为m、带电+q的小球,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最大B.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mg+qE)D.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3(mg+qE)7.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连接一个平行板电容器C和电阻R,导体棒MN放在导轨上且接触良好,整个装置放于垂直导轨平面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图示磁感应强度方向为正),MN始终保持静止,则0~t2时间()A.电容器C的电荷量大小始终没变B.电容器C的a板先带正电后带负电C.MN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始终没变D.MN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先向右后向左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l的足够长的木板向左匀速运动.t=0时刻,质量为m2的木块从木板的左端向右以与木板相同大小的速度滑上木板.t1时刻,木块和木板相对静止,共同向左匀速运动,以v1和a1表示木板的速度和加速度,以v2和a2表示木块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向左为正方向.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7分)9.某同学想通过一个多用电表中的欧姆挡直接去测量某电压表(量程为10V)的内阻(大约为几十千欧),该多用电表刻度盘上读出电阻刻度中间值为30,则:(1)欧姆挡的选择开关拨至(选填“×1k”或“×100”)挡,先将红、黑表笔短接调零后,选用图中(选填“A”或“B”)方式连接.(2)在实验中,某同学读出欧姆表的读数为Ω,这时电压表的读数为V,欧姆表电池的电动势为V.10.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和U﹣I图象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①如图1所示在闭合开关之前为防止电表过载而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应放在处②现备有以下器材:A.干电池1个B.滑动变阻器(0~50Ω)C.滑动变阻器(0~1750Ω)D.电压表(0~3V)E.电压表(0~15V)F.电流表(0~0.6A)G.电流表(0~3A)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电流表应选,电压表应选.(填字母代号)③如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U﹣I图象.由此可知这个干电池的电动势E= V,内电阻r=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1.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间的距离L=0.40m,金属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α=37°,整个金属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B=1T、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竖直匀强磁场中.金属导轨的一端接有电动势E=4.5V、内阻r=0.50Ω的直流电源.现把一个质量m=0.040kg的导体棒ab放在金属导轨上,导体棒处于静止状态.导体棒与金属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与金属导轨接触的两点间的电阻R0=2.5Ω,金属导轨电阻不计,g取10m/s2.已知sin 37°=0.60,cos 37°=0.80,求:(1)通过导体棒的电流;(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3)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12.如图,质量分别为m A、m 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m B=3m 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i)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ii)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选做3-3】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度都增大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悬浮固体颗粒的碰撞作用不平衡造成的C.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E.气体压强本质上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15.气缸长为L=1m(气缸厚度可忽略不计),固定在水平面上,气缸中有横街面积为S=100cm2的光滑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当温度t=27℃,大气压强p0=1×105Pa时,气柱长度l0=0.4m,现用水平拉力向右缓慢拉动活塞,求:①若拉动活塞过程中温度保持27℃,活塞到达缸口时缸内气体压强②若气缸,活塞绝热,拉动活塞到达缸口时拉力大小为500N,求此时缸内气体温度.【选做3-4】14.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图中每小格代表1m,a、b、c为三个质点,a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A.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c正向上运动C.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D.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E.a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传播的距离为8m16.半径为R的固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横截面积如图所示,O点为圆心,OO′与直径AB的垂直.足够大的光屏CD紧靠在玻璃砖的左侧且与AB垂直.一光束沿半径方向与OO′成θ=30°射向O点,光屏CD区域出现两个光斑,两光斑间的距离为(+1)R.求:①此玻璃的折射率②当θ变为多大时,两光斑恰好变为一个.广西钦州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1.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υ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υ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A.辐射光子能量为hυ2﹣hυ1B.辐射光子能量为hυ1+hυ2C.吸收光子能量为hυ2﹣hυ1D.吸收光子能量为hυ1+hυ2【考点】J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分析】根据能级跃迁公式可分别得出辐射红光和辐射紫光时的能量关系,则可得出从k到m时能量变化的表达式,即可得出正确结果.【解答】解: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E m﹣E n=hν1,从能级n 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E k﹣E n=hν2,则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有E k﹣E m=(E k ﹣E n)﹣(E m﹣E n)=hν2﹣hν1,因红光的能量小于紫光的能量,故能量降低辐射光子;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考点】J4: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IC:光电效应;J2:原子的核式结构;JK:重核的裂变.