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麻风病健康教育讲座麻风病健康教育讲座1.简介介绍麻风病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信息,包括其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流行状况。
强调麻风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麻风病的类型说明麻风病的不同类型,包括多红麻风、二型麻风、神经麻风和非神经麻风。
介绍每种类型的特点、症状和治疗方法。
3.麻风病的症状详细描述麻风病的症状,包括皮肤损害(如色素沉着、斑块、溃疡等)、神经损害(如神经痛、麻木、肢体畸形等)和眼部损害(如结膜炎、角膜炎等)。
提醒参与者要及早就医。
4.麻风病的传播途径介绍麻风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和及时就医的重要性。
5.麻风病的治疗方法详细说明麻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
提供相关医疗资源和机构的信息,鼓励患者寻求及早治疗。
6.麻风病的预防措施介绍麻风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接种麻风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和加强公众宣传。
强调个人和社会的责任,共同预防麻风病的传播。
7.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解释与麻风病相关的法律名词和政策,例如“传染病防治法”和“麻风病防治管理办法”。
提供相应法规和政策的注释,以便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8.附件附上与麻风病相关的附件,例如麻风病的病例报告、治疗指南和宣传材料。
鼓励参与者进一步了解和传播相关信息。
9.结束语强调麻风病健康教育讲座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鼓励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传播和践行所学知识,共同为麻风病的预防和治疗作出努力。
附件:1.麻风病防治法2.麻风病防治管理办法3.麻风病宣传手册4.麻风病治疗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传染病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的法律法规。
2.麻风病防治管理办法:指卫生部发布的针对麻风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办法,包括麻风病的诊断、报告和处置等方面的规定。
麻风病防治知识主讲人:陈军2016年1月31日世界麻风病日,主题:“加速行动消除麻危富”一、什么是麻风病?麻风病又叫“癞子”或“大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在我国流行已2000多年。
麻风杆菌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
麻风杆菌侵犯皮肤黏膜,在临床上表现为斑疹、丘疹、浸润、溃疡等,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使周围神经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皮肤损害处感觉丧失、失汗、干燥、毛发脱落,局部组织吸收、萎缩,甚至产生严重的畸残。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
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
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杆菌有免疫力。
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
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做吹口哨动作。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四、麻风病能治好吗?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免费治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五、怎样预防麻风病?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有麻风可疑症状,请尽快到当地地防所、疾控中心就诊;2、大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使广大群众都懂得麻风病的防治知识。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总结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总结(通用8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总结(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总结(通用8篇)1为进一步落实麻风病防治政策,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麻风病患者及畸残者这一特殊群体,支持麻风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健全工作机制,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消除麻风歧视,近日,岑巩县城北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预防接种机会开展了以“关爱麻风患者,共创美好生活”为活动主题的麻风病宣传活动。
活动主要以悬挂横幅,显示屏滚动播放麻风病防治知识,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进行。
中心分管公卫主任游敏同志向前来咨询的过往群众讲解了麻风病知识。
活动主要通过滚动电子显示屏,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讲解、回答群众提问等形式,向群众科普麻风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症状、如何有效预防常识,促进公众转变观念,树立“早诊早治、预防畸残”的防治意识,消除麻风歧视,理解,关心和支持麻风病防治事业。
此次活动发放资料30余份,咨询人数20余人次。
通过这次宣传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认识麻风病,正视麻风病,知晓麻风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和症状,可以更好地遏制麻风病的传播和蔓延,为全面防治麻风病的健康工作起到助推作用。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总结(通用8篇)2在第xx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xx届“中国麻风节”到来之际,1月23日,普定县开展20xx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宣传活动。
活动当天,普定县卫键局、县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普定县部分医院、卫生院的医生在街头开展防治麻风病的宣传活动,通过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麻风病的常见症状、麻风病的检查和麻风病的核心防控知识等相关内容,让广大群众广泛深入了解麻风病的形成以及防治过程,进一步消除社会歧视和偏见,消除麻风危害,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发生,引导社会关心尊重麻风病患者和防治工作人员,推动麻风病防治工作再上新合阶。
麻风病防控知识详解一、麻风病概述麻风病,也称为汉森氏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这种疾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时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
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其中多菌型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麻风病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匀,但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二、麻风病的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麻风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播,即通过与患者的皮肤、黏膜或分泌物等直接接触而感染。
此外,麻风杆菌还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但这种方式较为少见。
人群对麻风杆菌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能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感染到典型麻风病症状不等。
三、麻风病的临床表现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病变部位和免疫状态的不同,可分为结核样型麻风、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中间界线类麻风、界线类偏瘤型麻风和瘤型麻风等类型。
典型症状包括皮肤损害、神经损害和内脏损害等。
其中,皮肤损害最为常见,表现为斑疹、丘疹、结节、浸润性斑块和溃疡等;神经损害则表现为神经痛、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等;内脏损害相对较少见,但严重时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四、麻风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麻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细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麻风病的重要手段,通过采集患者皮肤或黏膜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和培养,可以检测到麻风杆菌。
