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课程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720.00 KB
- 文档页数:4
轨道主题项目课程设计案例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轨道的基础知识,包括轨道的结构、功能及分类。
2. 学生能了解轨道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理解轨道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学生能掌握轨道线路的设计原则和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轨道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针对给定情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简单的轨道线路项目。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轨道交通运输中的问题进行初步的预测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轨道交通运输事业的兴趣,激发探究轨道知识的热情。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遵守轨道交通安全规定的重要性。
3. 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交流。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三种不同类型的轨道结构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轨道线路,并进行展示和介绍。
3. 学生能够针对轨道交通运输中的问题,提出至少两种解决措施,并分析其优缺点。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分享学习心得,尊重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内容:1. 轨道基础知识:包括轨道的结构、功能、分类及轨道线路设计原则。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轨道交通概述;第二章 轨道结构及功能2. 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轨道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3. 轨道线路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
- 教材章节:第四章 轨道线路设计原则;第五章 轨道线路设计方法4. 轨道交通运输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 教材章节:第六章 轨道交通运输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教学安排和进度:1. 第一周:轨道基础知识学习,理解轨道结构、功能及分类。
2. 第二周:探讨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分析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轨道工程11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轨道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如轨道结构、轨道几何、轨道稳定性等。
2. 使学生了解轨道工程的施工流程、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
3. 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轨道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技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轨道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轨道线路设计、施工和养护。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有效地参与轨道工程项目的工作。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BIM技术)进行轨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轨道工程专业,树立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贡献力量的事业心。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轨道工程质量和安全。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轨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倡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轨道工程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轨道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轨道工程基本原理- 轨道的组成、分类及其功能- 轨道几何学原理与设计标准- 轨道结构与力学性能分析2. 轨道工程施工技术- 轨道施工流程及工艺标准- 轨道铺轨、焊接与养护技术- 轨道工程测量与监控技术3. 轨道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 质量控制要点及措施- 轨道工程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轨道工程验收标准及方法4. 轨道工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轨道工程先进技术介绍- BIM技术在轨道工程中的应用- 轨道工程的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四个方面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照教材相关章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轨道工程的基本知识、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铁路轨道维护课程设计铁路轨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
