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和变异现象》导学案-最新教学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界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遗传与变异的定义。
解释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作用。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第二章:遗传现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的规律。
让学生了解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
2.2 教学内容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
解释DNA的结构与功能。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孟德尔遗传规律。
采用实验法,进行DNA的提取与观察实验。
第三章:变异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变异的类型。
让学生了解变异的原因。
3.2 教学内容介绍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解释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第四章: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解释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基因流、基因漂变、自然选择。
解释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第五章:遗传与变异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介绍遗传与变异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
介绍遗传与变异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基因检测、基因治疗。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遗传与变异在农业育种及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遗传与变异的实验技术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相关的实验技术。
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遗传与变异实验。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导学案梅溪中学杨培抗学习目标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的概念;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学习重点1、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2、遗传和变异现象一、导入新课1、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这句话从生物学角度理解,是生物界的什么现象呢?2、俗话又说:“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这又是什么现象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主题一、性状和相对性状阅读教材,描述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1、性状(1)概念:生物体的和,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
(2)请你举例:各类生物的性状。
2、相对性状(1)概念:同一种一种的不同。
(2)请判断下列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①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②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
③兔子的杂色毛和老鼠的棕色毛。
点拨:①相对性状并非只有两个不同类型,也可能有多个不同类型,如菊花的颜色,有红色、白色、黄色等。
②构成相对性状的条件有两同一不同: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和不同表现类型。
3、个体间性状的比较活动(1)在这项活动中,如果最后没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说明了什么?(2)根据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探究主题二、遗传和变异现象阅读教材,列举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1、活动: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
①《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②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2、思考:张阿姨是单眼皮,她到美容院进行了整容手术,成为双眼皮;李阿姨一生下来就是双眼皮。
这两人的双眼皮性状是不是都可能遗传给她们的下一代呢?3、遗传:性状由传递给的现象。
4、变异:亲子之间存在的现象称为变异。
5、遗传学: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生物和规律的科学。
6、下列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现象。
《遗传与变异》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遗传变异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3. 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导学内容1. 遗传学基本概念- 什么是遗传学?- 遗传物质是什么?- 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2. 遗传变异的形成- 什么是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哪些?- 遗传变异是如何发生的?3. 遗传变异的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 内部遗传因素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4. 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 遗传变异如何促进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导学方法1. 导入:通过引入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理解遗传变异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有关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不同遗传变异类型的案例,探讨遗传变异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并展开思考和探讨。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2. 收集有关遗传变异的案例,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作用。
3. 思考并写下对遗传学和遗传变异的理解和看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遗传变异的形成和影响因素,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同时,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反思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2. 掌握遗传与变异的机制和影响因素;3. 理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和问题。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遗传变异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定义2. 遗传和变异的类型(1)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2)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3.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1)遗传物质的变化: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环境因素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2.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遗传变异现象。
3. 小组讨论法:探讨遗传和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亲子代之间性状的传承,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多指症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遗传和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学等领域。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具体生物遗传变异现象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遗传和变异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生物基地,观察遗传变异现象。
3. 开展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6.20.1 遗传和变异现象【预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列举或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列举或辨别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自主学习检测(一)、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现1.性状:指生物的_______和_______和行为方式。
如人的肤色、身高、血型;花的颜色等。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_______性状的_______表现类型。
如人的毛发有直发和_______;眼睑有双眼皮和_______;眼色有蓝色、茶色和黑色;牡丹花有红色、黄色、蓝色等。
(二)、遗传和变异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3.遗传: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性状存在_______,表明性状可以从_______传递给_______。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猫生猫,鸭生鸭”就是对生物_______现象的生动描述。
4.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表现并不完全_______,这种亲子之间性状表现存在_______的现象称为变异。
如“一树结果,酸甜各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相”,就是对生物_______现象的生动描述。
5.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生物_______和_______规律的科学是遗传学。
三、自主学习疑惑亲爱的同学,请把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记录在这里,上课时和同学们一起来突破这些学习难点哦。
