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52
基础知识1、信息>知识>情报知识是文献的实质内容,载体是文献的外在形式,记录是联系知识和载体的手段2、现代文献构成四要素:文献信息,文献载体,符号系统,记录方式。
3、医学文献的特点:数量庞大,载体多样化,多文种化,学科交叉、出版分散,知识信息更新加快,交流传播速度加快,电子化发展趋势。
4、文献检索概念: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和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广义上的文献检索实质上包括文献的存储和文献的检索两个过程。
5、文献检索类型1)按检出结果形式划分:书目检索,全文检索,引文检索。
2)根据检索对象不同: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
3)按检索手段: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6、文献的外表特征(自然标识):标题,作者,来源,卷期,页次,年月,类型,号码,文种等。
文献的内容特征(人为标识)指文献论述的主题,即中心内容。
包括主题词,分类号,类目名称,文摘等。
7、文献检索系统的评价因素:报告信息的及时性,索引体系的完善程度,对信息标引的深度,查全率和查准率。
查全率(r)=检出的相关信息/检索工具相关信息总量减少同义词;增加限制概念“与”;使用限定字段检索查准率(P)=检出的相关信息/检出的相关总量增加同义词;使用逻辑符“或”;降低检索词专指度,使用上位词;扩展检索而这之间存在互逆关系。
而这永远不可能同时达到100%8、文献检索系统类型:按所摘录的文献加工程度,分为:目录型检索系统(图书,期刊)、文摘型、题录(独立的文章,并只著文献的外部特征)、全文检索系统。
9、文献信息类型1)按文献信息表现形式:文字,视频,音频,数字。
2)按文献信息出版类型:图书,期刊,政府出版物,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产品样本说明书,技术档案。
其中图书、期刊为普通文献,其他为特种文献。
3)按信息的载体形式划分:印刷型,微缩,声像,电子。
4)按文献信息加工程度: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零次文献。
文献检索知识一、文献检索的涵义文献检索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检索(Retrieval)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
这里的文献集合,不是通常所指的文献本身,而是关于文献的信息或文献的线索。
如果真正要获取文献中所记录的信息,那么还要依据检索所取得的文献线索索取原文。
广义的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Storage and Retrieval)。
信息存储是指工作人员将大量无序的信息集中起来,根据信息源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经过整理、分类、浓缩、标引等处理,使其系统化、有序化,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建成一个具有检索功能的工具或检索系统,供人们检索和利用。
而检索是指运用编制好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特定信息。
依据检索对象的不同,文献检索可分为三种类型:(1)以查找文献线索为对象的文献检索;(2)以查找数值与非数值混合情报为对象的事实检索;(3)以查找数据、公式或图表为对象的数据检索。
二、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大量的、分散无序的文献信息进行搜集、加工、组织、存储,建立各种各样的检索系统,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存储与检索这两个过程所采用的特征标识达到一致,以便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源。
其中存储是为了检索,而检索又必须先进行存储。
存储的过程,主要对信息源进行标引,将其外表和内容的特征(如文献的标题、作者、来源和主题等)用特定的检索语言转化为一定的标识(如主题词、分类号和类目名称等),再将这些标识按一定的顺序编排后输入检索系统,从而为检索提供有规可循的途径。
为了保证文献信息能存得进、取得出,就必须使文献存储所依据的规则与文献信息检索所依据的规则尽量做到一致。
也就是说,为了检索过程的顺利进行和达到较高的检索效率,除了在存储和检索过程的各个环节必须依据一定的方法和规则外,还必须有统一的检索语言和名称规范作为存储人员和检索人员的共同依据。
第一章文献检索概述第一节文献检索概念一、文献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一)文献的涵义“文献”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八佾》之中:“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文献解释说:“文,典籍也,献,贤也。
”其意思指典籍和贤人的言论为文献。
宋元马端临在其《文献通考》自序中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语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他把文献解释为:录之于书本的文字可称之为“文”,而传之于口的言论则称之为“献”。
《辞海》(1979年版)对“文献”一词所下定义为:“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
亦指与某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
”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认为只有“图书文物资料”才可以称之为文献,而贤者言论则不在文献的范畴之内。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字记录的方式和记录的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献其本身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仅包括传统上的刻、写和印刷,而且还包括胶卷、胶片、音频、视频、数字载体的文献。
因此,我国根据出现的新情况,于198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中,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栽体”。
