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1
- 格式:ppt
- 大小:285.00 KB
- 文档页数:18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课课达标精练题3 星星变奏曲【语言基础练习】1、请你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寂寞.()⑵颤.动()⑶覆.盖()⑷冻僵.()⑸níng望()⑹安wèi()⑺róu软()⑻fù盖()2、请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诗人在静谧..的深夜遥望星空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只有经历过心灵劫难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这种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弥足珍贵....弥足珍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出现的下列一些物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冻僵的夜晚、寒冷、僵硬的土地、冰雪、飘动的旗子、瘦小的星、火。
(1)象征理想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冰冷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学过的古诗词中,写两句含有“星星”的诗句。
(1)(2010眉山市、苏州市中考),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5、“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这种联想与类比表现了一种异常美好的意境。
你认为这几句诗的精彩表现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0黄冈市中考)《生活中的小浪花》是校刊中的一个随感栏目。
苏少版音乐一下《小星星变奏曲》教案1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领会诗的思想内涵。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明白得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指导朗读、合作探究、比较阅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热爱光明,热爱期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
在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明白得,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四、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品读鉴赏法、小组合作探究。
六、教具预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学生在课前板块需要完成的预习指导表。
七、教学过程:课前板块预习指导表(课前预习板块的设置,便于学生有目的的搜集整理资料,使课前预备更充分。
有了质疑的问题才可能在课中板块中解决,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中板块板块一:眺望星空,说出你的畅想同学们当你听到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时,当你夜晚眺望群星辉煌的天空,你是否会浮想联翩,那么请说出你的联想。
学生的联想会各种各样,可能有学过的课文,也会有童话和诗词名句。
(板书课题)而后教师追问,那么你与作者有同感吗?把课下的困惑说出来。
师:谢冕给这首诗专门高的评判,说这是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
那么你想了解作者以及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吗?下面我们一起走近江河,解说模糊诗。
板块二:走近江河,解说模糊诗师:你们在课下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你能够和同学们交流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假如有必要展现就加以补充,假如学生说的专门好了,我们能够一带而过。
)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是新时期模糊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著有诗集《从那个地点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
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瞩目。
《星星变奏曲》便是江河的处女作。
浅谈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创作手法与演奏技术分析摘要: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之一莫扎特创作的《小星星变奏曲》,这首变奏曲是他17首钢琴变奏曲中最杰出的一首,也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经典曲目。
通过对介绍莫扎特生平艺术成就,乐曲渊源,进而论述了这首乐曲的各段写作手法,以及演奏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写作手法演奏要点《小星星变奏曲》又名《c大调变奏曲》,一般认为是莫扎特1778年旅居巴黎时所作,这首变奏曲被认为是他17首钢琴变奏曲中最杰出的一首,也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经典曲目。
莫扎特(mozart),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萨尔斯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卒于维也纳,他3岁起显露出突出的音乐才能,4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8岁开始创作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一部歌剧,是世界上罕见的音乐神童。
可惜的是,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因年早逝,35岁的短暂一生给世界留下了近六百部各种体裁的珍贵音乐作品。
莫扎特是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歌剧、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
变奏是一种音乐创作手法,就是使主题变形,即对原来的旋律进行一些修饰或者变形,使乐曲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使之富有更多的变化,更有利于表现乐曲内在的不同情感。
用变奏的手法写成的乐曲就是变奏曲,也称作主题(theme)与变奏(variations),就是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主题变形,使主题得到多方面的发挥。
即将一个音乐材料在保留某些特征的情况下进行变化,使人一方面能听出原型,同时又有新鲜感。
《小星星变奏曲》是为钢琴独奏所创作,包含十三个段落。
第一段是主题,接下来依次是变奏一至变奏十二。
主题:在c大调上呈现,基本是由四分音符组成,中速,带有陈述性,节奏与旋律单纯质朴,增加了特有的装饰音,显得更加优雅而活泼。
左手与右手节奏相同,正三和弦为主的和声手法表现简洁。
2021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星星变奏曲》原文及教案《星星变奏曲》原文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星星变奏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
5.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教学重点: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难点: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诵读法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全诗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领会“星星”的象征意义。
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2.联想想象法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
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创设氛围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把握丰富内涵,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
3.讨论探究法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研讨,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由关于“星星的诗句”导入回忆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介绍和朦胧诗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
1968年高中毕业。
《星星变奏曲》练习题(1)一、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颤动________ 凝望________ 安慰________柔软________ 疲倦________ 覆盖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后两句。
细雨东风里,掠过我的脸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你的课外积累中,还有哪些与“星星”相关的诗句,请写两句。
4.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________________,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寄托了诗人的________________5.朗读这首诗,细细品味,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升级达标6.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7.变奏曲,是音乐术语。
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调性色彩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
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作成的乐曲称“变奏曲”,其结构为“变奏曲式”。
那么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请谈谈你的分析。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认真地体验这首诗,请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作点赏析。
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优秀6篇)江河《星星变奏曲》原文阅读篇一一、学习目标: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3、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4、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学习重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自主学习诗歌,找出疑难字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3、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等。
四、课内探究:(一)自主合作,回报预习情况1、归纳: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是新时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文革后期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
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静谧 ( ) 凝望()安慰()朦胧()颤动()覆盖()疲倦()3、归纳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
(学生讨论,明确。
)(二)自主品味,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
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2、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
4、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讨论、归纳。
(三)合作品味,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1、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合作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