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博士
- 格式:doc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7
学院风采 | 机电工程学院(常州校区) (2)专业纵览 | 机器人工程(常州校区) (5)专业纵览 | 机械工程(常州校区) (7)专业纵览 | 能源与动力工程(常州校区) (9)专业纵览 | 金属材料工程(常州校区) (11)专业纵览 | 工业设计(常州校区) (12)学院风采 | 物联网工程学院 (14)专业纵览 | 通信工程(常州校区) (17)专业纵览 | 物联网工程(常州校区) (20)专业纵览 | 自动化(常州校区) (23)专业纵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常州校区) (26)专业纵览 | 电子科学与技术(常州校区) (29)学院风采 | 企业管理学院(常州校区) (32)专业纵览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常州校区) (35)专业纵览 | 工商管理(常州校区) (38)专业纵览 | 国际经济与贸易(常州校区) (40)专业纵览 | 会计学(常州校区) (43)学院风采 | 机电工程学院(常州校区)学院介绍智能制造制造智慧鲜明特色,工程师摇篮学院以机械工程学科为主导方向,以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工业设计、机器人工程等专业为主要特色,面向工程应用,培养现代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机电控制、金属材料加工、电厂热能动力工程、空调与制冷、疏浚技术与装备、水工金属结构、工业设计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机械工程专业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
设有2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和1个国家工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
一流平台,求知者乐土学院现有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电控制及自动化水利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数字化制造技术、光伏系统集成与生产装备技术、特种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高空作业装备与智能技术4个常州市重点实验室。
激动人心的六月过去了,七月也不能松懈。
千万考生和家长都忙着干什么呢?当然是期待被心仪的学校所录取啦。
如果你选择了皖江工学院,那么,我想告诉你,这绝对是个明智之选。
因为你选择了未来更大的增值成长,所以,这篇文章值得你炫耀!!!江水浩荡,奔腾不息。
长江干流安徽段绵延416公里,水面宽阔,绿洲葱茏,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称。
2018年11月,国家教育部发文,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独立设置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正式以“皖江”为由,更名为皖江工学院。
十年磨一剑,皖江工学院培养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献身于安徽水利事业。
安徽省教育厅原厅长、中国科技大学程艺教授,在皖江工学院十一周年校庆暨转设成功座谈会上深情地说,安徽省水资源丰富,两条大河,其中淮河是水利是最头疼的事情,巢湖有各种水利设施,长江经济带就是缘水利而发展。
他指出,皖江工学院与水有关的所有专业,也是我们未来的品牌专业。
十年来,皖江工学院共培养毕业生近3万人,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水利类毕业生近4000人,就业率在96%以上,在安徽及周边水利行业就业的占91%,可谓“安徽水利建设人才的摇篮”!1你知道皖江工学院为什么扎根安徽办学吗?中国水利部与安徽省政府签订《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上强调,水利部将与安徽省在新的起点上共同谱写治水兴皖新篇章,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安徽加快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水利安徽”的核心内容,是“治水保安、兴水富民”。
“水利安徽”要做好“治、蓄、排、节、引”的五水文章,需要大量水利工程建设人才,这是教育部让皖江工学院扎根办学在安徽的初衷。
皖江工学院,是安徽省109所高校中水利类本科专业具全的一所高校。
学校置身于“水利安徽”战略,从专业建设,师资力量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多维度集中力量,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水利人才。
296%的高质量就业率,33.6%的考研录取率,可是不含一滴水分哦皖江工学院,依托原母体高校—河海大学优质水利教育资源优势,抓住安徽水利建设的机遇,围绕水利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类人才培养质量,使得水利类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95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近年来,以科技部批准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先后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和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标志,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常州校区是河海大学具有较完整办学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支撑。
校区地处江苏省苏锡常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位于国家级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436亩。
现有本科生5485人,研究生542人。
教职工近600人,教授、副教授110人。
校区设有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商学院(常州)以及四个基础课教学部。
常州校区充分依托河海大学的整体办学优势,结合校区特色和社会需求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不断得到提升。
校区现有15个本科专业;硕士生导师近80名,能培养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生,以及机械工程等18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博士生导师10余名,能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管理学、水利工程、岩土工程等学科专业的博士生。
“十一五”期间,校区新增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其中,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科技平台的空白,江苏省输配电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常州市江苏省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常州校区以河海大学“致高、致用、致远”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师资结构、注重师德建设,严格教育管理、建设优良学风,推进素质教育、凝炼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继续升学率保持在20%以上。
社会学(030301)河海大学社会学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030300)和二级学科博士点(030301)。
目前是全国16家具有博士学位授予的单位之一。
2008年,被评定为河海大学校级重点之重发展学科;2009年,教育部学位中心颁布的学科排名中,排名全国第10。
社会学学科具有鲜明的特色,在移民社会学、环境社会学、社会评价、城乡社会学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的学科优势领域,取得了众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社会学学科主持了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0多项省部级社科基金类课题,以及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盟、水利部、农业部、建设部、香港乐施会等研究项目计120余项。