【探究案】一、课堂探究学习目标1.说出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评价书本上的漫画,辨析漫画所表达的遗传现象;2.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说出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新课学习与探究(一)每一种性状都有多种表现1.什么是性状?2.在这项活动中,如果最后没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说明了什么?3.根据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4.什么是相对性状?5.《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6.《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哪幅漫画中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二)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1.什么是遗传?2.你能举例说明生物的遗传现象吗?3.什么是变异?4.你能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吗?三、课堂小结四、课堂检测1.生物的性状是指()A.生物的形状B.生物的运动方式和血液流动C.生物的大小D.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2.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黄皮肤和黑眼睛,小麦的抗病和易染病B.有酒窝和无酒窝,番茄的黄果和红果C.双眼皮和大眼睛,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耳垂和眼睑,鸡的玫瑰冠和单冠3.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新鼻子》中的长鼻子是可以遗传的B.《新鼻子》中的长鼻子在遗传中有变异C.父亲的断腿是可以遗传的D.父亲的断腿是不可能遗传的4.下列说法中,能说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②一树结果,酸甜各异③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5.一只毛色为黄色的狗一窝生下了5只小狗,其中3只是小黄狗,2只是小花狗.请回答下列问题.(1)狗的毛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______.(2)狗的后代全部是狗,这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小狗的毛色不同,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3)如果大黄狗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78条,那么该大黄狗为每只小狗提供了_________条染色体.(4)如果小狗的父亲毛色也是黄色,根据你学的生物学知识推测_______________色是显性性状.参考答案自主学习检测:1.形态特征;生理特征2.一种;不同;卷发;单眼皮3.相似性;亲代;遗传;子代;遗传4.相同;差异;变异5.遗传;变异课堂检测:1.D2.B3.C4.B5.(1)性状(2)遗传;变异(3)39(4)黄。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3. 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生物案例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准备遗传和变异的图片或实物展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含义。
2. 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解释遗传和变异的定义,明确遗传和变异的区别。
3. 分析遗传和变异的类型:介绍显性遗传、隐性遗传、显性变异、隐性变异等类型,并通过案例进行分析。
4. 探讨遗传和变异的特点: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随机性、可逆性等特点。
5. 讲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阐述遗传和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如自然选择、基因流等。
6. 实践环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分析其遗传和变异现象,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7. 总结与评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观察报告。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深入理解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 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
3. 了解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基本原理。
4. 探讨现代遗传学技术在生物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七、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2. 讲解基因与遗传信息:介绍基因的概念,解释基因如何编码遗传信息。
3. 探讨基因突变:讲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如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遗传与变异》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遗传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掌握遗传变异的分类和产生原因;3.理解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二、导学内容:1.遗传学基本观点:遗传学是钻研生物遗传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遗传物质、遗传基因、遗传表现等内容。
遗传学的钻研对象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NA,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遗传表现是遗传基因在个体表现上的具体表现。
2.遗传变异的分类:遗传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复等形式。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和插入突变等;基因重组是指不同基因之间的DNA片段互相交换,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重复是指某一段DNA序列在基因组中出现屡次。
3.遗传变异的产生原因:遗传变异的产生主要受到自然选择、突变、基因重组等因素的影响。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存活和繁殖,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基因型得以传递;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然变化,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重组是指不同染色体间或同一染色体上的DNA片段互相交换,导致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4.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遗传变异的积累和选择,生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压力,实现物种的进化和演化。
遗传变异不仅能够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还能够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是生物演化的重要动力。
三、导学任务: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遗传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2.查阅资料,掌握遗传变异的分类和产生原因;3.思考讨论,探讨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遗传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了遗传变异的分类和产生原因,理解了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遗传变异是生物演化的基础,通过遗传变异的积累和选择,生物可以不息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物种的进化和演化。
在今后的进修和探索中,我们将继续深入钻研遗传学的相关知识,更好地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和演化过程。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遗传和变异现象
班级:________ 组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描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举例和辨别生物的不同性状,以及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能举例和描述相关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区别遗传和变异现象。
2.学习难点:初步建立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听到别人说过你长得像爸爸或者妈妈?为什么我们和父母长得很像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其实这个现象在生物学中叫做遗传和变异。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探究释疑
问题探究一:性状、相对性状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95-97页,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中勾画批注:什么是生物的性状?性状表现有哪些特点?什么又是相对性状?
【合作探究】
活动一:猜猜他是谁?
每位同学在脑海中想一位班里的同学,并想出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这位同学,看看班里其他同学谁最先猜出这个人是谁。
【整理提炼】性状:生物体的和。
活动二: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详见教材p96页)
活动后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如果最后没有人和报告者一起站立,说明什么?
2.你觉得这个世界上存在所有性状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吗?为什么?
【整理提炼】
相对性状:同一种一种的不同。
【即学即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兔子的黑毛与兔子的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2)狗的卷毛和狗的黄毛是一对相对性状()(3)同样是生长成熟的鱼,鲤鱼的个体较大鲫鱼的个体较小,这是相对性状()问题探究二:遗传和变异现象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98页,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中勾画批注: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吗?
【整理提炼】
1.遗传:性状从传递给的现象。
2.变异:之间以及之间性状表现的现象。
3.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
【即学即练】
生活中有许多有关遗传和变异的俗语。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猫生猫,鸭生鸭”
(2)“一树结果,酸甜各异”
(3)“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4)“虎父无犬子”
(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
以上俗语中说的是遗传现象的有说的是变异现象的有。
三、盘点提升
相似遗传
性状
差异变异
四、达标测试
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
A.遗传现象
B.变异现象
C.生长现象
D.繁殖现象
2.一只雌猫产下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A.遗传性
B.变异性
C.进化性
D.适应性
3.下列属于生物性状的是()
A.动物的毛色
B.植物的高度
C.人的血型
D.A、B、C都是
4.一只毛色为黄色的大狗生下5只小狗其中3只小黄狗2只小花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狗的毛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2)狗的后代都是狗,这是一种现象。
小狗的毛色不同,这是一种现象。
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血缘关系”。
这里的“血缘”实际上是指()
A.遗传
B.血浆
C.血细胞
D.血型
6.下列既包含遗传又包含变异的是()
A.种瓜得瓜
B.老鼠的后代始终是老鼠
C.白猫生下黑猫
D.双眼皮的父母生下一个双眼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