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人生寓言_教案教学设计_1
- 格式:docx
- 大小:24.38 KB
- 文档页数:7
《人生寓言》教案《人生寓言》教学案例篇一[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阅读构思精巧、富有文采的寓言,切不可敷衍了事。
随便读一读、说一说寓意还远不够,要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本身,矫正过去不恰当的阅读方法。
本设计的做法是创造性复述。
教学步骤:一、自读课文,请两闰同学分别复述寓言第一、二则。
二、众口评说两位同学的复述,明确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第一则必须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等词语勾画出了白兔的形象;“无忧无虑”“心旷神怡”“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词语用对比手法,描写了白兔得到月亮前后赏月时的不同心态;“慷慨”一词两次出现,形成了文章两处转折;第一次“慷慨”打破了白兔的宁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第二次“慷慨”给人留下了一个启迪,造成白兔患得患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隐藏在这个“慷慨”里。
第二则必须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奇妙:作者把极端脆弱之人拟定为王子,又极写他脆弱,所遭厄运突如其来不说,又极写其凶险,作者还借王子之口传达出寓意,借“我”与王子类似的经历告诉人们故事的普遍性,对人很有启发。
三、以《白兔和月亮》为例,尝试创造性复述。
1、讨论,探究: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复述得引人入胜呢?明确:根据文中的描述想象白兔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用形象通俗的口语来讲述,可以使故事更具体,更有吸引力;依照文章详写第一个转折的方法处理第二个转折,可以增强情节的曲折性;依照许多寓言的形式给课文补充一个概括寓言蕴含的哲理的结尾,可以方便听众理解。
归纳:惯用的方法是变略为祥,变平直为曲折,变单纯为丰富,变书面语为口语,变“死”的语言为“活”的表演,当然所有的形式都要注意表达的技巧。
2、迁移,实践: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技巧练习:寓言结尾说“白兔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终于”一词可见她内心思虑之久,悟理之彻,你能把她说服诸神之王撤销决定的情形绘声绘色地表演出来吗?四、创造性复述《落难的王子》提示:可拓展思维的点:多愁善感的性格、突遭厄运时的心理及行动、在磨难中表现出的非凡的勇气、大彻大悟后的豁达等。
人生寓言教学教案(精选6篇)《人生寓言》教学案例篇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新的字词、成语。
2、准确把握寓言的含义。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教学重点1、掌握字词的解释。
2、理解并掌握寓言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正确运用新的字词、成语(通过例句、造句的形式)2、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对于财富、灾难有个正确而且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白兔与月亮》(一)导入1、播放一段《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的视频(1:45分钟)2、请同学们谈谈以前听过些什么寓言故事?(2分钟)3、请同学们谈谈“寓言”是什么?(3分钟)参考: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故事的形式,采取虚构的情节和另有寄托的手法,表达含有深奥哲理的故事。
一般是指是含有讽喻和教育意义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角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寓言四要素”:一是故事性,二是虚构性,三是寄托性,四是哲理性。
(二)认识作者作品(1分钟)(图)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作品选自《周国平文集》。
(三)认识生字词、解释(课本p39读一读写一写)(5分钟)huì()心xī()戏风yùn()kāng()kǎi()bǐng()告(叫同学上去黑板上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成语解释:(只需回答2个,其余作为作业让学生回去好好查找成语的意思。
)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一次次出现。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四)内容讲述:整体感知(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依次回答,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并且掌握学生对于故事的了解,增加学生的记忆。
)(壹五分钟)提问1:《白兔与月亮》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参考:白兔因为懂得赏月而被诸神之王赐予它月亮,但白兔拥有了月亮之后却失去了赏月的慧心,于是白兔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赏赐。
(赏月得月守月还月)提问2: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提示1:为什么白兔会失去赏月的慧心呢?)(提示2:为什么白兔要诸神之王撤销那个赏赐呢?)(提示3:白兔拥有了月亮反而变得患得患失,没有月亮的时候反而活得更加洒脱,财富是不是提问3:《白兔与月亮》有两处转折、两处对比,请分析。
人生寓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人生寓言教案(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人生寓言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使用字词,有表情朗读;培养大胆创新的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表演中理解文章,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动性,综合参与学习;在合作中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一、由作者介绍导入(推荐《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二、引出寓言,简略介绍寓言的定义──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
清人宣颖称之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
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
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高手。
如伊索、克雷洛夫、达芬奇、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
三、学生自读《白兔和月亮》,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运用文字的功力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无忧无虑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文中的各种微妙关系: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完全不同?两处转折──文中有两处转折,各起什么作用?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两种生活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什么不同?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四、学生自读,深入体会本文的寓意,说说领悟到的道理参考: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等类似的看法(可多角度去读一则寓言)五、朗读表演《白兔和月亮》,提示朗读者必须注意的表情这只独具审美的慧心的白兔来到林中草地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时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白兔在得到诸神之王的慷慨决定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当她看着属于自己的月亮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与表情?等等。
人生寓言教学教案人生寓言教学教案1一、导入通过学生谈自己对“什么是寓言”的理解,导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1、整体感知,初步把握寓言内容。
2、学习归纳寓意的方法。
3、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
(二)、检查预习(生字注音解释)嬉戏(xī) 禀告(b?ng) 厄运(è)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三)、整体感知,概括寓意1、朗读2、复述3、精缩内容4、概括寓意5、请学生当一次老师,按照出示学习方法总结出第二则寓言的寓意。
(四)、研读与赏析1、《白兔和月亮》在情节上有两次转折,你能找出来吗?2、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心态,你能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概括吗?3、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4、这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5、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6、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7、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五)、体验与反思1、有人认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
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2、学过《落难的王子》后,如果你遭遇了厄运你会怎么做?(六)、拓展与延伸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慷慨决定时的情景及对话。
(七)、课堂小结《白兔和月亮》: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落难的王子》: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八)、布置作业写一则寓言,题目自拟要求:1、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2、200字左右三、板书设计白兔和月亮赏月心旷神怡得月惊喜万分守月得失之患还月心旷神怡四、教学反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完成了授课任务。
