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275.28 KB
- 文档页数:4
1、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2、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人体皮肤越干燥,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指在热湿环境条件下,显着影响人体舒适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
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但在热环境或运动条件下,人体主要是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它占人体总散热量的75%以上。
在人体蒸发散热的同时,必然引起服装与皮肤间微气候区的湿度上升,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
服装作为人体与环境间的防护层,它应能使热量快速散发又不引起衣内微气候湿度过度增加,因此在热湿条件下,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对人体热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服装材料的纤维的结构、纱线的结构、面料的组织和后整理等方面。
服装材料中,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化学纤维材料中,人造纤维材料比合成纤维好。
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有的有空腔或毛细管,所以它们的吸湿、透湿性大都较好;纱线较蓬松,材料越薄越稀疏、透孔的材料,缝隙较大,有利于汗液的吸收和挥发,宜做夏季服装。
由于化学纤维的吸湿性普遍较低,为提高化学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是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进行混纺,或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 (如以涤纶为芯纱,棉为包层纱组成的涤棉包芯纱),或用双层织物形式出现 (如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又开发出了高吸湿性的纤维织物,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关于G2000品牌服装舒适性的调查调查品牌:G2000 (无锡百盛)调查时间:1020年11月14日调查人:。
G2000品牌市场定位为时尚潮流的男仕及女仕职业装,其风格年轻而深沉,在白领的精致品位中加入了一点反叛色彩。
以下我将从运动舒适性、触觉舒适性、热湿舒适性等方面分析G2000某些款式服装的舒适性能。
服装的舒适性能是指服装这种客观物质在生产、选择、穿着过程中,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舒适感觉的特性。
1,热湿舒适性热舒适性能主要是衡量服装保护体温的保暖性和散发体内热量的散热性,保持人体热量平衡。
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热舒适环境的因素很多,如人体心理、生理因素,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环境因素(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辐射热强度)、服装因素(保温程度、透湿性能)等。
1.1面料成分比热容J/(g·℃) 导热系数W/(m (℃) 公定回潮率%羊毛 1.36 0.052—0.055 15.0粘胶纤维 1.26—1.36 0.055—0.071 13.0涤纶 1.34 0.084 0.4 G2000的面料成分为65%羊毛.、30%粘胶纤维和5%聚酯纤维(涤纶),为针织服装,里料100%涤纶。
导热系数越小,表示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差,保暖性能好。
由上表可知,相对其他纤维面料,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导热系数较小,比热容较小,所以这种混纺面料保暖性能总体良好。
关于吸湿性,公定回潮率越高,吸湿性能越好,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较高,总体来讲,这种混纺面料的吸湿性较强,但是放湿过程缓慢,透湿性不佳。
里料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作为里料穿着有闷热感,1.2款式结构G2000西装颜色基本是黑色系列,深色材料反光小、吸热多,适合秋冬季,女装为单排扣西服套装,两粒纽扣,属于流行的款式。
男装为黑色暗竖纹西服(双扣带西裤),后面侧开双叉,整体效果笔挺。
1、服装舒适性:从广义定义上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
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
包括温度性舒适、接触性舒适、适体性舒适。
2、发展演变过程:1941年,生理学家格杰等人提出了通用的服装热阻定量单位--克罗。
