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目标是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次武装斗争,1926年至1928年间,以中国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发起的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
战争的最终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内统一和建立民主政权。
在这场战争中,北伐军队的直接打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北伐军队直接打击的目标之一是北洋政府及其军阀势力。
北洋政府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央政权,由北洋军阀直接掌控。
北伐军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打击北洋政府的军事力量,削弱军阀的影响力。
北伐军队通过多次军事行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成功地夺取了多个重要城市,推翻了北洋政府。
其次,北伐军队直接打击的目标还包括北洋政府的军事基地和要塞。
北洋政府的军事力量分布在全国各地,拥有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
为了实现战争的胜利,北伐军队需要直接打击北洋政府的军事力量,夺取其军事基地和要塞,以确保自己的军事优势。
北伐军队在战争中多次攻击北洋政府的军事要地,如南京、北京等,一一攻克,进一步削弱了北洋政府的军事实力。
第三,北伐军队还直接打击了北洋政府的经济和财政支柱。
北洋政府依靠对外贷款和榨取民族资本的方式来维持其统治。
为了削弱北洋政府的经济实力,北伐军队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打击。
一方面,北伐军队实施土地改革和农民政策,削减地主和军阀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北伐军队在解放区进行了抗日工业运动,发展当地工业,削弱了北洋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最后,北伐军队还直接打击了北洋政府的外交势力。
北洋政府在中国境内享有一定的外交权力和地位,以维护自身利益。
为了打破北洋政府的外交统治,北伐军队致力于实施外交斗争。
北伐军队先后与苏联、美国等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削弱了北洋政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北伐战争的直接打击目标主要包括北洋政府及其军阀势力、北洋政府的军事基地和要塞、北洋政府的经济和财政支柱,以及北洋政府的外交势力。
通过直接打击这些目标,北伐军队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实现了国内统一和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权,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北伐战争的经过北伐战争关键词:国民⾰命军北洋军阀北伐战争第⼀次国内⾰命战争即北伐战争,⼜称“第⼀次⼤⾰命”。
是1924年⾄1927年中国⼈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的反帝反封建的⾰命⽃争。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①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军阀也相继形成。
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连年混战,民不聊⽣。
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暗统治,已成为中国⼈民的迫切要求。
1924年1⽉第⼀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艰苦⽃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建⽴⾰命军队,平定⼴州商团叛乱和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 成⽴国民政府,编组国民⾰命军②,进⾏东征和南征,从⽽统⼀和巩固了⼴东⾰命根据地和⾰命政权。
接着,⼜实现了⼴东与⼴西的统⼀。
同时,共产党领导的以“五卅”运动、省港⼤罢⼯和⼴东农民运动为标志的全国⼯农⾰命群众运动空前⾼涨。
所有这些,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
1926年1⽉,中国国民党第⼆次全国代表⼤会确定了北伐的⽅针。
2⽉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中央特别会议,作了积极准备北伐战争的部署。
5⽉,国民政府派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国民⾰命军第四军叶挺独⽴团③为北伐先遣队,进⼊湖南。
7⽉9⽇,国名⾰命军正式出师北伐,蒋介⽯任北伐军总司令。
1926年7⽉9⽇⼴州⼈民举⾏集会欢送国民⾰命军北伐①清末和民国初年袁世凯建⽴的封建买办军阀集团。
1895年,清政府命袁世凯在天津⼩站编练“新编陆军”,归北洋⼤⾂李鸿章节制。
1901年,袁世凯因出卖维新派和镇压义和团,被任命直⾪总督兼北洋⼤⾂,所建新军称为北洋军。
1905年,北洋军六镇练成,形成北洋军阀武装政治集团。
1912年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总统之职,建⽴控制中央和地⽅政权的北洋军阀统治。
1916年,袁世凯病死,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3系。
直系⾸领为直⾪⼈冯国璋,后为曹锟、吴佩孚,受英美⽀持。
皖系⾸领为安徽⼈段祺瑞,奉系⾸领为奉天海城⼈张作霖,都以⽇本为后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本课讲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一、国共合作国共合作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是国民党在孙中山领导下,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加入改组后的国民党,共同完成国民革命的意愿。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二、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下的国民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革命战争。
北伐战争从1926年开始,至1928年结束,历时两年多。
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军队共同作战,打败了北洋军阀,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军队和群众中广泛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影响与意义北伐战争的胜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其次,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后,北伐战争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革命工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讲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可以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北伐战争”研究综述北伐战争研究60余年经历了探索、兴起、兴旺和稳步四个时期。
在研究的发展进程中,研究视域也不断扩展。
但在研究深度、研究视角、国际视野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北伐战争研究综述对于北伐战争的概念内涵,广义的观点认为北伐战争即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狭义的观点将北伐战争的内涵聚焦为1926年至1927年间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更偏重于“战争”概念。
本文的研究视角为狭义的北伐战争概念,旨在纵向梳理60余年来北伐战争研究的兴起与历程,并总结研究的不足。
一、北伐战争研究的探索时期(1985年以前)(一)基础性研究发端以“北伐战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全文搜索,经过筛选1957-1984年共计36篇文献。
北伐战争的早期研究主要针对战争中的基本史实考察,人物、战场等相关史实性研究比重最大。
如程雨众的《北伐战争概况》主要从史实考证角度详细阐述了五卅运动后北洋军阀的混战到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再到七一五事件宣告北伐失败的全过程。
谢显清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湖北农民运动》主要讲述了在北伐战争时期湖北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配合北伐同北洋军阀进行军事的、政治的和经济的斗争。
匡珊吉的《顺泸起义》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为了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由杨馨公、朱德、刘伯承、陈毅等同志领导的四川顺泸起义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杨光,徐义君的《北伐军进军浙江史略》,对北伐军东路军在浙江的军事活动作了概述,并就东路军的性质及其作用阐述了观点。
(二)研究视域开始外延1985年以前的北伐战争研究,除在史料考证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之外,其研究视阈也开始向外延伸,早期有相关话题的讨论,后期对北伐战争中我党的领导作用、战争的失败原因以及当时的内外部环境也做了初步研究探索。
廖璋的《英日美等帝国主义在我国北伐战争中不同的阴谋――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一文的一些意见》,认为林平野、陈扬灵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干涉》结论并不全面.北伐战争时期英国主要是在搞武装干涉;日本则主要进行“南北妥协”的工作;美国则乘英日的矛盾,积极从革命内部来寻找它的代理人。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认知图片的能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掌握查找资料和整理、加工资料的方法。
