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营养学第五章各种食物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14
中医食物功能分类一、补益类人体机能低下,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中医学把这种病理状态称为“正气虚”所引起的病症称为“虚证”虚证的临床表现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不同,但总体上表现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腰疼腿软等凡是能够补益脏腑,扶助正气,提高防病抗病能力,改善或者消除虚弱症候的食物,都属于补益类。
这类食物大多为动物类、乳蛋类等1、补气类:粳米、糯米、小米、籼米、黄豆、豆腐、牛肉、鸡肉、兔肉、鸡蛋、土豆、胡萝卜、大枣等。
2、补血类:羊肉、猪肝、羊肝、牛肝、甲鱼、海参、菠菜、黑木耳、桑葚等3、补阴类:鸭蛋、甲鱼、乌贼、猪肉、猪皮、鸭肉、桑葚、银耳等。
4、补阳类:核桃仁、韭菜、刀豆、羊肉、狗肉、虾等二、祛邪类外界致病因素侵袭人体,或者内脏机能活动失调,皆可使人发生疾病。
如果病邪较盛,中医称为“邪气实”,其症候称为“实证”。
实证范围很广,如邪闭经络或脏腑,或者气滞、血瘀、痰湿、积滞等都属于实证范围。
一般实证的症状有呼吸气粗、精神烦躁、脘腹胀满、疼痛难忍、大便密结、小便不通、或者淋沥涩痛、舌苔黄腻、脉实有力等。
用于实证的食物,大都有去除病邪的作用,邪去则脏安,身体康复。
这类食物较多分别介绍如下:1、辛温解表类:生姜、大葱、蒜、香菜等,适用于风寒感冒。
2、心凉解表类:淡豆豉、杨桃、绿茶等,适用于风热感冒。
3、清热泻火类:苦瓜、苦菜、蕨菜、芦根、西瓜等、适用于实热症。
4、清热利湿类:薏苡仁、绿豆、黄瓜、冬瓜皮、马齿笕等,适用于湿热症。
5、清热解毒类:赤小豆、绿豆、马齿笕、苦瓜、蓟菜、豆腐等,适用于热毒症。
6、清热凉血类:茄子、藕、丝瓜、黑木耳等,适用于血热证。
7、通便润肠类:香蕉、菠菜、竹笋、蜂蜜、核桃仁、黑芝麻等,适用于便秘。
8、利水渗湿类:玉米须、黑豆、绿豆、赤小豆、冬瓜、冬瓜皮、白菜、鲫鱼等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病、痰饮等9、祛风化湿类:薏苡仁、扁豆、蚕豆、木瓜、樱桃、鳝鱼等,适用于风湿病、暑湿、脾虚湿盛、痰湿等。
中医营养学王红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五章常用食物第一节谷薯类1、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
①粳米锅巴200克(磨成粉),红糖100克,调服,治脾胃不调。
②粳米100克,薤白50克,煮粥,治脾虚泄泻和呕吐。
2、籼米:又叫南米、机米,味甘,性温,归心脾肺经。
功效: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
3、糯米:又叫元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
糯米加山药粉同煮,能健脾益气。
4、粟米:又叫小米、黄米。
味甘、咸,性凉。
归脾胃肾经。
功效:益气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益气(主要是用力过后补气,如妇女刚生完孩子);养血(主要是产后气血不足)。
小米150克,羊肉250克,熬汤,用于产后补气养血。
小米煮后上面漂浮的一层称为小米油,营养价值很高,非常适合婴儿服用。
5小麦:又叫淮小麦,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健脾、益肾、除热、止渴心气不足会导致心烦意乱,可以用甘麦大枣汤:小麦15克,甘草9克,大枣5个,水煎服。
6、大麦:味甘,性凉,归脾肾经。
功效:健脾和胃、宽肠、利水。
大麦茶中含有尿囊素,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口腔溃疡有治疗作用。
7、燕麦:又叫雀麦、野麦。
味甘,性平。
归脾肝大肠经功效:和脾益肝、滑肠、止汗、催产。
注意孕妇不能多吃,否则会导致流产8、荞麦:又叫乌麦,荞子。