因此,对铁路轨道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铁路轨道的结构、维护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铁路轨道的结构铁路轨道主要由钢轨、枕木、轨道床和道岔等组成。
其中,钢轨是轨道的承重部分,它负责承受列车的重量和冲击力。
枕木是铁路轨道的支撑部分,它起到支撑钢轨和分散负荷的作用。
轨道床是枕木的底座,它负责承受枕木和钢轨的重量和力量。
道岔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列车的换轨和分流。
二、铁路轨道的维护方法1、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铁路轨道维护的基础。
检查范围包括钢轨、枕木、轨道床和道岔等。
钢轨的检查应包括轨面磨损、腐蚀和裂纹等方面;枕木的检查应包括腐朽、变形和松动等方面;轨道床的检查应包括变形、松动和沉降等方面;道岔的检查应包括道岔铺装、道岔机械部件和道岔锁闭等方面。
2、清理维护:清理维护是铁路轨道维护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清理铁路轨道上的杂草、垃圾和泥沙,清理铁路道口的积雪和积水等。
此外,还要及时清理铁路轨道上的落叶和树枝等物品,以避免对列车行车造成影响。
3、维修更换:铁路轨道的维修更换涉及到钢轨、枕木、轨道床和道岔等部分。
一旦发现钢轨存在裂纹或者变形,应及时更换;枕木出现腐朽或者变形时,应及时更换;轨道床存在松动或者沉降时,应及时进行修缮或者更换;道岔的机械部件或者锁闭存在故障时,应及时更换或者修复。
三、铁路轨道的维护注意事项1、保持清洁:铁路轨道的清洁对于列车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非常重要。
因此,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应保持铁路轨道的清洁,避免杂草和垃圾的堆积,确保铁路轨道的畅通。
2、注意铁路轨道的水平度:铁路轨道的水平度对于列车行车稳定和安全非常重要。
因此,在维护过程中,应注意铁路轨道的水平度,及时调整和修正。
3、注意铁路轨道的弹性:铁路轨道的弹性对于列车行车的平稳和舒适非常重要。
因此,在维护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铁路轨道的弹性,及时更换老化的钢轨和枕木。
一、轨道强度、稳定性计算二、设计资料:线路条件:曲线半径R=1200m,钢轨:60kg/m, U74钢轨,25m 长的标准轨;轨枕:U型混凝土轨枕1840根/km;道床:碎石道砟,厚度为40cm;路基:既有线路基;钢轨支点弹性系数D:检算钢轨强度时,取30000N/mm ;检算轨下基础时,取70000N/mm;由于钢轨长度为25m,钢轨类型为60kg/m,故温度应力G =51M P a,不计钢轨附加应力。
机车类型:SS3(客)电力机车,三轴转向架,轮载115KN,轴距2.3+2.0,机车构造速度100km/h。
SS1 (货)电力机车,三轴转向架,轮载115KN,轴距2.3m,机车构造速度95km/h。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3.1轨道强度、稳定性计算的基本原理3.1.1轨道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检算轨道强度:要确定通过该线路的机车车辆允许最大轴重和最高行车速度。
目前,最常用的检算轨道强度方法称为准静态计算方法,即应用静力计算的基本原理,对轨道结构尽力计算,然后根据轨轮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考虑为轮载、钢轨绕度、弯矩和轨枕反力等的动力增值问题。
轨道强度准静态计算包括以下三项内容:1)轨道结构静力计算:;轨道静力计算常用有连续弹性基础梁和连续弹性点支承梁两种模型。
本课程采用连续弹性基础梁模型,该模型是把钢轨视为一根支承在连续弹性基础上的无限长梁,分析梁在受竖向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挠度、弯矩和基础发力。
2)轨道结构强度的动力计算一一准静态计算;所谓结构动力的准静态计算,名义上是动力计算,而实质上则是静力计算,因为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质体运动的惯性力。
而准静态计算方法的前提是质体运动的惯性力与结构所受的外力、反力相比较,相对较小,从而可以忽略不计,而相应的外荷载称为准静态荷载。
3)检算轨道结构各部件的强度(1)强度检算的基本假设:a)假设列车运行时,车轮荷载在轨道各部件中所引起的应力应变与量值相当的静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应变想等,即车轮荷载具有准静态性质。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成部分;2. 学生能够理解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运行中的重要性;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轨道交通线路、车辆及信号系统等方面的技术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轨道交通线路和信号系统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轨道交通运行模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轨道交通事业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增进学生对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自豪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轨道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应用。