社会学学科具有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学术影响,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14位教师先后成为这些机构聘请的移民与社会学专家。
与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埃及、土耳其等国家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
社会学学科人才梯队完整,现有博士生导师11名(施国庆教授、陈阿江教授、赵永乐教授、陈绍军教授、孙其昂教授、邢鸿飞教授、杨文健教授、宋林飞教授、黄健元教授、许佳君教授、王毅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名(除11名博导外,还有校内的余文学教授、颜素珍教授、施春华教授、高燕副教授、顾金土副教授、胡亮讲师,以及兼职的徐琴研究员、陈如研究员等),一批中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学和科学研究骨干。
社会学学科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与人才成长规律,在实践中凝炼出“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培养方向,不断完善“重视经典文献阅读,强化实地调查能力训练”的教学与培养模式。
在培养环节中,利用学科导师科研项目多、实践机会多的优势,绝大多数研究生通过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大幅提升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研究生培养取得了较好地成效。
06级硕士/08级博士陈涛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十届二等奖、第十二届三等奖,04级硕士杜瑛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陈涛、05级硕士/08级博士仲秋、06级硕士/08级博士史秋霞分别获得江苏省普通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仲秋、04级硕士/07级博士程鹏立、陈涛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资助到美国知名高校访问,06级和07级社会学研究生班分别获得“江苏省级优秀班级”的荣誉称号。
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管理办法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管理办法河海研〔2011〕4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博士研究生应具有的学术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六条规定,博士研究生必须达到下列学术水平,才能授予博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三条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一)论文的选题和成果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经济建设有较重要意义。
(二)论文立论正确、分析严谨,反映作者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研究成果达到下列水平之一:1、在从事的研究课题领域发现有价值的新现象、新规律和对已有现象及规律的新解释和新证明;2、熟悉本学科方向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改进和发展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3、从事国际上某一个新研究方向的研究,国内尚无人系统研究,能将新的研究方向系统化,有自己新的理论框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4、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前人未曾解决过的科学技术或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得到专家认可,并通过实施;5、提出具有较高科学水平的新工艺方法,在生产中获得重大经济效益;对从事课题的设计与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上有较重大的创造。
(四)论文注重理论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五)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
第二章论文工作第四条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广泛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阅读与综述报告要求:(一)文献阅读量应不少于80篇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
河海大学2016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章程一、学校概况河海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和谐进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和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一百年来,学校在治水兴邦的奋斗历程中进展壮大,被誉为“水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材培育的摇篮和水利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设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占地面积2580余亩。
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水利工程学科整体实力最强,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众多。
截止2021年末,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50344名,其中研究生15895名,一般本科生19917名,成人教育学生18918名,留学生584名。
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3258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187名,博士生导师400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15名。
河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具有悠长的历史,自1958年开办以来,为国家培育了大量有效性专业技术人材,是国家级“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面向全国招生,在江苏、安徽、浙江、贵州、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河南、广东、福建、新疆、云南、江西、陕西、四川、河北等18个省(市)、自治区设有54个函授站或校外学习中心,年招生规模达6000人以上。
通过半个世纪多的探讨和实践,河海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积存了丰硕的办学体会,形成了具有自己办学特点的教育模式。
在学历教育方面,形成了以专升本为主,兼顾高中起点本科和专科,水利特色和其它专业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地域的办学格局。
目前我校成人高等教育要紧采纳函授办学形式,开设40多个本、专科专业,对符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
在非学历教育方面,为解决社会急需,踊跃举行以职位培训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培训,为社会培育了一大量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人材和治理人材,博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2017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名单公示
根据《河海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与评选办法》(河海校科教[2010]76号)和《关于开展2017年河海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河海研[2017]2号)的文件要求,经过个人申请、学院初审、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评审,胡义明等14名博士、谈娟娟等63名硕士、余蕾等25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拟入选2017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特此公示。
