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气道处理的进展(丁叁强)
- 格式:ppt
- 大小:13.03 MB
- 文档页数:72
困难气道管理流程图(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2017年发布)根据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17年发布的困难气道管理流程图(图4-3-1),气道管理共分为六个步骤,见下图:根据麻醉前的气道评估情况将困难气道分为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和未预料的困难气道。
(图文无关)《专注的眼神》照片来自第二届“仁心杯·最美白衣天使照片征集大奖赛”拍摄者:郭小毓1.已预料的困难气道对已预料的困难气道,麻醉医师应提高警惕性,并在插管操作时集中注意力,处理方法包括:①采用清醒、镇静、表面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尤其推荐使用可视插管软镜纤维支气管镜等工具,避免镇静过度,也可置入喉罩;②改变麻醉方式,如改为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等方法完成;③建立外科气道。
对此类困难气道,术前应准备好困难气道管理工具,告知患者情况及操作流程取得患者配合,寻求有经验医师的帮助,麻醉前充分预充氧,对反流误吸高风险的患者应做好防范措施;④外科气道建立困难或建立失败且患者存在缺氧,可考虑备体外膜氧合或体外循环。
2.未预料的困难气道①对未预料的困难气道患者,麻醉者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呼救;采用各种措施。
②气管插管尝试应不超过3次。
③应用可视喉镜光棒、纤维支气管镜等辅助插管,若气管导管通过声门困难应更换更小型号的气管导管。
④避免反复尝试插管,患者面罩控制呼吸的间隔不应超过30秒。
⑤考虑置入喉罩,保证患者氧合,成功置入SAD(方法包括双侧胸廓起伏,双肺听诊,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等),患者氧合得到保障后,如果为非紧急手术,唤醒患者是第一选择。
随着二代喉罩SAD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术可直接在喉罩全身麻醉下完成而不需要气管插管;但在特殊或紧急危及生命的情况下,用SAD维持麻醉被认为是个高风险的选择。
如果置入SAD已3次仍不能进行通气和维持患者氧合,则立即宣布SAD通气失败,患者处于既不能插管也不能氧合状态(CICO),应迅速建立紧急有创气道,确保患者氧合。
难题性气道治理指南(2023)引言难题性气道是指处理过程中出现困难的气道管理情况。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关于难题性气道治理的最新指导。
以下是本指南的要点:I. 了解难题性气道治理的定义和特征- 难题性气道是指处理过程中出现困难的气道管理情况,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气管内插管等。
- 难题性气道治理的特征包括气道狭窄、气球囊压力过高、气道受损、声门不可视、气道黏膜损伤等。
II. 难题性气道治理的流程1. 评估气道:根据患者的情况、病史和临床表现,对气道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难题性气道。
2.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根据难题性气道的特点和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气道管理器械、调整通气参数等。
3. 实施治疗方案:根据选择的治疗方案,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4. 监测治疗效果: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III. 难题性气道治理的技术考量- 气管插管: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械和插管技术,保证插管的顺利进行。
- 气管切开: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气管切开技术,如锥形切开法、套双管法等。
- 气管内插管:选择合适的气管内插管技术和器械,保证插管的安全和有效。
IV. 难题性气道治理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 针对难题性气道治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预防误吸、预防插管相关并发症等。
-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和意外事件。
结论本指南提供了关于难题性气道治理的指导,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处理难题性气道时的参考依据。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临床情况的复杂性,治疗方案仍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2017困难气道是指在气道管理中出现的难度较大的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困难气道的管理是必须要掌握的关键技能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困难气道管理的指南。
一、风险评估与监测在处理困难气道之前,首先要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使用特殊的气道管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观察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烦躁不安等症状。
二、气道维持管理气道维持管理是处理困难气道的关键步骤。
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以下方法来维持气道的通畅。
1.头后仰、下颌提起:这是最基本的气道管理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在患者的头部后仰的同时,下颌要向上提起,这样可以有效地扩张气道。
2.口咽通气道(OPA):如果头后仰、下颌提起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可以使用OPA来维持气道的通畅。
在使用时,口咽通气道要插入到喉部,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舌头掉进喉咙。
3.气管插管:如果OPA不能维持气道的通畅,可以考虑使用气管插管。
在插入气管插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要损伤到气管,同时还要确保插管到位。
三、紧急召唤呼吸道专家处理困难气道是一个非常紧急的过程,如果自己无法处理,一定要尽快召唤呼吸道专家。
呼吸道专家懂得如何快速而准确地处理困难气道,并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抢救措施。
四、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气道管理过程中,还要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处理困难气道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心率过快、烦躁不安等症状,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
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充足。
以上就是困难气道管理的完整指南。
在处理困难气道时,一定要冷静、迅速地处理问题,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做到及时的处理和管理。
困难气道处理流程
1.困难气道评估
在评估困难气道时,需要考虑病史和面罩通气困难危险因素。
病史包括困难气道史、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史、气道手术史和头颈部放疗史等。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55岁、
蓄络腮胡、无牙、小下颌和肥胖(BMI>26kg/m2)等。
评估时,病人需要坐在麻醉科医师的面前,用力张口伸舌至最大限度,根据看到的咽部结构进行分级。
评估指标包括最大张口时上下门齿间距、Mallampati分级、张口度(Interincisor Distance)、甲颏距离(Thyromental Distance)、颞颌关节活
动度、头颈部活动度和喉镜显露分级(Cormack-Lehane分级)等。
2.处理困难气道的常用工具
处理困难气道时,常用的工具包括口/鼻咽通气道、困难
喉镜、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和喉罩等。
口/鼻咽通气道可
以提高通气质量,困难喉镜比普通喉镜提供更容易显露声门,可视喉镜可以提供宽广的视角,有效改善声门显露,纤维支气
管镜适合多种困难气道,而喉罩可以置入成功率高,可以引流胃内液体,既可改善通气,必要时也可代替气管插管维持气道。
困难气道处理技术的新进展分析
张长满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8(032)002
【摘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是麻醉的基础工作,若处理不恰当同样会造成患者严重缺氧,进而引发脑损害,造成心脏骤停或死亡.困难气道的比例相对较小,但一旦发生即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影响.因此,提高临床医师的气道处理技术,尤其是困难气道的处理是麻醉师应该具备的基础操作技能.
