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系统K_C特性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695.34 KB
- 文档页数:4
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K&C)试验介绍时间:2011-05-16 11:55:09 来源: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整车试验部戚海波薛志祥张珣本文主要介绍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K&C)试验台的结构组成、试验项目以及其在底盘开发中的应用。
【摘要】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
卓越的操纵稳定性能不仅大大提高了汽车主动安全性,更能给驾驶者带来驾驶乐趣。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用户对汽车产品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并越来越关注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特性对整车的操纵稳定性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国际上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及试验机构都通过购买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参数测量设备来提升其在整车底盘设计和操稳调校方面的能力。
1. K&C试验台介绍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试验台简称K&C试验台,主要用来测量悬架及转向系统的几何运动学(Kinematics)特性和各种受力情况下的柔顺性(Compliance)数据,这些特性和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车的操纵稳定性水平。
K&C试验的基本原理就是向车辆的悬架系统施加一系列的载荷和位移输入。
对于准静态K&C试验,为了不激励起任何惯性、减振器或橡胶衬套引发的动态力,输入施加的速度很缓慢。
K&C试验台在此过程中测量大量的参数,通过这些参数可以得到与车辆悬架性能相关的主要参数,包括悬架刚度和迟滞,Bump Steer,Roll Steer,侧倾刚度,纵向和侧向柔性转向,以及转向系统特性。
对这些参数的理解对于彻底理解车辆的行驶性、平顺性、转向和操纵性具有决定意义。
K&C试验结果可以为ADAMS等CAE分析软件提供辅助验证,提高仿真的准确性,为设计和试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K&C试验、道路上的客观测量试验和主观评价试验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我们可以找出车辆在操纵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
K&C双轴试验台2. K&C测试系统的主要结构悬架运动学和柔顺性测试系统包括四个主要的子系统:• 平台模块• 反力框架和车身夹持系统• 位置和负载传感器• 控制和仪表系统A. 平台模块双轴K&C试验台使用四个平台模块,以便于在各个车辆轮胎胎面施加位移或者作用力。
某车型前悬架K&C特性优化分析王庚封;任根勇;刘巍;冯擎峰【摘要】本文基于某车型硬点及整车和系统参数,建立仿真分析模型,针对在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并确立优化方案,利用ADAMS/Car进行仿真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几个方案的逐步优化之后,前悬架相关K&C参数欠佳问题得到解决,悬架表现出良好的K&C特性,整车稳定性得到提高,对以后的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汽车制造业》【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前悬架优化分析特性车型 ADAMS/Car 仿真分析优化方案逐步优化【作者】王庚封;任根勇;刘巍;冯擎峰【作者单位】吉利汽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3.33本文基于某车型硬点及整车和系统参数,建立仿真分析模型,针对在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分析原因并确立优化方案,利用ADAMS/Car进行仿真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几个方案的逐步优化之后,前悬架相关K&C参数欠佳问题得到解决,悬架表现出良好的K&C特性,整车稳定性得到提高,对以后的工作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悬架K&C特性是悬架运动学(Kinematics)和弹性运动学(Compliance)的总称,反映了车轮在上下跳动和转向时,四轮定位参数、轴距、轮距以及悬架刚度等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
K特性和C特性相互影响作用,构成了完整的整车悬架特性。
作为汽车设计中重要的性能指标,悬架K&C特性对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均具有直接的影响。