1962年,美国服装科学家伍德科克在控制环境温湿度和风速的条件下,将测试织物包覆在一个湿的圆筒上,提出了透湿指数Im。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人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服装因素环境因素3. 人体、服装、环境对四种散热方式的影响因素方式环境因素;服装或介质因素;人体因素传导温度差;材料或空气层的热阻;人体表面温度对流气温和风速防风性能和服装的密闭程度暴露部分与服装覆盖部分的比率,表面温度辐射环境物体的表面温度、空气温度;物体表面的立体角、辐射率辐射率,表面温度暴露部分、服装覆盖部分的比率,表面温度3、影响服装热阻的因素:覆盖面积衣下空气层服装的开口多层服装着装服装重量风速人体动作与姿势4、透湿指数的影响因素:风速人体运动环境湿度服装的热阻服装的透气性服装的吸湿性5、服装风格与力学性关系:广义的织物风格包括织物的触觉风格和织物的视觉风格,是人们通过触觉和视觉对织物的特性所做的综合评价。
视觉风格是织物的纹理、图案、颜色、光泽剂其他表面特性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并通过人脑产生的织物特性的综合判断。
6、着装条件下辐射散热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衣服表面黑度;衣服表面温度;着装条件下有效辐射面积;平均辐射温度;7、热湿舒适性相关服装因素:热阻透湿指数透气性液态水传递性服装结构设计材料8、功能性服装材料:相变材料纳米材料防水透湿膜材料形状记忆材料9、阻燃服装评价指标:燃烧的难易程度火焰表面传播速度发烟能见度燃烧产物的毒性燃烧产物的腐蚀性。
影响服装舒适性因素的探究作者:裴思楠陆鑫来源:《辽宁丝绸》 2017年第1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服装的需求不只停留在保暖御寒、经穿耐用上,而是更加追求服装的舒适性。
从广义上来说,服装舒适性是指着装者通过肢体的感觉对自身所穿着服装的特别体验,来满足自身生理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1],相反不舒适的服装也会降低服装的实用性,因此研究服装舒适性一直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本文从服装材料、色彩、款式、结构及性能方面阐述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以便为服装舒适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服装材料服装材料本身对服装舒适性有重要影响[2],棉纤维吸湿性较好,可带走热量,具有良好的贴身穿着舒适性;耐洗,手感柔软,适宜做四季各类日常服装,应用于夏季裙装、T恤及春秋休闲装。
麻具有优异的吸湿性,同棉一样夏季穿着不贴身,感觉清爽舒适,尺寸稳定性好,挺括,但是处理不当就会有刺痒感、表面粗糙感,会使人体感觉不舒适。
毛织物光泽度较好,给人视觉舒适感,手感柔软,穿着舒适贴身合体,表面有毛绒,保暖性较好。
再如大豆纤维,是一种新型蛋白质纤维,手感柔软,亲肤性好,在高档针织内衣领域已显示出较大开发前景。
还有很多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及一些具有独特保健性能的新型纤维,这些环保材料制作的服装对人身体健康更加有益,会使人更加接近大自然,有种舒适、自然、清新的感觉。
服装材料不同对服装的舒适性的影响也不同。
我们在设计和制作服装时应同时注重服装材料的选择,使服装在穿着展示过程中不仅具有款式和颜色上的美观,同时还具有服装舒适性,让人们在美观的同时,感觉到心理上的愉悦和生理上的舒适。
2 服装色彩服装的色彩主要通过外观特征影响人的视觉神经,刺激人体内的分泌系统引起人内心的变化。
不同颜色会产生不同的刺激,从而导致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感受不同[3]。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红色代表快乐,热情,它会激发热烈,愉快的情感;绿色代表和平,会使人感觉温和,镇静,舒适,使人心情开朗;而黑色则代表庄重,神圣,沮丧,会使人感到压抑,深沉……因此服装色彩可以使人们产生冷与暖,活泼与庄重等不同的心理感受,直接对服装舒适性产生影响。
1.1 研究意义首先随着人类涉足的地理空间范围不断地扩大,人们接触到的天然和人为气候条件更为严酷,这就需要在正确的认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舒适感的追求日趋强烈,处在工作中要需要穿着舒适的工作服、防护服外,休闲、运动中要求有舒适度的服装。
所以,知晓各种因素对服装面料的影响并运用设计到服装上,可满足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保障人们的身心愉快和人身安全。
服装是人的第二皮肤,服装是否舒适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服装舒适性以人体、服装、环境为系统,以人体为中心,利用物理、生理、和心理的交叉和融合进行研究,追求保证人们身心健康的符合卫生要求的健康服装。
1.2 研究对象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能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本文主要研究服装生理上的舒适性。
2.1 舒适性的涵义舒适性定义可以归结为: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使人在生理、物理和心理方面达到一种令人愉悦的状态。