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毒疗疮。
荞麦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降血脂、血压。
9、玉米:又叫苞米,包谷。
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调中开胃、利尿消肿。
玉米须煮水,能治疗水肿,小便不通。
玉米面、小米面、大豆粉等量混合做成食品,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注意:玉米不能长期单独服用,否则会营养不良。
10、高粱:又叫蜀秫。
味甘、涩,性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温脾止泻、化痰安神。
注意:正常人多吃能导致便秘。
11、青稞:别名油麦、青稞麦。
味咸、性平。
归脾肾经。
功效:补中益气。
寒性凉性温性和热性食物大全中医中的四气,是指药有寒、凉、温、热等四种不同的性质。
寒、凉食物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证(阳胜或阴虚)。
其作用主要是疏散风热、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潜阳等。
温、热食物则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证(阴胜或阳虚)。
其主要作用是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活血通络、行气解郁、芳香开窍等。
平性食物介于寒凉和温热之间,适合于一般体质,或寒、热病证均可,多用作营养保健。
1.寒性食物淡豆豉、马齿苋、酱、苦瓜、藕、食盐、甘蔗、柿子、茭白、蕨菜、荸荠、紫菜、海藻、海带、竹笋、慈姑、西瓜、甜瓜、香蕉、猪肠、桑葚、蛏肉、柚、冬瓜、黄瓜、田螺。
2热性食物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胡椒,生姜、葱白、香菜, 红茶,白酒等3.温性食物高粱、糯米韭菜、小茴香、刀豆、生姜、葱、芥菜、香菜、油菜子、韭子、大蒜、南瓜、木瓜、薤白、、醋、龙眼肉、杏子、杏仁、桃、樱桃、石榴、乌梅、荔枝、栗子、大枣、胡桃仁鹿肉、熊掌、羊肉、狗肉、猪肝、猪肚、火腿、猫肉、鸡肉、雀、鳝鱼、虾、淡菜、鳙鱼、鲢鱼、海参、羊乳、鹅蛋。
4.凉性食物小米、大麦、绿豆、小麦、薏米、荞麦茄子、白萝卜、冬瓜子、冬瓜皮、丝瓜、油菜、菠菜、苋菜、柑、苹果、梨、枇杷、橙子、西瓜皮、芒果、橘、槐花、菱角、茶叶、蘑菇猪皮、鸭蛋。
5.平性食物豌豆、黑大豆、赤小豆、蚕豆、黄豆、粳米、玉米、白薯、马铃薯洋葱、藕节、黄花菜、荠菜、香椿、茼蒿、圆白菜、芋头、扁豆、胡萝卜、白菜、豆豉、百合、荷叶、橄榄、无花果、李子、葡萄、白木耳、木耳、香菇黑芝麻、榛子、南瓜子、落花生、白果、莲子、桃仁、李仁、酸枣仁猪肺、猪心、猪肉、猪肾、猪蹄、牛肉、鹅肉、白鸭肉、鹌鹑、鹌鹑蛋、蜂蜜、蜂乳、香榧子、芡实、燕窝、鸡蛋、鹅蛋、牛奶、白砂糖、黄鱼、泥鳅、鲳鱼、青鱼、鲫鱼、鲤鱼、龟肉、鳖肉、海蛰。
饮食养生首先要讲“性”。
“性”(或“气”)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
从中医角度说,食物分为五大性,一般是平、寒、凉、温、热这五性。
食物阴阳五行脏腑归经表中医世界│首页作者:王大有五行食疗脏腑归经一览表使用说明1.人类的食物,是大自然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以此平衡人体的阴阳气机。
2.大自然造物的原则是阴、平、阳,或阴、中、阳,此称三生万物,负阴抱阳。
阴中阳生化为阴中阳(金)、阴中阴(水)、中平(土)丶阳中阴(木)、阳中阳(火),分别对应秋丶冬、长夏、春、夏五委。
水又分化为阳水(-3、壬)、阴水(-4、癸)金又分化为阳金(-1、庚)、阴金(-2、辛)土又分化出阴土(-0、己)、阳土(+0、戊)木又分化出阴木(+1、甲)、阳木(+2、乙)火又分化出阴火(+3、丙)、阳火(+4、丁)其十部,合十天干,以定阴阳属性,即:阴部有阴中阴,阴平,阴中阳。
阳部有阳中阳、阳平、阳中阴。
以此定阴阳正负值。
3.表中以中、0、土、长夏、平、甘、黄、戊已为中轴,向正负两极左(负)右(正)展开。
