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蜂窝织炎
- 格式:ppt
- 大小:667.50 KB
- 文档页数:23
治疗急性蜂窝织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皮下组织急性炎症。
皮下组织局部明显红肿剧痛,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可伴有高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检查:外周血白细胞(WBC)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升高。
急性蜂窝织炎检查项:1、白细胞(WBC或LEU)2、白细胞分类(DC)3、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4、血常规化验报告单5、华珊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CELL-DYM3500型血球分析仪)报告形式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个/升(个/L)【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
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正常值】(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
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急性蜂窝织炎名词解释急性蜂窝织炎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
它的名称中的"急性"表示该疾病发展迅速,"蜂窝"指的是感染区域呈现类似蜂窝状的外观,"织炎"表示这是一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蜂窝织炎通常起源于细菌的侵入,这些细菌可以通过创伤,破溃的皮肤或毛囊感染等途径进入身体。
常见的引起急性蜂窝织炎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当细菌侵入体内后,它们会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中迅速繁殖。
繁殖过程中,细菌的毒素会导致组织炎症反应,引发症状如红肿、局部疼痛、发热和局部功能障碍。
病情发展到后期时,感染区域会出现疼痛剧烈、红肿明显、渗液等症状。
皮肤表面可能会出现红斑、淋巴管扩张和淋巴结炎。
如果感染进一步恶化,还可能出现患处剧痛、局部坏死和蜂窝织炎的并发症,如败血症和深部组织感染。
诊断急性蜂窝织炎通常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处的红肿程度、局部温度和触痛感。
此外,医生也会进行血液或渗出液的培养,以确定感染的具体细菌类型。
治疗急性蜂窝织炎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局部处理。
抗生素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目的是杀死引起感染的细菌。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氨苄西林、头孢类药物和大环内酯类药物。
局部处理包括保护患处免受外界刺激,如摩擦和压力,保持外部清洁并使用湿敷物进行湿敷。
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如脓肿引流。
总之,急性蜂窝织炎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感染,由细菌引起。
它通过创伤或破溃的皮肤进入体内,并在皮肤和皮下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
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局部处理,以消除感染并减轻症状。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的观察和及时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蜂窝织炎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蜂窝织炎症状,尤其是蜂窝织炎的早期症状,蜂窝织炎有什么表现?得了蜂窝织炎会怎样?以及蜂窝织炎有哪些并发病症,蜂窝织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蜂窝织炎常见症状:脓肿、高热、发炎、寒战、水肿*一、症状初起时为境界不明显的弥漫浸润性斑块,以后发炎的症状迅速扩展和加重,局部红、肿、热、痛,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有压痛。
皮疹中央部分先是肿硬的斑块,以后软化形成脓肿,溃破后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
急性病人都有高烧、寒战、头痛、全身不适等。
有的病人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或严重的败血症。
蜂窝织炎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及面部多见,发生于指、趾的蜂窝织炎称为瘭疽,复发性蜂窝织炎上述病情反复发作,红斑明显或不明显,也可完全没有。
全身症状很轻或没有,但反复肿胀,最后可导致慢性淋巴水肿。
好发于下肢、足背、颜面、外阴、肛周等部位。
临床表现由于致病菌不同、毒性不同以及发病部位和其深浅的不同,而有轻重之别。
一般病变浅者,患部呈现弥漫性红肿,皮肤紧张而坚实,中央炎症显著,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
由葡萄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稠,链球菌引起者脓液较稀。
病变位置深者,红肿多不明显,有深部压痛。
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发生败血症。
但局部不产生水疱。
患者可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症状。
慢性蜂窝织炎常呈板样硬化、色素沉着或潮红、灼热,疼痛不明显,可见有皮肤萎缩,颇类似硬皮病。
好发于踝上部,亦可见于颈、腹或上肢。
本型为硬结性蜂窝织炎,较罕见。
*二、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不难。
