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名词解释加简答
- 格式:pdf
- 大小:266.92 KB
- 文档页数:1
概念术语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界都把它当做企业决策的长期目标。
在这里,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入的现值之和。
3.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用途中最好用途是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或者说,资源利用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就是必须放弃的次好方案的价值。
这一概念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有效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从这一角度去看成本。
4.外显成本和内涵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故也就等于会计成本。
内涵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在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
它所以未能在账上表现是因为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具体来说,内涵成本等于机会成本与外显成本之差。
5.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与机会成本之差。
经济利润是企业决策的依据。
6.正常利润和会计利润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和资本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是企业为了防止这些资源向其他企业转移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支付。
它是企业全部机会成本的组成部分。
会计利润等与销售收入与会计成本之差。
7.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8.需求函数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与影响这一数量的诸多因素(如产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爱好、居民收入和广告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示式。
9.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产品本身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示式,即QD=f(P)。
D为脚标10.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如居民收入、消费者的爱好、其他产品的价格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因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量沿需求曲线所发生的变动。
11.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名词:1.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这笔投资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就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不然企业主就会把资金抽走,投到其他地方去。
2.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
3.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4.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机会成本。
5.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
6.管里经济学:借用微观经济学的远离与方法作为决策的重要工具,从而确保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7.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
8.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9.机会成本:如果资源用于一种用途,就会丢失资源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收入的机会。
10.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11.需求:是指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他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它是一个需求表,或一个方程,或一条需求曲线。
12.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老五的数量。
13.供给量的变动:是指供给曲线不变,因价格变化,供给量沿着原供给曲线而变化。
14.供给的变动:是指因非价格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供给曲线的位移。
15.私人成本和私人效益:是指从企业角度计算的产品成本和效益。
16.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是指从社会角度计算的成本和效益。
17.外溢成本:经济学把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叫外溢成本。
18.外溢效益:把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叫外溢效益。
19.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之比。
20.弧弹性:就是计算需求曲线上这两点之间的平均弹性。
21.完全非弹性的需求曲线:是指不管价格多高,需求量总是保持不变。
22.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是指只要价格稍微上升,需求量就会立刻降到零。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领域的学科,涉及了许多与组织和企业管理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管理经济学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以下是对这些名词的详细解释:1.效用(Utility)效用是指个人或组织对特定产品、服务或决策结果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或期望值。
在经济学中,效用被认为是人们行为背后的动力。
管理经济学中,效用的概念常用于衡量和评估企业或组织内部决策的合理性。
2.边际分析(Marginal Analysis)边际分析是指在决策过程中考虑每个额外的单位或变动的效果。
它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原理,通过比较额外一单位的成本和收益来做出最优决策。
在管理经济学中,边际分析可以帮助经理人确定最佳投入与产出的平衡。
3.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各个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需求指的是市场上各个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决定了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4.弹性(Elasticity)弹性是指单位价格变化对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对价格敏感程度,从而调整定价策略和市场策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5.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Fixed Costs and Variable Costs)固定成本是指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无论产量多少都不会改变的成本,如租金、设备折旧等。
变动成本是与产量或经营规模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企业通过合理控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比例来实现成本效益。
6.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指的是由于某个选择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或个人做出一种选择必然意味着无法选择其他可行的方案,机会成本帮助我们权衡各种选择并做出经济最优的决策。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1,名词解释1。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微观经济分析和研究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方法边距意味着“额外”和“额外”边际分析法用于衡量一个方案或一个项目是否有益,即比较方案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和方案带来的额外收入(边际收入)。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是有利的。
否则,它是不利的。
3.显性成本:企业的实际支出通常可以在会计科目中显示。
4.机会成本(4):指如果资源被用于其他次优目的,可能获得的净收入5。
经济利润:指6年的差额。
