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方言荟萃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8
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商洛方言及其写作意义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商洛方言及其写作意义一贾平凹是一位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和审美个性的多产作家,在当今文坛上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贾平凹及其创作的特异性,始终以一种独立的姿态进行着锲而不舍的艺术探询。
他说:“穿过云层都是阳光。
文学在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不同的是追求这种最高境界的方式、路径各不相同。
”在艺术的创造上,他选择文学意象的建构作为切入点,为人们奉献出一个独特的审美艺术世界。
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和其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追求分不开的。
贾平凹对语言艺术的追求近乎苛刻,他认为写作上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魅力靠语言来表现。
贾平凹从自己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趣味出发,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文学符号。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接陕鄂豫,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由于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环境,所以很好地保留了一些方言特征。
同时,商洛市又是一个移民聚集的地区,人杂南北十数省。
清初一场轰轰烈烈的“湖广填陕南”的移民运动,大量的鄂东北、皖西南地区的江南人移居于此,这些江南人所持的语言被称作“下湖话”。
这样颇具江淮官话特色的下湖话和商洛当地的本土话之间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两种方言长期共存近三百年时间。
加上商洛地处秦头楚尾,处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西北文化、荆楚文化、江南文化在这里融汇,文化形态异常丰富。
商洛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风土人情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构成了五彩斑斓的生活画面,它们和商洛方言相映成趣,构成了商洛独特的地方文化。
因此,商洛的方言异常复杂,地域文化丰富多样。
贾平凹就生于斯,长于斯,一直在家乡商洛生活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家乡生活使贾平凹对商洛方言民俗了如指掌、耳熟能详,加上他个人的天分和孜孜不倦地吸收、开掘与创新,使商洛方言焕发出勃勃生机,开出了一朵艳丽的奇葩。
二新时期以来,方言创作成为一种倍受青睐的小说创作形式,许多作家采用了这种创作方式,并且在创作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经典陕西话盘点
陕西话是中国普通话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及其周边地区,其中包含宝鸡话、汉中话、陕南话、关中话等。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陕西话,供大家参考。
1. “麻烦你走开一会儿,我要把你看的东西给收拾了。
”——意思是“请您暂时离开,我要整理一下您的物品。
”
2. “咱们派个使劲儿的吧。
”——意思是“我们派个厉害的人去试试。
”
3. “你瞅啥呢,瞅你咋地?”——意思是“你在看什么?有什么事吗?”
4. “咋了,不爽就揍我啊?”——意思是“有什么不爽的说出来,不用憋在心里。
”
5. “咳了好久了,不知道哪儿不对劲。
”——意思是“咳嗽很久了,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
”
6. “你在忙啥啊,有空儿咱俩能不能趁着这个紧到压缩不出空气的时间聊会儿天?”——意思是“你在忙什么?有时间咱们能不能借机聊一下天?”
7. “你别装了,你那是普通话的发音。
”——意思是“别假装说陕西话了,你说的是普通话。
”
8. “赶紧给我滚!踩着七彩云朵走!”——意思是“快点离开!走得迅速如同踩着七彩云朵飞行一般!”。
有趣的陕西方言有趣的陕西方言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造。
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
所以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
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义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下面介绍的主要是关中、陕南一带方言的用法。
形容类: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账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穷叫害红眼,不讲亲情叫干睁眼,不灵活叫死心眼,爱捣鬼叫瞎心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
“手”——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手,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送脚,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气”——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用十二属相形容人:奸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尾一样。
