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4
章节测试题1.【答题】通常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固体、气体、液体三类,水属于( )。
固体气体液体【答案】液体【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分类和水的归类。
【解答】通常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固体、气体、液体三类,水属于液体。
2.【答题】(多选题)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
A.眼看B.鼻闻C.舌尝D.比轻重【答案】A B C D【分析】本题考查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
【解答】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等。
3.【答题】(多选题)液体的共同性质是()。
A.没有固定的形状B.会流动C.有表面张力【答案】A B C【分析】本题考查液体的共同性质。
【解答】观察水、油等液体,发现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
4.【答题】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会()。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不同液体混合。
【解答】不同液体混合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小。
5.【答题】下面哪种液体不溶于水()。
A.蜂蜜B.汽油C.果汁【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不溶于水的液体。
【解答】汽油等溶剂不溶于水。
选B。
6.【答题】把油到在水里,油会()。
A.浮在水面上B.跟水混合C.沉在水底【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油在水中的沉浮。
【解答】油不溶于水。
把油到在水里,油会浮在水面上;选A。
7.【答题】把盐水放在烧杯里加热,等水烧干后,烧杯里()。
A.是空的B.有盐C.有杂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盐的特性。
【解答】盐溶于水,把盐水放在烧杯里加热,等水烧干后,烧杯里剩余盐,水被蒸干了。
选B。
8.【答题】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液体的不同方面。
【解答】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
9.【答题】同体积的蜂蜜和同体积的矿泉水的流动速度相比,矿泉水更快()。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流速的比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3)一、主题达标。
(26分)1.读拼音,写词语。
(8分)(1)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是冰心永不màn miè( )的回忆:月明的园中,téng luó( )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2)在méng lóng( )的jì jìng( )中玉立着这棵bái huà( ),máo róng róng( )的枝头,雪绣的花边xiāo sǎ( ),串串huā suì( )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2.辨一辨,再组词。
(4分)⎩⎪⎨⎪⎧锈( )绣( )⎩⎪⎨⎪⎧耸( )茸( ) ⎩⎪⎨⎪⎧抹( )沫( )⎩⎪⎨⎪⎧漆( )膝( ) 3.词语搭配。
(4分)踏着( ) 洗净( ) 涉过( )涂上( ) ( )的流苏 ( )的雪花( )的金晖 ( )的光华4.根据意思写词语。
(4分)(1)形容走路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 )(2)形容霜、雪洁白。
( )(3)不清楚;模糊。
( )(4)胆小;缺少勇气。
()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2分)(1)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2)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 6.判断诗歌知识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分)(1)抒情诗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具体的人物形象。
()(2)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3)现代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内容、思想和形式等方面。
()(4)朗诵诗歌时,表情、手势自然,吐字清楚就可以了,不用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 二、主题探究。
(19.5分)1.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5.5分)(1)诗和____________一样,生命全在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物体获得热量,温度()。
A、没有变化B、下降C、有变化D、上升2、水的状态变化与()有关。
A、温度B、气候C、热量D、环境3、从不同的角度看温度计的液面,可以读出几个不同的温度。
我们应选择哪个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作为测得的温度呢?()A、俯视B、平视C、仰视D、斜视4、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的水能凝固成()的冰,()的冰能融化成()的水;( )的水会蒸发成()的水蒸气,()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的水。
A、液态B、动态C、固态D、静态E、气态F、变态5、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华伦海特B、摄尔休斯C、阿尔伯特D、伽利略二、多项选择题。
1、水在自然界有()三种存在状态。
A、液态B、动态C、固态D、变态E、气态F、静态2、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A、这是一支摄氏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B、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C、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D、它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多少?3、测量水温的方法:()A、手拿温度计的下端B、手拿温度计的上端C、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D、视线与温度计持平E、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F、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三、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物体的()可以用()进行测量。
