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钢材价格走势预测
- 格式:pdf
- 大小:287.71 KB
- 文档页数:2
《2006-2007年中国板材投资与发展分析》板、管钢材代表了钢材产品中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产品,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我国钢材板管材比分别为41.65%、39.72%、40.7%、40.6%、45.8%和45.6%,还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平均水平,因而,意味着我国钢材产品结构还处于低档次状况。
从2006年起,国内热轧和冷轧生产能力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1月份,国内钢材板管材比达到49%。
另外,板材产品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内经济的发展需要,每年不能生产和产能不足的钢材约有700万吨左右,必须依靠进口解决,部分高档钢材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只有50%—60%左右,与此同时,国内一般长线钢材产能又大于市场需求,供需结构矛盾比较突出。
《2006-2007年中国板材投资与发展分析》是在中心“十一五”钢铁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们对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报告从行业现状、子产品格局、产品2007年发展预测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企业把握整个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提出基于趋势上投资建议和经营建议。
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渠道数据,同时采用中心大量产业数据库以及我们对板材行业所进行的市场调查大量资料,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板材行业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在报告的成稿过程中得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专家、领导耐心的指导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报告主要面向于板材制造企业及其相关行业,同时对于产业研究规律、产业政策制定和欲进入的金融投资集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报告共五章155页12万余字,其中图表110个,2007年1月份出品)目录第一章我国钢材子产品格局分析 (1)第一节我国钢材历史供给结构的变化分析 (1)第二节我国钢铁产业历史需求总量变化 (3)第三节我国进口钢材市场历史份额变化分析 (4)第四节我国钢铁产业供需平衡预测 (6)一、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主要影响因素 (6)二、预测思路及模型构造 (9)三、2006-2010年我国钢材消费总量预测 (16)四、分品种需求预测 (19)五、钢铁产业的总量供需平衡分析 (20)六、“十一五”期间我国钢材生产和需求结构预计 (20)第二章2006年钢铁运行状况分析 (23)第一节2006年我国钢铁供需分析 (23)第二节产品销量及财务指标分析 (33)第三节产品进出口分析 (39)第四节钢材价格分析 (43)一、2006国际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走势特点 (43)二、影响当前钢材价格的三大因素 (46)第三章2006年我国板材发展现状分析 (47)第一节板材行业现状分析 (47)一、板材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47)二、板材行业产量预测和效益分析 (50)第二节2006年热轧薄板发展现状及预测分析 (52)一、2006年热轧板卷市场形势分析 (52)二、2006年热轧板卷市场趋势预测 (59)第三节2006年冷轧薄板发展现状分析 (64)第四节2006年镀锌板发展现状及预测分析 (69)一、我国镀锌板市场2006年生产和消费现状 (69)二、我国镀锌板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74)第五节2006-2007年镀锡板发展预测分析 (77)一、2006年镀锡板生产及进出口形势 (77)二、2006年镀锡板需求分析 (78)三、镀锡板价格走势分析 (79)四、镀锡板市场存在的问题 (81)五、2006年镀锡板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82)第六节2006-2007年彩涂板发展现状分析 (84)一、2006年彩涂市场走势分析 (84)二、2006-2007年彩涂市场简析及其走势展望 (86)第七节2006-2007年硅钢片发展预测分析 (93)第八节2006-2007年不锈钢薄板发展现状分析 (95)第四章我国板材总体供需预测 (96)第一节分品种需求预测 (96)一、未来中国薄板消费预测 (97)二、中厚板消费预测 (100)第二节未来中国分品种钢材供给预测 (101)第五章2006-2007年我国三大板材供求形势预测 (111)第一节我国中厚板生产情况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14)一、我国中厚板市场现状介绍 (119)二、我国中厚板生产现状分析 (125)三、2006年中厚板的影响因素分析 (128)四、未来我国中厚板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129)第二节我国冷热薄板生产现状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37)第三节我国带钢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47)一、我国热轧带钢生产现状及发展情况 (147)二、我国带钢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148)三、我国冷轧带钢市场情况分析 (149)四、我国带钢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50)附表表1.1 1994-2006年10月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类别产量 (1)表1.2 2006年1-8月我国钢材分品种产量 (2)表1.3 2000-2006年11月钢材表观消费量变化情况 (3)表1.4 2002~2006年8月我国钢材进出口品种分析 (5)表1.5 近年来我国钢材消费总量与GDP单位消费量 (6)表1.6 按构成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表1.7 1985~2006年11月钢材消费和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11)表1.8 2006-2010年GDP预测 (14)表1.9 六五~八五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 (14)表1.10 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的预测数值 (15)表1.11 2006年我国钢材消费预测方案一 (16)表1.12 2006年我国钢材消费预测方案二 (16)表1.13 2006年我国钢材消费预测方案三 (17)表1.14 2006年我国钢材消费综合预测结果 (17)表1.15 2006-2010年我国钢铁表观消费量预测值 (19)表1.16 2010年中国分品种钢材消费预测 (19)表1.17 2006-2010年我国钢材总量供需关系平衡测算 (20)表2.1 2001-2005年国内板带材产量、消费量占国内钢材产量和消费量比例 (24)表2.2 2006年1-8月全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 (25)表2.3 2006年1-11月钢材、钢坯产品流向 (26)表2.4 2006年1-10月全国分省市粗钢产量 (28)表2.5 2006年1-11月全国分省市生铁产量 (29)表2.6 2006年1-11月全国分省市铁合金产量 (32)表2.7 2006年前9个月冶金重点大中型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34)表2.8 2006年前9个月钢铁生产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35)表2.9 2006年1-11月钢材、钢坯产品营销(一) (36)表2.10 2006年1-11月国内进出口钢材、钢坯统计 (39)表2.11 2006年1-10月进口钢材品种结构表 (41)表3.1 2006年1-9月全国分省市热轧薄钢板产量 (62)表3.2 2006年1-9月全国分省市热轧薄宽钢带产量 (63)表3.3 2006年1-9月全国分省市冷轧薄钢板产量 (66)表3.4 2006年1-9月全国分省市冷轧薄宽钢带产量 (68)表3.5 1998-2005年我国镀锌板消费情况 (69)表3.6 2006年1-7月份我国主要家电产品镀锌板需求量 (73)表3.7 2006年1-11全国分省市镀层板产量 (75)表3.8 国内镀锡板生产线情况统计 (77)表3.9 2006年1-11月全国分省市涂层板产量 (84)表3.10 国内已建彩涂厂家一览表 (88)表3.11 国内在建及拟建彩涂厂家情况 (89)表4.1 2010年中国分品种钢材消费预测 (96)表4.2 2002年国内关键钢材品种需求状况 (97)表4.3 2010年国内关键钢材品种消费预测 (98)表4.4 2010中国关键钢材品种的产能预测 (101)表4.5 中国部分企业热轧宽带机建设状况 (102)表4.6 2001年主要中国主要钢铁企业冷轧薄板和镀锌板产量 (104)表4.7 中国近几年彩板总体供应情况 (105)表4.8 国内已建彩涂厂家一览表 (105)表4.9 国内在建及拟建彩涂厂家情况 (107)表4.10 2001年中国主要企业硅钢片产量 (109)表5.1 2006-2010年国内板材市场供求形势预测 (113)表5.2 2006-2010年薄板带材、中厚板占我国钢材消费比例预测表 (113)表5.3 2006年1-11月全国分省市中厚宽钢带产量 (114)表5.4 2006年1-11月全国分省市中板产量 (116)表5.5 2006年1-11月全国分省市厚钢板产量 (117)表5.6 2006年1-11月全国分省市特厚板产量 (117)表5.7 1997-2006年1-8月我国中厚板消费情况 (119)表5.8 11月份全国分省市特厚板产量统计 (120)表5.9 11月份全国分省市厚钢板产量统计 (121)表5.10 11月份全国分省市中板产量统计 (122)表5.11 2006年1-8月中厚板卷营销统计汇总 (123)表5.12 2006年我国中板产能及产量预计 (130)表 