针对某车型在底盘调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CAE及以往经验分析问题原因;并通过ADAMS/Car建立仿真分析模型,确立优化方案,以达到优化悬架K&C特性,提升悬架性能,进而改善整车稳定性。
某车型在底盘调校过程中测得的K&C参数显示,前悬架在平行轮跳和反向轮跳工况下,前束随轮跳的变化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前束特性,侧倾转向系数表现为过度转向趋势,同时侧倾中心高度偏小。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表3侧向力加载试验测试参数及定义侧向力加载测试参数定义侧向力变形轮胎接地点侧向力和车轮中心侧向变形侧向力转向轮胎接地点侧向力和车轮转角侧向力外倾轮胎接地点侧向力和车轮外倾轮胎侧向刚度轮胎侧向变形和侧向力关系接地点侧向力变形轮胎接地点侧向力和侧向力变形关系的是研究车轮受到回正力时悬架系统的性能。
试验如图4所示。
加载范围:每个轮胎上轮胎接地面加载+/一150Nm。
表4为回正试验主要测试图5纵向力加载试验示意图参数及定义。
图4回正力矩试验示意图表4回正试验测试参数及定义l回正试验测试参数定义II回正力矩转向轮胎接地点同正力矩和车轮转角关系ll回正力矩外倾轮胎接地点回正力矩和车轮外倾角关系I2.5纵向力试验同时同向对两轮加载纵向力。
主要测试悬架系统在受到纵向力之后的性能,试验如图5所示。
在进行纵向力试验时由于受到轮胎和托盘表面摩擦力的制约,纵向力很难加载到较大范围,悬架变形只能在线性范围内很难到达非线性区域。
所以为了考察非线性区域特性,需要通过夹具将车轮和托盘固定,从而满足大纵向力加载的要求。
纵向力试验主要测试参数及定义见表5。
2.6转向系统几何测试手动转动方向盘,测量转向主销各参数。
加载范围:车轮转动+/一50。
主要测试结果见表6。
上海汽车2009.08表5纵向力加载试验测试参数及定义纵向力加载测试参数定义制动力或牵引力变形轮胎接地点纵向力和车轮中心纵向变形制动力或牵引力转向轮胎接地点纵向力和车轮转角制动力或牵引力后倾轮胎接地点纵向力和后倾角制动力外倾轮胎接地点纵向力和车轮转角关系制动力抗点头和轮胎接地点纵向力和垂向力关系牵引力抗抬头表6转向系统几何测试参数及定义转向系统几何测试参数定义主销后倾角车轮转角和主销后倾角关系主销内倾角车轮转角和主销内倾角关系主销内倾内置量车轮转角和轮胎接地点纵向变形主销后倾偏置量车轮转角和轮胎接地点侧向变形关系主销拖距车轮转角和胎接地点变形关系3K&C参数评价以某车型开发为实例,对前、后悬架主要K&C特性参数的最优设计范围进行概括,见表7和表8,分K和C两个方面。
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K&C)试验介绍时间:2011-05-16 11:55:09 来源: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整车试验部戚海波薛志祥张珣本文主要介绍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K&C)试验台的结构组成、试验项目以及其在底盘开发中的应用。
【摘要】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汽车主要性能之一。
卓越的操纵稳定性能不仅大大提高了汽车主动安全性,更能给驾驶者带来驾驶乐趣。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用户对汽车产品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并越来越关注整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特性对整车的操纵稳定性水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国际上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及试验机构都通过购买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参数测量设备来提升其在整车底盘设计和操稳调校方面的能力。
1. K&C试验台介绍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试验台简称K&C试验台,主要用来测量悬架及转向系统的几何运动学(Kinematics)特性和各种受力情况下的柔顺性(Compliance)数据,这些特性和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车的操纵稳定性水平。
K&C试验的基本原理就是向车辆的悬架系统施加一系列的载荷和位移输入。
对于准静态K&C试验,为了不激励起任何惯性、减振器或橡胶衬套引发的动态力,输入施加的速度很缓慢。
K&C试验台在此过程中测量大量的参数,通过这些参数可以得到与车辆悬架性能相关的主要参数,包括悬架刚度和迟滞,Bump Steer,Roll Steer,侧倾刚度,纵向和侧向柔性转向,以及转向系统特性。
对这些参数的理解对于彻底理解车辆的行驶性、平顺性、转向和操纵性具有决定意义。
K&C试验结果可以为ADAMS等CAE分析软件提供辅助验证,提高仿真的准确性,为设计和试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K&C试验、道路上的客观测量试验和主观评价试验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我们可以找出车辆在操纵稳定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
K&C双轴试验台2. K&C测试系统的主要结构悬架运动学和柔顺性测试系统包括四个主要的子系统:• 平台模块• 反力框架和车身夹持系统• 位置和负载传感器• 控制和仪表系统A. 平台模块双轴K&C试验台使用四个平台模块,以便于在各个车辆轮胎胎面施加位移或者作用力。