要求学生按照四步法概括寓意的目标基本实现,并通过体验与反思达到了德育目标的要求,实现了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过程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但只是在框架上的体现,也就是说有了新课改的“形”,还没有上升到“神”。
《人生寓言》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人生寓言》教案【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语文《人生寓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2、能力目标:解读寓意,掌握阅读寓读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运用文中的精美语言。
【教学难点】寓言的启示。
【教学方式】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课前演讲寓言故事。
明确什么是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是寄托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了,带有劝寓或讽刺意味,让人们从中领悟。
寓言篇幅大多简短,文字有趣。
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
它常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含义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寓言。
2、口头复述寓言故事。
3、问题设计:⑴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要求学生紧扣课文内容。
)⑴ 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设计目的:理解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说明了什么?(结合现实生活中人民在获得利益之后的想法和做法。
)(设计目的: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辩证思维是否拥有财产和幸福生活就一定会患得患失?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五、反思体验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你在学习和日常生活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荣誉和挫折?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六、实践巩固1、仿写:(感悟语言的优美,摘抄,划出优美语句。
)例句:⑴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喜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生寓言》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人生寓言》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人生寓言》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籍,里面充满着人生道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认为这本书是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读的,因为它能够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生活、学会乐观向上的态度。
接下来,我将介绍我针对这本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设计1、背景知识介绍:介绍人生寓言的作者、书名的由来、讲述人生故事的原则等等。
2、课本导读:教师通过读取课本内容或是导读PPT的方式,让学生从表层现象中看到生活的真谛。
3、故事讲解:教师对于每一个故事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解读,概括出每个寓言所代表的人生哲理,并用简短、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能够理解。
4、学生自主阅读:通过独立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我领悟到每一个故事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5、抽象绘画:让学生参照每一个故事的寓意,进行抽象绘画。
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人生道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6、感悟分享: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的感悟,并对于书中的人生哲理进行探讨和思考。
二、教学方式设计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互动:科学严谨的讲解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作为语文老师,更需要注重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式、问答式的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录像讲解、语音教学等等。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3、情境教学:在解释每个故事的人生哲理的时候,可以放音乐、调节灯光等,利用情境渲染的方式,把学生带入生动的场景当中,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人生的真谛。
4、情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要注重建立情感互动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受到最关心的人。
可以在班级中开设心理支持小组,支持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解释《人生寓言》的含义和目的。
强调通过寓言故事理解人生哲理的重要性。
1.2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寓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
1.4 教学内容介绍寓言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分析寓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思考寓言对人生的启示。
第二章:自我认知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通过寓言故事认识自己的能力。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和作用。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认识自己。
介绍自我认知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反思自己的性格和行为。
第三章:人际交往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通过寓言故事理解人际交往的原则。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人际交往的概念和原则。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探讨人际交往的技巧。
3.3 教学内容介绍人际交往的定义和原则。
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交往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学习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第四章:成长与挫折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成长过程中挫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通过寓言故事理解挫折的意义和应对方法。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挫折的定义和作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探讨应对挫折的方法。
介绍挫折的定义和意义。
分析寓言故事中主人公面对挫折的态度和行为。
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学习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策略。
第五章:价值观和人生目标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5.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概念和作用。
采用个人反思法,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
5.3 教学内容介绍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定义和意义。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中心在新课程的框架下,我们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的综合提高。
本教案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为主线,以让学生理解“寓言”文学体裁为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技能、语言修养和学科方法。
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人生意识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自我成长,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成为具有思维、文化、生命的有用之才。
一、教学主题《人生寓言》的阅读与分析二、课程标准的分析1. 课程名称:语文2. 课程目标:从阅读、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技能。
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汉语,更好地融入到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去。
3. 指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人生寓言的故事情节和寓言寓意,进行文本分析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人生意识和价值观念。
同时,学生也能够发挥多样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来处理不同的文学作品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文学体裁的由来和特点,掌握寓言文本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人生意识和价值观念。