需求(3):指数量7。
供应(2):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愿意和能够购买的某些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8。
公共产品:(2):指具有两个重要特征的产品和服务: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9。
需求变化(2):指在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它表示为需求曲线10的平行位移。
需求弹性(2):需求对某些影响因素变化的响应程度11。
12.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的收入弹性(2):需求对消费者收入变化的反应13。
需求交叉弹性:一种产品的需求对另一种相关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14。
互补:这两种产品必须一起使用。
只有这样,它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15.生产函数:它反映生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某种组合所能产生的最大产出。
1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4):如果技术保持不变,生产要素中要素的投入增加,而其他要素的投入保持不变,增加的投入最初将增加该要素的边际产量。
在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额外的投入会降低边际产量17.收益率曲线:指该曲线上各点所代表的各种输入元素组合的的比值,其中每个组合比值可以产生18的相同收益率。
19.技术替代边际率:增加1个单位可替代多少个单位等成本曲线(2):指输入因子X和Y的各种组合不能将总成本改变20的曲线。
管理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4个考5个,20’)经济利润:总收益也总成本之差,经济成本包括对厂商所有者的资本贡献“正常”收益期望值: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数,权重就是相关结果的概率。
标准差:一种衡量可能结果离散或变动程度的统计指标。
价格弹性:假定所有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也叫自身的价格弹性。
短期: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或多种)资源为国定的或不能改变的时期。
长期: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全部资源都可以改变的时期。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时,一种投入要素可被另一投入要素替代的比率。
技术效率:在给定投入要素组合或生产过程的条件下,衡量生产实现最高可能产量的程度的一种指标。
沉没成本:一个决策问题中不管选择哪种行动方案都会发生的成本。
学习曲线效应:由更大的累积产量造成的单位成本下降。
经营杠杆:使用包括固定成本(如折旧)的资产以谋求增加预期收益。
寡头:一种市场结构,厂商的数量很少。
以至于任何一家厂商的行动都可能对行业中其他厂商的业绩产生明显的影响。
支配战略:不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行动而使决策者福利最大的一种行动规则。
纳什均衡战略:一种非支配战略博弈均衡概念二、计算题:(做过的题目考5个40’)第一次作业:P44 NO.6.8;P110 NO.3、4;P142 NO.7、8第二次作业:P166 NO.5;P183 NO.2;P184 NO 6;P214 NO51.一家厂商为增加收益和利润,正在考虑把价格提高4%,把广告增加11%。
如果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5,需求的广告弹性为+0.6,你认为总收益会增加还是降低?解答:新的需求=100%+0.04(-1.5)(100%)+0.11(0.6)(100%)=100.6%总的收益会因价格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对利润的影响无法确定,因为不知道广告的数量和厂商成本函数的形状。
2.居民用电需求的收入弹性估计为0.3,如果预期电的价格和替代品的价格都不变,但转年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会下降10%,你认为居民用电的需求会怎样变化?解答:收入下降10%会导致电力需求下降3%:E Y =0.3=%ΔQ D/-10%%ΔQ D=3%3.考虑下列短期生产函数(L=变动投入要素,Q=产量):Q=10L-0.5L2假设产品可按一单位10美元售出,厂商能按其需要以每单位20美元获得变动投入要素(L)。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绪论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企业的价值:是指企业未来预期利润收的现值之和。
6、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
7、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
8、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
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9、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10、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机会成本-外显成本。
公式:全部机会成本=资金机会成本+薪水机会成本+折旧机会成本+销售机会成本+经营费用机会成本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1.1 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1.2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
1、机会成本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
2、边际分析法用于成本利润分析,把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比较以决定增减产量的方法。
如边际收入大于边际成本就应增加产量,如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就应减少产量,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
3、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
4、需求的变动当非价格因素变动时,导致需求曲线发生位移,这种变动叫做需求的变动。
5、需求量需求量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6、供给量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7、互补品指两种必须合并使用,才能对消费者产生更大效用的产品,它们的交叉弹性为负值8、需求弹性指需求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9、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1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它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某一个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11、等成本曲线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
12、产品转换曲线产品转换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任何点,都代表企业在资源给定的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可能产量的可能组合。
14、边际技术替代率15、生产函数是投入与产出之间在技术上的相互关系的数学表示式,它说明用给定的一组投入要素最大限度能生产出多少产量16、增量成本是指因作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全部成本的变化,属于相关成本17、.沉没成本是指决策前已经支出,或承诺要支出,因而是不受将来决策影响的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18、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多大的变化19、盈亏分界点析法也称量一本一利分析法。
它是研究产量、成本和价格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并把重点放在寻找盈亏分界点产量上,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20、完全垄断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新企业的进入又有很大障碍,这样的市场结构为完全垄断。
管理经济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2、正常利润: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这笔投资投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也就是为了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不然企业主就会把资金抽走,投到其他地方去。
3、需求量: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4、需求曲线:是假定在除价格之外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5、供给量: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6、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7、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8、等成本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投入要素x和y的各种组合方式,都不会使总成本发生变化。
