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道”。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 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 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 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 史著作。
作品介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个问句能不能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 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 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 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 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观看视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二)借助工具书和注解,通译全文。
读准字音
yùn
yuè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lè
xǐng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yòu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 罕》
d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子张》
通译全文 表顺承,然后 同 “悦”,愉快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
表转折,却
介词,从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