左为逆时针先天黑洞积聚能量气场食物谱系,右为顺时针后天白洞喷发散耗能量气场食物谱系。
处在0两侧的正负值相等(例如+1与-1、+3与-3)的食物,在本位使用是入脏腑相生、相补、相养,相互易位使用是入脏腑相克、相泻。
将这一连续食谱链连续使用,即成“君、臣、佐、使”的食谱配伍关系,起到整体辨证施治的食疗作用,起到整体功能平衡的作用,达到人体功能整体协调。
4.表中食物归纳为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两大类。
植物性食物有五谷(豆、米、麦、麻、稷等)、五蔬、野菜、水果、草药、植物油等。
动物性食物有五禽(家禽、野禽、蛋类)、五牲(家牲、野牲、野兽、奶类)、水产(海产、淡水产)、动物油、昆虫、昆虫花蜜等。
5.这些食物又分为先于人类产生的物种食物,我称先天食物。
与人类同步产生的物种食物,我称后天食物。
6.先天食物:10亿年前远古代的藻类、海带、紫菜、发菜等。
5亿年前原生代的苔菜、海蜇等。
3.5亿年~1.7亿年前的古生代的真菌类蘑菇、香菇、黑木耳、银耳、灵芝、伏苓等,以及水生动物牡蛎、蚌、蛤蜊、蚬、螺、海参、章鱼、鲍、鳗、鲫、鲢、鲥、鲤、鲨、文昌鱼、带鱼、桂鱼、黄鱼、虾、蟹等;两栖类蛙、螈、鲵、J蛇、鱼、鳖等。
下面将常见食物的五味分类列出来,供大家参考:谷类饮食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皮糠(米糠)、番薯(山芋、红薯)、芝麻、黄豆、饭豇豆(白豆)、豌豆、扁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燕麦。
性温:糯米、黑米、西谷米(西米)、高粱。
性凉:粟米(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绿豆。
肉类饮食性平:猪肉、猪心、猪肾、猪肝、鸡蛋、鹅肉、驴肉、野猪肉、刺猬肉、鸽肉、鹌鹑、乌鸦肉、蛇肉、蝗虫(蚂蚱)、阿胶(驴皮胶)、牛奶(微凉)、酸牛奶、人奶、甲鱼(微凉)、龟肉(微温)、干贝、泥鳅、鳗鱼、鲫鱼、青鱼、黄鱼、乌贼鱼、鱼翅、鲈鱼、银鱼、鲥鱼、鲤鱼、鲳鱼、鲑鱼、鲨鱼、橡皮鱼、海参(微凉)。
性温:黄牛肉、牛肚、牛髓、狗肉、猫肉、羊肉、羊肚、羊骨、羊髓、鸡肉(微温)、乌骨鸡、麻雀、野鸡肉、鹿肉、熊掌、蛤蚧(大壁虎)、獐肉(河鹿肉)、蚕蛹、羊奶、海马、海龙、虾、蚶子(毛蚶)、淡菜(水菜)、鲢鱼、带鱼、鳊鱼、鲶鱼、刀鱼、混子鱼、鲦鱼(白条鱼)、鳟鱼、鳝鱼(黄鳝)、大头鱼。
性凉:水牛肉、鸭肉、兔肉、马奶、蛙肉(田鸡)、鱼、鲍鱼。
性寒:鸭蛋(性微寒)、马肉、水獭肉、螃蟹、海螃蟹、蛤蜊(沙蛤、海蛤、文蛤)、牡蛎肉、蜗牛、蚯蚓、田螺(大寒)、螺蛳、蚌肉、蚬肉(河蚬)、乌鱼、章鱼。
果类饮食性平:李子、花红(沙果)、菠萝、葡萄、橄榄、葵花子、香榧子、南瓜子、芡实(鸡头果)、莲子、椰子汁、柏字仁、花生、白果、榛子、山楂、板栗。
性温:桃子、杏子、大枣、荔枝、桂圆肉、佛手柑、柠檬(性微温)、金橘、杨梅、石榴、木瓜、槟榔、松子仁、核桃仁、樱桃。
性凉:苹果(性微凉)、梨、芦柑、橙子、草莓(性微凉)、芒果、枇杷、罗汉果、菱、莲子芯、百合。
性寒:柿子、柿饼、柚子、香蕉、桑葚、洋桃、无花果、猕猴桃、甘蔗、西瓜、甜瓜(香瓜)。
菜类饮食性平:山药、萝卜(微凉)、胡萝卜、包菜、茼蒿、大头菜、青菜、母鸡头、豆豉、豇豆、土豆、芋头、洋生姜、海蛰、黑木耳(微凉)、香菇、平菇、喉头菇、葫芦。
中医营养学王红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五章常用食物第一节谷薯类1、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
①粳米锅巴200克(磨成粉),红糖100克,调服,治脾胃不调。
②粳米100克,薤白50克,煮粥,治脾虚泄泻和呕吐。
2、籼米:又叫南米、机米,味甘,性温,归心脾肺经。
功效: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
3、糯米:又叫元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
糯米加山药粉同煮,能健脾益气。
4、粟米:又叫小米、黄米。
味甘、咸,性凉。
归脾胃肾经。
功效:益气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益气(主要是用力过后补气,如妇女刚生完孩子);养血(主要是产后气血不足)。