用地理名词形容:“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
“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谋取非法所得叫捞油水,太啰嗦叫浆水,找不见叫落水。
陕西方言大全形容类: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究叫害红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
手: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物,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物,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力脚。
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气: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用十二属相形容人:奸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尾一样。
用地理名词形容: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
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谋取非法所得叫捞油水,太罗嗦叫浆水,找不见叫落水。
用数字形容:二对懒汉无赖通常用: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赖子、二毛子等;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通常用:二蛋子、二楞子、二杆子、二糊子、二不拉子、二货子、二荐子、二尚子、二八卦子等。
用定语的形容:活泼好动的人猴的,心眼很多的人鬼的,穿戴时兴的人飘的,思想迟钝的人闷的,干活偷懒的人奸的,甩膀大干的人实的,逢迎献媚的人轻的,不听忠告的人瓷的,意气风发的人兴的,风面卖乖的人滑的,有本事的人能的,汉有耐的人肉的,爱逞能的人奔的,长的太聪明的人蛮的。
用名词形容:太或太太,称心如意叫谄得太,不讲道理叫蛮得太,穿戴时髦叫洋得在,做事狂妄叫张得太,官运享通叫红得太,巴结献媚叫轻得太,多才多艺叫能得太,聪明令俐叫精得太,调皮捣蛋叫瞎得太,寡言无语叫瓷得太。
商洛市商州方言同音字汇(上)作者:马燕娜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12期摘要: 本文描写了商州方言的声韵调系统、音韵特点,并列出了同音字汇。
关键词: 商州方言音韵特点同音字汇商州是陕西省商洛市的一个区,地处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是商洛市的政治驻地,总面积2672平方千米,共有54万人口。
商州方言属于西北方言中原官话的关中方言,可分为三小片:东乡话、西乡话和北乡话,本文主要描写的是属于西乡话的商州城关话。
一、声韵调系统(一)商州方言声母有26个(包括零声母)说明:①北京[t,t‘]拼[i]的字,商州为拼[?諬,?諬‘]。
②北京[n]拼[i]的字,商州话一律为舌面前鼻音[?捱],本文按照传统分法,未归入[n],仍写作[?捱]。
③商州[n][l]分明,但逢北京[n]拼[u]或[u-]商州一律为[l],如“暖”“卵”商州都读作[luan■],即在合口呼前不分[n][l]。
(二)商州方言的韵母有46个(儿化韵在外)说明:①[?藜]韵母跟声母[?鬛?鬛‘?拶?捺]相拼是[?尥?藜],本文一律记为[?藜]。
②[ai、iai、uai]韵母中的[ai],有时从一个音到另一个音动程较窄,近似单元音[?覸],本文一律记为[ai、iai、uai]。
③[an ?藜n]似鼻化元音[?觔?觗].④[u][u-]韵母拼声母[ts ts‘ s]时,都发作[?抻]。
⑤“源”商州白读[ya?耷],只一字一处,韵母中不计入。
(三)商州方言的声调有4个阴平[■]?摇21?摇钢知专尊天?摇阳平?摇[■]?摇35穷阵床材田上声[■]?摇53?摇古展走短碗?摇去声?摇[■]?摇55近柱厚唱汉二、音韵特点(一)声母特点1.古微母、影母、云母合口字今读作[v]声母。
例如:微母字:微vei■|尾vei■|未vei■|味vei■|晚van■|万van■|蔓v an■|文v?藜n■|吻v?藜n■|问v?藜n■|亡va?耷■|网va?耷■|望va?耷■|妄va?耷■。
陕西方言陕西方言大全陕西方言11、么麻达(mo ma da)么麻达=没毛病,一般用在回复别人的请求,表示自己可以顺利干完某事。
2、克里马擦(ke li ma ca)表示动作麻利,干活迅速,一般是让某人干脆利落干完某事。
3、嘹咂咧(liao za lie)是指太好了,非常好,“佼人僚兮”,最早出自《诗经·陈风·月出》。
4、嘎达马西(ga da ma xi)是指零碎的多个物件,有乱七八糟的意思。
5、蕞娃(sui wa)是指小孩,蕞表示小,王充《论横》:“蕞残满车,不成为道。
”蕞残,指小而残缺的'文章。
6、谝闲传(pian han chuan)谝闲传和唠嗑意义相近,通常是指两个以上的人侃大山。
7、瓜皮(gua pi)这个有点骂人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二百五,坎头子,表示想法或者做法不正常。
8、目乱(mu luan)表示思绪烦乱,头晕烦躁,不舒服。
9、咥一碗(die yi wan)咥,就是吃的意思,最早出自《周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依稀记得有个段子:“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咥一碗扯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还嘟嘟囔囔。
”10、包说咧(bao shuo lie)包=别,就是不要的意思,陕西话“别”发音为“包”。
陕西方言21、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3、明个―→明天4、麻达―→麻烦问题5、细香戏法―→细致仔细。