9、等收入曲线:寻找最优产品产量组合所使用的第二种曲线。
10、影子价格:是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对某种资源或投入要素的价值作出的评价。
11、增量成本:是指因做出某一特定的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
12、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上,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给总成本带来的变化。
13、短期成本函数的短期:是指这个时间很短,以致在多种投入要素中至少有一种或若干种投入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
14、长期:是指这个期间是如此之长,以致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数量都是可变的。
15、长期成本函数:在诸种投入要素中无论那一种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因此,有可能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选择最优的投入要素结合比例,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产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就是长期成本函数。
16、完全垄断:如果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它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替代,新企业的进入又有很大障碍,这就产生完全垄断。
一、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时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2、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3、需求的交叉弹性说明一种产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
4、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够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
5、需求收入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动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
6、等收入曲线等收入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个点代表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其中的一种组合比例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7、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如果技术不变,生产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某一个投入要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点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8、影子价格影子价格是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对某种资源或投入要素的价值作出的评价。
9、沉没成本如果有的成本不因决策而变化(即与决策无关)的成本。
10、产品转换曲线如果企业的资源给定,在一种产品每个产量水平上,另一种产量最大可能的产量是多少。
1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具有非竞争性,既增加一名产品的消费者并不需要减少任何任何其他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还具有非排他性,即不管人们是否付费,均不能排斥别人享用这种物品。
12、完全竞争在这个市场里,产品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对定价无能为力。
13、卡特尔签订公开的正式协议的叫卡特尔。
14、完全垄断如果一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而且它所生产的产品没有其他产品可以代替,新企业进入又有很大障碍,这就产生了完全垄断。
15、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有三个:①在行业中企业数量很多②企业进出这个行业是自由③各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是有差别的16、净现金效益量净现金效益量是指企业经营中因决策引起的现金效益的增加量。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旨在提供一套工具和理论来解决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的问题。
本文将对管理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一、效用曲线(Utility Curve)效用曲线是描述消费者满足程度的曲线,它反映了消费者在各种消费组合下所获得的效用水平。
效用曲线通常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即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新增的效用逐渐减少。
通过分析效用曲线,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决策。
二、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后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的变化可以通过效用曲线上的斜率来衡量。
在理性决策中,消费者通常会在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下进行消费,直到边际效用与价格相等,以达到最大化总体效用的目标。
三、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做出某种决策而放弃的最有利可得的替代选择所产生的成本。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权衡各种可能的选择,并考虑每个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通过衡量机会成本,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决策的风险和收益,并选择最优的方案。
四、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经营单位产品(或服务)增加一单位产量所需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的变化可以通过成本曲线上的斜率来衡量。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企业需要将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生产规模和产品定价。
五、固定成本(Fixed Cost)固定成本是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企业成本。
无论产量增加还是减少,固定成本始终保持不变,如租金、固定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企业需要在决策过程中合理考虑固定成本对利润的影响,以确定最低产量和合理定价。
六、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边际收益是指企业销售额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边际收益的变化可以通过收入曲线上的斜率来衡量。
1.正常利润: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是指企业主如果把资源用于其它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在西方经济学中,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及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部分。
正常利润通常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说,它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以隐成本计入成本。
2.经济利润: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排除所有者投入和分派给所有者方面的因素,期末净资产与期初净资产相减以后的差额。
3.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者根据协议将来必须支出的费用。
4.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5.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是指现代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控制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形成的,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不一致,由此导致了经营者控制公司,即“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6.私人成本:私人成本(Private cost)是指单个使用者为了能够使用某一资源而带来的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