小米150克,羊肉250克,熬汤,用于产后补气养血。
小米煮后上面漂浮的一层称为小米油,营养价值很高,非常适合婴儿服用。
5小麦:又叫淮小麦,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健脾、益肾、除热、止渴心气不足会导致心烦意乱,可以用甘麦大枣汤:小麦15克,甘草9克,大枣5个,水煎服。
6、大麦:味甘,性凉,归脾肾经。
功效:健脾和胃、宽肠、利水。
大麦茶中含有尿囊素,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口腔溃疡有治疗作用。
7、燕麦:又叫雀麦、野麦。
味甘,性平。
归脾肝大肠经功效:和脾益肝、滑肠、止汗、催产。
注意孕妇不能多吃,否则会导致流产8、荞麦:又叫乌麦,荞子。
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毒疗疮。
荞麦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降血脂、血压。
9、玉米:又叫苞米,包谷。
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调中开胃、利尿消肿。
玉米须煮水,能治疗水肿,小便不通。
玉米面、小米面、大豆粉等量混合做成食品,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注意:玉米不能长期单独服用,否则会营养不良。
10、高粱:又叫蜀秫。
味甘、涩,性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温脾止泻、化痰安神。
注意:正常人多吃能导致便秘。
11、青稞:别名油麦、青稞麦。
味咸、性平。
归脾肾经。
功效:补中益气。
12、薏苡仁:又叫薏米、苡米。
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薏苡仁30克,黑豆50克,乌梅10个,水煎服,治疗肺痈、肺炎。
13、甘薯:又叫地瓜、红薯、番薯。
味甘,性平。
归脾肾经。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补肾。
甘薯能够降血糖、降血脂。
有抗癌作用。
对减肥美容比较好,像减肥的MM可以多吃这个。
14、山药:又叫薯蓣、山芋。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15、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
味甘,性平。
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和胃健中,解毒消肿。
土豆炖牛肉,能治疗脾胃虚寒。
土豆汁2勺(可加蜂蜜),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症状。
土豆能降血压。
土豆有利于减肥,可做主餐食用。
土豆汁涂脸,可增白,特别是晒黑的。
注意:发芽、发霉的土豆不能吃,即使把芽或者发霉处削去也不行。
第二节、豆类:1、黄豆:又称黄大豆。
味甘,性平。
归脾胃肾大肠经。
功效:宽中导滞,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黄豆能够降血压、血脂。
豆腐:味甘,性凉。
归脾胃大肠经。
清热消肿;解毒止痢;益气下乳。
切一片豆腐敷在眼上可消除目赤浮肿。
粗煎豆腐能够治痢疾。
豆浆:味甘、咸,性平。
归肺胃经。
补益正气;止血;化痰平喘。
①豆浆一碗,豆皮一张,蛋花,龙眼肉14个,红糖,同食,对产后补益正气很好。
②豆浆一碗,韭菜汁半碗,同服,每日两次,可治崩漏。
③豆浆中加入饴糖,没早一晚,可治哮喘。
豆腐乳:又叫菽乳、味咸、酸、甘,性平。
归胃肾经。
调中开胃。
豆腐乳能够预防高血压、高血脂。
能够治疗风湿病。
黄豆芽:味甘、性凉。
归脾胃膀胱经。
清热利湿(热指胃热);去疣(指扁平疣,又称瘊子)。
豆芽水煮,当主食,一日三餐,连吃三日,可治疗瘊子。
2、黑豆:又称黑大豆。
味甘,性平。
归脾肾经。
功效: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
①炒黑豆磨成粉,和天花粉等量混合,加入面糊做成丸剂(如梧桐子大小),每次食70可补肾。
②黑豆、黑芝麻、何首乌同服,能治疗早白发。
③黑豆、甘草,煎汁,可解毒。