6、饿―→人称代词我7、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8、nia―→人家9、年四个―→去年10、打圆―→周围附近11、碟―→吃饭打人12、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13、逼列―→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14、产活―→好,舒服15、成马列―→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列,漂亮成马列16、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7、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18、饿贼―→不太礼貌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19、了杂列―→很好,很美20、蹭―→厉害21、制达―→那里22、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我国自周代起就有了方言和雅言的概念。
雅言是国都通行语,亦称官方话。
方言即殊方异语,它是通行于某一区域的交际工具。
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商洛方言中蕴藏着大量的古代文雅之词,而且极富生命力和表现力。
笔者从丰富的商洛方言素材中,搜集考求一些使用率较高的典型的方言词汇,展示商洛方言的俗中之雅,探窥商洛文化的积蕴之深。
以浅陋之见,抛砖引玉,就教方家。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之一)箸笼子。
商洛人(尤其是商州区的人)把筷子笼又叫箸笼子,这是一种用竹子编制的用于放置筷子的敞口圆柱形器具。
箸的本义指筷子,常用于对筷子这种餐具书面的文雅表述,如:《韩非子·喻老》说:“昔者纣为象箸而萁子怖”(商纣时的贤臣萁子发现纣王使用象牙筷而预感到天下灾祸将至)。
《汉书·周亚夫传》和《史记·降侯世家》都记载汉景帝给条侯赐食,只给一大块肉,“无切肉,又不置箸”(不切割也不给筷子)。
《世说新语·忿狷》中记载,性情急躁的王蓝田有一次吃鸡蛋,“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商洛方言“箸笼子”保留了“箸”字的本义,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音变。
商洛方言中的文雅之词(之二)携。
商洛人把照看小孩叫携娃。
“你在家干啥?”,“携娃哩么”。
又把对人的关照提拔叫承携,“今后还要靠你多多承携!”这个“携”字就十分典雅,它的本义是“提、带”,出现在不少古诗文中。
如,《诗经﹒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取如携”(老天诱导众百姓······如提如携来相帮)。
《庄子·让王》“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于海”。
《世说新语·德行》记载,华歆、王朗乘船避难,捎带一人。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经华歆劝说,“遂携拯如初”。
这里的“携人”、“携拯”和商洛方言中的“携娃”、“承携”,在语法、语义上均有内在联系。
陕西方言集锦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相传汉字为文字初补祖仓颉所创造。
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了。
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下属商县-洛南-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甘肃宁县;关中方言西府话包括宝鸡市。
关中方言区乃炎帝故地,母系为炎帝属的周族语言即是炎帝语言,炎帝语言与炎黄融合的夏语近似,又由于地理相近,沟通频繁,所以关中方言与河南方言同属中原官话。
秦陇方言包括陕北的延安、甘泉、富县、定边,陕南的略阳、勉县、南郑、汉中市、城固、洋县、西乡、汉阴、安康市、平利、旬阳、镇安,陇东的庆阳、合水、正宁、华池、环县、镇原、平凉、泾川、华亭、崇信、灵台,渭河以南的陇西、漳县、武山、甘谷、礼县、西和、岷县、宕昌、舟曲、武都、成县、徽县、康县、两当、文县(除碧口镇)、临潭、卓尼,敦煌、河西走廊东端的景泰,青海省的西宁市、湟中、湟源、门源、互助、贵德、化隆、平安,宁夏省固原市、彭阳、隆德。
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贪略到今天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
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下面介绍的主要是关中、陕南一带方言的用法。
形容类: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眼: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究叫害红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
手: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手,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力脚。
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气: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陕西商洛方言概述
孟万春
【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2)002
【摘要】商洛人口根据移民来源的先后可分为两批,一批是本地人,主要分布在商州、丹凤、洛南等市县城市广大地区,讲此种语言的人主要是当地土著居民和明代移民
至此较早的"大槐树人",他们以主户自居.另一批是第二次移民高潮来陕的人,他们的祖先于清初伴随着"湖广填陕南"的浪潮从江南和广东、福建沿海等地入陕定居,故
被称作"客户人",其名称和"客家人"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商洛的本地人还称"下湖话"为"蛮子""山蛮子""鬼蛮子",下湖人则称本地话为"瞎家伙话""爪子话""奤子话".
