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通用版)二轮演练:专题3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72.77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遗传的分子基础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核糖核酸酶P是一种催化tRNA前体加工的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核糖核酸酶P()A.与tRNA的组成元素不同B.能水解产生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C.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D.催化水解碱基与核糖间的化学键2.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与rRNA组装成核糖体。
当大肠杆菌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时,核糖体蛋白可通过结合到自身mRNA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抑制自身mRNA的翻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的基因转录完成后再翻译B.同一个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可能不同C.核糖体与mRNA结合后逐次阅读遗传信息,直至读取到终止密码子结束D.核糖体蛋白的结合特点,维持了RNA和核糖体数量平衡,减少了物质与能量浪费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的直径不同B.DNA的多样性体现在每一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C.DNA分子中A—T碱基对所占的比值越大,其热稳定性越高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嘌呤碱基数目与嘧啶碱基数目相等4.为了探究生物遗传物质的本质是蛋白质还是DNA,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并让其去侵染大肠杆菌。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用14C和18O代替35S和32P对T2噬菌体进行标记B.35S组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用标记好的T2噬菌体去侵染肺炎链球菌可得到相同的结论D.整个实验中在标记噬菌体阶段,需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5.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有些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有些基因只在某类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TP合成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B.输卵管细胞中可检测到血红蛋白mRNAC.细胞的分化取决于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D.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来控制生物的性状6.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与C—G碱基对的比例有关B.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方式存在差异C.环状DNA分子中的每个五碳糖都同时连接2个磷酸基团D.一个DNA分子每条单链中A+T占该单链全部碱基比值一般相同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1.碱基家族添了新成员,科学家合成了P、B、Z、S四种新的碱基,它们的配对原则是Z配P,S配B,并都是通过三个氢键连接。
必考易错与加试特训(三)(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是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其中的部分实验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B.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③后进行放射性检测,悬浮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属于操作失误D.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解析①中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是由噬菌体提供的,而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A 错误;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正确;③后进行放射性检测,悬浮液中有少量放射性不一定属于操作失误,可能是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染,也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噬菌体已经释放,C错误;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少数含有放射性32P,D错误。
答案 B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脱多糖的S型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型菌转化成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C.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D.R型菌转化成S型菌,这种变异的原因是染色体畸变解析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错误;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其表达产物不都是荚膜多糖,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C正确;R型菌转化成S型菌,这种变异的原因是基因重组,D错误。
答案 C3.在搭建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实验中,若4种碱基塑料片共30个,其中6个C,10个G,6个A,8个T,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18个,脱氧核糖塑料片、磷酸塑料片、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等材料均充足,则( )A.能搭建出30个脱氧核苷酸B.所搭建的DNA分子最长为12个碱基对C.能搭建出415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D.能搭建出一个5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解析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则A=T有6对。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遗传的分子基础讲义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遗传的分子基础讲义)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遗传的分子基础讲义的全部内容。
6 遗传的分子基础1。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的合成需要模板、原料、ATP和酶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一个DNA分子只能转录出一种RNAD.不同的DNA分子具有不同的碱基配对方式,导致DNA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2.下列关于DNA的相关计算中,正确的是( )A.具有1000个碱基对的DNA中,腺嘌呤有600个,则每一条链上都具有胞嘧啶200个B.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复制n次共需要2n·m个胸腺嘧啶C.具有m个胸腺嘧啶的DNA片段,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胸腺嘧啶D.无论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A+G)的比例均是1/23.取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如图Z6。
1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Z61A.基因1~6中控制A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最可能是基因3B.细胞a~g中生理功能最为近似的应该是细胞b和细胞eC.组成1~6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均不同D.a~g各个细胞中染色体上所含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4.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甲乙图Z6.2A.图甲中①mRNA与②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起始密码子在①的右端B.图甲所示过程相当于图乙的⑧过程,所需原料是氨基酸C.若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③多肽链结构必将发生改变D.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图乙中的⑦过程5.如图Z6。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核心知识回顾五、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总结】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结论:已经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
(2)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某种物质。
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步骤:标记大肠杆菌→标记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2)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4)实验结果与分析(5)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结构(1)基本组成元素:C、H、O、N、P。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①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②DNA分子中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连接,A—T碱基对之间通过2个氢键连接,C—G碱基对之间通过3个氢键连接。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4)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的计算①常用公式: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A+G=T+C=A+C=T+G=50%。
②“单链中互补碱基之和”占该单链碱基数比例=“双链中互补碱基之和”占该双链总碱基数比例。
③某链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的该比值互为倒数,如一条单链中(A+G)/(C+T)=m ,则其互补链中(A +G)/(C +T)=1/m ,而在整个双链DNA 分子中该比值等于1。
4.DNA 分子复制的5个常考点(1)复制时间(核DNA):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2)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3)复制条件:模板——双链DNA 分子的两条链,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能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江苏南京、盐城二模)艾弗里及其同事为了探究S型肺炎双球菌中何种物质是“转化因子”,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只长S型菌落B.实验过程中应使用固体培养基培养R型细菌C.实验结论是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D.实验设计思路是单独观察S型细菌各种组分的作用解析: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添加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的菌落有S型和R型两种,A错误。
2.(广东广州一模)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
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解析:本实验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别进行放射性标记,来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A 正确;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B错误;35S标记组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亲代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上,随着细菌一起沉淀,沉淀物放射性偏高,C正确;35S标记组,35S标记的亲代噬菌体的外壳,未能侵入细菌内部,子代噬菌体不含35S,32P标记组,32P标记的亲代噬菌体的DNA,会侵入细菌中,子代噬菌体部分含有32P,D正确。