2、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运动。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单元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6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A.温度约为28℃B.纬度约为5°S C.盐度约为35.6%D.密度约为1021.5kg/m32.℃在甲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A.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B.降水少,蒸发旺盛C.受地表径流影响D.受藻类植物影响下图(a)(b)(c)为不同情境下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a)中水循环环节名称标注正确的是()A.℃河流蒸发B.℃地表径流C.℃地下径流D.℃水汽输送4.与(a)图相比,图(b)中城市的硬化地面对水循环的直接影响是()A.℃增加B.℃减少C.℃不变D.℃减少5.图(c)中人工湿地的生态效应有()℃调节河流径流℃减少下渗℃增加局地蒸发量℃减少土壤含水量A.℃℃B.℃℃C.℃℃D.℃℃加拿大中部某废弃矿坑填充有10米厚的尾矿渣,并在表层回填河砂和表土修复矿山。
回填改造的矿区呈山丘、洼地(季节性积水)相间分布的形态。
该地夏季为雨季,雨季前期回填矿区中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雨季中后期产生的径流也相当有限。
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山丘的坡面产生较强的径流。
随着植被的演替恢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例发生改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雨季前期,尽管有一定的降水,但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这反映出()℃表土干燥℃河砂层下渗量大℃降水量小℃降水分布集中A.℃℃℃B.℃℃℃C.℃℃℃D.℃℃℃7.随着回填矿区山丘坡面植被的恢复,洼地()A.年平均水位上升B.土壤盐渍化减轻C.地下水补给减少D.实际蒸发量增大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冷龙岭北侧的大雪山。
祁连山高大的山峰分布着大量的冰雪。
像舌头一样伸向山下的是冰舌。
这是冰川的末端。
近几年来石羊河流域加速了林草植被的建设,下左图为“祁连山冰舌景观图”。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读拼音,写词语。
(8分)xīgài bōtāo duǒcáng yōngjǐjìjìng túmǒxiùhuāzhǐhuī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绽开( zhàn dìng) 曝晒( bào pù) 胆怯( qlèquè)阴霾(mái lí)涉水( sèshè) 晕车( yūn yùn)三、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1.“叉”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C”,再查音节“chà”。
()2.“胆怯”的近义词是“怯懦”,反义词是“勇敢”。
()3.“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这句话可缩写为:小草洗净了尘垢。
( )4.诗歌《绿》的作者是戴望舒。
( )5.“银色的光华”“晶亮的雪花”“涉过溪流”,这些词语都搭配恰当。
( )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风雨”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2分)A.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这场风雨来势迅猛,要做好防洪准备。
C.这些古代的石刻,由于风雨的侵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D.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五、词语辨析。
(5分)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相应的语境中。
[朦胧蒙胧] 睡眼()夜色()[徜徉徘徊] 在门口()在想象的海洋里()2.下面词语中,填入“夜色,月亮正挂在树梢”中最恰当的是( )。
A.清净B.清静C.清幽D.清纯六、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3分)1.①诗经②元曲③唐诗④宋词_________2.①李白②屈原③艾青④辛弃疾_________3.①白雪皑皑②烈日炎炎③硕果累累④杨柳依依_________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8分)1.朗读诗句,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两套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
(共48分)1.看拼音,写词语。
(5分)bō tāo zhǐ huī xiāo sǎ jì jìng huā píng2.用“\”划掉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3分)(1)在朦.(méng mēng)胧的月光中,昙花缓缓绽.(dìng zhàn)放。
(2)花儿抬起头,向在花园里徜.(táng cháng)徉.(yáng yǎng)的蝴蝶打招呼。
不染尘垢.(gòu hòu)的绿叶曝.(bào pù)着阳光,闪闪发亮。
3.给句子中加点的“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4分)①小路;②比喻达到目的的方法;③表示直接前往某处或直接做某件事;④直径(1)学习没有捷径.。
( ) (2)请到小径.中去走走。
( )(3)远上寒山石径.斜。
( )(4)他没等会议结束就径.自离去。
( )4.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8分)(1)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推开阴霾灿灿的金晖B.抖动翅膀晶亮的雪花C.涉过高山融冶的风D.洗净尘垢苍翠的古木(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的感受是( )A.力量与气势B.和谐与活力C.自豪与感动D.盛大与庄严(3)《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雨后的景物,没有在诗歌里出现的是( )。
A.小路B.小白菊C.凤蝶儿D.青蛙(4)下面句子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有你波涛的清响?C.每一次我的思潮里都有你波涛的清响。
D.没有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5.按要求完成练习。
(12分)(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3分)①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②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 )③饰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人教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及答案一我会选择(30分)1 、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蒸馏B电解水C静置沉淀D冰融化成水2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牛奶B蒸馏水C精制碘盐D啤酒3 、我国“神舟5号”飞船成功上天,举世瞩目,在其升空过程中,为其助推的主要燃料是()A汽油B航空煤油C液氢D太阳能电池4、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得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A 1∶2B 1∶8C 8∶1D 2∶15、1995年3月20日早晨,日本东京多处地铁车厢同时发生了一起“沙林”毒气侵袭事件,导致5000多人中毒,这一事件说明了: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分子由原子构成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6、下列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水空气B 自来水氧气C 矿泉水冰水混合体D 高锰酸钾双氧水7、水有多种作用,例如:镁与碘的化合反应十分缓慢,若滴入少量水,则立即剧烈反应,此时水作为()A 反应物B 生成物C 催化剂D稀释作用8、在化学变化中()A分子、原子都不变B分子变、原子不变C分子不变、原子变D分子、原子都改变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C水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0、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静置沉淀B吸附沉淀C过滤D蒸馏11、电解水的反应属于下列哪种类型..