学生特点:学生为轨道专业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轨道交通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轨道交通概述- 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2. 轨道交通基本组成- 线路、车辆、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等基本组成部分-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3.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 信号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功能- 我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信号系统在轨道交通运行中的关键作用4.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参数- 线路类型及适用场景- 线路设计案例分析5. 轨道交通车辆- 车辆类型、结构及性能参数- 车辆的运行原理及关键技术- 车辆检修与维护6. 轨道交通运行模拟- 运行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模拟轨道交通线路运行过程- 分析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应对措施7. 轨道交通发展前景- 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规划及政策- 轨道交通新技术、新趋势- 学生职业规划与轨道交通行业需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共计16课时。
轨道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轨道交通的基本概念,掌握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2. 学习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了解轨道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
3. 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在保证安全、提高运行效率方面的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图,识别并描述不同类型的轨道结构。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轨道交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解决。
3. 能够通过模拟操作,展示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轨道交通事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轨道交通科学奥秘的欲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理解轨道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轨道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轨道交通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轨道交通基本概念:介绍轨道交通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与趋势2. 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学习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轨道结构组成,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线路设计原则与要求- 轨道结构及其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3.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在运行安全与效率方面的作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信号与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信号设备及其功能- 信号系统在运行中的作用4. 实践教学环节: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以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题目:曲线轨道设计专业:铁道工程班级:08级6班姓名:唐勇祥学号:20087186一、原始资料新建线路,K100+234公里处一曲线,标准轨长度为25m ,钢轨类型为60轨。
曲线半径R=600m 车轮在外股什高速度μ=40mm/s 。
设计最高行车速度为120km/h ,圆曲线长度m l c 120=,直线进入曲线的长度m l s 5)16(5.05.2=-⨯+=。
轨缝值取为mm 10=δ。
二、设计内容1、外轨超高计算外轨超高的设置原因及方法:原因:当列车通过曲线轨道的时候,由于有离心力(Rmv 2)作用,会造成内外两股钢轨受力不均,垂直磨耗不均,使旅客因为离心急速度而感到不适。
当适当抬高外轨时,能借助重力来平衡由于离心惯性力,从而保证列车的稳定型和旅客的舒适度。
方法:把曲线外轨适当抬高:①仅提高外侧钢轨,保持内侧钢轨高度不变②中心高度不变,抬高外侧钢轨,降低内侧钢轨。
外轨超高的具体计算如下:求此曲线上的列车平均速度0vhkm NPNPv v /51.692800251200408502050280025801200401008502022220=⨯+⨯+⨯⨯⨯+⨯⨯+⨯⨯==∑∑所以外轨超高hmm mm Rvh 1509560051.698.118.1122<=⨯==2、缓和曲线的长度计算缓和曲线设置的原因及方法: 原因:(1)当车辆由直线进入曲线或从曲线进入直线时,在车辆上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应突然出现和消失,而应在缓和曲线内逐渐的增加或减少,以保证列车平稳而不在缓和曲线的始、终点产生振动冲击。
(2)曲线设置的外轨超高在缓和曲线范围内逐渐递增,使因超高而产生的车辆重力的向心分量与离心力相适应。
(3)对于半径较小的曲线,曲线上的规距加宽也应在缓和曲线内完成。
方法: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之间插入曲率逐渐变化的(ρ:∞→1/R )连接曲线的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如下:(1)按安全条件确定缓和曲线的曲线长度m ih l 5.47%2.09500==≥(2)按舒适条件确定缓和曲线的曲线长度 因为μ=40mm/s,所以max 007v h l ≥,其中,maxv为通过曲线的最高行车速度h km R v /04.10760037.437.4max =⨯==所以m l 183.7104.1079570=⨯⨯≥将缓和曲线的曲线长度取为10m 的整数倍,综合以上两个条件取较大的作为依据将0l 取为100m 。
