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05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观点(一)认知结构皮亚杰创立的发生心理学,从方法论角度看就是关于儿童智慧(思维)发展的结构论。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有赖于有机体的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协调;智慧的适应就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平衡,即儿童智慧的发展是通过儿童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儿童客观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皮亚杰认为,主体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而且主体自身必须具有认识能力才能去适应环境,认识客体,而认识能力乂必须以认知结构为基础。
皮亚杰很强调主体的结构特征,把它称为“图式”,即个体动作的协调组织。
他从生物学观点出发认为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
随着儿童与外界的不断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他的图式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就是儿童动作的图式不断完善,从而使认知结构山较低水平过渡到较高水平的过程。
皮亚杰把主体活动对环境的能动适应概括为同化和顺应。
在同化和顺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稳定状态,即平衡。
儿童每遇一新事物(接受外界刺激),就把它纳入原有图式中,试图去同化它。
如获成功,就会改变原有图式,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就会得到认识上的暂时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使认知结构不断发展,主体动作不断改变,以适应新的情境,同化新事物,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
智慧活动就是同化与顺应交义占优势的平衡状态和平衡过程。
平衡是动态的,不断从较低水平向较高水平过渡。
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过程,就是适应过程,也就是皮亚杰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儿童的智慧就在这种往复循环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四个。
第一个因素是成熟,指有机体的成长,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
笫二个因素是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皮亚杰(1896-1980),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瑞士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
主要著作有:《儿童的语言和行为》、《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道德判断》、《智慧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原理》等。
皮亚杰的理论主要是认知发展的理论,其治学思想是从儿童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研究,进而探索认识和运算的心理起源,也就是"发生认识论"学说。
他的理论极为丰富,融合了生物学、心理学、逻辑学和认识等方面的知识。
(一)智慧的本质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而适应是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就是同化和顺应,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内因)和客体(外因)相互作用的一种平衡状态。
他认为主客体的关系不是静止的,而是机动的,就导致了他的主体客体的不可分的认识论。
(二)关于认识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而认识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基本概念。
1、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儿童最初的图式是遗传性的图式,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
2、同化和顺应在心理发展的水平上,适应也可概括为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
同化是指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图式量的变化;顺应则是机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质的变化,使机体适应环境。
3、平衡平衡是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之间的平衡,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环节,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
平衡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
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作用,平衡从较低水平过渡到较高水平。
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就是适应过程。
(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与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过程。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必须通过机能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才能增强成熟的作用。
皮亚杰心理发展观皮亚杰心理发展观是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一个漫长的,缓慢的发展过程。
他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一种普遍受欢迎的心理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儿童发展领域。
皮亚杰心理发展观包含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以推动个体进入下一个阶段。
以下是详细的说明:1. 感知运动期(0-2岁):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发现世界。
他们开始发展感觉,能够识别声音,触感,味道和视觉。
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探索和改变他们周围物体的位置和特性。
他们还学会了区分自己和环境中的物体。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发展对象的恒常性,即了解即使在物体位置和外表发生变化时,物体的本质仍然没有改变。
2. 前运算期(2-7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他们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他们开始使用不同的符号和语言进行沟通。
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对逻辑概念的理解。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常会犯一些逻辑性错误,例如认为瓶子中的水比两个杯子的水多。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操作的内在化,即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性。
3. 具体运算期(7-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更加理解逻辑规则和抽象概念。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类比和推理,能够根据观察和经验做出多步的推论。
在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推理或抽象的发展,这是进一步发展正式操作思维所必需的。
总体来说,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强调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和连续的过程。
每个阶段都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以推进个体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理论对于儿童认知和学习的研究非常重要,并对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其他关心儿童发展的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指的是儿童从出生到大约两岁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智力发展的特点是,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运用心理表象从事智力活动。
但到达阶段的末尾时,儿童已开始具有运用心理表象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还不十分完备。
前运算思维阶段
前运算思维阶段指2—7岁这段时期。
儿童能利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表象进行思维,且这种思维成为智力活动的主要方式。
儿童能区别自己和其他物体,但此时儿童还无法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他只能已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
儿童在观察事物时仅仅把注意集中在他最感兴趣的,或事物最突出、最显著的方面,而对其他方面并不关心。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相当于儿童的小学阶段,时间大致为712岁。
在这一阶段,儿童掌握了群体运算、空间关系、分类和序列等逻辑运算能力,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中。
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大约从12岁开始至15岁左右结束。
儿童可以摆脱具体事物的内容而在纯形势的水平上,依据一定的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和命题运算。
儿童能从不同的角度对组成某一问题的全部因素做各种可能的结合,然后逐一进行分析。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和儿童学家,被普遍认为是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适应、积极构建、组织和操作。
以下是对这四个要素的详细解释。
首先,适应是指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适应新的情境和体验。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面临新情境时,会经历一种称为平衡的认知过程。
当儿童遇到新的情境时,他们的现有认知框架可能无法解释这个情境。
在面临这个认知冲突时,儿童会通过适应性过程来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适应性过程包括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行为适应环境,即通过行动来解决问题和适应情境;二是通过认知适应环境,即通过认知的转变来解决问题和适应情境。
适应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是儿童从简单的行为模式到复杂的认知结构逐渐发展的过程。
其次,积极构建是指儿童通过积极的探索和互动来建立和构建知识和理解。
皮亚杰认为,儿童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天性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
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通过观察、触摸、探索等行为,积极地建立新的概念和认知结构。
他们通过锻炼感知、运动和思维能力,逐渐理解和掌握自己周围的世界。
通过积极构建的过程,儿童不断发展出越来越复杂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第三,组织是指儿童将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成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认为,组织是认知发展的关键过程。
儿童通过将不同的概念、知识和经验组织成有条理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组织可以是以空间为基础的,例如将物体按颜色、形状或大小分类;也可以是以时间为基础的,例如将事件按顺序组织。
通过组织过程,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习的内容,并将其应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
最后,操作是指儿童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和理解世界。
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操作,即儿童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认识和改变环境。
他认为,操作是认知发展的基础,操作能力的发展为儿童提供了更广阔的认知和思维空间。
儿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操作,逐渐掌握抽象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这种能力解决问题和进行更高级的思考。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的主要内容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是指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观察和研究,提出的一种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这一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对于理解儿童的思维和学习过程有重要意义。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下面将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
1. 感知运动期(出生至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他们通过触摸、品尝、听觉和视觉等感官获得信息,并通过运动来探索和理解周围环境。
此时,婴儿还没有形成永久的对象概念,即他们无法理解物体的存在是持久不变的。
2. 前运算期(2岁至7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象征性思维,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操作。
他们开始发展出语言能力,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物体和事件。
此时,儿童的思维仍然受限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他们缺乏逻辑推理的能力。
3. 具体运算期(7岁至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推理的能力,并能够进行具体的数学和逻辑运算。
他们能够理解数量、重量、长度和空间等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在具体运算期,儿童的思维仍然受限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
4. 形式运算期(11岁及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变得更加抽象和逻辑。
他们能够进行假设、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够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和逻辑问题。
此时,他们能够思考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原则。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对教育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可以根据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以满足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
此外,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孩子。
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引导,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