在相关方言材料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各种称谓的说法作出了相应地解释.
【总页数】6页(P50-54,63)
【作者】孟万春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2
【相关文献】
1.传承非遗文明,记录方言文化r——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概述 [J], 刘围星;王辉;徐方
2.广西贵港五个粤方言点方言语音特点概述 [J], 陈晓锦;翁泽文
3.承惠大自然奉献全人类——天士力陕西商洛丹参种植基地建设概述(一) [J], 无
4.GAP药源之路——天士力陕西商洛丹参种植基地建设概述(二) [J], 孟杰
5.新疆汉语方言研究概述 [J], 刘飞;于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南方言雷家炳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在秦岭东段南麓(lu),隶属商州市(原商洛地区),地处陕、豫、鄂三省交界,周邻八县。
历为南接豫、楚,北通秦晋之重隘,扼南北之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
商南虽属陕西,然则,其语言和民俗风情皆大异于关中与商州,也不同于周邻的河南与湖北,而十分接近江南文化。
这里特殊的民俗和方言,是由于历史的沿革变迁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其人口源流的多样性,再加上长期尘封的族群生活文化,构成了这一特殊多样格局的“方言岛”。
一、蛮子腔、呔子腔与啁子腔。
商南方言,多种多样。
有“十里不同语,隔河两重天”的说法。
一家人讲几种方言都是习以为常的事。
统括地讲,主要有“蛮子腔”、“呔子腔”与“啁子腔”三大种地方语言。
“蛮子腔”蛮子,系旧时指我国的南方民族,也泛指一些少数民族。
蛮子语言,也就被称作“蛮子话”和“蛮子腔”了。
中国古代有“南蛮北侉”之说,“南蛮北侉”的分界线在接近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的分界线,即对淮河以南的南方民族语言贬称为“蛮音”;南方则贬称北方语言为“侉音”。
南蛮北侉也是现实中人们区分南北方话的最常用方式的称呼。
从此可以看出,“蛮子”是对南方人与某些少数民族的一种贬称,蛮子讲的话叫“蛮音”,即商南人称谓的“蛮子话”或“蛮子腔”。
蛮子语音,是商南的主要地方方言,约占70﹪以上的人皆为蛮音。
普遍分布在除县城与街镇以外的广大乡村。
这是由于70﹪以上的人口,都是来自安徽安庆地区以及湖北与江西移民后裔的缘故。
在明末、清初,由于战争不断,兵燹匪患频繁,再加上灾荒连年与瘟疫流行等原因,境内人口骤减,十室九空,满目疮痍,所种者十之一二。
以致形成“官虽设而无民可治,地虽广却无人可耕”的局面。
据罗文思创修《商南县志》中载:乾隆十七年(1752),全县仅有1500余户,5900余口人。
清王朝在巩固了统治地位以后,开始着手恢复社会经济。
为避免土地撂荒,保证财政收入,强化统治,巩固政权,顺治专此制定了《垦荒令》:“招来各处流民,不论原籍别籍,编入保甲开垦荒田,给以印信执照永准为业”。
陕西方言集锦原创:小小正陕西地域辽阔,陕西方言种类繁多。
但一般所说的陕西方言,指的是关中话,地域上则包括陕西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延安、铜川、商洛、安康八个地区,属北方方言,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通话相比,咬字重,声调低沉,短促有力。
陕西方言也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语法结构简练,幽默风趣,有兴趣的朋友不妨随我去听听。
——因为用的是陕西方言,所以有些字是按方言的音写的,不是普通话用的“字”,诸位乡党可不要求全责备啊!1陕西农村人一赶早在巷子口一见面,大都有如下对话:“吃咧么?”“吃咧。
”“吃的啥?”“米汤馍。
”“咥(dié吃)咧几个?”“九个。
