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法
- 格式:pptx
- 大小:465.21 KB
- 文档页数:43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从接触曝气法改良演化而来的,因此有人称为“浸没式滤池法”、“接触曝气法”等。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与其他方法比较,具有如下特点:优点1、BOD负荷高,MLSS量大,相对地说效率较高,并且对负荷的急剧变动适应性强。
2、处理时间短。
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设备小,因而占地面积小。
3、维护管理方便,无污泥回流,没有活性污泥法中所容易产生的污泥膨胀。
4、易于培菌驯化,较长时期停运后,若再运转时生物膜恢复快。
5、剩余污泥量少。
缺点1、填料上的生物膜的量需视BOD负荷而异。
BOD负荷高,则生物膜数量多;反之亦然。
因此不能借助于运转条件的变化任意地调节生物量和装置的效能。
2、生物膜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易于堵塞填料。
所以,必须要有负荷界限和必要的防堵塞冲洗措施。
3、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等)。
若生物膜瞬时大块地脱落,则易影响处理水水质。
4、组合状的接触填料会影响均匀地曝气与搅拌。
二、处理机理1、主要起作用的是生物膜好气性污水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活性污泥法,一种是生物膜法。
从生物处理的基点——微生物转化有机物的功能来看,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微生物存在状态的不同。
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以絮状结构悬浮在所需净化的污水中,经充分混合而成为混合液;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态附着在固体填料表面上与所需净化的污水接触。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法。
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看,它又相似于活性污泥法。
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介于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
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状态固着在填料上,同时又有部分絮体或破碎生物膜悬浮于处理水中。
氧化池中生物膜的重量一般在6.2-14克/升之间,而活性污泥法中活性污泥重量一般在2-3克/升之间。
从微生物活性来看,生物膜的活性大于悬浮状微生物。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属于好氧生化处理工艺。
整个系统由池体、填料、曝气设备等组成。
好氧生化法是细菌及菌类的微生物、后生动物等一类的微型动物在填料载体上生长繁殖,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养份,吸附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不断新陈代谢,保持活性,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在溶解氧和食物都充足的情况下,微生物繁殖十分迅速,生物膜逐渐增厚,溶解氧和污水中的有机物凭借扩散作用,被微生物利用。
当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时,氧气无法向生物膜内部扩散,好氧菌死亡,而兼性细菌和厌氧菌开始大量繁殖,形成厌氧层,利用死亡的好氧菌为基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繁殖厌氧菌,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数量上开始下降,加上代谢气体的逸出,使生物膜大块脱落。
在脱落的生物膜表面新的生物膜又重新发展起来,在接触氧化池内,由于填料表面积大,所以生物膜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存在的,使去除有机物的能力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接触氧化工艺的主要优点如下:①体积负荷高,处理时间短,节约占地面积。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体积负荷最高可达3~6kgBOD(m3/d),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最短只需0.5~1.5h。
同样体积的设备,生物接触氧化的处理能力高出几倍,处理效率高,所以节约占地面积。
②生物活性高。
由于曝气系统设置在填料之下,不仅供氧充分而且对生物膜起到扰动作用,加速生物膜的更新,大大提高生物膜的活性。
曝气形成的紊流使得生物膜不断的连续的与污水中有机物接触,避免形成死角。
经过我们在类似工程中的检测,同样湿重的丝状菌生物膜,其好氧速率比活性污泥法高1.8倍。
③微生物浓度高,一般的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浓度为2~3g/L,微生物在池中处于悬浮状态;而接触氧化池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单位体积内水中和填料上的微生物浓度可达到10~20g/L。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微生物浓度高,所以有利于提高容积负荷,从而降低占地面积。
④污泥产量低。
⑤出水水质好而且稳定。
在进水短期发生变化时,出水水质受的影响很小,而且生物膜活性恢复快,适合短期间断运行的需要。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反应器为接触氧化池,也称之淹没式生物滤池。
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首创,近20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都取得了长足广泛的进展与应用。
生物接触氧化法就是在反应器中填加惰性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并流经全部惰性填料,污水中的有机物与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下,有机污染物质被去除.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技术除了上述的生物膜降解有机物机理外,还存在与曝气池相同的活性污泥降解机理,即向微生物提供所需氧气,并搅拌污水与污泥使之混合,因此,这种技术相当于在曝气池内填充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栖息地——惰性填料,因此,此方法又称接触曝气法。
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结合的生物处理技术。
因此,此方法兼具备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特点。
一、 生物接触氧化法反应器的构造生物接触氧化池要紧由池体曝气装置、填料床及进出水系统构成,如图(12-26)池体的平面形状多使用圆形,方形或者矩形,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浇注或者用钢板焊制。