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国民革命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国走向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国民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确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初步认识它的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学生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学习新课:一、黄埔军校的创建1、自主学习(学法指导):(1)、这所军校的全称是什么?(2)、由谁在什么时候创立?(3)领导机构的成员有哪些?(4)、与旧式军校相比,黄埔军校最大特点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2、课件展示(1)黄埔军校概况介绍军校名称、位置、学生状况。
(2)黄埔军校创建背景介绍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合作,孙中山在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3)黄埔军校组织介绍军校组织领导,总理、校长、党代表、政治部主任、教员。
(4)黄埔军校办学宗旨介绍军校办学特色、培养目标。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1、播放国民革命歌,同时提醒学生留意歌词。
北伐战争的策略与胜利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打破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也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北伐战争的发动是有其背景和原因的,这场长达7年的战争的胜利也不是纯属偶然的,它背后的策略和战术分析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一、北伐战争背景北伐战争的发动也是有其背景和原因的。
第一,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北洋政府成立之初,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但是在统治了几年之后,北洋政府逐渐堕落成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军阀专政,官僚度日,百姓无望。
第二,1925年的“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是发生在上海的一次大规模工人罢工和抗议活动,因为被北洋政府镇压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广泛谴责和抗议。
这也为南京政府提供了动员人民推翻北洋政府的历史机遇。
二、北伐战争的策略北伐战争主要采取的是“带路打劫”的策略。
首先,北伐军在军事上采用了分兵突袭、各个击破的战术,打散敌军阵势,迅速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能力。
其次,北伐军在宣传上积极发动抗日情绪,推动民族统一和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进程。
然后,北伐军在组织上重视培养将领和士兵的队伍意识,提高了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最后,北伐军在政治上,重视建立良好的政治形象,打击腐败,重用有能力的民主派人士,提高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北伐战争的胜利得益于许多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1. 重视士兵队伍意识。
北伐军尽量满足士兵吃饱、穿暖和、有奖金等要求,提高士兵的意识,这样士兵在作战时更为顽强。
2. 大胆采用新武器。
北伐军先后获得了许多新式武器,如火炮、机关枪、手榴弹等,运用这些新武器可大幅提高部队的火力。
3. 有能力的将领。
北伐军的将领中有不少有政治、军事才能,如蒋介石、朱德、周恩来等。
这些将领在作战中凭借自己的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收获了士兵和民众的信任。
4. 国共合作。
北伐军可借助国共合作,获取共产党在农村地区的支持,进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初中历史课《北伐战争》面试试讲稿一、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基本技能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二)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教学资源(一)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
(二)图片:孙中山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三)自制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关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讨论题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一个判断说明题;吴、孙、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四段材料;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自制知识网络图。
(四)磁带:《国民革命军军歌》(也可制成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
四、学生活动设计根据所学知识复习总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自学国民党一大的有关内容;预习关于黄埔军校的建立的内容,每组写一个有关报道;课前分组搜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员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国民党右派及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导入新课(展示标题或板标题)。
(二)教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整个流程:一、黄埔军校的建立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对联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在当时,黄埔军校的建立是我国的一件重大事情,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根据课本知识和这副对联及刚才的讨论,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报道它建立的情况。
(课前预习准备)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
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
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
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
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提示或建议: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对表现好的、积极参与的同学要给予表扬。
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通过这个实例表和我们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可以知道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出色,根据他们的讲述,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
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
对同学们的分析给予点评,好的给予肯定,其他的要给予鼓励。
(教师总结)。
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
下面哪一位同学能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和这些方法来总结一下?(教师要给予表扬)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总结。
这位同学总结得很不错,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提示或建议: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事例,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分析,要教给学生看问题要看主流,不要以点概面,以免学生被个别党员的违纪、违法行为蒙蔽,形成错误的思想和看法。
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感触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余兴未尽的同学,我们可以在课下继续共同探讨。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
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
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
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
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通过分析以上四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请同学们阅读这一部分内容后抢答,看谁反应最快。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提示或建议: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
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
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
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三)课堂小结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
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