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数换算
- 格式:docx
- 大小:20.46 KB
- 文档页数:2
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 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⑴、定长制:A.特克斯:1000米长度的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称为特数。
公式:Ntex =(G/L)×1000式中:G为纱的重量(克),L为纱的xx(米)B.旦尼尔:9000米长的丝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称为旦数。
公式:Nden=(G/L)×9000式中:G为丝的重量(克),L为丝的xx(米)⑵、定重制:A.公支数(公支):1克纱(丝)所具有的长度米数。
公式:Nm=L/G式中:1为纱(丝)的长度(米),G为纱(丝)的重量(克)B.英支数(英支):1磅纱线所具有的840码长度的个数。
公式:Ne=(L/G)×840式中:L为纱(丝)的长度(码),G为纱(丝)的重量(磅)。
2、单位换算A.特数Ntex与英制支数NeNe=C/ Ntex(C为常数,化纤为590.5、棉纤为583,如果为混纺纱可根据混比进行计算,如:T/JC()45S纱线C=590.5*65%+583*35%=588,然后按公式计算便可)B.英制支数Ne与公制支数Nm纯化纤:Ne=0.5905Nm 纯棉:Ne=0.583Nm混纺纱线:如T/JC()45S Ne=(0.5905*65%+0.583*35%)Nm3、特数Ntex 与公制NmNtex ×Nm=10004、特数Ntex 与旦数NdenNden=9*Ntex总结: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 =g/L*9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tex=g/L*1000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xx(dtex):dtex=g/L*9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纯化纤K=590.5涤棉纱K=587.6棉粘纱(75:25)K=584.8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纯化纤K=590.5涤棉纱K=587.6棉粘纱(75:25)K=584.8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克重、棉纱支数和涤纶丝D的换算要计算首先要弄清两个公式:1、纱支(英支)也就是我们通常用S表示的,与旦尼尔(用D表示)的换算公式:S=5315/D2、旦尼尔数表示9000米纱线的克数,比如我们经常说的100D就表示9000米纱线的重量为100克。
知道这两点,理解公式就很容易了。
举例:40S*40S/133*7263",133*72表示的就是每英寸经纱和纬纱的根数,63"表示面料的门幅为63英寸。
计算公式:每米经纱用量:133×63×(5315÷40)÷9000×1.1(织缩)=136克,其中织缩根据纬纱粗细及密度不同而有差别,纬纱越粗、越密,织缩也越高。
每米纬纱用理:72×63×(5315÷40)÷9000=70克然后再用每米用纱量乘以纱价,比如40S的精梳纱是25元/公斤,则该面料纱的成本为(136+70)÷1000×25=5.15元然后再加上织造费用,一般箭杆机是3分一纬,即:72*0.03=2.16元该面料的总价则为:5.15+2.16=7.31,其中有的地方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梭织弹力布克重及价格的计算方法大家先看一下,纬弹布的原理与此相同。
一般弹力面料坯布做到72",染色成品门幅仅有48"/50"。
一般坯布上机门幅与成品门幅比例在:1.44~1.48:1,具体要看织物是平纹、斜纹还是缎纹。
也有厂家为了偷工减料故意将上机门幅减少的。
举例说明:40S*40S+40D/133*7248"/50",此为成品的门幅和经纬密,坯布门幅则要做到72"。
每米经纱用量:133(成品经密)×50(成品门幅)×(5315÷40)÷9000×1.1=108克每米纬纱用量:72(纬密)×72(门幅)×(5315÷40)÷9000*1.1=84克72(纬密)×72(门幅)×12(旦数)÷9000=7克,注:4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12D,7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25D每米纬纱用量为:84+7=91克不过,理论总是和实际会有些差距,一般来说,克重还是以测量成品为准,因为这个误差在量大的时候就会很明显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
1、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
(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
(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