()A、A+B→ABB、AB→A+BC、A+BC→B+ACD、AB+CD→AD+CB12、某地区居民得“结石”病患者比例明显多于其它地区,你认为这可能与他们生活的地区A 土壤土质有关B 空气污染有关C 水源水质有关D 居民体质有关13、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D用催化剂可将它转变为油14、下列现象不会..造成水源污染的是()A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B农药化肥的流失C植物的蒸腾作用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15、下列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的用水方式不宜提倡....的是()A流水漂洗衣物B农业上对农作物采用滴灌供水C工业用水循环使用D打扫教室时,先喷洒水后扫地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6、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微粒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有些是由构成的,如。
三年级水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 - 10题)1. 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状态,分别是_液态_、_固态_和_气态_。
- 解析:水的三种状态在自然界中很常见,液态的水如河流中的水;固态的水像冰;气态的水如水蒸气。
2.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_蒸发_,这个过程需要_吸收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解析:蒸发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吸热的,例如湿衣服晾干就是水蒸发的过程,吸收热量后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 当水的温度降低到_0℃_时,水开始结冰。
- 解析:0℃是水的凝固点,在这个温度下,液态水会变成固态冰。
4. 冰变成水的过程叫做_融化_,这个过程需要_吸收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解析:融化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比如冰在温暖的环境下会慢慢融化成水。
5. 水是一种_无色_、_无味_、_透明_的液体。
- 解析:这是水的基本物理性质,通过我们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到水是无色、无味且透明的。
6. 像盐这样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叫做_溶质_,水叫做_溶剂_,溶解后形成的混合物叫做_溶液_。
- 解析:在溶液的概念中,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是溶剂,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7. 在探究水的溶解性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_不同_的。
- 解析:例如盐在水中溶解能力较强,而面粉在水中不能完全溶解,说明不同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8. 加快水蒸发的方法有_提高温度_、_增大表面积_和_加快空气流动_。
- 解析: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蒸发越快;表面积越大,水蒸发的面积就大,蒸发加快;空气流动快能更快带走水蒸气,使水蒸发加快。
9.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_海洋_里的水最多,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
- 解析: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海洋中的水量巨大,占地球总水量的绝大部分。
10. 我们可以用_过滤_的方法分离水中不溶性杂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试题1.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是什么形状的?- A. 圆柱形- B. 正方形- C. 圆形- D. 长方形答案:C2. 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A. 红色- B. 蓝色- C. 黄色- D. 绿色答案:C3. 下面哪个是人类的器官?- A. 叶子- B. 根- C. 心脏- D. 树干答案:C4. 下面哪个是属于自然界的事物?- A. 汽车- B. 火箭- C. 花朵- D. 电视机答案:C5. 哪个食物是属于水果?- A. 鸡蛋- B. 面包- C. 苹果- D. 饺子答案:C第二单元测试题1. 我们呼吸的是什么?- A. 空气- B. 水- C. 细菌- D. 土壤答案:A2. 下面哪一项是属于水的存在形态?- A. 固态- B. 电态- C. 光态- D. 音态答案:A3. 什么动物没有骨头?- A. 老虎- B. 蛇- C. 金鱼- D. 狗答案:B4. 把粉末放在水中搅拌,会怎么样?- A. 粉末会燃烧- B. 粉末会溶解- C. 粉末会融化- D. 粉末会变硬答案:B5. 下面哪个是属于动物?- A. 苹果- B. 花- C. 马- D. 草答案:C第三单元测试题1. 我们需要用什么量器来测量温度?- A. 尺子- B. 天平- C. 温度计- D. 量杯答案:C2. 下面哪种水是不安全的?- A. 清澈的水- B. 浑浊的水- C. 混合有气泡的水- D. 浑浊带泥沙的水答案:D3. 植物通过什么方式吸取养分?- A. 通过叶子- B. 通过根- C. 通过茎- D. 通过果实答案:B4. 下面哪个不属于四季的名称?- A. 春天- B. 冬天- C. 秋天- D. 好天答案:D5. 为了保护眼睛,我们应该做什么?- A. 长时间盯着电视- B. 在太阳底下看东西- C. 看书时离眼睛很近- D. 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答案:D。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32分)1.铁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都不生锈,只有把铁放入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水里,铁才会生锈,铁生锈后体积可胀大倍。
2.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
3.铁是色,铁锈是色。
4.物质的变化分为:和。
5.呕吐是因为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吃未熟透的柿子有涩味、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含有。
6.杜鹃花喜欢土壤,竹子喜欢土壤。
7.肥皂去污的原理是。
