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诗词作品(学写诗歌)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后人喜爱。
其中,《绝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背景、诗歌主题、艺术特点以及诗句赏析等方面,对《绝句》进行讲解和赏析。
杜甫的生平背景杜甫生于唐代贞元四年(712年),逝世于唐代开元二十五年(757年)。
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使命感的作家,经历了盛世的兴衰,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他饱受贫困之苦,多次辗转于各地,时常在逃亡中写下他的诗歌,抒发着内心的哀愁和对社会的忧患。
《绝句》的主题《绝句》是杜甫的一首短诗,字数有限,但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却非常丰富。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痛苦的忧虑之情。
通过对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思考,杜甫试图唤起人们对苦难和困境的关注,进而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改变。
艺术特点1. 凝练的语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字字数相等,使整首诗达到了形式上的对称美。
2. 抒发真情:杜甫以真实的感情表达诗中的主题,借助短小而深刻的语句,传递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忧虑。
3. 借景抒发:杜甫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体现他内心的情感。
《绝句》中,他以连绵的山峦和辽阔的河水,表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和无常。
诗句赏析1. "登高壮观天地间"——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望的场景,展现了他对世界的壮丽景色的震撼。
这句诗字体雄浑有力,通过"登高"二字,体现了作者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2. "心随材亦复然"——这句诗中的"心随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心灵的困扰。
"亦复然"则暗示了无奈和痛苦的现实。
3. "日落馀辉起烟波"——这句诗通过对夕阳余晖和起伏的烟波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社会动荡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
作者通过这种对景物的感受,引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详细版)第一首:《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2、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3、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赏析】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画面。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人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
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第二首:《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xī)。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kūn黄华叶衰cuī。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就只能悲伤叹息了。
【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朝露:清晨的露水。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一年级学生古诗词朗诵一年级学生古诗词朗诵(精选5篇)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小编在此整理了一年级学生古诗词朗诵比赛,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一年级学生古诗词朗诵(篇1)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 (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7、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年级学生古诗词朗诵(篇2)1、咏柳 (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凉州词 (唐)王之焕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春晓 (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一年级学生古诗词朗诵(篇3)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2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2篇小学古诗说课稿范文,以供参考。
《归园田居》(教案)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
2. 《归园田居》作品特点:描绘了作者归隐田园后的生活场景,表达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情怀。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陶渊明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形象。
2. 简单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
3. 阐述《归园田居》的作品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章节二: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归园田居》的诗意及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作者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
2. 诗词意境: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3. 表现手法:白描、寓情于景等。
教学步骤:1. 通读全诗,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分析诗词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基调。
3. 逐句解析诗词,指出关键意象和表现手法。
4. 讨论诗词意境,引导学生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章节三:词义理解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归园田居》中的重点词语。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重点词语释义:解释诗中出现的生僻词语。
2. 词语用法:分析词语在诗中的用法和含义。
教学步骤:1. 挑选重点词语,进行释义和用法讲解。
2. 学生自主查阅词典,巩固学习成果。
3. 结合诗句,分析词语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章节四: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感悟《归园田居》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作者情感: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宁静、淡泊。
2.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情感。
1.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变化,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与诗中情感的共鸣。
3. 总结诗中的情感主题,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章节五:拓展与应用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归园田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诗的作文(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的作文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古诗词的金光。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汇聚了多少文化的清泉。