*以上是对于蜂窝织炎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蜂窝织炎并发症,蜂窝织炎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蜂窝织炎常见并发症:败血症肾损害*一、并发病症常伴有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发生败血症。
口底、颌下和颈部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蜂窝织炎[病因]蜂窝织炎是皮下及其下部软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范围比脓肿大,不形成包膜,能向周围扩散。
常见于各种外伤感染或附近化脓灶的扩散而引起,也有因注射刺激性药物或无菌操作不严而发生。
一般牛床和垫草上都粘着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其他的化脓菌,由于外伤使细菌侵入而感染发病。
如在干活中不小心用叉子刺伤或在放牧中引起的外伤等都是细菌侵入的诱因。
[症状]病牛受伤后半天至1天内,刺伤部位开始肿胀,且范围越来越大,在肿胀的部位有剧疼和热感,用指尖按压后有指痕。
受伤的部位如果在牛体上部时,肿胀则迅速向下扩展,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发生在四肢时,则经过缓慢,四肢不能弯曲、肢体呈棒状、跛行、起卧困难等症状。
发生在颈部时,则制约头部的活动,上下不能活动。
细菌从腐烂的趾间侵入到蹄壁内时,蹄冠周围异常肿胀,呈多发性蜂窝织炎。
病牛各肿胀部位若由腐败性病菌感染,则症状迅速恶化,组织坏死皮肤破溃,流出腐败性恶臭液体,多数可引起败血症。
若不及时抢救,也可致死。
由于发生的部位容易与疝和血肿相混淆,所以要谨慎鉴别诊断。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尽量减少牛体受伤因素,如果发现外伤应及时处置,避免继发蜂窝织炎。
在治疗中必须以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
增强机体抵抗力,解除中毒,预防败血症以及尽早使炎症局限化。
因此,应大量应用抗生素类药,一般应用青霉素6 000~8 000IU/kg,链霉素5~10mg/kg,12h1次,肌肉注射;如果能敷布的部位应用水和冰进行冷敷,关节周围发病时,应施以压迫绷带,对控制其炎症的扩大是有效的;包皮周围发病时,应将抗生素分点注射,。
效果甚佳,在几天内就可以治愈。
揭秘急性蜂窝织炎最常见致病菌
一、概述
急性蜂窝织炎是一种皮下筋膜下面,经常容易出现的一种炎症,这种疾病常常出现以后发病非常的急,而且会出现弥漫性化脓性的感染。
出现了这种疾病以后常常也会带来全身的一些症状,比如说患者经常出现发热头痛乏力,那么平时出现的急性蜂窝织炎最常见的致病的病菌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下看看吧,分享一下某同事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二、步骤/方法:
1、急性蜂窝织炎的这种疾病的主要致病的病菌通常是金黄葡萄球菌,而且平时溶血性链球菌也比较的常见,出现了这种疾病还有可能是因为平时大家出现了免疫系统的缺陷,或者是出现了皮损感染。
2、治疗急性蜂窝织炎某同事的平时可以采用药物来进行涂抹,平时可以使用50%的硫酸镁做局部的热敷疗法,或者是使用金黄散外敷,也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比如说可以通过紫外线来促进脓肿消除。
3、治疗急性蜂窝织炎在平时如果出现了脓肿的情况大家最好也要使用切开引流的方法,而且在平时也可以通过全身的治疗,平时要多注意休息,而且充分的给患者补充营养,多吃高蛋白的食物。
三、注意事项:
患有急性蜂窝织炎的患者,用抗生素是治疗这种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大家平时使用的抗生素是有针对性的,一般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选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
急性蜂窝织炎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急性蜂窝织炎的病理病因,急性蜂窝织炎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急性蜂窝织炎病因*一、发病原因本病多因皮肤、黏膜损伤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受病菌感染所致。
也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液传播而发生。
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为厌氧菌、大肠杆菌感染或混合性感染。
在免疫缺陷病人中,偶见革兰阴性菌引起的蜂窝织炎。
*二、发病机制致病菌的种类不同,主要病理改变亦有不同。
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织炎,由于链激酶和玻璃酸酶的作用病变扩展迅速,脓液稀薄、血性,易出现败血症。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蜂窝织炎易局限而形成脓肿,脓液较稠。
由产气菌如大肠杆菌、厌氧杆菌、厌氧链球菌引起者,可在病变部位出现气肿,被称为捻发性蜂窝织炎。
蜂窝织炎的局部改变主要是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正常组织结构被破坏。
病变中心区组织坏死、液化后形成脓肿,也可伴有周围淋巴管炎、淋巴结炎。
伴有厌氧菌感染的病变组织坏死更为严重,扩展速度更快,而且常有明显的深层组织破坏,其机制是:首先,厌氧菌常为混合感染,在病灶中类杆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杀伤力,在细胞外液酸性增加的条件下,脂肪酸可以介导氢离子透入细胞内,使细胞内液酸化,从而损害细胞功能;在酸性条件下,有些抗生素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其次,感染灶内纤维素沉积,影响了细菌的清除。
因此伴有厌氧菌感染的病变尤为严重。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急性蜂窝织炎病因,急性蜂窝织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急性蜂窝织炎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急性蜂窝织炎”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急性蜂窝织炎的诊疗及护理
急性蜂窝织炎,是指皮下、筋膜下或肌间隙内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中医称为“发”,发生于手背者为“手发”,发生于足背者为“足发”,发生于面部者称为“面发”。