2. 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中学生较为熟悉和易于理解的寓言文学作品为教学材料,例如《安东尼奥酒店的故事》、《海星抢救》等,通过多角度的阅读和分析活动,让学生了解其中的人生寓意和文化内涵。
3. 教学方法的设计:采用讲授、阅读、听说、写作四种方法的结合,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听到、看到、读到、写到并进行合作交流。
4. 教学过程的安排:本教案设计共5个课时,包括了寓言文学体裁、文本分析方法、文本理解和文本创作等四个阶段。
5. 教学手段的选择:采用PPT课件、板书、多媒体问答、小组交流、语文课外阅读等多种手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什么是寓言文学?1. 明确教学目的:介绍什么是寓言文学和寓言文学的特点。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人物形象。
2. 通过阅读和讨论寓言故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定义、形式和特点。
2. 第二课时:阅读与分析寓言故事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人物形象。
3. 第三课时:批判性思维与道德判断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4. 第四课时:寓言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汲取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教学重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寓言故事中的寓意和人物形象。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智慧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人生寓言》相关故事及解析。
2. 课件:教学PPT,包含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特点、案例分析等。
3. 网络资源:相关寓言故事及其解析,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寓言故事阅读和分析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形式和特点。
2. 第二课时:阅读和分析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人物形象。
3. 第三课时: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4. 第四课时:讨论寓言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
课文《人生寓言》优秀教案设计课文《人生寓言》优秀教案设计「篇一」《寓言二则》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2、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许多寓言已演变成为成语,在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词语,使自己的语言更生动,更准确。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作聪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知道它是通过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教学准备:从网上下载课文图片和竽的图片,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导入,整体阅读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4.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二、学习重点,深入体会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自读感悟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议读交流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4.出示幻灯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3.他明明知道什么?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铛会发生什么现象?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
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指名读第2句出投影片: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点评归纳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5篇《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生寓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3、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寓言的特点。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难点:体会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预习内容一、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划线的词语。
嬉戏()风韵()闲适厄()运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窖()泯灭()禀告()慧心审美心旷神怡()三、学习《白兔和月亮》(采用复述故事法。
)1、复述故事:复述的基本要求: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问题提示:(1)白兔与其他生物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全文中找关键词。
(2)白兔得到月亮前与得到月亮后赏月时心态有什么不同?注意找关键词(3)文中出现了两次转折,两次转折处,有一个相同的词语,找出来体会一下有什么作用?2、通过复述故事或阅读故事,你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疑惑?或者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写在下面。
四、学习《落难的王子》(采用问题探究法)1、把握寓意(1、)王子落难前性格怎样?(2、)王子遭遇了那些灾难?(3、)王子落难后性格怎样?从那句话中可以看出。
《人生寓言》的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人生寓言》的教案(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教学重点篇一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运用文中的精美语言。
人生寓言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①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白兔和月亮》: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寓言。
说起寓言,同学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狐假虎威、丑女效颦、南辕北辙、叶公好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师: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
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有谁能说说寓言有什么特征?(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那么从“丑女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师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现在再读“丑女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
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
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点评:归纳寓言的特点,为下面多角度解读寓言作好铺垫,走进寓言。
)也可选择“守株待兔”:1、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
2、一次幸运不等于永远幸运。
3、人不要存侥幸心里。
4、不要死守着过时的经验不放,否则会失败的。
语文《人生寓言》教案设计语文《人生寓言》教案设计(精选6篇)语文《人生寓言》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标:反复朗读,理解寓言的含义。
能力目标: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情感目标: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含义,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
教学用具:xxx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反复朗读《白兔和月亮》,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
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
”其实,有失也必有得。
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
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二、朗读《白兔和月亮》,整体感知: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掌握课文内容。
三、学生自由地散读,讨论理解寓意。
思考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
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第二问,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思考2: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围绕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不鼓吹一无所有。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讽刺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
思考3:自我反思: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正确面对得失,把握人生态度。