轨道工程ss4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轨道工程ss4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铁路轨道的基本结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了解铁路交通的优势和特点,认识到铁路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铁路轨道的基本结构,包括钢轨、轨枕、道床等主要部件。
(2)掌握铁路轨道的设计原理,包括轨距、轨道荷载、曲线半径等关键参数。
(3)熟悉铁路轨道的施工技术,包括轨道铺设、连接、调整等工艺。
(4)了解铁路交通的优势和特点,以及铁路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轨道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2)具备计算铁路轨道参数的能力,如轨距、轨道荷载等。
(3)掌握铁路轨道施工的基本技能,如轨道铺设、连接、调整等。
(4)具备铁路轨道工程项目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参与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铁路轨道的基本结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以及铁路交通的优势和特点。
具体安排如下:1.铁路轨道的基本结构:介绍钢轨、轨枕、道床等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功能。
2.铁路轨道的设计原理:讲解轨距、轨道荷载、曲线半径等关键参数的计算和选择。
3.铁路轨道的施工技术:阐述轨道铺设、连接、调整等工艺及注意事项。
4.铁路交通的优势和特点:分析铁路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优缺点,阐述铁路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铁路轨道的基本结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等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铁路轨道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挑战。
铁路轨道维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铁路轨道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理解轨道维护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轨道维护的主要方法、流程和标准,掌握铁路轨道维护的基本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提高对铁路事业的认知。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轨道常见病害,提出合理的维护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遵循安全规程、熟练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轨道维护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铁路事业,关心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3. 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鼓励创新思维,培养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对轨道维护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要求,为今后从事铁路轨道维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铁路轨道基本结构及功能:讲解铁路轨道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使学生深入理解轨道结构。
2. 轨道维护方法与流程:介绍轨道维护的基本方法、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轨道检测、维修、更换等环节。
3. 铁路轨道常见病害及处理:分析轨道常见病害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轨道维护设备与工具:介绍轨道维护中常用的设备、工具及其使用方法,使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5. 安全规程与操作注意事项:强调轨道维护过程中的安全规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 铁路运输发展及轨道维护的重要性:阐述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轨道维护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中的作用。
华东交通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名称普通无缝线路设计院(系)土木建筑学院专业道路与铁道工程班级道铁2010-1、2、32012年 12 月 31 日至 2013 年 1 月 4 日共 1 周指导教师: 张鹏飞教研室主任: 李明华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普通无缝线路设计二.设计资料:线路铺设无缝线路区段,地区历年最高轨温为*℃,最低轨温为*℃(从《轨道工程》表7-2中任选一个城市,南方城市为宜,每人所选城市不得重复);60kg/m钢轨无缝线路,曲线半径R=600m(一班),R=1000m(二班),R=800m(三班);轨枕:Ⅱ型混凝土轨枕1760根/㎞(一班),Ⅱ型混凝土轨枕1840根/㎞(二班),Ⅲ型混凝土轨枕1667根/㎞(三班);钢轨截面积F=77.45 cm2,钢轨惯性矩I=1048cm4,钢轨弹性模量E=2.1×105MPa,轨道原始弹性弯曲半波长0l=720cm,原始弹性弯曲矢度oe f=2.5mm,f=2.5mm,轨道弯曲变形矢度f=2mm。
,轨道框架刚度系数 =1.0,等效道床阻力原始塑性弯曲矢度opr=84.3N/cm。
取线路基本情况:该线路位于XXX线,自K110+000至K123+000桥隧等建筑物位置如下表:三、设计内容及要求1、设计锁定轨温的确定2、伸缩区长度计算3、预留轨缝设计4、防爬设备的布置5、长轨节的长度,画长轨条布置图6、无缝线路稳定性检算等。
四.参考文献:1.《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 J448—2005)2.《轨道工程》 五.完成文件与要求:1.设计计算书 2.长轨条布置图。