整车刚柔耦合悬架系统KC特性研究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悬架系统的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旨在探讨整车刚柔耦合悬架系统的KC特性。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实验验证,研究者发现,整车刚柔耦合悬架系统能够有效减小车辆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振动,提高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通过优化悬架系统的刚柔耦合特性,可以更好地平衡车辆的悬挂刚度和柔度,进而提升整车的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度。
关键词:整车;刚柔耦合悬架系统;KC特性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悬架系统作为车辆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度的关键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整车刚柔耦合悬架系统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究整车刚柔耦合悬架系统的KC特性,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其对车辆振动、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影响。
优化刚柔耦合特性可平衡悬挂刚度和柔度,在提升车辆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将为悬架系统设计和整车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整车刚柔耦合悬架系统的概述1.1.定义和原理整车刚柔耦合悬架系统是一种综合应用刚性和柔性元件的悬架系统,主要目的是在保持车辆稳定性的同时提供舒适的乘坐感受。
该系统的主要原理基于刚柔耦合的设计思路。
刚柔耦合悬架系统由刚度较高的结构元件和具有一定柔度的弹簧、减震器等组件相耦合构成。
刚性元件通常包括车轮、车架和转向系统等,可以提供良好的悬挂刚度和支撑能力,以保持车身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而柔性元件则包括弹簧、减震器和橡胶等,用于吸收路面不平度带来的冲击和振动,从而提供更好的乘坐舒适度。
整车刚柔耦合悬架系统的设计需要在保证车辆稳定性的前提下,平衡刚性和柔性元件的特性。
通过合理选择和安装位置布局刚柔耦合元件,可以在改善车辆行驶稳定性的同时降低车身振动,提高舒适性。
同时,利用先进的调节技术和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根据路况和驾驶要求智能调节悬架刚柔性,进一步提升操控性和乘坐感受。
整车刚柔耦合悬架系统通过平衡刚性和柔性元件的特性,实现了对车辆操控性能和乘坐舒适度的双重需求。
什么是悬架的KC特性?K代表英文Kinematics,即不考虑力和质量的运动,而只跟悬架连杆有关的车轮运动;C代表英文Compliance,也就是由于施加力导致的变形,跟悬架系统的弹簧、橡胶衬套以及零部件的变形有关的车轮运动。
悬架的K&C性能分别研究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几何空间位置运动学特性;以及于力的作用而引起的变形,它是研究整车动态特性的基础。
面向提高汽车操稳性的悬架KC设计参数和评价参数有哪些?各设计参数对汽车操稳性有哪些影响?1,侧倾转向系数当汽车车厢侧倾时,由车厢侧倾所引起的悬架运动会导致车轮转向。
由于侧倾转向改变轮胎转角,因此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稳性能。
2,侧向变形转向系数变形转向是一种使车辆具有恰当不足转向度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汽车转弯时线性范围内的稳态响应能力,对于前悬架一般希望在侧向力作用下有较大的负前束角变化趋势,这样可以提高汽车的不足转向性能;对于后悬架一般希望在侧向力作用下有较大的正前束角变化趋势,这样可以降低汽车的质心侧偏角变化梯度。
3,主销后倾角主销后倾角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后倾拖距”使地面侧向力对轮胎产生一个回正力矩, 该力矩产生一个与轮胎侧偏角相似的附加转向角, 它与侧向力成正比, 使汽车趋于增加不足转向, 有利于改善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4,主销内倾角主销内倾角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主要也是回正力矩, 它是在前轮转动时将车身抬高, 由于系统位能的提高而产生的前轮回正力矩, 它与侧向力无关.主销内倾主要在低速时起回正作用, “后倾拖距”主要在高速时起回正作用.5,前悬架导向机构的几何参数决定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率. 在车轮跳动时,外倾角的变化包括由车身侧倾产生的车轮外倾变化和由车轮相对车身的跳动而引起的外倾变化两个部分.后悬架结构参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近似于前悬架的“干涉转向”. 它是在汽车转向时, 由于车身侧倾导致独立悬架的左右车轮相对车身的距离发生变化, 外侧车轮上跳,与车身的距离缩短, 内侧车轮下拉, 与车身的距离加大. 