池体的高度通常为 4.5~5.0m ,其中填料床高度为3.0~3.5m ,底部布气高度为0.6~0.7m ,顶部稳固水层为0.5~0.6m 。
填料是生物接触氧化池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污水的处理效果。
由于填料是产生生物膜的固体介质,因此,对填料的性能有如下要求。
1、要求比表面积大、空隙率高、水流阻力小、流速均匀;2、表面粗糙、增加生物膜的附着性,并要外观形状、尺寸均一;3、化学与生物稳固性较强,经久耐用,有一定的强度;4、要就近取材,降低造价,便于运输。
目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常用的填料有蜂窝状填料,波纹板状填料及软性与半软性填料等,如图(12-27)所示。
曝气系统由鼓风机、空气管路、阀门及空气扩散装置构成。
目前常用的曝气装置为穿孔管,孔眼直径为5mm ,孔眼中心距为10cm 左右。
布气管通常设在填料床下部,也可设在一侧。
要求曝气装置布气均匀,并考虑到填料发生堵塞时能适当加大气量及提高冲洗能力。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
19世纪末,德国开始把生物接触氧化法用于废水处理,但限于当时的工业水平,没有适当的填料,未能广泛应用。
到20世纪70年代合成塑料工业迅速发展,轻质蜂窝状填料问世,日本、美国等开始研究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
中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用此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并已在生产中应用。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
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
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氰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能配合JBM新型组合式生物填料使用,可加速生物分解过程,具有运行管理简便、投资省、处理效果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等优点。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反应机理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该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风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从接触曝气法改良演化而来的,因此有人称为“浸没式滤池法”、“接触曝气法”等。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优点1、BOD负荷高,MLSS量大,相对地说效率较高,并且对负荷的急剧变动适应性强。
2、处理时间短。
在处理水量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装置设备小,因而占地面积小。
3、维护管理方便,无污泥回流,没有活性污泥法中所容易产生的污泥膨胀。
4、易于培菌驯化,较长时期停运后,若再运转时生物膜恢复快。
5、剩余污泥量少。
缺点1、填料上的生物膜的量需视BOD负荷而异。
BOD负荷高,则生物膜数量多;反之亦然。
因此不能借助于运转条件的变化任意地调节生物量和装置的效能。
2、生物膜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易于堵塞填料。
所以,必须要有负荷界限和必要的防堵塞冲洗措施。
3、大量产生后生动物(如轮虫类等)。
若生物膜瞬时大块地脱落,则易影响处理水水质。
4、组合状的接触填料会影响均匀地曝气与搅拌。
二、处理机理1、主要起作用的是生物膜好气性污水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活性污泥法,一种是生物膜法。
从生物处理的基点——微生物转化有机物的功能来看,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微生物存在状态的不同。
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以絮状结构悬浮在所需净化的污水中,经充分混合而成为混合液;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态附着在固体填料表面上与所需净化的污水接触。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在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法。
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看,它又相似于活性污泥法。
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介于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
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状态固着在填料上,同时又有部分絮体或破碎生物膜悬浮于处理水中。
氧化池中生物膜的重量一般在6.2-14克/升之间,而活性污泥法中活性污泥重量一般在2-3克/升之间。
从微生物活性来看,生物膜的活性大于悬浮状微生物。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通过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降解有机物的高效处理技术。
该技术应用广泛,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具有处理效率高、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将从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原理、应用场景和优缺点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微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并将其降解为CO2、H2O等无毒物质,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该技术采用氧气为氧化剂,将氧气注入生物反应器中,通过通气等操作控制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满足微生物的需要,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反应器通常采用流动式生物反应器,可分为下降式、提升式和串联式等类型。
在下降式反应器中,底部是填充物层,微生物通过该层时降解有机物,并吸收氧气;提升式反应器中,则是通过水泵将水循环通入生物膜反应器,通过遇到倾斜板时,水流产生涡流,在涡流中生长的生物膜降解污染物质。
串联式反应器常用于大型废水处理场合,由多个反应器串联组成,以满足对水质的高要求。
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应用场景1.城市污水处理场生物接触氧化法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场,处理污水中粪便、废水中工业有机废水、排水渗漏等。
在处理有机物的同时,还能去除水中氮、磷营养物,提高废水的排放标准。