”“饿的达呀,你咋奏跟个猪一样些!”2陕西人老朋友见面,为了表示亲热关系美,先是一顿嬉笑怒骂,拳打脚踢。
“你狗日的咋好长光景莫见咧?”给上一拳。
“羞你先人哩,还好意思说,也不给我用电话吱哇一声。
”踢一脚。
“去你娘个脚!”“去你达奈腿!”然后奏握手,正儿八经地说话。
说的不过是夜个弄咧些啥丢人现眼的事,今儿个有啥马眼事,明儿个预备挨些啥错等。
3两个寒人在巷子口或大街道上闹纠纷咧,互相逗火,话说多咧,声高咧,就这样。
“你皮干啥哩?”“你皮干啥哩?”后一句声音一定高于前一句。
“我给你娃说,少胡皮干!”“咋咧?”“你说咋咧?”“把你个碎猴!”“你才碎猴!”“咋家?”“你咋家?”要是莫人劝,可能奏摞到一担尼咧。
4农村人且的早,鸡叫三遍后,天麻麻明就起来咧,先上茅子倒尿盆,然后婆娘用笤除扫院子,男人一赶早奏到地里气奏活,晌午回来吃一哈饭,再干一后晌,天麻茬儿黑就收工。
早饭一般是米汤馍,一碟红萝卜丝或者寒菜。
晌乎饭通常是捞髯面,碗底搁几片葱叶,一勺荤油。
吃饭时,都蹴在自家门口的台台子上,端个老碗,把面挑的有三尺高,往嘴里刨的呼噜呼噜,奏是想炫耀一哈老婆的面擀的好。
黑咧的饭十分简单,一碗煎水,一个辣子夹馍就打发咧。
陕西人莫事咧就谝寒传,七八个男的女的圪蹴在墙底哈,胡吹冒撂。
陕西方言集锦(以拼音为序)李亚军辑A 1.啊(à)嗒:哪里。
2.啊(à)是、啊是咧:哪是?哪个是?3.按猛子:突然。
B 1.罢咧:一般,还行。
又:不怎样。
又:算了。
2.把把(bāba)儿:物品的把手。
又:把柄。
3.把(bà)做:别扭。
4.嫑(音包):不要。
5.单蹦人:独自一人。
6.单另:另外。
7.邦节儿:差不多。
8.毕咧:完蛋了。
9.不美气:不太好。
又生病。
10.不踏犁沟:不着边际。
C 1.擦擦儿:衣服口袋。
2.草驴:母驴。
3.蒇(chǎn)活:舒服;好。
4.……成马咧:程度副词,表示某事几乎到了某种极限,如“快成马咧”,表示快极。
又如“累成马咧”,表示几乎累到了极点。
5.稠:多。
6.瓷锤、瓷松:愚钝的人。
7.瓷马二楞:非常愚钝的样子。
8.瓷实:结实。
9.雌松:笨蛋。
10.雌逶:磨蹭。
或故意拖延不愿上前。
11.戳撑:大方;能够独当大任。
12.吃摸:估计,预想。
D 1.大(dá):父亲。
2.打捶:打架。
3.打发娃:也叫出门,指女儿出嫁。
4.打圆:周围,附近。
5.大大爷:马虎的家伙。
6.担子、挑担:亲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互称,或指亲姐妹的丈夫。
7.倒财子:不会算计、胡乱花钱的家伙。
8.得空:有空。
9.得是(děisī)、得是的(děisīdi):是不是。
10.咥(dié):海吃海喝。
11.叠:捶,打。
12.电壶:开水瓶。
13.兜兜儿:口袋。
14.逗火:挑衅。
15.煅、禁端:收拾;批评。
16.丢盹儿:打瞌睡。
E 1.恶水:洗碗洗锅后的脏水。
2.二杆子:爱打架闹事的家伙。
3.二球:差劲的莽汉。
4.佴:扔。
5.俄(ngè):我。
F 1.发(fà)麻达:出问题。
2.防顾:防范。
G 1.嘎(gá阳平声)、票子:钱。
2.嘎(gà)达马西、嘎西马达:乱七八糟的东西。
3.赶早:清晨。
4.圪蹴:蹲。
5.圪圪拧拧:犹豫矛盾。
6.瓜:蠢,傻。
陕西⽅⾔⼤全名词类饿:我,指本⼈。
孩:鞋。
袜底:鞋垫。
⾓(jué;三声):脚。
电壶:热⽔瓶、暖瓶、保温瓶。
碎娃:⼩孩⼦。
含(⼈、话、事):闲(⼈、话、事)。
⿇达:⿇烦、问题。
形容词扎势:摆架⼦,装腔作势(打肿脸充胖⼦,指对暴发者拿派的看法)。
奏做:故作样⼦,讽刺别⼈装腔作势的样⼦。
花搅⼈:拿别⼈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残活:⽐喻⼈或物很不⼀般,⾮常好或者是厉害。
嘹扎(咧)、嘹(地)太、美太:很好,很美。
蛮的很:专指⼈长的很漂亮。
毕咧:完了,事成了;完蛋了,或指事态⽆可挽回。
失塔:坏了,坏事了牟(mu;⼆声)乱:不舒服、不适、烦恼,思绪烦乱。
泼番:郁闷。
克(七)马擦、克马:专指办事情利索。
噶达马西⼀活滩:乱七⼋糟⼀⼤堆。
灵醒:聪明。
细⾹、细法:细致、仔细。
紧够列:⾜够了。
怯⽕:表⽰害怕的⼼情。
都成松咧:都成什么样了啊?(贬义词,禁⽤)。
成马咧:程度形容词,⽐喻搞得不像样⼦了。
