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发表时间:2011-04-27T15:02:00.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马骅1 刘海虹2[导读]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很多,如比色法、比重法、血氧法、血铁法等,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为首选测定法。
马骅1 刘海虹2(1黑龙江省临床检验中心 150008)(2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黑龙江省管理中心 150008)【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049-02【关键词】血红蛋白生理检测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的结合蛋白质。
每个血红蛋白分子有4条多肽链,每条折叠的多肽链中,包裹1个亚铁血红素。
亚铁血红素由原卟啉和1个铁原子组成。
血红蛋白分子量为64 458D。
(一)血红蛋白生理每分子血红蛋白中的4个亚铁血红素含有4个Fe2+原子,可结合4个氧分子。
因此,64 458 g血红蛋白,含铁4×55.84,可结合4×22.14 L氧,即每克血红蛋白含铁3.47 mg(即铁占0.347%),可结合氧1.38 ml。
血红蛋白除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外,尚能与某些物质作用形成多种血红蛋白衍生物。
它们具有特定的色泽和吸收光谱,在临床上,可用以诊断某些变性血红蛋白血症或做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很多,如比色法、比重法、血氧法、血铁法等,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为首选测定法。
现就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介绍如下:1.原理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新生或的高铁血红蛋白再与氰结合成稳定的棕红色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规定的波长和液层厚度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吸光系数,根据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
2.方法取HiCN转化液5ml,加末梢血20μl,混匀后静置5分钟,用光径1.0 cm,波长540 nm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OD(以水或稀释液调“0”),求得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
6.1 血红蛋白测定(氰化高铁法)消光系数法和标准曲线法任选其一测定血红蛋白。
1.6.1.1 光系数法1.6.1.1.1 原理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被铁氰化钾氧化后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再生氰离子结合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红色)极为稳定,在540nm波长下,毫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4,据此,用分光光度法测其光密度,运用消光系数作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1.6.1.1.2 仪器721型或其它型号的分光光度比色计。
10微升量吸管。
1.6.1.1.3 试剂称取碳酸氢纳()140毫克\铁氰化钾200毫克、氰化钾50毫克,用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毫升。
贮存於棕色试剂瓶内,在暗处或冰箱(+4℃)保存,至少可稳定数月到一年。
1.6.1.1.4 实验步骤1.6.1.1.4.1 试剂2.5毫升於5毫升带盖试管中,加入10微升血液,混匀后,放置15分钟。
1.6.1.1.4.2 选用0.5厘米光径比色杯,于540nm波长下,以试剂调零点,将所得样品管之光密度乘以73.6,即为血红蛋白之浓度(克%)。
计算公式如下:Ct=待测的血红蛋白(克%)浓度。
D 540 =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波长下测出的光密度。
HICN251=测定时血液的稀释倍数(血10微升加入试剂2.5毫升中)44=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的毫克分子消光系数0.5=比色杯的光径10000=将(毫克/升)换算成(克%)的数字1.6.1.1.5 注意事项1.6.1.1.5.1 试剂不要放在聚乙烯瓶内,以免因氰离子与其反应而使试剂作用降低。
1.6.1.1.5.2 仪器因mM消光系数法完全依靠仪器的吸光度来计算,故此法要求所用的仪器性能要符合要求(如仪器的波长准确与否,以及灵敏度及线性等),否则将直接影响测定的结果。
1.6.1.1.5.3仪器在使用前最好以WHO规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参考液校正后再使用。
参考液最好选用ICSH9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确定的由RIV(莅国立公共卫生研究院)制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参考液或上海医学化验所制血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血红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血液蛋白,它能够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
血红蛋白测定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能够提供有关患者体内氧合情况的重要信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参与实验的人员的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来了解其体内氧合情况及贫血情况。
实验步骤:1. 收集血液样本:准备工作台和所需器材,包括带有一次性安全针头的注射器、耗材等。
选择一个适当的部位,通常是患者的指尖。
在清洁皮肤后,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
2. 采用血红蛋白计测定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将血液样本倒入已经预装了染剂的检测管中,混合均匀。
将检测管放入血红蛋白计测定仪中。
根据血红蛋白计测定仪的说明书,操作仪器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测得参与者A的血红蛋白含量为X克/升,参与者B的血红蛋白含量为Y克/升,参与者C的血红蛋白含量为Z克/升。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不同参与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范围可能因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血红蛋白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将氧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因此,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往往与身体的氧合情况有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男性的正常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0克/升,成年女性的正常血红蛋白范围为120-150克/升。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贫血的情况。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减少,导致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缺铁、缺维生素B12或叶酸、慢性疾病等。