悬架的结构参数不同, 车轮上下跳动时, 车轮前束角的变化规律也必然会不同. 6,轮胎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增大轮胎的载荷能力, 特别是后轮胎的载荷能力, 例如加大轮胎尺寸或提高层级, 或者后轮由单胎改为双胎, 都会改善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改变后轮胎的外倾角, 也可以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这是因为后轮胎的负外倾角可以增加后轮胎的侧偏刚度, 从而减小过多转向度.7,横向稳定杆常用来提高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或是调整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比值.,在汽车转弯时, 它可以防止车身产生很大的横向侧倾和横向角振动, 以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行驶稳定性. 前悬架中采用较硬的横向稳定杆有助于提高汽车的不足转向性, 并能改善操纵稳定性有很多种评价方法,一般可分为开环和闭环式两种[3]。
“kc特性”文件汇总目录一、某SUV悬架KC特性对车辆平顺性影响的基础研究二、某微车悬架KC特性研究及其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三、KC特性在悬架设计及整车操稳性能开发中的运用与分析四、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悬架KC特性及其对整车影响的研究某SUV悬架KC特性对车辆平顺性影响的基础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SUV因其良好的通过性和舒适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SUV的平顺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悬架系统的KC特性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旨在研究某SUV悬架KC特性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悬架KC特性。
KC特性是指悬架系统在受到冲击时表现出来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悬架的刚度和阻尼方面。
悬架的刚度决定了车辆的支撑能力,而阻尼则决定了车辆在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吸收能力。
因此,KC特性对车辆的平顺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某品牌的SUV作为实验车辆,对其悬架KC特性和车辆平顺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我们测量了不同路面条件下,车辆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参数,以此评估车辆的平顺性。
然后,我们通过调整悬架的刚度和阻尼,测试了不同KC特性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路面条件下,悬架刚度对车辆的支撑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当刚度增大时,车辆的支撑能力增强,可以有效减小车身的振动和摇晃。
然而,刚度过大会导致车辆过于僵硬,使得冲击能量无法有效吸收,反而会降低车辆的平顺性。
因此,合适的刚度是保证车辆平顺性的关键。
阻尼对车辆平顺性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阻尼决定了车辆在受到冲击时的能量吸收能力。
当阻尼适中时,车辆可以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减小车身的振动和摇晃。
然而,阻尼过大会导致车辆过于柔软,使得车身容易发生摆动和摇摆,反而会降低车辆的平顺性。
悬架KC特性对SUV的平顺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适的刚度和阻尼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平顺性。
因此,在设计和优化SUV的悬架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对平顺性的影响,以提供更加舒适、稳定的驾驶体验。
1.3轮跳试验方向盘锁紧,制动踏板压到最底,同轴两车轮同/反向垂直运动,并保证车轮所受纵向力、侧向力、回正力矩为零。
1.3.1同向轮跳试验结果:前轴结果曲线:1.3.1-2图1.3.1-1 图图1.3.1-5 图1.3.1-6图1.3.1-7 图1.3.1-8图1.3.1-9 图1.3.1-10图1.3.1-11 图1.3.1-121.3.1-14图1.3.1-13 图图1.3.1-17 图1.3.1-18图1.3.1-19 图1.3.1-20图1.3.1-21 图1.3.1-22图1.3.1-23 图1.3.1-24后轴结果曲线:图1.3.1-25 图1.3.1-26图1.3.1-27 图1.3.1-28图1.3.1-29 图1.3.1-30图1.3.1-31 图1.3.1-32图1.3.1-33 图1.3.1-34图1.3.1-35 图1.3.1-36图1.3.1-37 图1.3.1-38图1.3.1-39 图1.3.1-40图1.3.1-41 图1.3.1-42图1.3.1-43 图1.3.1-44图1.3.1-45 