2.化工废水处理在化工废水处理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量的重金属离子。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时,可将有机物降解为CO2、H2O等无毒物质,同时滞留的微生物还可以吸附并沉淀重金属离子,去除化工废水中的污染物。
3.农村污水处理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如果采用传统处理工艺,投入成本高,难以满足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强烈氧化剂。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在农村居民村、县镇中广泛应用。
三、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缺点优点:1.反应器体积小,处理效率高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废水处理时,其反应器体积相对较小,处理效率高。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生物吸附、生物氧化和生物絮凝。
在生物吸附阶段,废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并固定在微生物表面;在生物氧化阶段,微生物利用氧气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在生物絮凝阶段,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产生絮凝剂,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重金属离子沉降下来。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运行稳定、抗冲击能力强等。
其缺点是:对水质和温度的要求较高,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滤料。
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处理不同类型的废水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对于生活污水,生物接触氧化法可以将其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有效去除;对于工业废水,生物接触氧化法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处理其中的不同污染物。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废水处理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其工艺参数和运行条件,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废水处理需求。
生物接触氧化法及其研究进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废水处理技术,通过菌类和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本文将介绍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酶系统,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该方法是一种活性污泥法,通过在曝气池中添加填料,增加微生物附着面积,提高氧传质效率,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同时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在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和降解有机物获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应用领域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工业废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农业废水处理等。
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生物接触氧化法能够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物,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该方法能够实现污水的高效脱氮除磷,提高水质。
在农业废水处理方面,生物接触氧化法能够去除废水中大量的有机物质,减少水体污染。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
19世纪末,德国开始把生物接触氧化法用于废水处理,但限于当时的工业水平,没有适当的填料,未能广泛应用。
到20世纪70年代合成塑料工业迅速发展,轻质蜂窝状填料问世,日本、美国等开始研究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
中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用此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并已在生产中应用。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以附着在载体(俗称填料)上的生物膜为主,净化有机废水的一种高效水处理工艺。
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优点。
在可生化条件下,不论应用于工业废水还是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的处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工艺因具有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污水处理系统。
生物处理是经过物化处理后的环节,也是整个循环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里氨/氮、亚硝酸、硝酸盐、硫化氰等有害物质都将得到去除,对以后流程中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将起到关键作用。
如果能配合JBM新型组合式生物填料使用,可加速生物分解过程,具有运行管理简便、投资省、处理效果高、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等优点。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反应机理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该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风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填料壁的微生物会因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此时,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
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种好氧生物膜污水处理方法,由填料、曝气装置、及池体组成。