黑豆有降血脂功能。
注意:黑豆不能和龙胆、鱼同食,否则其作用消除或减轻。
3、绿豆:又叫青小豆。
味甘,性凉。
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解暑、利水、解毒。
轻度食物或者药物中毒可服用绿豆汤。
注意:吃药时不能吃绿豆,因为绿豆能减药性。
绿豆芽:味甘,性凉。
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
注意:时间长的绿豆芽不能吃,有毒。
4、赤小豆:又叫红豆。
味甘,性平。
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
①红豆500克,白茅根100克,水煎,喝汤吃豆,能够治疗大腹水肿。
②红豆、荆芥穗,等量混合,打成粉末,加鸡蛋清调敷患处,能治皮痒。
5、扁豆:又叫峨眉豆。
味甘淡,性平。
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化湿;消暑。
脾虚泄泻症状:白天泻,大便带泡沫。
扁豆20克,山药20克,糯米50克,芡实20克,煮粥,可治疗白带。
6、蚕豆:又叫胡豆、佛豆、罗汉豆。
味甘、微辛,性平。
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注意:有种先天性疾病叫蚕豆病,这种人不能吃蚕豆,如果是以前吃过蚕豆的可放心,没有这种病。
如果是小孩子第一次吃蚕豆,应少吃,先观察可有不良症状。
有蚕豆病者吃蚕豆重者会导致死亡。
7、豌豆:又叫青豆、寒豆。
味甘,性平。
归脾胃经。
功效:和中下气,通乳利水,解毒。
新鲜豌豆或者豌豆苗,打成汁,可供糖尿病人服用。
豌豆中包含粗纤维,能够清洁肠道。
8、豇豆:又叫长豆,饭豆。
味甘咸,性平。
归脾肾经。
功效:健脾利湿,补肾涩精。
9、刀豆:又叫刀豆子、马刀豆。
味甘,性温。
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第三节蔬菜类:一、叶茎苔1、白菜:大白菜,菘菜。
味甘,性凉。
归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解热除烦,生津止渴,通利肠胃。
2、甘蓝:又叫卷心菜、洋白菜、包心菜。
味甘,性平。
归肝肾经。
功效:清利湿热,散结止痛,益肾补虚。
卷心菜取汁,每次半杯,可治疗胃溃疡引起的疼痛。
3、水芹:又叫水英(芹菜中很细的一种)、河芹。
味辛、甘,性凉。
归肺肝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止血。
水芹菜、大麦芽、车前子,水煎服,可治疗发热,有退烧之功效。
对中老年习惯性便秘有很好治疗作用。
芹菜叶可安神,保护皮肤光洁的作用。
4、旱芹:又叫香芹、药芹(茎很粗的那种)。
味甘、辛、微苦,性凉。
归肝胃肺经。
功效:清热、平肝、祛风、利水、止血、解毒。
芹菜(水芹也可)搅汁,取20毫升,加入蜂蜜20毫升,每日三次,可治疗高血压。
5、芫荽(yansui):又称香菜、胡荽。
味辛,性温。
归肺脾肾。
功效:发表透疹,消食开胃,止痛解毒。
6、菠菜:又叫赤根菜、波斯草。
味甘,性平。
归肝、大小肠、胃经。
功效:养血、止血、平肝、润燥。
水煮,可治疗便秘、痔疮、肛裂症状。
菠菜中含铁较多,对缺铁性贫血病人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菠菜中还含有硒,能够抗氧化,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
注意肾炎、各种结石病人不宜吃菠菜。
7、苋菜:又称三色菜。
味甘,性凉。
归大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通利二便。
苋菜1000克(捣碎取汁),粳米100克,煮粥,治痢疾。
苋菜是蔬菜中含钙量最高的,吃苋菜能减肥。
8、蕹(weng)菜:又叫空心菜。
味甘,性寒。
归肺大肠经。
功效:凉血清热,利湿解毒(解野葛、蘑菇等中毒)。
空心菜捣碎,加入白糖,可用开水送服,治鼻出血。
空心菜还有除口臭、美容的作用。
9、茼蒿:又称蓬蒿菜、茼蒿菜。
味辛、甘,性凉。
归心脾胃经。
功效:和脾胃、消痰饮、安心神。
茼蒿一根,榨汁,每天服用,可治疗高血压。
10、莴苣:分为莴笋和生菜两种。
味苦、甘,性凉。
归胃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乳,清热解毒。