如有异议,请于本公示公布之日起至2017年4月28日17:00之前书面署名向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闻天馆617室)反映。
研究生院学位办
2017年4月24日
2017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7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7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名单。
环境工程领域中水污染控制、水环境修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持国家水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
已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六十余篇,申请专利二十多项。
电子邮箱:envly@张松贺,男,1977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并获取博士学位,并在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校工作。
目前主要从事基于环境生物技术的水生态修复、生态安全评价、水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已发表SCI论文近20篇;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
获2008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目前已经获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主持高校基本业务基金1项、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参加重大水专项项目1项。
参加学术职务,SCI收录国际期刊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Biology的Associate Editor和新型国际期刊Glob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Editor,并为多家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电子邮箱:shzhang@.倪利晓,女,1973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
主要从事污染控制与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藻类控制与抑藻剂研发、氮磷脱除及资源化回收利用、人工湿地控污技术及抑堵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已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8篇,EI收录3篇;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项。
负责及参与完成了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污染控制重大科技专项、十五“863”、中央高校基金、省环保厅科研项目校基金和重点实验室基金等。
电子邮箱:nilixiao@陆光华,女,196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
主要从事有机污染化学、污染生态化学及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已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
机械工程学院《教师简介》一、机械工程系吴玉光,男,1961年5月生,获博士学位、教授。
现任机械工程系系主任。
学习经历:1978.10-1982.7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精密机械及自动化专业,本科;1985.9-1988.7,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研究生;1998.2-2001.7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攻读博士学位;2001.11-2004.3上海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1982.8-1985.8江苏省徐州手表厂工作;1988.8至2006.9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2006.10至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995获得水利部优秀教师称号。
社会兼职:全国高校制造技术与机床研究会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先进产品建模,加工工艺自动规划,组合夹具自动设计、多指抓取自动规划等。
主要承担课程:机械CAD/CAM,机械工程导论,实体造型与参数化设计。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三十余篇,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5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二项。
孙鲁涌,男,副教授,1982年浙江大学精密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浙江大学机械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现任机械工程系副主任,浙江省高校机械原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课程:机械原理、优化设计、软件工程、科技英语、高等机械学、现代设计方法、机构分析与综合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主要科研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数字化现代设计技术、CAD、新型机构与传动、机电系统设计等。
主持了基于啮合理论的精密小模数齿轮技术研究、面向概念设计的产品三维造型系统模型与功能研究、钟罩式煤气表检定装置数据采集技术研究等课题,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
张云电,男,1956年3月出生,安徽省人,获硕士学位,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超声电子、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技术。
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名单公示
根据《河海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与评选办法》(河海校科教〔2010〕76号)和《关于开展2016年河海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河海研[2016] 3号)的文件要求,经过个人申请、学院初审、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评审,徐斌等17名博士、王超等71名硕士、赵梦杰等28名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位论文拟入选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特此公示。
如有异议,请于本公示公布之日起至2016年4月15日17:00之前书面署名向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闻天馆617室)反映。
研究生院学位办
2016年4月11日
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名单。
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名单公示
根据《河海大学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与评选办法》(河海校科教〔2010〕76号)和《关于开展2016年河海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河海研[2016] 3号)的文件要求,经过个人申请、学院初审、研究生院组织专家评审,徐斌等17名博士、王超等71名硕士、赵梦杰等28名专业学位硕士的学位论文拟入选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特此公示。
如有异议,请于本公示公布之日起至2016年4月15日17:00之前书面署名向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闻天馆617室)反映。
研究生院学位办
2016年4月11日
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2016年河海大学校级优秀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