晴忙:赶快。
动词类就(jiu;⼆声):蹲下。
⼉了(liao)起:扔掉。
遗俩(lia):丢失了。
⾏(xing;⼆声)不着:找不到。
料过来:拿来;扔过来。
绕⼀念(绕⼀哈):看⼀眼。
抄:动筷⼦,就餐时客⽓的话语。
拾朵:修理。
转去:闲逛,蹓达。
浪去:逛荡,胡逛荡。
胡然:胡说⼋道,没根据地乱说。
⽇常⽤语谝(pian;四声)含传(chuan;⼆声):聊天,说话。
曾(ceng;⼀声)地很:说话厉害(得很)。
喋(die;⼆声)饱:吃饭、吃饱。
喋⼈:打⼈。
喋锤:打架。
似⽕(⼀哈):试⼀试(挑⽃性语⾔)。
饿贼(zei;四声):不⽂明⽤语,表⽰很惊讶(贬义词,禁⽤)。
打发:想办法送客的意思。
貌对(dui;⼆声)上了:碰巧蒙对了。
把他家地:不⽂明⽤语,表⽰不满意(贬义词,禁⽤)。
莫⿇达:没问题。
时间类夜个:昨天。
前个:前天。
明个:明天。
后个:后天。
年司:去年。
批评类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净。
莫迷⼗碾:不讲理、不明事理、没眼⾊。
瓷地很:不开化,不开窍。
秦岭最美的地方是商洛商洛最美的地方是我的家乡时间:2011-03-02 18:44:38由于商洛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人文环境使得这里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被总结成了商洛八大怪,商洛八大怪中的“怪”实质上是对于地方特点的一种幽默、诙谐的说法,绝非奇怪、怪异之意。
商洛第一怪:商洛核桃甲天下,营养味美销世界商洛7区县都盛产核桃,年产量为全国各市第一,商洛核桃以口感油香味浓、色泽白黄如玉、营养价值高,很受欧美市场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出口的核桃中有近1/3是商洛出产的。
商洛第二怪:商洛方言种类多,南腔北调都存在商洛7个区县中商州、丹凤、洛南大部分地区方言接近关中话,属于中原官话,镇安、柞水、山阳、商南方言以南方方言居多,例如:下湖话、客家话、江淮话、西南官话,总之在土生土长商洛人里也是方言云集,南腔北调同时存在。
商洛第三怪:群山环绕商洛市,千条隧道通障碍商洛位于秦岭南麓,市区、县城周围均是群山起伏,没有哪个商洛人没爬过山,要走出大山,走公路隧道比上环山路要安全的多,所以现在商洛境内开凿的隧道很多,商洛人要出远门,只要上了公路没有不穿越隧道的。
商洛的隧道不仅多,而且长,位于商洛柞水县与西安之间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目前排名世界总长度第二的公路隧道。
商洛第四怪:商洛茶叶味香醇,香飘四海受青睐按照常理一般名茶多产自长江以南,商洛虽然位于长江以北,但却在秦岭南麓,由于没有什么工业,商洛一直保持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商洛出产的茶叶质量很高,尤其是商南、山阳的茶叶,名气越来越大。
虽然商洛茶叶进入全国茶叶市场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目前,商南县已被国家林业局、林学会授予“中国茶叶之乡”称号,商南泉茗、金丝翠芽、清泉毛峰等茶叶品牌先后获国家“陆羽杯”大奖、茶博会金奖。
商洛第五怪:商洛小吃真不赖,种类繁多老少爱商洛的小吃,种类繁多、多不胜数,擀面皮(分为黑白两种)、蒸面皮、米皮、哨子面、饸饹、米线、凉粉鱼儿、肉饼、菜盒、豆腐脑、粽子(分为大米、小米两种)、麻花、油糕、糊汤面(配酸菜更佳)、洋芋糊汤饭、搅团,这些小吃有南方流传而来的,也有北方流传而来的,也有商洛人汇聚南北特点自创而来的,比较典型便是商州糍粑、商芝肉、糊汤面、洋芋糊汤饭。
陕西方言大全-合集总汇集锦完整珍藏版.txt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女人在约会前,一定先去美容院;男人约会前,一定先去银行。