[1]换言之,舒适性包含生理舒适性、物理舒适性和心理舒适性。
也可以从反面、即不舒适的感觉来描述,有专家对舒适性做了如下定义:无痛、无不舒适感觉的一种中性状态。
2.2 生理上舒适性的组成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能。
第三章影响服装材料生理上舒适性的因素及分析3.1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 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 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 人体皮肤越干燥, 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维劳夫特纤维是近年才问世的国际最新型保暖性和舒适性均佳的环保型纺织原料,所用的木材是专门经过生态培育的。
用溶剂法生产的该纤维可以保证不产生任何影响环境的污染。
该纤维截面为扁平状结构,长宽比达5:1,光泽好,手感柔软。
扁平状结构纤维比圆型截面纤维易在纱线上造成大量间隙,能使纱线和织物手感柔软、导湿透汽、膨松、保暖性好、穿着轻盈和舒适。
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且易洗涤打理。
按照人们普遍接受的服装舒适性是指:穿着这样的服装即不感到稍凉,也不感到微热,在心理和实际上总是处于舒适状态。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1、热湿感——要求服装有良好的透汽性,优良的导湿性,一定的保暖性。
2、压感——要求服装有一定的宽松性,不粘贴人体皮肤,有一定的运动机能性,不束缚人体的运动。
3、触感——要求服装有良好的接触舒适感,不刮伤、刺痒皮肤,于皮肤有良好的适应性。
维劳夫特纤维制成的服装,例如;维劳夫特纤维50%涤纶50%。
1、透汽性稍逊于中空涤纶,大大优于纯棉和丙纶等纤维。
2、30分钟导湿综合值远远高于纯绵、中空涤纶和丙纶。
3、保暖性;厚织物热阻值以维劳夫特/涤纶为最好,优于纯棉、中空涤纶和丙纶。
4、水汽吸收速率稍逊于纯棉而优于中空涤纶和丙纶。
5,在蓬松度方面,稍逊于中空涤纶而优于纯棉和丙纶。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维劳夫特/涤纶具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综合优点,制成的服装有非常良好的舒适性。
目前,国外该纤维的产品还很少。
当原料刚刚进人中国市场,我们就进行了国内首家实验性纺纱、织造的研究。
英国阿考迪司公司 (Acordis)选择我公司作为该原料的唯一国内代理商和产品出口商。
现将该纤维纺纱、织造的主要技术,简要总结如下:1、维劳夫特纤维纺纱工艺(以维劳夫特纤维和涤纶中空混纺纱为例)1-1纤维简介1-1-1维劳夫特纤维规格及物理性能纤维规格2.4dtex×38mm干强17-2lcN/tex 干伸长 19%-23%湿强9-12cN/tex 湿伸长 25%-30%吸湿95%-105% 截面 (长宽比)5:11-1-2 中空涤纶纤维规格 1.67dtex×38nm1-2两种工艺流程及对比实验1-2-1并条混棉维劳夫特纤维:AOO2D+FAO22(六仓)→A036C(梳针)→A076C→A186D型梳棉机中空涤纶:AO2D→FA022(六仓) →A036C(梳针) →A076C→A186D型梳棉机两种纤维条→FA3l1并条机→FA3l1并条机→FA3l1并条机→A454P粗纱机→1294B细纱机(或FA506)1-2-2 圆盘抓棉混棉维劳夫特纤维和中空涤纶A002D→FAO22(六仓) →A036C(梳针) →A076C+A186D型梳棉机→FA3l1并条机→FA3l1并条机→FA3l1并条机→A454P粗纱机→1294B细纱机 (或FA506)1-2-3维劳夫特和涤纶分别在并条机上混和与维劳夫特和涤纶在圆盘抓棉机上混和的对比实验,结果如表1、表2。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1. 什么是服装的舒适性服装的舒适性是指穿着服装时的舒适感受。
它包括了服装对身体的贴合度、吸湿透气性、保暖性、柔软度、适宜的重量感等方面的因素。
舒适性是衡量一件服装是否适合人体穿着的重要标准。
2. 为什么要进行服装舒适性优化研究服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舒适的服装能够提高我们的穿着体验,使我们在各种活动中更加自在和舒适。
优化服装的舒适性能够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的追求,对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3. 如何研究服装的舒适性研究服装舒适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
主观评价是通过人们的感受和反馈来评价服装的舒适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客观测试则是通过仪器和设备来测试服装的物理性能,例如透气性测试、吸湿性测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服装的舒适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服装舒适性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服装舒适性的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服装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适的材料应具有适宜的柔软度、吸湿透气性、保暖性等特性,能够与肌肤良好地接触并提供舒适感。