思考4:由你读到的这个故事思考:什么是寓言?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一个短小而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中,就叫寓言。
基本特征:象征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四、个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寓言的特点和寓意。
《人生寓言》教案(优秀4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人生寓言》教案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生寓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课文特点、地位及作用:《人生寓言》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两则寓言都依据辩证逻辑构想而成的。
本单元内容上紧承第一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
但侧重点稍有不同,第一单元侧重人生感悟,本单元侧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
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同时要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在阅读方法方面,要继续练习朗读,提高朗读水平,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据此,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要求,结合新课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审美、闲适、慧心、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多愁善感等;(2)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3)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4)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奇妙。
2、过程和方法目标:理解寓意,学习精美的表达。
体验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三)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点)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对人类的讽刺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难点)二、说教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我教读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能够分析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兴趣,提升其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寓言与人生1. 寓言故事的定义与特点2. 寓言故事在人生教育中的作用3. 人生寓言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品第二章:人生哲理的启示1. 人生哲理的基本概念2. 寓言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启示3. 案例分析:具体寓言故事的人生哲理解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人生哲理的基本概念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寓言故事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寓言故事的人生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寓言故事阅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生寓言》相关故事及解析。
2. 参考书籍:有关寓言故事和人生哲理的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相关寓言故事和人生哲理的在线文章和视频。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寓言与人生(2课时)2. 第二章:人生哲理的启示(2课时)3. 第三章:勇敢与智慧(2课时)4. 第四章:贪婪与谦逊(2课时)5. 第五章:合作与竞争(2课时)6. 第六章:人生寓言的应用(2课时)七、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个简短的寓言故事引起学生对《人生寓言》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每个章节中的人生哲理和寓言故事。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寓言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启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寓言故事的人生启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对每个章节的人生哲理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5篇《《人生寓言》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人生寓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感悟法、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含义;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教学时间:二课时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
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
”其实,有失也比有得。
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
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四、体味感知: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六、拓展延伸: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七、巩固练习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
《人生寓言》教案《人生寓言》教案1【教学目的】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白兔和月亮》一、看导语默读课文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审美风韵闲适窖得失之患泯厄运慧心皎洁心旷神怡归属禀告身世正色三、朗读课文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四、老师讲解寓言的基本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五、内容研讨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拟人:。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_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老师点拨: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
2、无忧无虑心旷神怡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8 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
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
”其实,有失也必有得。
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
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朗读
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
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
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
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讽刺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
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
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
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
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
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
(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
)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问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还是粗浅的。
教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行深入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揭示中心。
[提示]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
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
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
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
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比较阅读
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
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
(“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
而寓言的
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
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体验与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
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
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