【总页数】3页(P147-149)
【作者】张长满
【作者单位】天津市宁河区医院麻醉科,天津 30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困难气道管理研究的新进展 [J], 樊国平;陈骏萍
2.困难气道处理新进展 [J], 陈骏萍
3.困难气道处理技术的特点及操作分析 [J], 郑宝平;张洪波
4.上气道填充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困难气道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J], 王伟娟; 吴继敏; 戴仁锋; 刘英
5.2017年“第七届气道管理南北大讲堂”暨“岭南气道管理论坛”暨“第十届困难气道处理实用新技术培训班”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困难气道研究新进展卫生部北京医院麻醉科左明章教授在“气道管理”专场报告了困难气道的研究新进展,其主要从困难气道的定义、困难气道的评估、处理困难气道的基本准备、困难气道的处理流程、气道管理工具(如声门上气道、可视喉镜),以及紧急气道的管理6个方面对困难气道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困难气道的定义困难气道的定义:完成正规培训的麻醉医师在面罩通气时遇到了困难(上呼吸道梗阻),或气管内插管时遇到了困难,或两者兼有的一种情况。
困难气道是由患者自身、临床环境(设备)及临床医师的操作技巧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困难气道的描述:《2013年ASA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中,对困难气道的描述为:①困难面罩或声门上气道(SGA)通气,②困难声门上气道放置,③困难喉镜显露,④困难气管内插管,⑤插管失败。
与《2003 ASA困难气道管理指南》相比,虽然《2013年ASA 困难气道管理指南》对困难气道的定义无改变,但对于困难气道的描述新增加了困难声门上气道通气和困难声门上气道放置。
气道评估《2013年ASA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中对气道的评估特别强调了:①病史: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及解剖学因素。
②体格检查。
③附加评估:X线摄影检查、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等。
推荐的困难气道评估内容共11项,包括:①上门牙长度,②正常闭合下颌情况下上下门牙的位置关系,③主动前伸下颌情况下上下门牙的位置关系,④上下切牙间距;⑤悬雍垂可视度,⑥硬腭形状,⑦下颌空间的顺应性,⑧甲颏距离,⑨颈部长度,⑩颈部粗细,11 头部和颈部的活动范围。
与《2003 ASA困难气道指南》相比,基本一致。
常用的评估方法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开口度、Mallampati评分、甲颏距离、头部和颈部的活动度、颈部的粗细;这种评估方法简单、易行,但不够可靠。
新的评估方法新的评估方法为,①术前使用内窥镜行气道检查(preoperative endscopic airway examination,PEAE):在表面麻醉下,使用纤维支气管镜(FOB)经鼻腔检查气道;②术前使用可视喉镜显露声门:在表面麻醉、镇静、镇痛下,使用可视喉镜试着显露声门。
困难气道处理进展和一点体会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急诊抢救和重症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是成功进行有效呼吸道管理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总有部分患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声门暴露欠佳,出现气管插管的困难或失败,影响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据报道,在麻醉事故死亡病例中,约30%与困难气道处理失败相关。
因此,对困难气道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手术前尽可能早期识别,充分准备,选择操作者最熟悉和最安全的方法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意外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和分级1面罩通气困难(1)麻醉前Spo2>90%病人,如无人帮助,用纯氧和面罩正压通气不能维持Spo2>90%。
(2)在面罩通气过程中,如无人帮助,不能防止和纠正通气不足。
2喉头暴露困难在直接喉镜行气管插管时,根据观察的喉部结构分级,以评定气管插管的难度。
(1)Cormack和Lehane分级法(四级)Ⅰ级:声门完全暴露,可见声门前后联合;Ⅱ级:声门部分暴露,可见声门后联合;Ⅲ级:不能暴露声门,能看见会厌;Ⅳ级声门和会厌均不能看见。
(2)Wilson分级法(五级)Ⅰ级:声门完全暴露,可见声门前后联合;Ⅱ级:暴露1/2声带;Ⅲ级:声门部分暴露,可见声门后联合;Ⅳ级:不能暴露声门,能看见会厌;Ⅴ级:声门和会厌均不能看见。
(3)六级法Ⅰ级:声门完全显露,可见声门前后联合;Ⅱ级:暴露1/2声带;Ⅲ级:声门部分暴露,可见声门后联合;Ⅳ级:不能暴露声门,能看见会厌;Ⅴ级:不能显露声门,能看见会厌前端(1/3);Ⅵ级:声门和会厌均不能看见。
3 气管插管困难* ASA:插管超过三次,时间超过10分钟* CSA:使用传统喉镜不可能看到声门,插管超过一次,更换过一次镜片,或用过其他设备*我国:受过常规训练的麻醉医师,采用直接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个人建议:经过正规住院医师培训5年以上)(1)三次以上方获成功(或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