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练习及答案.doc》(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枣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yuedudaan/1750918.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练习及答案》限时特价:9.00元/篇原价20元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①自岳降,傅说②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④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⑤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
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琪略》,有删改)[注]①申、吕:申伯,周宜王时功臣。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的原文及译文赏析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下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安一日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 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贝U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
” 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
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
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①自岳降,傅说②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④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⑤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
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琪略》,有删改)[注]①申、吕:申伯,周宜王时功臣。
吕侯,辅周穆王有功。
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
中考散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散文阅读一直以来都是中考语文中重点考察的考点,为了帮助大家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中考散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及答案,供考生阅读练习。
中考散文阅读专项阅读原文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
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①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清代两广总督吴兴祚①一路向东,从广州来到潮州的韩文公祠。
远山如骏马奔腾而来,石阶似巨龙蜿蜒入云。
吴兴祚感慨万分,题诗勒石。
这一年是1684年。
此后300余年,因为这首诗,吴兴祚与他倾慕不已的文公韩愈一道,被镌刻在中国南疆的文化碑林。
②以这一刻为终点,时光向前倒退865年——这是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短暂的“元和中兴”已经攀到了顶峰。
这一年,还有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小到同这一年的任何一件事相比,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恰恰是这件小事,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命运。
③史料记载,“十四年正月,宪宗遣宦官赴法门寺迎佛骨至长安。
留宫中供奉三日,然后送各个寺院供奉。
长安王公百姓瞻视施舍,唯恐不及。
”刑部侍郎韩愈却不以为然,他“不合时宜”地上表切谏,慷慨陈词,直言将佛骨送到寺院里让百姓供养,毫无意义且劳民伤财。
在中国数千年、数万计的“表”中,这份秉笔直言、震古烁今的《论佛骨表》,是中国文化史中足以彪炳史册的大文章,也是中国政治史上文人因言获罪的耻辱一页。
④元和十四年元月十四日,1200年前一个阴冷晦暗的冬日,韩愈蹒跚着走出长安,以戴罪之身一路向东、向南,再向东、向南。
⑤潮州,是韩愈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挫折。
在被押送出京后不久,韩愈的家眷亦被斥逐离京。
就在陕西商县层峰驿,他那年仅十二岁的女儿竟病死在路上。
仕途的蹬蹭,女儿的夭折,家庭的不幸,命运的乖蹇;因孤忠而罹罪的锥心之恨,因丧女而愧疚的切肤之痛;对宦海的愁惧,对京师的眷恋……悲、愤、痛、忧,一齐降临到韩愈头上。
⑥然而,这又怎样?⑦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恰是韩愈的忧思与隐忍,与百姓的忧愁悲苦相比,个人的坎坷又算得了什么?四月二十五日,韩愈辗转三月余,终于抵达潮州,行程八千里,费时近百天。
潮州韩文公庙碑①苏轼阅读提示本文对韩愈作了最高评价:“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这既有公允之处,又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夸张溢美之词。
如今来看,韩愈的历史功绩主要是倡导古文运动。
文章一开头就气势不凡,据说作者修改几十遍才定下开头两句。
以后各段就韩愈的道德、文章、遭遇与影响等方面展开议论,联想丰富,词采华美,曲折变幻,挥洒自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②,傅说为列星③,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辨。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⑤,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⑥,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文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韩文公自御史贬阳山,新旧二《唐史》,皆以为坐.论宫市事。
按公《赴江陵途中诗》,云:“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
有司恤经费,未免烦诛求。
传闻闾里间,赤子弃渠沟。
我时出衢路,饿者何其稠!适会除御史,诚当得言秋。
拜疏移閤门④,为忠宁自谋。
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
下言畿甸内,根本理宜优。
积雪验丰熟,幸宽待蚕麰②。
天子恻然感,司空叹绸缪..。
谓言即施设,乃反迁炎洲。
”皇甫湿作公神道碑云:“关中旱饥,人死相枕藉。
吏刻取恩,先生列言天下根本,民急如是,请宽民徭而免田租,专政者恶之,遂贬。
”然则不因论宫市明甚。
碑又书三事云:“公为河南令,魏、郓、幽、镇各为留邸,贮潜卒以橐罪亡,公将摘其禁,断民署吏,俟旦发,留守尹大恐,遽止之,是后郓邸果谋反。
及从讨元济,请于裴度,须精兵千人,间道以入,必擒贼。
未及行,李愬自文城夜.入,得元济。
三军之士,为公恨.。
复谓度曰:‘今借声势,王承宗可以辞取,不烦兵矣。
得柏耆口授其词使耆执笔书之持以入镇州,承宗遂割德、棣二州以献。
’”李翱作公行状,所载略同。
而《唐书》并逸其事,且以镇州之功,专归柏耆,岂非未尝见混文集乎?《资治通鉴》亦仅言耆以策干愈,愈为白度,为书遣之耳。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韩文公佚事》) 材料二: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铸、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注】①閤门:古代宫殿的侧门。
②蚕麰:蚕与麦的收成。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题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枣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①自岳降,傅说②为列星。
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责,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④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⑤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琢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缚、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亊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遣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琪略有删改)[注]①申、吕:申伯,周宜王时功臣。
吕侯,辅周穆王有功。
岳降: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
②傅说(音悦):商朝大臣.传说死后化为星宿。
③浩然之气:即正气,刚正至大的气概,④良平:张良、陈平,西汉谋臣.贲育:孟贲、夏有,古代武士.仪秦:张仪、苏秦:战国辩士.⑤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陏.此时骈文盛行,文风袞敗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谈笑而麾之麾:指挥。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所为。
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二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始潮人来如学,公命进上赵德为之即。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火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予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巾3为艰。