【主要表现】
(1)病史:可有局部皮肤损伤史或局部感染灶史。
(2)症状体征:局部红、肿、疼痛,局部压痛明显,界限不清。
口底、颈部蜂窝织炎时可引起喉部水肿和颈部高度肿胀,可出现呼吸困难,有的可抽出脓液。
常伴有发热、乏力、出汗、食欲下降等。
(3)辅助检查:血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B型超声波检查局部组织可有异常声像图改变。
【治疗与护理】
(1)局部治疗:初期红肿阶段局部可应用30%硫酸镁湿热敷。
口底或颈部蜂窝织炎尽管无脓液抽出,也应及早进行切开引流术。
(2)抗感染治疗:一般可酌情应用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
(3)中药治疗:成人可用银黄口服液10毫升/次,3次/日,口服;或牛黄解毒片10片/次,3次/日,口服;或西黄丸1粒/次,2次/日,口服;或醒消丸5克/次,2次/日,口服。
(4)护理措施:①适当卧床休息,保持局部皮肤卫生、清洁。
②饮食护理,调节饮食,加强全身营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③根据医生嘱咐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④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口底、颈部蜂窝织
炎时张力过大者尽管无脓液抽出,也应切开减压使组织内炎性物流出,利于炎症消退,以防止喉部水肿和颈部高度肿胀而出现呼吸困难。
急性蜂窝织炎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急性蜂窝织炎(acutecellulitis)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感染,可发生在皮下、筋膜下、肌肉间隙或是深部蜂窝组织。
病变没有包壁,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线,多因外伤感染或附近感染灶扩散引起。
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诊断提示】
(1)浅部蜂窝织炎局部红、肿、热、痛,中心区域较深,与周围皮肤组织界线不清,有明显压痛。
深部蜂窝织炎局部炎症表现不明显,但有深压痛和压陷性水肿,全身症状重,形成脓肿后,穿刺可抽到脓液。
根据部位不同,可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下颌或颈部者,可发生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
(2)病变形成脓肿,破溃后流脓,常并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
(3)多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全身中毒症状。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治疗措施】
(1)早期患部局部50%硫酸镁湿敷。
(2)加强支持治疗,联合应用抗生素,先选用青霉素或头抱类抗菌药物,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加用甲硝嗖。
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3)脓肿形成后,及时切开引流。
(4)必要时应用退热止痛药。
蜂窝织炎的鉴别诊断常识
一、概述
得了蜂窝织炎会出现全身畏寒发热,而且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局部的病变部位会出现红肿疼痛,而且他扩散蔓延的速度也是非常的快红肿的皮肤与周围的正常皮肤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周围的颜色比较浅中央部的颜色比较的深,按压会有明显的疼痛感,而且会出现水肿,并且会伴有皮肤坏死,而且还会流脓流血,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一般都是得了急性蜂窝织炎一定要及时治疗。
二、步骤/方法:
1、患有急性蜂窝织炎可以外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可以外用硫酸镁,也可以外用金黄散,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可以使用紫外线红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局部的脓肿消炎,可以通过超短波微波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可以加快创口的愈合。
2、如果脓水比较多,可以通过切开引流的方法来治疗,一定要及早的切开减压,以防喉咙压迫气管造成窒息,如果是手指部位的蜂窝织炎,一定要早点治疗,否则会造成跖骨坏死。
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
3、也要外用抗生素类的药物可以口服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外用红霉素对于链球菌感染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患病期间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尽量不要抽烟喝酒,不要熬夜,以免病情的严重。
三、注意事项:
患有急性蜂窝织炎一定要及早治疗,否则会造成丹毒引起坏死性筋膜炎,要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免疫力,不要去一些人多空气质量比较差比较潮湿的场所。
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及临床表现是什么?急性蜂窝织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炎症反应,蜂窝织炎症状较为明显,临床上常见于蜜蜂或黄蜂的蛰伤部位。
以下是关于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及临床表现的详细介绍。
1. 初期症状:急性蜂窝织炎通常在蜜蜂或黄蜂蛰伤后24-48小时内发生。
初期症状表现为蜂窝织炎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炎症症状。
感染通常发生在皮肤上方的浅表组织,可以扩散到深层组织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2. 皮肤症状: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皮肤出现明显的红肿和水肿,周围组织变得硬实,触摸时有明显的疼痛和温度升高。