图1.3.1-46图1.3.1-47 图1.3.1-48 1.3.2反向轮跳试验结果:前轴结果曲线:图1.3.2-1 图1.3.2-2图1.3.2-3 图1.3.2-4图1.3.2-5 图1.3.2-6图1.3.2-7 图1.3.2-8图1.3.2-9 图1.3.2-10图1.3.2-11 图1.3.2-12图1.3.2-13 图1.3.2-14图1.3.2-15 图1.3.2-16图1.3.2-17 图1.3.2-18图1.3.2-19 图1.3.2-20图1.3.2-21 图1.3.2-22图1.3.2-23 图1.3.2-24后轴结果曲线:图1.3.2-25 图1.3.2-26图1.3.2-27 图1.3.2-28图1.3.2-29 图1.3.2-30图1.3.2-31 图1.3.2-32图1.3.2-33 图1.3.2-34图1.3.2-35 图1.3.2-36图1.3.2-37 图1.3.2-38图1.3.2-39 图1.3.2-40图1.3.2-41 图1.3.2-42图1.3.2-43 图1.3.2-44图1.3.2-45 图1.3.2-46图1.3.2-47 图1.3.2-481.4拆稳定杆的反向轮跳试验方向盘锁紧,制动踏板压到最底,拆下前/后稳定杆,同轴两车轮反向垂直运动,并保证车轮所受纵向力、侧向力、回正力矩为零。
悬架文献综述姓名:冯帅帅韩潇韩硕刘广峰谷盛丰井晓瑞学号:Tel:邮箱:@2015/9/20目录1.前言悬架是安装在车桥和车轮之间用来吸收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所产生的颠簸力的装置。
因此,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作稳定性、乘坐舒适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悬架系统的结构在不断改进,其性能及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尽管一百多年来汽车悬架从结构形式到作用原理一直在不断地演进,但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由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在有些情况下,某一零部件兼起两种或三种作用,比如钢板弹簧兼起弹性元件和导向机构的作用,麦克弗逊悬架中的减振器柱兼起减振器及部分导向机构的作用,有些主动悬架中的作动器则具有弹性元件、减振器和部分导向机构的功能。
其作用是传递路面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上的支承力、牵引力、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力所产生的力矩,并且缓冲和吸收由不平路面通过车轮传给车架或车身的振动与冲击,抑制车轮的不规则振动,提高车辆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减少动载荷引起的零部件和货物损坏[1]。
振动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以及汽车零部件疲劳寿命的重要因素。
严重的振动还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并产生环境噪声污染。
悬架系统是提高车辆平顺性(乘座舒适性)和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减少动载荷引起零部件损坏的关键,但基于经典隔振理论的传统悬架无法同时兼顾这三方面的要求。
自70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基于振动主动控制的主动/半主动悬架系统。
近十年来,主动控制技术学科的发展为悬架系统从被动隔振走向振动主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信息科学中对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进化计算的研究,在理论上取得引人瞩目进展的同时已开始得以应用,其中包括车辆的减振和牵引。
随着汽车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汽车振动,设计新型悬架系统,将振动控制到最低水平是提高现代汽车质量的重要措施。
2.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状况被动悬架:一般的汽车绝大多数装有由弹簧和减振器组成的机械式悬架。
悬架K&C特性优化设计研究报告——杨益1、研究背景悬架系统的设计开发是车辆底盘开发的灵魂。
悬架系统性能是由悬架系统的运动学及弹性运动学(Kinematics and Compliance简称K&C)特性加以综合表现的。
运动学特性描述的是车轮上下跳动和转向时,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而弹性运动学特性则是描述悬架在承受外力及力矩作用下,车轮定位参数的一些变化特性。
悬架K&C特性是联系悬架机构设计与整车性能匹配的桥梁,对整车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悬架系统设计因素包括悬架机构型式、悬架硬点布置、弹性元件及阻尼元件参数的选取等。
同时,悬架系统对于整车性能的影响又有诸多的表现型式,如悬架系统的运动学特性和弹性特性。
在传统的悬架设计开发中,更多的是依靠设计师的经验及相关数据库的支持来选择悬架系统的一些特性参数,即所谓的“Trial and Error”的方式。
在设计目标众多,约束条件众多的前提下,此方法的设计结果未必是最理想的。
悬架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定量设计K&C 特性,使整车性能最优。