3.(宁夏银川育才中学第四次月考)下列有关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 )A.mRNA上有多少种密码子就有多少种tRNA与之对应B.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D.r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完全相同解析: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对应的tRNA,A错误;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B正确;mRNA上的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C错误;rRNA通常只有一条链,它的碱基组成与DNA不完全相同,组成rRNA的碱基是A、C、G、U,而组成DNA的碱基是A、C、G、T,D错误。
专题四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聚焦新课标:3.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殖。
(必修2 P43“相关信息”)()2.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必修2 P45正文)( )3.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必修2 P55正文)( ) 4.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与DNA聚合酶不能同时发挥作用。
(必修2 P55正文)( ) 5.DNA分子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
(必修2 P56“概念检测”)( ) 6.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由氨基酸连接端开始读(由长臂端向短臂端读取)。
(必修2 P67图4-6)( )7.tRNA和r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但是这两种RNA本身不会翻译为蛋白质。
(必修2 P66“相关信息”)()8.终止密码子一定不编码氨基酸。
(必修2 P67表4-1注解)( )9.表观遗传现象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因此生物体的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必修2 P74正文)( )10.吸烟会导致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必修2 P74“与社会的联系”)()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8 “追根求源”的遗传物质及其本质与功能考点整合固考基一、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分析1.需掌握的两个实验2.必须明确的三个问题(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而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 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
姓名,年级:时间: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错误!■易错辨析················································································生物的遗传物质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提示: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分别用含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提示:噬菌体必须寄生在细菌内才能繁殖,在培养基上无法生存,得不到被标记的噬菌体。
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通过搅拌、离心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
(×)提示:在该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开.4.在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第一部分专题三第1讲
1.(高考题汇编)判断正误(对:√,错:×)
(1)(2015·江苏卷)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
(2)(2015·海南卷)RNA→蛋白质的过程中由逆转录酶催化。
( ×)
(3)(2015·重庆卷)编码蛋白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 ×)
(4)(2015·江苏卷)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
( ×)
(5)(2015·海南卷)密码子位于rRNA上,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 ×)
(6)(2016·全国卷甲)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 √)
(7)(2016·江苏卷)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 ×)
2.(2017·西安一中模拟)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B)
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是否死亡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B.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都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
D.实验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但都可以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是根据小鼠体内是否出现S型细菌来说明S型肺炎双球菌中有转化因子,A错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转化得到的S型肺炎双球菌体内存在R型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B正确;实验前用来培养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是标记好的大肠杆菌,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被侵染的大肠杆菌不是被标记的大肠杆菌,C错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以说明蛋
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够说明遗传物质应具备的一些特点,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的蛋白质外壳,说明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故B错;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但产生的部分子代噬菌体也具有放射性,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故C错;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一起培养,有S型细菌生成,说明控制荚膜形成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故D错。
4.(2017·沈阳一模)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解旋酶能使DNA双链解开,但需要消耗ATP
B.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引物,且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D.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需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解析:由图可知,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且需要消耗ATP,A项正确;DNA分子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即半保留复制,B项正确;DNA 分子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而复制的时候子链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所以两条子链合成的方向相反,C 项正确;因为DNA复制是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互补的,D项错误。
5.(2017·南阳二模)关于下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解旋酶可作用于①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③部位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m>2n),则C的个数为pm/2n-p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解析:①为磷酸二酯键,③为氢键,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DNA聚合酶作用于①部位,故A 错误;所有DNA中碱基种类均相同,无特异性,故B错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 =C,全部碱基个数为p/(n/m)=pm/n,C的个数为(全部碱基个数-2p)/2,化简得pm/2n-p,故C正确;DNA是半保留复制,图中DNA一条链被15N标记,复制一次后,有一个DNA分子两条链全部含15N,另一个DNA分子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第二次复制以后,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故D错误。
6.(2017·江苏四市调研)下图是大肠杆菌体内某代谢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物质a、b、c的合成过程伴随着水和ATP的生成
B.物质a、b、c和mRNA的合成过程都发生在大肠杆菌的拟核中
C.合成的物质a、b、c的分子结构相同
D.物质a、b、c能同时合成,体现了大肠杆菌物质合成效率高
解析:图示信息表明,该mRNA分子可存在3处终止密码,则a、b、c结构应不同;肽链合成过程中可产生水,但消耗ATP而不是产生ATP;a、b、c的物质合成发生于核糖体中,mRNA 合成可发生于拟核中。
7.(2017·江西五校第二次联考)用32P标记某动物体细胞(2N=4)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有丝分裂,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8条,第3次分裂的该时期一个细胞内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可能有( D)
A.0、1、2
B.1、2、3、4
C.1、3、5、7
D.0、1、2、3、4
解析:2N=4表示正常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是8条,则表明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用32P标记某动物体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8条;有丝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4条;有丝分裂第三次分裂后期,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0、1、2、3、4条。
D正确。
8.如图甲、乙、丙表示细胞内正在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中不恰当的是( B)
A
B.1、4、6、8、10过程均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C.1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3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D.病毒体内不能单独进行图甲、乙或丙所代表的新陈代谢过程
解析:甲图表示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乙图表示RNA的复制和翻译过程,丙图表示RNA的逆转录、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
正常人体细胞内不会进行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
1、4、6、8过程的产物为RNA,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但10过程表示DNA的复制,需要脱氧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1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3 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病毒不具有独立代谢的能力,不能单独进行图甲、乙或丙所代表的新陈代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