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初中物理思维导图
- 格式:ppt
- 大小:279.50 KB
- 文档页数:49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13章思维导图沪科版一、温度与内能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
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
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
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物理思维导图物理:物理:一、物理学的概念与定义1、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2、物理学的分类:物理学可以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声学、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等。
3、物理学的应用:物理学的应用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能源技术、医学技术、空间技术等。
二、物理实验1、物理实验的仪器:物理实验常用的仪器有称量瓶、温度计、压力计、示波器、光学仪器、热量计等。
2、物理实验的步骤:物理实验的步骤包括准备实验材料、安装仪器、观察实验现象、测量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
3、物理实验的意义:物理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精神,从而更好地应用物理学知识。
三、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物理量: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质性质的量,如体积、质量、温度、压强等。
2、物理过程:物理过程是指物质的变化过程,如热传导、热膨胀、热扩散等。
3、物理定律:物理定律是指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如牛顿定律、热力学定律、电磁学定律等。
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力:力是指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能:能是指物体存在的能量,如动能、势能、热能等。
3、动量:动量是指物体的运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守恒量,如质量、速度等。
五、物理学的基本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即运动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即力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互相作用,作用力的大小与受力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力的反作用定律。
六、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电:电是指物体之间的电荷,是电磁现象的基础,如静电、静电场、电流等。
2、磁:磁是指物体之间的磁场,是电磁现象的基础,如磁场、磁力线、磁通量等。
3、电磁波:电磁波是指电磁场的波动,是电磁现象的基础,如无线电波、微波、紫外线等。
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光:光是指物体发出的电磁波,是光学现象的基础,如反射、折射、衍射、色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