【分析】解本题应该掌握:太阳的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并非核裂变反应;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的核式结构;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的频率小即波长长的缘故,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则能量越大,动能越小.【解答】解:A、太阳内部有大量的氢核,太阳内部温度极高,满足氢核发生聚变的条件,所以A错误;B、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故B错误;C、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而对于光,频率越大,波长越小,故C错误;D、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成立的定律之一,在电子跃迁的过程中,能量守恒.故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图甲、图乙分别表示两种电压的波形,其中图甲所示的电压按正弦规律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交流电,图乙表示直流电B.图甲电压的有效值为220V,图乙电压的有效值小于220VC.图乙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220sin100πtVD.图甲电压经过匝数比为10:1的变压器变压后,频率变为原来的0.1倍【考点】E8: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E5:交流的峰值、有效值以及它们的关系.【分析】解本题时应该掌握: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定义,直流电是指电流方向不发生变化的电流;理解并会求交流电的有效值,,只适用于正余弦交流电;根据图象书写交流电的表达;变压器的原理等【解答】解:A、由于两图中表示的电流方向都随时间变化,因此都为交流电,故A错误;B、由于对应相同时刻,图甲电压比图乙电压大,根据有效值的定义可知,图1有效值要比图2有效值大,图甲是正弦式交流电,所以有效值,乙小于220V,故B正确;C、图乙不是正弦式交流电,所以表达式不是正弦函数,故C错误;D、理想变压器变压后,频率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B4.图(甲)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磁极N、S间的磁场可视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A为交流电流表,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水平轴OO'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电流表的示数为10AB.0.01s时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C.0.02s时线框电流A→B→C→D→AD.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50πrad/s【考点】E3:正弦式电流的图象和三角函数表达式;E2: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分析】由题图乙可知交流电电流的最大值、周期,电流表的示数为有效值,感应电动势最大,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最快,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出0.02s 时流过电阻的电流方向.【解答】解:A 、由题图乙可知交流电电流的最大值是A,周期T=0.02s,由于电流表的示数为有效值,故示数I=,故A错误;B、0.01s时线圈中的感应电流达到最大,感应电动势最大,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最快,磁通量为0,故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故B正确;C、由楞次定律可判断出0.02s时流过线框电流A→D→C→B→A,故C错误.D、角速度ω==100π rad/s,故D错误;故选:B5.关于传感器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饭锅中的敏感元件是光敏电阻B.测温仪中测温元件可以是热敏电阻C.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所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D.火灾器中的光传感器在没有烟雾时呈现高电阻状态,有烟雾时呈现低电阻状态【考点】GB: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分析】传感器是将温度、力、光等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结合传感器的特点解答即可.【解答】解:A、电饭锅中的敏感元件将热学量转换为电学量,是热敏电阻.故A错误;B、测温仪中测温元件将热学量转换为电学量,是热敏电阻.故B正确;C、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需要将联系量转换为电学量,所以所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故C正确.D、火灾器中的光传感器在没有烟雾时呈现高电阻状态,有烟雾时呈现低电阻状态,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故D正确.故选:BCD6.一绝缘光滑半圆环轨道放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在与环心等高处放有一质量为m、带电+q的小球,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最大B.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mg+qE)D.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3(mg+qE)【考点】AG: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4A:向心力.【分析】小球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根据动能定理知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求出小球经过在最低点时的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环对球的支持力,得到球对环的压力.【解答】解:A、小球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合力做正功最多,则根据动能定理得知,动能增加增大,速率增大增大,所以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最大.故A正确B、小球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C、D小球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mg+qE)R=又由,联立解得N=3(mg+qE).故D正确,C错误.故选:AD7.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连接一个平行板电容器C和电阻R,导体棒MN放在导轨上且接触良好,整个装置放于垂直导轨平面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图示磁感应强度方向为正),MN始终保持静止,则0~t2时间()A.电容器C的电荷量大小始终没变B.