在有氧条件下,污水与固着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充分接触,通过生物降解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等,多用于工业废水。
一、工作原理
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是在池内充填填料(组合填料),充氧的污水将填料全部浸没,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
而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污染物被去除,实现净化过程。
接触氧化池通过底部曝气,在填料上产生上向流,生物膜受到气流的冲击、搅动,加速脱落、更新,使生物膜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而且能够避免堵塞现象的产生。
同时,上升气流不断地与填料撞击,使气泡反复切割,粒径减小,增加气泡与污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氧的转移率。
三、进水要求
1、进水COD超过2000mg/l时,应在前端增加厌氧工艺,B/C过低时,可考前段增加水解酸化工艺段以改善其可生化性;
2、含油量不大于50mg/l,否则应设置隔油池,或气浮池等预处理工艺段;
3、SS要求不大于500mg/l,否则应增加预处理单元,如混凝沉淀,气浮等。
四、参数设置
1、根据水量设计,可以根据填料体积按容积负荷计算,也可以经验采用水力负荷,上图中为某PCB废水,其水力负荷:1m3/(m2•h),生活污水水力负荷可以达到:5m3/(m2•h);
2、填料层高一般为3m,根据布水/曝气方式不同,池体总在4.5-6.5m之间;
3、DO值一般维持在2.5-3.5mg/l,一些工业废水甚至能达到
4.5mg/l;。
什么是生物接触氧化法?有何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也称淹没式好氧生物滤池,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
即在曝气池中填充填料(大都为蜂窝型硬性填料或纤维型软性填料),经曝气的废水流经填料层,填料表面长满了生物膜,废水和生物膜相接触,在生物膜的作用下,使废水得到了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由氧化池体、池内填料、布水装置和曝气系统等组成的。
一般都设初级沉淀池,用以去除废水中悬浮物,改善进水水质以减轻生物接触氧化池负荷;而在氧化池后则设有二次沉淀池,以去除水中携带的悬浮固体和保证出水水质。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供氧方法,主要采用鼓风曝气充氧方法(如图6-5-17所示)和机械表面曝气充氧方法(如图6-5-18所示)。
生物接触氧化法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有填料,填料的比表面积很大,而池内充氧条件又良好,因此,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固体量要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和生物滤池,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使得处理废水量大为提高。
②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相当一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
生长繁殖在填料的表面上(也有部分微生物以絮状体悬浮生长于水中),氧化池不需要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会有污泥膨胀问题,因此运行管理方便。
③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微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负荷较高时,其有机负荷比(F/M)仍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④生物接触氧化法不产生滤池蝇,也不散发臭气,便于操作维护。
⑤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可用于三级废水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通过利用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的化学活性以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该技术已经在各种废水处理系统中广泛应用,因其可持续、高效、低成本及环保而备受赞誉。
1.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原理生物接触氧化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其代谢产物,从而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减少水体污染。
整个过程于自然界中发生,因此其过程是无毒、无害的。
生物接触氧化法还可以结合物理和化学方法来处理废水。
在此过程中,微生物在与废水接触后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化化合物。
在处理后的水中,除有机物质外,还会有一些可溶性无机离子,如Cl、SO4等。
在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收和吞噬有机物来生长和繁殖,使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降低,直到趋于稳定。
2.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过程生物接触氧化法主要由四个步骤组成:污水预处理、反应池、沉淀/浮沫去除和最后的处理。
以下是其主要过程:(1)污水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将废水进行一些基本的物理和化学处理,以保证反应池内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能够使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预处理包括筛网、调节pH值、精确计算BOD/COD比等步骤。
(2)反应池:在反应池中,水与微生物的混合在发生。
有机废水进入反应池后,微生物会吸收并生长,同时消耗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废物质的降解涉及到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包括自然界中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羟化等过程。
(3)沉淀/浮沫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固体废物在發酵后会形成不易分解的膠体物質和浮沫。
從反應池中排放的水,会先进行一个沉淀阶段,目的是使水中的固体废物沉淀以便于排除,同时微生物会随之一起沉淀。
这个步骤还可以用于提取污水中的微生物,以再次处理其他废水。
(4)去除后的处理:处理完成后的水再次进行氧化处理,以保证废水的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处理后的水可以回收用于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等其他用途,也可以排放到毒性测试、化学分析等实验室进行检测。