丝线的长度(米)
定重制计算公式:
(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 的长度(米) (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 为丝线的长度(码)
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 D=9000/N
(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
(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
(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
(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
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
(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
(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
(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克重、棉纱支数和涤纶丝D的换算要计算首先要弄清两个公式:1、纱支(英支)也就是我们通常用S表示的,与旦尼尔(用D表示)的换算公式:S=5315/D2、旦尼尔数表示9000米纱线的克数,比如我们经常说的100D就表示9000米纱线的重量为100克。
知道这两点,理解公式就很容易了。
举例:40S*40S/133*7263",133*72表示的就是每英寸经纱和纬纱的根数,63"表示面料的门幅为63英寸。
计算公式:每米经纱用量:133×63×(5315÷40)÷9000×1.1(织缩)=136克,其中织缩根据纬纱粗细及密度不同而有差别,纬纱越粗、越密,织缩也越高。
每米纬纱用理:72×63×(5315÷40)÷9000=70克然后再用每米用纱量乘以纱价,比如40S的精梳纱是25元/公斤,则该面料纱的成本为(136+70)÷1000×25=5.15元然后再加上织造费用,一般箭杆机是3分一纬,即:72*0.03=2.16元该面料的总价则为:5.15+2.16=7.31,其中有的地方就可以四舍五入了。
梭织弹力布克重及价格的计算方法大家先看一下,纬弹布的原理与此相同。
一般弹力面料坯布做到72",染色成品门幅仅有48"/50"。
一般坯布上机门幅与成品门幅比例在:1.44~1.48:1,具体要看织物是平纹、斜纹还是缎纹。
也有厂家为了偷工减料故意将上机门幅减少的。
举例说明:40S*40S+40D/133*7248"/50",此为成品的门幅和经纬密,坯布门幅则要做到72"。
每米经纱用量:133(成品经密)×50(成品门幅)×(5315÷40)÷9000×1.1=108克每米纬纱用量:72(纬密)×72(门幅)×(5315÷40)÷9000*1.1=84克72(纬密)×72(门幅)×12(旦数)÷9000=7克,注:4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12D,70D的氨纶一般换算成25D每米纬纱用量为:84+7=91克不过,理论总是和实际会有些差距,一般来说,克重还是以测量成品为准,因为这个误差在量大的时候就会很明显了!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公支和英支的换算公式在纺织领域中,经常会听到“公支”和“英支”这两个术语。
它们可都是衡量纱线粗细的重要单位,而要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换算,那可得掌握一定的公式和技巧。
先来说说公支,公支是指1 克重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米数。
比如说,有一团纱线重1 克,而它的长度是50 米,那这团纱线就是50 公支的。
英支呢,则是指 1 磅重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码数。
假如有 1 磅的纱线,其长度是 840 码,那这就是 1 英支的纱线。
那公支和英支之间到底怎么换算呢?这就得请出我们的换算公式啦!公式是:英支 = 590.5 / 公支。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换算公式,我给大家讲一件我在纺织厂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去一家纺织厂参观学习。
当时,厂里的师傅正在检验一批新到的纱线。
他拿着一个小本子,一边测量一边记录。
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发现他一会儿看看纱线的重量,一会儿又用尺子量量长度,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忍不住问师傅:“师傅,您这是在干啥呀?”师傅抬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我在判断这批纱线的支数是不是符合要求呢。
”我接着问:“那怎么判断呀?”师傅耐心地给我解释:“这得先知道纱线的重量和长度,然后根据支数的定义来计算。
比如说,如果这团纱线重 1 克,长度是 40 米,那就是 40 公支。