此外,设计和制造工艺也会影响服装的舒适性,如缝制方式、剪裁设计等。
人体的形状和运动也是考虑的因素,服装应能够与人体的运动相适应,不会限制活动或造成不适。
5. 服装舒适性优化的应用前景是什么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运动、户外活动以及特殊工作环境中。
优化服装的舒适性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并促进服装行业的发展。
此外,舒适的服装还可以降低身体不适和损伤的风险,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因此,服装舒适性优化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一、服装材料因素材料不仅影响设计效果,还直接影响人体穿着的舒适感和服用性能。
材料的含气性、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及后整理的外观风格均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含气性的大小以含气率来表示,含气率大的材料能充分发挥保温和通气性能。
如羊毛产品的保温性之所以优越,是因为毛纱容易织成多空隙的织物结构,在这种状态下,织物内的空气不会引起热的对流,是冬季理想的保暖材料。
另外织物的后整理对服装舒适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防静电服装,可以消除或控制人体静电的产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最主要的静电来源。
因此,设计师必须熟识各种材料的性能,根据衣物类型、服用季节及穿着用途来正确选择使用,使服装既美观时尚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感。
1、纤维性能由于纤维种类及其结构形态的不同,因而纤维有着不同的性能,这些性能直接影响面料的生产加工和服装的舒适性。
(1)纤维细度。
纤维的细度与纺织加工工艺及所制成的纱线和织物的性能有密切关系,较缅的纤维制成的衣料光泽好,手感较柔软,容易得到丰满蓬松的效果,可以制得轻薄织物,适于做夏季服装,但较细纤维制得的面料易起球。
较粗纤维制得的织物粗犷、厚重。
适于冬季服装。
(2)纤维长度。
除蚕丝外,纤维长度大都以 rr 呷为单位,天然纤维的长度决定于它们的品种和生长条件,化学纤维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纤维长度越长,成纱强度越高,服装坚牢度越好,长纤维纺纱可少加捻,制成的织物和服装手感柔软舒适;此外,纤维越长,纱上的纤维头端露出越少,因而服装外观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
(3) 纤维的表面性能。
纤维的表面性能对织物和服装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表面较为光滑的纤维由于相互之间啮合力小,所以制成的衣料在穿用过程中,纤维较易拉出。
强力较低的纤维,被拉出表面不久就断裂,对服装外观影响不大。
但强力较大的纤维,拉出后不易断裂,则在服装表面相互扭结成球,使服装表面起毛起球,影响了外观和舒适感。
浅谈服装舒适性作者:韩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0期韩静(泉州纺织服装学院,福建石狮 362700)摘要: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服装有着最为基本的遮体御寒的功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人们对于服装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除了基本功能以外,还需要在穿着的时候感觉到舒适合体,已经成为了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产物了.本文将从服装的舒适性出发进行较为详尽的探讨,主要介绍了服装舒适性的几个分类,并指出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几个方面的因素,最后结合这些情况提出了应该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服装着装时候的舒适性问题,从而使得服装发挥出人体第二皮肤的重要职能.关键词:服装舒适性;基本功能;科学性;艺术性;第二皮肤;服装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0-0109-021 前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必然离不开服装,千百年来,服装已经经历了最初仅仅是发挥出其遮风挡雨功能的时代,走入了人们还需要服装在进行着装的时候,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舒适性,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服装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保护性特征,更要显示出一定的舒适性特征.