设计计算书采用统一的封页和计算纸张,按要求填写好任务书,装订后再和图纸一起放入资料袋中。
图纸统一采用A3纸张,计算机绘图或手工绘图,要求布局合理,线形粗细必须分明,标注的汉字和数字要字体统一、大小一致、详细清晰,图纸右下方需有绘图单位、比例和其他说明文字。
铁路轨道课程设计1\. 引言铁路轨道是铁路交通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列车运行的重量和力量。
因此,设计和建造高质量的铁路轨道是确保铁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因素。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铁路轨道课程设计的框架,帮助学生了解铁路轨道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铁路轨道设计的理解和能力,包括以下方面:1.掌握铁路轨道的工程背景和基本概念;2.理解铁路轨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学习铁路轨道的设计标准和规范;4.进行铁路轨道的实际案例分析与设计。
3\. 课程内容3.1 铁路轨道工程概述•铁路轨道的历史和发展•铁路轨道的作用和功能•铁路轨道工程的基本要求3.2 铁路轨道材料与构造•铁路轨道材料的种类和特性•铁路轨道的构造技术和方法•铁路轨道的维护与保养3.3 铁路轨道设计原则与方法•铁路轨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铁路轨道设计的几何要求和约束条件•铁路轨道的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3.4 铁路轨道设计标准与规范•国内外铁路轨道设计标准的比较和分析•铁路轨道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和要求•铁路轨道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考虑3.5 铁路轨道设计案例分析•实际铁路轨道工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铁路轨道设计过程的实际操作和应用•铁路轨道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4\. 课程安排本课程共计36学时,安排如下:•第1-2周:铁路轨道工程概述•第3-4周:铁路轨道材料与构造•第5-6周:铁路轨道设计原则与方法•第7-8周:铁路轨道设计标准与规范•第9-10周:铁路轨道设计案例分析•第11-12周:总结与复习5\. 评估方式该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估方式权重平时作业30%课堂小测验20%课程设计报告40%课堂参与度10%6\. 参考资料•铁道部.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张晓君. 铁路轨道工程学.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郝光亚. 铁路轨道设计与施工.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以上是关于铁路轨道课程设计的详细计划。
铁路轨道构造与施工轨道尺寸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铁路轨道的构造与功能。
2.掌握铁路轨道的常见尺寸要求。
3.熟悉铁路轨道的施工过程。
4.培养学生工程施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铁路轨道的构造与功能。
2.铁路轨道的常见尺寸要求。
3.铁路轨道的施工过程。
三、教学过程:1.铁路轨道的构造与功能(1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解释,让学生了解铁路轨道的构造和功能,包括轨枕、轨道板、扣件以及轨道的主要功能等。
可以使用幻灯片或者投影仪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2.铁路轨道的常见尺寸要求(25分钟):介绍铁路轨道的常见尺寸要求,包括轨距、轨道高度、轨枕间距等。
通过实际案例或者图片,让学生了解各项尺寸的重要性和对轨道运行的影响。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有这些尺寸要求。
3.铁路轨道的施工过程(40分钟):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1)地表准备:清除工地上的杂草、泥土等,确保施工地面平整。
(2)轨距测量:根据设计要求,用测量工具对轨距进行测量,并在地面上做好标记。
(3)敲定轨枕:根据轨距标记,设置轨道的轨枕,保证轨道的稳定性和均匀的间距。
(4)铺轨:将轨道板安装在轨枕上,并使用扣件将轨道板固定在轨枕上。
(5)确定轨距:根据测量的轨距进行调整,确保轨距符合要求和标准。
(6)施工验收:对铺轨后的轨道进行检查,确保轨道的质量达到要求。
四、巩固练习与拓展(20分钟):1.设计一份铁路轨道施工的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进行模拟施工操作。
2.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一份铁路轨道施工过程的详细图文资料,包括每个步骤的图片和文字解释。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铁路轨道施工的优化方案,包括工程和材料的选择,以及施工效率的提升等。
五、教学总结(10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并引导学生思考学到的知识如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六、课后作业:1.铁路轨道施工的实践操作报告(包括图文材料和操作流程)。
《轨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名称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院(系)轨道交通学院专业铁道工程技术班级11铁工-2班姓名杨强指导教师: 赖建英目录一、设计资料 (3)二、无缝线路轨道强度验算 (4)三、锁定轨温的计算 (15)四、伸缩区长度计算 (19)五、缓冲区预留轨缝计算 (19)六、缩短轨配置设计 (23)七、缩短轨配置设计图 (23)一、设计资料:项目名称: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最小曲线半径及轨枕类型:道床:碎石道砟,道床厚h=40cm;路基:既有线路基。
钢轨支点弹性系数:D:检算钢轨强度时取3000N/mm:检算轨下基础时取7000KN/mm。