8.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变成,冷却时会从变成。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4.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5.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6.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7.树叶颜色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8.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9.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10.洗衣服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12分)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融化B.铁块变铁水C.馒头发霉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白糖加热至焦黑3.紫甘蓝水是()。
A.碱性物质B.酸性物质C.指示剂4.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
A.自来水B.橘子汁C.洗发水5.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西红柿B.肥皂C.清洁剂6.与铁生锈无关的因素是()。
A.水分B.空气C.温度四、对号入座(每项1分,共10分)学习小组做了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对下列现象进行了统计,请分类整理。
A. 易拉罐压扁B.火柴燃烧C.水蒸气D.在米饭中加入碘酒E.弯折铁丝F.把小苏打倒在白醋里G.玉石加工H.铁生锈I.折纸J.铁钉放在盐水里(1)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___(2)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___五、实验探究(14分)1.(6分)请你设计变色花实验。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双氧水(化学式为H2O2)作为一种“绿色消毒剂”,在医疗和家庭生活中广泛应用。
下面关于双氧水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一种氧化物B.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C.氢、氧的质量比是1:1D.氧的化合价为-2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D、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3.吸烟有害健康。
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是可分的4.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5. 下列现象或事实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用手捏气球,可以使气球变瘪。
B.墙内开花墙外香。
C.100ml的水与10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
D.将稀盐酸倒在大理石可以观察到气泡。
6. 泉城济南,景色秀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做法,与保护环境的倡导不相符的是()①污水排入大明湖②随意丢弃方便袋③植树种花搞绿化④禁用含磷洗衣粉⑤护城河旁烧垃圾A、只有①⑤B、只有①③C、只有①②⑤D、只有③④7.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分子式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在化学变化的前后保持不变8.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发生了化学变化B.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C.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D.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9.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刮风时尘土飞扬B.进入花园闻到花香C.将25m3的石油气装入0.024m3的钢瓶中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10、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蒸馏水C.海水D.糖水11. 20世纪26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D.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位下降后,太湖底泥上泛,使水体产生异味。
为改善太湖水水质,除去水中的异味,下面所提建议不合理...的是()A.人工捞藻,投加活性炭B.加入大量生石灰和明矾C.增加水量,促进水体流动D.严格控制各种污染源,确保达标后排放14.据报道,江西南昌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为2006年“全球十大最有活力的城市”,这将掀起又一轮南昌投资热。
为避免投资办厂引起的环境污染,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对工厂的烟囱加高处理B.工厂废水直接排放C.对工厂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D.化工厂建在居民区15.今年,我市旱情比较严重,水资源紧缺。
有关部门呼吁,人人都应该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下列节水措施中不正确的是()第 1 页共4页A、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B、推广使用节水龙头C、工业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D、少喝水,不洗澡16.某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性,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100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mLB、品红放入水中,整杯水逐渐变红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得到了氧气D、两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前者比后者容易压缩17.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B.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C.干冰中的分子间有间隔D.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18. 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
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18.19. 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
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20.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式叫“热水浴”。