前木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群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J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煮蒿①凄怆,若或见之。
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战?"元丰七年超歼公昌黎僧故梭日昌黎僧部义公之而潮人请书其事于石,理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材料二:碑者、悲也。
古者悬而塞,用木。
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
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
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
余之碑野庙也,非有政事功德可纪,直悲夫虻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而已矣!(节选自陆龟蒙《野庙碑》)【注】①烈蒿:祭祀时祭品所发出的气味。
后亦用指祭祀。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若若老师】+【阅读理解汇总】+【古文选(二)】 1.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1.这段文字选自哪篇文章?答案:《潮州韩文公庙碑》(或《韩文公庙碑》)2.这一段表达了什么意思?句式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答案:赞颂了韩愈在儒学和文学上的历史功绩。
多用对仗、排比。
3.解释下列加【】的词语:①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②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答案:麾:通“挥”,指挥,号召济:拯救溺:困境2.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
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
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答案:《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2.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答案: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诗学观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然则非诗之能穷人答案:施:用于羁臣:贬谪在外的官员穷人;使人困厄3.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饭粝粱,啜藜藿,饮食未侈也;夏葛衣,冬鹿裘,衣服未备也;土阶三尺,茆茨不剪,宫室未美也;为衢室之访,为总章之听,故曰“皇帝清问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
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
1.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人?答案:邓牧,金代2.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古代君王受到百姓拥戴的原因是什么?从句式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不辞辛苦为百姓办事,运用排比手法。
潮州韩文公庙碑原文及翻译出自:苏轼【题解】韩文公是韩愈的谥号。
韩愈曾在潮州为官,深受百姓爱戴,后世为纪念他的勤政爱民,在潮州修建了韩文公庙。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潮州百姓对该地的韩文公庙进行了重修,潮州知州特意嘱托苏轼,让他为韩文公庙写一篇庙碑,这就是此文的由来。
在文中,苏轼对韩愈在儒学及文学上的成就进行了高度评价,也赞颂了韩愈在潮州的政绩。
文章中间部分的一句“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是本文的纲目,体现了韩愈的崇高地位。
【原文】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1],傅说为列星[2]。
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3],贲、育失其勇[4],仪、秦失其辩[5]。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6]。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7],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8],而勇夺三军之帅[9],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10],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11],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12];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潮州韩文公庙碑》翻译及赏析《潮州韩文公庙碑》作者: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
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
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答案《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答案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答案1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枣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①自岳降,傅说②为列星。
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责,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④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⑤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琢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缚、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亊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遣之,使歌以祀公。
潮州韩文公庙碑身为普通人能为历代的榜样,说的话却可作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
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和天地的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强盛和衰败的命运。
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去世也会有影响的。
所以,申伯、吕侯是高山之神降生,傅说死后成为天上的列星,从古到今的传说,是不可否认的。
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盛大正直的气。
”这种气,寄托在平常事物中,又充满于天地之间。
突然遇上它,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失去他们的尊贵,晋国、楚国就会失去它们的富有,张良、陈平就会失去他们的智谋,孟贲、夏育就会失去他们的勇力,张仪、苏秦就会失去他们的辩才,是什么东西使它这样的呢?那一定有一种不依附形体而成立,不依靠外力而行动,不等待出生就存在,不随着死亡就消逝的东西了。
所以在天上就成为星宿,在地下就化为河川山岳;在阴间就成为鬼神,在阳世便又成为人。
这个道理十分平常,不值得奇怪。
自从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邪说一齐出现。
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辅佐,还不能挽救。
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
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怒气,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
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
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
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
原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潮州韩文公庙碑》《次韵孔毅甫久早已而甚雨》含答案小语制作了“失意与诗意”的资料卡,请你完成下面小题。
失意与诗意(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1)_____(二)(韩愈)文起八代之衰①,而道济天下之溺②;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三)次韵孔毅甫久早已而甚雨苏轼去年东坡捡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炎风吹面如墨。
平生懒惰今始悔,老大劝农天所直③。
沛然例赐三尺雨,造物无心悦④难测。
(四)(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
(选自王国宪《重修僧县志叙》)苏轼务农(五)先生⑤在会稽时,日课诗一首出入史传积至千余篇。
晚年取而读之,忽自笑曰:“此岂有诗哉?”亟⑥呼童焚之,不余一篇。
(选自吴复《辑录铁崖先生古乐府序》)(六)(杨维桢)上法汉、魏,而出入少陵、二李(李白、李贺)之间,故其所作,隐然有旷世金石声⑦。