电容器C的a板先带正电后带负电C.MN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始终没变D.MN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先向右后向左【考点】D9: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AP:电容;D8: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电路中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是否变化,电容器的电压等于电阻R两端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判断其电压变化,即可知道电荷量如何变化.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即可确定电容器极板的电性.由F=BIL分析安培力大小,由左手定则判断判断安培力的方向.【解答】解:A、B由乙图知,磁感应强度均匀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回路中产生恒定电动势,电路中电流恒定,电阻R两端的电压恒定,则电容器的电压恒定,故电容器C的电荷量大小始终没变.根据楞次定律判断可知,通过R的电流一直向下,电容器上板电势较高,一直带正电.故A正确,B 错误;C、根据安培力公式F=BIL,I、L不变,由于磁感应强度变化,MN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变化,故C错误.D、由右手定则判断得知,MN中感应电流方向一直向上,由左手定则判断可知,MN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先向右后向左,故D正确.故选AD8.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l的足够长的木板向左匀速运动.t=0时刻,质量为m2的木块从木板的左端向右以与木板相同大小的速度滑上木板.t1时刻,木块和木板相对静止,共同向左匀速运动,以v1和a1表示木板的速度和加速度,以v2和a2表示木块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向左为正方向.则下列图中正确的是()A .B .C .D .【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1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7: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确定出木块和木板的质量关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比较出加速度的大小,从而判断出加速度与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解答】解:AB、木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因为最终共同的速度方向向左,根据m1v﹣m2v=(m1+m2)v′,知m1>m2.木块的加速度,方向向左,木板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因为m1>m2,则a1<a2.故A错误,B正确.CD、木块滑上木板后,木块先做匀减速运动,减到零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木板速度相同后一起做做匀速直线运动.木板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最终的速度向左,为正值,故D正确,C错误.故选:BD.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7分)9.某同学想通过一个多用电表中的欧姆挡直接去测量某电压表(量程为10V)的内阻(大约为几十千欧),该多用电表刻度盘上读出电阻刻度中间值为30,则:(1)欧姆挡的选择开关拨至×1k (选填“×1k”或“×100”)挡,先将红、黑表笔短接调零后,选用图中 A (选填“A”或“B”)方式连接.(2)在实验中,某同学读出欧姆表的读数为40000 Ω,这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5.0 V,欧姆表电池的电动势为8.75 V.【考点】N4:用多用电表测电阻.【分析】选择倍率的原则是让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附近,欧姆表的内部电源的正极与外部负极插孔相连,欧姆表的读数为示数乘以倍率,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电动势.【解答】解:当欧姆表的指针指在中间位置附近时,测量值较为准确,根据读数为:示数×倍率=读数知,选择×1K的挡较好;欧姆表的正极插孔与内部电源的负极相连,与电压表构成一闭合回路,电流从负极流出,进入电压表的正极,所以选择图A正确;欧姆表的读数为:40×1K=40KΩ;电压表的读数为5.0V;由题意知欧姆表的内阻为30KΩ,与电压表的内阻40KΩ串联,由欧姆定律可知:E=I(r+R)=×(3×104+4×104)=8.75V.故答案为:(1)×1k,A;(2)40000,5.0,8.7510.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和U﹣I图象如下,回答下列问题:①如图1所示在闭合开关之前为防止电表过载而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应放在a 处②现备有以下器材:A.干电池1个B.滑动变阻器(0~50Ω)C.滑动变阻器(0~1750Ω)D.电压表(0~3V)E.电压表(0~15V)F.电流表(0~0.6A)G.电流表(0~3A)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B ,电流表应选 F ,电压表应选 D .(填字母代号)③如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U﹣I图象.由此可知这个干电池的电动势E=1.5 V,内电阻r= 1.0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考点】N3: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析】(1)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应放在最大值位置处.(2)在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时要求在不超过量程的前提下偏转角度尽量大些,在满量程的左右偏转最好.(3)在U﹣I图象中纵坐标的截距代表的是电源的电动势,直线的斜率代表的是电源的内阻的大小.【解答】解:(1)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应放在最大值位置处,即a处.(2)滑动变阻器起控制电流的作用,而电源电动势大约1.5V,电路中电流较小,故为了便用调节,滑动变阻器选取B.电源电动势大约1.5V,因此电压表选择量程为3V的比较合适,故电压表选择D,电路中的电流较小,因此电流表选择F.(3)在U﹣I图象中图象与纵坐标的交点等于电源的电动势,所以由图可以读出电源的电动势为1.5V,图象中的斜率表示电源的内阻,所以电源的内阻为r==1.0Ω.故答案为:(1)a(2)B,F,D.(3)1.5,1.011.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间的距离L=0.40m,金属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α=37°,整个金属导轨处在磁感应强度B=1T、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上的竖直匀强磁场中.金属导轨的一端接有电动势E=4.5V、内阻r=0.50Ω的直流电源.现把一个质量m=0.040kg的导体棒ab放在金属导轨上,导体棒处于静止状态.导体棒与金属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导体棒与金属导轨接触的两点间的电阻R0=2.5Ω,金属导轨电阻不计,g取10m/s2.已知sin 37°=0.60,cos 37°=0.80,求:(1)通过导体棒的电流;(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3)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考点】CC:安培力.【分析】(1、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流的大小.根据安培力的公式F=BIL求出安培力的大小,根据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的方向.