血红蛋白测定不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且在科研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了解机体的氧合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通过本次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我们了解到血红蛋白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贫血等疾病的依据,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游离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指的是血浆中存在的不与红细胞结合的血红蛋白。
正常情况下,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很低,但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如贫血、溶血等,会导致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增加。
因此,对游离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对于评估一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游离血红蛋白检测方法:1.光学法检测:光学法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游离血红蛋白检测方法。
该方法根据游离血红蛋白具有的特殊吸收光谱特性来测定其浓度。
通过测量在550至600纳米范围内的吸光度,可以推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
2.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利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的方法。
它利用游离血红蛋白在450至700纳米波长范围内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其浓度。
3.糖基化血红蛋白方法:糖基化血红蛋白是由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红蛋白分子上发生糖化反应而形成的一种血红蛋白变异物。
检测糖基化血红蛋白可以间接评估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
目前,一些商业化的糖基化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已经上市,可以通过测量糖基化血红蛋白的浓度来推测游离血红蛋白的水平。
4.凝胶电泳法:凝胶电泳法可以通过将血浆样品电泳分离来检测游离血红蛋白。
在凝胶电泳过程中,血浆样品中的游离血红蛋白会沿电泳槽向阳极迁移,然后通过染色剂染色后可观察到游离血红蛋白的带状图案。
5.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游离血红蛋白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柱分离功能,根据游离血红蛋白与固定相之间的亲和作用,将游离血红蛋白从血浆样品中分离出来,并通过检测峰面积或峰高来测定其浓度。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游离血红蛋白检测技术正在研究中。
例如,传感器技术结合了生物传感器和游离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反应,可用于快速和准确地检测游离血红蛋白。
此外,质谱分析技术也被用于游离血红蛋白的检测,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的质谱图谱来确定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
实验一血红蛋白的测定(氰化法)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3 每组人数:22.实验目的要求:了解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原理,掌握人体血液样本的采集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和技术。
3.实验原理:血红蛋白在铁氰化钾和氰化钾的作用下,生成极为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红色),其颜色深浅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波长下,毫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4,据此,用分光光度法测其光密度,运用消光系数作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1 -- 2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氰化钾铁氰化钾⎯⎯→⎯⎯⎯⎯→⎯4.实验仪器设备:10μL 血色素吸管(或定量毛细管)5mL 或10mL 带盖试管721分光光度计称取碳酸氢钠140mg 、铁氰化钾200mg 、氰化钾50mg ,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L 。
贮存于棕色试剂瓶内,在4°C 冰箱保存,至少可稳定数月到一年。
5.材料消耗费:10元6.实验内容步骤:吸取2.5mL试剂于5mL带盖试管中,加入10μL血液,混匀后放置15min。
选用0.5cm光径比色杯,与540nm波长下,以试剂调节仪器零点,测定各样品管的光密度。
7.注意事项:本法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所推荐,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标准、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
应用本法进行血红蛋白的测定,所用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必需事先经过校正。
实验条件改变,如更换了光电池或灯泡、电压不稳、试剂换了批号等等均会引起光密度的改变。
为了获得正确结果,可用标准液校正或采用色泽近似的无机盐人工永久标准液来核对,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以上两点难以实现,宜采用标准曲线法或直接比较法进行。
血样放入试剂后形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极为稳定,经试验,在4°C冰箱存放70天之久前后结果仍能保持一致。
为此,可将各地采集的样品在加入试剂后,在2-10°C环境中,集中到中心实验室进行比色测定。
(2)以上述同样的方法取血,并使血红蛋白转化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然后以转化液作空白,测定标本吸光度A。
(3)通过标准曲线查出待测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或用K值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即Hb(g·L-1)=K×A (6.2-2)3.使用沙里氏血红蛋白计测定沙里氏比色法是用HCl使血红蛋白酸化形成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然后和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色。