在文化的清泉中,诗人用他们的才学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有的像镜子,反射出历史的光环;有的像春天的溪流,浇灌出心灵的花朵;有的像大河之水,呈现出壮阔的波澜。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了县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归隐田园而不与世争,开荒南野际而守拙归园田。
他,低头锄地耕菊花,抬头采菊酿诗酒,对酒当歌,能悠然下千言。
此中的真意,也是欲辨已忘言。
这就是陶渊明的声音,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自号五柳先生,难怪世人都羡慕五柳,能度过那淡泊的年月。
他,“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领略过直奔入海不复回的黄河水,也想像大鹏鸟一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寂寞时会把月亮当做朋友月下独酌却对影成三人,想念朋友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游遍了大江南北和黄河两岸的李白,仕途上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他那奔放的性格,奔流的人生,奔腾的生活,就好似他笔下的江河之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豪迈。
她,声声慢,一剪梅……淡淡的忧伤,“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饱经战乱,家破人亡,身在无能的宋朝,自愧为何不托生男儿,像岳飞一样去保家卫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生的苦水,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回眸历史长河,古代诗人词人的声音在耳畔回响。
“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虽然没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一生也取之不尽。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给我们留下了千古绝唱,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永远是秋夜江上的一轮明月,而李煜的春花秋月不会了。
陆游诗歌鉴赏练习【陆游简介】少能诗文: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
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仕途坎坷: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
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
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
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
陆游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
”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
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
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
小学必背的80首古诗1。
长歌行汉乐府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青青园中葵,zhāo lùdài rìxī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dézé阳春布德泽,wàn wùshēng guāng huī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jiézhì常恐秋节至,kūn huáng huāyèshuāi焜黄华叶衰.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百川东到海,héshífùxīguī何时复西归?shào zhuàng bùnǔlì少壮不努力,lǎo dàtúshāng bēi老大徒伤悲。
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古诗,是我国南宋诗⼈陆游的爱国诗,也是诗⼈临终之前对⼉⼦的激励,是陆翁⼈⽣中所作的最后⼀⾸诗,作完这⾸诗,诗⼈就在病中辞世了。
下⾯⼩编为⼤家整理了⼀些精彩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家欣赏。
⽰⼉古诗1 在⼀个深秋的夜晚,⼀个⼜破⼜旧的茅草屋⾥不时传来⼀阵阵咳嗽声和哭泣声。
屋内,⼀⽀快要燃尽的蜡烛正发出最后微弱的光亮,就如同躺在这快要散架床上的⽼⼈陆游⼀样。
床上的陆游已经奄奄⼀息、⾯⽆⾎⾊了。
他吃⼒的从床上坐起来,看着站在床边哭泣的妻⼦、⼉⼥和孙⼦孙⼥,⼼⾥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他看着已经锈迹斑斑的战袍和宝剑,对⼉⼦说道:“我不能报效国家了,我⾛后,你⼀定要忠⼼报国。
”“好的,我⼀定会的。
“⼉⼦哽咽着说道。
接着,她把孙⼦孙⼥叫到⾝边,语重⼼长的说:“你们要好好读书,不要贪玩,将来才能做⼀个对国家有⽤的⼈啊!”“爷爷,我们⼀定会很听话,好好读书。
” 最后,陆游看着⼀直站在床边的妻⼦说:“我还有最后⼀个⼼愿没有完成。
”陆游停了⼀下,喘了⼝⽓,接着说:“哎——,我马上要⾛了,可我没有看到国家统⼀,这是我最⼤遗憾。
我⾛之后如果哪⼀天国家统⼀了,你叫⼉孙们⼀定要告诉我,这样的话,我在九泉之下也安⼼了。
”“好的,我们⼀定会告诉你的。
”⼉孙们同声应道,这时妻⼦已经泣不成声了。
陆游还怕他们忘记,还叫⼉⼦拿来纸和笔,由他⼝述,叫他的⼉⼦记下了他的千古绝句: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家祭⽆忘告乃翁。
⽰⼉古诗2⼀、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是义务教育⼈教版⼩学语⽂第⼗⼆册中的⼀⾸古诗。
这⾸诗是诗⼈临终写给⼉⼦的遗嘱,表达了诗⼈⾄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陆游在诗中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祖国的⽆⽐渴望。
全诗字句发⾃肺腑,如⾎,如⽕,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
所以引导学⽣⾛进陆游的内⼼世界,体会诗⼈的思想感情,应该作为本堂课学习的重点。
小学古诗咏鹅教案(热门1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古诗咏鹅教案(热门15篇)教案还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节奏和时间分配,保证教学进度和效果。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鉴赏篇1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为曲调名。
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
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
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
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
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
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
”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
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
”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
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
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
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
【古诗欣赏】二、叙事诗歌(二)二、叙事诗歌(二)【古诗欣赏】1、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①,欲饮琵琶马上催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①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②催:催饮。
这里指催人出发。
2、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①,处处闻②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①晓:早晨、天亮。
②闻:听见。
③啼鸟:鸟鸣。
【鉴赏练习】3、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①尚有村。
一去②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①明妃:指王昭君。
②去:离开。
③朔漠:北方大沙漠。
【题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词运用】世间感悟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
