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二章管理与管理的基本职能2.1 复习笔记考点一:管理者的作用(见表2-1)★表2-1 管理者的作用考点二: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见表2-2)★★表2-2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图2-1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考点三:目标管理的内容(见表2-3)★★★★表2-3 目标管理的内容考点四:管理职能(见表2-4)★★★★表2-4 管理职能要点具体内容计划2.2 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管理既要追求效率,更要强调有效性?答: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
(1)管理的有效性管理的有效性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后的产出与企业目标一致性的影响。
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很好地利用其拥有的资源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则说明其管理是有效的。
(2)管理的效率管理的效率是指管理工作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影响。
投入少、产出多,说明发挥作用的资源比例高,浪费的资源少,管理的效率高。
(3)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是相互联系的。
管理中只讲有效性不讲效率,或只讲效率而不讲有效性,都是应当避免的。
良好的管理应该既是有效的,又是高效率的;既能达到企业的目标,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
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来看,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既定的有效产出,或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有效产出。
如图2-2所示,展示了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的关系。
图2-2 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2.为什么说企业管理活动存在诸多的目标?请陈述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目标的内容。
答: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往往存在着多重目标。
企业的有些目标是考虑本企业以外的组织或个人的利益,而有些目标则是与本企业的成员或其所有者(如企业的投资者)休戚相关。
其实,企业管理活动的目标一般很明确,就是实现企业的战略。
而企业战略是多样化的,且不同层级有不同层级的战略,战略细分下去为计划,依次类推,所以企业管理活动存在诸多目标。
(1)外部目标①管理者必须认识到,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树立为顾客服务的理念,以顾客为导向开展经营活动必须贯穿于整个企业。
第一章现代企业与企业管理1.企业: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通过商品或劳务交换满足社会需要并从中取得盈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2.现代企业的特征:(1)技术特征:技术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已经跃升为第一位,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2)制度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兴企业制度。
(3)组织特征:包含许多独立运转的经营单位,组织结构复杂。
(4)管理特征:现代化的管理,管理思想、组织、方法都体现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3.现代企业系统特征:(1)现代企业系统是人机系统:由人力资源和机器、设备等物质要素组合而成。
(2)现代企业系统是动态系统:生产过程包含着资金、物资以及人的一系列运动。
(3)现代企业是动态的开放系统:从外界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再向外界输出产品或劳务.(4)现代企业是多层次多目标的复合系统:企业内外环境需要是多方面的,目标也是多元的.4.企业环境特征:(1)变动性:企业环境各因素不断变化,有些是渐变,有些是突变。
(2)复杂性:企业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3)交互性:企业环境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无论哪种环境发生变化,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变化.(4)不确定性:环境因素的各种变化都是企业决策者事先难以准确预料的。
5.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必须为所处社会的福利,稳定和发展予以关心,支持和促进.6.企业管理: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由企业经理机构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充分合理开发和优化利用各种可以支配的资源,尽可能多创造和增进社会福利并实现自身盈利目标的过程。
7.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经营和管理都服从盈利和发展的同一目标。
企业经营就是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寻求盈利和发展的机会,管理则侧重于发挥内部优势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经营决定了管理的方向和目标,管理对经营调节和控制,经营是管理的依据,管理为经营服务,两者互相分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第一章管理概论1.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内涵如下:○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
○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所拥有的各种各样资源。
○3.管理是为组织4.管理的过程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可以粗分为计划、组织、目标服务的,是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
○领导、控制。
○5管理有效性在于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少的消耗正确地实现组织目标。
○6.管理的主体为管理者。
3.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1)综合性。
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科学性。
管理学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3)艺术性。
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地运用知识并且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效果。
(4)应用性。
管理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来源于管理活动的实践,管理学是对社会管理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4.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归纳法就是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试验法就是人为地为某一试验创造一定条件,观察其实际试验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外加条件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霍桑研究)。
○3演绎法。
5.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他们都是在组织中工作的。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特征:○1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的。
○2每一个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
○3每一个组织都发展出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6. 管理者就是负责对人力、资金、物资和信息情报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人员。
①从管理组织层次、上下组织关系来分,管理者可以分为高级、中级和基层第一线的管理者。
福师《管理学概论》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沿革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要求学生知道;理解要求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明白其中主要的观点和联系;掌握要求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自身知识,并能用于考核及平时的实际问题分析。
掌握属于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最高层次。
理解和掌握层次的内容为本课程主要考核的内容。
本章内容同学们要理解和掌握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知识点整理从有人类以来到18世纪,是管理实践的早期阶段。
这一阶段上,人类尚处在远古社会。
人类面对许多的管理问题和现象,但是尚未形成自觉的、系统的、理性化的认识。
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主要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过渡的时期。
由于产业革命的到来,新生的生产方式正在萌芽,人们对管理的认识和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学出现之前,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泰罗毕生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效率。
1895年,泰罗发表了《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等论文。
而后,1911年他又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案。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度。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二)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这是他管理理论的代表作,书中提出了管理要素为核心的一般管理理论。
⼆章 ⼀、企业管理⼆重性 ⽣产⼒是⾃然属性,⽣产关系是社会属性。
⼆、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般职能和特殊职能,⼀般职能是⽣产⼒,特殊职能是⽣产关系。
企业管理有计划、组织、控制三个职能。
三、企业管理体系有纵向、横向,从纵向看,有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管理(⾼层管理),专业管理(中层管理)和作业管理(基层管理),从横向看,是各种专业管理。
四、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理论基础之⼀。
五、企业管理基础⼯作的特点与作⽤ 企业管理基础⼯作,是企业在⽣产经营活动中,为实现企业的经营⽬标和管理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段和前提条件必不可少的⼯作。
特点:(选)1、科学性;2、群众性;3、先⾏性。
作⽤:02年简答 1、基础⼯作是对企业⽣产经营活动进⾏计划、组织和控制的依据。
2、基础⼯作是建⽴正常的⽣产秩序,提⾼⽣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段。
3、基础⼯作是推⾏经济责任制,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依据。
4、基础⼯作是搞好经济活动分析、促进经济效益提⾼的保证。
六、企业管理的⼏项基础⼯作 (⼀)标准化⼯作;标准化⼯作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制定、执⾏和管理⼯作。
(⼆)定额⼯作;(三)计量⼯作;(四)信息⼯作;(五)建⽴以责任制为核⼼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分为三类:1、基本制度。
2、⼯作制度;3、责任制度,是核⼼。
三章 ⼀、我国公司制企业的领导体制 公司制企业是由⼀个法⼈治理结构来经营管理的,法⼈机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和监事会四部分组成。
⼆、董事会的职权 1、负责公司经营决策及监督检查其执⾏情况,包括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2、提出有关股东财产重⼤变动和受益的⽅案,制定公司财务预算和决算⽅案,利润分配⽅案和弥补亏损⽅案。
3、重要⼈事权,董事会负责任免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并决定他们的报酬。
三、多)监事会的主要职权是:监督公司董事、经理等管理⼈员在执⾏公司职务时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为,防⽌他们滥⽤职权;发现董事和经理的⾏为损害公司利益时,有权要求他们予以纠正;必要时可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向股东报告有关情况,采取解决办法。