事实上,服装可以说是人类的第二皮肤,它穿在人体上应该感觉到舒适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不合体的服装将会大大降低服装的实用性功能.那么,所谓服装的舒适性就是指人们在选择服装这种客观物质进行穿着的时候,应该感觉到一定的舒适体验,不仅是生理方面的,也要是心理方面的舒适,从而体现出服装的舒适功能.2 服装的舒适性分类作为已经发展了数万年历史的服装来说,其已经从最初的遮体御寒、适应环境的基本功能向着更高的功能发展,它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穿着物品了,更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产物.这是由于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的突破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注重服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那么,服装的舒适性到底有哪些类别呢?具体分类如下:2.1 运动舒适性服装穿在人体上,首先它应该符合人体的运动特征,否则,服装将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因为人的生命就在于运动,任何服装都不能穿在人体上妨碍人体的活动,从而使得人体活动能力受限.这样的服装将是失败的,不具有舒适性.应该来说,这就是服装运动学的基本理念所在.因此,服装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服装对于人体的运动舒适性,要能够做到认真分析人在各项运动中可能存在的与服装有关的运动变化关系,并根据这些运动特征进行服装设计.比如说,服装中的腰身设计应该注意到后腰身的设计应该与前腰身的设计不是完全相同的,男装与女装的腰身设计也应该是有区别的;2.2 热湿舒适性所谓服装的热湿舒适性就是指人体在穿着了一件服装以后,能够在环境、服装本身以及人体自身三者之间形成一种生物热力学的综合性平衡关系,能够维持人体体温的稳定,并为人体发挥出正常的生理机能创设良好的条件,满足人体生理方面对于服装的实际需求,进而让人体感觉到服装的舒适性能.应该来说,服装的这种热湿舒适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的服装应该是人体、环境二者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载体,并通过传递不同的热、湿程度来调节人体的感觉,进而达到人体的生物平衡.比如说,人体出汗时,服装应该具有良好的汽相缓冲能力和液相缓冲能力,从而让人体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不会感觉到阴冷;2.3 触觉舒适性这种感觉主要是指服装跟人体的皮肤进行接触的时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于服装这种材料的生理感觉.从内在来讲,它主要是来自于人体皮肤与服装的材料进行直接接触时,服装材料对于人体表皮层下的神经系统的一种刺激,要让人体能够在感觉到刺激的时候,不能够有一种刺痒的感觉,这种突然变化的幅度也不能过大.一般来说,服装材料的舒适感主要表现为:冷暖感,爽适触感,动态穿着感等,它也被称作为压力舒适感,它对人体的着装来说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影响.这种触觉舒适性不能给人体过大的压力,否则它将引起服装穿着的不舒适感;2.4 视觉舒适性这种服装的舒适性主要是指服装的款式、色彩以及样子等方面对于不同人们的带来的感受,从而使得这些服装消费群体产生不同的心理舒适感受.一般来说,服装的视觉舒适性是由心理机制引出来的,会通过服装外在的色彩、款式、面料触觉等来对服装消费者产生不同的视觉刺激,进而影响到消费群体对于服装的态度,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服装消费行为.3 服装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般来说,服装的舒适性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具体有这么几个方面:3.1 生理机能因素对于服装来说,其舒适性受到生理机能因素的重大影响,它主要表现为:服装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多方面的生理机能因素.比如说,服装的吸湿性机能就是指服装材料是否能够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所排出来对汗液和蒸汽,并通过服装材料释放到空气中去.如果吸湿性能好,服装的舒适性就越高.事实上,近些年来,人们已经对服装的材料进行了改良,以改善材料的吸湿性能,从而提高服装的舒适性.那么,服装的保暖性、透气性、柔软、光滑度、伸缩性以及化学性能因素等,都将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服装的保暖性越好,其舒适性也越高,透气性越好,舒适性也好.服装材料越柔软、光滑度高,服装的表面触觉就越好,其舒适性也越好.此外,人体生理机能也会对服装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光从服装生理机能来考虑其舒适性,是有失全面的.这是因为当人体与服装产生联系后,人体本身也会有一定的生理调节功能,以使人体获得对服装的最佳舒适性.