1.只达-这里2.勿达-那里3.阿达-哪里?一般回答用:WER4.阿个斯-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歪肆.5.野个-昨天6.前个-前天7.后个-后天8.明个-明天9.年斯个-去年10.增地很-厉害11.喋-吃饭、打人12.肆火-试一试,13.难畅-困难,不容易办的14.谝-聊天,说话15.扎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16.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17颤活-好,舒服18.骚轻-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19.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20.罢列-一般,还行、过得去21.马卡-差劲22.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23.细法-细致、仔细。
24.了砸咧-很好,很美25.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26.打圆-周围、附近27.麻达-麻烦、问题28.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9.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30.凯里马擦-快点,英文:hurryup31.毕咧-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噶达马西一和滩-乱七八糟一大堆33.趔远-一边去34.都成松咧-都成什么样了啊?35麻利-动作快,干脆利落.36.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忒-很好,很棒38.饿-人称代词我39.nia-人家 ,别人.40.再-咱们41.伙计-一般指朋友、哥们、42咧--了43.寺-是44.社-说45.包-不,例如:“你包社列”就“是你别说了”46.活试-合适,满意47.建议在西安女孩子不要说“锤子”二字,西安人都明白,现在广东这边也知道。
48.一案子起-一边去49.糟怪-撒谎50.这搭:这里51.外搭:那里52.阿搭:哪里53.嫽扎了:好54.燎地太太:比好还好55.谝:聊天、侃大山56.驷火:试一下57.歪、诤:厉害58.毕咧:结束、完了59.圪利麻擦:赶快、麻利60.难畅:困难、艰难61.二杆子:愣头青62.瓷麻二愣:不机灵63.骚情:不正经、热情过分64.扎势:摆架子65.花搅:开玩笑、捉弄人66.麻糜子:不讲道理67.麻哒:麻烦、问题68.兀达:那边69.脚垫:脚下面70.咋咧:怎么了71.麻利:动作迅速72.生生:愣头青73.各就: 蹲的意思.74.木逗娃:几个月大的小孩.75.宰娃子:长辈称呼晚辈(戏称)76.碎松: 大概同上77.婆: 奶奶的意思78.大背:大伯的意思79哈松:坏人80.疙崂恰恰:角落、偏僻81.后晌:下午82:瓜实实了:太笨了83. 啥货:什么东西84. 扇你一撇儿子!:打你一巴掌!(扇你一耳吧子)85.包找石:别理86.零性:清醒87.闷耸:笨蛋88:怯火:害怕89:(耸囊鬼、求不顶、日拔chua)、:贬义词、不行的意思。
商洛方言概况(上)
张成材
【期刊名称】《商洛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00)003
【总页数】4页(P85-88)
【作者】张成材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青海西宁;8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相关文献】
1.商洛市商州方言同音字汇(上) [J], 马燕娜
2.语言接触下弱势方言的微观演变分析--以商洛客家方言词缀的使用分析为例 [J], 付新军
3.《昭通方言疏证》之方言词汇概况研究 [J], 周星君
4.重读《河北方言概况》《河北方言词汇编》——兼谈天津地区方言的地理学研究[J], 祁淑玲
5.重读《河北方言概况》《河北方言词汇编》——兼谈天津地区方言的地理学研究[J], 祁淑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