(2)导体棒受重力、支持力、安培力、摩擦力处于平衡,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解答】解:(1、2)导体棒、金属导轨和直流电源构成闭合电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1.5A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F安=BIL=1×0.4×1.5N=0.6N(3)导体棒所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F1=mg sin37°=0.24N由于F1小于安培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故导体棒受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f,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mgsin37°+f=F安cos37°解得:f=0.24N.答:(1)通过导体棒的电流1.5A;(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0.60N;(2)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0.24N,方向沿斜面向下.12.如图,质量分别为m A、m 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当A球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m B=3m 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i)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ii)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考点】53:动量守恒定律.【分析】(1)B球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即可求解;(2)A球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碰撞时,A球的速度,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不考虑动能损失,则机械能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可求解.【解答】解:(1)B球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得:B 落地的速度…①(2)设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碰撞前后,A球的速度分别为v1、v1′,B 球的速度分别为v2、v2′,由运动学规律可得:v1=gt=10×0.3=3m/s…②由于碰撞时间极短,两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守恒,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则:m A v1﹣m B v2=m B v2′(碰后A球速度为0)…③m A v12+m B v22=m B v2′2…④又知m B=3m A…⑤由运动学及碰撞的规律可得B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相等,即碰撞后速度大小为4m/s.则由运动学规律可得h′=…⑥联立①~⑥式可得h′=0.75m.答:(1)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4m/s;(2)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0.75m.【选做3-3】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个分子的热运动速度都增大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悬浮固体颗粒的碰撞作用不平衡造成的C.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E.气体压强本质上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考点】84:布朗运动;8H:热力学第二定律;9K:封闭气体压强.【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U=W+Q;热力学第二定律表面一切宏观热现象都具有方向性;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造成的,与气体分子的数密度和平均动能有关.【解答】解:A、温度升高时,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增大,故平均速度增大,不是每个分子的速度都增大,故A错误;B、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悬浮固体颗粒的碰撞作用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故B正确;C、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气体可能同时放热,故内能不一定增加,故C错误;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故D正确;E、气体压强是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造成的,故气体压强本质上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故E正确;故选:BDE.15.气缸长为L=1m(气缸厚度可忽略不计),固定在水平面上,气缸中有横街面积为S=100cm2的光滑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已知当温度t=27℃,大气压强p0=1×105Pa时,气柱长度l0=0.4m,现用水平拉力向右缓慢拉动活塞,求:①若拉动活塞过程中温度保持27℃,活塞到达缸口时缸内气体压强②若气缸,活塞绝热,拉动活塞到达缸口时拉力大小为500N,求此时缸内气体温度.【考点】99: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9K:封闭气体压强.【分析】①气体发生等温变化,应用玻意耳定律可以求出气体的压强;②应用平衡条件求出气体压强,求出气体的状态参量,然后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出气体的温度.【解答】解:①气体的状态参量:p1=p0=1×105Pa,V1=l0S=0.4S,V2=LS=S,气体发生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代入数据解得:p2=4×104Pa;。
2019年下期高二年级实验班结业考试试卷理科综合(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二年级实验班结业考试试卷,分两卷。
其中共31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
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每题6分,共126分)本卷共21题,每题6分。
其中物理部分为不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得6分,部分选对得3分,错选,多选不得分。