但我们客户要求的是英支,这就得用公式来换算了。
”师傅边说边在本子上写下了换算的过程。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想:这可真不简单!师傅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说:“别着急,多接触几次就明白了。
”从那以后,我对纱线支数的换算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回到家后,我自己也找了一些纱线来练习计算,慢慢地就掌握了其中的窍门。
在实际应用中,掌握好公支和英支的换算非常重要。
比如说,在购买布料的时候,如果我们知道了布料所用纱线的支数,就能大概判断出布料的质量和手感。
支数越高,纱线越细,织出来的布料就越柔软光滑。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公支和英支的换算公式,它在纺织行业里可是有着大用处呢!无论是纺织厂的生产,还是我们日常选购纺织品,了解这个换算都能让我们更加心中有数。
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1、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 (1)、旦尼尔(D):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 (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 (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14)、 1 OZ= 28.35G(完)。
纱支D数和S数换算纯化纤纱用5315,纯棉纱是5247,因为两中的系数不一样,一个是583,一个是590.5 化纤是590.5*9=5315,纯棉是583*9=5247 如果混纺纱的话混纺比例不同,换算系数也不一样线密度与公制支数的换算:TtNm=1000(Tt是特克斯,Nm是公支)线密度与纤度换算:D=9Tt线密度和英制支数换算:TtNe=590.5*(1+Wmk)/(1+Wek)纱支数:一、表示方法:(一)、定重制:是指一定重量的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长度。
其数值越大,表示纱线越细。
其计量单位包括公制支数(Nm)和英制支数(Ne)。
1、公制支数(Nm)是指在公定回潮率时,一克重的纱线(或纤维)所具有的长度米数。
Nm=L(单位m)/G(单位g)。
比如:一克棉花可以做成30 米的纱,那就是30 支;而一克棉花做成40 米的纱,那就是40 支;1 克棉花做成60 米的纱,那就是60 支。
股线的公制支数,以组成股线的单纱的公制支数除以股数来表示,如26/2、60/2等。
如果组成股线的单纱的支数不同,则股线公制支数用斜线划开并列的单纱支数加以表示,如21/42,股线的公制支数可计算得到:Nm=1/(1/N1+1/N2+---+1/Nn)=1/(1/21+1/42)=14公支。
纱的支数越高,纱就越细,用这样的纱织出来的布就越薄,布相对越柔软舒适。
但是支数高的布要求原料(棉花)的品质要高,而且对纱厂和纺织的织布厂也要求比较高,所以布的成本比较高。
目前我国毛纺及毛型化纤纯纺、混纺纱线的粗细仍有部分沿用公制支数表示。
2、英制支数(Ne)它是指1磅(453.6克)重的棉纱线有几个840码(毛纱为一磅560码)(1码=0.9144米)长。
Ne=L(单位y)/{G(单位p)X840)}。
英制支数为棉纱线粗细的旧有国家标准规定计量单位,现已被特数所替代。
若1磅重的纱线有60个840码长,则纱线细度为60英支,可记作60S。
纺织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1、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D=g/L*9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10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 1)、公制支数(N):N=L/G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 K值:纯棉纱K=583.1纯化纤K=590.5涤棉纱K=587.6棉粘纱(75:25)K=584.8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纯化纤K=590.5涤棉纱K=587.6棉粘纱(75:25)K=584.8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 (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在纺织上说的气流纺和环锭纺是指纺纱方法不同的纱线,气流纺又叫转杯纺,其纱线有时候叫气流纱,有时候叫OE纱,这种纺纱方法是195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它属于自由端纺纱,即纺纱时,加捻须条发生断裂,通过转杯高速转动,形成负压,使须条加捻。