比如说,人体在进食以后,食物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就要看人体进食的质和量区别,肌肉运动也会对人体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服装的舒适性.当然,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遗传、生活习惯等的差异使人对服装舒适性有不同的感受;3.2 心理方面的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人对于服装的需求除了最为基本的实用功能以外,还要追求其心理感应,看服装是否能够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情趣,从而更好的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艺术品位.这就是现代人对于服装的心理追求.因而,人的心理方面也会对服装舒适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服装心理方面的舒适性包括了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因素.就服装色彩来说,它往往是通过人们的视觉来产生一种心理感受,它会影响到人的视觉神经,还会影响到人的心脏等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服装色彩能使人产生冷与暖、兴奋与沉静等多种不同的心理感受.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服装色彩的舒适性将给人带来一种服装的舒适性.甚至有时会因为不同的色彩搭配而产生不同的感情效果.此外,服装的不同风格也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是因为服装作为人体的第二皮肤,是人类表达心理感应的有效语言之一,不仅需要获得生理方面的满足感,也要追求心理上面的平衡感,这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服装的社会效果.不同的服装风格将会给人带来高贵感、庄重感、时尚感等多种不同的感受.对于具有高贵感的服装来说,其一定是材料珍贵,做工精细,款式现代的,但是,不一定是舒适的,其更多的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而服装的庄重感和时尚感也是反映出了人的不同文化修养与气质,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然而,一些时尚感较强的服装却不一定利于人体穿着需要,甚至还会影响到人体皮肤的呼吸,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而,我们说,服装在追求审美心理需求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其舒适性能的实现,满足心理需求和生理需要;3.3 服装材料性能因素服装的舒适性显然还会受到服装材料自身性能的影响.比如说,一些服装材料本身就对人体穿着来说,不具有舒适性.根据一项调查表明,化纤材料的服装往往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异常刺激感,而真丝则更为适合人体的穿着舒适性要求,它不仅美丽轻盈,而且柔软光滑,具有独特的保健性能.棉质的服装则是更利于吸汗、透气,而且它的价格还相对较为便宜.此外,粘胶纤维综合了上述两者的优点,环保材料的服装则对人体健康更为有益,给人一种舒适、自然的感觉.因此,服装的不同材料显然会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应该来说,还是较为直接和关键的影响.一些服装材料本身还会有不同的心理感应,这主要是材料的色彩因素产生的保温性有一定的差别.这些服装材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服装的设计效果,从而直接影响到人体穿着时候的舒适感和服装性能.因而,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服装材料来设计服装,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服装材料来选择和穿着服装,从而使得服装材料既体现出美观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性.4 结语总之,服装舒适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对服装舒适性进行评价,可以是主观评价,也可以是客观评价,它是衡量服装设计与制作水平最有效的标准,能左右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又能提高服装产品的质量,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服装舒适性要求,根据服装材料、人体结构等来具体实施服装的结构设计,从而使得服装满足人们基本的实用功能基础之上,更能够让人们穿出健康、穿出时尚、穿出个性,将服装的舒适性发挥到极致,让服装美与健康美有机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促进人类文明的更快、更好发展,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切不可只重视服装的设计,而忽略其穿着等各方面的舒适性,否则,这样的服装设计将是失败的,无法推广开来,也无法得到普遍消费群体的认可和接受.参考文献:〔1〕孙斌.关于服装舒适性的评价与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09(04):93-95.〔2〕陶海湄,孙莉.浅析服装的舒适性[J].国外丝绸,2004(01):28-31.〔3〕向东.特体服装结构版型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35-70.〔4〕邢旭佳.原型服装结构制图法的特点与适应性[J].丝绸,2004(3):26-30.〔5〕张技术,佟立民.着装舒适性影响因素的探讨[J].北京纺织,2005. 〔6〕张渭源.服装舒适性与功能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45.。