化学部分和生物部分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叠放压在一个轻弹簧上面,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t=0时刻,给A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使得物体以0.5g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A. A、B分离前系统合外力大小与时间的平方成线性关系B. 分离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C. 在t=时刻A、B分离D. 分离时B的速度为g2.一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固定斜面的底端向上冲,到斜面上某一点后返回底端,斜面粗糙.滑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图象分别表示滑块运动过程中位移x、速度v、动能E k和重力势能E p(以斜面底端为参考平面)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3.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在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小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4.如图所示,一薄木板斜搁在高度一定的平台和水平地板上,其顶端与平台相平,末端置于地板的P处,并与地板平滑连接.将一可看成质点的滑块自木板顶端无初速释放,沿木板下滑,接着在地板上滑动,最终停在Q处.滑块和木板及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将木板截短一半,仍按上述方式搁在该平台和水平地板上,再次将滑块自木板顶端无初速释放,(设物体在板和地面接触处平滑过渡),则滑块最终将停在A.P处 B.P、Q之间 C.Q处 D.Q的右侧5.在真空中A、B两点分别放有异种点电荷+Q和﹣2Q,以AB连线中点O为圆心作一圆形路径abcd,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场强大小关系有E a=E b、E c=E dB.电势高低关系有φa>φb、φc=φdC.将一负点电荷沿圆弧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D.将一正点电荷沿直线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电势能始终不变6.某同学在研究电容、电感对恒定电流与交变电流的影响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L1、L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已知把开关置于3、4时,电路与交流电源接通,稳定后的两个灯泡发光亮度相同,则该同学在如下操作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当开关置于1、2时,稳定后L1、L2两个灯泡均发光且亮度相同B.当开关置于1、2时,稳定后L1、L2两个灯泡均发光且L1比L2亮C.当开关置于3、4时,稳定后若只增加交变电流的频率,则L1变暗,L2变亮D.在开关置于3、4的瞬间,L1立即发光,而L2亮度慢慢增大7.如图所示,长为a宽为b的矩形区域内(包括边界)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0点有一粒子源,某时刻粒子源向磁场所在区域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所有方向发射大量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粒子的速度大小相同,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最先从磁场上边界射出的粒子经历的时间为,最后从磁场中飞出的粒子经历的时间为,不计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A.粒子速度大小为B.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3bC.a的长度为(+1)b D.最后从磁场中飞出的粒子一定从上边界的中点飞出8.实验室里的交流发电机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正方形线圈(电阻不计)在水平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OO′轴匀速转动.今在发电机的输出端接一个电阻R和理想电压表,并让线圈每秒转25圈,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10V.已知R=10Ω,线圈电阻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圈位于图中位置时,线圈中的瞬时电流为零B.从线圈经过中性面开始计时,线圈中电压瞬时值表达式为U=10sin50πt(V)C.流过电阻R的电流每秒方向改变50次D.电阻R上的热功率等于10W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4.6gNO2气体约含有1.81×1023个原子B. 标准状况下,80gSO3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C. 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4 分子数为N AD. 标准状况下,22.4L氢气与足量氧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N A10.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顺序中,不正确的是A. 热稳定性:HF<HCl<HBr<HIB. 微粒半径:K+>Na+>Mg2+>Al3+C. 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D. 最外层电子数:Li<Mg<Si<Ar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0.1mol·L-1NaOH溶液:K+、Ba2+、Cl-、HCO3-B. 0.1mol·L-1Na2CO3溶液:K+、NH4+、NO3-、SO42-C. 0.1mol·L-1FeCl3溶液:K+、Na+、I-、SCN-D. 0.1mol·L-1HCl的溶液:Ca2+、Na+、C1O-、NO3-12.根据图中包含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吸收248 kJ的能量B. 436 kJ·mol-1是指断开1 mol H2中的H-H键需要放出436 kJ的能量C. 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 kJ的能量D. 431 kJ·mol-1是指生成2 mol HCl中的H—Cl键需要放出431 kJ的能量13.现有一块已知质量的铝镁合金,欲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几位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1:铝镁合金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实验方案2:铝镁合金测定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实验方案3:铝镁合金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后测定得到沉淀的质量对能否测定出镁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判断正确的是A. 都能B. 都不能C. ①不能,其它都能D. ②③不能,①能14.将一铁、铜混合物粉末平均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到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及剩余固体的质量如表(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气体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时的体积):实验序号稀硝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NO的体积/L1 100 17.2 2.242 200 8.00 4.483 400 0 V16.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的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将药片含在舌下,硝酸甘油溶于水后,立即被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释放NO,NO 可调节平滑肌的收缩状态,使血管舒张,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在上述整个过程中,硝酸甘油至少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 5B. 7C. 10D. 1417.