2、研究现状Kwon-Hee Suh[2]利用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双横臂悬架在平行轮跳动时的特性做了优化;Taeoh Tak[3]等利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悬架模型并开发了悬架特性优化软件;Ju Seok Kang[4]等人对悬架系统进行弹性动力学分析并优化了悬架的C特性。
Fadel[5]等在车辆设计过程中采用多准则多工况的方法进行优化,分别采用蒙特卡洛方法、遗传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对车辆的一些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尺寸及惯量特性参数,进行了优化。
J.Schuller,I.Haque和M.Eckel[6]在新车的开发过程中,以BMW参考车型为基准,利用遗传算法对底盘系统的一些关键性能参数进行了优化,包括轴距、质心位置、惯量参数、悬架刚度及阻尼特性、悬架系统K&C特性及轮胎力学特性等参数。
2710.16638/ki.1671-7988.2018.13.008某车型麦弗逊悬架KC 特性分析黄喆,张天宇,赵志军,吴岩(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摘 要:文章以某乘用车型项目为例,运用ADAMS 软件中的CAR 模块作为工具,建立某车麦弗逊式前悬架模型,进行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竞争车型试验数据及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验证建模的准确性。
关键词:麦弗逊悬架;K&C 特性;仿真分析中图分类号:U4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13-27-03A McPherson Suspension Analysis Based on K&C CharacteristicsHuang Zhe, Zhang Tianyu, Zhao Zhijun, Wu Yan( Automotive College of Chang'an University, Shaanxi Xi'an 710064 )Abstract: Relying on a certain passenger car project, the CAR module in ADAMS software was used as a tool to establish a McPherson type front suspension model for simulation,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mpetition model test data and simulation data.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ing. Keywords: McPherson suspension; K&C characteristics; simulation analysis CLC NO.: U467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8)13-27-03前言目前,国内很多新车型的开发都是在成熟已成熟的底盘上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来达到开发的要求。
麦弗逊式前悬架的K&C分析本文介绍了调用MotionView软件中的汽车动力学仿真模块,按照正向开发车型最初始设定的参数,修改默认模型的硬点、衬套六向刚度、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缓冲块等数据,然后进行K&C仿真,并在MV提供的自动报告模板里添加两辆Benchmark 车的K&C试验数据,通过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初步设定的参数是否合理,尤其是衬套刚度参数设定对操稳和平顺性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对相应参数进行调整。
1 概述某车型的前悬架为麦弗逊结构,处于设计阶段,为了取得和Benchmark车同样的操稳性能,同时减少后期样车调校的工作量,需对该悬架进行K&C分析,优化悬架的硬点和衬套刚度。
2 MDB模型建立从MotionView自带的整车模型库Assembly Wizard调用所需的前悬架模型,并根据已有的设计修改相应的数据。
2.1 前悬架硬点建立及零部件属性设置通过模型界面输入关键点的三维坐标,将衬套六向刚度曲线转化为.CSV文件,导入到MotionView,并在相应的衬套中调用。
设定弹簧刚度、预载力和减振器的阻尼,以及减振器的长度、行程、上下限位块起作用点的位置。
2.2 横向稳定杆模型建立横向稳定杆是Roll工况仿真中的关键部件,通常的建模方式有柔性体中性文件和Polybeam两种。
在后期可能会对悬架侧倾刚度进行调整,考虑到稳定杆建模和参数调整的方便性,这里采用Polybeam方式,仅需输入稳定杆的硬点和材料参数,如图1所示。
图1稳定杆模型图2 前悬架模型2.3 整车参数设定调入悬架所需的模型并修改相应的数据,就得到如图2所示的前悬架模型,然后对整车的关键参数进行设定,如图3所示。
图3 整车参数表3 K&C分析结果完成仿真后,直接调用MotionView的报告生成文件,即可快速查看分析结果,同时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也可把试验得到的Benchmark车K&C实验数据分别输入到对应的曲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