钢轨采用60Kg/m钢轨,截面积F=77.45cm²,钢轨惯性矩I=1048cm4 钢轨弹飞性模量E=2.1 10MPa 轨道原始弹性弯曲半波长l0=720mm原始弹性弯曲矢度f0e=2.5mm原始弯曲塑性矢度f op=2.5mm,轨道弯曲变形矢度f=2mm,轨道框架刚度系数β=1.0 等效道床阻力γ0=84.3N/cm.地区历年最高轨温为64.5℃,最低轨温为-19.4℃。
曲线表:曲线1曲线2设计内容及要求本设计为无缝线路轨道结构设计,包括:1、无缝线路轨道强度计算;2、根据强度条件和稳定条件计算锁定轨温;3、伸缩区长度计算;4、缓冲区预留轨缝的计算二、无缝线路轨道强度验算轨道结构强度检算机车一:DF9内燃机车,三轴转向架,轮载115KN(轴重23KN ),轴距1.8m 机车构造速度100Km/h 。
轨道各部件强度检算(1)机车允许速度。
对于新建线路,通过R=1200m 曲线轨道时的机车允许速度可按R V 3.4max =来计算,得h /m 100h /m 96.148max K K V 〉=,按此速度来检算各部件强度。
(2)钢轨强度检算。
DF9内燃机车两转向架之距较大,彼此影响很小,可任选一车轮作计算轮,此处选1轮和2轮位计算轮。
①计算k 值:计算钢轨强度的D=30000N/mm,按无缝线路要求,轨枕均与布置,轨枕间距a=1000000/1670=599mm ,于是k=D/a=30000/599=50.1KPa②计算β值14454mm 0012.010*******.2450.14k-=⨯⨯⨯⨯==EJβ式中,J 为60Kg/m 对水平轴的惯性矩,为44mm 102879⨯ ③计算∑μP以1与2轮分别为计算轮来计算∑μP ,并选取其中最大值来计算钢轨的弯矩。
课程名称:铁路轨道设计题目:无缝线路/曲线整正/缩短轨设计专业:铁道工程年级:姓名:学号: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章)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年月日无缝线路线路设计一、设计原始资料1、铺设地点:合肥2、钢轨类型:75kg/m3、轨枕类型:III型4、轨枕间距:1760根/km5、扣件类型:III型6、道床类型及肩宽:肩宽30cm,厚度35cm7、钢轨接头螺栓扭矩值:800N·m8、道床纵向阻力:混凝土轨枕8.7N/mm单根轨枕的道床纵向阻力:10000N9、设计区最小半径:R=800m10、轨下各结构层刚度(应将胶垫、道床、路基刚度按照串联弹簧方式进行换算。
1)计算钢轨位移及弯矩时,扣件垫板刚度:600KN/cm 道床(半宽度)刚度300kN/cm2)路基k30指标(Mpa/m):k30=120Mpa/m3)计算轨枕反力时换算后的总的支撑刚度胶垫+道床+路基(KN/cm):700KN/cm11、设计最高行车速度120Km/h12、荷载组合:1机车+1车辆车辆类型:C62二、无缝线路的设计计算第一部分、轨道结构竖向受力计算及锁定轨温的确定机车通过曲线轨道的允许速度的确定:对于新建线路,通过R=800m曲线轨道时的机车允许速度可按V max=4.3√R来计算,得V max=121.62KN/h,DF4机车构造速度V max=120kN/h,故取最大120KN/h来检算各部件的强度。
DF4机车前后有两个转向架,每个转向架为三个轴,前后转向架最近轴距为8.4m,当轴距大于5m以上时,相邻轮子影响很小,可以不计。
因此,寻找引起最大弯矩的最不利轮位时,只要用一个转向架的三个轴分别做为计算轮来求最不利轮位。
而且,还应注意到转向架的三个轴轮重一样,轴距亦相同,所以1、3轮引起的弯矩应当相同,只要考虑其中一个即可。
这样,只要在1、2轮中找最不利轮。
计算时列表进行。
作用如下图:(1)计算k 值Ⅲ型钢筋混凝土枕:1760根∕km钢轨支座刚度D :查表得混凝土枕、橡胶垫板重型特重型D=mm N /30000轨枕间距mm 2.56817601000000==a ,因此: MPa a D u 8.522.56830000===13445410093.110448910058.248.52I 4--⨯=⨯⨯⨯⨯==mm E u k 这里m kg /75新轨对水平轴的惯性矩44104489mm I x ⨯=。
轨道线路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轨道线路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轨道线路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包括轨道、道岔、信号系统等。
3. 学生能够解释轨道线路设计中的关键参数,如曲线半径、坡度、轨距等,并理解它们对列车运行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轨道线路设计,包括直线、曲线和道岔的布置。
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绘制轨道线路示意图,准确表达设计意图。
3.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和分析,评估轨道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轨道线路设计的兴趣,提高对交通运输领域的认识。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轨道线路设计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中的重要性。
3.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团队协作解决轨道线路设计中的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轨道线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科学基础,对交通运输领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实际工程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轨道线路设计基本原理:包括轨道线路的定义、功能、分类及设计原则,重点讲解直线轨道、曲线轨道的设计原理和关键参数。
教材章节:第一章 轨道线路概述,第1-3节。
2. 轨道线路的组成部分:详细讲解轨道、道岔、信号系统等组成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在轨道线路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轨道线路的组成,第4-6节。
3. 轨道线路关键参数:阐述曲线半径、坡度、轨距等参数对列车运行的影响,并进行实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轨道线路参数,第7-9节。
4. 轨道线路设计方法:介绍轨道线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线路选线、参数确定、设计计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