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脚架上应该垫上石棉网(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和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C)如果试管中为饱和的石灰水,加热后试管中出现浑浊(D)如果试管中盛有硬度较大的硬水,长时间加热不会有任何变化21.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B.工厂将澄清、透明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C.用明矾可以将硬水软化D.提倡“一水多用”水22.当水的温度和压强升高到某临界点以上时,水就处于一种既不同于液态,又不同于固态和气体的新的流体态——超临界态。
在超临界态水中,某些有机高分子会很快被氧化为无毒小分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超临界态水氧化技术不形成二次污染B. 超临界态水是一种新物质C. 超临界态水是一种新型催化剂D. 超临界态水可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23.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是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2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A.过氧化氢(H2O2) B.二氧化锰(MnO2)C.二氧化碳(CO2) D.空气25.由电解水的有关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有氢气和氧气③电解1体积的水可以得到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的氧气④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再分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6.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27.(08潍坊)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28.小明在做过滤操作时,在老师给他的仪器中,他认为还缺少一种,其中老师给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滤纸、铁架台,那么他认为缺少的仪器是A.小烧杯 B.玻璃棒C.药匙D.长颈漏斗29.下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自然沉降B.活性炭吸附C.过滤D.消毒剂消毒3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C.电解水能生成H2和O2,二者体积比为2:1第 2 页共4页第 3 页 共4页D .生活中接触的纯水多,水溶液少31. 现有一杯有臭味的水。
能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 A .搅拌 B .吸附 C .静置 D .过滤 32. 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氮气 B .天然气 C .氢气 D .面粉粉尘3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 )天然水———→沉降—→过滤—→吸附———→自来水,其中常用的絮凝剂是A .氯气B .活性炭C .明矾D .漂白粉 3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 .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B .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 .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D .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35.下列广告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 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A .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 .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 .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 .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36.下列是汽车尾气处于过程中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碳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最后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D.该反应中原子发生了改变37、有下列操作,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 )①静置 ②过滤 ③煮沸 ④蒸馏 A .只有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38、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 ● ”和“O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39、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 .水与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B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C .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D .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40、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 .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 .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 .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41、水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物质溶解于水是都会放出热量C.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杂质可以使水软化D.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41、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大增强。
对此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除去氧气后的水就不再含有氧元素了B .“普通水”含有氧分子C .“普通水”含有氮分子D .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43、我们的饮用水是由河水净化所得,已知明矾能将水中的悬浮物凝聚而沉淀,氯气可杀菌。
则家庭饮用水的正确净化过程是( )A .河水→过滤→加氯气→加明矾→沉淀→净水B .河水→加氯气→过滤→加明矾→沉淀→净水C .河水→加明矾→加氯气→过滤→沉淀→净水D .河水→加明矾→沉淀→过滤→加氯气→净水 二、填空题44. 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则迅速变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向烧杯中放几块木炭,稍等片刻,发现_____________,说明木炭具有___________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