纱支的计算:取10同长度的经纱或纬纱(根数越多越精确),用专用仪器称出10的纱的克重.经纱支=经纱长度(CM)*根数/100/克重*系数(0.5905)——其中除100是把CM换成M纬纱支数也是相应的计算方法.支数(S)和旦尼儿(D)的换算方法:旦尼儿(D)=590.5*9/支数(S)成分的计算方法:A=经纱密度/经纱纱支B=纬纱密度/纬纱纱支A的含量=A/(A+B)B的含量=B/(A+B)比如:120*60//N70D*C20首先把N70D换算成支数:N70D=590.5*9/70=75.92(S)N=120/75.92=1.58C=60/20=3N的成分=1.58/(1.58+3)*100%=34%C的成分=3/(1.58+3)*100%=66%缩水率最大的织物是合成纤维及混纺织品,其次是毛织品、麻织品,棉织品居中。
D是表示化纤的粗细的单位。
数值越大则表示纱越粗。
即70D要比50D的粗。
密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每英寸有多少根,一种每10厘米多少根,国际上通用后一种。
但对棉织物则前一种用的多。
这与英国的历史有关系。
Tencel纤维Tencel纤维Tencel纤维是以针叶树为主的木浆、水和溶剂氧化胺混合,加热至完全溶解,在溶解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衍生物和化学作用,经除杂而直接纺丝,其分子结构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
Tencel纤维在泥土中能完全分解,对环境无污染;另外,生产中所使用的氧化胺溶剂对人体完全无害,几乎完全能回收,可反复使用,生产中原料浆粕所含的纤维素分子不起化学变化,无副产物,无废弃物排出厂外,是环保或绿色纤维。
该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舒适性、悬垂性和硬挺度且染色性好,加之又能与棉、毛、麻、腈、涤等混纺,可以环锭纺、气流纺、包芯纺,纺成各种棉型和毛型纱、包芯纱等。
天丝(Tencel)是一种溶剂型纤维素纤维,是英国Acordis公司通过十年开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完成商业应用,是最典型的绿色环保纤维。
纺织常用换算关系公英支换算及规格实例棉纱、毛纱的支数换计算棉纱或毛纱的支数是表示棉纱或毛纱粗,细成度的一种标志.通常用"S" 来代表"支".现在,国内外通常采用英制计算棉纱或毛纱支数的方法.其计算方法为:一磅重的棉纱,它的总长度达到840码(毛纱为一磅560码),就是一支纱;总长度如有20个840码(毛纱为20个560码),就是二十支纱. 余类推.另外,棉纱还有一种公制的计算方法. 其计算方法为:一公斤重的棉纱,它的总长度是1000米,就是一支纱;如总长度有20个1000米,就是20支纱.余类推公英支换算:1公支=0.5832英支。
1、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1)、旦尼尔(D):D=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3)、分特克斯(dtex): dtex=g/L*900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1)、公制支数(N):N=L/G 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2)、英制支数(S):S=L/(G*840) 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2、选择换算公式:(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5/S(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tex=D/9(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tex=K/S(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tex=1000/N(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tex=10D/9(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纯棉纱K=583.1 纯化纤K=590.5 涤棉纱K=587.6 棉粘纱(75:25)K=584.8 维棉纱(50:50)K=587.0)(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dtex=10000/N(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棉花的计量单位换算从棉株直接摘取的棉花,叫籽棉.籽棉经轧花后得到的棉花称为皮棉(或原棉).皮棉通常占籽棉的百分比(或称衣分率) 为三分之一,或即 1 磅皮棉+ 3 磅籽棉(美国1 磅皮棉= 2.68 磅籽棉,其内包扩部分短绒和杂质).根据纤维的长度,棉花可分为: 短纤维棉= 7/8 寸以下.中纤维棉= 7/8 -- 1.125 寸长纤维棉= 1.125 --1.3125 寸.特长纤维= 1.3125 寸以上("海岛棉").一些主要国家棉花(指皮棉) 的计量单位换算为:美国: 每包净重480 磅(重为500 磅),合217.728 公斤. 1 公吨= 4.593 包.埃及: 每坎塔(Kantar) 重99.05 磅,合44.93 公斤. 1 公吨= 22.258 坎塔.巴西: 每包重397 磅,合180.08 公斤. 1 公吨= 5.553 包.巴基斯坦: 每包重392 磅,合177.81 公斤. 1 公吨= 5.624 包.1 蒙特(Maund) = 82.28 磅(37.32 公斤).。
