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件.doc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课件《颠倒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语言世界》,详细内容为《颠倒歌》。
通过学习《颠倒歌》,让幼儿感受语言的趣味性和创意性,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背诵《颠倒歌》,提高他们的记忆力。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颠倒的方式描述事物。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颠倒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颠倒的方式来描述事物。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录音机、磁带、《颠倒歌》歌词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颠倒歌》歌曲,引导幼儿关注歌词中的颠倒现象。
(2)教师邀请幼儿模仿歌曲中的颠倒动作,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课件,讲解《颠倒歌》的歌词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歌词中的颠倒现象。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歌词,让他们感受语言的趣味性。
(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歌词中的颠倒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词。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颠倒歌》歌词卡片,让幼儿自己尝试朗读并背诵。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颠倒描述”游戏,让他们运用颠倒的方式描述身边的事物。
4. 创作环节(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尝试创作自己的颠倒歌。
(2)幼儿在画纸上用彩笔、剪刀和胶棒创作颠倒画,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5分钟)(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颠倒画,并让他们分享创作过程。
(2)全体幼儿共同欣赏颠倒画,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颠倒歌》歌词2. 颠倒描述示例3. 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自己的颠倒歌,并绘制一幅颠倒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游戏、创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语言的趣味性和创意性。
幼儿园大班语言《阿诗有块大花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指导手册》中的第四单元《阿诗有块大花布》一课。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颜色和图案词汇;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体会友谊的温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听懂并复述故事《阿诗有块大花布》的主要情节,掌握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汇描述颜色和图案,以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掌握基本颜色和图案词汇,学会分享,体会友谊的温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挂图、大花布、颜色和图案卡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大花布布置教室,创造一个美丽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邀请幼儿观察大花布,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其颜色和图案。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PPT课件,讲述故事《阿诗有块大花布》,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颜色和图案描述。
针对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进行讲解,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颜色和图案卡片配对游戏,巩固所学词汇。
邀请幼儿用彩笔和画纸创作自己的大花布,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创造能力。
4. 分享与交流(10分钟)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大花布。
鼓励幼儿课后与家人分享所学故事,巩固课堂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故事《阿诗有块大花布》2. 新词汇:艳丽、五彩斑斓、方形、圆形、条纹、格子3. 重点句子:阿诗把大花布分享给了朋友们,大家都很开心。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彩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关于大花布的画,并描述给家人听。
2. 答案:幼儿创作的大花布画,颜色丰富,图案多样,描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颜色和图案词汇掌握、语言表达和分享意识方面的进步,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智星幼儿园大班语言《长大真好》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智星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成长的故事》,详细内容为《长大真好》。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成长故事。
2. 培养幼儿对未来充满期待,懂得感恩和珍惜。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成长故事。
教学重点: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培养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成长照片、故事书、成长树挂图。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成长照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照片中的变化,引导幼儿关注成长过程中的趣事。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长大真好》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让幼儿感受成长的快乐。
3. 例题讲解(10分钟)请一名幼儿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其他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成长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成长树,并用彩色笔标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
5. 互动环节(10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成长过程中的趣事,分享彼此的成长快乐。
六、板书设计1. 成长树挂图:展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
2. 成长故事关键词:身高、体重、牙齿、走路、说话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下来。
2. 答案:每个幼儿的作业答案不同,以他们自己的成长故事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成长故事分享,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成长故事。
2.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成长照片,引导幼儿关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3. 例题讲解:请一名幼儿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其他幼儿学会表达。
幼儿园语言《逗蚂蚁》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趣味故事》中的《逗蚂蚁》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故事梗概、角色分析、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懂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情感体验,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内容,学会关键词汇和句子,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挂图、小蚂蚁手偶、卡片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观察校园里的蚂蚁,引导幼儿关注蚂蚁的生活习性。
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特点和趣事。
2. 故事梗概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逗蚂蚁》故事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故事梗概。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帮助幼儿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故事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和示范。
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故事中的句子回答。
请幼儿用彩笔、画纸等学具,创作与故事相关的画作。
5. 语言表达与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引导幼儿学会关爱小动物。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展示故事关键词汇和句子。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小蚂蚁,并用故事中的句子描述它。
2. 答案:略。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观察周围的小动物,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八、板书设计1. 故事《逗蚂蚁》2. 关键词汇:蚂蚁、树叶、糖、朋友、快乐3. 重点句子:小蚂蚁,快快来,我们一起做游戏。
幼儿园大班语言《十二个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十二个月》,通过讲述一年中十二个月份的不同特点,使孩子们了解和认识各个季节的变化。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月份的名称、各个月份的气候特点、季节变化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十二个月份的名称和顺序。
2. 使孩子们了解各个月份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3. 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份的名称、顺序和各个月份的气候特点。
难点:季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挂图、月份卡片。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年四季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描述季节变化。
如:春天花朵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冬天雪花飘飘。
2. 讲解月份:教师结合挂图和月份卡片,逐个介绍十二个月份的名称和顺序。
让孩子们跟读并记住每个月份的名称。
3. 分析气候特点:教师针对每个季节,讲解各个月份的气候特点,如: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寒料峭。
让孩子们了解季节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4. 实践环节:教师发放笔记本和彩笔,让孩子们根据所学内容,绘制自己喜欢的季节。
同时,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描述自己画中的季节特点。
教师带领孩子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月份、季节变化的认识。
然后,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个?为什么?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十二个月份名称、气候特点、季节变化。
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所学的十二个月份名称和顺序。
2. 观察家庭成员在不同季节的穿着变化,并结合气候特点进行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月份、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使孩子们了解了各个月份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通过绘制自己喜欢的季节,进一步加深了对季节变化的认识。
课后,孩子们能够向家长介绍所学内容,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件
引导语: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件如何设计?下面由告诉你们吧,欢迎阅读!