浅析服装构成要素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作者:晏栖云来源:《牡丹》2019年第21期服装构成的三大要素是面料、款式、色彩,而服装又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层肌肤”,所以,三大要素的合理选择和使用与服装舒适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本文从服装构成要素作为切入,阐述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提出了服装设计和服装功效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服装构成的三大要素分别是面料、款式、色彩。
在实际的服装设计制作中,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对服装成型与合体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下,环保主义运动与回归自然的朴素思潮席卷而来,这就要求服装不仅仅只有遮体保护等基本功能,还要带有情感上的人文关怀。
需求造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需求环境下,设计师只有基于对季节和对人体体表的多重考虑来选择面料、从人的伸曲范围和活动力度等方面来制定款式、从人的视觉及心理方面来使用色彩,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在着衣方面的舒适与需求,做到以人为本,为大众而设计。
一、面料的选择对服装舒适度的影响(一)夏季服装的面料选择夏季气候炎热,气温较高,人们出汗较多,这就要求服装要具有良好的防晒与防暑功能,因此要选择吸湿性好、质感轻薄、散热快、透气性好的面料。
纯棉布、麻类、丝绸类纺织品为最佳选择。
就吸湿性而言,麻、丝>棉织物>羊毛>尼龙>维纶,丝绸、苎麻和人造丝的吸湿能力很强,在炎热的环境下,以上材质的服装相对于其他面料的服装来说能更好地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在夏季衣料的选择上,它们是不二之选。
夏季服装一般都疏松而单薄,这更能提高散热性。
面料表面光滑则反射率高,使得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有降低热量的作用,在面料光滑程度上,麻纤维与丝纤维更加光滑,这两种面料更利于减少辐射。
透气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主要取决于面料原材料的厚度与紧实度,在这一方面,棉、麻、丝类织物质地轻薄,更利于散热。
(二)冬季服裝的面料选择冬季天寒地冻,气温较低,衣物选择要注重保暖性,同时也要注意吸湿透气性。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一、服装材料因素材料不仅影响设计效果,还直接影响人体穿着的舒适感和服用性能。
材料的含气性、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及后整理的外观风格均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含气性的大小以含气率来表示,含气率大的材料能充分发挥保温和通气性能。
如羊毛产品的保温性之所以优越,是因为毛纱容易织成多空隙的织物结构,在这种状态下,织物内的空气不会引起热的对流,是冬季理想的保暖材料。
另外织物的后整理对服装舒适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防静电服装,可以消除或控制人体静电的产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最主要的静电来源。
因此,设计师必须熟识各种材料的性能,根据衣物类型、服用季节及穿着用途来正确选择使用,使服装既美观时尚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感。
1 、纤维性能由于纤维种类及其结构形态的不同,因而纤维有着不同的性能,这些性能直接影响面料的生产加工和服装的舒适性。
(1)纤维细度。
纤维的细度与纺织加工工艺及所制成的纱线和织物的性能有密切关系,较缅的纤维制成的衣料光泽好,手感较柔软,容易得到丰满蓬松的效果,可以制得轻薄织物,适于做夏季服装,但较细纤维制得的面料易起球。
较粗纤维制得的织物粗犷、厚重。
适于冬季服装。
(2)纤维长度。
除蚕丝外,纤维长度大都以rr呷为单位,天然纤维的长度决定于它们的品种和生长条件,化学纤维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一般来说,纤维长度越长,成纱强度越高,服装坚牢度越好,长纤维纺纱可少加捻,制成的织物和服装手感柔软舒适;此外,纤维越长,纱上的纤维头端露出越少,因而服装外观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