红肿区域通常有规则的蜂巢状条纹分布,呈现红色或暗红色。
严重情况下,病变区域的皮肤可能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的色素沉着。
3. 疼痛症状:急性蜂窝织炎疼痛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有些患者只有轻度不适,而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的疼痛。
疼痛通常与炎症反应和水肿有关,可以通过应用冷敷等方法缓解疼痛。
4. 发热及全身症状:急性蜂窝织炎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7.5-38.5°C之间。
发热是机体对感染的典型反应,说明炎症已经蔓延到全身。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5. 并发症:如果急性蜂窝织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肤和软组织坏死,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组织液化和溃疡形成。
其他并发症包括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败血症以及炎性肌病等。
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及临床表现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快就医。
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一般情况下包括抗生素治疗和辅助治疗措施。
总之,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及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局部皮肤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炎症症状,而且可能伴有全身不适症状。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患者应及时就医以获得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继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及临床表现之后,以下是急性蜂窝织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介绍。
急性蜂窝织炎的治疗*导读:②热毒蕴结:红肿扩大,疼痛加剧,指触发烫,痛加重,可有波动感,高热不退,神疲乏力,口干渴,舌红偏绛,苔黄厚干,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痛。
……1.西医药治疗(1)应用足量抗生素,青霉素为首选药。
(2)早期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促进炎症吸收。
(3)治疗3-4日后效果不明显者,应行局部穿刺,如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4)对口底或颌下部病变,宜早期切开引流,以防止出现压迫症状。
对因产气菌或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均应争取早切开引流。
2.中医药治疗(1)内治法①风热壅滞:病症初起皮肤红肿热痛,发热恶寒,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方药: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防风6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僵蚕10克、升麻10克、蒲公英20克、夏枯草10克。
上方煎服2剂后用布包药渣,湿热敷患处。
如体温较高不退,加生石膏30克、芦根20克。
如大便干结不通,加生大黄10克、元明粉5克。
②热毒蕴结:红肿扩大,疼痛加剧,指触发烫,痛加重,可有波动感,高热不退,神疲乏力,口干渴,舌红偏绛,苔黄厚干,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痛。
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加克、赤芍20克、生地10克、蒲公英30克、天花粉15克、丹皮10克、山栀10克、黄连10克、皂刺10克、炮甲片10克、酒军4克、地丁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
如大便干结,加枳实15克,酒军改生大黄10克、元明粉5克。
出现惊厥、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1丸。
③气阴两伤:溃脓后,脓出黄稠,热退肿消,疼痛减轻,周身乏力,口干淡无味,纳呆,舌红少苔,脉细微数。
如脓出稀薄,疮口有空壳,则收口愈合较慢。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黄芪30克、天花粉15克、陈皮10克、太子参15克、生地10克、麦冬IO克、当归IO克、赤白芍各10克、甘草10克、生白术10克。
(2)外治法①初期:外敷金黄膏或玉露膏。
②成脓溃破:外敷九一丹或化腐生肌散。
急性蜂窝组织炎健康宣教
一、概念
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二、治疗原则
早期蜂窝织炎,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或以金黄散、鱼石脂膏外敷等,若形成脓肿切开引流。
三、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监测生命体征;特殊部位,如口底、颌下、颈部等蜂窝织炎,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窒息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2.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遵医嘱使用抗感染药物。
3.做好脓肿切开后引流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渗湿敷料,避免受压。
4.做好安全管理。
预防跌倒、坠床发生。
四、出院指导
嘱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损伤,受伤后及早医治。
参考文献:《外科护理学》2017年6月第6版
拟定人:何** 审核人:
修订日期:2020年8月
拟定日期: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