给兔子喂养某种食物后,在其体内检测出了来自该食物的微小RNA,这种RNA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可与兔子的M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结合,并抑制它的功能,最终引起兔子患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的基本单位都是核糖核酸B.微小RNA被吸收进入兔子体内,可能需要载体的协助C.微小RNA通过影响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引起兔子患病D.微小RNA与M基因的mRNA结合时,不存在A与T配对18.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对患者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是:取出患者的白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转入正常ADA基因,再将这些白细胞注射入患者体内,使其免疫功能增强,能正常生活。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常ADA基因替换了患者的缺陷基因B.正常ADA基因通过控制ADA的合成来影响免疫功能C.白细胞需在体外培养成细胞系后再注射入患者体内D.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陷症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19.如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
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 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Ⅱ-1、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C. 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D. Ⅲ-3与正常男子婚配,后代不会患病20.河豚毒素是一种强力的神经毒素,目前并没有有效的解毒剂,它会和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阻止钠离子内流。
如图所示用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给A处适宜的刺激,图中膜外的ab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势差)Uab随时间的曲线图正确的是A. B.C. D.21.下图表示某草原在围栏封育与自由放牧下植被地上生物量(在某一调查时刻植被的干物质量)的动态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围栏内外地上生物量在2015年差异显著B. 当年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是生物量C. 围栏封育更利于植被的生长和有机物积累D. 过度放牧会降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22.(本题满分10分)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 A、m B.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 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至少写出两点)(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是否可以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填“可以”或“不可以”)23.(本题满分16分)如图所示,质量M=2.0kg的薄木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薄木板上放有质量 m=1.0kg的小铁块(可视为质点),它离木板左端的距离为L=0.25m,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木板上,使木板和铁块由静止开始运动,g取10m/s2.(1)若桌面光滑,拉力大小恒为F1=4.8N,求小铁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2)若木板以4.0m/s2的加速度从铁块下抽出,求抽出过程所经历的时间t;(3)若桌面与薄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也为μ,则拉力F2的大小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将木板从铁块下抽出?24.(本题满分16分)如图所示,半径为L1=2m的金属圆环内上、下半圆各有垂直圆环平面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1=T.长度也为L1、电阻为R的金属杆ab,一端处于圆环中心,另一端恰好搭接在金属环上,绕着a端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角速度为ω=rad/s.通过导线将金属杆的a端和金属环连接到图示的电路中(连接a端的导线与圆环不接触,图中的定值电阻R1=R,滑片P位于R2的正中央,R2的总阻值为4R),图中的平行板长度为L2=2m,宽度为d=2m.图示位置为计时起点,在平行板左边缘中央处刚好有一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0.5m/s向右运动,并恰好能从平行板的右边缘飞出,之后进入到有界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左边界为图中的虚线位置,右侧及上下范围均足够大.(忽略金属杆与圆环的接触电阻、圆环电阻及导线电阻,忽略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忽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电磁辐射的影响,不计平行金属板两端的边缘效应及带电粒子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求:(1)在0~4s内,平行板间的电势差U MN;(2)带电粒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3)在上述前提下若粒子离开磁场后不会第二次进入电场,则磁感应强度B2应满足的条件.25.(本题满分20分)电视机的显像管中,电子束的偏转是用电偏和磁偏转技术实现的.如图甲所示,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经小孔S1进入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M、N间,两板间所加电压为U0;经电场加速后,电子由小孔S2沿水平放置金属板P和Q的中心线射入,两板间距离和长度均为L;距金属板P和Q右边缘L处有一竖直放置的荧光屏;取屏上与S1、S2共线的O点为原点,向上为正方向建立x轴.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初速度可以忽略.不计电子重力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1)求电子到达小孔S2时的速度大小v;(2)若金属板P、Q间只存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电子恰好经过P板的右边缘飞出,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3)若金属板P和Q间只存在电场,P、Q两板间电压u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单位时间内从小孔S1进入的电子个数为N.电子打在荧光屏上形成一条亮线;每个电子在板P和Q间运动的时间极短,可以认为两板间的电压恒定;忽略电场变化产生的磁场.试求在一个周期(即2t0时间)内打到荧光屏单位长度亮线上的电子个数n.26.(本题满分16分)FeBr2是一种黄绿色固体,某学习小组制备并探究它的还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