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新的废水生化处理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设备是生物接触氧化滤池。
在不透气的曝气池中装有焦炭、砾石、塑料蜂窝等填料,填料被水浸没,用鼓风机在填料底部曝气充氧,这种方式称为鼓风曝气;空气能自下而上,夹带待处理的废水,自由通过滤料部分到达地面,空气逸走后,废水则在滤料间格自上向下返回池底。
活性污泥附在填料表面,不会随水流动,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从而提高了净化效果。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时间短、体积小、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胀、耗电小等优点。
(1)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并按同时工作设计。
(2)填料的体积按填料容积负荷和平均日污水量计算。
填料的容积负荷一般应通过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资料时,对于生活污水或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容积负荷一般采用1000~1500g BOD5/(m³·d)。
(3)污水在氧化池内的有效接触时间一般为1.5~3.0h。
(4)填料层总高度一般为3m。
当采用蜂窝型填料时,一般应分层装填,每层高为1m,蜂窝孔径应不小于25mm。
(5)进水BOD5浓度应控制在150~300mg/L的范围内。
(6)接触氧化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2.5~3.5mg/L之间,气水比为15~20:1。
(7)为保证布水布气均匀,每格氧化池面积一般应不大于25m²。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基本原理1、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
它是在生物滤池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法。
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看,它又相似于活性污泥法。
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实践表明,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BOD负荷高,处理时间短,占地面积小,不需污泥回流,不产生污泥膨胀,运转比较灵活,维护管理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处理方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主要设施之一,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其主要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
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
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庆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
其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老化的生物膜不断脱落下来,随水流入二次沉淀被沉淀去除。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处理构筑物是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也称生物接触氧化池。
图所示其基本流程。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填料,填料淹没在废水中,填料上长满生物膜,废水与生物膜接触过程中,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氧化分解和转化为新的生物膜。
从填料上脱落的生物膜,随水流到二沉池后被去除,废水得到净化。
在接触氧化池中,微生物所需要的氧气来自水中,而废水则自鼓人的空气不断补充失去的溶解氧。
空气是通过设在池底的穿孔布气管进入水流,当气泡上升时向废水供应氧气,有时并借以回流池水。
参见图2。
图2 集中布气式浸没曝气生物滤池图2布气式浸没曝气生物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1)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2)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污泥回流,也就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3)由于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又属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保持在较低水平,污泥产量较少。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① BOD容积负荷高,污泥生物量大,相对而言处理效率较高,而且对进水冲击负荷(水力冲击负荷及有机浓度冲击负荷)的适应力强。
4.⽣物接触氧化法⽣物接触氧化法与前述⽣物膜法的主要不同点,是滤池内充满污⽔,滤料淹没在⽔中,并采⽤与曝⽓池相同的曝⽓⽅法,向微⽣物供氧,它是⼀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物处理技术,净化污⽔主要依靠载体上的⽣物膜作⽤,⽣物接触氧化池内存在⼀定浓度的活性污泥,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和⽣物膜法的优点。
⑴⼯艺流程⽣物接触氧化池根据进⽔⽔质和处理程度主要有⼀段式或⼆段式两种流程。
⼀段式⽣物接触氧化法的⼯艺流程为:污⽔经过初沉池处理后进⼊接触氧化池,经接触氧化池处理后进⼊⼆沉池,从填料上脱落的⽣物膜在⼆沉池中形成的沉淀污泥,排出系统,澄清⽔由⼆沉池上部排出。
⼆段式⽣物接触氧化法将⼀段⽣物接触氧化池分为两段:第⼀段微⽣物处于对数增殖期,以低能耗、⾼负荷、快速的⽣物吸附和合成为主,能够去除污⽔中70%~80%的有机物,第⼆段利⽤微⽣物的氧化分解作⽤,对污⽔中残留的有机物进⾏氧化分解,以进⼀步改善出⽔的⽔质。
⑵⽣物接触氧化法的特征①填料上附着的⽣物膜的⽣物丰富。
②能接受较⾼的有机负荷率,处理效率⾼,减⼩了池容和占地⾯积。
③抗冲击负荷能⼒较强,操作简单,运⾏⽅便,不需要污泥回流,不会产⽣污泥膨胀。
④如果设计或运⾏不当,填料可能堵塞,另外,如果布⽔和曝⽓不均匀也可能在局部部位出现死⾓。
⑶构造⽣物接触氧化池主要由池体、填料及⽀架、曝⽓装置组成。
①池体平⾯上有圆形、矩形和⽅形,钢混结构或钢板焊制。
构筑物不应少于两个池,每池可分为两室,并且按同时运⾏考虑。
②填料⽬前常⽤的填料有硬性、软性和半软性三种。
硬性材料有:玻璃钢蜂窝、塑料波纹板、塑料多⾯球等。
软性填料由化学纤维制成,特点是⽐表⾯积⼤、质轻、运输和组装⽅便、不宜堵塞,但是当氧化池停⽌⼯作时,会形成纤维束结块,清洗较困难。
半软性填料由变性聚⼄烯塑料制成,它既有⼀定刚性,也有⼀定柔性,能保持⼀定形状,⼜有⼀定的变形能⼒,克服了软性填料易于结块成束的缺点。
⽣物接触氧化法有两种布置形式:分流式和直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