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钢材价格走势表
- 格式:xls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近十年钢铁价格走势近十年来,全球钢铁市场经历了波动起伏的价格变化。
在这个时期内,钢铁行业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增长、供需关系、贸易政策等。
本文将首先探讨近十年钢铁价格的整体走势,然后分析影响这一走势的因素。
从2010年到2020年,全球钢铁价格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阶段。
在2010年到2014年期间,钢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现出逐步上涨的趋势。
这一阶段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建筑、汽车等领域对钢材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2014年后,钢铁价格开始下跌,并在2016年达到了低谷。
这一阶段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带来的需求减弱。
随后,通过减产措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等,钢铁价格逐步恢复并开始上涨。
影响近十年钢铁价格走势的因素有很多。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对钢铁需求的影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意味着建筑、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等行业的需求增加,从而推动钢铁价格上涨。
其次,中美贸易战和其他国际贸易争端对钢铁价格产生了巨大影响。
贸易摩擦导致了保护主义政策的普遍兴起,限制了钢铁的进口和出口,进而影响了全球钢铁价格。
此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对钢铁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
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导致钢铁生产成本的提高,进而推动钢铁价格上涨。
在未来,钢铁行业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钢铁行业面临着需求不确定性的风险。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摩擦可能对钢铁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环保压力也对钢铁价格有一定影响。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钢铁行业的生产成本将增加,可能导致钢铁价格上涨。
然而,未来钢铁行业也存在机遇。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对钢材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也有望推动钢铁需求的增长。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钢铁价格经历了波动起伏的走势。
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政策和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对钢铁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未来,钢铁行业将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需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和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环保要求对行业的影响。
一、1993年以来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变化情况1993以来我国钢材价格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
1993年是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钢材需求旺盛,供不应求,钢材价格大幅上涨。
以线材为例,1993年线材平均市场价格达到3681元/吨;之后,随着钢材需求减少和资源的增加,钢材供过于求,价格一路下跌,到1999年线材价格降至2211元/吨的低点;2000年随着国民经济重新走上快速增长的轨道,钢材需求旺盛,钢材价格走出低谷,逐年回升。
2006年钢材价格再次出现下跌,而自2007年起,随着全球商品大牛市的深入,钢材价格持续走高,并且在2008年上班年达到了历史高点。
螺纹钢和线材的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1993年在需求的强烈推动下,螺纹钢和线材价格大幅上涨,年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681元/吨和3640元/吨,创出了历史新高。
之后在需求萎缩和产能快速扩张的作用下,出现了供过于求,价格一路下滑,到1999年螺纹钢和线材平均价格分别降到2211元/吨和2342元/吨,跌幅达39.9%和35.7%;1999-2002年价格处于低位盘整状态;2003、2004年价格大幅回升,2004年螺纹钢和线材平均价格分别达到3688元/吨和3607元/吨,接近1993年的价格水平;2005-2006年价格又出现了下滑,2007年开始大幅走高,直至2008年上半年达到了5400-5500的历史高点。
从近五年来螺纹钢和线材价格变化情况来看,其波动幅度相当大。
2001年末螺纹钢和线材价格触及历史低点后开始反弹,螺纹钢价格由2277元/吨上涨到2004年2月的4188元/吨,升幅达83.9%;线材价格由2076元/吨上涨到2004年2月的4072元/吨,升幅达96.1%。
但到2004年5月,在3个月的时间里,其价格跌至3000元/吨元以下,跌幅达30%左右。
2005年,螺纹钢和线材价格高点和低点的波动幅度也在30%左右。
2010年钢材价格走势回顾2011-01-06 11:36:33 作者:管理员来源:浏览次数:104 网友评论 0 条综合来看,2011年宏观经济增长并不乐观,2011年钢材需求也因此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近日,受国家宏观政策趋紧的影响,2011年度国内钢材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向。
一、2010年钢材价格走势回顾1、2010年钢材价格行情走势回顾2010年国内钢材市场总体震荡上涨,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节点是:(1)3月中旬后,随着市场需求的集中释放及钢厂生产成本的攀升,国内钢材市场大幅上涨,到4月中旬,国内钢材平均价格较2009年底上涨了780-800元/吨。
(2)4月中旬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加之在此期间爆发欧洲债务危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各地钢材价格在4月中旬后转势大幅下跌,至7月上,此阶段国内钢材平均价格下跌了750-800元/吨。
(3)进入7月下半月后,北方地区钢坯价格率先大幅反弹,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全面回升,1 1月份以后随着上海世博会的结束,以上海地区为代表的华东地区价格率先上涨,截至201 0年12月20日,全国28个主要城市Φ6.5mm高线、二级优质品螺纹钢、三级优质品螺纹钢平均价格分别为4731元/吨、4643元/吨和4833元/吨,分别较2009年末价格上涨874元/吨、821元/吨和847元/吨。
2、2010年国内钢材市场影响因素分析(1)国内外宏观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回顾2010年是宏观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一年。
一季度,在对经济过热的担忧中,央行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月17日政府出台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措施。
4月下旬,标准普尔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调低至“垃圾级”,欧债危机全面爆发,有关全球经济将二次探底的争议也在加大。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继续实行刺激经济增长的宽松政策,全球货币流动性宽裕,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11月份我国CPI达到5.1%的近28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一、前言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快速发展为我国钢铁工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国内钢材市场发展历史:总体上讲,国内钢铁工业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为“以钢为纲”的阶段;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稳步快速发展的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加速发展的阶段。
1949年中国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钢铁年总产量的0.1%,2007年中国钢铁产量48924.08万吨,产量全球第一,超过第二和第八的总和,占全球总产量的36.4%。
1978-2007年我国粗钢产量从3178万吨增加到48924万吨,增长了14.4倍,平均每年递增9.9%,钢材产量从2208万吨到56460万吨增长了24.6倍,平均每年递增11.8%。
自2001年以来,我国粗钢产量连续7年呈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态势,2001年国内粗钢产量是1.3亿吨,2003年粗钢产量突破2亿吨,2005年粗钢产量3.6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2006年的4.2亿吨。
2001-2007年期间,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四年增长率都是20%以上,2005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率更是创纪录的30.42%。
2006年国内钢铁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67亿元。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出现大幅回落。
随后两年受益于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国内钢铁需求,粗钢产量恢复到较高增长幅度,2010年粗钢产量增速9.3%。
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将在6.9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0%;钢材产量将在8.8亿吨左右,同比增长约11%。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整体推进,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项目的启动,以及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各项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的建设都将对钢材形成强劲的需求,此外,机械、汽车、房地产的蓬勃发展也为钢材消费注入了强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