——叶嘉莹【小贴士】此句出自当代学者叶嘉莹的诗《鹧鸪天》中的第二首:“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
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全诗的意思是,不要向人间抱怨自己所受到的不公的待遇,而是相互约定着要像凤凰浴火般在磨砺中获得重生。
柔弱的蚕老去时应该没有遗憾,只要能够看到织女把自己吐出的丝织成锦缎。
叶嘉莹,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现为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多所国外大学的客座教授。
【高分作文段落】生命是一场漫长而未知的旅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备好前进的行囊。
预先做好准备,将人生中的所需装进行囊,我们才能平稳、美好地走完这一程。
没有萌芽前积蓄,怎有盛开的美丽?没有流水的聚积,怎有海洋的辽阔?备好行囊,描摹属于自己的壮丽。
“很多人问我学诗词有什么用,这的确不像经商炒股,能直接看到结果。
”叶嘉莹先生笑言。
这个从小便沉迷于古典诗词的才女,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诗词。
她的行囊中装满了对诗词的热爱,若没有这备好的行囊,又怎会有“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的人生宣言呢?若没有这备好的行囊,叶先生又如何能在诗词研究这条艰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呢?备好行囊,方有坚定向前的勇气。
古诗别董大,意思是送别友人董大。
这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别董大古诗相关资料,仅供大家浏览。
别董大古诗1原文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其一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其二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七⾔绝句。
这⾸诗是⼀⾸咏⽵诗。
诗⼈所赞颂的并⾮⽵的柔美,⽽是⽵的刚毅。
下⾯⼩编为⼤家提供了⼀些优秀的⽵⽯古诗相关⽂章,欢迎⼤家欣赏。
⽵⽯古诗1 ⽵⽯ 郑燮 咬定青⼭不放松,⽴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是⼀⾸题画诗。
2.咬定:⽐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样。
3.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4.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作者简介:郑燮(⾳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清代著名书画家。
赏析 这是⼀⾸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句说⽵⼦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句说任凭各⽅来的风猛刮,⽵⽯受到多⼤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风⾻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来形容⾰命者在⽃争中的坚定⽴场和受到敌⼈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本⽂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考试诗词类题。
⽵⽯古诗2 教学⽬标 1.学习郑燮的《⽵⽯》,理解诗中“咬定、青⼭、⽴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的话解释《⽵⽯》,体会⽵⼦⽴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郑燮,联系他的⽣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 ⼀、导⼊: 知道郑板桥吗?学⽣交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扬州⼋⼤怪之⼀……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粥⼀饭,当思来处不易”) (3)他很喜欢⽵⼦。
故事:⼀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有座焦⼭,风景优美,栽了许多⽵⼦。
于是他每天逛⽵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形象。
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主旨。
结合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新课导入鲁迅先生曾说:“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这就是历来所推崇的“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代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具有“建安风骨”,刚健有力。
今天,我们走进课外古诗词诵读,感受这一时期诗歌作品的特点。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曹操、刘桢、曹植三位诗人的简介,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诗人生平、作品信息和写作风格。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龟虽寿》《赠从弟》(其二)和《梁甫行》的写作背景,学生作简单了解。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二、知识链接【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古诗十九首》的相关知识,教师进行补充介绍。
【设计意图】了解相关知识链接。
三、诗歌赏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别进行四首诗歌的学习,每首诗单独赏析。
1.听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中描绘的场景。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2.发挥想象,结合重点词语解释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赏析诗歌的句子,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导语】古诗词以其最浓缩的情感、最醉⼈的意境在⽂学宝库中熠熠⽣辉。
欣赏前⼈留给我们的诗词瑰宝,是⼀种⽂学熏陶。
下⾯是分享的适合四年级学⽣背诵古诗。
欢迎阅读参考!【篇⼀】适合四年级学⽣背诵古诗:暮江吟 唐代:⽩居易 ⼀道残阳铺⽔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初三夜,露似真珠⽉似⼸。
译⽂ 快要落⼭的⼣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上,江⽔⼀半碧绿,⼀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形如弯⼸。
赏析 ⽩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颇为⼈称道的⼩诗。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然界的画⾯,加以组接。
⼀幅是⼣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幅是弯⽉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喻的写法,使景⾊倍显⽣动。
由于这⾸诗渗透了诗⼈⾃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彩,因⽽⼜使全诗成了诗⼈特定境遇下审美⼼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道残阳铺⽔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阳落照中的江⽔。
“⼀道残阳铺⽔中”,残阳照射在江⾯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乎是贴着地⾯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阳独特的柔和,给⼈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晴朗⽆风,江⽔缓缓流动,江⾯皱起细⼩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红”⾊;受光少的地⽅,呈现出深深的碧⾊。
诗⼈抓住江⾯上呈现出的两种颜⾊,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瞬息变化的景象。
诗⼈沉醉了,把他⾃⼰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九⽉初三夜”,是个过渡。
可怜,可爱。
九⽉初三,是农历,指进⼊深秋。
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落时景象,这⼀句很⾃然地把时间从⽇落过渡到夜晚。
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的画⾯。
最后⼀句“露似珍珠⽉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