文献的定义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把知识记录在一切能记载知识的载体上。
知识信息必须通过文献进行存储和传递,所以,构成文献内核的知识信息,负载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和记录知识信息的符号和技术称之为文献的三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
知识决定文献内容,载体决定文献的物质形态,而记录知识的技术手段,包括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数字等把知识物化在不同载体之上,构成论文、科技报告、档案资料等常见的纸质印刷品,而且还包括胶卷、胶片、影音磁带、磁盘、光盘、硬盘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各种文献资料。
第一章文献检索概述第一节文献检索概念一、文献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一)文献的涵义“文献”一词最早出现于《论语·八佾》之中:“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南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文献解释说:“文,典籍也,献,贤也。
”其意思指典籍和贤人的言论为文献。
宋元马端临在其《文献通考》自序中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语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他把文献解释为:录之于书本的文字可称之为“文”,而传之于口的言论则称之为“献”。
《辞海》(1979年版)对“文献”一词所下定义为:“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
亦指与某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
”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认为只有“图书文物资料”才可以称之为文献,而贤者言论则不在文献的畴之。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字记录的方式和记录的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献其本身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仅包括传统上的刻、写和印刷,而且还包括胶卷、胶片、音频、视频、数字载体的文献。
因此,我国根据出现的新情况,于198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中,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栽体”。
文献的定义在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把知识记录在一切能记载知识的载体上。
知识信息必须通过文献进行存储和传递,所以,构成文献核的知识信息,负载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和记录知识信息的符号和技术称之为文献的三个构成要素,缺一不可。
知识决定文献容,载体决定文献的物质形态,而记录知识的技术手段,包括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数字等把知识物化在不同载体之上,构成论文、科技报告、档案资料等常见的纸质印刷品,而且还包括胶卷、胶片、影音磁带、磁盘、光盘、硬盘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各种文献资料。
文献信息检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与获取越来越迫切。
特别是在学术研究方面,文献信息的检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文献信息检索的过程、常用的检索工具与技巧,以及如何有效地获取文献信息等方面。
一、基本概念文献信息检索是指根据研究需要,在文献信息库中按关键词或主题进行检索,获取所需文献信息的过程。
文献信息检索不仅可以快速、方便地找到所需的文献,而且还能为研究者提供阅读与学习相应领域的知识。
文献信息库是指收集、整理、存储各类文献信息的数据库,包括图书馆、数据库、电子图书馆等。
文献信息库具有内容丰富、检索便捷、更新快速等特点,是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重要资源。
文献信息检索工具是指用于检索特定类型文献的软件或硬件工具,如图书索引、检索软件、文摘数据库等。
不同的文献信息工具在检索速度、检索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使用不同的工具可以获得不同的结果。
二、文献信息检索的过程文献信息检索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文献信息检索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确定所需的文献类型、主题和关键词等信息。
2.选择检索工具:在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后,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进行检索。
不同的检索工具针对不同类型文献,在检索速度、检索范围、检索精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要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
3.建立检索式: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建立符合逻辑和语法规则的检索式。
检索式包括主题词、关键词、文献类型等多个元素,要确保每个元素的选择正确,以获得更精确的检索结果。
4.执行检索:在建立检索式后,将其输入到相应的检索工具中进行执行。
检索工具会根据输入的检索式,在文献信息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将结果展示出来。
5.结果评估:在获取检索结果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筛选、修改检索式,再次执行检索等方式进行结果的优化。
6.获取文献信息:在得到所需的文献信息后,需要对其进行获取。
获取途径包括图书馆、网络、合作研究者等多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