组织病理学检查则可以观察到典型的麻风病病理改变。
鉴别诊断时需要考虑与其他皮肤病、神经疾病等进行鉴别,以免误诊或漏诊。
五、麻风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预防麻风病的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具体措施包括:1. 对麻风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减少传染源;2. 对疑似麻风病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以防止疾病传播;3.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检查和治疗,以降低感染风险;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5. 改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麻风病健康教育讲座关键信息项:1、讲座的主题:麻风病健康教育2、讲座的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3、讲座的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4、讲座的主办方:____________________5、讲座的主讲人:____________________6、讲座的参与人员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7、讲座的费用(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8、讲座的时长:____________________9、讲座的主要内容大纲: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参与人员的要求(如提前报名等):____________________11 讲座目的本次麻风病健康教育讲座旨在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识,消除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和误解,普及麻风病的防治知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111 背景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
尽管麻风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对其缺乏了解,仍存在对麻风病患者的恐惧和歧视。
12 讲座内容121 麻风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详细介绍麻风杆菌的特点,以及麻风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播。
122 麻风病的症状和诊断讲解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如皮肤出现浅色或红色斑块、感觉障碍等,以及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等。
123 麻风病的治疗和预后介绍麻风病的治疗药物和方案,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经过规范治疗后良好的预后。
124 麻风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提高自身免疫力等方面的预防方法。
125 消除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倡导公众关爱麻风病患者,消除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13 讲座安排131 讲座时间和地点明确讲座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确保参与者能够准确知晓并按时到达。
132 讲座流程开场介绍、主体内容讲解、互动答疑、总结结束等环节的具体安排。
麻风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徐进军
一、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
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
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
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
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
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
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
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
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强?
麻风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经紫外线照射30-60
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即完全失去活力,但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24℃)条件下保存2周,活力才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 60℃10-30分钟即完全失活。
四、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
绝大多数人(约占95%)对麻风杆菌具有特异性免疫力,即使麻风杆菌侵入机体也很快会被消灭而不引起发病,只有很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
五、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
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
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
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
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
似兔眼。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人员和广大群众认识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六、麻风病能治愈?
麻风病是“不治之症”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麻风和其它慢性病一样,完全能治好。
随着科学的发展,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
上世界40年代,氨苯砜治疗麻风收到很好的效果,相继研制出利福平、利福定、氯苯吩嗪等多种强杀伤和抑制麻风杆菌的药物。
现使用联合化疗,疗效更为显著,只要服上1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
只要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服半年的药,多菌型服两年的药,麻风病就治愈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
七、怎样预防麻风病?
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各级领导应关心与重视,切实支持各县市医院,普遍开展皮肤科门诊,实行对现症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开展宣传,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麻防知识,争取早防、早治。
3、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发病。
八、麻风病人需要隔离治疗?
麻风病人不应与家人和社会隔离,治疗就在家进行,病人只要服1周药后,基本上就失去传染性。
病人在家治疗不但可和家人一起生活,而且可以从事他应从事的工作。
九、怀疑自己患了麻风病怎么办?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症状象麻风,主要及早去当地的皮防站(所)或防疫站就诊,在我国,麻风病治疗是免费的,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
麻风病一般不致命,但它会损害神经而且是不可逆的。
如果耽误了治疗会给自己留下终身的残疾!
十、麻风会引起毛发脱落?
头发脱落是麻风的特征之一,脱发程度与病期成正比。
脱眉则令人注目。
瘤型麻风患者脱眉,一般由外侧1/3开始,先稀少,如不及时治疗,则渐向内侧延伸,最终全部脱落。
亦有患者从眉中部或内侧开始稀疏、脱落,继之前者向两端,后者向外侧慢慢扩展;结核样型麻风患者如头面部有皮肤损害,也可见皮肤局部毛发稀薄或脱落,即使眉部未发生过皮疹,也可有患侧的眉毛稀少,眉毛的脱落常伴有睫毛的稀疏、脱落。
瘤型麻风患者的眉毛、睫毛常呈对称性稀少、脱落。
头发的脱落,可见于中、晚期的瘤型麻风患者,一般是从额部和枕部发际开始,呈小片不规则形脱落,继之向前额和顶部发展,但即使严重的脱发,沿浅表血管走向的头发,往往残留而不脱落,脱发处如无皮损,多无浅感觉障碍。
麻风患者脱发的原因众多,各型有各型的不同原因,一般认为瘤型麻风主要因为性腺、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受累后,由其相应的功能障碍所致;其次因麻风性病变细胞(肉芽肿)浸润、压迫毛乳头,使局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毛囊萎缩而引起。
其他各类麻风患者,主要由于皮肤损害的细胞浸润压迫毛囊、局部营养受阻或由于皮肤神经末梢血管功能障碍,导致其所支配区的毛发营养受阻而发生脱发。
少普乡卫生院
2012年元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