又时出龙鬼蛇神⑧,以眩荡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
(选自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杨维桢(2)____【注释】①八代之衰:八个朝代衰弱的文风。
②道济天下之溺:以道德挽救天下人的沉迷不悟。
③天所直:上天安排。
④忧:同“恍”,好像。
⑤先生:指杨维桢,元末明初诗人。
⑥亟:急忙。
⑦金石声:指笔力雄健豪迈,文章有情志。
⑧龙鬼蛇神:比喻文章奇异诡丽。
77.用“/”给材料(五)中画横线内容断句。
(限断两处)日课诗一首出入史传积至千余篇。
78.用现代汉语写出材料(四)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
79.阅读材料,完成(1)(2)处填空。
80.下列对材料(一)(三)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韩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两个诗题都点明了写诗地点。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答案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阅读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6分)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
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
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
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20.文中“韩文公”指的是谁?“忠犯人主之怒”
所指何事?(2分)
21.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
参考答案:
19、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
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20、韩愈。
忠犯人主之怒:唐宪宗迎佛骨入宫,韩
愈直谏,几被处死,经大臣营救,贬潮州刺史。
21、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来盛赞韩愈的道德文章和为人行事。
答案:C、E(C项,天保性格直爽,心胸宽广,并非“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E项,繁漪并不知道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三十年前的旧情。
)。
潮州有韩公祠阅读试题及答案|韩公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
皆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
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
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
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
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18分)
潮州韩文公①庙碑(节选)
苏轼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②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
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
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③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注】①韩文公,韩愈。
②房、杜、姚、宋指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
③焄同熏,熏炙。
1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审:审查
B.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参:并列
C.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笃:深重
D.潮人请书其事于石书:写信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得回宪宗之惑不能一岁而归
B.盖尝论天人之辨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C.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
D.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兴盛时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韩愈等大臣的辅佐,沦丧的儒道、败坏的文风又回到了正路。
B.韩愈因为尊从天道,不屈从人事,所以能取得百姓的信任,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
C.韩愈在潮州任上不足一年,注重教育,政绩显著,使潮州百姓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
D.潮州百姓敬奉韩愈为神明,在城南始建了韩文公庙,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
20.断句和翻译。
用/给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3分)
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②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参考答案:
17.B(A审:清楚,明白C笃:专心 D书:书写)
18.C(A 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就。
B 发语词/副词,表推测。
C 组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 介词,把/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
19.B(A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人的辅佐而不能救。
C 文中未提及政绩显著。
D 韩文公庙先是在刺史公堂之后,百姓出入不便,后来才在城南新建。
20.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每错两处扣1分。
)
21.①前任太守想向朝廷申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
(3分。
诸,1分;果,1分;大意1分。
)②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
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
(3分。
趋:来参加,1分;卜,选择,1分;大意1分。
)
【参考译文】自从东汉以来,儒道沦丧,文风败坏,佛、道等邪说一齐出现。
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依靠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臣辅佐,还不能挽救。
只有韩文公从普通人里崛起,在谈笑风生中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纷纷倾倒追随他,使思想和文风又回到正路上来,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年左右了。
他的文章使八代以来的衰败文风,得到振兴,他对儒道的宣扬,使天下人在沉溺中得到拯救,他的忠诚曾触犯了皇帝的恼怒,他的勇气能折服三军的主帅:这难道不是与天地化育万物相并列,关系到国家盛衰,浩大刚正而独立存在的正气吗
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
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
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
原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从前,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
从此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于学问的研究和品行的修养,并影响到普通百姓。
直到现在,潮州被称为容易治理的地方。
确实不错啊,孔子曾说过这样的话:有地位的人学了道理,就会爱护人民;地位低的人学了道理,就容易治理。
潮州人敬奉韩公,吃喝的时候必定要祭祀他,水灾旱荒、疾病瘟疫,凡是有求助于神灵的事,必定到祠庙里去祈祷。
可是祠庙在州官衙门大堂的后面,百姓以为进出不方便。
前任太守想向朝廷申请建造新的祠庙,没有成功。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涤先生来担任这个州的知州,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
老百姓心悦诚服以后,便下命令说:愿意重新修建韩公祠庙的人,就来听从命令。
老百姓高高兴兴地赶来参加这项工程。
在州城南面七里选了一块好地方,一年后新庙就建成了。
有人说:韩公远离京城约万里,而贬官到潮州,不到一年便回去了,他死后有知的话,是不会深切怀念潮州的,这是明摆着的。
我说:不是这样的,韩公的神灵在人间,好比水在地上,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
而且潮州人信仰得特别深厚,思念得十分恳切,每当祭祀时,香雾缭绕,不由涌起悲伤凄怆的感觉,就象见到了他,好比挖一口井得到了水,就说水只在这个地方,难道有这个道理的吗元丰七年,皇帝下诏书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祠庙的匾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州人请我书写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因此作首诗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着祭祀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