私人成本是从厂商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厂商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价格均应计入私人成本。
7.社会成本:社会成本(Social cost)是指按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汇总起来的总成本,也可以指某一种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
社会成本是产品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生产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额外成本之和。
8.会计利润: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利润也就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损益表中披露的利润。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1.自由物品:人们不用花钱就可以得到的商品2.经济物品:人们必须花费一定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3.微观经济学:通过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局的资源配置问题4.管理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决策科学的分析工具,分析企业研究生产经营决策系统行为的规律性,以寻求经济效益最佳的一门应用型经济学科5.边际分析法:借助函数关系,研究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的经济分析法6.最优化分析法:将数学中的最值方法应用到管理经济学中,求出各种经济函数的最值7.需求: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切能够购买的商品量8.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
即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9.供给: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切能够提供的商品量10.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
即需求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11.价格管制:由于外部力量强制敢于市场,制定一个与市场均衡价格不等的价格,从而造成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不再相等12.最高限价:政府对某种商品制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市场价格13.最低限价:政府对某种商品制定的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市场价格14.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15.需求收入弹性:收入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16.需求交叉弹性: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反应的敏感程度17.总产量: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总产出量18.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19.边际产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20.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的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经过一定点之后,增加的产量必定会出现逐渐递减的趋势21.等产量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家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22.等成本曲线: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够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23.机会成本:如果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它便放弃了在其他各种用途上可能获取的利益,这其中的最大收益就是这种生产要素用于这一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24.增量成本:因做出某一新的决策而引起全部成本的变化25.边际收益:企业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量26.经济利润:企业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平常所说的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是指经济利润27.正常利润: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28.边际成本: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等于总成本对产量的倒数29.完全竞争市场: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市场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任何市场主体都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30.完全垄断市场: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生产企业所控制状态的市场结构31.垄断竞争市场: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32.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家企业控制了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品的供给,而且每家企业的产量都占有相当大份额的市场结构33.成本加成定价法:按照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加成来制定产品销售价格的定价方法34.目标投资回报率定价法:单位成本加上目标投资回报率所计算的一定利润来制定产品销售价格的定价方法35.差别定价法:又称为价格歧视,企业生产的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场合索取不同的价格36.随行就市定价法:按同行业竞争者的产品价格定价,即根据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来确定产品价格37.撇脂定价策略:在新产品最初上市时,把产品的价格定得很高,以便在较短的时间获取最大利润38.渗透定价策略:在新产品刚上市时39.,把价格定得很低,使产品很快被市场接受,迅速渗透到市场,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使其他企业很难进入40.中间产品的价格转移:现代化大公司下属的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进行中间产品的转让使用的价格41.广告:由特定广告主以付费的方式对于构思,产品或劳务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42.投资:当前的预期能够在以后脚长的时间内给投资者带来收益的一种支出43.终值:FV=M。
管理经济学名词解释管理经济学是研究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经济学分支,它探讨了组织和企业在制定决策和管理资源方面的行为和策略。
以下是管理经济学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
1.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额外产品或服务所需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通常用来决定生产和消费的最优数量。
2. 边际效益(Marginal Benefit):边际效益是指一个额外单位的产品或服务为个人或组织带来的额外效益。
边际效益通常在决策制定中用来评估额外投入的价值和效果。
3.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生产函数描述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即企业如何将输入(例如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知识)转化为输出(产品或服务)。
生产函数是管理经济学中分析生产过程和效率的重要工具。
4. 边际产出(Marginal Product):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个额外单位的输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边际产出可以帮助企业评估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成本。
5. 规模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规模报酬递增是指当企业的输入(例如劳动力和资本)增加时,生产产出相应地按比例增加的现象。
规模报酬递增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6. 规模报酬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规模报酬递减是指当企业的输入增加时,产出相应地按比例减少的现象。