5.13 我国现有中厚板轧机基本情况统计表 (133)表5.14 我国2003-2005年新建扩建中厚板轧机基本情况统计表 (135)表5.15 2006年1~11月份全国分省市热轧薄板产量统计 (137)表5.16 2006年1~11月份全国分省市冷轧薄板产量统计 (139)表5.17 热轧带钢各月的产量及同比增幅 (141)表5.18 2006年1~11月全国分省市中厚宽钢带产量统计 (141)表5.19 2006年1~11月全国省市热轧薄宽钢带产量统计 (142)表5.20 20061~11月份全国分省市冷轧薄宽钢带产量 (143)表5.21 2006年1~11月全国分省市热轧窄钢带产量统计 (144)表5.22 2006年1~11月全国分省市冷轧窄钢带产量统计 (145)表5.23 2006-2010年我国薄板带消费情况一览表 (148)表5.24 全国主要带钢生产企业基本情况统计 (152)表5.25 全国在建拟建带钢项目基本情况统计 (154)表5.26 国内冷轧带钢企业基本情况统计 (155)附图图1.1 1994-2006年11月我国钢材进出口对比 (4)图1.2 1994-2006年11月我国钢材进口依赖度变化图 (4)图1.3 近年来我国钢材消费总量与GDP单位消费量 (7)图1.4 历年国内钢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 (7)图1.5 我国、韩国人均GDP和人均钢材消费量关系 (9)图1.6 模型拟合效果 (13)图1.7 1991~2005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率变化 (15)图1.8 1985~2005年我国钢铁表观消费量/实际消费量比例图 (18)图2.1 2006年1-11月全国钢材产量月产量及其同比增幅走势 (23)图2.2 2001-2006年11月全国铁矿石产量及同比增幅走势 (24)图2.3 2006年1-8月我国进口的各类钢材比例 (40)图2.4 2006年1-8月我国出口的各类钢材比例 (41)图3.1 国内热轧薄板各月产量(05.1-06.7) (48)图3.2 国内冷轧薄板各月产量(05.1-06.7) (48)图3.3 热轧薄板各月进出口量(05.1-06.7) (48)图3.4 冷轧薄板各月进出口量(05.1-06.7) (49)图3.5 11月份上海、北京、广州地区5.5mm热轧卷板价格走势 (53)图3.6 2005、2006年我国热轧卷板各月产量走势图 (54)图3.7 2005、2006年我国热轧薄板各月产量走势图 (54)图3.8 2005、2006年热轧中厚宽钢带各月产量走势图 (55)图3.9 2005、2006年热轧薄宽钢带各月产量走势图 (56)图3.10 2005、2006年热轧板卷各月出口量走势图 (57)图3.11 2005、2006年热轧板卷各月进口量走势图 (57)图3.12 2005、2006年我国热轧卷板各月新增资源量走势图 (58)图3.13 2006年2-11月各月月底国内热轧板卷库存走势图 (59)图3.14 镀锡产品分月进口量及价格趋势图 (78)图3.15 国内镀锡产品表观消费量变化情况 (79)图3.16 2003年-2004年度华南地区0.22mm镀锡产品市场价格走势 (80)图3.17 国内热轧硅钢片的产量 (93)图3.18 国内冷轧无取向硅钢的产量 (93)图3.19 武钢无取向硅钢的产量 (94)图3.20 近3年国内电工钢的进口量走势 (94)。
《2006年全球钢铁厂发展战略分析报告》2005年全球钢铁工业运行情况良好。
据国际钢铁协会(IISI)统计,2005年全球粗钢产量比2004年增长了5.9%,达到11.294亿吨;其中中国粗钢产量增长了6900万吨,增幅为24.6%,达到3.494亿吨,在世界总产量中的比例从上午的26.3%上升至30.9%。
今年上半年,国内钢材价格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势头。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际市场钢材需求持续旺盛,北美、欧洲、亚洲市场价格同步上升,国内外钢材价差继续扩大,与此同时,国内钢材市场供应平稳增长,需求保持强劲,价格持续回升势头明显。
钢铁价格的上涨对钢铁行业上半年整体利润的回升助推明显。
06年以来,钢铁行业开始出现明显的超预期复苏,1、2月份几乎没有什么盈利,3月份盈利是2月的3倍左右,4月比3月增长45%,5月比4月增长30%,6月预计比5月增长20%以上。
全年行业利润总额预期将达到历史最高纪录1187亿元,比2005年的1037亿元增长15%。
2005年中国钢铁产业政策公布,明确要求全国钢铁企业加快整合,2005年底,中国东北新的鞍钢集团重组完成,成为仅次于宝钢的大型钢厂。
2005年10月,河北省做出决定将唐钢、宣钢、承钢重组为新唐钢集团公司。
目前,全球十大钢铁厂的市场占有率仅约40%,而三大铁矿石出口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与必和必拓的铁矿石供应量占全球73%。
这就明显地暴露出全球钢厂太过分散,以至于谈判力量薄弱。
《2006年全球钢铁厂发展战略分析报告》是在中心“十一五”钢铁研究组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我们对钢铁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撰写而成。
报告从2006年钢铁行业运行现状分析、2006年钢铁供给预测、2006年钢材需求预测和2006年钢铁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四大部分,为企业把握整个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提出基于趋势上投资建议和风险防范。