(1)沙里血红蛋白计主要具有标准褐色玻璃比色箱和1只方形刻度测定管组成。
比色管两侧通常有两行刻度;一侧为血红蛋白量的绝对值,以g·dl-1(每100 ml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表示,从2~22 g;另一侧为血红蛋白相对值,以%(即相当于正常平均值的百分数)来表示,从10%~160%。
为避免所使用的平均值不一致,因此一般采用绝对值来表示。
(2)具体测定方法如下:①用滴管加5~6滴,0.1mol·L-1 HCl到刻度管内,(约加到管下方刻度”2”或多或10%处)。
②用微量采血管吸血至20 μl(方法同上述),仔细揩去吸管外的血液。
③将吸血管中的血液轻轻吹到比色管的底部,再吸上清液洗吸管3次。
操作时勿产生气泡,以免影响比色。
用细玻棒轻轻搅动,使血液与盐酸充分混合,静置10 min,使管内的盐酸和血红蛋白完全作用,形成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
④把比色管插入标准比色箱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
⑤使无刻度的两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向,便于透光和比色。
用滴管向比色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并不断搅匀,边滴,边观察、边对着自然光进行比色,直到溶液的颜色与标准比色板的颜色一致为止。
⑥读出管内液体面所在的克数,即是每100 ml血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
比色前,应将玻棒抽出来,其上面的液体应沥干净,读数应以溶液凹面最低处相一致的刻度为准。
换算成每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克数(g·L-1)。
[注意事项]1.取血前要做好充分的消毒。
2.血液要准确吸取20 μl,若有气泡或血液被吸入采血管的乳胶头中都应将吸管洗涤干净,重新吸血。
血红蛋白检测原理
血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一系列疾病,包括贫血、肺炎、心血管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血红蛋白检测的原理。
血红蛋白检测主要是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来进行的。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血红蛋白电泳、色谱法和免疫测定法等。
在血红蛋白电泳中,电场作用下,血红蛋白会被分离成不同的带,根据带的位置可以判断血红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无法分辨出所有类型的血红蛋白。
色谱法则是利用不同类型的血红蛋白在色谱柱中的不同行为进行分离和检测。
这种方法对于异常血红蛋白的检测非常有效,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操作。
免疫测定法则是通过特定的抗体与血液样品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检测出血红蛋白的存在和含量。
这种方法非常灵敏和特异性,可以检测出各种类型的血红蛋白。
在临床实践中,常用的是免疫测定法。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血红蛋白检测仪器,如血红蛋白分析仪、血球分析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血红蛋白检测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测方法,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血红蛋白检测的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为保护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种类及检测方法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它在携氧和运输二氧化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主要有成人血红蛋白A (HbA)、胎儿血红蛋白F(HbF)和小量的血红蛋白A2(HbA2)三种类型的血红蛋白。
异常的血红蛋白种类包括镰状细胞性贫血(HbS)、地中海贫血(HbE)和其他类型的地中海贫血(HbC等)等。
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血液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分析等。
血液常规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样本,使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可以获得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血红蛋白电泳是一种通过电泳分离不同类型血红蛋白的方法,可以鉴别出异常的血红蛋白类型。
HPLC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和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测定不同类型血红蛋白的含量。
质谱分析则是通过质谱仪对血红蛋白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血红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
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疾病情况,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血红蛋白检测方法进行诊断和鉴别。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血红蛋白类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
整。
同时,及早发现异常的血红蛋白类型有助于及时干预和治疗,减少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于血红蛋白的种类及检测方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双作用往复泵工作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双作用往复泵的工作原理呀!这玩意儿可神奇啦!就好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大力士,一直在那来回运动呢!
你看啊,双作用往复泵有两个活塞呢!它们就像两个勤劳的小伙伴,交替着工作。
当一个活塞往外推的时候,另一个活塞就往里拉,就跟拔河似的,一拉一推,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它的工作过程呢,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液体从进口被吸入泵腔,这时候活塞就开始发力啦,使劲地把液体往前推。
然后呢,又到了另一个活塞表演的时候啦,它再把液体推得更远。
这来来回回的,不就把液体源源不断地输送出去了嘛!这难道不厉害吗?
想想看,要是没有双作用往复泵,那好多事情可都没法干啦!比如在一些工业生产中,需要把液体快速、高效地输送到各个地方,这时候双作用往复泵就大显身手啦!它就像一个超级英雄,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
而且哦,它的适应性还特别强!不管是输送清水,还是输送一些有粘性的液体,它都能轻松应对,这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呀!它就像是一个全能选手,什么场面都能 hold 住!
