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3版-01
- 格式:pptx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旅游学概论第一节旅游的含义及特征1.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对旅游的定义被()所采用。
(A)A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AIEST) B世界旅游组织(WTO )C旅游旅游理事会(WTTC)2.自2011年起,每年的为“中国旅游日”。
(A)A 5月19日B 农历三月初三C 9月27日D 农历二月初二3.试阐述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技术性定义。
答:世界旅游组织的技术性定义: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关于旅游统计标准的一本科技手册中对旅游所下的定义是: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的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这个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规定了外出旅游的目的,包括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圣及其它;第二,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它地方的旅行;第三,在外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
4.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答: (1)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2)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
(3)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和关系。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现象的综合性。
5.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
(A)A 异地性B 暂时性C 综合性D 单一性6.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这一点反映了旅游活动的()( B )。
A 异地性B 暂时性C 综合性D 单一性7.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它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和关系。
旅游学概论第⼀⾄⼋章((不是权威资料,仅供参考))第⼀章旅游产⽣与发展第⼀节原始社会早期⼈类迁移活动(原始社会早期—新⽯器时代中期)1. ⽬前的基本共识:⼈类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是从早期的旅⾏活动发展演进⽽来。
2. 运⽤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解释为何为原始社会⼈类活动为迁移:背景:(1)⼈类⽣活状态⼀直处于饥饿和⾃然灾害中的不确定因素中;(2)没有剩余物。
背景说明:到新⽯器时代中期,缺乏劳动剩余物,还不存在有意识的⾃愿外出旅⾏的需要。
迁移:(1)在这段时期⼈类从某地迁到另⼀个地⽅,但此类活动都因为⾃然因素,⼈为因素的威胁⽽被迫进⾏,出于求⽣本能。
因此,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段时间⼈类没有客观上的展开旅游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没有外出旅⾏的愿望⼈类的迁移活动带有被迫性和求⽣性。
不为现今意义上的旅⾏或旅游活动。
第⼆节⼈类旅⾏需要的产⽣和发展旅⾏需要产⽣的背景:(经商,贸易)(原始社会末期---奴⾪制度早期)三次社会⼤分⼯:(1)畜牧业和农业;部落间交换仅有的少量劳动剩余物。
(2)⼿⼯业和畜牧业,农业:⽣产技术提⾼进步,产品交换数量范围变⼤,⼿⼯业产品的⽣产⽬的是为了交换。
(3)商业和农牧,⼿⼯业:原始社会⽡解奴⾪制社会形成,易货贸易的发展,⼈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产需求情况,去交换⾃⼰的产品和货品,由此产⽣了旅⾏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因此,⼈类最初旅⾏活动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是出于现实主义⽬的,特别是经商贸易,扩⼤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促发产⽣的经济活动,在最初年代,商⼈开创了旅⾏的通路。
奴⾪制社会的旅⾏发展:(奴⾪制社会时期)(1)西⽅代表:古罗马帝国奴⾪制国家的发展繁荣,客观上为当时旅⾏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疆域辽阔,秩序稳定,⽣产技术提⾼,航海技术较发达,许多宽阔的⼤道,旅店产⽣。
旅⾏活动基本上在本国境内进⾏,以较近距离旅⾏为主,也有国际性经商贸易旅⾏。
(2)东⽅代表:中国商朝与西⽅相似,商朝为中国奴⾪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交通运输⼯具从夏朝⾈车的普及和⼤型牲⼝⽤于交通运输,春秋战国时期,商贸活动更⼤发展,出现⾏踪遍天下的⼤商⼈,吕不韦等。
第一章旅游学概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观国之光”一语出自《__易经_____》,这便是“观光”一词的由来。
2.2008年世界旅游日主题口号是: 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1. 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把旅游定义为( A )所采用。
A 旅游科学专家联合会(AIEST) B.世界旅游组织(WTO) C 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2. 1954年,德国的克拉普特以形成旅游消费的动力和以旅游消费的过程为中心为题,写出了( A )一书。
A 《旅游消费》B 《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C 《旅游活动》三、多项选择题1.旅游的主要特征有( ABD )。
A.消遣活动; B.文化活动; C.消费活动; D.以审美为特征的活动2.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有( ABC )。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B.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C.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我国旅游实际相结合的方法;D.认真读书,学好理论四、简述题1.怎样给旅游下定义?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哪些共识?答: 基于不同的目的——理论研究的、统计的、立法和行政的、市场开拓的,人们对旅游的定义做过很多界定。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旅游是包含有众多特征很难准确给予定义的一个概念。
在旅游含义的不同表述中,人们已取得以下共识: (1)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的活动。
(2)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3)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如何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答: 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属性,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具体来说:(1)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2)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3) 旅游形式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日益丰富3.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答: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直接具体对象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有关史料显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却是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所有这些迁移活动都是迫于自然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
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
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
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
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