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渠道数据,同时采用中心大量产业数据库以及我们对钢铁厂所进行的市场调查大量资料,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钢铁厂的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预测论证。
一、1993年以来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变化情况1993以来我国钢材价格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
1993年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钢材需求旺盛,供不应求,钢材价格大幅上涨。
以线材为例,1993年线材平均市场价格达到3681元/吨;之后,随着钢材需求减少和资源的增加,钢材供过于求,价格一路下跌,到1999年线材价格降至2211元/吨的低点;2000年随着国民经济重新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钢材需求旺盛,钢材价格走出低谷,逐年回升。
2006年钢材价格再次出现下跌,而自2007年起,随着全球商品大牛市的深入,钢材价格持续走高,并且在2008年上班年达到了历史高点。
螺纹钢和线材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1993年在需求的强烈推动下,螺纹钢和线材价格大幅上涨,年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681元/吨和3640元/吨,创出了历史新高。
之后在需求萎缩和产能快速扩张的作用下,出现了供过于求,价格一路下滑,到1999年螺纹钢和线材平均价格分别降到2211元/吨和2342元/吨,跌幅达39.9%和35.7%;1999-2002年价格处于低位盘整状态;2003、2004年价格大幅回升,2004年螺纹钢和线材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688元/吨和3607元/吨,接近1993年的价格水平;2005-2006年价格又出现了下滑,2007年开始大幅走高,直至2008年上半年达到了5400-5500的历史高点。
从近五年来螺纹钢和线材价格变化情况来看,其波动幅度相当大。
2001年末螺纹钢和线材价格触及历史低点后开始反弹,螺纹钢价格由2277元/吨上涨到2004年2月的4188元/吨,升幅达83.9%;线材价格由2076元/吨上涨到2004年2月的4072元/吨,升幅达96.1%。
但到2004年5月,在3个月的时间里,其价格跌至3000元/吨元以下,跌幅达30%左右。
2005年,螺纹钢和线材价格高点和低点的波动幅度也在30%左右。
2007钢材市场预测提示:在临近2006年年底的时候,国内钢材市场价格趋于小幅下跌,但是相反的代表市场信心的钢铁股票却涨的热火朝天,龙头代表宝钢股票价格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了翻番,钢铁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股票价格走势存在相背离的情况,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究竟国内钢材市场能有什么基本面的变化能深刻影响钢材现货价格,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分析的。
1)钢材消费强度平稳增长进入十一五后,中国钢材消费强度将平稳增长,市场需求增长将大大减缓。
因为中国政府确定的十一五发展战略,其主导思想是要通过扩大内需改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以来过多地依赖资源和投资的状况。
由于钢材本身也是资源,特别是钢材生产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包括水),因而,在新的战略中,钢材也是要被压缩的资源之一。
因而,中国每亿元GDP所需要的钢材数量在未来的几年或十几年中将会不断地降低,国内钢材消费量的增长将大大减缓。
事实上,中国目前FAI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国际上普遍公认的合理的范围,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造成中国钢材市场需求增长旺盛的假象。
由于FAI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导致中国国内钢材消费量超常增长,钢材消费强度快速提高。
据WSD分析,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每10亿元GDP钢材需要量,2000年中国为1.4万吨,而2003年已经接近2万吨,而2005年预计将超过2万吨。
如此大的钢材消费强度仅在1992-1994年中国出现钢材热时才出现过,而正常的钢材消费强度应在1.3-1.5万吨左右。
即使是这一正常值也要比美国高出6倍以上。
根据研究机构分析,中国每亿元FAI的钢材消费量是每亿元国内消费钢材需要量的14倍。
如果在同等的GDP增长速度下,国内消费的比例上升,则FAI必然同比例下降,但由于两者钢材消费强度不同,所导致的钢材消费量降低显而易见。
2)市场信心逐步增强对于目前的市场而言,由于今年钢材贸易的赚钱效应不是很明显,大部分从事钢材贸易的公司基本处于一个微利的状态,以往由于钢材价格暴涨导致的行业结构性暴利已经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