公制支数和英制支数的换算关系嘿,朋友!咱们来聊聊公制支数和英制支数这对让人有点头疼的“小伙伴”之间的换算关系。
您知道吗,这公制支数和英制支数就像是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精灵”,各自有着独特的“魔法规则”。
公制支数呢,就好比是一位严谨的“数学家”,它的计算方式直接明了,就是单位质量的纤维或纱线的长度。
而英制支数呢,则像是个有点调皮的“小顽童”,它的计算方式就没那么直接啦。
比如说,一磅重的纱线,长度达到 840 码,这就算是一英支。
那这俩“精灵”怎么互相“沟通”,也就是换算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们假设您手里有一段纱线,用公制支数来衡量,是 50 支。
那要换成英制支数,这可咋办?这就好比您要把一堆苹果按照不同的规则重新分组。
先来说说公式,公制支数和英制支数的换算公式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它们之间的“交流之门”。
公制支数 Nm 与英制支数 Ne 之间的换算公式是:Ne = 590.5 / Nm 。
您瞧,这公式是不是有点像个神秘的密码?那咱再实际操作一下,刚才说的 50 支的公制纱线,换算成英制支数就是:Ne = 590.5 / 50 ≈ 11.81 英支。
这就好像您在做一道有趣的数学谜题,一步一步,解开答案。
再打个比方,要是您是个纺织厂的工人,每天都要和这些支数打交道。
如果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换算,那可就像是在黑暗中走路,容易摔跟头啊!所以说,搞清楚公制支数和英制支数的换算关系,那可太重要啦!这能让您在纺织的世界里游刃有余,不会被这些数字搞得晕头转向。
总之,不管是在纺织行业工作,还是对纺织知识感兴趣,掌握公制支数和英制支数的换算关系,那都是必不可少的。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纺织常用计量单位及换算
1、纺织常用计算公式分为定长制计算公式和定重制计算公式二种。
定长制计算公式:
(1)、旦尼尔(D)=g/L*9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
(2)、特克斯(号数)[tex(H)]:
tex=g/L*1000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
(3)、分xx(dtex):
dtex=g/L*9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克),L为丝线的长度(米)定重制计算公式:
(a)、公制支数(N):
N=L/G其中G为纱(或丝)的重量(克),L为纱(或丝)的长度(米)(b)、英制支数(S): S=L/(G*84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磅),L为丝线的长度(码)
2、选择换算公式:
(1)、公制支数(N)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9000/N ,如化纤的单位是D,那么D数X公制支数=9000,N
(2)、英制支数(S)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D=5314/S ,如化纤的单位是D,那么D数X英支支数=5314,
(3)、分特克斯(dtex)与特克斯(tex)的换算公式:1tex=10dtex
(4)、特克斯(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
tex=D/9
(5)、特克斯(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tex=K/SK值:
纯棉纱K=583.1纯化纤K=590.5涤棉纱K=587.6棉粘纱(75:25)K=584.8维棉纱(50:50)K=587.0
(6)、特克斯(tex)与公制数(N)的换算公式:
tex=1000/N
(7)、分特克斯(dtex)与旦尼尔(D)的换算公式:
dtex=10D/9
(8)、分特克斯(dtex)与英制支数(S)的换算公式:
dtex=10K/S K值:
纯棉纱K=583.1纯化纤K=590.5涤棉纱K=587.6棉粘纱(75:25)K=584.8维棉纱(50:50)K=587.0
(9)、分特克斯(dtex)与公制支数(N)的换算公式:
dtex=100/N
(10)、公制厘米(cm)与英制英寸(inch)的换算公式:1inch=2.54cm
(11)、公制米(M)与英制码(yd)的换算公式:1码=0.9144米
(12)、绸缎平方米克重(g/m2)与姆米(m/m)的换算公式:1m/m=4.3056g/m2
(13)、绸缎的实际重量与磅重的换算公式:
磅重(lb)=每米绸重(g/m)*0.9144(m/yd)*50(yd)/453.6(g/yd)
.纯棉纱公英制支数的关系:
公制支数=1.715英制支数(英制支数的回潮率为9.89%)
英制支数=0.5831公制支数(公制支数的回潮率为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