①莴苣子50克,通草10克,猪蹄一对,文火炖烂,喝汤吃肉,可通乳汁。
②莴苣捣碎煮,可治寒后肚子疼。
③莴苣捣碎取汁滴耳,可驱进入耳朵内的小虫。
11、韭菜:又叫壮阳草、扁菜。
味辛,性温。
归肾胃肝肺经。
功效:补肾、温中、行气、散瘀、解毒。
韭菜50克,粳米50克,煮粥,可壮阳。
吃韭菜能洗肠。
如果戒指不小心吞到肚子里,可吃韭菜(至少5厘米长度)将其带出。
12、芥菜:又称雪里蕻、冲菜。
味辛,性温。
归肺胃肾经。
功效:利肺豁痰,消肿散结。
13、芸苔:又叫油菜、青菜、上海青。
味辛、甘,性平。
归肺肝脾经。
功效:凉血散血、解毒消肿。
注意隔夜的熟油菜不能吃。
14、莼菜:味甘,性寒。
归肝脾经。
功效: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15、竹笋:又叫冬笋、春笋,乃山珍之一,是菜中珍品。
味甘、苦,性凉。
归胃肠经。
功效:化痰、消胀、透疹。
竹笋烧肉,可治疗肺热咯痰。
竹笋60克,冬瓜皮30克,水煎服,可治肾炎、心脏病水肿,肝腹水。
16、香椿:味微苦,性平。
归胃大肠经。
功效:祛暑化湿,解毒、杀虫。
①香椿捣碎与酒同服用,可治疗唇上长疔。
②香椿芽12克,用开水泡,每天服用,可降血糖。
17、茴香菜:味辛、甘,性温。
归胃肠肾经。
功效:理气和胃,散寒止痛。
18、金针菜:又称黄花菜,忘忧草花。
味甘,性凉。
归肝肾肠经。
功效:清热利湿,宽胸解郁,凉血解毒。
19、洋葱:味辛,甘,性温。
归肺胃肝经。
功效:健胃理气,解毒杀虫,降血脂。
洋葱剁成泥,装入瓶中拧紧盖,睡不着时打开盖子吸几下可助眠。
洋葱捣碎外敷可治疗疖、阴道滴虫等病。
20、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心肺经。
功效:养阴润肺,静心安神。
21、茭白:别名菰菜,茭笋。
味甘,性寒。
归肝脾肺经。
功效: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
新茭白60克,旱芹30克,水煎服,可治疗高血压、大便秘结二、根茎类1、萝卜:别名莱菔,白萝卜。
味辛,甘,性凉。
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消食,下气,化痰,止血,解渴。
利尿。
①白萝卜切片煮粥,可治疗积食胀气。
②白萝卜汁、生姜汁同服,可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
③白萝卜汁漱口,可治疗口腔溃疡。
2、胡萝卜:味甘,辛,性平。
归脾肝肺经。
功效:健脾和中,滋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胡萝卜炒猪肝治疗夜盲症。
胡萝卜捣成碎泥,加入绿豆粉,做成面膜,可美容,祛痘。
3、莲藕:味甘,性寒。
归心肝脾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
熟用:健脾,开胃。
莲藕炖排骨,可作开口汤。
莲藕汁、梨汁各100毫升,每天一次,可治咽喉肿、咳嗽。
莲子:味甘、涩,性平。
归心脾肾经。
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益肾固精(此处的精包括白带)。
4、芋艿:别名,芋头。
味甘,辛,性平。
归胃经。
功效:健脾补虚,散结解毒。
芋艿60克,籼米60克,煮粥,健脾益气。
注意:生芋艿有毒,不能生吃。
5、慈姑:茨菰,白地栗。
味甘、微苦、微辛,性凉。
归肝肺脾膀胱经。
功效: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
6、荸荠(biqi):马蹄、红慈菇、马薯。
味甘,性凉。
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化痰,消积。
三、瓜茄类1、黄瓜:又叫胡瓜。
味甘,性凉。
归肺脾胃经。
功效:清热,利水,解毒,润肤美容(特别是小黄瓜)。
2、冬瓜:又叫白瓜、白冬瓜。
味甘、淡,性微寒。
归肺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生津,利尿,化痰,解毒。
注意:冬瓜子、皮、瓤利水功效更好3、苦瓜:锦荔枝、癞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