(3)纤维的表面性能。
纤维的表面性能对织物和服装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表面较为光滑的纤维由于相互之间啮合力小,所以制成的衣料在穿用过程中,纤维较易拉出。
强力较低的纤维,被拉出表面不久就断裂,对服装外观影响不大。
但强力较大的纤维,拉出后不易断裂,则在服装表面相互扭结成球,使服装表面起毛起球,影响了外观和舒适感。
A、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就人体来说,舒适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舒适,还有一个是生理舒适。
生理上的舒适性包含了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重量还有化学性等。
下面从纤维、纱线、面料来说服装的舒适性。
1纤维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1.1棉:棉纤维很透气又特别吸汗,是大多数内衣的主要用料。
这符合我们日常的生活常识,因为棉优质的吸湿性和柔软特点很适合人体对舒适性的要求 1.2麻从麻的茎杆中抽离出来的麻纤维,个性有棱有角,所以麻纤维十分容易长皱纹,这会影响到它和皮肤接触的舒适性,因此它一般不作为服装内料使用的。
但麻纤维的特性十分通风凉爽,适合夏天穿著。
现在有一种新型的麻用于服装,这就是汉麻了。
汉麻具有干燥、纤维细、纤维横截面形状复杂、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等特点,因此用汉麻做成的服饰除了穿着健康舒适之外,还有很多功能:它能避免静电积聚,不会摩擦起球和吸附灰尘;耐热性也比其他面料高很多;它还能屏蔽95%以上的紫外线;其纤维透气性比棉纤维高两倍左右,同时汉麻纤维具有抗菌、防腐、防霉等功能,适宜纺织各类卫生保健用品,汽车、航天软装饰品,因此汉麻纤维具有良好的穿着、使用性能,是一种优良的纺织原料,被公认天然纤维之王。
总之,汉麻具有优异的吸湿排汗性能、天然的抗菌保健性能、良好的柔软舒适性能、卓越的抗紫外线性能、出色的耐高性能和独特的吸波吸附性能。
1.3蚕丝桑蚕丝做成的蚕丝被不仅柔软贴身、保暖透气,还因其绿色健康的特性,对人体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而且蚕丝的吸湿性是纯棉的1.4倍,所以能保持皮肤水分的平衡,这满足了皮肤对水分的保养的要求。
夏天的时候我们要求把汗液尽快散发出去,但冬天的时候则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分,这样就不至于皮肤过于干燥而开裂。
这是满足人体舒适性的要求的。
1.5羊毛:羊毛本身就柔软顺滑,适合作为内料使用,经过去鳞片后,它更好地用于冬装保暖衣服。
1.6尼龙纤维它是人造纤维家族成员一员,拉力特别好,也不容易起皱,只是不太吸水,所以穿起来有点闷热不透,制成服装织物的时候会感觉到身体像笼罩在塑料中,这是它的吸湿性不好还有面料的导气性不佳所造成的,这一块是缺点。
服装材料对舒适性的影响服装的舒适性就可理解为人内在的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内在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服装的舒适性主要包括: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和压力舒适性。
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是环境、服装、人体之间生物热力学的综合平衡,能满足人体生理状态的要求,为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运作创造良好条件,从而使人体保持舒适的感觉。
对其主观评价可包括:吸湿,透湿,透气,保暖等性状。
接触舒适性是指服装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对织物的触觉舒适感,对突然变化的幅度要小,光滑且没有刺痒感。
服装压力舒适性是服装和人体皮肤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皮肤压力感觉的舒适范围,包括服装的尺寸合体性与运动的自由度等力学角度的舒适性,反映的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生理反应,主要与皮肤内的压力感受有关,并且可能联系痛感和触觉。
根据作用形式可分为:重量压,束缚压,面压。
下面就服装材料对舒适性的影响做一简单介绍:Ⅰ.纤维性能由于纤维种类及其结构形态的不同,因而纤维有着不同的性能,这些性能直接影响面的生产加工和服装的舒适性。
1.纤维细度纤维的细度与纺织加工工艺及所制成的纱线和织物的性能有密切关系,较细的纤维制成的衣料光泽好,手感较柔软,容易得到丰满蓬松的效果,可以制得轻薄织物,适于做夏季服装,但较细纤维制得的面料易起球。
较粗纤维制得的织物粗犷、厚重,适于冬季服装。
丙纶纤维的舒适性功能开发丙纶纤维密度小,重量轻、耐磨、耐化学腐蚀,但染色性能差,手感似蜡状。
当丙纶单丝的纤度小于2.2 d t e x 时感柔软,导汗性好,静电器蓄低,这是由于聚丙烯大分子链本身不含极性基团,对水分子无亲和力,故对水分子的扩散阻力小,因而水蒸汽分子易很快传递到织物的另一侧,并迅速蒸发出去;另外,当聚丙烯纤维经超细化后,毛细管作用得以增强,且在拉伸成丝时,原纤化的结果使纤维表面出现缺陷(沟槽、凹坑) ,这种不光滑的表面有利于毛细水的吸附和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