规模报酬递减可能会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和成本增加。
7.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边际替代率是指个体或组织在两种产品或服务之间进行替代时,所愿意放弃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相对于获得另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比率。
8. 最佳投入组合(Optimal Input Combination):最佳投入组合是指在给定的输入和输出价格下,企业如何选择最有效的输入组合来最大化产出。
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机会成本:是指一项资源在被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获得的最高净收入。
3.边际分析法: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4.增量分析法:是边际分析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变形,只要分析一个方案引起的收入是否大于由此引起的成本即可。
5.委托—代理问题: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使所有者作为委托人,经营者作为代理人,由于目标差异,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6.需求的变动:除了价格之外,任何一种决定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移动。
7.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种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导致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8.供给的变动:是指非价格因素变动,它导致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9.供给量的变动:是指价格因素发生变动它导致供给量沿供给曲线变动。
10.需求-供给分析法:就是通过绘制供给和需求曲线,可以分析供给、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分析供需曲线背后诸因素对价格和市场交易量的影响的一种方法。
11.需求弹性:需求数量对某种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
12.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3.需求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相对变动对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1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一种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另一种产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5.生产函数: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16.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变动投入,则这一变动投入的边际产量开始递增,达到一定值后逐步递减。
17.规模经济:指当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时单位成本下降,因而使效率提高及总成本下降。
18.范围经济:是指一个企业因从事多种产品的生产,而引起的长期平均成本降低的现象。
19.沉没成本:指决策前已经指出,或承诺要支出,因而是不受将来决策影响的成本,属于非相关成本。
绪论一、名词解释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2、经济模型:是指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述。
经济模型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极其简单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情况。
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非常错综复杂,因而除非把次要的因素排除在外,否则就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分析,或使分析复杂得无法进行。
通过作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许多次要因子,从而建立起模型。
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模型对假设所规定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
经济模型本身可以用带有图表或文字的方程来表示。
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次好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会计利润不能用于决策。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6、正常利润:指企业主若果把这笔钱投资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可能得到的收入。
7、外显成本和内含成本: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账上表现出来;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账上未表现出来得开支,它等于机会成本和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外显成本+内含成本)二、思考题1、管理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它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如何把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学科。
管理经济学研究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者密切的联系,他们都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都研究企业的行为。
在研究对象上,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的企业,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企业;在对企业目标的假设上,微观经济学追求利润最大化,管理经济学的短期目标是多样化的,长期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对企业的环境假设上,微观经济学假设企业的外部环境信息为自己知道,而管理经济学研究外部环境是不确定的;在研究目的上,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决策。
《管理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微观经济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分析工具和方法,其理论主要是围绕需求、生产、成本、市场等几个因素提出的。
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价格与需求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叫做需求规律。
边际效用: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增加的效用值。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成本函数: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
规模收益不变: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也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就是规模收益不变。
寡头垄断:又称寡头、寡占,一种由少数卖方(寡头)主导市场的市场状态。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
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使得每个参与人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
负外部性:是指个人或者厂商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有害的影响却并不为此支付费用。
二、填空题。
1.在下面的无差异曲线及预算线坐标图中,横轴代表X商品及其数量,纵轴代表Y商品及其数量;X 的价格P X为每单位20元;AB为预算线;I、II、III为三条无差异曲线。
a..消费者收入I为600 元。
b.Y的价格P Y为每单位30 元。
c.预算线AB的方程为20X+30Y 。
d.消费者选择的最优商品组合点是 C 点,此点处的边际替代率MRS为2/3 。
2.考虑一个短期平均可变成本估计式:A VC=a+bQ+cQ2。
计算机程序得到以下输出结果:DEPENDENT V ARIBLE:A VC R-SQUARE F-RATIO P-V ALUE ON FOBSERV A TIONS:15 0.4135 4.230 0.0407PARAMETER STANDARDV ARIABLE ESTIMATE ERROR T-RATIO P-V ALUEINTERCEPT 30.420202 6.465900 4.70 0.0005Q -0.079952 0.030780 -2.60 0.0232Q20.000088 0.000032 2.75 0.0176a.估计的平均变动成本曲线为A VC=30.420202-0.079952Q+0.000088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