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件一【活动目标】
1、正确掌握喜、怒、愁、哭等表情及其心情体验,培养小朋友活泼、开朗的心情。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与逻辑性。
【活动准备】
1、不同表情的脸谱、汉字卡片、录有各种表情的声音磁带
2、带有不同表情的故事情节图片
【重点难点】能合理想象并且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画面。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脸谱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四个不同表情的脸谱,开已开都有些什么表情呢?(喜、怒、愁、哭)
2、我们来玩一个听声音找脸谱的游戏,好吗?
这游戏是这样玩的,请你仔细听录音机里是什么表情发出的声音。
然后迅速走到这张脸谱前站好。
如果听到“哈哈笑”的声音,该站在哪张脸谱前面呢?(喜)
(幼儿游戏)
二、观察五官来区分表情
1、刚才我们玩了找脸谱的游戏,你在什么时候脸上会出现这四种
表情呢?
3、现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四个表情的眼睛、眉毛、嘴巴各是什么样的?
4、我们来学一学这四种表情,看谁学的像?(听声音学表情,抽字卡学表情)
三、看故事图片,体验故事中人物的表情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三张图片,这三张图片上小动物和小朋友哦岸上的表情是不一样的,图片上发生的故事也不一样,请你选一张图片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要说出小动物们是什么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行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数名幼儿分别讲述不同图片)
幼儿看表情图片,发挥想象创造,小青蛙躺在床上,青蛙妈妈为什么会愁眉苦脸呢?猫医生对他们说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四、情感延伸
1、我们的脸真有趣,心里感到高兴、快乐的时候脸会笑,伤心时我们会哭,生气时我们会怒,担心时会发愁,那你最喜欢拿张脸谱?为什么?(请数名幼儿发言)
2、我也喜欢笑,因为笑能时我们感到快乐,使我们的身体健康。
而经常生气担心、伤心会使我们心里难受,不舒服,身体还会不会健康呢?
所以,我们小朋友每天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遇到问题不要生气,更不要哭,而要动脑筋去解决,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健康快乐,
好吗?
幼儿园语言教学课件二目标:
1、了解图书大意,学习词“对岸”及动词“搭、架”,培养幼儿阅读兴趣。
2、教育幼儿乐于助人及讲文明,讲礼貌。
3、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准备:
1、《乌龟桥》人手一本(利用2009年第三期《咪咪画报》制作)。
2、多媒体课件。
3、蓝色皱纹纸布置成小河、小积木、蓝色卡纸、大积木、木板
过程:
(一)游戏引题,遇到困难
师:今天我们到河的对面去玩,河的对面叫对岸”(丰富词语:对岸)
教师带幼儿进活动室,走着走着,遇到一条河。
“啊,河上没有桥,我们要怎样过河呢?”
幼儿思考,回答。
(二)难点前置,体验动词
1、幼儿自由探索
师:“在河边有很多的小积木,还有很多小木板,我们用积木搭成河岸,动手试试,怎样才能过河。
”
幼儿尝试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引导幼儿说出:搭、架等动词。
2、幼儿过河
师:“小朋友们想到的办法真好,现在我们就架一座桥吧”
3、幼儿从桥上过河
(三)自由阅读,感受内容
1、语言引入
师:“森林小屋里有好多漂亮的小图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画了谁?它们在做什么?”
2、幼儿自由阅读,教师指导
3、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尽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四)欣赏课件,逐图观察
1、教师引导幼儿逐图观看
图一:图上有谁?它们想去做什么?
(有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它们去玩)
图二: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么知道的?
(它们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了,脸上的表情是很惊讶的。
)
图三:它们在做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它们在想办法,小猴子想到办法了,因为它的头上亮起了灯,说明它想到了办法。
)
图四:小猴子想到了什么办法?它们拿来了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它们想搭一座小桥,丰富动词:搭,它们扛来了一根木头,丰
富:扛、架。
它们很高兴,脸上是笑眯眯的)
图五:这时,发生了什么事,它们心里怎么样?你是怎样知道的?
(水把木头冲走了,它们心里很着急,嘴都张大了。
)
图六:这时,谁来了?大家猜猜乌龟来做什么了?它们会怎样帮助小动物呢?
(乌龟来了,它们来帮助小动物了)
图七:小乌龟在做什么?它们像什么?小动物看到时表情是怎样的?
(它们把身体连在一起,在河上搭起了一座桥,乌龟桥,小动物们非常吃惊地看着乌龟桥)
图八:小动物是怎样过河的?它们为什么又吃惊,又担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它们的担心?重点引导孩子感受“又吃惊又担心”。
(它们踩在乌龟的背上,担心乌龟会疼,担心会踩伤小乌龟,所以很担心。
)
图九:小动物们过河了吗?它们心情怎样?会说什么?
(小动物们过了河,它们很高兴,它们对小乌龟的帮助非常感动,它们会对小乌龟说“谢谢”)
图十: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它们采了很多鲜花送给小乌龟)
2、幼儿讲述图书内容
教师请幼儿将图书内容完整讲述。
(五)幼儿讨论,情感教育
你们喜欢小乌龟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小乌龟用自己的身体帮助小动物过河,它们不怕疼痛,乐于助人,是小朋友学习的榜样。
(六)阅读游戏,兴趣延伸
利用小图片玩“摸图游戏”:请个别幼儿上前摸卡片,并将卡片内容说出,其它幼儿进行指图游戏。
(七)情感迁徙
你还帮过谁,做过什么事?
(八)结束
小朋友们,天黑了,我们也要回家了,回家后,我们把做好的图书拿给爸爸妈妈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