双作用往复泵真的是太重要啦!它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难道我们不应该为它点个赞吗?它就是这样默默地工作着,为我们创造着便利和价值。
让我们好好珍惜它,好好利用它吧!。
血常规五分类血红蛋白浓度的意义与检测方法血常规五分类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关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其中,血红蛋白浓度是血常规五分类中的一个指标,对于评估机体贫血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血红蛋白浓度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检测方法。
一、血红蛋白浓度的意义血红蛋白是存在于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与氧气结合并在体内输送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浓度的测定可以提供关于机体氧气供应和贫血情况的信息,具体意义如下:1. 评估贫血程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不同的年龄和性别,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浓度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判断贫血的程度,并且指导贫血的治疗。
2. 了解贫血类型:贫血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贫血的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 观察疾病进程:某些疾病的进程和治疗效果与血红蛋白浓度密切相关。
例如,对于肾脏疾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可能提示肾功能下降和贫血情况的恶化。
因此,定期测定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帮助医生观察疾病的进程,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血红蛋白浓度的检测方法1. 血液标本采集:血红蛋白浓度的检测需要采集一定量的静脉血液样本。
在采集前需要注意消毒手段,并选择适当的采血器具。
2. 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目前,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是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的常用方法。
该设备能够自动化地完成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等工作,具备测定快速、准确的特点。
3. 化学法:化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化学反应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需要使用特定的试剂进行反应。
4. 其他方法:除了上述两种常用的方法外,还存在其他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的方法。
例如,光电比色法、溶血法等。
不同的方法在原理和步骤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作者: 王盛兴
作者机构: 瓦房店市第三医院 116300
出版物刊名: 大连大学学报
页码: 142-143页
主题词: 光电比色法;参考方法;ICSH;分光光度法;参比液;目视比色法;沙利;末梢血;血液常规;
学术讨论会
摘要: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很多,有比重法、血氧法,测铁法和比色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比色法。
比色法又分为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
(如酸化血红蛋白法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
1966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即推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为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1983年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讨论会推荐为我国首选方法。
随之,血红蛋白测定仪不断问世。
我们科用光电比色法、血红蛋白测定仪和沙利氏。
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血红蛋白是一种色素蛋白,可以用比色法测定。
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衍生物。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血液中除了SHb以外,其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试剂转化、生成HiCN,其最大的吸收峰为540nm波长,可经比色测定。
此法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国际标准参考方法,操作简单,显色快且结果稳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本法试剂中KCN有剧毒,测定过程中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血症易致混浊,HbCO转化较慢。
2)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钠血红蛋白(SLS-Hb)法:除SHb外,血液中各种Hb均可与低浓度十二烷基月桂酰硫酸钠(SLS)作用,生成SLS-Hb棕红色化合物。
SLS-Hb最大吸收波峰538nm,波谷500nm,肩峰560nm.由于摩尔消光系数尚未最后确认,因此不能用吸光度“A”值直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
本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且无公害。
但SDS质量差异较大,并且SDS可破坏白细胞,不适合进行白细胞计数的血液分析仪使用。
3)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与HiCN法相似,但仍然有公害问题。
4)碱羟血红蛋白(AHD 575nm)测定法:试剂简单、不含有毒试剂、呈色稳定,但由于其吸收峰在575nm,限制了此法在血液分析仪的使用。
5)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该法试剂溶血性强又不破坏白细胞,可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可用于血细胞分析仪自动检测Hb和白细胞。
缺点是对Hb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低。
近年来,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使Hb测定逐步以仪器法取代手工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同时可以获得多项红细胞的参数,血液分析仪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原理与手工法原理相似,多采用HiCN法,但由于各型号仪器使用的溶血剂不同,形成Hb的衍生物不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某些溶血剂形成的衍生物稳定性较差,因此要严格控制溶血剂加入量及溶血时间,特别是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有些溶血剂内虽加入了KCN,但其衍生物并非是HiCN,仪器要经过HiCN标准液校正后,才能进行Hb测定。
仪器法测定血红蛋白精确度CV约为1%.
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增高和减低。
1.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
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
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
2.生理性减低: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到15岁以前的儿童,因身体发育较快,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生成不足,因而出现相对的减低,可能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孕妇在妊娠的中后期因血浆容量增加,导致血液被稀释;老年人因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可能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也称为生理性贫血,此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与治疗,并不意味着患有贫血性疾病或疾病导致的贫血。
3.病理性升高: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4.病理性减低:
(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引起的贫血。
(2)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3)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免疫性溶血、机械性溶血等。
(5)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